匆匆説課稿7篇 文章縱深:簡潔而準確的匆匆説課稿

來源:巧巧簡歷站 3.25W

本文主題為“匆匆説課稿”。在快節奏的現代社會中,教師備課是一項重要且常常被草草完成的任務。而説課稿作為備課的核心內容之一,則更是需要足夠的時間和精力來完成。本文將從匆忙備課的挑戰和必要性入手,探討如何在高效快捷中完成説課稿,幫助廣大教師提升備課質量。

匆匆説課稿7篇 文章縱深:簡潔而準確的匆匆説課稿

第1篇

3、揣摩這個自然段中,作者運用的表達方法,體會這種表達的好處。

師:這節課,我們一起來學習朱自清先生的散文名篇——匆匆,看老師書寫課題,“勿”忘“、”就是“匆”,“匆匆”,讀——

師:在我們平時的閲讀或生活中,你發現哪些帶有“匆匆”的詞語,比比看誰積累得多。

師(評價):你是從讀書中積累、你是從生活中積累,做生活的有心人,好。

師:“時間匆匆而過”,本來是看不見的,作者是怎樣描述“日子匆匆而過的”,請同學們用較快的速度默讀課文,用自己習慣的符號做上記號。

師(評價):我發現有的同學邊默讀邊動筆做記號,這是“動筆墨讀書”;有的同學思考完還和同桌交換看法、互相討論,這是合作學習,“三個臭皮匠,頂一個諸葛亮”嘛,很好。

師:同學們找得很準。自由讀這段話,思考這段話主要寫了什麼內容?

師(評價):你抓住這個設問的句子來概括,抓住自然段的重點句來概括主要內容,是個好方法;你能抓住要點,用自己的話來概括,也是一個好方法。對,這個自然段就是具體寫日子是怎樣去來的匆匆的。(板書:“日子匆匆”)

2、精讀,揣摩作者的表達方法,進一步感受作者的心情“茫茫然”“歎息”。

提問:作者一開始就提出了一個問題“去來的中間,又怎樣地匆匆呢?”作者回答了嗎?是怎樣回答的?請找出句子,讀一讀,體會一下作者是怎樣寫出“日子匆匆”的,同桌交流一下這樣寫的好處。

師(評價):你朗讀得真好,能説説你這樣讀表達了怎樣的心情嗎?對,“茫茫然”、“歎息”是作者複雜心情的寫照。同學們再讀一讀,用自己的方式力爭表達出這樣心情。(板書“茫茫然”“歎息”)

師(評價):你認為作者是抓住生活中的細節來寫“日子匆匆”的,請舉例子來説。(板書:生活細節)思考問題就是要有理有據。

師(評價):你認為作者用了很多的修辭手法來寫“日子匆匆”的,請舉例子來説。(板書:多種修辭)你發現了作者語言表達方面的特點,真好。

講 解:作者綜合運用多種修辭手法,如“日子從水盆裏過去”,“從飯碗裏過去”這些句子用了排比手法,同學們要讀出氣勢來;時間能“跨”能“飛”,這是用了擬 人手法,同學們要讀得親切些;作者還巧妙地運用大量的疊詞,如“匆匆”、“默默”、“輕輕悄悄”等,同學們要讀出活潑、輕靈的感覺,用心品味語言的美和流 露的淡淡的愁。聽了同學們的朗讀,老師也情不自禁地想讀一讀。(範讀,讓學生靜靜地感受。)

3、練習,讀寫結合、背誦,嘗試運用語言,豐富語言的積累。

過渡語:同學們,轉眼就六年級了,就要告別國小了,日子在我們這也是“匆匆”的啊,你感受到了嗎?請你聯繫自己的生活,仿照這樣的寫法,再寫上幾句吧。如果不想寫,你就把自己喜歡的'句子摘抄下來吧。(可以先説,再寫。)

師(評價):你聯繫自己的生活寫,好;你善於吸收同學的好句子,會學習,同學們認真觀察生活,善於運用從閲讀中積累好詞好句,棒極了。現在把自己寫的放到文章中讀一讀吧。

師:同學們試着背一背,同桌之間互相幫助、互相檢查。

師:同學們還有什麼不理解的地方或有什麼問題,請提出來吧。

師 (評價):你從字詞方面提出問題(如“凝然”什麼意思?),好;你從句子方面提出問題(如“去來的中間,又怎樣地匆匆呢?”這個問句與前面的問句一樣 嗎?)好;你的問題我們一時還難以回答(如“作者為什麼會‘茫茫然’、‘掩着面歎息’?”),我們帶回去,查閲一些關於朱自清先生的資料吧,也許對我們的 思考有幫助。善於發現問題、提出問題,不僅是良好的學習方法,更是高強的學習能力,同學們要繼續。

同學們回去後,可以把朱自清先生的《春》《荷塘月色》《背影》找來讀,下一次,我們開一個朱自清先生散文朗誦會吧。

匆匆説課稿7篇 文章縱深:簡潔而準確的匆匆説課稿 第2張

第2篇

課文選自人教社五年制教材第十冊的第16課《匆匆》。

?匆匆》一文是朱自清先生早期的作品,文中將空靈而又抽象的時間化為具體的物象,引發出傷時、惜時的深長感喟。緊緊圍繞“匆匆”二字,細膩的刻畫了時間流逝的蹤跡。這篇文章很注意修辭,文中用長短一致,節奏整齊,對仗工整的排比句,描述了顯示季節更替的詩意化景物;又用一組長短不一,節奏跳躍,口語色彩很濃的設問句,感歎日子的飛逝無痕。整句與散句的結合,不但具有一種音樂的美感,而且顯得既典雅又樸實。

根據課文的類型特點及學生特點,將本課的教學目標制定如下:

