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百的觀後感15篇 《重返八百,重拾觸動》

來源:巧巧簡歷站 2.38W

《八百》這部電影以真實的歷史事件為背景,描述了八百壯士在日軍入侵上海時堅守四行倉庫的英勇抗戰。劇情緊湊,情感真實,形象生動地展示了國人的愛國情懷和勇敢無畏的精神。觀影之後,不禁讓人深思,感歎抗戰歲月中那些無畏的英雄,讓人不敢忘記歷史,更要倍加珍惜和努力保護和平的來之不易。

8百的觀後感15篇 《重返八百,重拾觸動》

第1篇

起初,沒有人在意這場災難,這不過是一場山火、一次旱災、一個物種的滅絕、一座城市的消失,直到這場災難和每個人息息相關。——《流浪地球》

?流浪地球》這本書講的是在幾個世紀前銀河系因太陽的繼續擴大而被慢慢吞噬。人類發現了這個問題,就在地球上安裝了幾百個推進裝置,為地球前進尋找一個更好的地方生存。“流浪地球”這個計劃就開始實施了。書中還有一位爸爸寧願放棄自己的兒子和妻子也要去守護地球,甚至是自己的生命,最後因為所有人的努力地球終於安全的找到了棲息地。

儘管這部書是想象的,但是當我瞭解到因為那位爸爸的執着和所有人的努力才有了後代的繁衍生息,我內心還是非常感動。書中內容的背後也折射出了保護地球的重要性,我們每個人都應該愛護地球,保護地球,守護我們的家園,避免書中的那種情況發生。

讀了這本書之後,讓我想起了今年的新冠肺炎。新冠肺炎的爆發,對我們來説不就是一場災難嗎?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打破了我們寧靜的生活,居家隔離成為了我們日常生活的主旋律。但是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並非是一個人的孤軍奮戰,而是許多無數逆行者的攜手並行,並肩作戰。不曾忘,耄耋之年臨危受命奮鬥於疫情第一線的鐘南山院士;不曾忘,風華正茂的女孩褪去華服,剪斷青絲,堅守崗位,一身白衣遮掩不住靈魂的紅裝;不曾忘,那些説出鏗鏘有力誓言的白衣天使們,一個個在請願書上留下自己的指印……病毒無情,人間卻有情。這些無數個逆行者不就和《流浪地球》中的那個男人一樣嗎?

歲月從不靜好,但因為有了他們——中國無數個平凡而偉大的英雄,使我們抬起頭看見了清靜與美好。

8百的觀後感15篇 《重返八百,重拾觸動》 第2張

第2篇

?流浪地球》的作者是大名鼎鼎的劉慈欣,他有“中國科幻第一人”的稱號,他寫的最有名的書是“三體”,《流浪地球》也是他的一部科幻小説,這些小説都介紹了“地球末日”發生的故事。

劉慈欣這本《流浪地球》還被拍成了電影,春節的時候上映了,我和爸爸媽媽一起去看了,是部讓我目不轉睛看完的電影,但是電影與書比較起來,還是書裏講的故事比較完整。

這本書主要講了,劉啟的爸爸劉培強在他四歲的時候去參加了“拯救地球計劃“,成為了一名宇航員,幫助地球離開太陽系,而這時候他的媽媽缺生病死了,劉啟跟着外公去了地球最後的掩蔽所“地下城”。

“拯救地球計劃”是要用2500年時間幫地球逃出太陽系。17年過去了,雖然“拯救地球計劃”還沒有成功,地球還沒毀滅,但是地球遇到了麻煩,地球被木星巨大的引力所吸引,撞向木星!怎麼能讓地球自生自滅呢?在這千鈞一髮之際,地球上的人類“選擇了“希望”,劉啟他們決定竭盡全力來拯救危在旦夕的地球與人類,他們想到一個辦法,用地球上的氧氣去點燃木星上99%的氫氣,因為這兩種氣體一旦混合,只要一根火柴就會形成轟天震地的大爆炸,再利用大爆炸的氣浪把地球彈離木星。

大爆炸成功了,地球得救了,而劉啟的爸爸劉培強與千千萬萬人一起犧牲了,地球繼續着他2500年流浪的旅程。

我敬佩劉培強叔叔為了人類犧牲自己的崇高品格,我也就像書裏的韓朵朵一樣明白了一個道理,只有選擇了希望,雖然它可能十分渺茫,可能只有百分之一的可能,但我們也要做百分之百的努力去完成它,實現它。

今天我們更要堅持自己的信念,好好學習、天天向上,希望一定能夠變為現實。

第3篇

前段時間,《流浪地球》這部電影很火,我也看了。因為不過癮,就開始看《流浪地球》這本書。書有電影好看嗎?有電影感人嗎?帶着這種好奇心,我打開了《流浪地球》。

?流浪地球》這本書中講的是在幾個世紀前銀河系因太陽的繼續擴大而被慢慢吞噬。人類發現了這個問題,就在地球外的宇宙中做了一個站點,並讓地球上安裝了幾百個推進裝置,使地球前進尋找一個更好的地方生存。“流浪地球”這個計劃就開始實施了。書中還有一位爸爸寧願放棄自己的兒子和妻子也要去守護地球,甚至是自己的生命,最後因所有人的努力地球終於安全的找到了棲息點。

