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語言活動《我的一天》幼小銜接教案4篇 打造完美的幼小銜接教案:《我的一天》中的語言活動

來源:巧巧簡歷站 2.7W

本文介紹了一份幼兒園語言活動教案,該教案主題為《我的一天》,適用於幼小銜接階段。教案通過多種形式提升幼兒口語表達和綜合語言能力,有利於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

幼兒園語言活動《我的一天》幼小銜接教案4篇 打造完美的幼小銜接教案:《我的一天》中的語言活動

第1篇

通過學習幫助文檔學會插入圖片和藝術字的插入,以及格式的修改。

通過自學、嘗試、小組合作的形式,嘗試在word裏以“我的一天”為內容製作簡易板報。

通過對自己一天的'分析,找出不合理的地方加以改正。

師:老師這裏有兩份日程表,我們來仔細觀察一下(出示板報)。

師:那你覺得哪一份日程表看上去比較豐富呢?為什麼?

師:今天就來製作一份圖文並茂的日程表,插入圖片和藝術字(出示課題)。

師:要完成這份日程表,我們分成三個步驟,分別是框架設計、圖片藝術字插入,格式調整。我們現在三個人為一個小組,來討論一下你們小組如何來分工。

師:請一位同學來為我們演示一下他是怎麼插入圖片的。

師:我們剛才都自學了幫助文檔,現在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合作,按照每個人認領的部分按順序製作日程表。

師:每個小組按照框架設計、圖片藝術字插入、格式設置這樣的順序,由每個小組成員按順序來製作日程表,在製作過程中,由操作的同學為其他兩名同學講解自己負責的部分。素材在制定文件目錄下。

1、師:剛才我們每個小組已經將自己一天的日程表製作好了。

2、歸納藝術字和圖片的插入和格式設置的方法,對日程表製作進行評價。

師:你能告訴大家,你是如何插入圖片藝術字的嗎?你是如何設置他們格式的嗎,為什麼這麼設置?有誰有更好的方法嗎?

師:同學們,你們覺得他們這一天裏有沒有不夠科學的地方。他們該怎麼改進呢?

幼兒園語言活動《我的一天》幼小銜接教案4篇 打造完美的幼小銜接教案:《我的一天》中的語言活動 第2張

第2篇

2、“我的一天”小圖片、固體膠、鉛筆幼兒每人一份。

2、請幼兒自由説説(看幼兒的回答情況,可請孩子與自己旁邊的.小朋友商量。)

3、對於我們人的一生來説一天很短,但一天又很長,因為在一天裏我們可以做許多的事情。小朋友想一想,在一天的時間裏,我們做了些什麼事情呢?

2、教師根據幼兒的講述出示部分圖片)一天要做的事情還真是多,老師挑了幾件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好嗎?圖片上的都是什麼事情?

這些事情在一天當中是有計劃的安排好的,時間相對固定。就象小朋友做早操排隊一樣,他們也要排隊的。誰來給他們按他們發生時間的先後給他們排隊?

4、請幼兒將自己的小卡片進行排隊,並用固體膠固定在報紙上。

我們小朋友一起動手,讓小卡片旁邊的小鬧鐘變聰明好嗎?

第3篇

1、瞭解白天與黑夜,能區分白天與黑夜;瞭解上午與下午,能區分上午與下午。

2、將自己一天做的事情通過繪畫的形式表現出來,並將繪畫內容講述給同伴或老師聽;學會與他人分享自己的勞動成果,並懂得欣賞他人的作品。

1、請一位孩子和配班老師一起準備一場情景表演《我的一天》(早晨起牀刷牙吃早飯、來到幼兒園跟老師問好、玩遊戲、學本領、聽故事、放學回家吃晚飯、晚上睡覺)

1、情景表演:“小朋友們,今天我們有個小演員要上前來給大家表演她的一天是怎麼度過的,大家歡迎!(鼓掌)”演員們表演時,老師在一旁講解。

2、引導幼兒談談表演的內容,老師引出白天與黑夜的概念,上午與下午的概念。

3、“小朋友們看看老師手裏拿的`是什麼?(太陽、月亮)哪個在白天的時候出來?哪個在黑夜裏出來?白天有太陽,小朋友們都幹什麼?黑夜,太陽落山了,藏起來了,月亮出來了,小朋友們都幹什麼啊?”“小朋友們一天要吃幾頓飯啊?吃完早飯到吃午飯之前是上午還是下午?吃完午飯到吃晚飯之前是上午還是下午?吃過晚飯之後呢?”

