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説》讀後感7篇 深度解析《白説》

來源:巧巧簡歷站 2.68W

《白説》是一部關於人生哲學的經典讀物,作者白先勇通過生動的語言和透徹的思考,深刻揭示了人生的意義和矛盾。本書不僅是一部思想性很強的文學作品,更是一部啟迪人心的經典著作。閲讀《白説》,不僅可以讓我們認識更多的人生哲理,更能讓我們深刻認識自己。

《白説》讀後感7篇 深度解析《白説》

第1篇

毀一個人最好的方式,就是讓他追求完美和達到極致。月亮一旦開始全圓,離慢慢的變成殘月就很近了;花一全開,離落花就很近了。這個世界不是這樣的,花沒有全開的時候才是最棒的。學會接受平淡的這一生活現實,然後把平淡向幸福那兒靠,當你遇到自己真正喜歡的東西,是不願意太快跟它告別的,所有的不平淡都是在忍耐了足夠的平淡之後誕生的'。

人生如茶須慢品,歲月似歌要靜聽。人從出生開始就是一條單行線,直奔死亡而去。生命中有一個很奇妙的邏輯,如果你真的過好今天,明天也還不錯。

朋友圈裏的很多東西都是感觸完了立即表達,沒什麼價值,壽命很短。

當全世界都向你背過身去的時候,音樂不會,它依然會固執地守在你身邊。

只有接受平淡,才有可能不平淡,如果總是試圖對抗平淡,你註定平庸。因為人生淡,年輕的時候味道少,他需要用更強烈的味道,去給自己一種觸碰。

老祖宗説“君子和而不同”,這是中國同世界和諧相處的大智慧,大根基。有了感觸不能立即表達,而是要去追尋經歷了足夠漫長的追尋,等到一切成熟了,才會有更完美的表達。

《白説》讀後感7篇 深度解析《白説》 第2張

第2篇

這本是白巖鬆這些年來不同場合的演講集,雖然很少看他的直播,但是看他的文字時他的音容笑貌卻就在眼前。説明周圍有些事物的存在對自己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

由於是演講集(雖然白巖鬆不承認是),難免會有兩個問題:一是受眾的角度不同,一是舉例的'重複使用,所以看過幾篇後會有些不耐。開篇自己解釋書名叫“白説”,就是“不説白不説,説了也白説”的調侃。但是真的看過一遍之後的感受是白巖鬆真是個“求錘得錘”的實在人,因為他書中講的一切我看過之後都已經不記得了。説一點不剩倒不是,至少感覺還在,就像喝了一杯白開水雖然沒品出滋味來但是解渴啊。所以這本書的特點就是白巖鬆正的不能再正的價值觀,以及他對生活、對國家、對未來抱有的飽滿、的樂觀、的向上的希望們。這一點也深深地感染着、觸動着並激勵着我這個讀者,也就不算白説了。

做新聞的人真的了不起,白巖鬆好像對各行各業好像都十分了解,並能深入下去。再有做“穹頂之下”,一片赤誠地寫下《看見》的柴靜;取證“轉基因”食品的安全問題的孤獨戰士崔永元,以及之前專門做戰爭前線報道的張泉靈;三十年如一日《我遇見你》的敬一丹……有態度的新聞人還是受人敬佩和喜愛的。

第3篇

考研一戰失敗,後來我二戰了。我目前在準備複試,由於遇到一起也是一拖再拖,總之初試複試都遇到了一些,可能看起來不是那麼順利的事情。我從中也特別迷茫焦慮懷疑過,但是我始終一定要堅持走下去,去享受這個過程。

很多人考研失敗了,去問各種身邊的人,自己需不需要暗戰,我覺得如果你的內心足夠堅定,是不需要去問別人的,因為別人的意見也改變不了你的想法,我當初選擇第2次考研,我的內心是非常的篤定的,也沒有説問誰來建議一下我該不該而戰。所以我覺得,閉上眼睛問問自己的內心吧。把那些外在的因素除去之後,還有多少自己內心的聲音。不要把某事當做藉口。

做一個和自己賽跑的人吧,如果回憶沒有充滿各種跌宕起伏的.色彩,回憶什麼意義呢?

與我們號稱最幸福的歲月,其實往往是最痛苦的,只不過回憶起來非常美好。

感謝自己的選擇,儘管我現在還有沒有錄取,但是我覺得這個過程收穫是自己的,成長是自己的,真真實實的感受是自己的,是別人奪不走的。

第4篇

只在電視及新聞報道中見過白巖鬆。之前一直不太喜歡他,總覺得這個人惺惺作態、誇誇其談、喜歡説教。因此我是抱着批判的眼光來看這本書的。看完後,我才知道自己太武斷了。

要了解一個人,就得走進他的內心,最好的方法莫過於研讀他的作品,那裏面的.一段段文字就像一串串跳躍的音符,演繹着人內心中最真摯的情感旋律。

從這本書中可以看出,老白涉獵廣泛,小到個人榮辱,大到家國情懷。這或許是因為他是一名資深媒體人的原因吧,新聞嘛,‘’社會種種,人生百態 ‘’ 。但讓人驚訝的是他不僅涉獵廣,所涉每個領域還很有深度。這可能就不能簡單的劃為職業因素了,如果沒有豐富的閲歷,很難把問題看得如此通透、深邃。

