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廬山的雲霧》教學設計6篇 《雲霧繚繞下的廬山》教學設計

來源:巧巧簡歷站 5.55K

本篇文章以《廬山的雲霧》教學設計為主題,通過深入挖掘和賞析這首詩,展示其豐富的意境和藝術魅力。通過教學設計,旨在引導學生通過感官體驗、揣摩詞句,進一步理解詩人的創作意圖,從而提高學生的審美素養和文學鑑賞能力。

《廬山的雲霧》教學設計6篇 《雲霧繚繞下的廬山》教學設計

第1篇

課題 《廬山的雲霧》 課時安排 2課時 課標 分析 《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語文是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廬山的雲霧》是一篇寫景的文章,作者集中對廬山的雲霧作了精彩的描寫,是一篇很適合用來訓練朗讀的材料。本節課我重點引導學生在讀中理解語言文字的含義,在讀中感悟文章語言富於變化的特點和句與句之間的聯繫,在讀中想象課文所描繪的意境,在讀中內化語言,積累背誦。通過多種形式的讀讓學生體會文中所描繪的景色,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山河的思想感情。 教學 內容 分析 《廬山的雲霧》這篇課文以優美明快的的語言,運用比喻聯想等手法,描繪了廬山雲霧千姿百態,奇麗多變的景象,字裏行間流露出作者對廬山、對祖國山河深深的熱愛之情。全文層次分明,第一自然段總寫出了變幻無常的雲霧給廬山增添了幾分神祕的色彩;第二、三自然段採用了總——分的構段方式,具體寫出了廬山雲霧的千姿百態和瞬息萬變的特點。第四自然段寫人們對雲遮霧繞的廬山的喜愛與留戀之情。本課的教學重點是感受廬山雲霧的特點。難點是體會作者是怎樣具體描寫這些特點的。三年級學生已經基本掌握聯繫上下文、聯繫生活實際理解詞句意思的方法。但對於掌握如何抓住景物特點進行生動形象地描寫還有一定難度。因此,本節課我重點引導學生在讀中理解語言文字的含義,在讀中感悟文章語言富於變化的特點和句與句之間的聯繫,在讀中想象課文所描繪的意境,在讀中內化語言,積累背誦。 教學 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感受廬山雲霧的奇幻美麗,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山河的思想感情。 2.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生字組成的詞語。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4.初步認識總分段式,重點學習第2、3自然段的寫法。 教學 建議 分析 1.讀書指導 (1)初讀感知 初讀,要求學生讀準字音,讀通課文,結合語境及生活經驗理解部分詞語。在初讀過程中,引導學生邊讀邊想,弄清每個自然段的意思,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2)精讀感悟 學習本文,重點引導學生圍繞廬山的雲霧的特點着一中心,抓住文中重點的詞句,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感悟廬山雲霧千姿百態和瞬息萬變的美;邊讀邊思,體會第二、三自然段是運用怎樣的方法寫出廬山雲霧的特點的。 學習第一自然段,抓住變幻無常、騰雲駕霧、飄飄悠悠等詞語,指導學生看圖,讀文,想象,讓學生彷彿置身於其中,體會廬山雲霧無處不在、變幻無常、飄忽不定的神祕感。 學習第二自然段,可先讓學生默讀,明白這段用先總後分的方法描寫了廬山雲霧千姿百態的特點。然後,放手讓學生選擇讀自己喜歡的語句,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詞句,通過聲情並茂的朗讀,深入體會廬山雲霧的形態美,體味課文的語言美。 學習第三自然段,引導學生從剛剛還……轉眼間就變成了……明明是……還沒等你……又變成了……等詞句中,感悟廬山雲霧的瞬息萬變。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體會雲霧變化之快,感受作者想象的豐富。同時,引導學生對省略號處進行想象,説出雲霧還會在瞬間由什麼變成什麼。 2.積累內化 本文語言優美,教師要在學生熟讀的基礎上指導學生朗讀,弄清表達方式。 3.積累運用。 (1)流連忘返一詞在學習課文時,引導學生結合生活實際,想想什麼地方曾讓你流連忘返,久久不願離去,然後用流連忘返造句。 (2)仿照課文二、三自然段的寫法,寫一處景物。 4.實踐活動 蒐集有關廬山的圖片資料,古今詩文,辦一份手抄報。 教學重、 難點 重點:理解課文內容,感受廬山雲霧的奇幻美麗。 難點:初步認識總分段式,練習寫作。 主要學習方法及策略分析    本課設計努力體現以學生為主題的意識,淡化對課文內容的空泛分析,強化學生活動,讓學生主動讀書,充分讀書,積極思考,創造性的想象和表達,使學生的語言素質得到真正的發展和提高。本課用2課時完成,第一課時,初讀課文,學習字詞,感受廬山雲霧的多而神祕,產生喜愛的思想感情;第二課時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感受廬山雲霧的千姿百態和瞬息萬變的特點,掌握總——分的構段方式。體會作者對廬山、對祖國山河深深的熱愛之情。引導學生運用本課語言,聯繫生活實際選擇一處景物按照總分的方法寫一寫,培養學生創新能力。 教學環節 教學內容與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第一課時 課前探究 備課,蒐集廬山資料製作多媒體課件。 蒐集廬山資料 幫助學生了解廬山,為學習課文做準備。 新課導入 1、請同學們看老師寫兩個字。(板書:廬山)認識嗎? 2、你們聽説過廬山沒有?有人去過嗎? 3、同學們背誦過很多古詩,有沒有人是在詩中瞭解廬山的? 4、同學們,廬山在我國江西省的北部,緊靠長江邊。毛主席寫的一山飛峙大江邊,躍上葱蘢四百旋,寫的就是廬山。廬山是世界文化名山,將來有機會你們一定要去看一看。現在,我在廬山的後面加三個字。(師板書:的雲霧)加了這三個字,課文的題目就是廬山的雲霧。讀這個題目,你看課文會重點寫什麼? (在雲霧的下面加上點。) 5、讀題目要動腦筋,好多文章的題目會告訴我們要寫什麼。讀了這個題目,我們看出作者重點要寫它的雲霧。現在你腦袋瓜裏面還會有什麼問題? (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 6、這兩個問題,老師都明白。你們是想讓我告訴你們,還是自己到書裏找答案? 好。打開書,拿起筆,默讀課文,把不認識的字加上拼音,把不懂的詞語作個記號,同時想一想剛才提的兩個問題。 1、回答老師的問題。 2、吟誦《望廬山瀑布》 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這篇課文會重點寫廬山上的雲霧。 為什麼要寫廬山的雲霧? 廬山的雲霧有什麼稀奇的? 廬山的雲霧是什麼樣的? 選擇學習方式。