1、理解課文內容,瞭解作者對時間流逝的傷感以及珍惜時間的感受,喚起學生的生活體驗,體會時間的稍縱即逝。

2、感受課文的語言美,領悟作者細緻描寫、多用比喻的方法,積累語言。

“教師為學服務的”,教師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能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從而收到良好的學習效果。因此,在教學方法的選擇上,我主要採用:自主讀悟,合作交流的方法,師生、生生互動,創設實踐語言的場景,通過配樂朗讀,達到情感上的共鳴,通過練筆嘗試,提高學生運用語言的能力。

學習的重要手段和途徑就是讀,讓學生人人蔘與到讀書中,人人動口,人人動腦,讓學生在讀中理解,領悟,去品味積累,進行聽説讀寫的語文實踐活動。

閲讀是個性化的行為,《課程標準》中指出:“學生對語文材料的反應是多元的,應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感受”,所以,在課堂教學中應“以人為本,以學定教”,讓學生自主能動的`學習,積極的探究體驗,在合作中交流,互幫互學,實現生本對話,“讓學生更多的直接接觸語文材料,在大量的語文實踐中掌握運用語文規律”,同時穿插師生對話,生生對話,引導學生在語言環境中感受、體會、領悟、運用,重視學生的讀、説、寫,培養學生的語言感受力,讓課堂成為學生的課堂,教師成為參與者,引導者,甚至是旁觀者,真正體現“課程標準”提倡的人文精神。

揭題板書後,首先由學生簡要介紹朱自清,瞭解作者的大致情況,然後向學生髮問:“看到課題,你想知道什麼?”瞭解學生學情,巧妙的交代本課的學習目標。

在這一環節中,首先讓學生帶着自己提出的問題讀書,討論,做到讀中知大意,理脈絡,讀通文章。

好文章要三讀,即“初讀讀通──細讀讀懂──品讀讀美”。放手讓學生去自主讀書,在“放”中讓學生主動融入閲讀情境,感受語言的神奇瑰麗,得到美的感受,情的薰陶。正如葉聖陶先生所説:“設身處地,激昂處還他個激昂,委婉處還他個委婉……美讀得其法,作者胸有境,入境始於親”,因此,這一環節,圍繞“讀”展開,結合情景創設,學法選擇,先學後教,以學定教,以讀為本,指導學生讀後悟情。

把學生帶入如詩入畫的情境中,激發學生的情感共鳴,以形象的畫面帶動學生的思維,為後文的學習奠定情感基礎。

學生可以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或邊讀邊思考,或不動筆墨不讀書,或感情朗讀,或默讀等方式細細研讀文章,悟出道理。

在學生細細讀書的基礎上,“不憤不啟,不悱不發”,學生心中有話要説,營造一方實踐的機會,讓學生一吐為快,引導學生學會傾聽,學會溝通,學會合作,學會學習。

在教師的啟發引導和鼓勵評價中學生去體會作者在時光面前的困惑、難過,無奈與最後在時光不復返中的覺醒。並注意指導學生有感情朗讀,為美讀打好基礎。

讀中悟情後還應再讀,在讀中走個來回。“讀中悟,悟後讀”,以加深學生的理解,從而內化為學生的語言。

選擇自己喜歡的段落,採取自己喜歡的方式,或獨誦,或領讀,或齊讀,或表演等,把作者的感情與自己相融合,實現學生與作者之間的對話交流。注重學生評價與教師的鼓勵性評價。

營造課堂上的空白,讓學生靜靜的聆聽時間的飛逝,結合自己的所思、所悟,談出自己的感想,拉近時空的距離,激起學生強烈的內心體驗,要珍惜時間。

回顧上節課的學習,知道作者筆下的日子為什麼一去不復返了,體會到作者想珍惜時間的情感,提出新的探究性問題:“那作者為什麼表達得如此細膩呢?默讀課文,看這篇文章有什麼特別之處?”

引導學生體會句式的運用,排比的手法,比喻的好處,使學生在探究中發現,在教師的點撥下明晰作者運用的修辭手法,為學生的運用語言奠定基礎,在以學定教的過程中,着重引導學生理解作者是怎樣具體描述日子去來的匆匆的(洗手的時候,日子從水盆裏過去……新來的日子的影兒又開始在歎息裏閃過了),啟迪學生聯繫自己的生活實際,進行仿説訓練,進一步體會時光的匆匆流逝,既鍛鍊學生駕馭語言的能力,也開發學生的發散思維,求異思維。

讓學生把自己喜歡的部分讀熟,甚至能夠背誦。“讀”是研究的過程,“誦”是積累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積累語言。

從古至今,人們都在感歎時間的流逝,積澱了不少的名言、警句、詩詞,在這一環節中,讓學生把自己蒐集到的關於時間的文章、格言、警句、詩詞讀給大家聽,講給大家聽,説出自己的感受。

通過交流討論,學生對時間的流逝也一定有了自己的感覺,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形式(可以是名言、詩歌、散文等),寫出自己最想説的話,厚集薄發,實現學語文向用語文的過渡。

1、教師推薦《朱自清散文選》中的《春》、《荷塘月色》、《背影》等文章,要求學生認真去讀。

2、繼續蒐集有關時間的名言警句故事等,寫出自己的體會,組織一次演講。

3、同學們也可以自己查詢資料,寫出《我所瞭解的朱自清》。

第3篇

?匆匆》這是現代著名作家朱自清先生的一篇膾炙人口的散文。文章緊緊圍繞着“匆匆”二字,細膩地刻畫了時間流逝的蹤跡,表達了作者對虛度時光感到無奈和惋惜,揭示了舊時代的年輕人已有所覺醒,但又為前途不明感到彷徨的複雜心情。

