小班教學活動教案及反思7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3.12W

教案是老師為了提高教學水平事先編寫的文字材料,教案在擬訂的過程中,你們務必要考慮邏輯思路清晰,本站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小班教學活動教案及反思7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小班教學活動教案及反思7篇

小班教學活動教案及反思篇1

活動目標:

1、 嘗試運用多種感官初步感知:糖、奶粉、果珍粉能溶化在水裏,感受水的“變化”現象。

2、 能將自己在活動中的發現大膽地表述出來。

活動準備:

1、 一杯白糖水,標記指示圖,磁鐵板一塊。

2、 裝有温開水的水壺每組兩把,奶粉、果珍、白糖若干盤,小勺、水杯人手一個,蓋布四塊。

活動過程:

一、 觀察活動,引入課題。

1、教師出示一杯白糖水,讓幼兒猜猜是什麼水?

2、請個別幼兒品嚐,説説是什麼味道的。

3、猜測活動:水怎麼會是甜的?

二、實驗活動:水娃娃的魔術

觀察桌上的材料,説説都有些什麼?提出操作要求:

1、只能選擇一種飲料粉進行衝調。

2、水壺倒水時,一手哪好把子,一手扶助壺身,不能倒的太滿。

3、使用過的物品(小勺、水壺)要放回原處。

幼兒操作,教師觀察。比較、探討“飲料粉”,到哪兒去了。

三、品嚐活動。

説説調配好的水是什麼味道的。

四、表述結果,教師記錄。

請個別幼兒説説自己的衝調方法、步驟。教師利用標記指示圖進行記錄。

五、再次衝調飲料。

提出要求:

1、選擇另一種材料進行衝調。

2、鼓勵幼兒嘗試用不同的方法來衝調。

幼兒操作。

六、延伸活動。

你還喝過哪些味道的水。水除了能使糖、奶粉、果珍粉溶化,還能使什麼溶化?

活動反思:

新《綱要》指出:幼兒科學教育是科學啟蒙教育,重在激發幼兒的認識興趣好和探索慾望以及儘量為幼兒創設條件,運用各種感官,動手動腦,探究問題,解決問題從而體驗發現的樂趣。變魔術這一孩子感興趣的現象深深吸引住了孩子的眼球,激發了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使幼兒“無心”的好奇轉化成了“有意”的求知動力,促使幼兒對科學活動的探索慾望。

小班教學活動教案及反思篇2

活動目標:

1、感知袋子的多樣性,瞭解各種袋子的不同作用。

2、知道購物時要使用環保袋,增強環保意識。

3、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於大膽探究和實驗。

4、充分體驗“科學就在身邊”,產生在生活中發現、探索和交流的興趣。

5、使幼兒對探索自然現象感興趣。

活動準備:

各種各樣的袋子,幼兒用書。

活動過程

一、各種各樣的袋子。

1、出示各種各樣的袋子:小朋友看,老師這裏有什麼?

2、引導幼兒觀察各種各樣的袋子。

二、感知袋子的多樣性。

1、誰能説説你看到這些袋子的感受。這麼多的袋子都一樣嗎?一眼看上去它們有什麼不一樣?

2、引導幼兒每人拿一個袋子進行觀察,説説自己拿的袋子的特徵:如果你觀察袋子,你會從哪些方面進行觀察呢?(啟發幼兒説出從袋子的形狀、顏色、質地、外形特徵等方面進行觀察。)

3、現在請你按照剛才我們説的幾方面來觀察袋子吧。引導幼兒集體交流自己觀察到的袋子特徵,説説自己的觀察結果。

三、袋子的共同作用和每種袋子的特殊作用。

1、雖然袋子各種各樣,但是它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徵,想想是什麼呢?它們都可以裝東西,可是裝的物品都不一樣,你知道你的袋子可以裝哪些東西嗎?用這個袋子裝上東西有什麼好處?引導幼兒大膽説出自己的想法。

2、請幼兒看書,説説書中每種袋子的特徵及用途。

四、遷移幼兒生活經驗,説説自己見到的其他袋子,增強環保意識。

1、生活中,你還見過哪些袋子呢?你們和爸爸媽媽購物時,用什麼袋子裝東西呢?