讀完這本書我淚水漣漣,因為看到了那位爸爸的執着和所有人的努力才有瞭如今的地球,我被他為了人類犧牲自己的精神感動了。那我們是不是也要好好愛護地球呢?地球是我們生活的地方,是我們人類共同的家園。但地球上有很多垃圾,天空中,陸地上甚至是海洋裏都有非常多的垃圾。那我們是不是要減少垃圾的產生呢!例如吃飯時吃完、少用一些塑料袋,把垃圾放到有序的垃圾桶裏等等,這些都是減少垃圾的`做法。汽車尾氣的排放、工業廢水廢氣等的排放也是污染地球的原因。作為國小生的我們,可以從選擇綠色出行開始,對於保護地球做出我們應有的貢獻。希望我們大家都能夠愛護地球,保護地球。

我希望這本書也來越火,因為他是我們中國作家創作的,顯示了我們中國人愛護地球、保護地球的決心。但更重要的是讀過書後我們要從小事做起,愛護地球,保護我們共同的家園。

第4篇

“一千個人眼裏有一千個哈姆雷特”,這句話應該最適用於人們讀小説時對角色的理解。當一些看過的小説被搬到熒屏的時候,覺得這個角色、這個畫面不是我想象的樣子,會有一絲絲的失望。當我的小夥伴們還沉浸在瑪麗蘇式的劇情中的時候,我猶愛戰爭題材的電影、小説、電視劇。

因為在苦難的戰爭中更能看出芸芸眾生真正的共情和背信棄義,更能看出一個人真正的情懷。而電影《八佰》,全程imax技術拍攝,每一幀都是美學角度,無論是視覺效果、故事情節所傳遞的情感都超越了我對戰爭故事的想象。導演管虎似乎正在開闢新的國產戰爭片類型。

8月15日下午3點,濮陽聖雅恆豐超級巨幕影院,一場特別的《八佰》點映會正在舉行。我並不知道故事梗概,剛看片頭,感覺自己在“漫威”的畫面中。該片取材1937年淞滬會戰末期,國民革命軍第88師524團留守上海四行倉庫,與租界一河之隔,孤軍奮戰4晝夜,造就了罕見的被圍觀的戰爭。為壯聲勢,四百人對外號稱八百人。

這部影片,細緻地刻畫了戰役的獨特環境和身處其中的中國軍人的成長以及中國各界的反應和轉變。影片以一匹被束縛着象徵民主和自由的白馬為線索,深刻的暗喻了戰爭的本質和普通人民對光明的渴望。一條蘇州河分隔了倉庫與租借,地獄天堂,形成強烈對比,南岸燈紅酒綠車水馬龍,北岸炮火連天屍橫遍野,這種直觀視覺衝擊太過於震撼,導演管虎獨闢蹊徑地將視角聚焦在戰爭中底層小人物身上。

他們有父母子女,有兄弟姐妹,過着普通的生活。而恰恰是這樣一羣卑微到塵埃裏的普通人,誤打誤撞的來到四行倉庫,他們不完美,貪生、怕死、想逃走……但他們克服對死亡的恐懼頑強的抗戰,承擔起重任,寧死也要護樓頂的國旗不倒。戰爭的背後都是政治,在國家大義面前再卑微的人都可能成為民族英雄。這些英雄就像戰爭廢墟上的星光,匯聚成永不落幕的英雄傳説。

還有更多的感動,來自民族苦難的共情,也來自同胞向死而生的勇氣,小人物在家國大義面前,捨生取義。不讓四行倉庫變成400人的墳墓,只要有一個人在,就一定堅守陣地和敵人戰鬥到底的決心。他們大多數沒有名字,但他們真實地活過。想到這裏會覺得我們今天的生活實在是來之不易,這種感動化為一種力量,珍惜現在的生活,珍惜身邊的幸福,努力奮發向上。

四行倉庫像是一箇中國抗戰的縮影,四行倉庫中國軍人的精神也是抗日戰爭中所有中華民族精神的代表,喚醒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中矇昧初醒的國人。租界裏的各國觀察員們,以為這是一場沒有什麼懸念的戰役,唯一的關注點好像是預測多少小時結束戰鬥。然而,“八佰”和”樓頂不倒的旗幟“終讓他們肅然起敬,並作出合乎人道的反應。

?八佰》這部電影或許是近幾年我看到的最精彩的戰爭片,不光有宏大的場面和激烈震撼的槍炮聲,更重要的是,我看到了電影背後每一個普通的中華兒女在國家岌岌可危時展現出來的人性光輝。而電影裏不倒的旗幟和充滿魔幻現實主義的白馬,就像穿越時空的燈塔、夜空中最亮的星,指引着我們不斷前行。

8月22日老師組織我們班的部分同學在德百的影院一起觀看《八佰》這部新上映的抗戰電影,時長大約156分鐘。

這部電影主要講述了在一九三七年的凇滬會戰末期,國民革命軍第88師524團留守上海四行倉庫,與租界一河之隔,孤軍奮戰4天4夜,造就了罕見的被圍觀的戰爭;為壯聲勢,四百人對外號稱八百人。

開始一羣人去往上海,參加淞滬會戰,保衞上海,租界那裏有很多德國人,他們租了中國的國土。那些人去往上海,快要到達時,這羣人遇上日本鬼子,他們逃的逃,躲的躲,還是沒有逃過敵人的屠殺。他們到達四行倉庫,被安排完畢後,有一羣平民來到這裏。他們被送往租借這個安全的地方。他們和敵人戰鬥了4天4夜。

