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的教學反思11篇 人民幣教學:反思與提升

來源:巧巧簡歷站 1.73W

人民幣作為中國的法定貨幣,對國民經濟、金融市場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影響。然而很多人對於人民幣的認識僅僅停留在面值和存儲方式上,對貨幣體系本身的認知卻十分欠缺。本文將對人民幣的教學反思進行分析,探討如何有效提升人民幣教學的深度和廣度。

人民幣的教學反思11篇 人民幣教學:反思與提升

第1篇

課前我讓學生準備了玩具人民幣和一些生活實物,聯繫學生生活,貼近生活,激發學生內在的情感體驗,引發學習興趣,激發學生學習的慾望,使他們主動活潑的學習。同時,體會到生活中處處都有使用人民幣的地方,瞭解人民幣的作用,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課堂中我還滲透:保管好錢,積少成多,養成勤儉節約的好品質,對學生進行品德教育。在模擬購物活動時,利用生活經驗的再現,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使學生在簡單的付錢、算錢的活動中,積極主動的參與探究性學習過程,感知人民幣的幣值和人民幣的商品功能,培養學生實際生活中的購物能力,提高社會交往和社會實踐能力。

在認識人民幣的.這個環節中,放手讓學生自己認識人民幣,因為大部分學生都有購物的經驗,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同時,實踐活動是學生最喜歡的事情,因此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讓學生自己觀察人民幣,為他們提供了展示自我的空間,調動了學生參與的積極性,。通過交流,豐富學生對人民幣的瞭解,鼓勵學生自主學習,培養學生自學能力。同時滲透:國徽是國家的標誌,教育學生要愛護它。

安排小組合作學習,互相交流,讓全體學生參與學習過程,通過學生間的共同努力,生生互動,使學生樹立了合作意識,並逐步學會了如何與他人合作。既鼓勵學生獨立嘗試,又重視學生間的合作互助,給學生提供多向交流的機會,提高了學生合作學習意識。學生在換幣的過程中,也是利用實踐活動來進行的,在實踐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掌握元、角之間的十進關係和角之間的換算關係。逐步建立起自主性、研究性的學習模式,師生是一種友好、平等、朋友式的關係,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

不足之處也很多,如在教學設計中,要儘量體現“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比如小組合作認識人民幣、給人民幣分類等環節都為學生提供了探究的時間和空間,提供了充分的活動與交流的機會。但是問題是在教學實踐中,仍然較多地考慮自己的教學設計,不能及時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調整教學思路。給人民幣分類的活動沒有組織好,充足的時間是探究的保證,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往互動與共同發展的過程。因此課堂教學中教師必須根據學生的學習來調整自己的教學。

揚長避短,我會在以後的教學活動中汲取教訓,積累經驗,成長自身,服務教育。

人民幣的教學反思11篇 人民幣教學:反思與提升 第2張

第2篇

認識人民幣是人教版第二冊第六單元的教學內容。對於“人民幣”,學生都再熟悉不過了,對於它的用途,更不用我們去講。在上這個單元之前,本以為課會很好上的,但是上了之後,我感到好難好難,而且完成的還不是很順利。這讓我思考了許久,為什麼呢?

1、在教學《認識1元和1元以下的人民幣》時,我就強調,元、角、分是人民幣的單位,只有單位相同,相應的數才能直接相加。半數以上的學生記性不錯,很注意觀察插圖,認清人民幣上的面值,明確單位,但也有一部分學生糊里糊塗,看到數字就進行計算,出現了1-8=2(角)這類錯誤,後來我明確要求學生在計算時,儘量寫上每個數的單位,如1元-8角=2角或10角-8角=2角。

2、在上第一堂課的時候,我讓學生觀察書上的插圖,本以為那樣可以更直觀的讓學生看到人民幣。但由於我的疏忽,書上的人民幣有些是舊版的,而學生現在用的幾乎是新版的人民幣,所以對於舊版的不是很瞭解,當然我也準備了真的人民幣。可效果不是很好,因為人民幣太小,太少,不能讓所有的學生都看的很仔細。

