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思錄》讀後感5篇 《沉思錄》啟迪人生

來源:巧巧簡歷站 1.42W

《沉思錄》是古羅馬哲學家馬爾庫斯·奧勒留的一部著作,以日記的形式記錄了他的哲思和感悟。這本書充滿了深刻的智慧,使人深入思考人生和意義。閲讀《沉思錄》不僅能夠提高我們的思辨能力,也能夠幫助我們更好地面對生活的挑戰。

《沉思錄》讀後感5篇 《沉思錄》啟迪人生

第1篇

説實話,我不喜歡讀這類深奧而且關於哲學的書。但為了寒假讀書心得我還是耐着性子看了下去,不過,真的受益匪淺……

這本書是由古羅馬唯一一位哲學家皇帝馬可·奧勒留所著,十二卷的人生自省自語。我讀後覺得非常拗口,很難讀懂它。特別是關於宇宙、理性及神靈等抽象的東西,但這本書卻又他獨特的魅力,讓人忍不住繼續讀下去……

這是一本用靈魂寫成的書。人可以通過雙眼看世界,但是有個死角就是自己,所以看清自己、與自己對話從來就不是用眼睛能夠做到的,唯有用心靈去審視過去,去反省過往。而反省自己,與自己對話從來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它需要絕對真誠、平和的心態,需要超凡、決絕的勇氣。保持淡泊明志的高尚情懷。“寧靜不過是心靈的井然有序”,“如果你因什麼外在的事物感到痛苦,打擾你的不是這一事物,而是你自己對它的判斷”。 世界遠不是一塊淨土,但心靈可以是塊淨地;逃避不了周遭的喧囂,但可以退守內心的寧靜。保持自省內練的心靈歷練。奧勒留説:“那操縱你的是隱蔽在內部的信念的力量”,“如果外部事物使你煩惱不安,那麼請你注意,使你心情煩亂的並非事物,而是你對事物的看法,而只要你願意,你是很可以將它打發掉的。”人可以通過雙眼看世界,但是有個死角就是自己,所以看清自己、與自己對話從來就不是用眼睛能夠做到的,唯有用心靈去審視過去,去反省過往。而反省自己,與自己對話從來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它需要絕對真誠、平和的心態,需要超凡、決絕的勇氣。我們黨也要求“各級領導幹部都要自重、自省、自警、自勵”。“四自”要求,簡潔有力,非常有針對性和現實指導意義。自省,就是要經常運用批評和自我批評這個鋭利武器,進行積極的自我思想鬥爭,堅持真理,修正錯誤。這樣堅持下去,就漸漸走向一個高尚、豐富的境界,就能體味到為黨和人民事業奮鬥的快樂和欣慰。保持沉穩平和的積極心態。“健全的理智應當是為所有發生的'事情準備的”,“我們應當在我們理想行進中抑制一切無目的和無價值的想法,以及大量好奇和惡意的情感!”。在這本《沉思錄》裏,作者好似一個異常嚴峻而又平和的人站在鏡子前面,告誡鏡子裏頭的自己,書中“你……”的句式就是最好的明證。這不是簡單的內心獨白和情緒傾訴,這是自己與自己的交談,這是解剖靈魂對自己進行告誡,比如他在書中這樣對自己説道:“你錯待了自己,你錯待了自己,我的靈魂,而你將不再有機會來榮耀自身。每個人的生命都是足夠的,但你的生命卻已近尾聲,你的靈魂卻還不去關照自身,而是把你的幸福寄予別的靈魂。” 他總是這樣在書中狠狠地拷問自己。

馬可·奧勒留認為,偉人和小人、英雄和平民都將化為塵土,死亡最終使所有人平等,但理性的人應當真誠而正直地度過一生。他所理解的人生幸福,不是感性的快樂,而是一種心靈的寧靜。他不否定神靈,但也不把希望寄託在來世的因果報應或死後的天堂地獄。讓留就留,該去則去。人只做符合他本性的事,要積極盡本分,承擔自己的職責