中間有個片段讓我難以忘懷,鄭凱演的陳樹生要綁着手榴彈跳下去,在歷史上陳樹生是一位抗日英雄陳樹生當時在四行倉庫也有這樣對抗敵人,只有用種量砸進盾牌的隙縫,才能真正的摧毀敵人。

從1931年至1945年,中華民族經過艱苦卓絕的浴血奮戰,在長達14年的抗擊日本法西斯侵略的戰爭裏付出了巨大的犧牲,用生命和鮮血譜寫了中華民族歷史上抵禦外辱的偉大篇章。十四年的抗戰中中華民族軍民傷亡3500萬人以上。

?八佰》這部電影讓每個人的心情都很激動和感動,興奮與悲壯。我在觀看影片的時候,全程精神緊繃,一分一秒都不想錯過,蘇州和隔開的或許是兩個世界,但中國人的心不會被分割,會更加團結,這震撼人心的戰鬥必將喚醒更多的中國人投入保家衞國的戰鬥中去。

告別半年的“冰封”狀態,電影院復工已有一個多月了,近期《八佰》刷爆了我們的朋友圈。疫情雖然讓人懼怕,但觀眾對這部《八佰》電影卻充滿了期待!上週我和同學一起去看了這部電影。

?八佰》取材於1937年淞滬會戰的最後一役,講述了日軍攻打上海時,“八佰壯士”堅守四行倉庫,用智慧、勇氣和鮮血,迎面阻擊敵人四天四夜的故事,《八佰》選擇自下而上的底層視角,以一羣臨時併入阻擊部隊的非正規軍為主視點,講述了一羣英勇無畏的熱血兒郎們也會眷家戀母,但為國捐軀但死而無憾,怕死畏戰的散兵遊勇在迷茫怯懦中找回民族大義與家國情懷的故事。

“快,快給我砸!手不要停!找準點,給我砸!”這是四行倉庫裏謝晉元發出的指令,日軍就在樓底下,只有砸開了這面牆,才能與日軍進行搏鬥,那牆是用磚頭一磚一瓦砌成的,非常的堅固,想要用錘頭砸開是一件困難的事情。但是面對日軍的進攻,就必須要把它砸開!説幹就幹,陳樹生和老算盤一起用錘頭砸牆,你一錘我一錘,終於把牆砸出了一個洞來。以陳樹生為代表,一羣戰士們義無反顧的將炸藥綁在自己身上,異口同聲的喊着:“綁緊點”!他們將炸藥牢牢的拴在自己身上,然後整齊的排成一字形,跳下樓去,與敵人同歸於盡。這種無畏生死、義無反顧的精神使我感動至極,淚珠在眼眶裏不由得的打轉……

謝晉元在徵求過大家的同意後,決定在天台上升起旗幟。而這面旗幟代表的不僅僅是他們的熱血希望,更是在向敵人們挑釁!果然旗幟還未到達頂端,日軍的飛機便飛來了,謝長官的第一個命令就是保護旗幟!戰士們紛紛跑上前去,不顧危險,死死地抱住旗杆。即使自己的身體暴露在外面,敵人的炮彈隨時會擊中自己,但他們的手,以及他們的保護旗幟的決心,並未因此而放開……

四行倉庫和安全區只有一座橋的距離,謝團長在收到指令後,決定當晚全員撤退。雖然橋並不長,但是這也相當於完全暴露了自己,果不其然,謝團長衝鋒在前,帶着幾個人先行上橋,被日軍擊中了。但他們並沒有倒下,而是用盡自己最後的力氣,為隊友打掩護。最後,他向後面的隊友們喊了一聲:“快過橋,活着就是勝利!”最終大家還是成功過橋了……

八佰壯士最後的堅守,極大地激發了河對岸所有百姓強烈的抗日情懷,猶如星星之火一般,卻可以燎原!

片中有多個觸人心絃的時刻,其中最讓我戳淚戳心的一幕,源於一個看似平常的對話場景:跟隨方記者進到四行倉庫的外籍女老師詢問戰士們,在如此惡劣的情況下,還這麼拼命抗爭,有什麼意義?

?八佰》它不是一部簡單呈現歷史真實事件的戰爭電影,而是一部帶給我們許多“意義”理解的作品:它讓我們更好地理解了“家國”的意義、“壯士”的意義、“軍民頑強抗爭”的意義以及“捨生取義”的意義。

此刻,我想起片頭打在銀幕上的那句話:“待我成塵時,你將見我的微笑。”

向所有為保家衞國貢獻過力量甚至生命的烈士們致敬!

“祖宗疆土,當以死守,不敢尺寸與人,”曾經的抗日戰爭為我們烙印下了落後就捱打的道理,《八佰》這個電影也重現了當時抗日的情景。

?八佰》這部電影主要講的是在1937年東北淪陷之後,日軍進一步侵略上海發生的事。日軍轟炸上海,除對面的租界外整個上海幾乎都是廢墟,四行倉庫中有八十八軍團,但人數只有四百多人,租界是一片繁華。晚上,大樓上圍滿了金色彩燈,穿着華麗的服裝,該玩兒玩兒,該吃吃。而四行倉庫卻是破爛不堪,簡直走灰頭土臉,用恰當的詞就是對面為“天堂”,四行倉庫卻是“地獄”。後來,為了鼓舞對面的同胞共同加入戰鬥,不怕艱辛過橋,卻一直受者日軍阻撓。

有一個畫面,就是在人當做炸彈炸敵人時,日軍揹着一個鋼板,拿手榴彈和槍都無法打死他們,有勇者,在身上綁炸藥,用自己的性命而換取日軍的死亡,他們的威武在所有人睹目下證實。所有人都是有血有肉有家人的,只為中華人民的勝利不顧一切衝上去,從而在炸彈的爆炸中死去。他們跳下去的那一瞬間是多麼的英勇而悲壯!