本組課文的學習重點是要引導學生從閲讀的內容展開聯想。閲讀的時候,先要讀通、讀懂,理解課文的思想內容,還要想開去,想到與課文內容有關的人和事,景和物,情和理,並把自己想到的與同學、老師廣泛交流,藉以活躍思想,激發學生的創造力。

引導學生理解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瞭解作者對時間流逝的傷感及珍惜時間的感受,喚起學生的生活體驗,體會時間的稍縱即逝。

激勵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朱自清散文的語言美,領悟作者細緻的描寫,朗讀自己喜歡的部分。

啟發學生在充分領會重點句子含義及作者表達方式的基礎上,學習仿寫句子及段落,並在討論和仿寫過程中積累語言,滲透“惜時”、“奮進”教育。

(1)、理解作者具體描寫“日子匆匆過去”的句子含義及表現手法。

(2)、以“讀”為主線,充分展示學生個性化閲讀和個性化的理解、表達。

由於人們的語言習慣的變化,把句子讀通順且理解其含義成了本課教學難點。

本文文辭優美、情感濃郁,為此,只有積極調動學生的情感因素,引起學生同作者情感上的共鳴。才能很好地理解文章的內容和領會中心思想,體會語言的美,所以採取情感教學,用感情朗讀貫穿全課教學。

老師指導學生運用“讀讀、想想、議議”的學習方法,在學習通過朗讀課文,觀察投影,展開聯想,語言表達、思維、朗讀的能力,積累規範語言,感受時間的匆匆,體味作品的語言美。

教學程序是否安排的科學合理,是教學成敗的關鍵,為了圓滿完成教學目標,我設計了以下教學程序:

同學們,著名文學家高爾基曾經説過這樣一句名言,他説有一樣東西是“世界上最快而又最慢,最長而又最短,最平凡而又最珍貴,最容易被人忽視而又最令人後悔的”,大家猜猜,高爾基説的是什麼?

教師用猜一猜激情創設情境,為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能創設良好課堂基調。

把學生帶入如詩入畫的情境中,從整體感知課文,激發學生的情感共鳴,以形象的畫面帶動學生的思維,為後文的學習奠定情感基礎。

在學生對文章有了初步的感知的'基礎上,再讓學生細細品讀作者的語言,看看作者是怎樣具體描寫日子的來去匆匆。並把自己喜歡的句子及讀後的感悟在小組內交流。

1、先讀第三自然段,第三自然段是全文筆墨最重的一個段落。作者是如何具體地描述出它來去匆匆的呢?請大家把心沉進去,找到有關文字,讀一讀,想一想,感受一下日子匆匆流逝的足跡。

(指名交流)時間的腳步你們感受到了嗎?從哪些文字中感受到的。

作者的時間步履匆匆,你們的時間又是怎樣從身邊一點一滴溜走的,能不能學着朱自清先生的寫法,抓住你生活中的一些具體的小事,賦予時間以生命。這樣,啟迪學生聯繫自己的生活實際,進行仿説訓練,進一步體會時光的匆匆流逝,既鍛鍊學生駕馭語言的能力,也開發學生的發散思維,求異思維。

然後逐次引導學生品讀第一、二自然段,主要是指導學生最重點語句的理解,使學生在情感上與作者達成共鳴。

從古至今,人們都在感歎時間的流逝,積澱了不少的名言、警句、詩詞,在這一環節中,讓學生把自己蒐集到的關於時間的文章、格言、警句、詩詞讀給大家聽。通過交流討論,學生對時間的流逝也一定有了自己的感覺,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形式(可以是名言、詩歌、散文等),寫出自己最想説的話,厚集薄發,實現學語文向用語文的過渡。

第4篇

大家好!我説課的內容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六年級下冊的第2課《匆匆》。我將從教材解讀,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法、學法,教學流程,板書設計六個方面進行説課。

?匆匆》,這是現代著名作家朱自清先生的一篇膾炙人口的散文。文章緊緊圍繞着“匆匆”二字,細膩地刻畫了時間流逝的蹤跡,表達了作者對虛度時光感到無奈和惋惜,也流露出為前途不明、無所作為而感到抑鬱、傷感的低沉情緒。但在教學中對此時代背景不宜過多講解,重在幫助學生樹立珍惜時間的意識。

本課是首次學習朱自清的文章,目的是引導學生初步感受其作品優美的語言,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同時引導學生體會文章表達上的特點,並積累優美語言。

1.會寫本課2個生字,積累本課“頭涔涔、淚潸潸、伶伶俐俐、赤裸裸”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瞭解課文的主要內容,感受語言的優美和作者的表達方式,積累語言。

3.抓住重點句段,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懂得時間寶貴,樹立珍惜時間的意識。

“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文章內容,受到珍惜時間的教育”是本課的教學重點;“理解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是本課的教學難點。

?匆匆》是朱自清先生散文中的代表作,也是散文中的經典作品,

文章語言清新流暢、生動優美,因此,課堂上老師的分析講解都會顯得貧乏、無力。只有充分調動學生的情感因素,讓學生用心靈去閲讀、去體會、體會後再朗讀,達到與作者情感上的共鳴,才能理解體會到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感悟到文章的語言美。所以,本文的教學我打算主要採取引導學生感情朗讀、讀中感悟的方法貫穿全課。

?語文課標》指出:“在教學中要努力體現語文的實踐性和綜合性,提倡啟發式、討論式教學。”因此,在學法的指導上,我讓學生用自主讀悟,合作交流,師生、生生互動的方法學習課文。

第一課時的教學內容是:交流課前預習所得,讓學生談談對作者及本文寫作背景的瞭解;質疑;然後,初讀課文了解大意,再讀課文理清條理。

第二課時教學內容:細讀,品味語言,體會感情;美讀,積累語言。

第二課時的教學,我分整體把握課文、分段品讀課文、整體迴歸課文、美讀積累文段、拓展延伸閲讀五個步驟教學。

我讓學生自由讀全文,把心放在課文裏,邊讀邊想:課文哪幾自然段在寫時間匆匆?學生讀後不難發現第1至3自然段在寫時間匆匆。然後,我接着問,第4、5自然段在寫什麼?學生讀後,可以感知到第4自然段寫的是時間匆匆而過,作者一事無成;第5自然段用一個問句,表達作者對時間流逝的無奈。

?這一步的目的是讓學生整體把握課文,理清文章條理。】

先讓學生自由朗讀本段。我給學生閲讀提示:這一自然段是怎麼寫時間匆匆的?