?沉思錄》是一些從靈魂深處流淌出來的文字,樸實卻直抵人心,讀後感到一種久違的心靈的寧靜。作為一本用靈魂寫成的書,一部哲學著作。從中我感受到了一個不屈的靈魂,一顆仁愛的心,一種平和的心態。這種心靈的寧靜是一種從容,淡定而自如的美,是縈繞心頭的絲絲暖流;亦如同被午後的陽光懶懶地照着的湖面,温暖的,卻又是耐人尋味。

個人都要對自己的同類友好,意識到他們來自同一根源,趨向同一目標, 都要做出有益社會的行為。他除了強調人的理性以外,還強調人的社會性,認為人不能脱離社會、脱離整體而存在。使自己脱離他人,或做出反社會的事情來,就好比是使自己變成脱離身體的一隻手或一隻腳。如果發生了這樣的事情,就要致力於使自己與整體重新統一起來。他關於人的德行的強調中有許多感人的哲理,如要求人要按照本性生活,做一個真正、高尚、有道德的人。特別強調的是: 德行是不要求報酬的,是不希望別人指導的,不僅要使行為高貴,而且要使動機純正,要放棄一切無用和瑣屑的思想。

哼哼是個失敗者。他永遠沒有從“失落”中痊癒。他抱怨、咒罵、怨天尤人,他感歎命運不濟,但就是沒有行動,沒有下一步的計劃。這種人在生活中也大有人在。他們是生活中永遠的失意者。

的確,在這個瞬息萬變的社會,很多人會或多或少有這樣或者那樣的壓力壓得自己喘不過氣來。在高位怕掉下,在低位想方設法往上爬。總之,不管你在什麼位置,不管你在社會的地位是什麼,總會有各式各樣的煩惱困擾着你。這就是為什麼越來越多的人有輕度抑鬱症。

這一本書我很喜歡,不僅因為他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而且因為他對現代社會的反映大大超出了我的想象。以不變應萬變也許很好,但以變應變或許更好!

《沉思錄》讀後感5篇 《沉思錄》啟迪人生 第2張

第2篇

古羅馬皇帝馬可奧勒留寫的《沉思錄》,是透過自己的眼睛觀察世界、用自己的心靈感悟人生,對事物、對人類的獨立思考和自我認識的一種心靈解讀,是追求靈魂淨化和內心和諧安寧的思維記錄。對於一位科研工作者而言,該如何應對浮躁的世界、正確看待人生和科研工作頗有啟發和收穫。讀完此書,主要有以下幾點啟發和思考:

?沉思錄》作者認為,所有的事物都是相互聯結和合作的,人是宇宙世界的一個組成部分,反覆強調人的社會性,人不是孤獨存在,因果的織機永恆地織着與你相關聯的線。這種樸實的辯證唯物論思想,對於當前我們構建和諧社會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人不能脱離社會、脱離整體而存在。使自己脱離他人,就好比是使自己變成脱離身體的一隻手或一隻腳。人是理性的,就應按照本性生活,做一個真正、高尚、有道德的人。人與宇宙世界的關係是個體和整體的關係,每一個個體的優劣關係着整體的和諧和穩固,每個人都向往和諧完美的生活,這就需要每個個體努力發揮自己最大的力量,不斷完善自己,對待構成社會環境的人們彼此友愛、忍耐和包容,少些抱怨、多些關愛和理解,因為組成社會的每個人有着不同的個性和脾氣,同時也會因生理和其它原因而有不同的'心境和情緒。維護和諧社會,需要每一個人的努力,每一個人都不能忽視了自己對整體的作用和力量。如禮貌潔淨的生活環境,需要大家共同維護,不亂扔垃圾或主動維護環境衞生,雖然事小,但作用和好處巨大。這不僅僅是個人行為,它會影響到他人和社會整體,甚至影響到下一代的世界觀。如遇到不順的事情,不要隨意和一味地責怪他人,應首先要檢查自己做得對不對,學會溝通和交流,凡事盡力做到以身示範、以身作則、以理服人,打造良好融洽的社會氛圍與和諧的社會環境。以用心的心態認識社會,正是因為一個個多樣的個體存在,才構成了豐富多彩的世界,才使大家的生活豐富多彩,與人同行,不再孤單寂寞。