在日軍開飛機的機槍掃蕩下,為了證實我們中華民族還在,不顧身上的傷口甚至用滿是血的身軀,牢牢的支住_國旗,不讓國旗倒下,對面的租界向我們敬禮、吶喊,我看見他們正咬牙堅持支撐國旗,彷彿那旗杆和旗幟有千斤重,在敵人的暴擊下國旗慢慢倒下。

為了獲取租界四百萬人的支援,四行倉庫的所有士兵冒着槍林彈雨向橋的前方衝去,身體中彈了,就是爬也要爬出去,滿身是血的士兵在不斷挑戰自己的耐力,只為衝出去!

?八佰》這部電影讓我們懂得了只有不怕犧牲,團結一心才可攻無不克!

第5篇

在星期日的晚自習上,老師讓我們看了《最美孝心少年》的頒獎典禮。

令我記憶最深刻的是最美孝心少年徐沁燁的故事。浙江女孩徐沁燁的媽媽身體很差,得了白血病。沁燁的爸爸是靠給別人種樹掙錢的,工資也不多,沁燁的媽媽那高達幾十萬的手術費給這個家庭帶來了一個大問題。沁燁的媽媽自知壽命不長,每天都帶病給沁燁繡着一副山河圖,希望給女兒做最後的嫁粧。山河圖繡完了,可沁燁想要的並不是這些,她想要的是媽媽能夠永遠陪在自己身邊啊!

於是沁燁決定把媽媽給自己的山河圖出售,以湊到給媽媽的治病錢。有一位好心人,這位善良的先生知道了沁燁的情況,高價將十字繡買下,又把他送給了沁燁。手術費夠了,雖然做了手術,但是沁燁的媽媽還是永遠離開了人世。如今沁燁看到那幅媽媽留下的繡品,彷彿就像看到了媽媽在對自己微笑一樣,她只能在那一針一線中尋找媽媽的身影。沁燁的故事深深地打動了我,是啊,無論是那個父母,在危險時刻總是先想到自己的子女,竭盡全力的保護自己的兒女。

我的父母尚在人世,可是我卻不知道珍惜,還經常和他們頂嘴,讓爸媽生氣。從今以後我不會再讓他們生氣、發愁,因為我不想等到失去了才懂得珍惜。

第6篇

今天我們看最美孝心少年,聽着那一個個感人的故事,我情不自禁的淚流滿面。黃鳳、吳林香、龍花、徐沁燁、趙文龍、路玉婷、何秀巡姐弟、高雨欣等等。

我們都一樣都是普普通通的孩子但是他們承擔的擔子都比我們重多了,有的6歲就開始照顧家人,有的一夜之間就長大了,有的為了媽媽可以不顧一切。他們用單純、善良的自覺行動,告訴我們骨肉至親的親情;他們用自己生活中點點滴滴的真實行動,證明着“愛”與“被愛”,也傳承着尊老愛長、感恩圖報的美。

這裏讓我印象最深的是這一對姐弟,姐姐每次為了減輕弟弟揹簍裏的重量,她都要弟弟走在前面,然後,趁其不備,從弟弟的揹簍裏拿出一些東西放到自己這裏,而弟弟也為了給姐姐減輕重量,他會在未背起揹簍的時候,騙姐姐説天上有飛機,然後偷偷往自己的揹簍裏放一些重物。見過很多單親家庭的孩子,大的總是讓着小得,結果小的孩子會認為全部別人的幫助和施捨都是理所當然。然而這位姐姐,用她的行動幫助弟弟實現了更加正確的人生觀,讓他勇於承擔,會感恩,一個十幾歲的姐姐把一個年僅十一歲的弟弟培養成了家裏頂天立地的男子漢。

想到前幾天因為手機的事和爸爸媽媽吵架我深感慚愧,爸爸媽媽供我上學給我創造良好的生活環境我不僅沒有感恩還罵他們我真的太不懂事了!我想説:爸爸媽媽我錯了,對不起。

百善孝為先”,古人不僅創造了一個“孝”字,更為中華兒女立下了一個規矩。夥伴們,請珍惜父母為我們做的一切,體諒父母的辛苦,幫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讓父母感受到我們的孝心。

第7篇

在這個春節,本應熱鬧的街道變得無比冷清,本應團聚的親人卻沒有見面,本應上班上學的人們也把自己悶在家中。因為瘟疫肆虐,這個冬天好像更加寒冷,等待春天的時光好像無比的漫長。但這個冬天並不寒冷,因為有一顆顆熱切的心在抗疫前線奮鬥,因為有一羣羣熱情的人在醫院工作。這些愛,足以温暖這一整個冬天。當全民同心戰疫情時,春天也一定會更加明媚的到來。