2、幼兒回答,教師小結:我們在購物的時候,會使用環保袋,這樣就可以重複利用袋子,不會浪費一次性袋子,為我們國家節省了資源,更不會造成白色污染,有利於環保。

活動反思:

這次活動有不少值得反思的地方。如:一開始在引導幼兒觀察塑料袋時,可以讓幼兒自己去發現“可回收標記”的存在,進而主動探究這個標記的意義。而且還可以利用多媒體為幼兒提供各種生活中的真實場景來幫助幼兒理解“環保”等這類較為抽象的概念。這樣,幼兒獲得的才是具體化、情景化和真正有價值的知識。

小班教學活動教案及反思篇3

?小班音樂活動教案《洗手》含反思》這是優秀的小班音樂教案文章,希望可以對您的學習工作中帶來幫助,快來看看小班音樂活動教案《洗手》含反思!

活動目標

1、熟悉歌曲旋律,伴隨音樂玩遊戲。

2、遵守遊戲規則,喜歡參與音樂遊戲活動。

3、對音樂活動感興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樂。

4、培養幼兒的音樂節奏感,發展幼兒的表現力。

5、樂意參加音樂活動,體驗音樂活動中的快樂。

活動準備

1、材料準備:音樂《洗手》

2、經驗準備:日常活動中已熟悉音樂,懂得正確洗手的方法。

活動過程

1、經驗導入。

師:小朋友都是講衞生的好孩子,平常你們是怎樣洗手的呢?(引導幼兒回憶洗手的方法並用動作表示)

2、熟悉歌曲《洗手》

(1)完整傾聽歌曲。

師:歌曲裏唱了什麼?小朋友們是怎樣洗手的?(瞭解音樂內容)

(2)聽音樂做肢體律動。(教師帶領幼兒跟隨歌曲拍手感應節拍,熟悉歌曲旋律)

(3)鋼琴彈奏,跟隨教師唱歌。

3、探索遊戲動作。

(1)根據歌詞內容逐句探索遊戲動作。(引導幼兒回憶生活,模仿動作,教師提升、示範,鋼琴跟進練習)

(2)教師完整示範,做律動遊戲,引導幼兒觀察。

(3)幼兒學習律動。(提醒幼兒邊唱歌邊做動作)

4、遊戲:洗手。

(1)討論遊戲玩法和規則。(第一遍:全體幼兒伴隨音樂邊唱歌邊做動作,第二遍:有個別幼兒檢查)

(2)全體幼兒做成圓圈,教師帶領幼兒玩遊戲。(注意提醒幼兒伴唱)(3)請個別幼兒當小老師進行遊戲。(注意隨時評價)

教學反思

幼兒對音樂的表現力是本活動的亮點,洗手,孩子們擁有豐富的感知以及生活經驗,當我們的孩子通過音樂這種孩子們喜聞樂見的形式將洗手的細節通過律動表現出來,對於他們來説,不單單是樂曲的本身,還有更多的藝術表現在其中,當我們的孩子用他們的肢體語言告訴我們,講衞生很重要,當我們孩子,用肢體語言去表達自己對洗手美的表達,孩子的藝術表現力在一個富有情節性地環境中得以昇華。

小班音樂活動教案《洗手》含反思這篇文章共2065字。

小班教學活動教案及反思篇4

小班 社會 冬天不怕冷 活動目標:

1、知道天冷了,要做好保暖工作。

2、鼓勵幼兒不怕冷,堅持天天按時來園,做一個勇敢的人。

活動準備: 圖片

活動流程:

一、談話引出課題。

師:小朋友們,天氣冷了,你怕不怕?那你聽聽這些人怕不怕冷,他們是誰 好嗎?

二、教師結合圖片,講述故事。教師提問:

1、你聽到了有哪些人?

2、他們分別在幹什麼?

3、他們怕不怕冷?他們勇敢嗎?

