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聲慢》教案最新3篇 改版,助你輕鬆讀懂古文雅言

來源:巧巧簡歷站 7.61K

本教案結合了現代教學技術與傳統文學教育,具有循序漸進、注重實際、寓教於樂的特點。以“聲聲慢”為主題,使學生不僅能夠了解古詩文知識,還能夠通過豐富的活動體驗生活。是一套值得推廣的教育資源。

《聲聲慢》教案最新3篇 改版,助你輕鬆讀懂古文雅言

第1篇

2、感受《聲聲慢》的意境美,體會婉約詞的含蓄美。

1、嘗試讓學生先背誦,然後質疑,教師再解疑的方法教授詩詞。

2、嘗試讓學生舉一反三,以《聲聲慢》為重點,在分析詞作的過程中不斷總結方法,就“情景交融”這一點讓學生進行能力遷移。

教師根據學生的提問將問題歸類:關注字、詞;關注感情;關注創作背景及詞人生平;關注開頭疊詞的用法。

3、“讀”詞:(配樂朗誦)重現情境,感受意境之美。

4、“品”詞:教師由學生的質疑,提出學生關注的內容:

教師引出意境一詞,詮釋之後再指出分析意境的方法之一是分析情景交融的藝術手法。教師提問:

w 《踏莎行》王國維稱秦觀《踏莎行》中的'兩句“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裏斜陽暮。”為“詞境淒厲”,請從情景交融的角度談談你對這句話的理解。

6、總結本課學過的《雨霖鈴》、《踏莎行》、《聲聲慢》三首詞的情景交融手法,教師提問:情景交融的表現手法可以產生怎樣的藝術效果?

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讓學生初步感知婉約詞的風格特點。

1自讀李清照的《一剪梅》,請任選其中一句分析其情景交融的特點。

2課外拓展:查找李清照不同時期的作品,就此寫一篇小論文,分析其婉約詞的特點

《聲聲慢》教案最新3篇 改版,助你輕鬆讀懂古文雅言 第2張

第2篇

瞭解柳永和李清照的生平,瞭解創作動機;理解婉約派詞融情入境,情景交融的寫法;學會通過分析歌詞意象來揣摩詞人情感的方法。

前天我們學習了宋詞中一首婉約派的作品,題目叫——《蝶戀花》,作者是北宋詞人晏殊。

今天我們來學習柳永的《雨霖鈴》和李清照的《聲聲慢》,體會婉約詞的融情入境的特點,纏綿悽切的基調。

二.先了解兩個詞人的生平和詞作的背景,以理解創作的動因。

1.柳永,原名三變,排行第七,世稱柳七。他少年時到汴京應試,由於擅長詞曲,熟悉了許多歌妓,並替她們填詞作曲,表現了一種浪子作風。當時有人在仁宗面前舉薦他,仁宗批了四個字説:“且去填詞”。柳永在受了這種打擊之後,別無出路,就只好以開玩笑的態度,自稱“奉旨填詞柳三變”,在汴京(即開封),蘇州,杭州等都市過着一種流浪的生活。

他精通音律,創制了大量適合於歌唱的慢詞。“凡有井水飲處,即能歌柳詞”

?雨霖鈴》,唐時舊曲,這支曲本來就是寄託相思的,詞調極盡哀怨。柳永充分利用這一詞調聲情哀怨、篇幅較長的特點,寫委婉悽側的離情。此詞當為詞人從汴京南下時與一位戀人的惜別之作。

2.李清照,號易安居士,濟南章丘明水人。她的父親是當時禮部員外郎,同時也是一位學者兼散文家,母親是卸任宰相王圭的長女。李清照自小多才多藝,能詩詞,善書畫。

李清照十八歲嫁給了當時宰相之子趙明誠,這是一個喜愛收集金石古玩的收藏家,夫婦倆常常在一起詩詞唱和,過着美滿和諧的生活,

我們學過她的詞作《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醉花陰》(薄霧濃雲愁永晝,瑞腦消金獸。佳節又重陽,玉枕紗廚,半夜涼初透。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就是表現了她年輕時無憂無慮,無端生愁的情愫。

