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際的禮儀7篇 多元文化交際:掌握禮儀的重要性與技巧

來源:巧巧簡歷站 5.55K

交際的禮儀是人際交往中必須遵循的基本原則。它體現了一個人的教養和素養,也是建立良好人際關係的重要保證。正確的交際禮儀既能彰顯自己的個性魅力,又可以使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更加和諧。本文將從多個方面為您介紹交際的禮儀。

交際的禮儀7篇 多元文化交際:掌握禮儀的重要性與技巧

第1篇

在銷售交際禮儀中,英國的交際禮儀一直是西方社交禮儀的代表,他們擁有紳士風度的美譽,而我們中華文明古國禮儀之邦的禮貌謙和,也是一直為世人所稱道,但是有時候卻會有失禮和尷尬,這就深深反應了東西方民族文化的碰撞和交際禮儀的差異。

在交際活動中,握手禮是英國人使用最多的見面禮節。在一般情況下,與他人見面時,英國人既不會像美國人那樣隨隨便便地“嗨”上一聲作罷,也不會像法國人那樣非要跟對方熱烈地擁抱、親吻不可。英國人認為,那些作法,都有失風度。

在我國,一貫以尊敬老人為美德,以“老”字為尊稱。但英國卻全然相反,不僅不喜歡你稱他“老”,甚至也不能在言談舉止中對他的老暮年齡有所暗示,譬如不必要的攙扶或恭敬。如果你誇他“你這麼大年紀了身子骨還這麼結實”。

這話要在中國説,對方可能笑眯眯的;而在英國説,對方會大為不快。記得那年在英國訪問一家客户時,公司總裁七十多歲的叔叔,整天開着大奔馳接送我們去公司談判和觀光遊覽,他車開的又快又好,我誇他了一句:“您老這麼大年紀了,開車還真賽過小夥子!”他氣的一天沒給我好臉兒。

在我國民間,有一個喜歡在朋友、同事、鄰居的子女間“論資排輩”的傳統禮貌。孩子們一定要稱與自己父母年歲相仿的人為“叔叔”、“阿姨”,再長一輩的要稱為“爺爺”、“奶奶”,英國人可不講這一套。孩子們只對父母的親兄弟姊妹才稱“叔”、“舅”(uncle)和“姑”、“姨”(aunt)。他們對父母的同事、朋友統統稱某某先生(sir)或夫人、女士(madam、 lady)。並且在一些現代家庭,為了表示親密,孩子對父親直呼其名的情形也不少見。這些我們固然不必效仿,但一旦到國外,切不可把中國禮儀習慣照搬。

英國人的交際禮儀在歐洲是有代表性的。恪守禮節,但率真務實;追求個性,但遵守公德。在交際中不喜歡虛假,就是客套,也是實打實的客套。而你要是在英國人面前客套做假,那受苦的就是你自己了。如果英國人請客,點菜決不鋪張,夠吃即可;若菜少了,你儘管提出再加,他會很樂意的。如果他問你吃好了嗎?你想客套一下,那你餓着吧。

就象在宴會上,中國人是勸酒、灌酒,喝醉幾個才盡興。英國人則敬酒不勸酒,賓主飲多少全隨自便。若不會喝酒,更不勉強。你提出要果汁他會很高興。

英國客户一般不輕易宴請來訪者,如果要為你設宴,那就説明他對會談表示滿意,或者是願意與你進一步交往。你要客套一下“不麻煩了吧”或“不用破費了吧”,他絕不會再説第二遍請字,因為他認為你這是拒絕了他。

有一次王經理去英國訪問他們在歐洲最大的經銷代理商,出發前王經理精細給客户準備了當時最時興的洛陽唐三彩,見面后王經理客套了一番,説:“東西不好,不成敬意,但是特產,略表心意”,然後給客户總裁、採購經理一一送上。