教師小結:叔叔阿姨、哥哥姐姐真勇敢,雖然天很冷,但是他們不怕冷,仍然像以前那樣,打掃馬路,洗菜,鍛鍊身體,去上學,那小朋友你們怕冷嗎?你們現在是怎麼在做的呢?

三、請幼兒説説自己平時的表現。

師:天雖然變冷了,但我們小朋友仍然能堅持天天按時來園,是個勇敢的人對嗎?(可結合個別幼兒遲到現象進行隨機教育)

師:但是,雖然我們都是小勇士,但是還是得注意一些必要的保暖工作,比如早上來園時要戴手套、圍巾等等,保護自己的身體。

四、延伸活動:到户外做鍛鍊

師:你覺得現在外面冷嗎?但是我的小勇士們,你們怕冷嗎?那我們一起到外面去鍛鍊身體好嗎?

寶寶餅乾屋(小班數學活動)寶寶餅乾屋(小班數學活動)

有益的學習經驗:

一、在觀察、比較、操作中掌握幾何圖形的基本特徵。

二、在親身參與有趣的情景活動中提高按物體的形狀、顏色分類速度。

三、體驗勞動和工作的快樂。

活動準備:

電視機、錄放機、實物投影儀、錄音機、磁帶。

實物圖形餅乾;拱形門、貨架、貨筐;大嘴動物頭;圍裙。

活動過程:

一、做個餅乾屋小員工。談話引入情景,激發幼兒的遊戲興趣。

二、開心分餅乾。

1、按形狀分類。

(1)觀看採購員到餅乾批發市場上貨的錄像。

(2)明確第一項工作任務---請小員工將餅乾按形狀進行分類。感受分類的樂趣。

(3)師生共同檢查按形狀分類的結果,體驗初獲成功的喜悦。

2、按顏色及形狀分類。

(1)接到訂購電話,明確第二項工作任務。

(2)看實物投影,再次明確顧客的要求,開始分類工作。

大班—紅色包裝的圓形餅乾

中班—黃色包裝的正方形餅乾 小班—綠色包裝的長方形餅乾 託班—藍色包裝的三角形餅乾

(3)師生共同檢查按餅乾的形狀及顏色進行分類的結果。

3、遊戲《我餵動物吃餅乾》。請小員工根據動物嘴巴的不同形狀喂相應的 餅乾。

三、神祕禮物。

請小員工們摸一摸神祕袋裏的禮物,並説出它的形狀。

小班教學活動教案及反思篇5

小班美術優質教案《小魚吹泡泡》含反思適用於小班的美術主題教學活動當中,讓幼兒感受美術活動的樂趣,願意用多種材料自由表現小魚吹泡泡,感受作品的美感,快來看看幼兒園小班美術優質《小魚吹泡泡》含反思教案吧。

【活動目標】

1、願意用多種材料自由表現小魚吹泡泡。

2、感受美術活動的樂趣。

3、感受作品的美感。

4、感受色彩對比。

?活動準備】經驗準備:玩過吹泡泡;會用油畫棒畫圓形或塗畫圓形;會用棉籤蘸膠水粘貼紙片。

材料準備:事先拍攝的幼兒吹各種泡泡的圖片;每人一張印有小魚及水草的繪畫底圖;用胡蘿蔔製作的印章,顏色、大小不一的圓片;泡泡槍、瓶蓋、膠水、棉籤、海綿、顏料、抹布、炫彩棒等。環境創設:佈置“海底世界”展板。

?活動過程】

1.教師吹泡泡導入,讓幼兒進一步感知泡泡的外形特徵。師:小朋友們,前幾天你們玩過了吹泡泡,好不好玩啊?幼:好玩。師:今天老師要吹泡泡,等會你們來玩泡泡,看泡泡,好不好?教師吹泡泡,幼兒觀察泡泡,玩泡泡。師:你們看,泡泡好多呀,飛起來了,你們看看泡泡的形狀,還有泡泡的顏色。找一找大泡泡,也找一找小泡泡。師:現在我們讓泡泡槍休息一下,小朋友也找個位置坐下來。引導幼兒對泡泡形狀、大小、色彩等進行觀察,讓幼兒有初步的審美感知,為後續的活動奠定基礎。