但其後不久,金兵入侵,北宋滅亡,李清照舉家南逃,開始顛沛流離。先是父母雙亡,第二年趙明誠去世,再後來,趙明誠生前多年收集的'金石古玩大部丟失,境況也變得越來越艱難。一連串的變故,李清照的性格由開朗變得憂鬱。這我們在國中學的《武陵春》(風住塵香花已盡,日晚倦梳頭。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聞説雙溪春尚好,也擬泛輕舟,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中已有所瞭解。

?聲聲慢》就創作於這個時期。此時詞人正飄泊江南,流落無依,形影相弔。

2、注意通過準確的停頓、拖音傳達出詞人哀婉悲慼之情。

四.找出兩首詞的詞眼,説説這兩首詞分別表達了詞人怎樣的情愫。

?雨霖鈴》:自古多情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

教師解説:《雨霖鈴》以一個冷落的秋景作為背景,表達了人間難以割捨的離情。上闋寫了一個秋天的傍晚,詞人和他的朋友在都門外長亭分別時的依依不捨之情;下闋寫詞人想象離別後孤獨寂寞的清冷之情。《聲聲慢》寫的是無法言説的“愁”,也是通過描寫清冷的秋景來渲染愁情的,表現詞人因國破、家忘、夫死而隻身流落江湖的孤苦無依。

五.尋找歸納婉約詞中典型意象,理解它們在表達作者情感上的作用。

寒蟬、長亭、晚、驟雨初歇長亭蘭舟淚眼煙波暮靄楚天楊柳曉風殘月

長亭:(看註解)古代在交通要道邊每十里設一長亭供行人休息,又稱“十里長亭”。靠近城市的長亭往往使古人送別的地方。

明確:古人常在長亭送別,此處用長亭,既交代了地點,又暗寓離愁別緒。

蘭舟:“看註解”相傳魯班曾經刻木蘭樹做小船,後來“蘭舟”變成了船的美稱。

明確:本詞中“蘭舟”其實指的是“駕船的人”,即船伕,它在表達主要集中在“催”字上,本來應該上船出發的時候了,船伕催發是再正常不過的事了,但在作者聽來卻是聲聲催心,讓兩人肝腸寸斷。一個“催”字傳神地寫出了兩人不忍分離,卻又不得不分離的情景,把離別的傷表現得淋漓盡致。)

淚,是中國古典詩詞中“送別詩”一類的重要意象,絕大多數別離者都難免淚下沾巾。

如:王實甫《長亭送別》“曉來誰染霜林醉?總是離人淚。”

蘇軾《水龍吟》“春色三分,二分塵土,一分流水。細看來,不是楊花,點點是離人淚。”

明確:淚眼,也就成了離別的典型意象,以致有了成語“揮淚而別”。

清秋:本身就是萬物調令,肅殺蕭條的季節,在這樣的生理感受和心理體驗下,清秋意象就積澱了我們中華民族的悲劇性的心理記憶。

如:杜甫《登高》: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范仲淹《蘇幕遮》:碧雲天,黃葉地,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

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

明確:“冷落的清秋”與上文“寒蟬”呼應,再次以情景交融來渲染,情意更濃。

1.楊柳:古人便有折柳贈別之俗。柳成為寄別之物,自漢代始。古人贈柳,寓意有二:一是柳樹易生長,用它送友意味着無論漂泊何方都能枝繁葉茂,而纖柔細軟的柳絲則象徵着情意綿綿。二是,柳與“留”諧音,折柳相贈有“挽留”意,