3、在人民幣兑換這個環節上,我是通過讓他們利用自己的學具換出老師所説的`多少人民幣或是怎樣拿這些錢,如:4元3角、50元、80元6角等。但是在這個環節上,學生的學具又小又多,十分的雜亂,使得整個課堂的紀律有些難以控制。52位學生的差距也很大,優生早就換好,可差生半天都找不到所要用的人民幣。如何讓優生和差生都能很快的兑換出人民幣呢?這點還有待進一步的思考研究。

第3篇

在前面的學習中,教材精心按排了不少的反映學生日常生活的畫面,它們揭示了共同的一個主題,即一切要進行商品交換的,都要用到人民幣。而在使用人民幣時,有時就需要進行人民幣單位間的等價交換,也就是換算。要準確地換算,首先要知道單位間的進率,也就是:1元=10角,1角=10分;其次要理解“換”的要點是:等價;三是能進行簡單的`計算;四是能判斷什麼是夠換,什麼是不夠換。夠換就可以換成另一個單位量,不夠換就原樣照寫。避免後階段學習把“換算”和 “計算”混淆。五是現實生活中的價格是以“元”為單位的小數的形式出現的,因此,理解價格表示的意義也是學習的內容之一。教材例題五的安排是先教學複名數轉化成單名數的方法,同時逆思考得出單名數轉化成複名數的方法,鞏固練習也只是各有一題。這樣的安排不合理,練習量的不足對學困生習得新知是有難度的,因此在教學時對此例做了適當的調整,先教學1元2角=12角,然後完成相應的練習,梳理清思路,再用逆思考得出12角=1元2角的方法。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嘗試描述算理,逐步懂得有條理地進行思考,並養成習慣。

這一節的主要內容是書第50頁例5、例6。讓學生掌握復單位到單一單位的換算。特別是數值是國小的以元為單位的值到復單位與單一單位的換算。這是學生的一個難點,因為學生沒有學過小數,對小數的讀法都不會,更是不知道整數部分與十分位、百分位及進制的概念。所以講起來就比較麻煩,學生也不容易理解。

在這一塊我採用直接讓學生不理解的記住:小數點前面的數對應單位元,小數點後第一位對應單位角,小數點後第三位對應單位分。在此基礎上給學生講解元、角、分的進制是十,即遇十進一。再進行練習,希望學生能夠更熟悉。

第4篇

一年級的學生還沒認識小數,但市場上商品的價格都是以元為單位的小數形式出現的。為了解決這個矛盾,教材引入將用兩位小數表示的商品價格進行等價轉換的學習,同時從轉換的過程中加深對人民幣幣值的理解。物品的單價用以元為單位的兩位小數來表示,體現了數學符號的簡潔、明瞭和使用方便。

教學時,不必向學生介紹小數的有關概念,只須讓學生知道:

(1)單價中小數點左邊的數表示幾元,小數點右邊的第一個數表示幾角,第二個數表示幾分。

(3)強調價格的單位是“元”,避免以後學習小數意義時的混淆。

但是,可能在這節課中對小數到整數的練習過多,反而導致學生對小單位到大單位與大單位到小單位換算混淆了。希望在後續的`練習中糾正完善。

學了一個多星期的人民幣有的同學還是一塌糊塗,家長經常跟我説對人民幣的換算不理解。這一內容對於學生來説好難,例如“1元可以換幾張2角?”時,沒有幾個學生能答對。其實這個問題要用二年級的“倍數”知識:10裏面有幾個2?我在給學生講解這個知識內容時,多讓學生數錢,有時在黑板上畫錢,有時讓學生列加法算式,2+2+2+2+2=10,幾個2相加等於10,並對應將5張2角貼在黑板上,讓學生直觀理解元和角的換算。但對於個別孩子來説還是沒能將解決問題的方法解決掉。5角可以換()張1角和()張2角。大家都會算3+2=5,但在審題方面還是沒能將意思弄清,有拿5張1角的,我馬上弄清題意: 1角和2角都拿的話,要幾張。還有的回答卻是3張1角和2張2角。從擺到講終於使學生明白3張1角和2張2角合起來是7角,不是5角。而且學生也想出了其它換法。學生很容易明白,但忘的也很快。同樣的題學生在作業中仍有錯誤。