(大多數學生選擇到書裏找答案) 這種出示課題的方法,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回憶吟誦《望廬山瀑布》,引起學生對廬山的嚮往,再以詩的語言對廬山的雲霧加以讚美,激起學生學習課文的熱情。然後以學生提問的方式,明確課文重點,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讓學生選擇,大多數學生會選自己到書裏找答案,用這樣的方式,目的是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激發學生讀書的主動性。 教授課 1.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播放課文朗讀錄音,學生感知課文內容。 2、學生自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課文。思考:廬山的雲霧有哪些特點? 3、指名朗讀,隨機正音、隨文識字。 4、練讀課文中讀得不太流利的地方。 聽課文朗讀錄音,感知課文內容。 自讀課文,把課文讀通順。 交流思考題, 分自然段朗讀課文,評議 再讀課文 通過聽課文朗讀錄音,自由讀、指名讀、練讀,學生充分感知課文,熟悉課文,為精讀感悟打下基礎,練讀課文的設計充分照顧到學生的個別差異。 2.精讀課文,讀中感悟 學習課文第一段: (1)學生自由朗讀,説説:你讀懂了什麼? (2)在廬山眾多秀麗的景色中,作者最喜歡什麼?你是從哪裏體會到的? (3)你還體會到什麼? (4)引導學生閉上眼睛想象漫步山道,騰雲駕霧,飄飄欲仙的感覺。 (5)課件演示。 (6)感情朗讀。 自由朗讀第一自然段思考問題。 尤其 發表自己的見解 有感情地朗讀 生在熟讀成誦的基礎上進行説畫的練習,不僅拓展了學生的思維,豐富了學生的想象,而且使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得到了鍛鍊。 3.指導學習生字 1.觀察每個字,説説它是什麼結構。 2.在小黑板的田字格里範寫。 3.説一説什麼字怎樣寫。 觀察字形 練習寫字 抓住漢字的構字規律,掌握識字方法和寫字要點。 第二課時 一、複習導入: 1、上節課我們初讀了課文《廬山的雲霧》,廬山的雲霧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2、想細細品味廬山雲霧奇麗的美嗎?今天這節課我們繼續讀課文。 交流自己的初讀感受 這種以舊引新的方法,引導學生從已知擴充到未知,從舊知進入新知,順理成章,貼近自然,非常有效。 二、精讀感悟 (一)引導學習第二自然段:  1、自由讀第二自然段,想一想:這小節是圍繞哪句話寫的,用————畫出來。  2、廬山的雲霧千姿百態,你從哪些句子具體讀出來的?我們來交流一下好嗎? 3、你覺得這千姿百態的雲霧怎麼樣? 作者是用什麼方法把千姿百態的雲霧寫得如此形象美麗的呢? 説説你最喜歡的一小句好在哪裏。 4、你能不能仿照作者的方法也來用美妙的文字形容一下各種姿態的雲霧? 5、你喜歡這千姿百態的雲霧嗎?讓我們讀出對它們的喜愛之情。 6、總結學習這一小節的方法:讀——劃——品——讀 (二)引導學習課文第三自然段: 1、運用剛才第二自然段的學習方法自學第三自然段。 2、指名説這一自然段的中心句。理解瞬息萬變。 3、廬山的雲霧瞬息萬變,是怎樣的情景呢?你怎麼讀出來的? 改用一會兒……一會兒……一會兒説這句話,比比哪句好,體會雲變化之迅捷之多。 這一縷輕煙九天銀河白馬冰山是真的嗎? 你能象作者一樣展開豐富的想象,仿照他的寫法也來寫寫雲霧的瞬息萬變嗎? 4、這麼奇異的景緻,我們應該讀出自己的驚歎。 5、到這裏,老師忍不住要和作者一樣感歎:雲遮霧罩的廬山,真令人流連忘返!你想説什麼? 1、自由讀第二自然段,畫出中心句。 2、學生彙報: 山頭的雲霧(象白色絨帽) 半山的雲霧(象一條條玉帶) 山谷的雲霧(象茫茫的大海) 遮擋山峯的雲霧(象巨大的天幕)美奇麗,神奇美不勝收…… 比喻 3、彙報自己喜歡的句子,並説出自己喜歡的理由。 4、仿照作者的方法形容各種姿態的雲霧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總結學習方法 自由讀第二自然段畫中心句 眼前的——剛剛還是——轉眼間 明明是——還沒等你—又變成 5、比較句子,體會文章的用詞 6、仿照課文寫句子,有感情地朗讀、背誦這一自然段。 7、交流讀後感受 注重語言文字的訓練:針對本課的特點,在課堂上,我組織學生充分利用圈、劃、刪、改、讀等多種途徑,讓學生感受語言的美,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及語言欣賞能力。 誘發學生誦讀的慾望,讓學生入情入境,忘卻自我,達到朗讀的最高境界。 通過説話訓練,讓學生把規範的語言內化成自己的語言。 三、課堂總結 因為廬山的雲霧千姿百態、瞬息萬變,所以令到那裏遊覽觀光的人們流連忘返,讚不絕口。誰能用課文中的句子説説什麼是千姿百態,什麼叫瞬息萬變? 生用課文中的句子回答問題。 幫助學生回憶鞏固課文內容,訓練學生的表達能力。 作 業 設 計 課堂:課文的第二、三自然段都用了總分的寫法。第一句是中心句,其它幾句都圍繞中心句層層展開,具體地描寫這個特點。現在,老師想請大家用總分的寫法選擇一處景物寫一寫。 課後:蒐集有關廬山的圖片資料,古今詩文,辦一份手抄報。 學生練寫 習作。 1、拓展學生的思維,激發學生的寫作慾望,讓學生把文本的語言內化為自己的語言,情真意切地寫出自己喜愛的一處景物。做到讀寫結合。 2、聯繫課前探究,加深學生對廬山的瞭解,用手抄報的形式,既能激發學生興趣,又使學生的能力得到了訓練。 板 書 設 計 千姿百態(總——分) 14廬山的雲霧 流連往返 瞬息萬變(總——分) 教 學 後 記 《廬山的雲霧》是通過對廬山雲遮霧罩景象的描寫,展現了廬山景色的秀麗。抒發了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山河的思想情懷。根據課文的特點,在教學中,我進行了以下幾點嘗試。 一、利用課件,展示廬山風景的圖片,讓學生初步感受到廬山風景的秀麗,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二、藉助想象,理解感悟 引導學生在通讀全文的基礎上,結合多媒體的圖片,使學生在頭腦裏初步把文字描寫變為具體的圖像。然後再引導抓住重點句和重點詞去進行深一步的理解。第一自然段,抓住變幻無常神祕騰雲駕霧飄飄悠悠等詞語。其中游覽山上漫步山道的感覺,引導學生藉助看過的西遊記中的孫悟空騰雲駕霧的動作來理解。第二、三自然段,抓住段首的重點句子引領對下文的學習,並抓住比喻句,讓學生藉助想象,把不同的比喻描述轉化為頭腦中的具體圖像。通過這樣的圖文結合,並展開想象,把離學生生活實際的遙遠空間拉近,理解起來就容易多了。 三、由於三年級學生的知識層次受限,加上我們學校學生受家庭條件的影響,閲讀量小,在課堂上本應是備課時認為最精彩的想象部分,學生卻只是説出像什麼,不能更具體地表達了。因此,我在學完本課後的練習中,着重輔導了把學生想説的事物説具體的練習,為學生的習作做鋪墊。 四、在教學過程中,我一味地想把課文內容上完,操作過急,反而造成了學生動作的遲疑,甚至有些動作不搭配的感覺,我越想快,學生反倒慢了下來,最終拖堂,兩課時沒有完成預設的教學任務。