學生讀後,會發現作者寫燕子去了會再來,楊柳枯了會再青,桃花謝了會再開,是為了與時間一去不復返形成鮮明的對比,作者用對比的方法,讀後引人產生聯想和想象,覺得有好多事物都能再來,唯獨時間不會再來。

然後讓學生朗讀體會燕子去了再來,楊柳枯了再青,桃花謝了再開的美好和時間一去不復返的殘酷。在讀中激發學生珍惜時間的情感。

2、第2、3自然段的教學,我採取讓學生自讀自悟、讀後交流的方式教學。

先讓學生細細讀讀課文的第2、3自然段,找出寫時間匆匆的有關的語句,讀讀品品,並在旁邊批註,寫出自己的感受。

然後讓學生交流自己的讀書體會,在交流的過程中,相機引導學品讀下面重點句子。

1、八千多日子已經從我手中溜去;像針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時間的流裏,沒有聲音,也沒有影子。

引導學生品味這個句子,可以讓學生算一算八千多日子有多少年,學生一做除法,可以知道大概20多年。我順勢給學生介紹朱自清生於1898年,此文寫於1922年,寫這篇文章時,作者24歲。然後讓學生思考,在這句話裏,作者把什麼比作什麼?學生閲讀後,可以知道,作者把八千多日子比作“針尖上一滴水”;老師幫學生小結提升:是啊,相對於萬古長存的宇宙,人的生命是十分渺小的,唯其渺小更應珍惜,因為稍一輕忽,便要消失在無垠的時間長流裏渺無蹤影。

我接着問:面對時間的流逝,作者是什麼感受?學生會找出句子作者“不禁頭涔涔而淚潸潸”,引導學生理解“頭涔涔”(頭上冒汗)“淚潸潸”(傷心流淚的樣子)

學生理解重點詞句後,引導學生感情朗讀,在讀中進一步體會時間倏忽而逝,作者的惋惜、傷心之情。

第2個句子:於是——洗手的時候日子從水盆裏過去;吃飯的時候,日子從飯碗裏過去;默默時,便從凝然的雙眼前過去。

先讓學生談談讀了這個句子,你體會到了什麼?學生讀後,應該能體會到作者用生活中常見的`細節,來寫時間的流逝。時間在我們不自覺的時候,就流走了,學生能體會到要珍惜時間,利用時間多做有益的事情。

還可以讓學生仿寫句子。學生仿照例句,可以寫出:踢球的時候,日子從腳邊過去;玩電腦時,日子從鼠標上過去等類似的句子。

?設計意圖:這樣的仿寫練習,既使學生運用了語言,又進一步加深了對時間匆匆的體會。】

第3個句子: 我覺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時,他又從遮挽着的手邊過去,天黑時,我躺在牀上,他便伶伶俐俐地從我身上跨過,從我腳邊飛去了。

在學生交流的過程中,指導學生體會“跨”、“飛”兩個擬人的動作,感受時間的匆匆,然後讓學生把日子飛逝的感覺讀出來。

?2、3兩個自然段我這樣教學,設計意圖是:課標指出,“閲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代替學生的閲讀實踐。應該讓學生在積極主動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所以在這一環節以學生自讀自悟為主,

抓住重點詞句進行品味,在讀讀寫寫中體會文章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感悟語言文字的魅力,受到情感薰陶。】

3、第四自然段,同樣以學生自讀自悟為主,在讀中體會作者面對時光匆匆流逝,自己無所作為的無奈和惋惜之情。

逐段品讀完課文後,我打算為學生配上《秋日的私語》這首抒情的音樂,讓學生讀全文,進一步體會時間的匆匆,使閲讀迴歸整體。

讓學生自主選擇自己最喜歡的段落背誦下來,鼓勵學生能背誦全文,積累優美的文段。

可以讓學生課外讀讀《跟時間賽跑》《明日歌》;讀一讀朱自清的其他散文如《荷塘夜色》《春》等著名的散文,學習積累優美的語言。

?設計意圖】樹立大語文觀,將閲讀延伸到課外,培養學生閲讀的習慣。

?設計意圖】時間如流水,我用水滴包裹着“我的日子”四個字,滴入時間的河水裏,一艘艘載着時間的小船,流向遠方,一去不復返。相信這樣如詩如畫的板書,能將學生帶入情境,引起學生心靈的共鳴。

第5篇

大家好!我説課的內容是《匆匆》(黑板正中寫下課題)。下面我將從教材、教學法、教學過程和板書設計四個方面進行説課。

?匆匆》選自人教版國小語文教材第十二冊第一組第二課。是現代著名作家朱自清先生的一篇膾炙人口的散文。文章緊緊圍繞着“匆匆”二字結合作者自身生活感受説明日子匆匆易逝,以肺腑之言告誡人們要珍惜時間,給人一種難以忘懷的自然而懇切的親切感。對於國小六年級的同學來説,一方面他們即將離開國小,這篇課文能讓他們倍加珍惜這最後的一個學期;另一方面,他們即將跨入中學大門,這篇課文也更有助於他們今後的學習生活。