第5篇

?認識人民幣》是人教版新課標國小數學一年級下冊的第五單元的第一課時,主要是引導國小生們能正確、熟練地辨認各種面值的人民幣,知道相鄰單位間的進率。教學時我首先通過設置情境(觀察主題圖:買東西、買車票、存錢)導入“認識人民幣”課題,接着讓學生動手先自己認一認人民幣,再通過當小老師、我會拿等活動進行集體反饋。同時介紹人民幣的單位:元、角、分及人民幣的一種分類方法:紙幣和硬幣。

三次課下來,在這一環節,我都低估了學生的認識,花費了太多的時間。接着,多媒體出示一堆剛剛認過的雜亂無章的人民幣,讓學生思考,同桌討論,並動手分類。由於學具的限制,在我下去巡視時,發現不少學生分類錯誤,導致我直接把分對的學生作品拿上台,打擊了不少學生的積極性,下次一定注意了。

通過分類,再次讓學生強化了人民幣的單位:元、角、分。接下來則是本節課的重點:知道1元=10角及人民幣的換算。這部分內容是比較難理解的,所以我創設了小男孩買一元錢的練習本卻不知道怎樣付錢,請小朋友幫忙的情境。讓同桌先討論好一種付錢方法,並擺一擺。學生積極開動腦筋,擺出了1張一元,2張5角,5張2角,10個1角……各種各樣的付錢方法。但是由於給學生準備的學具包括第四套和第五套人民幣,有點多,學生找到需要的.錢也花了不少的時間。最後,我只剩下一點點的時間來通過練習鞏固加深對1元=10角的認識。

總之,三次課下來,我發現自己最大的毛病是課堂各環節的時間把握不當,導致重點不突出,教學內容不完整。

第6篇

?認識人民幣》是在人教版一年級下冊的教學內容。 原先預想學生對人民幣會很熟悉,但實際上下來發現學生對人民幣並不瞭解。這是因為現在的學生很少自己去買東西,平時接觸人民幣的機會不多。所以上了這節課之後,我感到完成得還不是很順利。對此我做了一下幾點反思:

1、學生對人民幣的認識還不夠。少數學生上完這節課還不能很好地識別不同的人民幣。人民幣的的認識要注意“數字”與“單位”結合起來進行認識,認識錯誤的學生都是隻看數字或者只看單位導致錯誤。這裏可以引導學生觀察不同的人民幣,討論如何區分這些人民幣,比如:觀察同單位但不同數字的人民幣,看一看有什麼不同,進而總結出看人民幣的方法。

2、學生未對人民幣產生足夠的好奇心。人民幣上有着很多的圖案,陳曉娟老師在點評時説過,可以首先花一節課來光讓學生認識不同面額的人民幣,而先不教他們之間的換算。而在認識中可以讓學生深入觀察人民幣,瞭解人民幣上各種圖案的意義。這樣進行操作的話,學生就可以有更多的.方法去區分不同人民幣,並對人民幣有了更多的認識,並因此對人民幣產生更大的興趣。

3、另外在教學技能上,我還有許多要改進的地方。這節課,我沒有對學生的課堂紀律表現做任何的表揚和批評。雖然公開課上,學生在有老師在後面聽課的情況下顯得特別安靜,但教師仍然要緊抓紀律,一些針對紀律的表揚批評的語言不能少,並應該成為一種常態。另外,學生在回答完問題後,我雖然有進行評價,但評價語太過單一,沒有很好地做到激勵的效果。