《廬山的雲霧》教學設計6篇 《雲霧繚繞下的廬山》教學設計 第2張

第2篇

4.初步認識總分段式,重點學習第2、3自然段的寫法。

1、我國自古就有泰山雄,華山險,廬山秀,黃山奇的説法,其中廬山位於我國江西九江市,山峯秀麗,是我國有名的風景名勝,我們先來看一組圖片。

2、廬山以風景秀麗聞名,但更吸引遊客的是這裏變幻無常的雲霧,他為廬山增添了幾分神祕的色彩,你們想去看一看嗎?

1、要領略廬山雲霧的神奇,首先要到他的家鄉江西,只要你通過了這三關就可以順利到達了。

景、秀、尤、幻、增、添、漫、姿、態、籠、罩、彌、茫、匹、返

景色、秀麗、尤其、增添、龍爪、瀰漫、茫茫、千姿百態、流連忘返、瞬息萬變

變幻無常:變化沒有一定的規律,形容雲霧變化多、姿態萬千。

飄飄欲仙:看到美麗的雲霧內心很舒服,象成仙一般。

騰雲駕霧:原來指仙人能借助雲霧飛行,這裏指看到美麗的雲霧,心裏很舒暢。

(以生動有趣的設計,對學生的預習作了瞭解,又給了學生相互交流的機會。)

2、看來大家預習的不錯,以上這些沒能難道你們,大家再快速默讀課文,邊讀邊體會每個自然段寫了什麼?

