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喬治奧威爾《1984》有感5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2.67W

英國著名作家喬治·奧威爾,相信大家在讀着《1984》這本書時一定都收穫不少,那麼是時候都來寫一篇讀後感了。下面是本站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讀喬治奧威爾《1984》有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參閲。

讀喬治奧威爾《1984》有感5篇

讀喬治奧威爾《1984》有感1

讀完了一本很多年前要讀卻一直沒讀的書,喬治·奧威爾的《1984》。

小説一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描寫了主人公温斯頓的日常生活和內心隱藏的波瀾。一個最普通的小人物,不甘平凡,想要改變。

第二部分描寫了温斯頓和裘莉亞對日常生活的反抗和內心祕密的暴露。他們勇敢反叛,似乎找到出路,未來充滿希望。

第三部分急轉直下,盟友是敵人,房東是思想警察。當他們敞開心扉以為能躲開無處不在的監控擁有自由意志的時候,電幕又出現了。無路可走,無處可逃。

當讀到温斯頓被帶到101號房間的時候,黑暗壓抑的氣氛讓我放棄了在夜晚將最後部分讀完的計劃。如此黑暗的心靈旅程,還是等太陽出來了以後再走。

第二天太陽終於出來了,我也終於走完了最後最艱難的一段路。這一趟黑暗旅程的終點點出了黑暗的主題:一旦被人抓住了思想上的弱點並加以利用,你的弱點會讓你出賣信仰,你會把自己無比珍視的東西掐死、燒死、腐蝕。等在終點的死亡並不可怕,死亡的時候,無邪思想的微笑更可怕。

讀喬治奧威爾《1984》有感2

“讓我們在沒有黑暗的地方相遇。”奧伯裏恩很早就對温斯頓説過這句話,最後這句話也在意想不到的地方成了真。

一直以來,温斯頓都在這個壓抑的世界裏活得小心翼翼,但命運早在故事開始之前就已決定,變化的是過程,不變的是結果。關於茱莉亞和奧伯裏恩,温斯頓一開始就猜錯了,他被茱莉亞精湛的演技所騙,以為她是敵人,卻沒看到她的真實;而他對奧伯裏恩莫名的好感促使他因信任自投羅網。肉體的折磨和精神的折磨讓温斯頓失去了原本的模樣,蠻橫地摧毀了所有的思想。當他再次遇見茱莉亞時,兩人因互相背叛而產生的強烈的自罪感讓我唏噓不已,一切都不可能再回到從前。

為了控制思想,恣意篡改歷史、消滅字詞,這個世界到底是真實還是謊言?

“戰爭就是和平,自由就是奴役,無知就是力量。”這是整本書中反覆出現的口號,聽起來很矛盾,但卻實實在在的存在於現實中。

對外有了共同的敵人,內部就能團結,忽略掉那些內部矛盾,讓統治更穩固。想要自由就必須遵守既定的規則。越是無知越容易被控制而成為一股強大的力量。

讀完這本書,迫切地想讀第二遍,因為越到後面越發覺前面有許多沒有注意到的鋪墊和伏筆,有些理所當然的事情並沒有那麼普通。我始終記得那雙老人的眼睛,彷彿看到了整個故事的結局。

讀喬治奧威爾《1984》有感3

我曾開玩笑地説,讀一讀末世,反烏托邦,才能深切體會到自己目前的生活有多麼幸福美好。果然,合上書的那一刻我在慶幸:幸好我還擁有思考二加二等於四的自由。極權主義的社會充斥着絕望與血腥,中途穿插着温斯頓與茱莉亞短暫的情感交集是唯一一抹閃爍的亮色,可這段閃爍的光就像一個鮮亮的蘋果落到賽馬者的帽子上,來不及稍作停頓就已滾落到沙土中,被飛馳的馬蹄踩得粉碎。

悲劇果然是將美好的東西建立起來再毀得粉碎還要補上兩腳。原本1984的世界就一派監獄似的鐵灰色調,好不容易温斯頓才擁有玻璃珊瑚中透着碧色蒼穹的寧靜天地,那裏的語言都被刷的五彩斑斕,畫眉雀躍吟唱着歌兒。我想象着暗調的畫面中,僅僅温斯頓和茱莉亞是彩色的,失去思想的人羣化作團團灰色的囈語圍繞着他們,兩人的手悄悄相握,目光卻一致地、平靜地注視着遠方,毫無交集。