疫情阻斷了交通,但阻斷不了愛。都説患難見真情,這一次,我們也感受到了愛的力量與温度。

我看見,無數醫務工作者,主動遞交請戰書,要求支援武漢。他們放棄了假期,放棄了安逸,放棄了與家人團聚的時間,捨生忘死,義無反顧地奔赴抗疫第一線。他們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不顧個人安危,將自己的青春燃燒奉獻在這無硝煙的戰場上。他們為我們築起最堅固的防線,讓所有人對戰勝病毒有了信心,有了底氣,也讓所有人都放了心。他們穿着防護服,帶着護目鏡,經常累得氣喘吁吁,汗水濕了衣服,臉龐被口罩勒出了痕跡,但他們從不叫一聲累,喊一聲苦。他們是這個冬天最美,最暖的逆行者。

我看見,儘管是大過年,但為了抗疫,還在加班的勞動者。過年,本應該回家團圓,但交警叔叔還在高速路口盤查,快遞小哥還在為不能出門人們配送果蔬,保潔工人還在街道上噴灑消毒水,貨車司機還在為武漢送去物資,建築工人還在建設醫院。他們忙忙碌碌,看似平凡且渺小,但正是這些人,支撐起了這個疫情肆虐的中國。平凡不等於不重要,他們同那些醫生一樣,都在這非常時期,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無論這力量,這愛是大是小,但都是一樣的温暖與重要。

我看見,所有的中國人,緊密團結在黨的周圍,聽從指揮。儘管無聊,但我們絕不出門,這就是為阻斷病毒傳播貢獻了力量。百姓捐錢捐物,支援武漢。這些物資,帶着人們對武漢的關切和問候。無論是一隻口罩,還是一套防護服,都代表着人們同心協力抗擊疫情的決心。

這個寒冷又温暖的冬天,無數奉獻者為我們連接起愛的橋樑。一個人的力量很小,但如果所有人都獻出一份力量,那麼這個力量會很大,當全民同心抗擊疫情時,我們就已經知道,我們一定會勝利,春天一定會到來,生活一定會更加美好。

第8篇

2019年陰曆12月,武漢爆發了新型冠狀病毒,幾天時間就席捲了全國,許多醫院的`醫生和護士都奮戰在前線,之後讓我講講下面幾位代表性的人物。

第一位,就是衞健委員專家組組長:鍾南山。他是2003年抗擊sars病毒的重要人物,是一位大功臣,如今他都80多歲了,仍然奮勇在前線,我們應該向他學習。

第二位,他是武漢金銀潭醫院的院長:張定宇,他身患漸凍症,是醫學界稱為“治不好的癌症”,可他還是奮戰在一線,直到快堅持不住的時候才説出來,那一刻,他感動了整個中國。

那面對新型冠狀病毒,我們應該怎樣預防呢,最好的方法是少出門,為什麼要少出門呢?因為病毒主要的傳播途徑是空氣傳播,病毒在外面,而你在屋裏,病毒是沒有機會找到你的,如果必須出門,那一定要帶口罩,為什麼呢?因為口罩可以把空氣中的病毒給過濾在外面,這樣,病毒就進入不了你的身體裏了。出去回來以後,要用酒精消毒,之後要用肥皂或洗手液洗手,就可以把病毒給洗掉。對了在家裏還要多開窗户,多通風,要不然,病毒一直會在你的家中飄來飄去,如果開窗通風了,病毒就會被吹到外面,這樣你的家中就沒有病毒了。

最後,我們還要聽國家的安排,這樣就可以保護我們自己和自己的家人的安全了,我叫許嵐清,我要為自己和國家負責。

第9篇

寒假裏,我本以為會有一次愉快的旅行;寒假裏,我想去電影院裏看幾場電影;寒假裏,我想和好友去山上盡情玩耍……然而,措不及防的疫情讓我這些美好的願望都變成了幻想。

新型冠狀病毒的瘋狂蔓延,使疫情從相隔萬里的武漢入侵到了雲南。確診人數一天比一天多,疫情似乎越來越嚴重,好像離我越來越近。高速路和各小區都開始封路了,沿路的商場和餐廳也都關門了,老百姓都戴上了口罩。疫情覆蓋了爸爸媽媽的朋友圈,每天打開手機都是各種關於疫情的新聞,每天早上爸爸媽媽討論的話題都離不開疫情。什麼“今天又新增了多少人”“哪裏的疫情又變嚴重了”……我已經很多天沒有下樓了,外面的陽光暖暖的,可是街上空蕩蕩的,就像個無人區。每天我還有一個任務,那就是監督爺爺奶奶少出門、戴口罩、勤洗手。新型冠狀病毒就這樣一點點的入侵了我的生活。

2020的打開模式可以訂退嗎?不可能!只有往前走!“黎明的那道光會越過黑暗,打破一切恐懼。”那道光是——“既然國家需要,那就要去。”這句話是已進入耄耋之年的鐘南山院士説的,。17年前,他是非典戰役中的英雄。17年後的今天,他即便是擠在餐車的一角,也要第一時間奔赴疫情的中心武漢。“不計報酬,無論生死。”這句話來自於武漢大學人民醫院重症醫學科的7位醫生,在他們的聯名志願申請書裏,簡單的一句話,卻讓很多人的眼睛濕潤了。“逆行者,無怨無悔。”踏上回家過年的武漢大學人民醫院病理科醫生吳小豔,得知醫院發佈醫療支援的號召後,第一時間下車返漢,成為一名“逆行者”……

一個個白色的身影,一次次的前仆後繼,當我們在歡度春節時,這些白衣天使都勇敢的站在抵抗疫情的第一線,為我們擋住這可怕的病毒,用生命為我們築起一道道的防護牆。這些白衣天使,是多少人的希望,儘管他們身上揹負着巨大的重任,但他們仍含笑面對。白衣天使,加油!武漢,加油!中國,加油!