4、教師總結:太陽出來以後就是白天,太陽藏起來月亮出來了就是黑夜,白天又分為上午和下午,我們吃午飯之前是上午,吃午飯之後就是下午了。

5、請幼兒按照一天的活動順序,將自己一天做的事情畫出來,並講給同伴或老師聽。

可以讓幼兒回家和爸爸媽媽一起來完成《自己的一天》系列繪畫活動,第二天帶到幼兒園與其他小朋友分享,老師可將幼兒優秀的作品張貼在教室裏。

第4篇

在大班下學期,為了引導幼兒懂得合理安排時間、利用時間,養成良好的作息習慣,以便與國小生活相銜接,我在“我要上國小”主題活動中設計、組織了集體數學教育活動“我們的一天”。

4.培養幼兒完整、連貫地表達能力和對事物的判斷能力。

1.自制種類不同大鐘面三個(能撥動時針和分針),真鍾一個。

2.幼兒操作材料:1-12數字、紙製空白鐘面、時針、分針(數量與幼兒人數一樣)。

3.幼兒一日生活活動記錄卡:7點鐘起牀、8點做早操、9點集體教學活動、10點户外活動、11點吃午餐、12點休息、3點起牀、4點區域活動、5點放學回家。

一、猜謎語,引出時鐘(謎語:會説沒有嘴,會走沒有腿,它會告訴你,什麼時候睡,什麼時候起。)

1.教師提供紙製空白鐘面、數字1-12、指針等,讓幼兒製作一個鐘面。

2.幼兒討論:鐘面上到底有什麼?有數字,那麼數字有幾個,怎麼排列?有針,那麼有幾根針,是一樣的嗎?

“遊戲中、日常生活中人們常説的‘按順時針順序下棋’就是從鐘面的排列順序引出的。”

1.教師出示“早晨7點鐘起牀”的記錄,請三名幼兒嘗試撥鍾。

提問:究竟誰撥得對?幼兒充分討論後,教師拿真鍾撥到7點鐘,讓幼兒觀察、比較。

2.教師一一出示幼兒一日生活記錄卡,讓幼兒播出相應時間。

在認識時鐘的活動中,以往我們的教學方法往往是這樣的:教師拿出一面鍾,讓幼兒看看上面有什麼。在幼兒回答的基礎上,教師小結。然後讓幼兒看一個整點,觀察時針和分針所在的位置,告訴幼兒這是幾點鐘。最後請幼兒撥整點鐘。這樣的教學活動,老師的主體地位是很明顯的,幼兒是機械地學習。

而在這次活動中,我以謎語引入,調動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為幼兒提供了充分的操作材料,誘發幼兒主動探索。材料有助於幼兒在探索、操作的過程中積極思考問題:鐘面到底有什麼?應該怎樣排列?從而達到認識鐘面、製作正確鐘面的目標。在製作鐘面的.環節中,幼兒能充分調動已有經驗,而教師引出的“順時針”則適時地為幼兒提升經驗。在認識整點的環節,我通過讓幼兒嘗試——討論——觀察——結果,這樣的學習來獲得答案,而不是把答案直接告訴幼兒。以認識時間貫穿在一日生活記錄裏,體現了數教育目標之一:在生活中運用學到的數學知識。如:知道7點要幹什麼等等。

此次活動充分體現了綱要精神,體現了幼兒在活動中的主體地位,體現了了“兒童在前,教師在後”的理念。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