第7篇

教學中還有許多處理欠佳的地方需要反思,自己在今後的教學中定要不斷完善。

1、有購物經驗但在支付方式上欠靈活,課後要做進一步的拓展。

2、學生有一定小組合作意識,但是如何相互交流,如何互相整合意見,學生仍然存在困難,合作學習時傾聽意識模糊,需要在今後的小組合作學習中,進一步指導,提高小組合作學習效率。

3、合作式學習,落實起來還是有一定的困難,特別是在人數多的班級,一節課下來,總會有一部分同學成了觀戰者,需要老師、小組長、小組同學密切關注,引導他們也要積極參加小組活動。

4、一年級的學生貪玩好動,組織紀律也是一件比較麻煩的事情,有待在以後的教學工作中不斷吸取教訓,組織所有學生有效學習。

5、教具準備不夠充分,老師自己可以準備能夠在黑板上粘貼移動的錢幣,也可以幫學生準備小信封裝好錢幣,讓學生操作完後能夠及時擺好。

起初,我選課題的時候就很糾結,是選課堂比較容易掌握的算理新課,還是這種課堂很“活”的操作應用課,最後還是決定挑戰自己,突破自己的固有狀態。在這過程中遇到了許多困難,幾次試課的效果都不如人意,期間多虧了師傅張迎春老師的耐心指導,最後呈現的效果對比上學期末的.彙報課還是有了質的進步。人們常説,“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在城南的一年是非常難忘的一年,現在的狀態較之學生時代已經有了很大的不同,雖然目前我還只有一年的功力,但我會繼續汲取養分,在慢慢積累中,實現更好的自己。

第8篇

?認識人民幣》教學反思本課教學內容為認識人民幣,重點為認識人民幣和人民幣單位間的進率,換算應用是本課的難點。本着目標,我針對重難點進行了以下設計:首先,教學認識人民幣時:

1.由於一年級的孩子對人民幣已有一定的生活經驗,於是我設計提問“你們認識人民幣嗎”,學生都很自豪地表現自己,回答“認識!”,激發了學生的積極性。不過,並不是每個孩子每張人民幣都認識,所以在開展“認一認”活動時,我提出:“對照你面前的人民幣,仔細看一看、摸一摸,和同桌説一説你認識哪些?還要説一説你是怎樣辨認的?”使學生在合作交流中自覺的進一步認識了人民幣。

2.同桌合作交流後反饋,請學生“向大家介紹你認識的人民幣”,進而追問:“你們怎麼知道每張人民幣是多少錢呢?”學生的思維由發散指向集中,指出認識人民幣的方法,達到授之以“漁”的目的。

3.滲透愛護人民幣的思想時,力求自然的,避免僵硬的.説教,當學生介紹人民幣提到到國徽時,我立刻抓住機會提問:“看到國徽你想到了什麼?”學生回答想到了國家、我們國家的國旗、天安門等等,自然就有孩子想到“要愛護人民幣”。