?沉思錄》強調熱切地追求你認為最好的事情,遵從你自己的和共同的本性生活和行事,強調有原則、講仁愛,學會原諒和理解。我們的黨是堅守共產主義信仰的,我們的組織是有鐵的紀律和嚴格原則的,作為一名共產黨員,就應自律自愛自尊,堅持原則,做到最好。但我們的每位黨員都是一個個有知性有情感的人,都有可能不自覺地做錯事情,我們就應學會批評和自我批評,以人為本,不是生搬硬套地講教條,而是就應體現鮮活的人的特點,在堅持原則的基礎上,相互鼓勵、相互幫忙、相互促進,團結一切能夠團結的力量;不是生冷地講原則,而是學會換位思考,做好思想工作,讓每一位成員感受到組織的温暖,自發地產生迴歸感,自然而然地增強組織的凝聚力。

3、充分挖掘個人潛力,提高科研團隊創新潛力

?沉思錄》強調的師法自然、個人和整體的關係,對我們的科研團隊具有很好的啟示作用。科研需要創新,需要突破。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對科研工作提出了極大的挑戰,一項具有先進性和突破性的科研工作,將涉及多學科、多領域、多方面的理論知識和科學技術,單靠一個人是很難較快地完成的,需要團隊的協作和配合。一個具有生命力的創新團隊,必須是一個由各種人才和具備多學科知識的專家組成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專長和特點,每個人都有思想閃光點,不要忽視任何一個人的力量,有時候很可能某一人忽然的思想靈感都將可能成為科研創新的核心和突破點。一個人的潛力不是萬能的,科研工作者就應遵循自然規律,師法自然,深入實際,激發每一位科研人員的創新潛力,充分挖掘科研人力資源,依靠羣體的力量才能開創實質性的突破和進展,也才能最大程度發揮科研創新的力量。

笑對人生通讀《沉思錄》,個人的總體體會是,眾生平等,要有一顆仁愛之心善待與你相處的每一個人;以善抑惡,修身養性,以平和寬容的心態學會理解,做到心靈的平靜和安寧,遇事坦然應對,不受干擾,勇於承擔。用自己一顆高貴、仁愛、真誠的心,去感化世界,去融化冰冷的心,去呼喚良知的迴歸。學會自律知足,知足常樂,就會驅趕走失落感,抹平不良的情緒和受傷的心靈,平和地處事,生活就會有較強的滿足感,不抱怨,朝着正確的方向勇往直前,樂觀生活,笑對人生。

讀完《沉思錄》,總有一種説不出的憂鬱,總感到作者在高貴、沉靜心靈背後的一種無奈,應對無能無力或不好的事情,被動地理解和承受,使人缺乏振奮感。全書貫穿着“我做好自己即可,別人或身外的事我無能為力”的一種思想,不要以惡報惡,而是要忍耐和寬容,要惡人不作惡,就像讓無花果不結果一樣不可能,我們只要完成自己的義務就夠了,這是我不贊成的。需要包容不等於視而不見,放任自流。每個社會的人不僅僅有自律義務,也更有一份社會的職責。一個良好社會的秩序,是依靠懲惡揚善維持的,若當滿大街都是小偷,卻沒有人去見義勇為,沒有人阻止,社會就將陷入一片混亂,人們的生活就將極不穩定。對於社會的不良現象,我們就應發揮一切能夠發揮的力量,用心地阻止和糾正,勇於與不良現象作鬥爭,維持社會正義,維持社會穩定,維持我們完美的生活環境。