中國古典詩詞中“柳”意象在表贈別的詩歌中出現的頻率是很高的。

殘月:月有陰晴圓缺,人有悲歡離合。月是離合的象徵,何況是殘缺不全的月,最易引起詞人的愁思。

例如:白居易:《琵琶行》 “醉不成歡慘將別,別時茫茫江浸月”。

本句堪稱柳永詞的千古絕唱,特別為人們所愛賞,甚至有人拿這兩句詞來代表柳詞,原因在於這兩句中集中了許多觸動離愁的典型意象來表現他這次的愁懷。

曹操《短歌行》:對酒當歌,人生幾何何以解憂惟有杜康

明確:常言道:借酒澆愁,愁更愁,本句中作者卻不説此意,但言酒淡,不足敵急風,實則非指酒淡,更指愁濃,濃到任何烈酒都化不開,可見其詞之含蓄婉約。

雁:雁為候鳥,春日南飛,秋日北歸,古人早把它作為秋季一種有特徵性的意象,人們把雁與依戀故鄉聯繫起來,或寄寓對故鄉的思念或表達對親人的音信的盼望。如:

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范仲淹《漁家傲》

長風萬里送秋雁,對此可以酣高樓。——李白《宣州謝眺樓餞別校書叔雲》

明確:於是“雁”就成了詩人用於寄寓離別傷情的典型意象。

黃花:菊花。菊花給人以幽靜清瘦之感,顏色比較樸素。中國古典詩詞中也經常提到“落花”這個意象,用它暗示着時光流逝,青春不再,美人遲暮的感慨與恐懼。如:

李煜《浣溪沙》: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

范仲淹《蘇幕遮》:碧雲天,黃葉地,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

還有像“梧桐細雨”等,詩人運用這些典型的意象淋漓盡致地表達了自己的國恨家仇,表達了自己的孤苦寂寞。

婉約派詞表達情感含蓄委婉,喜歡用典型的意象來表情達意,《雨霖鈴》和《聲聲慢》都是婉約派詞的代表作品。

以後接觸這些作品時,我們可以採用這樣的方法來分析理解。

背誦《雨霖鈴》和《聲聲慢》;學習《雨霖鈴》中“點染”法,理解《聲聲慢》中疊詞的作用;再聽名家朗誦《雨霖鈴》和《聲聲慢》,感悟詞人離別之苦和流離之苦。

我們昨天學習了兩首宋代婉約派詞,它們的題目和作者分別是:

清代文學批評家劉熙載在《藝概》中指出,柳永的詞善於運用“點染”的手法。所謂“點”,指的是點明情感的內涵;所謂“染”,指的是用景物來渲染烘托所點明的情感。比如“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一句中,先點明離別之情“念去去”,再用“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的警務渲染烘托。請你在《雨霖鈴》中再找出這樣的句子1-2句,體會這樣寫的作用和效果。

(1)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留戀處”是“點”,“蘭舟催發”是“染”。詞人先用“留戀處”來説離別,再用“蘭舟催發”來烘托離別的戀戀不捨。

(2)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傷別離”是“點”,“冷落清秋節”是“染”。詞人先説出離別之苦古來如此,接着用“冷落清秋節”來渲染自己的離別之苦已經超越了古人的。

(3)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酒醒何處”是“點”,説明離別之苦,再用“楊柳岸、曉風殘月”來渲染這種離別,讓人更深切地體會詞人的這種愁苦之甚。

歸納:如此寫法,使得情與景直接交融,即事言情,情由景生,抒情與敍事相結合。

四.南宋文學批評家張瑞義在《貴耳集》中評價李清照的《聲聲慢》説:易安秋詞《聲聲慢》,此乃公孫大娘舞劍手。本朝非無能詞之士,未曾有一下十四疊字者。後疊又云: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又使疊字,俱無斧鑿痕。結合這段評價,討論“聲聲慢”中疊字所包孕的情感內涵及其遞進層次,並聯系你所學過的古代詩文,説説疊字的修辭作用。