4.針對這一重點,設計練習:想想做做1“連一連”、想想做做2“填一填”和取幣遊戲。

“它們是這兩張卡片的價錢,老師用1元錢能買到卡片嗎?”滲透7角、1元、1元3角的比較,是一個小延伸,也為以後的學習作鋪墊。另外,不少的人民幣教學中,都有認識人民幣後,教師報面值學生拿人民幣的強化訓練,而我將其設計為小猴摘桃遊戲,要求學生“先説出是幾元、幾角或幾分,再找到人民幣舉起來”,不僅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而且學生口、手、腦並用,達到了較好的強化效果。第二,教學人民幣單位間的進率時:1.我創設情境,提出:“買鋼筆1元錢,小明可以付錢?”當有學生指出1元就等於10角時立刻予以肯定,然後帶着全班同學一起數一數,明確1元=10角。角和分的進率採用讓學生猜的形式,學生受到元與角的啟發,不難猜出1角=10分。2.雖然使學生知道1元=10角、1角=10分並不難,但對其的應用是本課的難點,所以,對元、角、分進率的小結不可忽視。我指出:“也就是説,10個1分就是1角,10個1角就是1元,我們的錢就是這樣積少成多的,1分錢也不能浪費哦!”不僅加深了學生對元、角、分進率的理解,還滲透了勤儉節約的思想教育,一舉兩得。 3.針對這一難點,我將教材中的“試一試”情境化,“小紅也想買這本1元的筆記本,可她身上都是5角的,她要付幾張5角就是1元?”“小剛身上都是2角的,他要付幾張2角才是1元?”學生在解決換錢的問題中,進一步加深了對元、角、分進率的理解與掌握,也有了一定的成就感。第三,綜合練習力求紮實而不乏拓展,有層次而不乏應用性。1.想想做做3“怎樣拿出5角錢”,我增加了一個1元硬幣,學生想出第五種拿法:付1元錢,找回5角。既是針對前面難點的應用——“紮實”,也為後面的學習打下基礎——“拓展”。2.想想做做4,我引用遊戲中的小猴:“小猴亮亮開了一家文具店”讓學生同桌輪流當營業員,用1元整錢買賣。很多人民幣的教學中,常常直接以大組或全班為單位進行買賣,為了面向全體學生、為了每個學生都有機會,我改為以同桌為單位,力求練得紮實。同時還要不乏拓展,於是,我將這一題的物品進行變更,為“橡皮2角、鉛筆5角、小刀9角、自動鉛筆7角、直尺3角”,設計了以下幾個層次性問題:a、他們都用1元錢買了一件自己喜歡的物品,誰能用1元錢買2件物品?b、誰能用1元買到這裏最多的物品?c、“給你1元”“找你1角”,“你猜我買了什麼?”這節課的不足點就是學具準備不夠精當,認識人民幣時課堂比較混亂,學生認不完不甘心,耽誤時間。 查看更多

第9篇

認識人民幣是人教版第二冊第六單元的教學內容。對於“人民幣”,學生都再熟悉不過了,對於它的用途,更不用我們去講。在上這個單元之前,本以為課會很好上的,但是上了之後,我感到好難好難,而且完成的還不是很順利。這讓我思考了許久,為什麼呢?

1、在教學《認識1元和1元以下的人民幣》時,我就強調,元、角、分是人民幣的單位,只有單位相同,相應的數才能直接相加。半數以上的學生記性不錯,很注意觀察插圖,認清人民幣上的面值,明確單位,但也有一部分學生糊里糊塗,看到數字就進行計算,出現了1-8=2(角)這類錯誤,後來我明確要求學生在計算時,儘量寫上每個數的單位,如1元-8角=2角或10角-8角=2角。

2、在上第一堂課的時候,我讓學生觀察書上的插圖,本以為那樣可以更直觀的讓學生看到人民幣。但由於我的疏忽,書上的人民幣有些是舊版的',而學生現在用的幾乎是新版的人民幣,所以對於舊版的不是很瞭解,當然我也準備了真的人民幣。可效果不是很好,因為人民幣太小,太少,不能讓所有的學生都看的很仔細。

3、在人民幣兑換這個環節上,我是通過讓他們利用自己的學具換出老師所説的多少人民幣或是怎樣拿這些錢,如:4元3角、50元、80元6角等。但是在這個環節上,學生的學具又小又多,十分的雜亂,使得整個課堂的紀律有些難以控制。52位學生的差距也很大,優生早就換好,可差生半天都找不到所要用的人民幣。如何讓優生和差生都能很快的兑換出人民幣呢?這點還有待進一步的思考研究。