2.藉助泡泡照片激活幼兒已有經驗,師幼交流泡泡的特徵。師:小朋友們,你們看到的泡泡是什麼樣子的?大家一起來説説。(出示泡泡圖片)這裏有你們吹泡泡的照片,我們一起來看看,泡泡是什麼樣子的?幼:圓圓的。幼:有的大,有的小。師:有什麼顏色?幼:有紅的、黃的。幼:是五顏六色的。師:説得真好。你們看看,泡泡多不多?幼:很多。師:(出示圖片)這位小朋友吹的泡泡是什麼樣子的?幼:有的好多個粘在一起了。師:你們真了不起,發現了泡泡的這麼多祕密。師:(小結)泡泡是圓圓的,有的大,有的小,有許多許多個(配動作);還有很多種顏色,真好看。根據小班幼兒直覺行動思維的年齡特點,教師抓拍有代表性的照片:有許多個單個的泡泡,也有重疊在一起的泡泡照片,直觀地引發幼兒交流。

3.鼓勵幼兒幫助小魚吹泡泡,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去創作和表現。

(1)引出小魚,激發幼兒創作興趣。

師:這些漂亮的泡泡引來了一位朋友,看看它是誰?幼:小魚。

師:我們跟小魚打聲招呼。師幼一起和小魚打招呼。

師:(模仿小魚)我想請你們幫我吹泡泡。

師:哦,小魚想請你們幫它吹泡泡,你們願意嗎?幼:願意。創設“小魚吹泡泡”的情境符合小班幼兒的特點,激發幼兒創作的興趣。

(2)介紹材料,講解用法。師:今天,老師給你們準備了很多的工具,一起來看看。(教師逐一介紹)師:這裏還有不同大小、不同顏色的圓形紙片,還有膠水,你們也可以來貼泡泡。師:這裏有胡蘿蔔、瓶蓋印章,可以醮顏料印泡泡。怎麼印呢?請一個小朋友來試試。師:(引導幼兒操作)拿印章、醮顏料、壓一下、放回去,換種顏色試試。活動要求:從哪個盤裏拿出印章,印完後就放回剛才的盤子裏;要注意別把顏料弄到身上;如果手弄髒了可以用抹布擦。師:下面請你們站起,輕輕地走到桌子旁邊找自己喜歡的工具來幫小魚吹泡泡吧。

(3)引導幼兒自由選擇,大膽表現。幼兒自由選擇材料在底圖上“幫小魚吹泡泡”,教師尊重幼兒的表現和創造。教師巡視指導,重點觀察幼兒印的情況,並適時給予具體的幫助與指導,提醒幼兒注意保持桌面和衣服的整潔。師:用完膠水的手可以用布擦一下再拿印章。師:如果你覺得印好了就把東西放好。改變以往的教學模式,不用範例,不具體講解示範畫面的要求,而是在強調方法的基礎上,引導幼兒在教師創設的豐富藝術環境中自主與多種材料互動。尊重幼兒自發的表現和創造,注意從幼兒的興趣性、主動性、獨立性、堅持性,對材料的操作以及藝術活動中的行為習慣等方面評價創作過程,讓幼兒在寬鬆的氛圍中感受美術活動的樂趣。

4.展示作品,引導幼兒感受泡泡的美感,鼓勵幼兒用語言描述泡泡。師:吹好泡泡的小朋友可以把你的小魚送上來。教師幫助幼兒把作品展示在“海底世界”展板上。

師:你們可以和你的小魚説説話,也可以看看其他小朋友的泡泡。師:小魚們都來了,上面的泡泡吹得真多,你們喜歡哪些泡泡?

師:誰來説説你的泡泡?你吹的泡泡在哪裏,顏色是什麼樣的,大的在哪裏,小的在哪裏。幼兒根據自己作品來説泡泡。

幼:我的泡泡是紅紅的,粘在一起。

師:你是用什麼材料來幫小魚吹泡泡的?