2020年像一部電影,最大的反派是人類自己。但是,請不要對2020失望,要相信,總有温暖在傳遞,總有英雄的光輝照耀着世界,在看到或看不到的地方。一切都會好起來的,只要我們相信。

第10篇

?墊底辣妹》是我最最最喜歡的一部電影沒有之一,今天跟大家強烈安利這部電影,這部讓我在迷茫時候給我方向的電影,讓我始終相信自己可以,讓我在每一個學習的凌晨充滿希望。

這部電影我已經刷過很多遍了,每一次看都讓我感動到流淚,同時充滿鬥志,永遠相信自己,永遠相信未來,我記得其中最經典的一句話是這個樣子的:不管周圍人怎麼説你不行,充滿自信地繼續説出你的夢想,不怕嘲諷和失敗。勇於挑戰夢想的力量,對我來説是多麼耀眼。電影的女主人公沙耶加是一個全年級墊底的學生,由於犯錯誤被停課,機緣巧合來到坪田老師的補習班,並由此改變了一生的命運的故事,這部電影改編自日本的真實故事,最後女主沙耶加考上日本最好的大學慶應大學。在她決定考慶應大學的時候,除了她的老師和媽媽沒有其他人相信她,因為當時處於高中二年級的沙耶加還是國小四年級的知識水平。但是,沙耶加就是不一樣,確定了自己的夢想之後,她開始朝着夢想努力,過程中經歷了很多挫折,但最終她成功了,並改變了自己一生的命運。

每次看這部電影,都會被觸動,每次電影結局,總是淚流滿面,我希望我們都可以和沙耶加一樣勇敢,不管周圍的人怎麼説,都能夠勇敢的説出自己的夢想,不怕嘲諷和失敗,勇於挑戰夢想,,永遠相信自己。

第11篇

因為疫情,已經有一年多沒有進電影院了,由於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暑假有幸和爸爸媽媽觀看了2020年的第一場電影——《八佰》。通過觀影介紹,才知這是一部戰爭題材的電影,也是一部票房很高,又有我喜歡的演員鄭凱和俞灝明,讓我對這部電影充滿了好奇。

對歷史沒有多少了解的我,在爸爸媽媽的初步講解當中,大約有一些模模糊糊的瞭解。這部電影由管虎導演執導,電影出現的人物眾多。它講述的是淞滬會戰末期,中國軍隊西撤,只留下420餘人,固守上海,但是為了迷惑敵人,謝晉元報出虛假人員800人,這才有了“800壯士”之説。在生與死的決擇中,“800壯士”為和平奔赴沙場,發出了“不當亡國奴”的怒吼,他們以血肉之軀誓死堅守上海,彰顯了中華民族寧死不屈的氣節。電影的開頭是一條河,隔着四行倉庫和租借,河這邊斷壁殘桓,滿目蒼夷;河的那邊,萬家燈火,歌舞昇平,影片一開始就是以逃兵的世界進入,這個老百姓以及逃兵誤打誤撞被編入了自行倉庫的國民革命軍第八十八十五二四團。

這些人有從鄉下來的青年和孩子,本來想見識大上海的繁華,卻被誤當成逃兵,抓起來送進四行倉庫;也有積極領軍餉,消極上陣的老兵油條,不幸成了敢死隊的一員,這些本來習慣於置身事外的形形色色的中國人被迫經歷了這場戰鬥。 “兄弟們,我們這些軍人一步都沒有退守!東北淪陷,華北淪陷了,但是現在因為有你們,上海還在!”這段台詞,簡直將現場觀眾的愛國情懷和淚點激發到了極致,全場充滿了嚶嚶的抽泣聲,中國正是有這樣的民族精神才得以日益強大。 電影結束時,全場鴉雀無聲,都在悲痛的情緒中默默地離開,這樣的場景是我沒有見過的,深深地震撼了我的心靈。

沒有人不怕死亡的,也沒有真正的英雄,畢竟他們和我們一樣也只是凡胎肉體,是父母細心呵護養育長大的。歷史雖然過去了,但是要牢記歷史,要努力讓自己更強大,少年強則國強,吾輩應當自強自立!

第12篇

6月初,我有幸參加了《八佰》的一場內部交流觀影。160分鐘左右的時間內,置身於82年前那個特殊戰場,蘇州河兩岸,一邊是繁華的英美租界,一邊是四百多名士兵浴血奮戰的四行倉庫。管虎不愧是老辣的導演,用最簡潔的空間重建,即實現了對整場戰役的全方位還原,解決了戰爭片最困難的微觀戰場與宏大敍事之間的矛盾。這樣舉重若輕的結構,甚至連《敦刻爾克》也無法做到。

如預期中的,《八佰》中的確不乏“燃”點、“淚”點,某種程度上填補了我對四行倉庫保衞戰中壯懷激烈的想象,但是這種填補因為審慎而讓我剛看完時甚至微微有點不滿足,覺得導演在對這場戰役的正面褒揚也即“熱血”的敍事上稍顯吝嗇,讓人看到了更多熱血之外的多角度審視。然而回頭細想時,又恰好是這些多角度的審視讓戰役更加真實和耐人回味。

