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月日的教學反思6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2.11W

撰寫教學反思可以提高我們的教學科研意識,作為一名教師,我們一定要經常性地進行教學反思,本站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年月日的教學反思6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年月日的教學反思6篇

年月日的教學反思篇1

6月結合主題《客人來我家》。教授的數學內容是《認識年月日》。早在5月中旬,我就叫家長們上網購買枱曆本,保證到6月初,班上孩子人手一本,這一工作得到了家長們的廣泛支持。前期工作得到了保障,後續的工作就有了好的開端。鑑於上月對計算器的學習,我更有信心去上類似操作性的數學課。果不其然,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興趣超出了我的預期,且進度快速。

學習《認識年月日》,我將知識點分為三個部分:

(1)認識年曆;

(2)認識大月小月;

(3)認識日(星期)。

在認識年曆的教學過程,教師通過猜謎導入,緊接着出示年曆表,要求學生快速掌握年曆知識,能夠説出今年是20xx年,去年是20xx年,前年是20xx年,明年是20xx年,並且知道一年有12個月,部分學生能夠説出自己的出生日期(如:平丁是20xx年7月出生)。通過前面的學習,學生知道一年又12個月,但不知道哪些是大月小月,大月有多少天?小月有多少天?鑑於智障學生善於機械記憶,而意識記憶比較欠缺,教師通過發放年曆表和枱曆,引導學生找出每個月的天數,並用表格的方式記錄下來,再比較31天和30天的多少。學生知道了31>30,得出有31天是大月,30天是小月,28或29天是特殊月(特殊月不做重點講)。鼓勵學生將枱曆表上的31(天)和大月先圈出來,師板書大月(31天)分別是1月、3月、5月、7月、8月、10月、12月,共7個;再將枱曆表最後一天是30(天)的和小月圈出來,師板書小月(30天)分別是4月、6月、9月、11月,共4個。教師接着發放20xx年的年曆表讓學生練習,大部分學生都能將大月小月分別圈出來,小部分學生圈不完整或將大月的30天和31天同時圈出來。個別學生需要教師輔助來圈。待到學生熟練圈出大小月的時候,教師尋求到讓學生動手、動口、動腦的識記方法:

(一)左拳記憶法;

(二)歌訣記憶法。

在教學過程中發現左拳記憶法,只有3名一層學生能夠掌握,其他學生不太理解;歌訣記憶法,比較適合有口語的學生,班上學生絕大部分都能念出歌訣來記憶大小月。在教學日(星期)的過程中,我採用了我國的傳統節日(如:教師節、國慶節、端午節、勞動節、清明節、春節等等)和國外的節日(聖誕節、愚人節、情人節等等)來教學,教師先出示9月10日教師節,引導學生去查找,9月10日是星期幾;接着出示10月1日國慶節,引導學生去查找,10月1日是星期幾。幾個回合下來,學生比較熟悉了,就放手讓學生自己去尋找發現,報告給教師,教師再彙總並板書出來。接着教師帶領學生讀一讀日期+節日+星期幾。我告訴學生可以用這種方法來尋找日期或星期幾。學生們頻頻點頭説好,接着是做趣味找日期或找節日的遊戲。學生通過連一連,貼一貼,填一填的方式完成練習。

綜上所述,一二層學生能夠初步感知年月日的由來,知道一年有幾個月,大月小月各有多少天,幾月幾日是星期幾,一星期有幾天等有關時間單位的知識,三層學生提示下指認10以內的數字,能夠給數字1—10塗色或臨摹。

年月日的教學反思篇2

?年月日》是人教版國小數學三年級下冊的年月日這一單元的內容之一。時間單位是較為抽象的計量單位,學生在二年級已經學過與他們生活比較接近的時間單位時、分、秒。隨着年齡增長,生活經驗的增多,年、月、日的知識也越來越多地出現在他們的生活和學習中,孩子們已經有了形成較長的時間觀念的基礎,本課就是讓學生初步瞭解年、月、日的基本含義及相互關係,熟記判斷大月、小月的記憶方法。

本節課的教學流程為八個環節。

環節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課上我通過和學生談話:今天是什麼日子?引出了年月日,通過這種拉家常式的交談,創設了師生親近的氣氛,同時使學生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產生探究的慾望。接着我和學生一起觀察了一些有意義的日子。由此引出年月日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環節二:合作學習,探索新知。

出示了學習教材的4個設問導讀的問題,學生在這些問題上自學感悟,合作學習。

環節三:自我檢測。

設問導讀後直接進入到自我檢測,以此發現自學中學生的問題。

環節四:點撥指導

就自學檢測中學生不懂的“大月”“小月”進行了本課的重點知識點撥。這裏邊又包括:

第一層:指導年月日間的關係。

第二層:指導識記大月、小月的方法。

環節五:練習,鞏固新知。

通過讓學生做大小月遊戲後課堂氣氛得到了緩解,接着我讓學生進入年月日診所,判斷並説明理由來鞏固本課知識。

環節六:拓展練習

利用了新方案上的拓展練習月曆設計,其實也是在對本課知識的鞏固,在第二問求暑假一共多少天,就是要把本課的練習引向深入,拓展學生的思維。在課上學生對日期之間的計算很是茫然,這時我給與了學生小小的提示:想想在7月和8月中各休息了多少天?這樣學生的零散的思路得到了很好的整理。

環節七:暢談感受,交流收穫。

課上學生能夠暢所欲言把自己的所獲和大家進行交流。

環節八:延伸課外

本來打算本課教學目標基本實現後,我將知識延伸到課外,讓學生通過了解生活中的季度、半年等常識來豐富本課的教學內容。但由於課堂時間有限,只能在學生談完收穫後草草收場。

反思本節課的教學覺得自己在課上還是牽着學生走,不能做到收放自如;課堂上學生的合作探究的能力還是很弱,這也就暴漏了自己平時教學中對學生這方面的能力培養不夠,總之本節課的教學中,雖然教學目標已經達到,但課中的細節上處理還是存在許多問題,今後還需深入研究教材、教法,提升自己的課堂駕馭能力。

年月日的教學反思篇3

老師讓學生拿出年曆卡,仔細觀察,看看有什麼新的發現?學生如魚得水,激情高漲,因為他們從年曆卡上發現了許多從未知道的知識。我順着學生的思路整理板書,當提到平年和閏年有什麼區別時,一生説:“二月份的天數不同”,另一生説:“閏年比平年多一天”。能説出二月份的天數不同不足為奇,但能説出平年與閏年全年的天數相差一天,確實是了不起,説明學生的思維上升到了一定的高度。在學生思維碰撞最激烈的時候,我適時點撥,引出公曆年份是整百年份的應該除以400這個判斷方法,既解開了學生的疑惑,又恰倒好處,學生自然接受。一節課,我拋開了自己原來設計的思路,完全跟着學生的思路走,既不把老師的想法強加於學生,又能在關鍵的時候拉學生一把,使每個學生的思維有機會得到最佳的展示。

學生只有親手“做數學”,才能親身體驗獲得知識的快樂。所以,在教學中教師要鼓勵學生獨立探究:首先,要給學生自由探索的時間和空間,不要將教學過程變成機械兑現教案的過程;第二,要鼓勵學生大膽猜想、質疑問難、發表不同意見,不要急於得到圓滿的答案;要給學生以思考性的指導,特別是當學生的見解出現錯誤或偏頗時,要引導學生自己發現問題、自我矯正,將機會留給學生,不要代替學生自己的思考。

學生不僅要獨立探索,還要有合作交流。在合作交流中學會相互幫助,實現學習互補,增強合作意識,培養聽、説、交往等各項技能。在討論的過程中,學生不必正襟危坐,而是處於一種“放鬆的警覺狀態”中,這種放鬆着的思考狀態是學生思維最活躍、最便於激發學生靈感和創造欲的狀態。]

思路一變天地寬,只要我們的教學觀念、教學方式變了,學生就會變得好學、樂學、會學,我們的課堂就會煥發新的生機!

年月日的教學反思篇4

課上完後,自己的第一感覺就是整節課的思路非常清晰,教學環節沒有脱軌。但是明顯覺得學生上課的氛圍沒有調動起來。

總結如下:

學生已經在二年級上學期學習了時、分、秒,年月日在生活中隨處可見,在學生頭腦中已經有了一個初步的概念,這些都是教學新知的生活基礎。為了讓學生充分作好學習的準備,利於提前感知年、月、日,為上課作好鋪墊,我課前先讓學生蒐集近幾年的年曆卡。教學重點、難點是認識時間單位年月日,分清每個月各有多少天,瞭解平年與閏年的知識。

課堂教學中根據問題以小組為單位觀察他們手中的年曆。找一找:一年有幾個月?哪些月份是31天?哪些月份是30天?還有特殊的天數嗎?學生邊觀察日曆邊與小組成員討論。這一過程中,我又有新的發現:

(1)有一部分學生邊看邊把自己所看到的月份天數記錄下來;

(2)還有些些學生當時就問:老師能用筆記下來嗎?課後王主任也對我説:如果能製作一個表格,讓學生填一填效果就更好了。想想:課堂上我應該儘量給予學生操作的機會,提供豐富的材料,使學生可以親自進行實驗,體驗成功和失敗。不僅使學生學到新的知識,而且培養了學生的嘗試探究的能力。

因為年、月、日來源於生活並用之於生活。書上的主題圖,從學生熟悉的知識引入,而我在引入時並沒有體現與生活的緊密聯繫。如果讓學生能夠聯繫生活找出更多的事例:爸爸、媽媽幾號發工資,你記得他們的生日嗎?等等課堂氣氛會更活躍。使學生深切體驗到數學知識與生活實際的密切聯繫。感悟到數學就在我們身邊,它源於生活,又用於生活。這樣,既可以鞏固課堂內學到的知識,又可以開闊學生的視野,增強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

有了這節課的反思,我想:如果再上這節課,我會把不足之處彌補,再重新審視教學設計把這節課堂上的更出彩!

