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月譚的傳説教學反思6篇 日月譚教學反思:傳説與現實的碰撞

來源:巧巧簡歷站 1.63W

《日月譚》是一部膾炙人口的武俠小説,“劍與魂、愛與恨”組成了其傳奇故事,卻被許多教師認為不適合用於教育。日前,一名國小教師卻在教學中靈活運用了這部小説,取得了巨大成功。本文將對其教學反思進行探究。

日月譚的傳説教學反思6篇 日月譚教學反思:傳説與現實的碰撞

第1篇

今天上了《鳥的天堂》第二課時,從準備到試教再到正式上課花了五天時間,教案也幾易其稿,回顧這幾天的點滴,收穫頗多。

?鳥的天堂》是一篇文質兼美的文章,巴金先生為我們描繪了人與自然的美好與和諧。要讓學生了解文章的內容不難,難的是讓他們真切地體會到作者筆下的這種樹與鳥、人與鳥、人與樹的和諧之美。一開始我在教案中這樣設計:在學習榕樹這部分的時候,先讓學生找到作者發自內心的讚美的話——這美麗的南國的樹!然後圍繞這句話去找能夠表現榕樹美的句子,通過反覆的朗讀,體會到榕樹的美,鳥兒能夠在這樣美的天堂裏學習是多麼快樂;學習鳥的部分時,先抓熱鬧一詞,圍繞這個詞展開。還安排了一個句式訓練和拓展訓練——寫一寫小畫眉的感受。

第一次試教,效果不好。特別是學習到描寫鳥的部分時,由於之前我點了熱鬧,學生的思維受到了限制,在寫小畫眉的感受時,只能寫到感謝人們,而沒能想到樹。作為引領者,沒能引導好,學生的感受只能停留在淺層次上。第二次試教,學習鳥的部分時,改變了方法,還是採用圍繞作者發的感歎——鳥的天堂的確是鳥的天堂啊!展開。這樣學生的思維沒有受到限制,在談自己的體會時有一個學生一下子就説到了樹與鳥、人與樹以及人與鳥之間的關係。

日月譚的傳説教學反思6篇 日月譚教學反思:傳説與現實的碰撞 第2張

第2篇

課文,作者以別具一格的觀察力、想象力和創造力,用極其準確的文字為我們描繪了一次奇異的遊歷,使我們感受到作者在神遊這個想象世界中所透射出來的熱愛自然的美好情操,讓我們從字裏行間感受到洋溢着的生活氣息。這篇課文我是第一次教,因此自己做了認真的準別,閲讀文本,熟悉教材,設計合理有效適合本班學生的教學方法,完成本科的教學任務。

課前,我讓同學們蒐集有關自己觀察過的昆蟲圖片及有關資料。 細讀課文時,我讓同學們圍繞這小蟲子的世界到底藴藏着什麼呢?這個主要問題,讓學生們感悟課文,思考揣摩。作者的目光追隨着一隻迷失的遊俠,進行了怎樣的遊歷?並體會指導朗讀重點詞:傲然 左衝右撞 寒暄

課文給我們留下了想象的空間,我引導學生自由想象:遊俠和同伴怎樣打招呼?這隻嬌小的可能是遊俠的什麼人?(有的説是他妻子,有的説是他的妹妹.....)為什麼他們意味深長的對視良久,在傾訴着什麼呢?從而,讓學生們體會,原來小蟲子的世界藴藏着親情啊!

接着,我讓同學們按照找重點詞、句的方法,找一找小蟲子的世界還藴藏着什麼?小組討論交流。

不足之處學生讀文時感情不夠充沛,缺少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只限於對文字的瞭解缺少探索精神,今後在教學中應培養學生熱愛自認、熱愛生活、不斷創新的精神。

第3篇

?三視圖》在教學內容中,是比較抽象並且難以理解的,然而三視圖在工業設計中又是表達與交流設計構思、設計方案的一種常用的工程技術語言。學生不但要學會識讀三視圖,而且還要學會繪製簡單的三視圖,並且在今後的設計實踐中,能夠運用三視圖來表達自己的設計構思,與他人交流設計方案,從而獲得全面的評價,優化設計方案。於是針對此教學內容,如何進行有效的教學;以及在教學中常遇到的一些問題,有哪些可供參考的解決辦法,我進行了嘗試性教學實踐。

採用問題情景設置的方法:學生喜愛打籃球,而用直尺測算出籃球的表面積是學生平時不會想到或實踐過的問題。這樣激起了學生的好奇心和想解決問題的興趣。問題提出來後,學生積極思考,想出了許多辦法。而解決這個問題的關鍵是能否利用牆面與地面相互垂直這一條件。目的是打開學生空間想象能力。而空間想象能力是學好三視圖,理解三視圖以及繪製三視圖的必備能力。這也是我設計此問題情景的初衷。