第10篇

教學一開始,教師出示小朋友到商店購物的情境,學生馬上聯想到要用錢,產生學習動機,並初步體會人民幣的作用。認識1元以內的人民幣後,又創設買價值6角的本子和價值1元的筆的問題情境,通過合作交流,體驗不同的付款方法,學生有強烈的嘗試慾望。在學習元、角、分之間的進率後,老師創設1元錢能買哪些東西的購物情境,學生的學習情緒到了高潮,人人蔘與簡單的購物活動,充分體驗如何取幣、付幣、找幣,體驗1元錢的價值,培養思維的靈活性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2.尊重學生的主體作用,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怎樣區分不同的人民幣,能怎樣付款。這些都不是教師教給學生的,而是讓學生在分類中自主認識。充分利用學生購物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認知水平,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拿一拿自己最喜歡的人民幣,並通過相互間的交流,認識面值在1元以內的各種人民幣。教師尊重學生的意願,引導學生觀察圖象、漢字、拼音、數字、顏色等特徵,初步知道認識人民幣的方法,由直觀到抽象,建立數學模型。通過付款活動,買6角的本子、1元的筆,學生的'思維被充分的激發,自主探索出了多種付幣方法,並理解了1元=10角,為進一步認識元、角、分之間的進率和模擬購物活動奠定基礎,引導學生結合生活經驗領會不同的付款方式的共同點,讓學生充分體驗學習成功的喜悦。

3.密切聯繫生活實際,使學生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買東西要付錢,1元以內的人民幣可以買些什麼,都與學生的生活息息相關。特別是怎樣付2元4角錢快,使學生領會在購物中會根據實際情況而決定付款方式,既注重了算法多樣化,又體現算法優化。為學生提供充分的實踐活動的機會,在活動中讓學生學會學習,體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會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第11篇

在本次幼兒園開展的三優課數學賽教活動中,我與其他兩位同一年級組的同事上的是同課異構的數學活動《認識人民幣》。在組織這一活動前,我就和搭班老師商量事老師自己準備錢呢?還是讓幼兒自己在家裏準備了帶來?如果老師自己準備的話就省了一些不必要的麻煩,這樣大家的錢都是統一的,要是讓孩子帶吧,那些硬幣肯定會背孩子們不小心弄丟的,但匯過來想想,讓孩子帶錢來園,硬幣會讓孩子不小心弄丟,但幼兒“帶”錢這個過程,其實就是讓幼兒發現並探索、學習的過程,這樣上起課來就方便多了。

在活動開始前我給每個幼兒分發總額均為1元,但面值不同的硬幣,在這個過程中,有的幼兒已經能探索出這些硬幣的關係,活動開始 我以參觀《紙幣展覽會》引起幼兒的興趣,讓他們認識從古至今的紙幣,感知錢的不同,和它們的共同名字“人民幣”,讓幼兒找出現在生活中常用的人民幣,接下來出示人民幣中的硬幣,讓幼兒瞭解1角、5角、1元硬幣,從硬幣的大小來知道它們錢的面值不一樣,讓幼兒瞭解後帶着分發的錢去購物,並用錢來收銀員這來付錢,進一步讓幼兒感知1元=10個1角,1元=2個5角,5角=5個1角。我在這個環節只是説一下有兩個小朋友買了5角東西,其中一個小朋友給我一個5角,另外一個小朋友給我5個1角,有的'小朋友買1元的東西,一個小朋友給我1個1元,一個小朋友給我2個5角,還有一個小朋友給我10個1角,其實我在這裏應該立即把這個等價兑換的公式列舉在黑板上,讓幼兒一目瞭然,也可以避免幼兒在做練習時不知道從何下手,還有一個不足的地方就是買東西的環節,幼兒“買好東西”到下一個環節,幼兒一直都把東西抓在手裏,覺得這樣影響了孩子的注意力,我也沒有明確買好後東西應該放在哪裏,如果當時要是買好了,把錢付好了,再添加一個把買來的東西捐贈給希望國小的孩子們,這樣東西就不會在孩子們手中礙手礙腳。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