第一段:變幻無常的雲霧給廬山增添了幾分神祕色彩;

1、廬山的雲霧到底什麼樣?快跟隨作者去一睹為快,瞧,廬山到了!

4、眾多景物中,雲霧印象最為深刻,閉上眼睛想象我們四周都是雲霧,我們漫步山間,真的有騰雲駕霧的感覺。

這節課我們初步領略了廬山的秀麗,下節課讓我們充分置身其中,感受大自然的美妙。

第3篇

3、 感受廬山雲霧的奇幻美麗,激發學生熱愛祖國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通過閲讀語言文字,感受廬山雲霧的形態美。

1,同學們,上節課我們讀了《廬山的雲霧》,廬山雲霧有怎樣的特點呢?正是這千姿百態、瞬息萬變的雲霧給景色秀麗的廬山增添了幾分神祕的色彩,漫步在雲霧繚繞的山間會有一種騰雲駕霧、飄飄欲仙的感覺。

(1)指名讀課文第二自然段,想想這個自然段圍繞哪句話來寫?並用——畫出來。

(4)自讀課文,你發現了雲霧的哪種姿態?哪種姿態的雲霧最吸引你?

那些籠罩在山頭的雲霧就像是戴在山頂上的絨帽。這裏把什麼比做什麼?

你怎麼理解瀰漫?把茫茫的大海 中茫茫換成別的詞語行嗎?為什麼?

(7)同學們來看,這幾個詞在文中的位置可以換一換嗎?為什麼?

(9)作者用準確又形象的語言描寫了雲霧的姿態,同學們想不想親眼看一看?展示相關圖片。

(10)你想不想把廬山雲霧的千姿百態永遠留在腦海裏?自己再讀一讀,一會兒老師給你配着音樂請你來讀一讀。

(11)總結:這一節作者用比喻和豐富的想象描繪出廬山雲霧的靜態美。接着我們來看第三節。

(6)這些都能體現出瞬息變化的快,從哪兒感受到萬變呢?

(1)漫步在廬山,穿行在飄渺的雲霧中,欣賞着秀麗的景色,感受着那千姿百態、瞬息萬變的雲霧的神祕,真讓人如夢如幻,飄飄欲仙,作者不由得感歎——讀最後一節。

(3)想想什麼地方也曾讓你流連忘返?能用流連往返説一句話嗎?

1、 課文的第二、三自然段都用了總分的寫法。第一句是中心句,其它幾句都圍繞中心句層層展開,具體地描寫這個特點。我們也來學習一下。

2、春天是萬物復甦的季節,老師在公園拍了一張照片,請同學們想象你看到的景象,來寫一段話。

第4篇

知識拓展 【感謝您瀏覽第一範文!您可以搜索課題關鍵字查找更多資料!本站網址是.】

中國著名風景遊覽區及避暑勝地。位於江西九江市南,北近長江,東濱鄱陽湖,交通便利。它屬中亞熱帶濕潤山地氣候,以春温、夏涼、秋爽、冬寒為特點,森林蔭鬱,植物豐富。年均温度較近在咫尺的九江市低5.6℃,7月均温低7.0℃。故當江南暮春時期,廬山卻正當桃李始華之際;長江中下游盛夏酷暑時,廬山卻温和如春。山上雲霧縹緲,年平均霧日191天。3—5月多為霧月,月均霧日多達20天;7月霧日較少也達13天。廬山山體主要由砂巖構成,山勢雄偉,加以降水豐富,故多瀑布。

本文是一篇寫景的文章,作者以優美明快的語言,比喻聯想等手法,描繪了廬山雲霧千姿百態、奇麗多變的景象,字裏行間流露出作者對廬山、對祖國山河深深的熱愛之情。

全文共四個自然段。第一自然段總寫變幻無常的雲霧給廬山增添了幾分神祕的色彩。第二、三自然段分別採用總分的構段方式,具體描寫了廬山雲霧的千姿百態和瞬息萬變的特點。第二自然段按山頭—山腰—山谷—山峯的順序,以豐富的想象、恰當的比喻,形象地寫出飄浮於廬山不同方位的雲霧的獨特姿態。第三自然段作者展開豐富的聯想,以“一縷輕煙”、“一瀉千里的九天銀河”、“四蹄生風的白馬”和“漂浮在北冰洋上的一座冰山”着力刻畫出雲霧變化之多;用“剛剛還……轉眼間就變成了……明明是……還沒等你……又變成了……”等詞句,強調廬山雲霧的變幻之快。最後用“……”含蓄地表明廬山雲霧“瞬息萬變”。第四自然段寫人們對雲遮霧繞的廬山的喜愛與流連。

全文層次分明,景物特點鮮明,給人身臨其境的感覺。同時,文章語言優美,情景交融,為豐富學生語言積累與情感體驗提供了很好的憑藉。

課前可引導學生從多種途徑蒐集有關廬山風景的資料,為學習課文、深化體驗作準備。

初讀,要求學生讀準字音,讀通課文,結合語境及生活經驗理解部分詞語。在初讀過程中,引導學生邊讀邊想,弄清每個自然段的意思,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學習本文,重點引導學生圍繞“廬山雲霧的特點”這一中心,抓住文中重點的詞句,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感悟廬山雲霧千姿百態和瞬息萬變的美;通過邊讀邊思,體會第二、三自然段是運用怎樣的方法寫出廬山雲霧的奇麗的。師生可共同蒐集一些有關廬山雲霧的圖片資料,通過看圖,想象,朗讀,以及讓學生自己練説等方式,幫助學生形象地感受雲霧的美。