根據本組課文的學習重點是要引導學生從閲讀的內容展開聯想以及“新課標”提倡的“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與態度”並重的教學理念。我將本文的教學目標設為:

(1)知識與技能目標:使學生理解文章內容,掌握“伶俐”、“徘徊”“潸潸(shan)”等生字詞。

(2)過程與方法目標:使學生能在讀通讀懂課文的基礎上通過有感情地朗讀,引導學生理解本文含義深刻的句子,體會作者對時間流逝的傷感及珍惜時間的感受。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喚起學生的生活體驗,體會時間的稍縱即逝,從而明白珍惜時間,進而珍愛生命。

根據國小課程標準對國小5-6年級的階段目標,結合本組課文“引導學生從閲讀的內容展開聯想”的學習重點以及散文優美、典雅的語言特點,考慮到本班學生的實際情況。我把“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文章內容,受到珍惜時間的教育”設為本課的教學重點;“理解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設為本課的教學難點。

?語文課標》指出:在教學中要努力體現語文的實踐性和綜合性,提倡啟發式、討論式教學。本文文辭優美、情感濃郁,由於六年級的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分析能力,因此,在教學方法的選擇上,我主要採用:自主讀悟,合作交流的方法,師生、生生互動,創設實踐語言的場景,通過朗讀,達到情感上的共鳴,用有感情朗讀貫穿全課教學。引導學生有感情的讀,邊讀邊想,讀想結合。引導學生在讀中感悟。同時,圍繞文中的重點句子,發揮想象力,聯繫實際,理解句子的內涵,通過口語練習和放些練習的嘗試,提高學生運用語言的能力。

為完成教學目標解決教學中點突破教學難點,課堂教學準備按以下五個環節展開:

我會這樣導入:“燕子去了,有再來的時候;楊柳枯了,有再青的時候;桃花謝了,有再開的時候。”但是我們的國小生活過去了還能再回來嗎?那麼。是誰帶走了我們的往日?是誰讓我們就要和國小生活説再見?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學習16課《匆匆》。

通過課前預習知道本課的作者是誰?讓學生講講對朱自清瞭解,然後教師簡介朱自清(課題下寫上作者):

朱自清,原名自華,字佩弦。中國現代著名詩人、散文家、學者、民主戰士。他是在“五四”浪潮的推動下,走上生活道路,開始文學生涯,直到逝世。他的文學成就很高,著名的文章

有《荷塘月色》、《背影》等。《匆匆》選自他的散文集《蹤跡》。

(2)教師與學生分段讀課文。力求讀準字音,讀順句子,讀通課文。學生讀的時候教師適時正音,提醒他們注意節奏,並讓學生找出生字詞(生字詞作副板書,寫在黑板左側),本文的生字詞有:

(3)在學生對文章有了初步的感知的基礎上,再讓學生細細品讀作者的語言,看看作者是怎樣具體描寫日子的來去匆匆。並把自己喜歡的句子及讀後的感悟在小組內交流。使學生從能從整體上感知課文。

課標中指出:閲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代替學生的閲讀實踐。應該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所以在這一環節,我會讓學生自主朗讀,抓住重點詞句進行品味,探究文章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感悟語言文字的魅力,受到情感薰陶。

我這裏就按順序去説,所説到的也就是在師生互動中,要引導學生感悟得出的。第一自然段,你的眼前看見了哪些畫面?

教師引導:是啊,月缺月圓,花開花謝都是自然現象,是時間飛逝的痕跡,那麼你想想看作者的心裏在想些什麼?他的心情現在是怎樣的?那麼我們説説我們應該用什麼樣的語氣才能讀出作者的這種心情?作者用心寫的這篇散文,我們應該也用心靈去誦讀。

第二自然段。春去秋來,一年又一年匆匆而過,作者面對自己無意間溜走的“八千多個日子”心裏有什麼感受呢?他會説些什麼?學生想像發言,教師相機指導朗讀。

引導學生體會惋惜之情的重點句子:像針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沒有聲音也沒有影子,為何“頭涔涔”?為何“淚潸潸”?重點指導作者對“我的手漸漸空虛”的朗讀。精讀第三自然段:我的日子到底是怎樣匆匆而逝的呢?老師和同學接力讀。

在我們的生活中,日子是在怎樣的不經意間消逝的?學生自由説,從切身體會到時光匆匆永不停息。抓住“跨、飛、溜”等動詞讀,讀完後想想自己的日子是怎樣過的,身邊的人的日子是怎樣過的?仿照課文的寫法寫幾句話。

新課標指出:教學中不僅注重讀的指導,還要進行寫的訓練。在這裏我們由讀引入寫,讓學生在讀懂作者是怎樣具體描述日子去來匆匆的基礎上,引導學生仿照本段的寫法聯繫自己的生活實際進行仿寫練習,通過仿寫,進一步體會時光的匆匆,進行了知識的遷移。

深入作者入內心深處讀第四自然段:面對如此匆匆而逝而又了無痕跡的日子作者覺醒了麼?他心裏在想些什麼呢?從哪兒看出來的?引導學生讀給大家聽。把覺醒讀出來。指導朗讀感受作者內心的自責,以及內心的一種淡淡的鬱悶和傷感。在學生自由説的基礎上,教師適時引導:日子除了“如輕煙”、“如薄霧”還像什麼?你能説出更美的句子嗎?在這裏以讀促寫,進一步理解課文內容。

然後進一步結合文中重點句子,邊讀邊品,聯繫實際,理解重點句子的含義。

在這裏,學生們通過品讀和想象已經瞭解了課文內容,能夠深深感受到作者對時間的匆匆流

逝的無奈,可以乘勝追擊,拋出問題:同學們:通過剛才大家的分析和品讀,你感到作者此時此刻的心情是怎樣的呢?學生會説出“難過、後悔、無奈。”等一系列詞語。進而使學生明確,正是因為珍惜了時間,朱自清先生才有了這麼多的成就,正是因為珍惜了時間,朱自清的生命才會更有意義。

進而引發學生思考:你們願意在這個世界上白白走這一遭嗎?你們能讓一生中最寶貴的時光在閒聊中、嬉鬧中消磨、打發掉嗎?