問題情景的設計,我認為達到了預期效果。學生們或異想天開,或奇思妙想,有些測量的辦法,是我事先沒想到的。如:將籃球放氣,壓扁成半圓,用直尺測量籃球直徑等辦法。而我在這些突如其來的環節上的處理以及應變手段上還稍顯不足。這是我今後應加以改進和提高的地方。

我用電腦圖片打出問題:三視圖是如何把物體的各個表面形狀表達清楚的?如何繪製三視圖?

學生要想達到可以繪製簡單的三視圖的程度,只得認認真真地去學習,去研究,去解決問題。

想理解三視圖為什麼可以把物體的各個表面形狀表達清楚這個問題,首先要知道什麼是三視圖?三視圖依據的是什麼原理?三視圖的展開以及三個試圖之間的投影規律是什麼?畫圖步驟有哪些? 怎麼選擇主視圖?而這些概念性的知識,學生可以通過資料並結合教材很容易找到。我認為教師照本宣科地講述這些概念性知識,即便是舉出相當多的圖片和視圖實例,也不如讓學生自己去查找、去發現、去體會、去理解。換句話説,三視圖的學習應該在自學理論的基礎上,教師加以輔導繪圖實踐和識圖練習。

我在佈置任務環節中,借用本章所學的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明確要求,收集和處理信息等方法,引導學生利用現有資料進行學習。學生很容易地進入了角色。

3)學習三視圖,要求教師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預設學生學習成效檢測方式和內容,給與學生中肯的評價並做出相應的激勵。

我在這節課的教學中,設置的檢測問題不到位,在某些問題的講解上還不夠深入。所以在今後要努力提高和完善自身業務素養,儘快成長起來。

我想不同的學生羣體,不同的教學資源設置,不同的任課教師,還遇到不同的問題。有了問題,才會有解決問題的辦法,那麼,這些解決問題的辦法,就要靠全體同仁共同探索。讓我們攜起手來,共同提高。

第4篇

?我要的是葫蘆》是人教版第三冊第四單元的一篇課文。這一單元的主題是讓學生學會怎樣看問題、想問題。而這篇寓言是讓學生明白事物之間是有聯繫的。在教學設計過程中,緊緊圍繞單元目標,結合本課特點,從觀察兩幅插圖的不同為切入口,採用不同的方式通讀全文,然後分別學習一、四兩段,瞭解現象及結果後,再探究其緣由,學習二、三兩段。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朗讀中積累詞彙和培養語感是本課的教學重點。通過感情朗讀,體會反問句、感歎句與陳述句的不同語氣是本課的教學難點。

在教學中,我重視學生在閲讀過程中的主體地位,重視學生的獨特感受與體驗,把讀有所悟,以悟促讀作為教學的重點,力求使學生通過多次朗讀,多種形式的朗讀,積極主動地發現、建構意義,品悟課文語句裏包裹着的豐富的思想感情。

?語文課程標準》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強調學生在探究的過程中重視感悟和體驗。教學設計以讀為主,在學習過程中重視閲讀感悟和體驗,教師範讀、學生自由朗讀、同桌合作讀、分角色夥伴合作朗讀、個別展示朗讀等閲讀方式突出了學生閲讀行為的自主性,使學生在不同的閲讀實踐中自主地領會文章的思想內容,最終內化為學生的語言積累,既調動了學生主動地參與閲讀,又培養了創新思維和語文能力。另外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着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應是語文實踐。還強調:閲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閲讀實踐。因此,我十分重視學生的閲讀實踐,組織學生通過自己的讀書實踐,理解課文內容,不同程度地有所感悟和思考,獲得思想啟迪。

想象是孩子們的天性,只有喜歡想象才會有所創造。我結合文章的空白之處,設計了想象説話的內容,想象説一説:你想對他説什麼嗎?這樣學生説話既有了依託,又有了較大的伸展空間。師生之間在信息傳遞和情感交流中思維得到了碰撞,在學習中學生認識到自己的智慧力量,體驗到創造的歡樂,發展了自己的創造性思維。從而提高了學習的增量,進而發展了學生的語言和思維。

在教學中,學生觀察能力的培養,那也是新課程所提倡的。因此,我在這節課中把課文的兩幅插圖並列出現,讓學生在觀察中發現不同,並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出來,再從圖到文,學習課文。學文後,我又出現這兩幅圖,讓學生觀察,產生問題,進入下節課的學習。這樣在觀察的基礎上,訓練口語,發展想象,以培養創新能力。