學習第一自然段,抓住“變幻無常、騰雲駕霧、飄飄欲仙”等詞句,指導學生看圖,讀文,想象,讓學生彷彿置身與其中,體會廬山雲霧無處不在又要變幻無常,飄忽不定的神祕感。

學習第二自然段,教學時可以先讓學生默讀,明白這段用先總後分的方法描寫了廬山雲霧“千姿百態”的特點。然後,放手讓學生選擇讀自己喜歡的語句,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詞句,通過聲情並茂的朗讀,深入體會廬山雲霧的形態美,體味課文的語言美。

學習第三自然段,也可以引導學生從“剛剛還……轉眼間就變成了……明明是……還沒等你……又變成了……”等語句以及文中的省略號,感悟 廬山雲霧的“瞬息萬變”。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一方面體會廬山雲霧變化之快,另一方面感受作者想象的豐富。省略號處可引導學生展開豐富的想象,説説雲霧還會在瞬間由什麼變成什麼。

本文語言優美,教師要在學生熟讀的基礎上指導學生背誦。以第二自然段為例,教師可以幫助學生理清作者的觀察順序,弄清表達方式。

(1)“流連往返”一詞在學習第四自然段時,引導學生結合前文的學習理解意思,引導學生結合生活實際,想想什麼地方曾讓你流連往返,久久不願離去,用“流連往返”説句子。

(2)仿照課文第二、三自然段的寫法,寫一處景物。

(1) 蒐集有關廬山的圖片資料,古今詩文,在班中辦展覽會。

(2) 課外做小導遊,向自己身邊的人介紹廬山的雲霧。

3. 感悟廬山雲霧的奇幻美麗,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山河的思想感情。

3.同學們,你們知道嗎?在廬山最神奇的就要數廬山的雲霧了,那麼,“廬山的雲霧”到底神奇在哪裏?有什麼特點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第三課。(齊讀課題)

瀑布:從山壁上或河身突然降落的地方流下的水,遠看好象掛着的白布。

4.全文共有幾自然段?開火車讀,思考:每個自然段寫的是什麼?

第一自然段:總寫變幻無常的雲霧給廬山的景色增添了神祕的色彩。

廬山的景色 ,那裏有 ,有 ,有 ,有 ,尤其是 ,更給它 。先總體概括了作者對廬山的感受。

3.在山上游覽、漫步會有什麼樣的感受呢?為什麼會有這種感覺?

4.此時此刻,彷彿你已經升上了雲端,駕起了雲霧,在天上行走,進入了仙境。請同學們閉上眼睛,尋找“騰雲駕霧”的感覺。

2.自瀆第二小節,這段話寫了雲霧有什麼特點?找出中心句,用“ ”畫出。

3.為了介紹雲霧千姿百態,作者又是怎樣具體來進行描寫的?(四個不同地點的雲霧,運用了比喻、擬人化的手法生動形象地描寫出了雲霧的不同姿態)是啊,廬山雲霧真美!

4.小結:作者為了説明廬山雲霧的特點,先總寫“雲霧千姿百態”而後再從“山頭、半山、山谷、山峯與山峯之間”四個不同地點的雲霧進行具體地描寫,我們稱這種構段 方式為“總----分”關係。

出示:畫出中心句—認識雲霧特點—理清總分關係—感受雲霧景象—有感情朗讀、練習背誦

廬山的雲霧一會兒時間就千變萬化,一會兒一個樣,“一縷輕煙”轉眼間就變成了“一瀉千里的九天銀河”;剛剛還是“一匹四蹄生風的白馬”瞬間就成了“漂浮在北冰洋上的一座冰山”……讚美了廬山的雲霧變化之快。

過度:正因為廬山的雲霧千姿百態,瞬息萬變,所以令無數遊人流連往返。

為什麼廬山會讓人流連往返呢?(學生複述課文內容)

第5篇

2、初步認識總分的構段方式,抓住重點詞句讀懂段的意思。

3、感受廬山雲霧的奇幻美麗,激發學生熱愛祖國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學習抓住重點詞句,讀懂課文的讀書方法。

教學難點:發現和體會重點詞句的意思,練習寫一處景物。

1、談話導入,師引:同學們,上節課我們學習了《廬山的雲霧》第一課時,知道了廬山的景色十分秀麗,那麼我們一起回憶一下廬山都有哪些美麗的景色呢?

學生思考後回答:廬山有高山,有幽谷,有瀑布,有溪流,有云霧,學生邊説,老師邊用簡筆畫勾勒廬山大概輪廓。

師:作者最喜歡什麼景色?你從課文中哪個詞可以看出來?

生:(尤其)——通過重點詞知道的。從課題入手(神祕美)

2、引入過渡:是的,廬山景色很美,但廬山的雲霧更神奇,這一神奇的現象吸引了無數中外遊客,令每一位到過那裏的人都流連忘返、回味無窮。那麼廬山的雲霧到底神奇在何處呢,這節課我們繼續來學習這篇課文。

(設計意圖:本環節是通過提問的形式,複習上節課的內容,起到温故而知新的作用。並通過教師簡短的過渡語,激發學生學習新知識的慾望,為學習新知做好鋪墊。)

1、師:看課文第二自然段,請同學們自由朗讀這一自然段,想想這個自然段主要講了廬山雲霧的什麼特點?是圍繞哪句話講的?