第3篇

古羅馬皇帝馬可。奧勒留寫的《沉思錄》,是通過自己的眼睛觀察世界、用自己的心靈感悟人生,對事物、對人類的獨立思考和自我認識的一種心靈解讀,是追求靈魂淨化和內心和諧安寧的思維記錄。對於一位科研工作者而言,該如何應對浮躁的世界、正確看待人生和科研工作頗有啟發和收穫。讀完此書,主要有以下幾點啟發和思考:

?沉思錄》作者認為,所有的事物都是相互聯結和合作的,人是宇宙世界的一個組成部分,反覆強調人的社會性,人不是孤獨存在,因果的織機永恆地織着與你相關聯的線。這種樸實的辯證唯物論思想,對於當前我們構建和諧社會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人不能脱離社會、脱離整體而存在。使自己脱離他人,就好比是使自己變成脱離身體的一隻手或一隻腳。人是理性的,應該按照本性生活,做一個真正、高尚、有道德的人。人與宇宙世界的關係是個體和整體的關係,每一個個體的優劣關係着整體的和諧和穩固,每個人都向往和諧美好的生活,這就需要每個個體努力發揮自己最大的力量,不斷完善自己,對待構成社會環境的人們彼此友愛、忍耐和包容,少些抱怨、多些關愛和理解,因為組成社會的每個人有着不同的個性和脾氣,同時也會因生理和其它原因而有不同的心境和心情。維護和諧社會,需要每一個人的努力,每一個人都不能忽視了自己對整體的作用和力量。如文明潔淨的生活環境,需要大家共同維護,不亂扔垃圾或主動維護環境衞生,雖然事小,但作用和意義巨大。這不僅是個人行為,它會影響到他人和社會整體,甚至影響到下一代的世界觀。如遇到不順的事情,不要隨意和一味地責怪他人,應首先要檢查自己做得對不對,學會溝通和交流,凡事盡力做到以身示範、以身作則、以理服人,打造良好融洽的社會氛圍與和諧的社會環境。以積極的心態認識社會,正是因為一個個多樣的個體存在,才構成了豐富多彩的世界,才使大家的生活豐富多彩,與人同行,不再孤單寂寞。

?沉思錄》強調熱切地追求你認為最好的事情,遵從你自己的和共同的本性生活和行事,強調有原則、講仁愛,學會原諒和理解。我們的黨是堅守共產主義信仰的',我們的組織是有鐵的紀律和嚴格原則的,作為一名共產黨員,應該自律自愛自尊,堅持原則,做到最好。但我們的每位黨員都是一個個有知性有情感的人,都有可能不自覺地做錯事情,我們應該學會批評和自我批評,以人為本,不是生搬硬套地講教條,而是應該體現鮮活的人的特點,在堅持原則的基礎上,相互鼓勵、相互幫助、相互促進,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不是生冷地講原則,而是學會換位思考,做好思想工作,讓每一位成員感受到組織的温暖,自發地產生迴歸感,自然而然地增強組織的凝聚力。

3、充分挖掘個人潛力,提高科研團隊創新能力

?沉思錄》強調的師法自然、個人和整體的關係,對我們的科研團隊具有很好的啟示作用。科研需要創新,需要突破。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對科研工作提出了極大的挑戰,一項具有先進性和突破性的科研工作,將涉及多學科、多領域、多方面的理論知識和科學技術,單靠一個人是很難較快地完成的,需要團隊的協作和配合。一個具有生命力的創新團隊,一定是一個由各種人才和具備多學科知識的專家組成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專長和特點,每個人都有思想閃光點,不要忽視任何一個人的力量,有時候很可能某一人忽然的思想靈感都將可能成為科研創新的核心和突破點。一個人的能力不是萬能的,科研工作者應該遵循自然規律,師法自然,深入實際,激發每一位科研人員的創新能力,充分挖掘科研人力資源,依靠羣體的力量才能開創實質性的突破和進展,也才能最大程度發揮科研創新的力量。