幼:炫彩棒、紙片、瓶子。師:她的泡泡有用炫彩棒畫的,有粘的,還有印的,各式各樣的,真棒。…………

師:老師都喜歡你們每個人的泡泡,你們的小手真能幹,幫小魚吹的泡泡有大的、小的,有紅泡泡、黃泡泡、藍泡泡,有的是一個一個的,有的好幾個泡泡像好朋友一樣靠在一起。活動自然結束。在活動結果的評價方面,教師不用像不像、好不好來評價,而是利用展示作品的方式,讓幼兒和小魚説説吹了什麼樣的泡泡,看看同伴吹了什麼泡泡,在此基礎上肯定和接納幼兒的作品,尊重幼兒的表現,讓幼兒逐漸喜歡美術活動。

教學反思:

從欣賞繪畫作品入手,使幼兒在一定感性經驗的基礎上誘發想象、循序漸進、大膽構思,從而發掘與培養幼兒的創造能力。在活動中教師輕鬆導入,使兒童的畫面重點突出、主題鮮明。本文擴展閲讀:魚類是以鰓呼吸、通過尾部和軀幹部的擺動以及鰭的協調作用游泳和憑上下頜攝食的變温水生脊椎動物,屬於脊索動物門中的脊椎動物亞門,一般人們把脊椎動物分為魚類(53%)、鳥類(18%)、爬行類(12%)、哺乳類(9%)、兩棲類(8%)五大類。根據已故加拿大學者尼爾森在1994年的統計,全球現生種魚類共有種,佔已命名脊椎動物一半以上,且新種魚類不斷被發現,平均每年已約150種計,十多年應已增加超過1500種,目前全球已命名的魚種約在種。

小班教學活動教案及反思篇6

設計意圖:

橡皮泥是幼兒美工活動不可缺少的材料,在玩泥時,我總是不斷地提醒幼兒不能將不同顏色的橡皮泥混在一起,不然會把原來漂亮的顏色弄髒的。而在一次玩泥活動中,一個小朋友將紅色和黃色的橡皮泥混在一起了,分不出來,我只好將這兩種顏色放在手裏捏成一團,這時做錯事的小朋友驚喜地喊到:“老師,顏色變了……”這一喊,把周圍的小朋友都吸引過來了,大家看到紅色的橡皮泥和黃色的橡皮泥捏在一起變成了橙色,孩子們都很驚奇地叫着:“老師,變顏色了!”《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指出:幼兒的科學活動應密切聯繫幼兒的實際生活,教師應充分利用幼兒身邊的事物與現象作為科學探索的對象。為了滿足孩子的好奇心,我就設計了《顏色變魔術》的活動,以此引導幼兒學會觀察,大膽創造。

活動目標:

1、感知兩種顏色加到一起會變成別的顏色的現象,體驗發現的樂趣。

2、在活動中能認真觀察、大膽嘗試。

3、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於大膽探究和實驗。

4、發展幼兒的觀察力、想象力。

5、激發幼兒樂於探索科學實驗的樂趣。

活動準備:

1、紅、黃、藍顏料,塑料杯、調色盤、排筆、操作紙各若干。

2、知識準備:幼兒認識紅、黃、藍三種顏色。

活動過程:

一、引入部分

1、教師出示紅、黃、藍三種顏色,引導幼兒觀察,説出顏色的名稱。

師:小朋友,你們知道這是什麼顏色嗎?(幼兒準確地説出三種顏色的名稱。)

2、教師以神祕的口吻引導幼兒猜想:如果兩種顏色混在一起,顏色會不會變?(教師神祕的口吻調動了幼兒猜想的積極性,大家都興致勃勃地猜想着,有的猜會,有的猜不會。猜想――為下面進入實驗操作起了鋪墊的作用,幼兒在操作中將會更加認真地觀察顏色是不是產生了變化。)

師:顏色到底會不會發生變化呢?今天,老師就請小朋友自己來玩玩,看看顏色有沒有變化。

二、幼兒分組操作

1、教師介紹分組操作的材料及操作方法。(由於小班幼兒的年齡小,他們思維的主要特點是具體形象的,通過教師的講解,幼兒掌握了操作的方法,能在接下來的實驗中更好地觀察顏色的變化。)

