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生讀後感7篇 "揭祕中學生的讀後感:從書中汲取智慧與感悟"

來源:巧巧簡歷站 1.67W

中學生讀後感是指學生在閲讀完一本書或文學作品後,對作品內容、情節和角色等方面所產生的個人感想和體會。這種讀後感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閲讀能力和文學素養,同時也能夠豐富學生的精神世界和內涵意義。

中學生讀後感7篇

第1篇

我最喜愛的書是《愛的教育》,《愛的教育》是意大利作家亞米契斯編寫,這本書通過對樸素生活的描寫,使我感受到人類是多麼需要相互關心、相互理解、相互幫助!我認為這種關心、理解和幫助,都離不開一個最根本的東西—愛!中國的文聖孔子有一句名言:仁者愛人。可見有仁者之心的人,首先必須有一顆美好的愛心。

那本薄薄的小書,文字不多,但其內藴卻無比深厚與沉重。它用樸素平淡的語言,塑造出一個個貌似渺小,但實際上卻很不平凡的`人物:老鐵匠、老石匠、賣菜婦女、賣炭人、賣柴人、鐵匠的兒子、老石匠的兒子、賣炭人的兒子、少年鼓手、父親的老師、帶病上課的教員等等。這些平凡的人物,在我心中激起了一陣陣強烈的感情。對我來説,看了這本書甚至可以影響我今後性格的形成。

書中塑造了形形色色的國小生形象,有表現優秀的,有表現極差的,有成績好的,有成績極差的。但每一個人都在本質上有其閃光的東西。我認為他們都具有可愛和善良的一面,這種善良的本性只要能得到父母、老師和周圍的人們挖掘、發現和培育,他們即使不能成為國家的棟樑,也會成為益於社會的公民。

中學生讀後感7篇

第2篇

我讀完了英國作家笛福的小説後,心中不禁感慨萬分,非常佩服魯濱遜頑強的生命力和樂觀向上、永不放棄的生活態度。

?魯濱遜漂流記》主要講一個英國商人,在航海時,遇到了大風暴,獨自漂流到了一座荒無人煙的小島上。在這座荒島上,他用自己的雙手和頑強的毅力克服了種種意想不到的困難。在島上生活了二十八年,終於在某一天因救了一位船長,才回到了自己的家鄉,英國。

從這篇文章中,我感受到了魯濱遜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他在遇難時,將自己處境的`幸運與不幸運放在一起,仔細對比,從而使自己能夠打起精神,理智的面對生活中的困難。他不但樂觀,還很頑強。在文章中魯濱遜曾經歷過山洞塌方、島上發生地震、染上疾病等等困難,他都靠着自己樂觀的生活態度,和自己所掌握的科學知識,生活了下來,這不都表明了魯濱遜那不畏艱險、頑強、勇敢的 品質。

假使流落在荒島上的是我而不是魯濱遜,我一定不會像魯濱遜那樣勇敢,也許我會失去希望,呆呆地坐在沙灘上大哭,自己放棄了自己,最終等待死亡。

所以我們應該學習魯濱遜那不畏艱險,正視現實,樂觀向上的人生態度,而不是對生活悲觀,經歷不起一點點風雨、挫折,一遇到一點不如意就放棄對生活的希望,自暴自棄,最終只能墜入深淵。

第3篇

“世上所有母親沒有一個不愛自己的孩子的,包括一個得了不治之症的母親。”這是我讀了《生命流淚的樣子》這本書後最大的感受。

性格軟弱﹑心地善良的盛欣怡有着一個幸福家庭,但是,一個可怕的噩夢降臨到了他們的家,媽媽得了不治之症,這場飛來的橫禍對他們家打擊很大,使她的一切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在這個過程中,他們賣了大房子和新車,家裏人十分憔悴,從來不打她罵她的媽媽卻如此狠心,把她當傭人一樣使喚,做得一點點不好,就要罵她。居然還狠心地打了她耳光。班裏人都用同情和異樣的目光看着她。雖然有着老師不斷的鼓勵,但對親情和友誼的煩惱依然使她感到孤單。有一次,無意中看見了媽媽的日記,發現媽媽對她所做的一切苛刻和狠心,並不是因為媽媽不愛她了,更不是因為痛苦需要發泄。媽媽愛她,她要拼盡生命最後的燃燒,是因為對她最深最深的愛。

媽媽最終永遠離開了她,而十二歲的欣怡,卻過早體驗到了生命和愛的深刻涵義,也永遠不會忘記媽媽對她所做的.一切和對她的愛,她坐在電腦前,最後叫了一聲“媽媽”。文中的欣怡最後才體會到媽媽對她的愛和不捨。

讀了《生命流淚的樣子》這本書,讓我明白即使是一位將要永遠離開人世的母親,但她卻包涵着對孩子濃濃的愛,這愛是多麼偉大。

對自己的孩子都是無私的。我愛我的媽媽,但我知道,我的媽媽一定更愛我。

第4篇

我上個星期讀了一本十分有趣的書,名叫《閣樓上的光》。本書是希爾大叔1981年創作的一本圖文童謠集,他在這本書裏,把每一個小故事都寫得非常生動有趣,充滿了想象力。琅琅上口的童謠,讓我在閲讀中開懷大笑,在不知不覺中感受到深刻的哲理。

但裏面最令我映像深刻的就是詩句,就是閣樓上孤燈一盞。

儘管門窗緊閉,漆黑一片,我卻看到微光在閃,那是什麼我全知道,閣樓上孤燈一盞。站在外面我看得見,我知道你就在裏面……往外偷看。

我想,如果在翻開以前給予你快樂、開心的《閣樓上的光》,那麼,如果你現在再來看的話,你就會知道,那些簡單、幼稚語言的背後,還有着值得人一生去品味的深深的哲理,那時的你,就再也不會不只是看那些簡單的語句,而能讀懂這簡單語句的那些值得人去探討的那些哲理。這本《閣樓上的光》在長大了之後看來,就在也不是隻會把你逗笑的一本書了,而是一本里面含着很多寶藏的書!