比如説,影片一開始就是從逃兵的視角進入的。這是一個不同凡響的開場。幾個老百姓以及逃兵誤打誤撞被編入了四行倉庫的國民革命軍第八十八師“524團”(其實是第一營,為了對外營造倉庫內有一個團的守軍的假象,在通訊中用“524團”代替第一營)。這些人中有從鄉下來的青年和孩子,本來想見識大上海的繁華,被誤當成逃兵抓起來,送進四行倉庫;也有積極領餉消極上陣的老兵油子,“不幸”成了敢死隊的一員。這些本來習慣於置身事外的形形色色的中國人,被迫經歷這場特殊戰役的洗禮,成為熱血寫就的“八佰”。

第13篇

近日,在2020年秋季學期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中青年幹部培訓班開班式上發表的重要講話,為年輕幹部想幹事、能幹事、幹成事提供了根本遵循,為他們成長成材、建功立業提供了不竭動力。結合電影《我和我的家鄉》中《最後一課》,年輕幹部要檢視自身,以支教老師老範(範偉飾演)原型――杭州鄉村教師方平爾為榜樣參照,以敢為人先的幹勁、拼勁、闖勁,牢記初心、磨礪匠心、播撒愛心、錘鍊恆心、永葆本心,主動獻身於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在基層廣袤舞台上揮灑青春蓬勃的朝氣和力量。

“胸中有誓深於海”,勇挑重擔牢記初心。1985年,方平爾放棄原本優越的待遇條件,從富陽縣城來到淳安縣大墅鄉。當時,她作為學校年輕幹部培養對象,人事科堅決反對她去。但是,方平爾毅然踏上了征程,來到深處山區。雖然很多人都笑她傻,但是方平爾卻無比清楚地自己的選擇――她想要用自己有限的生命點燃山區孩子們的無限希望。從這位樸實無華的鄉村教師身上,我們看到了一名共產黨員的初心和使命。作為年輕機關幹部,我們要有崇高遠大的人生報負,夯實信仰基石、增強政治定力,挺起共產黨人的精神脊樑,時刻不忘“我是誰”“我從哪裏來”,矢志不渝向着理想追求不懈奮進。

“衣帶漸寬終不悔”,精益求精磨礪匠心。全校270多名學生,下鄉支教的只有方平爾一人。方老師課業任務很重,但擺在方平爾眼前的“攔路虎”不僅僅是教學,而是怎麼讓孩子聽懂。大山孩子都講方言,方平爾深知,不過語言關,就永遠不能真正和孩子打成一片。於是,她又當回國小生,從零學,從頭學,一點一滴,腳踏實地。“有志始知蓬萊近,無為總覺咫尺遠”,作為年輕幹部,我們要時刻有本領恐慌的緊迫感和危機感,主動地開闊眼界、充實自己。在工作中,我們一方面,要學習政策理論知識,全面系統學,及時跟進學,深入思考學,聯繫實際學;另一方面,要通過實踐積累經驗,不斷豐富理論內涵,學思結合,不斷開創工作的新局面。

“一枝一葉總關情”,飽含真情播撒愛心。方老師有一個記錄簿,上面詳盡地記錄着班裏每位學生的家庭情況、興趣愛好、生活習慣等。學生們視她為“媽媽”,寒冬臘月,她半夜冒着大雪背學生上醫院;收入微薄,她卻省下來為貧困學生墊付學雜費;她將別人嫌棄的弱智女接到班裏,手把手教寫字、口對口教講話……“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很多年輕幹部的工作和羣眾打交道,要想把工作真正做實做好,這就要求我們把羣眾當親人,真心接近羣眾、細心關注羣眾、誠心對待羣眾,多説帶露水、沾泥土的“家常話”,真誠掏出“心窩子”,讓羣眾打開“話匣子”、説出“知心話”,成為羣眾的“貼心人”。

“千磨萬擊還堅勁”,敢於吃苦錘鍊恆心。電影裏出現的國小校舍,就是按照方平爾繪製的圖樣搭建的。工字形的校舍,都是平房,破破爛爛的,遇到下雨天,外面大雨裏面也大雨。想進出一趟不容易,要先走山路,再坐船,再坐車,中間還要換一次車,單一趟就要兩天。方平爾支教的環境之惡劣可見一斑,但正是艱苦的條件,成為她磨礪才幹、積累經驗的練兵場,錘鍊意志、砥礪作風的磨刀石。作為年輕幹部,要想成就一番事業,一定要在基層撲下身、沉下心,主動接一接“燙手的山芋”,當一當“熱鍋上的螞蟻”,上一上“刀山火海”,堅決拒絕“鍍金”思想,一步步實現心態的昇華,在火熱的實踐中成長為可造之材。

“不畏浮雲遮望眼”,錘鍊品格永葆本心。方平爾退休後,有不少機構給她拋來橄欖枝。其中深圳一家公司開出了不菲的薪資,但她從未答應過。拿她的話説,“我也不想賺錢,我的心在大墅村。我放不下村裏的孩子們,尤其是那些留守兒童。”曾諄諄教誨新時代中國青年,“青年要把正確的道德認知、自覺的道德養成、積極的道德實踐緊密結合起來,不斷修身立德,打牢道德根基,在人生道路上走得更正、走得更遠。”廣大年輕幹部只有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以優秀共產黨人為楷模,不斷修身立德,涵養高尚品格,才能在奉獻中收穫成就感、滿足感和幸福感,讓人生在奉獻中熠熠閃光。電影的最後,望溪村老範的學生們,從一羣二加二等於四都説不對的娃娃們,現在都成了村裏建設的棟樑。他們像曾經的老師一樣,接力踐行着“方平爾”式精神,薪火相傳,生生不息。“最後一課”沒有結束,也永遠不會結束……