通讀《沉思錄》,個人的總體體會是,眾生平等,要有一顆仁愛之心善待與你相處的每一個人;以善抑惡,修身養性,以平和寬容的心態學會接受,做到心靈的平靜和安寧,遇事坦然面對,不受干擾,勇於承擔。用自己一顆高貴、仁愛、真誠的心,去感化世界,去融化冰冷的心,去呼喚良知的迴歸。學會自律知足,知足常樂,就會驅趕走失落感,抹平不良的情緒和受傷的心靈,平和地處事,生活就會有較強的滿足感,不抱怨,朝着正確的方向勇往直前,樂觀生活,笑對人生。

讀完《沉思錄》,總有一種説不出的憂鬱,總感到作者在高貴、沉靜心靈背後的一種無奈,面對無能無力或不好的事情,被動地接受和承受,使人缺乏振奮感。全書貫穿着“我做好自己即可,別人或身外的事我無能為力”的一種思想,不要以惡報惡,而是要忍耐和寬容,要惡人不作惡,就像讓無花果不結果一樣不可能,我們只要完成自己的義務就夠了,這是我不贊成的。需要包容不等於視而不見,放任自流。每個社會的人不僅有自律義務,也更有一份社會的責任。一個良好社會的秩序,是依靠懲惡揚善維持的,若當滿大街都是小偷,卻沒有人去見義勇為,沒有人阻止,社會就將陷入一片混亂,人們的生活就將極不穩定。對於社會的不良現象,我們應該發揮一切可以發揮的力量,積極地阻止和糾正,勇於與不良現象作鬥爭,維持社會正義,維持社會穩定,維持我們美好的生活環境。

第4篇

監視自己,反思人生的一本書,雖然是西方歷史哲學,時下依然值得再三品味。對於道理,讀過的人大都能明白,但能夠時刻約束提醒自己的卻少之又少,並非人們不想做,很多情況下是想做而做不完善的。所以,讀了這本書,懂了這些道理,還遠遠不夠,更重要的是要學習作者對世事的那種平和的心態和對職責的那份執着的堅守。

尋找思想的源點。看完書後,有一個問題我一直在想,為什麼一個去世已經這麼久的人,他所説的話仍然對我們有如此巨大的震撼力。他們生活的時代跟我們不同,他們的人生經歷跟我們更是差之千里,但是他們的思想,他們曾經實踐過或者未實踐過但在努力實踐的想法,他們對人、事的評判及其思考的方式,穿越千年的時空障礙,仍在對我們發揮作用,而且常常讓我們感覺到汗顏。許多時候我們認為我們已經很現代,但是總是在直面問題與困難的時候不得不回頭去看先人的思考。歷史及過去對我們現實生活的影響比我們想像的要大的多。我們老是把歷史當作包袝想把它甩掉,但每一次我們又都從故紙堆裏去尋得靈感與支持。我們之所以努力想辦法去忘記過去,那是因為我們覺得我們的生活與過去相比有很大的不同,但是實際上這是一個時空上的錯覺,生活的變化可能會很大,但心靈與思想的變化比我們想像的要小。

生命因堅守而倍顯高貴。對於時光飛逝、時不我待,必須緊緊抓住現在來思考和完成最重要的事情,馬可?奧勒留在《沉思錄》中有一些論述,今天讀來仍具有極強的啟迪和教育作用。馬可?奧勒留説,雖然你打算活三千年,活數萬年,但還是要記住:任何人失去的不是什麼別的生活,而只是他現在所過的生活。唯一能從一個人那裏奪走的只是現在。如果這是真的,即一個人只擁有現在,那麼一個人就不可能喪失一件他並不擁有的東西。(在人的生活中,時間是瞬息即逝的一個點。道德品格的完善在於,把每一天都作為最後一天度過。塞涅卡也曾説過類似的話,他説一個人要是因為自己未能在千年之前就活着而放聲大哭,你不認為他是大傻瓜嗎?那麼,為自己不能再活一千年而流淚的人,同樣也是大傻瓜。這兩個時期——你尚不存在的時期和你將不再存在的時期——是毫無區別的。你進入的是此刻——假如你要讓它更長一點,你又能把它變得多長呢?人類的壽命,馬可?奧勒留時代一般只有四十年,現在社會一般也不超過百年,在這有限的生命裏,我們確實應該倍加珍惜,把握好每一天。

