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故事》讀後感7篇 "孔子故事:智慧人生啟示"

來源:巧巧簡歷站 1.14W

《孔子的故事》是一本陳述孔子的傳記的著作。它呈現了孔子的生平、成就以及他作為一位先賢的思想、教育和道德觀。本書內容詳實、生動,對讀者有深遠的啟示作用。

《孔子的故事》讀後感7篇

第1篇

孔子的思想對後世的中國影響很大,而他坎坷求索的一生,也被歷代人説了又説。

本書作者李長之用最淺顯而輕鬆的文字,把孔子一生的基本輪廓為我們生動地勾畫出來了。李長之是詩人,又是寫散文的高手,他的筆鋒也帶有濃的抒情意味。在他筆下,兩千五百餘年前的孔子栩栩栩如生的面影活躍在字裏行間。其中我最喜歡的一章是第二十一章孔子絕糧,這章的主要內容是,楚國助陳進行反攻,陳國陷於混亂狀態,楚國的軍隊由楚昭王親自率領着,駐紮在陣國東北部,這時楚昭王病了,楚昭主派人問周的太史,這是什麼兆頭,周大史説,這預兆對楚昭王是不吉利的;但又説可以移在將相身上,楚昭王的`將相便紛紛向神祈禱,希望能代替楚王承受不幸。但楚昭王説:“這不成。將相是我的手足,如何可以代我受禍呢?”他沒有答應。孔子聽説楚昭王這樣,很佩服楚昭王的開明。孔子想,陳國既然在混亂中,就不如到楚國去。正好楚昭王也希望孔子能到楚國去,並曾派人來迎接。於是孔子決定上楚國去走一趟。有一天孔子被亂兵包圍住,帶的糧食也吃光了,跟從的弟子們又餓又累,有些人已經病倒了。但是孔子還照常給弟子們講學,照常彈琴唱,弟子們越來越不安定了,孔子便把子路叫來問道:“古時候的一首詩歌上説:又不是老虎,又不是犀牛,徘徊在曠野,是什麼因由?

讀完這本書我知道孔子是一個有哲學的人,還是個刻苦學習的人!

《孔子的故事》讀後感7篇

第2篇

最近三天,我讀了孔子的故事,作者李長之。這本書主要內容講了孔子的生平,用了13年時間,遊歷東周列國,傳播儒家思想。最後弟子們根據他的言行舉止編制出著作《論語》。

其中我印象最深的一個故事是孔子絕糧。公園前489年,吳楚打仗,楚昭王生病需要把病轉移將相身上,可楚昭王沒有允許,孔子佩服楚王的開明,想去楚國和弟子過上好日子,也傳播儒家思想。由於戰亂,孔子被困在途中,糧食也吃完了,孔子卻堅持教學,彈琴唱歌,子路和弟子們都十分疑惑。孔子叫來弟子,問:“我們為什麼會困在這裏?”子路認為仁德和智慧不夠,別人不相信我們,得不到別人的幫助;子貢認為理想太高,降低理想就會有人來幫助;顏淵認為,理想雖然高,但是我們可以努力實現,不管別人是否認可。孔子十分認同顏淵的話,並傳播給了其它弟子,使他們堅持到楚軍營救他們那一天。

孔子面對困境,不退縮,面對弟子們的疑惑,思考怎麼破解。鼓勵弟子們去思考,孔聖人面對如此多的困難,還能堅持給弟子正常上課,而我們有時因為一點點挫折就放棄,我們是不是應該向孔聖人學習呢?有了目標,有了理想,就要向目標前進,不能因為一些困難就放棄,降低目標。

孔子有十五歲便“志於學”的少年意氣,有夾谷會齊時牛刀小試的喜悦,有率領眾弟子奔波輾轉如喪家犬的艱辛,有至死不渝追尋理想的'執着。從事教育14年的孔子是我學習的榜樣!