並再次朗讀課文,深化主題:時光匆匆,一去不復返,好好把握,讓人生過得充實、有意義!

讓學生把自己蒐集到的關於時間的文章、格言、警句、詩詞讀給大家聽。通過交流討論,學生對時間的流逝也一定有了自己的感覺,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形式(可以是名言、詩歌、散文等),寫出自己最想説的話,厚集薄發,實現學語文向用語文的過渡。

第6篇

我説課的內容是國小語文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第一單元第二課《匆匆》,這是現代著名作家朱自清先生的一篇膾炙人口的散文。文章緊緊圍繞着“匆匆”二字,細膩地刻畫了時間流逝的蹤跡,表達了作者對虛度時光感到無奈和惋惜,揭示了舊時代的年輕人已有所覺醒,但又為前途不明感到彷徨的複雜心情。

1.本組課文的學習重點是要引導學生從學習的內容展開聯想。閲讀的時候,先讀通讀懂,感悟文章深刻的思想內涵;還要想開去,想到與課文有關的人和事,景和物,情和理,並把自己想到的與同學、老師廣泛交流。藉以活躍思想,激發學生的創造力。

結合國小語文課程標準對國小5—6年級的階段目標,結合本組的訓練重點以及本課的寫作特點,考慮到本班學生的實際情況,我設計了以下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理解課文內容,學會本課四個生字,能正確讀寫:“伶伶俐俐、徘徊、赤裸裸”等詞語。

(2)技能目標:能在讀通讀懂課文的基礎上通過有感情地朗讀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領悟作者的表達方法,欣賞文章語言文字的美。

(3)情感目標:使學生感悟到時光易逝,一去不復返的現實,從而明白珍惜時間,不虛度光陰。

“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用心體會作者描寫時光匆匆的意境,使學生受到珍惜時間的教育”是本課的教學重點;“理解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進一步體會作者複雜的思想感情”是本課的.教學難點。

“教師為學生服務的”,教師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能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從而收到良好的學習效果。每篇文章都應該選擇最適合的教法。《匆匆》是朱自清先生散文中的代表作,也是散文中的經典作品,文章語言清新流暢、生動優美,表達了作者對如煙往事的回憶,對現實生活的思考,對燦爛未來的嚮往。文中藴涵的很多東西是隻可意會不可言談的,因此,課堂上老師的任何分析講解都會顯得貧乏、無力,所以,只有充分調動學生的情感因素,用心靈去體會、去朗讀,達到與作者情感上的共鳴,才能理解體會到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感悟到文章的語言美。本文的教學採取引導學生感情朗讀感悟貫穿全課的方法。

?語文課標》指出:在教學中要努力體現語文的實踐性和綜合性,提倡啟發式、討論式教學。因此,在教學方法的選擇上,我主要採用:自主讀悟,合作交流的方法,師生、生生互動,創設實踐語言的場景,通過朗讀,達到情感上的共鳴,通過口語練習的嘗試,提高學生運用語言的能力。

教學過程安排得是否科學合理,是教學成敗的關鍵,為了圓滿完成教學目標,我設計了以下教學過程:

(一)、導入:以談話的形式導入,讓學生感覺親切,很自然的帶着學生再來拜讀由朱自清帶給大家的優美的散文著作《匆匆》。

1.教師先在鋼琴曲的伴奏下,範讀《匆匆》一文,激發學生想讀的慾望,學生跟着模仿着讀。(讀並不只表現在抑揚頓挫的聲音,也有靜思默想的默讀,靜思默想會讓學生沉浸在書的磁場中,陶醉其中,從而喚起他們的情感體驗。這樣,學生對課文才能有更深的理解和感受。)

2.邊讀邊傾聽作者對我們傾訴了什麼,將感受最深的句子畫畫,一會兒交流(通過這一環節的朗讀,學生對課文有了進一步的理解,但還不夠深,還需進一步深入到字裏行間去品味詞句,共同交流,靜靜地體會。)

(設計理念:我力求引導學生用心地閲讀文本,做到用心誦、用心聽。達到學有所樂,學有所獲。)

(三)深入閲讀課文,用心品讀詞句,體會作者的情感

1.哪一段給你的感受最深,就帶着你的感受來讀。説説你的感受。(這一環節老師要引導學生帶着自己的獨特感受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談自己對一些詞句的理解,就是品讀詞句,談自己從文中感受到的東西,接着在感受加深的基礎上再讀。這樣,學生的理解和感受就會越來越深,讀得也會越來越好,真正體現以讀促悟,以悟促讀,讀悟貫穿整個課堂。)