師:是的,這句話就是這段的中心句,也叫總起句,整個這段就是圍繞這句話寫的。下面就請同學們再默讀第二自然段,看看作者是怎樣圍繞中心句具體描寫雲霧千姿百態的 ,邊讀邊用波浪線劃出你喜歡的句子,想想為什麼喜歡。

課件出示:(1)那些籠罩在山頭的雲霧就像是戴在山頂上的白色絨帽。

師: 想不想看看這美麗的景色,課件出示圖片。 欣賞了這麼美的雲霧,那麼誰能把你看到的感受讀出來呢?

(2)那些纏繞在半山腰的雲霧,又像是系在山腰間的一條條玉帶。師:説説你喜歡這句話的原因?誰能用簡筆畫的形式在黑板上給大家表現一下纏繞。

師: 大家看這段的最後,作者運用了什麼標點符號,誰來説説作者為什麼運用省略號?

學生髮揮想象,説自己的看法。老師評價:(同學們的想象真豐富)

6、小結:第二自然段作者圍繞中心句廬山的雲霧千姿百態,運用總分的寫法,分四個方面,自上而下,從局部到全局,把廬山雲霧千姿百態的特點表現了出來,這是廬山的一種靜態美。其實,廬山的雲霧在有風時的動態,更美,下面我們就來學習第三自然段。

(設計意圖:根據本段內容的特點,教學時我採用以讀促學的方法,讓學生在讀中感悟,讀中理解,通過閲讀來感受文章語言文字的美,在閲讀中學習作者的寫作方法,同時,通過課件把抽象的文字形象化,使學生更直觀的理解文章內容。)

二劃:用——劃出中心句,用~~劃出描寫雲霧變化的句子。

(1)指名讀句子後評價(你劃的真準確,誰來把句子再讀一讀。)

學生抓住:剛剛、轉眼間、明明、又變成等詞語,師評價:你真是個細心的孩子。

4、師過渡:雲霧變化這麼多,這麼快,真是(瞬息萬變)啊.想不想親眼看看呢? 在看之前老師有個要求:請大家邊看,邊回顧剛才的重點詞句。(課件展示瞬息萬變的廬山雲霧,學生看圖片,回憶文章重點詞句。)

(設計意圖:本環節的教學主要採用放的形式,讓學生運用學習第二段的方法,通過自學的形式來學習這一段。在自學的過程中感受成功的喜悦,從而更加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1、引入過渡:同學們,學到這兒,你一定有許多話想對廬山説,誰給大家開個頭。

學生談自己的想法。老師評價:(同學們説的真好,下去我們繼續交流)

2、師:文中作者也發出了感歎,看第四自然段,我們來讀一讀

(設計意圖:本環節主要品讀課文二三自然段,我主要採用:以讀為本,讓學生充分地朗讀課文;以讀促寫,學生通過品讀課文,掌握寫作方法,產生寫作的慾望,做到讀寫結合。同時在學習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閲讀、寫作能力;培養學生的語感,發展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的想象,積累和運用語言能力。)

師過渡:課文的第二、三自然段運用了總分的寫法.運用中心句先總的概括景物特點,然後通過分述具體地描寫這個特點.這就是寫作的一種常用方法。今天我們就採用這種方法選擇一處你喜歡的景物來練着寫一寫,看誰寫的好。

師小結:聽了同學們的彙報,老師真高興,因為同學們又進步了。

(設計意圖:本環節是認真落實有讀到寫的重要環節,更是把讀和寫緊密結合在了一起。學生在學習了課文,瞭解了作者的寫作方法之後,就會產生寫的慾望,本環節就是讓學生通過學習,自己嘗試寫,自己實踐,從中品嚐成功的喜悦,樹立寫作的信心。)

師: 同學們,《廬山的雲霧》這篇課文抓住廬山雲霧千姿百態和瞬息萬變的特點,採用總分的寫法展現了出來。在寫景的文章中,我們經常運用總分squo;squo;這種方法,請同學們在今後的習作中試着去運用,你會發現你的作文會越寫越好。

(設計意圖:通過老師對課文內容的整體總結,使學生在頭腦中有一個清晰的印象,進一步深化了文章的主題。)

1、背誦你喜歡的自然段。2、摘抄課文中的優美詞句。

(設計意圖:本環節設計了三道實踐題,一方面讓學生積累自己喜歡的詞句,為以後的創新寫作打下基礎;另一方面讓學生在寫的基礎上,通過讀進一步體驗成功的喜悦,更加激發創作的靈感。)

?廬山的雲霧》是語文出版社s版國小語文三年級上冊第四組的第二篇課文。本組教材,從內容上來看,課文都是寫景物的。作者抓住不同景物的特點,描繪了一幅幅絢麗多彩的畫面。《廬山的雲霧》作者通過對廬山雲霧千姿百態、瞬息萬變景色的描寫,展現了廬山景色的秀麗,抒發了作者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山河的思想情懷。

設計理念:以讀為本,讓學生充分地朗讀課文;以讀促寫,學生通過品讀課文,掌握寫作方法,產生寫作的慾望,做到讀寫結合。同時在學習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閲讀、寫作能力;培養學生的語感,發展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的想象、積累和運用語言的能力。

第6篇

(1)指名讀正確。(2)齊讀。(3)由這些詞你想到了什麼?