寧靜致遠但有所追求。作者反覆要求自己要寧靜修心,專注現在的工作,時刻關照內心,動機要高貴,行動要正直。我們中國也有這樣的古話:“非寧靜無以致遠,非淡泊無以明志。”馬可?奧勒留説:“當你做擺在你面前的工作時,你要認真地遵循正確的理性,精力充沛,寧靜致遠,不分心於任何別的.事情,而保持你神聖的部分純淨,彷彿你必定要把它歸還似的;若你堅持這一點,無所慾望亦無所畏懼,滿足於你現在合乎本性的活動,滿足於你説出的每個詞和音節中的勇敢的真誠,你就能生存得幸福,沒有任何人能組織這一點。”或許在日常生活中,很多時候,我們也是這樣去做的,但是作者以如此樸實卻深邃的文字把它表述出來,回過頭看看,確實如此。作為一個人,必須要有所追求,給自己定一個人生的目標,朝着這個方向,不斷地去努力,去追趕,享受拼搏而帶來的充實感,享受這種過程,認真對待自己的每一天,但不苛求結果。凡事豈能盡如人意,但求無愧我心。

心靈因寧靜而溢散甜美。當今社會,正處在一個變革的時期,經濟的發展,職場的競爭,每個人都面臨着諸多的挑戰,人們交談中説的最多的一個字就是“累”,身體累,心更累,終日為生計而奔忙,為享樂而追逐,可真正的快樂在哪裏呢?真正的幸福是什麼呢?馬可?奧勒留告訴我們,“如果外部事物讓你煩惱不安,那麼請你注意,使你心情煩惱的並非事物,而是你對事物的看法,只要你願意,你是很可以把它打發掉的。”説到底,一切都是意見,一切事物都在於你怎樣看待它。你以什麼樣的心態對待生活,你就會獲得一種什麼樣的生活。面對世事的煩惱,歲月的蹉跎,只要保持一種平和的心態,坦然面對,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就能如海邊峙立的礁石,巍然不動間,已讓狂風巨浪馴服於腳下。這是一種心靈的獨守,更是一種境界的昇華。

心中歸於平靜,對他人更寬容,對自己更節制,對困難無所畏懼,對榮譽更釋然,對生死更坦然,於是生活更珍惜每一秒的時間。

第5篇

?沉思錄》中沒有華麗的辭藻,沒有宂長的説教,卻處處閃爍着智慧的火花。書中的許多思想,即使在兩千年後這天也能引起我們的共鳴。作者從哲學高度對人生真諦進行思考,深刻、睿智,讓人高山仰止。讀《沉思錄》會讓人在高雅思想和純淨心靈中得到慰藉。初讀之下,我有以下幾點心得體會:

奧勒留是位自然主義者。他對大自然懷有深深的熱愛與敬畏之情,但不僅僅僅限於它的山山水水,而更強調尊重其客觀規律。他在《沉思錄》中寫道:“一切事物都是互有關聯的,連接萬物的紐帶是神聖的,幾乎沒有一個事物能夠獨立存在,因為它們聯繫在一齊,有秩序地組成同一個宇宙。只有一個由萬物集合組成的宇宙,也只有一位存在於萬物之中的神明,萬物本是一體,遵循同一法則,有智性的生物中存在共同的理性,共同的真理,對於這些本源歸一、共享同一理性的生靈而言,也就只有一個唯一的盡善盡美之境”。這一觀點與我們中華民族的先哲老子“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唯物主義哲學觀有着異曲同工之妙。

