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讀後感5篇 《1984》——警惕現實下的虛幻自由

來源:巧巧簡歷站 2.48W

《1984》是英國作家喬治·奧威爾所寫的政治、反烏托邦小説。小説描繪了一個未來極權主義社會下普通人的命運,生動地展現了極權主義政府對人民自由、思想等方面的全面控制和限制。這部小説是對當時社會的警醒,也是對人類自由意志的捍衞。

1984讀後感5篇 《1984》——警惕現實下的虛幻自由

第1篇

最近看了一部小説《我是貓》,日本諾貝爾獎獲得者夏目漱石的代表作,因為感覺寫得太好,以至於懶得動筆的人,都忍不住要評論一番了……

故事講述的是一隻平凡的貓活了兩年,之所以加引號,因為貓的軀體不足以容納如此富有哲思的情感,甚至於我們都無法企及,或許世間萬物皆有它們自己的定數,就像我們以自稱為高級物種而統治着自然那樣,個體也難免歸結於死亡,無非就是歷代生命更替着接受這種難以接受的悲劇罷了,那麼如此看來貓的生活和人又有什麼本質的區別呢?當然,我們自認為比它們多了所謂的思想和情感,以及對生活的感覺……

而一本真正的好書,我想她是神聖而富有愛的,之所以用愛,因為它代表着人類最偉大的情感,讀書也是可以感受到的。如同在塵世的漂泊中找到了歸宿一般,可以暫時將心靈歸隱,苦心追求童話般與現實相悖的天真,痴心尋找與心靈最為契合的夢幻般的虛無,靜心感受智者用哲思築就的天堂……翻開書頁,你進入的是夢境,你的心靈暫時拋棄了疲憊的軀體,它可以插上一雙翅膀翱翔於天際,也可以多一份厚重,以至足以沉入《海底兩萬裏》,更可以將其植入貓的軀體(終於扯回來了!),用對生活的理解去高呼:《我是貓》。

花了一個月把書看完,沒有太多的感覺,沒有太多的想法,只想做個夢,夢見自己是隻貓……

如果我是貓,我可以優雅的漫步牆頭,對着月光唱歌,可以享受一個寂寞的、只屬於我的安靜的夜。彷彿世界靜止了,而我是唯一的生物,遊走在空蕩蕩的小巷。萬家燈火的夜晚,蕭瑟冷酷的寒風,迫使將我帶到一個又一個悲苦家庭,一個孩子在垃圾堆旁,一個連衣裙女子在街頭遊蕩,一箇中年男子喝醉,一個年輕人肆無忌憚地抽着煙,一對老人行色匆匆。

當寂寞籠罩在這個灰暗的城市,我看不清他們的臉。他們麻木可憐又虛偽可笑的臉。有些愁容滿面,有些自負囂張。他們將醜陋的靈魂隱藏在華麗的服飾之下,好像偷偷帶走一片雲朵塞進口袋。可是天邊依然不會單調,因為總有新的雲朵代替舊的悲傷。我漫不經心徘徊在街頭,冷眼看着忙碌的人們為了名利追逐。用淡定去仇視他們。

如果我是貓,我會獨自與自己的影子交談。我可以不用去理解什麼是喜怒哀樂,我只要倚靠在牆角,清理身上發癢的跳蚤。我不用趨炎附勢乞求一頓剩飯,或者博得可憐巴巴的施捨,而低聲下氣地哀怨請求。我不需要。我甘願獨守夕陽的餘温直到天邊的雲朵遠去,海邊的浪潮退去月芽兒升起,注視幾個星星的蹤跡。我可以躺在佈滿泥沙的河牀,全然不顧世人的目光,只是仰望星空,任憑微風吹遍我的毛髮,月光洗禮我的面龐,生命在近乎難以察覺的速度流失,而我卻能靜靜地細數……

1984讀後感5篇 《1984》——警惕現實下的虛幻自由 第2張

第2篇

白流蘇是一個離過婚的女人。在那樣曖昧的時代和同樣曖昧的舊上海,離婚恐怕還是要受道德譴責的。離了婚的白流蘇,少不了受家人的指戳。一應錢財盤剝淨盡之後,她在家裏的存在無疑成了拖累和多餘。她的出路,除了另一個男人的懷抱以外,再無其他。

範柳原,一個海外歸來的浪子,本是無根的浮萍,四處飄搖。加上生活的紙醉金迷,便把“女人看成他腳底下的泥”。愛情和婚姻原是他不相信,也不敢指望的。但他內心深處是渴望安穩的。

這樣的兩個各懷鬼胎的人遇到一處,展開了一場相互試探的愛情攻防戰。一個男人若能以婚姻的形式接受一個女人,心裏必定會沉潛下來很多東西,也就是白流蘇期翼的那一點點“真”,或許仍是無關愛情的。.