英國客户當場拆開包裝、看後讚不絕口,可又一臉困惑的問王經理:“這麼精美的禮品,你怎麼説不好呢?既然你認為不好,為什麼又拿來送給我們呢?”當時王經理尷尬極了。

後來王經理去英國的次數多了,才慢慢發現,英國人也和中國人一樣以謙虛為美德,也都講究一定的客套,但英國人的謙虛與客套,包括商務銷售活動和日常生活中的很多交際禮儀,與我們國內的觀念和傳統禮貌,是大相徑庭、差異多多的。這差異因民族文化、傳統風俗不同而各式各樣,有些還是十分有趣的。

還有就是交際禮儀中的`謙虛客套,銷售商務會談,朋友見面,難免互相説恭維之詞,中英皆然,但被恭維着反應迥然不同,客户説我們團隊的翻譯“你的英文真好”,他連忙回答:“不好!不好,讓你見笑了”;反之,你誇英國客户生硬的中國話説的好,他會滿臉堆笑的連聲説“謝謝”,好像他真認為他中文好似的,其實他是感謝你對他的鼓勵與尊重。

比如一位婦女稱羨另一位婦女服飾漂亮,後者是中國婦女,她就會説“不好看”,甚至説“這是我上班時才穿的”;如果是英國婦女,她則説“謝謝,真高興你也欣賞這件衣服”。儘管你的恭維是客套話,英國人也會誠心“領受”的。

同樣是謙虛,英國人的自謙首先是自信,然後對他人的欣賞和誇獎表示感謝;而我們國人則常用貶低自己的方式表示自謙。

英國人在正式交際場合特別注重禮節和風度,極強調所謂的“紳士風度”。它不僅表現為英國人對婦女的尊重與照顧等方面,而且也見於英國人的儀表修潔、服飾得體和舉止有方。

交際的禮儀7篇 多元文化交際:掌握禮儀的重要性與技巧 第2張

第2篇

俄當有國際商務談判之前,首先耍弄清對手的文化背景,利、國商務會談的時間取決於是否有政府介人。

談判的節奏不急不忙。如果直接與企以便掌握談判節奏、爭取主動。國商人有一信條:猶政府官員參與時,美“節必豫者是輸家”因此大多數美國人以閃電般的速度談業做交易,奏會非常快。名片很重要。須送到每一。東判。即使在第一次商務會上就簽了合同也很常見。因為個與你接觸的人手裏。歐這些國家的法律經常變動,而俄國人做生意時,視妥美國企業中層經理有做出決策的權利。不用請示老闆,因此最好有一個法律總代表。道德敗壞。因此他們總是等到對手妥協得更也不用徵求同事意見。他們被授權的範圍大到“可能協為軟弱,盡俄會場通常會快地結束交易”。他們在幾句簡短的問話之後,話便多時才肯罷休。國人如果堅持談判終止,談他們湧出會場,一會功夫又返回談深人到交易中,後迅速將焦點集中到“線”“期戲劇般地情緒激昂,然底、短不過和俄國人正式的接觸需花很多時間,即使這回報”和金融管理中。無論談判對手是男人還是女人,判桌。