第14篇

“挺好個人吶,平凡而偉大,痛不怕,苦不怕,啦啦啦,多好的人吶,荒野需要花,你看他正闊步走來。”伴隨着激情高昂的歌聲,我的心彷彿走進了,銀幕前閃過的祖國大好河山美景圖中,鬱鬱葱葱,寬廣遼闊。

?我和我的家鄉》這部電影多重驚喜,五個單元從祖國東西南北中五大區域,展示每個地方的獨特自然風光和風土人情,講述了北京、陝西、浙江、遼寧和貴州五個地方的故事,也是家鄉的故事。

一位在瑞士教學的老師,明知道自己生病了,還堅持要去上課。後來昏倒在教室。經過醫生搶救後,他的記憶停留在了1992年。他把自己關在一個房間裏,打開一個很有年代感的皮箱。穿上古老的中山服,手舞足蹈,嘴裏還哼着紅歌。他兒子覺得父親很不對勁,便想起了父親給他講述當年下鄉支教的事情。他和妻子商量,聯繫那個村現在的村長,看能不能幫助父親。正好村長也是當年父親教過的一名學生。村裏的人為了回報這位老師,把好好的房頂拆了個破洞,還原成當年破舊的教室。因為工作調動,當年老師走的時候,他依依不捨的望着那破舊的村莊,似乎還有未完成的使命。最後,當老師看到以前學生畫中的教學樓成為現實時,臉上頓時露出了會心的微笑,記憶也瞬間恢復了。

主角用不同的方式建設着家鄉,只因他們心中都有着相同的情感,飲水思源,落葉歸根。

陝西一個落後的村莊裏,當喬老闆還是一個小孩子的時候,得了重病,被父母親拋棄,是一位校長收留他並撫養他長大。長大後的他,在飛機上搶座頭等艙,各種不同程度的炫富。在汽車上還不停的推銷自己的蘋果。我當時覺得他是一個十分虛榮的人。後來在學校週年慶的時候,一個小孩子講述了他的事蹟,他不僅沒有怨恨他的父母,還把所有積蓄都投入到了建設家鄉的事業中,帶領家鄉父老們脱貧致富。當年的村莊黃沙滿地,沙塵暴襲擊時,天昏地暗、飛沙走石、狂風怒吼、滿天黃沙、沙石狂舞在蒼穹中。如今陝西一帶已是綠樹成陰,碩果累累。

北京的張北京,想出各種不同的花招,幫助一個生病的親戚。遼寧的馬亮,放棄了去俄羅斯留學的機會,揹着妻子,去建設新農村。這些故事既有讓我捧腹大笑的瞬間,也有讓我感動落淚的時刻。作為一箇中國人,大家應該都能理解這樣的感情,這是對家鄉的感情。

第15篇

身為一名教育工作者,電影《我和我的家鄉》中,最讓我感動的是《最後一課》和《返鄉之路》這兩個單元。因為它們裏面都有老師。一位是得了老年痴呆,甚至忘記了自己兒子,卻還惦念着二十多年前離開鄉村國小未能完美的最後一課的範老師。一位是埋在高高的山崗上,俯瞰着簇新的美麗的鄉村國小的被尊稱為高媽媽的高老師。

好老師是什麼樣的存在?是哪怕距離千里萬里,哪怕時間十年幾十年,都深藏於學生心中。是一點叮嚀,是幾句關愛,是無私的幫助,更是高潔的品質……

成都大學書記毛洪濤,令為玉碎,不為瓦全。“亦餘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他身後的學生們的深切緬懷,讓我們得以認識了一個好老師,一個真正關愛學生的,一個有着家國情懷的理想主義者。

在電影裏,我看到了好老師,那是令我欽佩的存在。《最後一課》裏的範老師在鄉村支教,甘於貧苦寂寞,紮根土地,關愛學生,呵護學生的夢想。那份跨越了時間和空間的眷戀和不捨,是那樣的真摯感人。這是平凡而偉大的,這是無關名利的,這是深植於學生們心中的無形的豐碑,這是我們的國家民族得以綿延傳承的大的力量。

高媽媽的鏡頭只出現過一次,我卻久久難以忘懷。堆積在粉筆槽裏的黃沙,破舊不堪的教室,衣衫襤褸的孩子,揹着孩子有着堅毅神情的高媽媽。然後就是窗外從遠方襲來的滾滾沙暴,就是師生們無聲看着那暴虐的存在,然後就是高媽媽緩緩而堅定的對孩子們説,長大了學了本事,給咱們這換個樣子。還有幼年閆飛燕望着高媽媽那清澈而堅定的眼光。

電影中高媽媽帶大的孩子喬樹林,電影外無數的治沙英雄們用自己的艱苦卓絕的努力,將毛烏素沙漠徹底戰勝,創造了奇蹟。高高的山崗上埋着高媽媽那棵大樹下,閆飛燕用自己的眼睛看到了高媽媽想看到的——沙漠變成了綠洲,漂亮的現代化的國小。幸運如斯,偉大如斯。

在這兩個單元,我看到了葉落歸根,我看到了鄉土情結,我看到了老師對於國家民族的巨大貢獻和重要意義。我們的家鄉,我們生於斯,長於斯,魂牽夢繫於斯。我們要用我們自己的努力讓我們的家鄉富饒,讓我們的祖國強大,這就是中國人,這就是中國人的民族魂。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