?傾城之戀》給我們的整體的感覺是她的作品沒有多少觸及到社會的現實問題,或許這是她的一個弱項,又或者作為一箇中國傳統的女人,她是不喜歡政治的,所以在表面許多社會深度方面的東西上面,她並沒有做的很好,且看《傾城之戀》中多餘戰爭一個描寫的環節給人的感覺絕對是很粗糙的,只不過我們喜歡“得魚忘,得意忘言”的感覺,所以並不很在乎這一點,《傾城之戀》中流蘇與柳原的戀情本身的完美性在我看來似乎就已經落如俗套,既然要表現人物本身的戀愛中的思考,那麼為什麼要到最後也是一個沒有劃好的圓呢?我的一個感覺是沒有劃好的圓比劃好的更具有一種難得的吸引力,就像莎士比亞的悲劇比喜劇更具有影響力一樣,但是看起來我們是無法求全責任的,更何況對於張愛玲這樣的作者,我也只不過是九牛一毛罷了,根本夠不上多少資格評論她的作品,只是有感而發。

很多人以為《傾城之戀》中白流蘇想依靠範柳原的婚姻關係擺脱白公館的時間。甚至有些人取笑白的彌頑不靈。在我看來,她是迫不得已的,她除此出路外無從選擇。 很愛她的小説,即使是在當時被説太個人,在如今看來,比起那些也寫個人情感文章的作家,她在那個動盪不安,思想尚且不太開放的時代寫的東西還是不乏大氣的,如今再沒有人可以代替她原本是格格身份敢愛敢狠的我們最心愛的張愛玲先生。因為她體會到了世人對她的另眼,所以她會創造這樣脆弱美麗的流蘇,因為她愛了最懂她卻最終不能忠心不二的胡蘭成,所以,她會寫出像範柳原這樣愛得讓人可恨的男人。

傾了城又如何,她的城只能留給香港的那對平凡的夫婦,她還是最終另嫁了他人。

愛是否重要,這樣一個動心和試着得到的過程,經常被複雜化了,我們除了抱着一心向善的態度之外又能如何呢?聰惠如愛玲,一樣守不住的,她送了給範柳原和白流蘇,我們的感慨也只是空氣裏那一樣抓不住的心緒,虛弱無力。終究是否純粹好像也已經被完美的結局麻痺。

生活裏的愛總歸像一副銀筷子,是最初因為它好看才要,或是因為還可以用它吃飯就不重要了。

作者的文章也寫掉了故事的尾巴。流蘇再婚,成為家裏人眼中的奇蹟,二嫂和二哥也離了婚:如果像流蘇那樣嫁得好,離婚又怎樣呢。不過離了婚的流蘇,又變成最平凡的女人,城傾了,愛也斷了,傾一座城成全一段感情,終究不能長久,男人的甜言蜜語又向另外一個女人説去了。

人家説張愛玲才氣是有,卻不夠大氣,難得作者發掘出她大氣的一面來。不過歸根到底,我看她還是小家子的,流蘇的愛情像封藏在甕裏的酒,不打開才是珍貴的,一開了,氣跑了,就什麼都沒了。張愛玲,給了一個傾城的雄偉,留一個最冷情的尾巴,她還是放不開,終究是悒鬱的飄零女子。

第3篇

雖然我們每個人從事不同的崗位,但是人人都希望自己出類拔萃,並有優良的工作業績。然而在工作中常常會遇到許多這樣或者那樣的困難和問題,成為我們前進中的阻礙和絆腳石,但是當我靜心讀完《方法總比困難多》一書後,不禁覺得神清氣爽,豁然開朗,並有一些觀點引起了我的思考和共鳴。我想:也許一些人之所以失敗,是因為他們放棄了去解決困難和問題的努力,而機會卻往往和困境聯繫在一起,困境或危機中通常都藴藏着新的機會。因此,我們在任何時候都決不能退縮,因為方法總比困難多,只要你去努力了,從工作、生活中不斷學習新知識,做到學以致用,就一定會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