2.在這個交流的過程中,本着以學生為主,老師適當的起指引作用,為學生設計出更清晰的條理,幫助她們理解、領悟、以至重點語句積累。

a.如在第一段中:學生會比較容易找到觸動他們的句子:但是,聰明的,你告訴我,我們的日子為什麼一去不復返呢?這時候,作為老師的我,會引導他們去看前面作者寫到的燕子,楊柳,桃花。為什麼去寫他們呢?讓他們找反義詞:去與來,枯與青,謝與開。把問題的謎底漸漸揭開,讓學生感悟更深,燕子去了可以再來,楊柳枯了還可以再青,桃花謝了還可以開。都是周而反覆的。也就是都是去了可以回的。而後寫日子,日子不同於燕子、楊柳、桃花,日子去了就怎麼樣,就一去不復返了。形成鮮明的對比,唯獨時間是不能去了再來的,這樣一對比,學生怎能不體會到時間的寶貴呢?所以他們也會有了更深的感悟,用心去讀。設計對比讀,讀出效果,感悟時間匆匆。一組同學讀去了還可以回的,另一組讀一去不復返的日子。感情基調也形成對比,這樣一來,也方便了學生的背誦積累)

b.第三段設計的讀:把複雜的問題簡單化,清晰化。引導學生細細觀察,不難發現,這段話雖長,可就是圍繞着兩個形象在寫:一個是“我”,一個就是“日子”,所以,設計讀。分工讀,小組練習,一個讀我,一個讀日子。而後再把整個段落整合,老師讀前半句,學生看老師手勢讀後半句。

c.齊讀的設計。帶領學生對重點語句,熟讀記憶。“讀”是研究的過程,“誦”是積累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積累語言。這一種設計在教學過程的第二段,第四段應用比較多。

第三段中作者抓住生活中這麼瑣碎的小事把來去匆匆的時間寫得那麼具體,那麼生動,那我想問問同學們,在你們生活中的哪些小事中,時間也這樣匆匆地流過了?

那好,你們就選擇生活中的這些小事,像作者一樣,寫出時間的匆匆吧。仿照句式:—————的時候,日子從————過去。

在學習第四段的時候,文中寫到“我留着些什麼痕跡呢?我何曾留着像遊絲樣的痕跡呢?我赤裸裸來到這個世界,轉眼間也將赤裸裸地回去罷?”聯繫朱自清、聯繫老師自己、聯繫學生,激勵學生珍惜時間。

(朱先生寫這篇文章的時候多大嗎?他在寫這篇文章的時候是23歲。就留下了這優美的篇章。後來又寫了很多文章,大家想一想,如果朱先生只寫這一篇的話,你們説他算不算赤裸裸的去,(不算)因為他給我們留下了作品留下了痕跡,影響了一代一代。可就是這樣,朱先生對自己還是不滿意。再想想我們自身,11,12年以後,你們也就到了能寫出這篇文章的年齡,你們能寫出這樣的文章嗎?有的同學或許可以寫出來,有的可能就費勁了。所以我們每一個人都要努力都要留下些痕跡。)

1、請學生分享自己學後感言(老師隨即把大家評價最好的寫在黑板上。到此為止,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通過用心朗讀、用心品讀、用心訴説很好地達到了教學目標。)

2、送給大家一句名言,提醒學生時刻珍惜時間,今天也拿來和在座的老師們共勉:一個人的一生只有三天:昨天,今天和明天,昨天已經過去,永不復返;今天雖然和你在一起,但很快也會過去;明天就算要到來,但也會消逝。抓緊時間吧,一生只有三天。

1、教師推薦《朱自清散文選》中的《春》、《荷塘月色》、《背影》等文章,要求學生認真去讀。

2、課後,同學們可以蒐集時間寶貴的格言,你可以摘抄下來,做成書籤夾在書裏,也可以送給朋友,同學,親人,既可以提醒自己要珍惜時間,還可以鞭策他人。這是一件多麼有意義的事情,大家趕快行動起來吧。

本課文質兼美,是學習語言的典範。我教學本課以讀為主線,由以讀《長歌行》導入新課;以讀激情:時間匆匆而逝的無奈之情,沒有把握好時間的惋惜之情、自責之情;以讀導練,“你在……的時候,……從……過去”,練習説話,創新運用,以表達學生讀文後的獨特感受。

1、整體把握了作者的感情基調,在讀中使讀者與作者、文本對話。

2、和學生一起欣賞、品味了文章的語言美及探究了它的表現美。

不足之處:有些相關背景知識只是簡單的告訴給學生,沒有引導學生去掌握。因此,語言的感悟還不是很到位。

第7篇

?匆匆》是人教版國小語文第十二冊的第二課。本單元主題是引導學生抓重點句段,聯繫生活實際,從文本中獲得人生啟迪。本課承擔的任務是:引導學生感受文章的語言美,從而體會作者表達的情感,即對時間流逝的無奈和惋惜,激起珍惜時間的意識。

六年級學生已有了一定的知識積累、情感積累和自主學習的能力,閲讀、理解能力比較強。

本課需兩課時完成教學任務,這裏我重點説的是第二課時的教學。

根據新課標中“語文教學中應努力體現語文的實踐性和綜合性”的要求,結合學情,我將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從以下三個維度作了設定。

知識與能力:瞭解課文的主要內容,通過多種形式的讀,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感受文章的語言美,學習借鑑作者的表達方法。

過程與方法:積極引導學生參與讀書、參與研討交流,注重引導學生把讀書與思考、讀書與生活聯繫起來,學習借鑑作者的表達方法,注重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注重在讀書中體會作者對時光流逝的無奈與惋惜之情,樹立珍惜時間的意識。

本課的教學以對語言文字的感悟、積累、運用為主線,努力體現“以學生為主體”、“凸現語言運用”的教學理念。

俗話説:教無定法。教學方法應根據教學內容和教學對象的特點來確定。《匆匆》是一篇文質兼美的散文,作者體驗深、語言美、情感濃。鑑於此,在教學中我採取誦讀法、聯繫生活體驗法、感悟法等。