2、幼兒分組操作,教師引導幼兒發現兩種顏色混在一起會發生變化,鼓勵幼兒與同伴進行交流。(在操作中,玩倒顏色水的幼兒將不同顏色的水倒在一起,顏色馬上起了變化,孩子很感興趣,張琳拿着一杯橙色的水説:“變顏色了!變顏色了!”我問她:“你用什麼顏色和什麼顏色變成的呢?”張琳説:“我用紅色和黃色變出來的。”武伊雪説:“我是用黃的和藍的變成綠的。”佳佳在班上年齡偏小,能力也較弱,她在旁邊看着他們,拿着一個空杯子和裝有紅色水的杯子,倒過來倒過去,我鼓勵武伊雪去把自己的好辦法教給她。在武伊雪的幫助下,佳佳也變出了一杯橙色的水,她高興地説:“尤老師,我變出來了。”我向她豎起了大拇指,鼓勵她自己變變看,還能不能變出其他顏色。)

玩顏料塗色的小朋友玩得也很開心,華煜拿着畫筆將紅色和黃色的顏料攪在一起,看到顏色的變化了,他開心地拿着其他小朋友看:“你們看,象鬼一樣!”旁邊的小朋友都伸過頭來看,華煜更得意了,拿着畫嚇小朋友,我及時肯定了他的發現:“你的魔鬼顏色真可怕,大灰狼都會嚇跑的,我們大家再來變變看,看能不能變出讓小兔子喜歡的顏色,好嗎?”孩子的注意力被轉移了,又開始玩了。)

三、分享實驗成果

師:小朋友,你們在玩顏色的時候,發現了什麼?

幼兒:顏色變了。

師:顏色是怎麼變的呢?請幾個小朋友來變變看。(教師請各組的一個幼兒演示了自己的實驗結果,並鼓勵他們説出自己是怎樣操作的。教師提供給幼兒展示自己實驗過程的平台,幼兒在直觀的感受中,能很清晰地講述實驗的過程,而底下的幼兒能認真觀看同伴的實驗操作,並有幼兒在議論着:我也是這樣的,我會變不一樣的顏色……)

師小結:不同的顏色混在一起會變成另一種顏色。

四、幼兒繼續實驗,鼓勵幼兒換組實驗,驗證同伴的實驗結果。

師:接下來請小朋友再去玩玩,到你們沒有玩過的組玩,看看小朋友的發現是不是一樣,也動動小腦筋,想想你能不能變出新的顏色。

幼兒進行第二次的實驗操作。

五、活動延伸

師:今天小朋友發現了不同顏色混在一起會變成別的顏色這個祕密,真棒!以後我們還可以再找找,發現顏色還有什麼祕密。

活動反思:

科學教育在幼兒園教育中佔有重要的地位,對於發展幼兒的認知能力、提高他們的思維水平有特別重要的意義。一個人在幼兒期形成的對周圍世界的探究興趣及解決問題的能力會使他們終生受益。這次活動來源於幼兒的日常活動,抓住了幼兒的興趣點,所以對幼兒有很大的吸引力。回顧本次活動,有幾點體會:

一、制定適宜的教學目的,做到心中有目標《綱要》指出:幼兒園的科學活動重在激發幼兒的好奇心和探究慾望,發展認識能力,針對小班幼兒的年齡特徵及班級幼兒的實際情況,我制定了兩條目的。

1、感知兩種顏色加到一起會變成別的顏色的現象,體驗發現的樂趣。

2、在活動中能認真觀察、大膽嘗試。

在活動中我能帶着目標去觀察孩子的實驗操作,重點在引導幼兒通過實驗發現顏色變變變的現象,感受其中的樂趣,在發現華煜變出的“鬼一樣”的顏色,並干擾了同伴的實驗時,能通過教師的及時介入,以變出小兔喜歡的顏色將幼兒分散的注意力集中到實驗中來。