一、如果找不準問題,所有的方法,都會是無的放矢。

我在日常的監督管理工作中,時常會發現食堂員工出現違規操作的問題,很多時候我都是耐心的提醒他們,讓他們立即進行整改,但是效果甚微。我就發問自己,這是為什麼呢?是應該用“錢”去管理他們呢?還是繼續不厭其煩的提醒他們呢?於是我從根源上着手,查找出問題的關鍵點:因為每個食堂員工來自不同的地域,生活環境的不同,文化水平的差異,甚至有的員工是第一次從事食堂工作,對《食品安全法》正確的操作流程和基本知識的瞭解和掌握幾乎為零。根據這個關鍵點,我就積極準備培訓的內容,在學校領導的高度重視和總務處兩位領導的大力支持下,對食堂員工定期開展《食品安全法》的學習,重點解讀每個崗位的工作職責、每個環節正確的操作流程以及食物中毒的預防等基礎知識,我想,只要每個員工掌握了《食品安全法》的基本知識,只要牢固樹立食品安全意識和責任感,只要嚴格按照規範的操作流程,就能防止食物中毒事故的發生,確保學校的一方平安。

二、不斷提高自己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作為食堂監管工作,每天都會碰到不同的問題,所以要養成第一時間解決問題的習慣,並採取及時有效的方法去處理問題。因為食品安全工作直接關係到師生健康和生命安全,關係到能否構建“平安校園”“文明校園”的大事,學校食堂又是勞動密集型服務,其加工服務方式決定了學校食堂是食品安全的高風險場所,其加工製作的食品是高風險產品。因此,只有深刻認識到食品安全的重要性,才能在遇到問題的時候,運用自己的業務知識,積極找方法去化解困難,用高度認真負責的態度去努力解決問題。

學習《方法總比問題多》一書,有個最大的心得體會是心態決定命運,心態是做好工作的基礎,心態決定人生的成敗。以積極的心態面對人生,它會使你充滿自信;積極的心態可以使你贏得幸福;積極的心態促進你正常地思考問題;積極的心態可以使你激勵自己和他人,面對困難和挫折,消除心理障礙。良好的心態在我們的日常工作中是非常重要的,就拿我來説,面對學生每天中午的一卡通充值,如果我覺得大家吃完午飯後都可以有適當的休息時間,可以緩解一個上午緊張疲勞的工作,而自己每天中午匆忙趴完幾口飯之後,需要馬上面對全校那麼多學生的一卡通充值,還必須思想高度集中,工作態度要熱情飽滿,而且幾十年來從不間斷,自己有多累啊,如果沒有良好的心態去面對這項工作,那麼就會消極怠工,找出種種理由,或者出現差錯,那麼自己也不快樂,工作也不會得到大家的認可。

所以這本書,就象身邊的一個智者,時刻提醒着我:只為成功找方法,不為失敗找藉口。

方法總比問題多是一種信念和追求,是一種思考問題的角度和視野,我想:只要每位員工都以熱愛學校之心身體力行,那麼學校的明天註定會充滿生機與活力,註定會有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

第4篇

這個暑假,我讀了高爾基的自傳體小説這個暑假,我讀了高爾基的自傳體小説《童年》,它給我的感觸頗深。

馬克西姆·高爾基出生在一個貧窮的木工家庭中。在殘暴的沙皇統治時期,高爾基吃盡了苦頭:幼年喪父,卻又受盡外祖父的虐待。他周圍的人都是那麼的自私,貪婪,充滿了仇恨……

高爾基的童年是那麼的悲慘,和他比起來,我可是幸福多了。

我出生在一個依山傍水的美好的地方,父母無微不至的呵護,親人親切無比的疼愛,夥伴們天真無邪的友愛,使歡樂的音符時時灑落在我的身邊。在竹林裏嬉戲,去山上採蘑菇,入溪水抓螃蟹,追蝴蝶,聞花香,追蚱蜢,我的童年就是這樣無憂無慮開始的。

拎着個大籃子跌跌撞撞地跟在表姐身後撿麥子,大籃子卻總是撞到我的腳後跟。兩條小辮兒上下歡快地跳動着,白蝴蝶在身邊快樂地翩翩飛舞。湛藍湛藍的天空,萬里無雲,微風挑逗着衣襟,籃中的麥穗已有大半。童年的美好時光也就是在歡欣愉悦的勞動中度過的。

走進了書香四溢的校園,也成了一個莘莘學子。充實的一天就在這琅琅的讀書聲中開始了。老師熱心地傳授我們知識,同學們互相探討,我們像一棵棵小樹苗,在接受春風雨露的滋潤--吸取更多更好的知識,茁壯成長。在這知識的海洋中,我結束了快樂的童年,開始走向成熟。

我生活在一個充滿人道主義的社會主義國家中,這裏沒有抽人的鞭子,沒有毆打的拳腳,沒有仇恨,沒有貪婪,沒有乖戾,更沒有層出不窮的暴行和醜事。這裏的人是善良,純潔,樂觀的,因而我的童年是充滿了幸福和快樂的。