根據課文特點及學生情況,注重引導學生採取多種形式誦讀,聯繫生活實際進行體驗,把讀書與感悟結合起來。

本節課的學習重點是在有感情地朗讀中體味語言的美,積累語言;難點是抓住重點詞句,體會作者的情感,懂得時間的寶貴。

本節課的教學結構,大致可分為範讀導入、品味研讀、積累運用、激勵反思、拓展閲讀這幾大模塊,下面我就具體的實施過程作一個具體的説明:

課始,向學生簡介作者,並告訴學生朱自清先生的散文作品具有樸實優美、耐人尋味的特點,然後,用聲情並茂的範讀激發學生的朗讀興趣,給學生確立朗讀的情感基調。

作者在文中的表達雖然有一定的傷感,但整個基調還是積極向上的,所以朗讀時切不可一味傷感,而應該是一種若有所思的情緒,課前老師應該用自己的範讀來給全文一個情感定位。

1、學生自由讀文,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在初步感知了課文的大致內容後,要求學生再一邊默讀,一邊歸納文章的主題。可以提煉課文的中心詞(如:匆匆、一去不復返等),也可以用已學過的名言警句來表達。

2、圍繞中心問題再讀全文,在文中圈畫出時光匆匆的句子。可以寫寫自己的感悟,培養學生養成不動筆不讀書的好習慣。這一環節需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在文中“走”一趟。

3、學生彙報交流,重點研讀幾個句、段,品味句子意思,體味句子的`表達效果。如:句段一:“在默默裏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經從我手中溜去;像針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時間的流裏,沒有聲音,也沒有影子。”

(1)這一句中,“八千多日子”看起來雖多,但一個“溜”字,卻寫出了流逝快速,無聲無息。“針尖上的水”是怎樣一種狀態?可以讓學生聯繫生活實際,明白那是掛不住,也抓不住的,從而切實感受作者惋惜、着急的心情。

(2)再指導學生讀這一段,讀出作者的心情,也讀出自己的感受。

(3)結合這裏的語言環境和自己的感受,理解本段的“頭涔涔”、“淚潸潸”,並試着聯繫生活實際用這兩個詞語説話。

句段二:太陽他有腳啊,輕輕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轉。於是——洗手的時候,日子從水盆裏過去;吃飯的時候,日子從飯碗裏過去;默默時,便從凝然的雙眼前過去。我覺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時,他又從遮挽着的手邊過去,天黑時,我躺在牀上,他便伶伶俐俐地從我身上跨過,從我腳邊飛去了。等我睜開眼和太陽再見,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面歎息。但是新來的日子的影兒又開始在歎息裏閃過了。

(1)抓住“茫茫然”一詞,讓學生從文中找動詞,感受作者是怎樣茫然度日的。

(2)將“洗手、吃飯、默默、遮掩、躺在牀上、歎息”這一連串瑣碎的動作羅列出來,另外將與之對應的動作也找出來,如“過去、過去、過去、過去、跨過、飛過、溜走、閃過”,再將行動的“慢”與時間的“快”進行比照,感受時間流逝的飛快。

(3)再指導學生讀這一段,感受作者細膩的文筆和情感。

句段三:“過去的日子如輕煙,被微風吹散了,如薄霧,被初陽蒸融了。”

(1)讓學生揣摩這個比喻句的作用,理解作者如何用“輕煙”、“薄霧”的空虛飄渺,把“時光的匆匆”具體形象化,用“吹散”、“蒸融”的細微變化,表達出對時光流逝的悄無聲息,讓人無奈、心痛。

(2)像這些運用了生動修辭的句子很多,再讓學生從文中多找出幾個,自主研讀,體會表達效果。

這樣由扶到放的教學手段,遵循了學生的認知規律,“實踐——認識——再實踐”,引導學生參與學習過程。

(3)以上這些生動的語句,安排學生抄寫一兩處,積累語言。

崔巒曾説過:語文教學有兩個美麗的轉身,其中一個就是“由重理解向重讀寫結合轉變”。

新課標明確提出:“語文閲讀教學的一個特點就是實踐性很強,應該讓學生在大量的語文實踐中掌握運用語文的規律。讀寫結合也是一項語言內容與語言形式並重的實踐活動。”

在這篇課文的教學中,能用來進行讀寫訓練的點很多,這裏,可以結合課後“習題3”用“xxx的時候,日子xxx”的句式,讓學生結合生活實際進行仿寫;可以結合文中的比喻,仿寫句子;可以蒐集關於珍惜時間的名人名言。這樣,既加深了學生對文本的理解,又能將讀書與寫話進行有機的結合,落實了語言文字的訓練。

課本含有豐富的人文內涵,引導學生正確理解、感悟,是有效落實“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教學目標的重要過程。

本文結尾,作者的一句“不能平的,為什麼偏要白白走這一遭呢?”問到了我們的心裏,我們願意白白走一遭嗎?教學最後,讓學生談自己的學習收穫,學生談到的應該就不僅僅是知識方面的了。肯定會有許多學生聯繫自己的生活實際進行反思,獲得“珍惜時間”的感悟,從而達到情感、價值觀目標的有效達成。

崔巒同志説過的另一個美麗轉身就是“閲讀教學應由重課內閲讀向既重課內又重課外轉變”。本節課,我將結合課後“閲讀鏈接”,拓展學生的閲讀空間,引導學生了解更多文人墨客對時間的感悟,如《明日歌》、《題城南莊》等。

1、背誦課文;2、把自己喜歡的句子抄下來;3、聯繫實際,談談時間的寶貴。

散文雖美,但畢竟趣味性不夠,對於六年級學生來講,學習起來興趣可能不太濃,特別是許多語言比較深奧,耐人尋味,需細細揣摩、領悟。過多的講解會降低語文的“文”味,不去引導品味,又可能體會不到。所以如何激發學生學習散文的興趣,是這類課文教學比較難以把握的問題。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