以前有沒有交往過,這些都不重要。要的是最終談判個過程結束,俄國人仍然依賴於每次會談記錄後的詳重而描成功。一般來説美國人在確認雙方有可能在將來做生細記載。這個文字記錄只不過被視為“述討論過程而不是正式協議書。”意時才交換名片。與美國人截然不同,多數拉美國家的聯合聲明,大西歐的談判風格又有所不同。在法國,商務被視為的談判節奏比美國人慢他們信奉“對待急匆匆的需求,要悠哉悠哉地答覆”的信條。阿根廷,想在商務嚴肅的問題,表面上任何疏忽的態度將會毀掉這場交在要上達成一個目標,要多次旅行到其國家去。需一部分原易。他們注視的目光是那麼認真以至於北美人也會感到膽寒。法國談判手通常很保守。在德國,務也被視家的人説“”實在説“是”商是其不。每個國家的文化都有例他們會一遍又一遍地問為很嚴肅正式的事情。們尤其是很重視定單、劃和其獨特性。如同韓國人談判,他計時間表。由於德國有一套緩慢有條理的辦公程序,商務你相同的問題,因為他們想確信做出的決策是正確的。交易過程就不可能加速另外,國人的談判開場白中在韓國談判,復一個回答比刷新觀點更有利。日本文德重對不起”在嘴邊。這並不是為了道歉放不涉及幽默、美和個人問題的`話題,是在相互介紹化的獨特是把“贊而後立即談及交易。因此在開始談判前最重要的是充分而是一種禮貌標準。準備好。表的意見或看法應該具體發具有邏輯性和合2理的技術參數。必須體現出對生產具有淵博的知識,對接待禮節人際關係是公司的一大資產,與客户會晤時留下的合同的細節非常清楚。則最好保持沉默,不是提一第一印象,否而往往影響到日後兩者之間的關係。果客户如條毫無見解的意見荷蘭人做生意雖然也是直截了當,來您的公司拜訪,您應儘量到接待室迎接客户,再一起效率高,比起美國人來説節奏還是慢一點。們在價走到辦公室,如果有可能,儘量派人到機場或車站去但他

格和條件上不願爭執不休,因此,開始談判他們就傾接。如果訪客已進人辦公室,時您正在接電話,一這應立向於注視到“線”底幽默常常可借題發揮,必須注意即起身致意,以手勢示意,但並請來客坐下。如果是初次人格的完美性他們信奉做生意講究誠信。“如果一個見面,在一步之距時,以握手錶示歡迎。握手之後立即人不能準時發貨或者按時付款,他就不會有責任心去遞上名片。身為主人應先遞上名片表示急於認識的誠執行完合同”。意。在收下對方的名片之後,看一遍對方的姓名職應中東的交易叉別具一番風格,以色列,在宿命論的稱以示尊重。看完後不宜隨手放在口袋中或摔在桌上,強烈感受超過交易環境。這也許同周邊國家的敵視和或顯得漫不經心,應將名片慎重地放進皮夾或名片夾不斷的糾紛有關係。宏偉規劃對他們來説不感興趣,因中。商務談判前或者説參加正式宴會與盛大活動時,我為生命得不到保障。所以要想在以色列做成交易就必們都要挑選合適的服裝,以便與場合的氣氛相吻合。須保證短期回報。長期擔保和保證很少能成功。

大多數許多國家的文化把贈送禮品視為一種商務禮節的的以色列人的談判風格是對抗型和激動型,相互之間標準。事實上,雙方贈送禮品為下一步談判奠定了友好的交流距離很近,常身體都會碰到一起,經當然不包括基礎。日本人之間互贈禮品一般在盂蘭盆節或年末東括婦女)。在這些國家裏,除非對方的成員如沙特人或身更重要。務送禮一般在第一次商務會上。商給美國人埃及人先提及,其他人不宜將話題引向女人。特別要注意保障沙特人和埃及人的面子。太平洋週邊國家的談判風格有共同點談判與決策過程比美國的長。信任、重和長期友好關係高於合同尊婦女。沙特阿拉伯和埃及身體接觸的機會更多(包西通常物美價廉,在不但包裝非常講究。送儀式比禮品本互贈送禮品,律只允許送相當於付2元税的那些商法5美品。到美國人家作客,通常不帶禮物,而代之的是事取後一封感謝信。但如果一定要送,可象徵性地送些花、植物或一瓶酒之類的禮品。

歐洲人做生意,以送上和可本身。由於面子和身份至關重要,太平洋週邊國家為了印有介紹本公司的精美筆記本或辦公用品。避免矛盾與爭端,寧願同中間人做生意。價格談判中讓隨着全球經濟一體化,企業家和商家走出國門的步往往形成階梯形格局,第一步的幅度很小。這些國家機會越來越多無論到哪一個國家,應按照當地的風都的文化中,齡同身份一樣重要。年因此談判中應對在場紹習慣做。“nroeahoasd”doimstermno。掌握一的對方年齡大的成員表示尊重並對他們講話。交流是些必要的商務文化與外交禮儀,可以幫助我們把握時拐彎抹角的,沉默在交往中佔有主導地位。時這些國機做成生意。重要的是,有可保全人格與國格。