第5篇

這是一個十五歲的少年離家出走的故事,伴隨着少年的出走有了一系列的出場人物。叫烏鴉的少年,列車上偶遇的櫻花,回憶幾十年前的廣島原子彈事件,命中註定的賈村圖書館,和貓説話的老人,一切看起來是那麼的難以有交集,但就是這些,讓一個十五歲的少年最終堅強的去面對生活。書中最讓人難忘的,莫過於直面靈魂深處最脆弱,最裸露,最真實的自己。

讀完這本書,開始思考生與死的意義,性與愛的關係,時光與記憶的本質,書中始終沒有很直接的挑明這些事物之間的關係,只是一個不壞的故事,卻由不得讓人去思考很多。雖然已經過了十五歲的時光,不過能在心地依舊善良無暇的時候讀到這本書,感覺也會很釋然,人生某個階段結束的時候,總是應該好好去深思的。

正如作者所説,十五歲的少年,他們的身體正以迅猛的速度趨向成熟,他們的精神在無邊的荒野中摸索自由、困惑和猶豫。主人公田村小的時候被母親遺棄,在一個並不疼愛自己的父親的養育下成長,有着同齡人缺乏的成熟,更有着不屬於這個花季的恐慌,不過我們共同擁有的,是希望自己可以快速成長,去接受祝福,去挑戰世界。接下來,就用我拙劣的文字,讓我談談這個故事之於我的深思。

幽幽歲月,浮生來回,愛情,總是一個美好的話題,可是,書中的愛情似乎缺乏中國固有的倫理。田村小的時候就被父親詛咒會跟自己的母親姐姐交合,而田村又成為母親幼時愛情的替代物。田村因幼時被母親拋棄,渴望得到母親的愛。他迷戀永遠十五歲的佐伯(田村母親)的活靈,更深愛着五十歲的佐伯。他們交合,相愛,用靈與肉的交融去享受生命的美好。田村選擇離開森林,帶着佐伯的畫去勇敢的面對生活,將自己深愛的人埋藏在記憶中。開始讀的時候,內心總會隱隱作痛,為什麼如此相愛的人會是這樣的結局。

閉上書仔細想想,身邊的愛情又何嘗不是這樣呢?神把世人劈成了男男,女女,男女,於是我們在尋找自己另一半的過程中惶惶不可終日。縱然找到,又會有種種原因不得在一起。作者筆下這種違背倫理的性與愛,讀完之後,對自己的愛情釋然好多。對愛情中的無可奈何,道一句,醉笑陪君三千場,不訴離傷。

書中這樣寫了一句話:儘管世界上有那般廣闊的空間,而容納你的空間---雖然只需一點點---卻無處可找。想着自已這個存在,但越想越覺得不具體,甚至覺得自已不過是個毫無意義可言的單純的附屬物。你是否想過生命之於我們的無力,田村父親小時候在他身上的詛咒,靈驗的是那麼自然,大島天生就是血友病,生理上又分不出男女,佐伯的男友被誤殺,田村父親無法控制自己不去殺貓,中田在生命的最後毫無緣由的體現了自己的價值等等。好像那些宿命中安排好的我們根本無法去掌控,縱然你試圖去改變,總會有一些偶然的因素將一切落回起點。可是,你難道就這樣袖手不管嗎?答案是否定的。

沒錯,田村縱使離家還是未能擺脱在他身上的詛咒,可就是在他試圖改變的過程中,他變得堅強,他嚐到了人世間的情暖,他最後終於有勇氣面對生活,面對現實。在我們頹敗的時候,總會有宿命論這樣的理由支撐自己頹敗下去,感覺成事在天,可是你是否忽略了事在人為呢。縱使結局不會有太大差別,可是你是否忽略了過程中的美好?當結局最終到來的時候不至於那麼的措手不及。

書的最後,作者還是以積極向上的態度告訴我們要勇敢的面對生活。田村想將自己留在第三空間,用以逃避現實生活,最後在母親的要求下,勇敢的走出了避世的桃園,選擇了正視生活,這需要很大的勇氣,有時候活着比死更難。然而,生命就是如此,而田村,成為了最頑強的十五歲少年。

命運就象沙塵暴,你無處逃遁。只有勇敢跨入其中,當你從沙塵暴中逃出,你已不是跨入時的你了。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去享受音樂帶給我們的世界,試圖傾聽畫中的聲音,感受愛情的美妙,體味人間的温情,命運似乎早就安排好了,卻又那般無償。縱然過了十五歲的年紀,不在那麼彷徨,不在那麼憂鬱,那麼,就繼續在這最美好的年華,去享受生命帶給我們的一切。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