可惜玻璃鎮紙被摔成了碎片。

“讓我們在沒有黑暗的地方相見。”——奧布蘭終究是仁慈的,他讓温斯頓的肉體活了下去,即使那是一具行屍走肉,但是沒有比活着更重要的事情了。在極權主義下,奧斯都選擇了適應它的生存方式,他活的很好,不必與骯髒的辦公間、劣質的杜松子酒、一塌糊塗的粉色燉菜為伍,而是活在整潔明亮的地方,只需要舉杯用葡萄酒解決一個又一個思想罪犯。當温斯頓吃驚地喊叫“他們也抓到你了!”的時候,奧布蘭平靜有多少有點遺憾地諷刺道“他們很久以前就抓到我了。”奧布蘭也是個有故事的人,問題是:妥協與否。

不大樂意跳出書本去聯想現實,我是個對政治不太感冒的人,寧願停留在可以無憂無慮歌唱的羣眾階段,做一個清醒的人太累了,如奧布蘭一般的人瞭解時代的黑暗卻倒向黑暗,把一個個覺醒又不打算妥協的人拉攏或者改變,這未免太過令人悲哀。當時代在逆流的時候,你是要選擇順流還是逆流?1984會讓人聯想到文革那個逆流式的時代,人人身不由己,命如浮萍。

我一直在追求自由,卻發現人生是一個個扣好的`圈子。我翻越了柵欄,以為自己是與眾不同的那隻黑羊,卻發現自己身處於一個更大的牧場中。據説眾多思想家對自由的定義有200種之多,薩特説“人是生而要受自由之苦”。於我而言,我是深受追尋自由之苦,就像是要捕捉一絲風,誰又能做到呢?思索了古代莊子的《逍遙遊》:“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氣之辯”,太玄了,怎樣去“遊無窮”呢?怕是要飛昇成仙了罷。温斯頓最終還是沒能尋到與雙重思想對立的雙重自由——即肉體和精神上的自由,他不畏死,然而生不如死卻迫使他屈服,肉體的壓迫禁錮了精神的飛昇。

已經足夠了,偶爾放縱自己思考,稍稍在邊緣遊離不擔心越界最後歌頌我們這個時代的平安喜樂。

和1984比,我們還是不錯的,不是麼?

讀喬治奧威爾《1984》有感4

通過愛一個人來延伸自我,温斯頓愛朱麗亞,愛她身上具有的和他一樣而被他壓抑的部分,通過愛她表達自己的人性。

生的本能與死的本能相連,在這個高度壓抑、不允許創造的世界裏,破壞與墮落才能讓他們感覺到生命的氣息。

痛苦的折磨不足以把他和朱麗亞真正剝離。他愛朱麗亞就像愛自己。他不肯背叛朱麗亞,不肯背叛自己。

因為,他想,“如果你的目的不是活下去,而是做一個真正的人”。那死亡就不會構成威脅,連肉體痛苦都變得麻木。一個人可以不怕死,只要你的目的不是活下去。你可以通過思想,讓自己不懼怕死亡,這是人類思維的強大性。

但就像有的人怕蟲,有的人怕蛇,勇氣和懦弱與此無關。那個老鼠籠子面具,喚醒他更深層的生理性的恐懼,一種遠大於疼痛和死亡的恐懼。

他也不知道,“世界上有那麼多恐怖的東西,為什麼偏偏是老鼠?”

他被本能打敗了,在吼叫中放棄了最後一部分自己,他和朱麗亞被剝離了。這種本能與其説是人類本能,不如説是動物本能。

最終,他們利用動物本能控制了他的人類本能。

讀喬治奧威爾《1984》有感5

《1984》是一部反烏托邦式的政治性科幻小説,小説刻畫了一個令人感到窒息和恐怖的,以追逐權力為最終目標的假想的`極權主義社會。《1984》給了我一場顛覆,也同時引起我的反思——人類,是否具有獨立思考的能力很重要。

獨立思考的能力,一直被許多人所強調。個人認為,沒有獨立思考的人,和沒有“自我意識”是沒有差別的。茨威格也曾説過“ 寧可受苦而保持清醒,寧可忍受痛苦而思維,也勝似不進行思維。”而大洋國,正是通過各種思想控制的手段,將人的獨立思考能力剝奪,人的慾望、情緒都可被利用,而沒有獨立精神的人無法從奴役中覺醒從而進行反抗。

雖然我們看似並沒有生活在極權主義的社會下,但是書中有很多與現實的相似之處。同時,現實中,能夠獨立思考的人也是很少。什麼是獨立思考?私以為,獨立思考,簡單來説就是三方面。首先就是要質疑,接着要學會獨立的客觀判斷,最後是不斷的求真。

獨立思考是人與社會機器的區別,要獨立思考,就要不斷督促和警醒自己,讓自己變的更強大,不斷審思,並嘗試去改變。

《1984》,無論是在故事情節上還是在思想精神上這都是一部驚世之作,如果每個人都能激發出自己對民主自由的強烈渴望,那麼真正的民主自由之社會必將不遠。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