二、給幼兒充分自主探索的空間

活動開始時,教師沒有象以往直接示範,引導幼兒觀看實驗的結果,而只是教給幼兒材料的操作方法,顏色到底會不會變,給幼兒留了懸念,幼兒在操作中驚喜地發現:兩種顏色加在一起變成了別的顏色,提高了探索的興趣,操作更有積極性了。在幼兒第一次實驗後,教師請各組的幼兒代表上台演示自己的實驗過程,給了幼兒展示的機會,並鼓勵幼兒説出自己是用什麼顏色和什麼顏色加在一起變的`。同伴的示範有時比老師的示範效果更好,幼兒能在同伴的示範中想想自己的發現是不是和小朋友的一樣。

三、關注個別幼兒,注重個別教育

幼兒都是有差異性的,在活動中如何關注個別幼兒呢?分組活動是一個好的教育形式,活動中有的幼兒操作方法不對,這時我就讓能力強的幼兒去幫助他,充分發揮了幼兒間的榜樣示範作用。象佳佳在活動中不敢大膽操作,看到同伴實驗成功了,心裏是羨慕的,這時我讓武伊雪去幫助她,在同伴的帶動下,她終於也體驗到了實驗的樂趣,而武伊雪也懂得了幫助同伴是一件快樂的事。

小班教學活動教案及反思篇7

設計意圖: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健康領域也圍繞幼兒小肌肉動作的發展提出了“手的動作靈活協調”的發展目標。對於幼兒來講,手的動作能力發展的重要內容就是學習使用工具,如用勺和筷子吃飯、用筆寫字等。筷子是我國主要的餐具,幼兒進入中班以後,將逐步從使用小勺用餐,過渡到使用筷子用餐,有部分幼兒也已經有了使用筷子用餐的生活經驗。因此,選取了本教學活動,這節活動緊密聯繫幼兒的生活實際,從幼兒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真正與幼兒實際的日常生活相結合。而且教學內容也比較適合中班幼兒的年齡發展特點,有利於幼兒的接受和發展。

活動目標:

1、瞭解筷子的產生及用途,學習正確使用筷子的方法。

2、樂意使用筷子進行各種實踐和遊戲活動。

3、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於大膽探究和實驗。

4、願意大膽嘗試,並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發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活動準備:

各種不同種類筷子及筷子由來的多媒體課件、有關筷子用途的多媒體圖片、米飯等實物、字卡、筷子舞道具。

活動過程:

一、導入:

1、師:今天呀,李老師給小朋友帶來了一位好朋友,你們想知道是誰嗎?

幼:想。

師:好,那咱們一起來聽聽它是誰?

2、播放錄音:嗨,小朋友大家好。我就是你們的新朋友,不過你們需要猜一個謎語猜能知道我是誰。小朋友聽好了。

姐妹兩個一樣長,廚房進出總成雙。

酸甜苦辣一起嘗,只會吃菜,不喝湯。

二、欣賞筷子的故事,瞭解筷子的歷史。

師:小朋友猜到是什麼了嗎?對,是筷子。其實,很久以前是沒有筷子的,那筷子是怎麼來的呢?我們一起來看看吧。(課件)

慢慢地,聰明的人們用木頭削成筷子,再後來,人們學會了用別的東西代替木頭製作成筷子,像竹子、塑料等,所以才有了小朋友們現在看到的各式各樣的筷子。

三、觀察實物,講述特徵。(播放錄音請出筷子)

1.觀察自己帶來的筷子

師:看看你帶來的筷子和別人的一樣嗎?哪裏不一樣?用手摸一摸,感覺一下你的筷子跟小朋友的筷子是用同樣的材料做的嗎?

小結:筷子發展到今天,不僅可以用木頭做,還可以用竹子、塑料等材料做,而且上面的圖案、花色也在不斷豐富,變得越來越漂亮。

2.欣賞各式各樣的筷子

教師播放各種筷子的多媒體圖片,請幼兒欣賞,擴展知識面。如:古代皇帝用的玉筷、工藝品象牙筷、炸油條時用的長長的筷子、家庭套裝筷等、一次性筷子等。

四、嘗試為筷子配對,知道筷子以“雙”為單位。(播放錄音,為筷子找朋友)

1.聽音樂,嘗試為筷子配對

師:聽,美妙的音樂開始了,幫你的筷子找到它的好朋友一起跳舞吧!