第3篇

在月光的照耀下,我默默地讀完了巜孔子的故事》這本書,這本書深深地吸引着我把我帶進了孔子的生活世界裏。

這本書裏面講了許多的小故事:有孔子在齊國政治活動的失敗、孔子在齊國的收穫和影響等等,我最喜歡的一個小故事是走向成熟的道路,這裏面講了,孔子還不到35歲,就有了很多弟子,正因為他見過老子以後,遇事會冷靜和分析了,加上他原有的勤勉和熱情,弟子就多了起來,雖然他説人家不知道自己有本領也能沉住氣,但想施展自己的本領,特別是政治方面的所謂報復,他曾説:"不愁沒有地位,愁的是自己沒有成套的東西;不愁人家不知道,只要自己有了成套的東西,自然會有人知道,也就是這種心理的表現,這種心理使他在一生中浪費了很多有用的光陰和精力。直到經過了很長的一段時間,孔子這種心理才有了一些扭轉。

毎當我讀到孔子説的這句話:"不愁沒有地位,愁的是自己沒有成套的東西;不愁人家不知道,只要自己有了成套的東西,自然會有人知道,我就明白了,孔子他不愁沒有地位,愁的是自己沒有成套的東西,只要有了,人家自然就知道了,我們在生活中也是這樣,不愁沒有地位,只要你有了成套的'東西,自然就有地位了,人家自然也知道了。

?孔子的故事》這本書裏面的講了從剛出生到老了的生活故事,真的很有趣,你也來看看吧。

第4篇

孔子大家都知道吧,是春秋時期的偉大教育家。但是很少人知道孔子的一生髮生了哪些事情。而李長之則把孔子一生的事情編寫成了一本書,讓我們以最簡單易懂的語言來描寫。在這之中,我最喜歡的故事是“孔子和老子的會見”,是大概是這樣的:孔子和南宮敬叔一起去洛陽。孔子覺得這是個機會,他可以去拜見拜見大思想家老子,老子聽説孔子來了便去迎接,又叫他的僕人把道路打掃乾淨,從孔子到達時,他們又談了很久。我最喜歡的是老子最後對孔子説的幾句話:我聽説有錢的人給人送行時是送錢,有道德有學問的人給人送行時是幾句話,我沒有錢,姑且冒充一下有道德有學問的人,送你幾句話吧。第一,你所鑽研的,多半是古人的東西。可是古人已經死了,連骨頭也爛了,不過我剩下那麼幾句話。你不能把話看得太死。第二,有道德有學問的人生的是時候呢,固然出門坐坐車,闊綽一下;如果生的不是時候,只要過得去,也就算了。第三,我聽説有句老話,會做買賣的都不把東西擺在外面,有極高的道德的人都會是很樸實的`。你應該去掉驕傲,去掉很多的貪戀,去掉一些架子,去掉一些妄想,這對你都是有好處的。一切事不要太認自己的性,這樣在家庭也不合適,在朝廷也不合適,我要告訴你的就是這些話了。