為人處事遵循客觀規律,合乎自然法則,這就是人的理性,而這種理性正是人生最大幸福之源泉,奧勒留對自己如是説。“行事若能遵從理性,一心一意,堅定不渝,不急不躁,不隨便分心在別的事情上,持續內心的純淨正直,即使你隨時可能放下生命——如果能做到這些,不奢求什麼,也無所畏懼,如果你此刻的行為合乎自然,你從小到大所説的話沒有任何虛假,那麼,你就能過得幸福;誰也不能阻止你獲得這樣的幸福”。他還寫道:“只要我們遵循着理性行事,便無需畏懼,因為只要我們是向着正確的方向前進,我們所做的合乎本分,我們必定能得到自身的福利,也必定不會受到傷害”。這是何等高度的思想境界。

透過上述思考,結合科學發展觀的深入學習,我更加深刻的認識到,尊重客觀規律是發揮主觀能動性的前提和基礎,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是認識、掌握和利用客觀規律的必要條件,尊重客觀規律和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是相輔相成的,辯證統一的。既要尊重客觀規律,又要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把堅持唯物論和辯證法有機統一齊來。只有堅定唯物主義哲學觀,用心行動合乎自然,才能真正實現人生價值並獲得幸福。

奧勒留在書中寫道:“不要像一個被強迫者那樣勞動,也不要像一個將受到憐憫或讚揚的人那樣勞動,而要使你的意志直指一件事情,即像社會理性所要求的使你活動和抑制自身。”

相應的,馬克思“勞動成為生活的第一需要”的思想,是從真正的自由勞動所具有的特質出發,得出其成為人們生活的第一需要這一命題:當生存的需要和享受的需要得到滿足之後,真正自由的勞動作為自我實現的過程將成為人們生活中最重要的需求;真正自由的勞動在於真、善在勞動中的統一,使得勞動具有美的性質;到了共產主義社會,自由勞動將對應着人的自由全面發展,是無可阻擋的歷史規律。

我認真的思索,勞動自然首先是為了生存。當生存被勞動滿足之後,勞動又是為了什麼。多少人是為了所謂的“舒適”,又有多少人是為了取悦他人?我想兩者都不會從勞動本身得到快樂。勞動也是生存的方式和目的,本質是自然。能夠貼合自然的勞動者才是快樂的,能夠創造這樣勞動氛圍的人才是高尚的。

?沉思錄》十分關注人的修身養性。作者要求自己至少就應做到:其一,意志要堅強。“每時每刻都要持續意志堅定,像一個羅馬人、一個大丈夫那樣,一絲不苟地、持續尊嚴去完成要做的事情,始終懷着友愛、自由和正義之情感去行事,心理不要存有其他念頭”。其二,貪慾要抑制。“追求不可能的事情便是瘋狂,但惡人做事不可能不瘋狂”,他認為:“由慾望而引起的過錯比憤怒引起的過錯更就應受到譴責。因為當一個人憤怒時,他是由於某種痛苦或內心的煎熬而失去了理智,但那些受慾望驅使而犯罪的人卻是因為經不住快樂的誘惑,他的過錯也就更不道德、缺乏男人應有的自制力”。他告誡自己:“你所沒有的東西,不要想入非非,夢想着已經得到了,要從你已經擁有的東西里面挑出那最好的,想想看,這些東西倘若你此刻不是已經擁有,你該多麼渴望得到啊”。其三,思想要公正。“什麼才是值得我們追求的呢?只有一件:思想公正,行為無私,為人誠實。對於所經歷的一切都淡然愉快地理解,從不大驚小怪,因為這一切都源於同一個命運的安排”。他在內心裏始終嚴格要求自己:“做事不要違心,不要自私,不要輕率,不要三心二意;不要用華麗的言詞來裝飾你的思想,也不要喋喋不休,或好管閒事”。

堅強意志、克服貪慾、端正思想。説的多好啊!內心的自由,來自於執着,不是對錶象的執迷,而是對內心準則的堅持。壁立千仞,無欲則剛,只有不斷的自省,加強自身的道德修養,才會產生堅定執着追求的勇氣,才會獲得內心自由的幸福。

這部哲學著作博大精深,本人閲讀欣賞獲得點滴體會,留做温故知新。奧勒留的《沉思錄》,幫忙我們反省過往、思考未來,我也必將常讀常考,以作鞭策。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