每位小朋友手拿一根筷子,根據材質、花色一樣的特點,找到另一根筷子,配對成功後跟隨歡快的音樂跳“筷子舞”:隨着腿部的屈伸,身體的扭動,用筷子敲打手、臂、肩、背、腰、腿等部位,邊打邊舞。

2.探討配對方法,學習筷子以“雙”為單位

師:讓我們來找一找哪對好朋友最親密。

讓配對成功的幼兒簡單講述,自己是怎樣幫助筷子找到好朋友的。

小結:一般筷子都是兩根兩根一起用的,所以我們經常説“一雙筷子”,每雙筷子的材質、形狀、顏色都一樣,有的上面還有相同漂亮的圖案。

五、嘗試用筷子夾取食物,探索不同的使用方法。(播放錄音)

1.幼兒嘗試使用筷子,並體驗使用筷子的樂趣

教師指導幼兒用筷子夾取食物品嚐,自由探索使用筷子夾取食物的方法,如夾、挑、撥、攪等。併攏筷子撥飯,張開筷子夾菜,橫着筷子挑麪條,豎着筷子叉饅頭,攪動筷子攪拌,攪雞蛋、包水餃。

引導幼兒大膽表達使用筷子的感受。

2.

①出示正確持筷示意圖,為幼兒講述使用方法:用右手持筷,大拇指和食指捏住筷子的上端,另外三個手指自然彎曲扶住筷子,並且筷子的兩端一定要對齊。

遊戲:餵食物

②結合剛才的活動,引導幼兒分析在使用筷子吃東西時,應當注意哪些禮儀常規。

小結:不拿筷子敲打碗盤;不把筷子指向他人;不用筷子插東西吃;不隨便揮舞筷子。

六.瞭解筷子的一些特殊用途(播放ppt課件、錄音)

1、開展區域活動時圖片,瞭解筷子的用途。

2、瞭解筷子其他的特殊用途。

七.跳筷子舞出活動室。(播放錄音)

師:筷子朋友的本領可真大呀,剛剛有小朋友説到筷子可以用來跳筷子舞,那現在我們就去外面去跳筷子舞好不好?

活動反思:

筷子是幼兒每天都能接觸到的、熟悉的、喜歡的東西,我抓住這一教育契機注意創設操作環境,提供豐富的材料,讓幼兒通過眼、腦、手等多種感官協調活動,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這樣使幼兒變被動學習者為主動學習者、探索者,同時也引導幼兒關注周圍生活和環境中的常見事物,發現其中的有趣和奇妙,激發他們的探索熱情,使他們從小就善於觀察和發現,體驗筷子給我們帶來的娛樂功能,從而喜歡並正確使用這一工具。從而萌發愛科學的情感。

活動目標是教育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活動起着導向作用,根據4-5歲幼兒的年齡特點和他們一定的探索慾望和好奇心,確立了認知、能力、情感三方面的目標。

在活動過程中我給他們提供了豐富的材料,為每個幼兒都能運用多種感官,多種方式進行探索提供活動的條件,還使用遊戲法、觀察法讓他們都有機會參與嘗試。結果孩子們的好奇心和求知慾徹底被激發了出來,都能積極主動的參入到遊戲活動中來。通過課件Flash瞭解了筷子的由來,在親身實踐中學會了筷子的使用方法,在多種遊戲活動中體驗到了筷子帶來的娛樂功能,從而實現了本次活動的活動目標。

?有趣的筷子》這一活動讓我對怎樣上好科學課有了反覆的思考和探索,我知道存在的問題還有很多,比如:在組織教學中我存在很多的問題,有少數幾位幼兒不太願意參與到活動中去願意是動手能力比較差,不會又不願意使用筷子,雖然可以讓幼兒很放得開的去放手做實驗,但是在活動後很難讓幼兒將思緒轉過來回答我的問題,所以組織教學有待加強,在提高課堂的敏鋭性和調控能力中還需進一步學習。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