?設計意圖:一是為激起學生對課文的回憶,配上音樂營造氣氛;二是為課後寫話提供相應詞語。】

景色秀麗的廬山,有——,有——,有——,有——,那——的雲霧,更給它增添了幾分——。在山上游覽——,漫步山道,——)此時,你會感覺自己就像——

?設計意圖:在第一課時理解的基礎上,用引讀的方式回顧第一自然段,回顧廬山雲霧的變幻無常。】

過渡:確實,廬山的雲霧變幻無常,美麗而神奇。欣賞這樣的美景,

1.自由讀第二自然段,讀完後,找找課文是圍繞哪句話寫的?用——畫出來。

2.交流中心句。從這一段,哪個詞特別能表現廬山的雲霧的特點?理解千姿百態的意思。讀句子。

3.再讀課文,廬山的雲霧千姿百態,你從哪些句子具體讀出來的?

(1)邊交流邊把內容排列出來,在表示位置的詞語下劃線。再點明總分結構寫法。

(2) 作者是用什麼方法把千姿百態的雲霧寫得如此形象美麗的呢?(比喻)

瞧這山頭,現在是有模有樣啦!看它戴着白色絨帽會有什麼樣的感覺?(美麗、可愛、暖和、神奇等)適時理解籠罩。

④點回中心句:這處恰當的比喻,讓我們似乎真的看到了廬山雲霧的姿態。廬山的雲霧還會有什麼姿態呢?

4.抓住 玉帶、茫茫的大海、巨大的天幕等詞語,運用圖文結合,展開想象的方法感受其它幾處比喻的精到。

指名讀一讀句子。你可以想象一下它的樣子嗎?給你什麼感覺呢?看看圖,是這樣嗎?再讀句子。

(1)自己邊想畫面邊填:廬山的雲霧千姿百態。那些籠罩在——,就像是戴在——;那些纏繞在——,又像是系在——。雲霧瀰漫——,它是——;雲霧遮擋——,它又是——。

6.回顧此段學習,師生共同小結方法:讀——劃——品——讀。

?設計意圖:對學生陌生的和詞句進行點評,理解意思;學生不瞭解廬山雲霧到底是怎樣的,因此藉助音、像,對抽象的文字進行直觀感受,領略廬山雲霧的姿態美。讀悟結合,使學生逐步加深對課文的感悟。從學習過程中提煉學習方法,為下段的自學提供扶手。】

(2)討論:廬山的雲霧變化很快,你從哪裏看出來的?

②改用一會兒……一會兒……一會兒來説,比比哪句好,體會雲變化之迅捷之多。

(3)討論:廬山的雲霧變化很多,你又從哪裏看出來的?

②用朗讀的方法檢查學生對一縷輕煙、九天銀河、白馬、冰山的想象是否到位。

3. 利用資源庫中的視頻短片來幫助理解並加深印象,深刻感受文中所描繪的廬山雲霧的動態美。

敍述:景色秀麗的廬山,有高峯……神祕的色彩。看,廬山的雲霧瞬息萬變……

4. 利用文中的……,展開豐富的想象,以廬山的雲霧還會變成什麼樣子為話題引導學生練習用總分的構段方式來寫話。

(1)學生説自己的想象。(要注意開闊學生思維,使想象豐富起來。)

廬山的雲霧瞬息萬變。眼前的雲霧,剛剛還是——轉眼間——明明是——還沒等你——又變成——

情境1:我們這裏也有很多好玩的地方,你最希望他們到哪個地方遊覽? 請給外地遊客介紹一下。

情境2:我國的名勝數不勝數,你還去過哪裏?也給大家介紹一下。

?設計意圖:分層創設情境,給不同經歷學生創造説話的機會,引導學生找到合理的、能吸引人的內容,説規範的句。】

仿照課文第二、三自然的寫法,寫自己喜愛的一處景物。

1.默讀課文,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二、三自然段。

2.品味比喻,感受廬山雲霧的千姿百態和瞬息萬變,走進廬山雲霧奇妙的意境,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山河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難點:引導學生感悟廬山雲霧千姿百態和瞬息萬變的美,這也是重點中的難點;認識總-分的構段方式。

如何使課堂成為高效的課堂,使學生獲益更多是老師們最為關注的一個話題,也是教學的一個關鍵話題。在進課堂之前,教師總是先要弄明白兩個問題,一是要教給學生什麼?二是怎樣教?即明確教學目標與制定教學方法。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是否恰當地使用方法,也是讓目標落到實處的一個關鍵。

憑藉《廬山的雲霧》這個文本,我要教給學生什麼?在讀教材的時候,我們都可以發現,這篇文章的條理特別清晰,第二、三兩個重點段都是總——分結構尤為突出。而這一構段方式正是三年級學生要掌握的重點構段方式,教材的課後練習中也有設計相應的訓練(仿照課文第二、三自然段的寫法,寫一處景物)。我便要在這堂課上教給學生第一個本領:學會總——分的構段方式。