尋尋覓覓——反覆尋找又找不到,渲染一種失落之感。

冷冷清清——這是尋覓不着的結果,這疊詞給人一種漸次濃重的感覺。“冷冷”時外部環境,而“清清”卻是內在感受。

悽悽慘慘慼戚——“悽悽”,是由冷清的環境凝聚在心而表現的,“慘慘”比“悽悽”心情更淒涼,而“慼慼”所表達的情感更甚,似乎已無法承受。這三個疊詞有淺入深,最終把人物內心深處的悲哀、孤獨、苦痛表現得淋漓盡致,道盡了流離顛沛之苦。

點點滴滴——“點點”是雨聲,而“滴滴”卻滴在詞人的心上。這個疊詞也是逐層推進,道盡了人世滄桑。

(1)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運用疊詞法形象寫出了聲音的逼真和自然流暢,顯示了彈奏者高超的技藝。

(2)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蕭蕭,寫出了秋的肅殺氣氛;滾滾寫出了長江的浩蕩。

還有語氣詞的重疊,如:寡人之於國也,盡心焉耳矣;噫籲嚱,危乎高哉,這些疊詞的運用或加重語氣,或加深情感,起到很好的表達作用。

第3篇

3、培養熱愛古典詩詞的思想感情,提高道德修養、審美情趣和文化品位

她以平民之身,思公卿之責,念國家大事;以女人之身,求人格平等,愛情之尊。無論對待政事、學業還是愛情、婚姻,她決不隨波,決不湊合,這就難免有了超越時空的孤獨和無法解脱的悲哀。她揹着沉重的十字架,集國難、家難、婚難和學業之難於一身,凡封建專制制度所造成的政治、文化、道德、婚姻、人格方面的衝突、磨難都折射在她那如黃花般瘦弱的身子上。一如她的名字所昭示的,“明月鬆前照,清泉石上流”。

這段文字寫的是宋代婉約派女詞人李清照,本節課我們就一起來學習探討她的代表作《聲聲慢》,一起走進這位“亂世中的美神”。

對於作者,樑衡用“亂世中的美神”來界定,那麼何謂“亂世”?又何謂“美神”呢?“亂世”是指金兵入侵、國土淪喪、家破夫亡、人民流離失所、朝廷腐敗無能。“美神”指李清照在詩詞、詞論、史學、金石學以及其人格方面的突出表現。郭沫若在濟南趵突泉公園中的李清照紀念堂中題有對聯,可以顯示其藝術女神的風采:“大明湖畔,趵突泉邊,故居在垂楊深處;漱玉集中,金石錄裏,文采有後主遺風。”“後主”指的是南唐後主李煜,詞風婉約,有名句“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李清照的《聲聲慢》,也是寫“愁”的經典作品,下面我們就來學習這首詞。

1、學生結合註釋自讀,要求揣摩語調,讀準字音。老師最後明確本詞的感情基調是悲苦愁絕的,朗讀時應用舒緩、低沉的語調。

2、聽課文朗讀,並在心中默讀,把握節奏,感受詞作的音樂美。

3、部分學生朗讀,請全班女同學齊讀課文,把對女詞人感情的體會融入到朗讀中去。

首先進行學情調查:同學們對本詞有哪些閲讀期待,想要學習哪些內容,掌握哪些知識。隨後出示問題,讓學生採用研讀的方式分組合作學習,探究以下問題。

1、本詞的主旨句是什麼?在詞中是通過哪些方面表現的?