如果你認為這部繪本詩集裏,僅僅是寫了些那個長着一堆亂草般頭髮的小壞包的若干“蔫壞”故事的'話,那你恐怕要錯過許多更為精彩的人生寓言詩篇了。這些饒有理趣的詩篇,揭示了人與世界相遇之後,將會經歷和品嚐的許多尷尬、無奈的人生悲喜劇,同時也充分地呈現了一個天才藝術家的非凡的智力與豁達、樂觀的性情魅力。

第5篇

這部小説描寫了作者童年時代的生活所經歷的酸甜苦辣,還微微泛着一點甜,畢竟他還有一個媽媽。可這一點甜最後也一同進了母親的墳墓。作者寫了小主人公阿廖沙在父親去世以後,隨母親寄住在外祖父家裏的歲月。

看完了,我有幾個感受。首先,我覺得小主人公阿廖沙是一個非常可憐的孩子。他自幼喪父,又在11歲的時候失去了母親,外祖父也破了產,他只好從此獨自走上了社會,獨立謀生。

其次,我覺得阿廖沙是一個對外面的世界充滿好奇的孩子,對自由生活有着熱烈的追求。

小主人公經常受到整條街上的孩子們的痛打,鼻子出血了,嘴脣也破了,臉上、身上到處是青一塊、紫一塊,渾身都是土。外祖父下了禁令不許他再跑到街上去了,可是一聽到孩子們快樂的聲音,他又跑了出去。阿廖沙是嚮往自由的。作者在文中寫道:“我的生活一點也不苦,我很喜歡這種獨立自由的.街頭生活,也很喜歡那些同伴,他們在我心中喚起了一種強烈的感情,我總是不安地想為他們做點好事兒。”

比起阿廖沙,現在的孩子是多麼的幸福。我們的衣食住行都不用操心,有爸爸媽媽給我們的愛,有老師的教誨。可是阿廖沙,在和我們一樣大的時候,就要走上社會,獨立謀生了。他在那麼困難的情況下,依舊渴望讀書、拼命讀書,這一點真的很值得我學習。

第6篇

讀完《魯班學藝》這篇帶有民間色彩的故事,我深深地被魯班那種吃苦耐勞,刻苦學習的精神所感動。這篇課文通過記敍魯班為了學藝,辭別父母千里迢迢在終南山拜師學藝的經過,教育人們只有勤奮好學、不怕困難吃苦耐勞才能學到真正的本領。

一是魯班學藝的時候非常刻苦,學到師傅收他做徒弟以後,他學起來就會精神貫注、廢寢忘食。我這個面臨,即將通過考試邁出人生第一步的學生,只有現在好好學習,這樣才能為祖國的`四化建設貢獻力量。在學習上,我們就要學習魯班這種精神,只能是老老實實,只有不畏艱苦才能攀登科學高峯。

二是要學他那種不怕空難、不達目的決不放棄的精神,記得我三年級的時候,老想當一名航海家,於是參加了“少年之家”舉辦的航海模型小組,開始學造小船。起初,我興致勃勃,以為造艘小船以為造艘小船有什麼了不起的?可是一經做起來,才知跟我原來想得不一樣。當我泄了氣再也不學了,唉,比起魯班那股韌勁兒起來,我心裏感到困難多麼慚愧呀!這件事至今我還沒忘記,如果在學習上碰到困難就要迎面而上,困難像彈簧,看你強不強,你強它就弱、你弱他就強。以後再學習中我再也不害怕困難,碰到難題就要想辦法解決它,攻克它!()

讀完《魯班學藝》這篇文章,使我懂得很多道理,今後我一定要像魯班那樣不畏艱難勤奮求學。“功夫不負有心人”,只有刻苦、勤奮就能取得豐碩的果實。

第7篇

可以説《茶館》是老舍先生的一部經典之作,我們從這個小小茶館的興衰也可以側面看出中國半個世紀的興衰。小説裏面每一個人物都各具特色充滿了個性,簡單的一個茶館我們看到了朝代的更替,看到了社會的各個階層人物的生活狀態。

文中茶館的老闆王利發,其實算是一個處事比較圓滑的人,他要求的不多隻要他的小茶館可以好好地經營,但是在故事的結尾他也是落得一個悲劇收尾。

其實這是關於一個時代的悲劇,不管是面對清朝的滅亡前那些封建制度的壓迫,還是民國初年社會的動盪不安,還有解放初期的內戰,茶館都是堅強的存在着經營着,可是終究還是敵不過現實的殘酷打擊,悲劇是註定的結局。

關於茶館的感觸就是社會最底層人民的悲慘生活,無論怎麼説受傷害的`還是這些底層的人民羣眾們,裏面也有衝有愛國的旗人常四爺和一心想着實業救國的秦二爺,可是他們都被悲劇的打壓了,就是大多數人的愚昧無知麻木不仁才導致了清朝的滅亡,讓當時的中國被列強欺辱。

還有文章中的各種小人物的各種性格的描寫也是十分的傳神,可以反映出當時黑暗的社會背景下人們的思想狀況。沒有充滿民族正義感的國民的話中國這個泱泱大國是不能真正的站起來,老舍的描寫讓我們看到了那個時代痛苦,只有記住那個時代的痛苦才可以走好現在的發展之路。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