第5篇

星期六陽光燦爛,我陽光從我的腳尖悄悄的爬上了我的膝蓋像現在玩耍。我靜靜的坐在飄窗上,看着這本書——《孔子的故事》這本書像把我穿越到了古代

這本書主要講了:孔子從幼年一直到死去發生過的事情和故事。有許多篇章讓我深思熟慮。

而在這其中讓我最受影響的是《孔子和老子的見面會》不要講了魯昭把孔子打發到,洛陽去觀光。好學的孔子,覺得覺得這是一個很好的機會,因為那在歷史悠久的京城洛陽有豐富的'文化寶藏,而且大思想家老子也在那裏,所以孔子就非常開心。老子一聽説孔子來了,便套上車到郊外去迎接他,又叫他的僕人打把路打掃乾淨,孔子也照當地的禮節,從自己的車上下來,把見面禮大雁捧着送給了老子,老子比孔子的年紀大的多,那個經驗與閲歷也豐富的多,所以孔子覺得這是對自己極其有益的,孔子就在許多方面問老子一些問題,老子也按照真正的答案回答給孔子,孔子向老子請教了很多,甚至孔子最懂得禮數方面也向老子請教證明老子比他懂得多。孔子在洛陽住了幾天就要就要,離開了,老子依依不捨的跟他説:“聽説有錢人送行的時候是送錢,有得有道德的人,送行的時候是贈送幾句話,我沒有錢,姑且冒充一下,有道德,有學問的人送你幾句話吧。”老子老子叮囑了孔子許多,孔子深深地玩味了,老子的叮囑,懷着感激的心情離開了洛陽,從這裏我知道孔子真的非常的好學。也知道了孔子很會虛心向別人請教。從最後一段話,孔子對老子的評價我也知道了,孔子對老子的評價是很高的。

讀完這本書,我知道了,做人一定要虛心請教,才能懂得更多知識。

第6篇

我看一本歷史類的書《孔子的故事》。這本書介紹孔子生平的書。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時期魯國人。一位中國歷史上偉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和政治家,儒家學派的創史人。《孔子的故事》中有許多故事其中一個關於孔子有趣的故事:一次,孔子帶着弟子來到寶地觀賞,看見路上一羣孩子在玩耍。孔子便乘馬車慢慢行駛過去,別的小孩全都躲開了,唯獨一個小孩一動不動,孔子説:"小孩請讓一下可以嗎?小孩不但不讓還岔開雙眼,咋不行?這裏有城池,你的'車嗎?怎麼過得去啊?孔夫子説:“咦,這明明有路,哪有城池?我腳下邊就是城池孔子一看,小孩兩條腿岔開像門一樣兩條腿中間放這幾個塊石子,搭了一道城牆。於是孔子像這孩子説:“這個城牆有什麼用啊,小孩説:"當然是擋你車馬的,還要防軍隊。孔子就説:“你這那麼小的城牆,我車過去又怎樣呢?小孩説不對,這種還是一道城牆,既然是城牆,你的車馬怎麼過得去呢?孔子就請教小孩説:"我那該怎麼辦呢?孩子就説:“你覺得是躲車馬嗎?還是繞城而走呢?孔子一想只能讓車馬從他旁邊過去。

讀了《孔子的故事》,這本書我懂了,孔子之所以博學多才是因為他謙虛好學的美德之所以為人類的文明做出貢獻,是因為他勤學苦讀。他也刻苦學習精神,真值得我們們學!

第7篇

?孔子的故事》講的是孔子一生有記錄的大事,像第一次參與政治活動呀、開始教育事業呀、和老子會面呀。我最喜歡的故事是孔子和老子的會面,講的是孔子要到洛陽去,好學的他認為這是一個好機會,因為歷史悠久的京城洛陽有豐富的文化寶藏,而且在大思想家老子也在那裏。所以他想到那兒去好好學上幾天。在這個故事中,我最喜歡的是這樣一段話,孔子在洛陽住了幾天要離開了,老子依依不捨地給他送行並且根據自己的處事態度告訴他:“我聽説有錢的人給人送行的`時候是送錢,有學問有道德的人給人送行的時候是送幾句話,我沒有錢,姑且冒充了一下有道德有學問的人送你幾句話吧。第一句是你所鑽研的多半是古人的東西,可是古人已經死了,連骨頭也爛了,不過剩下這麼幾句話,你不能把這些話看得太死;第二句是有道德有學問的人生的是時候呢,出門應該坐車,如果生的不是時候,只要過得去也就算了,第三句是我聽説有句老話,會做買賣的都不把東西擺在外面,有極高的道德的人都是很樸實的,你應該去掉驕傲、去掉很多的貪戀、去掉一些架子、去掉一些妄想,這對你都是有好處的。”

老子的這段話告訴了我們做人要謙虛、謹慎,學東西要靈活,能做到舉一反三。《孔子的故事》裏有很多做人的道理和學習的方法,都值得我們去學習!所以,我很喜歡這本書!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