這本書裏有一個詞不得不提,“人性”。其實不管是個人榮辱,還是家國興衰,都離不開這兩個字。大如我們這個國家,不也是由十幾億個有血有肉,有靈魂有思想的人組成的嗎。

人性是複雜矛盾的!人可以在有重大災難發生時,“一方有難,八方支援”;也會在擁擠的公交車上因為搶一個座位,而爭得面紅耳赤甚至拳腳相加。 不能簡單的把人分為好人和壞人,也沒有絕對的好事和壞事。“彼之蜜糖,此之砒霜”,這不是一個對立的二元世界,而是一個辯證的多元世界。就像老白書裏説的“活着不是非贏即輸;得失不是非有即無;世界不是非黑即白;進退不是非取即舍;真相不是非此即彼”!

第5篇

老白是我20xx年在讀國中時候知道他的,20xx年我讀完這本書的當下已經是大學生了,這些年一直尊重他,喜歡他。大學裏也選擇了新聞傳播類的.專業。

你總會遇到一些比我們多吃幾年飯,多走一下路的前輩,他們往往有意無意的和你聊起他們一路走來的人生經驗。

你要覺得受用,就聽着,不喜歡可以不用經意,當然也沒必要焦慮,擔心沒聽長輩經驗導致多走了彎路磕了絆了,未來後悔莫及。這樣擔心也是無謂的,有些道理,繞了彎生活也會教會你。

這本書就是給我這樣的感覺,老白,他自己走了大半生的經驗,坐下來平和地和你聊聊。有時候他目光很長,大到中國,大到世界;有時候他目光又很短,看到個人,看到人生細小的階段。

講者無需抱着非要聽者百分百認可和學習姿態講故事,會更自得和從容,所以老白開篇也就説——是白説,白説也要説。

聽者也無需抱着靜聽教誨的姿態匍匐着,就像我説着,受用且聽着,哪怕——是白聽,白聽也要聽。有用的道理,拐了彎也會來到你身邊。

第6篇

約莫是在國中二年級的時候,在某出版社到學校裏擺書攤的地攤裏看見了老白的《痛並快樂着》,依然清晰的記得白色封面下寫着痛並快樂着幾個字。翻開書,不是一上來就balabala的開講,而是有幾頁十幾幅照片,每幅照片下面都是一句話,或描述內容,或描述場景。深刻體會到老白是一個性情中人。果斷,書買了。回家花了兩個晚上讀完,初次體會到在當時我看來的一種獨特的思想在思考人生,從此認為老白是難得的思想隱士。

兩天前,無意在書城看到老白的《白説》,果斷,入手,看看在説些啥。就是這麼巧,又是兩晚讀完,即使身體再累,熬夜,也有想要把它讀完的衝動。拜託,哪裏來的這麼多衝動,應該説,老白在講的事,以及困擾過他的事都是最近困擾自己的。沒有標準答案,但老白以老朋友的身份,及時的'出來告訴你,這些都是要經歷的,過去了,突破了,內心就平靜了。太認可他的主要觀點,人生在不同階段有不同追求,一旦物質上滿足以後,能否尋找到信仰就成了焦慮和煩惱的源頭,其實我們追求發都是內心的平靜!

老白的《白説》在前半段對這些思考特別到位,尤為喜歡他講道德經的那篇,讀來之後有豁然開朗之感。白説,他説了很多,讀了後很快也會忘了那些話,但留下的是曾經有過的共鳴,和尋找內心平靜的另類領悟。

第7篇

在新聞採訪的過程中,我們要知道第一個答案往往具有欺騙性的,眼神的交流可以簡單判斷受訪者回答的真實性。採訪的最高境界是讓其變成一種交流方式。

對於新聞寫作,我們要加強講故事的能力,世界上很多故事都已發生過,而我們需要做的便是用新的`方法去拍老故事。從獨家佔有新聞轉為獨家角度、快速完成的獨家深度和獨家表達新聞發展。

對中國社會現象,要保持希望,我們中國的發展常常是走一步退半步,但是總體上來説是前進的。對於傳媒人來説應該多做希望新聞,擴大善。但是,新聞是沒有好新聞和壞新聞之分的,我們應該做有利於推動社會發展的新聞事業。

作為記者或是媒體從業者,讓別人接受你的媒體需要你能被觀眾看得入眼,聽得入耳,接受你的表達,體會到你的用心。自己能夠堅持自己的本心,記住范仲淹的“寧鳴而死,不默而生”。我們需要保持理想,承擔責任,善於思考,堅持行動,有好奇心和耐心,讓自己對新聞事業時刻保持敬畏心理。

在信息爆炸的時代,要學會獨立思考判斷、保持理性,不要成為傳媒的俘虜。新聞在宣傳自由的同時,不能失去原本應該恪守的嚴肅、負責、認真、敬業精神。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