學生回答後由老師明確:本詞的主旨句是“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在詩中有如下表現:

①用“尋尋覓覓”這一動作行為表現愁情。這三句共十四個疊字,無一愁字,卻寫得字字含愁。在經受了國破家亡、夫喪等打擊後,詩人內心極為哀愁,再加一人孤處,更是百無聊賴,空虛鬱悶,只有在漫無目的的尋覓中找回一些温馨的回憶,但茫然的作者只感到四周的冷清而內心則充滿慘慼。開頭三句,由淺入深,文情並茂地描寫出女主人公寂苦無告的淒涼心境。

②“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天氣的忽暖忽冷,變化多端,亦暗示時局的紛亂,讓人難以適應,更讓詩人有説不出的'苦悶和憂愁,進而抒發自己內心難以平靜的心情。

“淡酒/急風”:並非酒淡,而是愁濃,酒力壓不住心愁;借酒澆愁,而大風砭骨,又讓詩人意緒全無。只因作者愁太重,酒入愁腸愁更愁。一個“淡”字突出作者晚年的淒涼,心境的悽苦。

“雁”:秋天大雁由北往南遷徙,李清照南下避難,故覺得大雁是舊相識,而自己卻漂流困頓,寄寓他鄉。以前尚可鴻雁傳書,現在丈夫已死,家人疏散,就算是有千言萬語,也無人可託,無處可傳,從而抒發對家鄉的懷念。

“黃花”:詩人任憑黃花盛開,此時也無心攀摘,甚至讓菊花在枝頭堆積,直至凋落。在往年,她定能和丈夫一起來賞花,而今誰又有這興趣呢?看到花的憔悴,想到自己漂零的身世,憔悴的容顏,淒涼的心境與殘秋敗花融為一體,更是愁上加愁。

“梧桐/細雨”:這些是惹人愁思的意象。窗前的梧桐樹又飄下了幾片枯葉,好不容易到黃昏,偏巧這時又下起了淅瀝的小雨,滴滴答答的雨聲,對於傷心的詩人來説,不僅是打在窗前的梧桐葉上,也彷彿敲在那顆破碎的心上。

①運用疊詞,開頭連用了十四個疊字,用法大膽新奇,工整得體,寫出了由於尋而未得所引起的無限的悽苦憂傷之情。

②直抒胸臆:“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慼戚。”

③借景抒情:“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淡酒”“急風”“雁”“黃花”“梧桐”“細雨”等意像來委婉地表達詩人的愁情。

學生回答後由老師明確:一位孤獨、寂寞而又愁緒滿懷的漂泊者形象。

根據學生學情的不同,讓學生再回讀詩文,鼓勵他們去發現新的問題,提出後由大家分析、探究、解決。

法國詩人克洛岱將李清照的《聲聲慢》作了改寫,標題也換成了《絕望》,閲讀這首詩,比較兩首詩在抒情的方式上的不同。

?聲聲慢》較為含蓄,多避免直接抒情,多借事借景抒情,講究言外之意,言外之旨,講究意象的選擇,含蓄藴藉。

李清照是因為那首著名的《聲聲慢》被人們所記住的。那是一種淒冷的美,特別是那句“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慼戚”,簡直成了她個人的專有品牌,彪炳於文學史,空前絕後,沒有任何人敢於企及。於是,她便被當作了愁的化身。當我們穿過歷史的塵煙咀嚼她的愁情時,才發現在中國三千年的古代文學史中,特立獨行,登峯造極的女性也就只有她一人。而對她的解讀又“怎一個愁字了得”。

今天我們面對的是一位偉大的卻又讓人述説不盡的藝術女神,我們在對《聲聲慢》這首詩的學習中瞭解了她的痛苦和悲傷,也懂得了她的美麗與愁情!

收集有關寫“愁”的詩句,並體會這些詩句的不同之處。

1、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李煜《相見歡》)

2、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李煜《虞美人》)

3、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李清照《武陵春》)

4、一種相思,兩處閒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李清照《醉花陰》)

5、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李清照《聲聲慢》)

6、明月樓高休獨倚。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范仲淹《蘇幕遮》)

7、試問閒愁都幾許?一川煙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賀鑄《青玉案》)

8、堆來枕上愁何狀,江海翻波浪。(毛澤東《虞美人》)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