在達成這個目標的過程中,我採用了分層遞進訓練。這篇文章最讓我滿意的是有兩段同樣的總——分構段,我可以先扶後放,逐步進行教學。圍繞這點,我先指導學生精讀第二自然段,感悟構段方式。課上,我先請學生找中心句(總寫)及句中的中心詞;然後找通過哪些句子具體寫(分寫)的;接着點明總——分結構;再逐句品讀,每品過一處分寫,便點回中心句,強調總分;最後根據文本來總結此關係的構段方式。這樣逐步明確總與分的關係,使學生在頭腦裏對此關係一清二楚。

學過之後,便要鞏固,於是師生共同總結上段學法,再請自學下段,再一次清晰這一構段方式。在巡視的時候,我很高興地看到幾乎所有學生都找出了總寫的句子,學生還有滋有味地品讀着句子。弄懂之後,便要運用。我利用文中的……,指導展開豐富的想象,以廬山的雲霧還會變成什麼樣子為話題引導學生練習用總分的構段方式來寫話。課後再練習用總分的構段方式寫自己喜愛的一處景物。

這樣從學到用,逐層深入,可以説學生學得明明白白,用得輕輕鬆鬆。

不過,自己認為課後習題中的提示設計還不夠理想,當時着急快要派用場了怎麼就沒招了,一時情急反而影響正常思維。上完之後靜下來再想,倒不如列出例如公園裏的菊花多姿多彩。……這類提示,反而更有啟發性,學生也更容易着手。

目標二:品味比喻,感受廬山雲霧的千姿百態和瞬息萬變。

此文中的比喻句可謂精彩紛呈,令人想象無限。迷茫的雲霧在作者的筆下,竟活靈活現地成了不同的景物(白色絨帽、一條條玉帶、茫茫的大海、巨大的天幕、一縷輕煙、九天銀河、四蹄生風的白馬、一座座冰山……)。從生活的到虛構的,從天上的到海上的,如此豐富的想象,着實讓人感受到廬山雲霧的千姿百態與瞬息萬變。於是,憑藉這點,我便要在這堂課上教給學生第二個本領:通過對文中描繪廬山雲霧的比喻的品味,學會合理想象、使用比喻修辭。

在達成這一目標的時候,主要方法之一是聯繫生活實際。其實,想象得再不着邊際,也是離不開生活的,大凡想象之中東西都是生活的本原或再創造。文中的比喻有些跟學生生活很貼近,如白色絨帽,我便引導學生聯繫生活實際談對這處比喻的感受。有學生馬上説感覺很暖和。這是多麼生活化的感受!如果在現在這樣的12月的季節裏,給你一頂絨帽戴在頭上,你一頂也會覺得暖和。有學生説感覺很美麗,確實,青山白霧,想來也美。也有學生説感覺很神奇的,這也不錯,那麼大的山戴着頂絨帽,能不神奇嗎?學生的感受談得多麼真切。

在指導利用文中的……寫話時,我也啟發學生聯繫生活,説説廬山的雲霧還會變成什麼樣子?開始的幾個學生説像小狗,像小鳥,像老虎等等。我一聽,學生都想到動物了呀,於是我引導:廬山的雲霧除了像這些動物,還會像什麼?學生很聰明,馬上就更大範圍地想開去了,植物也出現了,房子也出現了,汽車也出現了,還有很多(這些都來自於生活)。學生思維開闊了,想象也就豐富起來了。所以説教材來自生活,教學也應來自生活。聯繫生活實際來教,學生容易接受,也能生髮出精彩的思維碰撞。

説到這處寫話練習,在學生寫的時候,我為學生提供了參照格式。(廬山的雲霧瞬息萬變。眼前的雲霧,剛剛還是——轉眼間——明明是——還沒等你——又變成——)這樣不僅降低了寫話的難度,(課堂上的寫話訓練目的一是要把想象到的用比喻句寫下來,二是要嘗試總——分構段,不宜太難。)而且可以使學生在課後獨立寫話的時候有法可依。

總——分構段方式和比喻修辭手法這兩點是我在這堂課上特別要教給學生。在這堂課的教學目標中還設有其他些許目標,如背誦、用流連忘返説話等,其實也是在這兩個主要目標的前提下自然而然可以達到的。(像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這一目標幾乎是每篇課文的第二課時都會訓練的。這類大眾目標應該可以不要寫進教學目標之中了吧?)

另外,內容與方法的整合是提高課堂有效性的關鍵。在聽課的時候,我們很容易可以發現,如果一堂課的容量太多,就會處理不好細節,使訓練流於形式而學生學得並不紮實。在準備説課稿的時候,我理了一下我設計的訓練,就發現存在這樣的問題。於是,我將訓練內容進行整合,將省略號的擴充練習之説改成了寫,而將原本要寫的形式移到了此處。這樣一處理,將原設計中的兩個説(還有一處是用流連忘返説話)改成了一説一寫,並將寫的要求明確化,也圍繞了總——分這一重點展開。有機整合了修辭、構段於一處寫話之中,讓課堂精簡了,訓練也落到實處了。

課文是教學的主要憑藉,謹防步入教教材的誤區。明白了要教什麼,就可以從課文中找到可憑藉的依據,使之成為學生學習的扶手。明白了怎樣教,才可以將文本化為學生的內涵,使之成為課文與學生之間的可行通道。這關鍵是要為具體的目標尋找與之相應的具體方法(這方法也可能是一組方法),使兩者相匹配。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