?新課標》指出:閲讀教學應重視學生的獨特感受和體驗。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個性都不一樣,就應鼓勵學生對閲讀內容作出有個性的反應,不刻意追求所謂的標準答案。因此,教學中採用角色換位,你要是種葫蘆的人,看了心裏有什麼感受?學生根據自己的體會説出富有個性化的語言,思維也得到了發展。

1.教學反饋及應變能力有待於提高。在教學中,隨時都有學生當堂的生成,即興語言的表達,如何圍繞教學目標,充分肯定,及時地促進學生,我覺得做得還不夠好。這一點,我想需要在教學實踐中不斷地磨練,另外,在聽課時多多學習其他老師好的做法。

2.教學語言的再精煉。我覺得在教學時,語言的指向性要更明確些;語言的目標性應更明瞭些。

最後,我想用一句話來勉勵自己不斷地鑽研——教學有法,教無定法。

第5篇

?綱要》指出:“音樂具有開放性、寬容性和自主性。在音樂活動中,幼兒能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藝術活動,並能大膽的表達自己的情感和體驗。結合主題《我是中國娃》,我們選了一個音樂活動《大中國》,目的是欣賞體驗作品氣勢雄壯,音域寬廣的特點,學習用多種手段表達、表現作品所展示的內容。

考慮到此前孩子們對這首歌曲還是很熟悉的,所以活動時我做了調整:開始部分請幼兒傾聽樂曲,説説聽完後的感受,因為曲子的特點比較鮮明,孩子的表達也很有想法,有的説“我覺得很陽光”,有的説“我覺得很用力的”還有的説“我想來跳舞”。有了第一次的感受後,在第二次欣賞中我給孩子交代了一個要求“聽第二遍的時候,每人學一句自己覺得最好聽的歌詞”。有了這樣的要求後,孩子都帶着問題來欣賞第二遍,所以在學唱一句環節時,孩子基本上把第一段的歌詞給記憶了下來,通過跟他來學一學的形式,孩子們學的很開心。有些句子因為比較成人化,孩子在學唱中有些困難,特別是對於“經過那個多少那個風吹和雨打”歌詞的理解,我就用孩子們的語言給所以的孩子做了解釋:因為我們祖國有許多的寶物,外國的人想來搶走我們祖國的寶物,所以他們來打我們,經過戰爭,我們中國人終於把這些外國人趕出去了。孩子們基本上能完整的演唱第一段的歌詞,而且在演唱中,流露出一種自豪、開心的感覺。最後,請幼兒欣賞音樂,自由舞動起來,一些孩子還能合作表演,效果較好!

當然,本次活動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處。如:幼兒在交流探索結果時,有些幼兒回答的太羅嗦,我沒有及時把他們的語言進行提煉,把孩子們侷限在一個框框中,讓他們跟着教師的思路走,而沒有發揮幼兒主動性。

第6篇

1、如何創設有效情境讓學生提出問題。這一環節我沒有充分體現,而只是課前讓學生猜謎語激發學生的興趣,沒有充分地利用情境讓學生自己提出問題。

2、如何引導學生運用數學知識和技能理解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這點在教學過程中引導的很到位。老師先提出問題讓學生通過小組活動操作再討論發現規律,並能及時地讓學生應用知識解決問題。你想擺幾個呢?需要幾根小棒?在小組中説説。既給學生時間又給學生空間。讓學生感受學數學的樂趣和用處。

3、如何引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使用不同的策略。這一點在教學中是重點也是難點,這節課突破了,着重讓同學在教師的幫助下想出多種方法,學生想出了三種方法,並能擇優運用。這也是本節課的一個亮點。

4、如何合作交流,幫助解決問題。整堂課教師只是起到引導的作用,老師把主動權交給學生了,讓學生在小組中獲得成功的體驗與享受,小組中互相幫助解決了本節課的重點。

5、如何對過程作出反思與評價。這一點作得不夠,老師只是在課的總結時讓學生反思而在教學過程中沒有體現出來。

總之。本節課充分體現了新課改所提倡的“數學學習不是一個簡單的、被動的接受過程,而是學生自己體驗、探索、時間活動的過程”。這一理念,課堂上學生的個性特長和學習優勢得到充分地發揮本節課是北師大版四年級數學下冊的教學內容,是在學習了“方程”一章基礎上,安排的三個專題實踐活動之一,意在讓學生經歷一個直觀操作、探索發現的過程,體驗發現規律的方法,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並滲透一些簡單的函數思想,學會一些數學思考的方式、方法。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