年月日的教學反思篇5

時間單位年、月、日是較為抽象的計量單位,學生在二年級上學期學習了時分秒的知識,並在實際生活中積累了許多有關年、月、日的感性經驗,這節課是在學生已有的感性經驗的基礎上,通過課前預習,課上梳理學生的已有知識來認識年、月、日。從預習的情況來看,學生對年、月、日的知識已有一定的生活經驗,有的學生對大月、小月的知識有所瞭解,有的學生已經知道一年的天數,但每個學生所擁有的經驗是不同,所以他們擁有的知識都是零散的。

在教學中根據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經驗這個實際出發,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能充分尊重學生的差異,考慮不同層次學生的知識背景、思維方式和理解水平的差異,我讓學生選擇不同的思考方法和解決問題的方法來掌握今天的新知。

如巧計大月、小月時,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可用:

(1)強記法:直接根據大小月的順序進行記憶。(一月大,二月平,三月大,四月小,五月大,六月小,七月大,八月大,九月小,十月大,十一月小,十二月大)。

(2)拳記法:舉起自己的左拳頭,背向自己(如書上的圖示),從右往左數月份,凸出來的是大月、凹下去的是小月,不過數到二月時應説“二月平”,當數到七月時,再從右數回左。

(3)兒歌法:一、三、五、七、八、十、臘(十二月),三十一天永不變。四、六、九、十,三十天整。

(4)記大月:七、八兩月挨着數,七月以前找單數,八月以後找雙數。

這種記憶的方法學生也比較理解,對於為什麼二月份的天數最少?利用故事幫助學生進行記憶。

通過這四種記憶大小月的方法,既可讓學生很好的記憶大小月,同時也發散了學生的思維,讓學生養成了自主探索的好習慣。

年月日的教學反思篇6

1、數學內容生活化

年、月、日是常用的,與人們生活息息相關的時間單位,也是來自學生自身和現實生活,教學時,我把教學內容納入現實生活情境中,將學生置身於一種動態、開放、主動、多元的學習環境中。上課時,師生先交流此時激動和高興的心情,再讓師生一起記住這難忘的時刻:2012年4月2日上午8時31分6秒。師問:這句話裏有哪些表示時間單位?師:時、分、秒是我們已經學過的表示較短的時間單位,這節課我們一起來學習表示較長的時間單位,年、月、日,這樣很自然地引出課題。同時,也使學生感到,要學習的知識就在他們身邊,接着藉助課件演示講解,年、月、日的概念,老師再用生活中經歷的一些事情,描述一年、一月、一日有多長,使學生初步體會年、月、日的時間概念,接着讓學生説出課本中四幅有意義的日子發生在什麼時間,這樣,再一次將“生活中處處有數學”這一思想在學生頭腦中明朗化。最後讓學生在猜迷語的愉悦的氣氛中,師生共同進入新課。

2、充分體現學生是學習的主人

數學《新課程標準》中指出: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教學活動中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因此,在整個課堂中,我努力創設一個民主、平等、寬鬆、和諧的教學氛圍,始終以“導”的姿態,讓學生富有興趣去觀察、探索、發現新知。即新知的教學中,我指導學生仔細觀察年曆,讓學生嘗試回答問題:一年中有幾個月?每個月的天數一樣嗎?等問題,通過這樣教學,讓學生主動參與教學過程,接着在師生共同的遊戲中引出二月這一特殊月份,教學時通過設計一張1988—2004年中各年份中二月份的天數,讓學生自己觀察、探索,發現四年一閏的規律,教師再用課件上的算式説明判斷平年、閏年的方法。這樣教學很好地體現了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這一教學原則,培養學生觀察,分析和判斷推理能力。完成創新教學模式中的探究過程。

3、留給學生充分思考問題的時空

在教學中,教師要留給學生自主探索、思考問題的自由空間和時間,這樣教學、學生才會放飛思維,張揚個性,但是,在教學中,由於內容比較多,時間安排不夠合理,所以後面判斷平年和閏年這個環節中講得比較快,加上沒有足夠的時間進行練習深化新知,導致有些學生吃而不消,這就是這節課留給我的遺憾。

以後在教學中,我必須認真反思,爭取在不斷的反思中,走出疑惑,在不斷的挫折中,完善自我。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