禮儀是門比較輕鬆愉快的課程,所以我們就從輕鬆愉快的故事開始,我上中學的時候是80年代,當時我們班上有一個同學,他的父母因為是醫學專家,所以就作為訪問學者去了美國,去美之後就把他帶出去了,出去以後,幾次考試下來,他通常成績都在前5名,所以那個美國老師就很欣賞他,説中國的學生又聰明又勤奮,別的美國小孩愛玩,我們的這個同學下了課老老實實寫作業,老老實實作複習題,老師説你下課有空來我辦公室咱倆聊聊,他説行,就去了,老師拿出一包袋泡茶,大家知道袋泡茶是一個小紙包,穿根線,裏面有碎茶葉末子,他沒見過這個東西,拿紙包看一看,一撕,放進去了,這下茶就沒法喝了,那個小袋子裏全是茶葉末子,漂在水上,老師説不是這麼喝,你提着這個線,放進水杯裏,然後泡到你需要的濃度再把它拿出來,他説,好,我會了,然後把這杯水倒掉,老師又拿一杯水來,這次會泡了,老師説你要不要加糖?,他説我要,老師又拿出一小包糖來,也是個紙包,他看了看,全扔水裏了,實際上這包糖需要撕開了再倒進去,而那個茶葉是不撕開放進去的,所以學習禮儀第一個最實用的目的就是讓我們避免鬧笑話。

有的同學業就説,我鬧笑話,中國有句古話講“不知者不為怪”,偶爾鬧個小笑話沒關係,有的時候是這樣,有的時候就不行了,曾經在美國發生過一起謀殺案,有一個老撾人被殺了,警察調查是怎麼回事呢?原來那個老撾人頭一天晚上去酒吧喝酒,老撾人喝多了,喝多了以後,這個酒吧有一個演唱的台子,每天晚上有一個泰國人坐在那裏彈琴唱歌,是個歌手,老撾人那天晚上喝多了,就坐在底下,把腳翹到他面前的桌子上,這樣這個泰國歌手站在前面演唱底下那個老撾人腳底板對着他,泰國人,大家知道,他們都信佛教,而他們的佛教跟我們中國的佛教屬於不同分支,所以在它的講究裏是非常講究人的等級的,認為人的頭頂是靈魂存在的地方、是最高貴的地方,所以你要去泰國旅遊千萬不要一高興摸小孩的頭,是非常不禮貌的,不可以隨便摸小孩的頭,那從上往下排,最高貴的是頭頂,然後脖子、上身、下身,如果上衣穿的時間長了,穿舊了,上衣的碎布是可以用來補褲子的,但是如果你的褲子穿的時間長了,穿舊了,褲子的碎布是不可以用來補上衣的,所以按從上往下排的順序,腳底就是最低賤的地方。曾經有一個美國公司在泰國開一家分公司,它要選一個地址,結果就發現鬧市區有一座很高的寫字樓,地片也好,價格又便宜,美國公司就趕緊就買下來,買下來就發現有問題了,不成了,怎麼回事呢?原來誰都不來,客户誰都不來,為什麼不來?因為了個寫字樓附近有一座寺廟,這寺廟裏有一座佛像,那個佛像的高度低於這個樓的高度,所以他們認為這個不吉利,這個樓不吉利,所以美國人只好趕緊把樓賣了,換一處地方,生意一下子就好起來了,所以在泰國從上到下等級排的很清楚,所以那天這個老撾人用他的腳底板對着這個泰國人,對這個泰國人來説是受了奇恥大辱,以至於不能忍受,所以那天酒吧打烊之後這個泰國人就尾隨那個老撾人把他殺死了,所以這時候你就不能説“不知者不為怪”了,因為它也是小事了,學習禮儀的第二個目的就是避免無意中冒犯別人,無意中冒犯別人有的時候是在你不知道的情況下冒犯的,而這種不知道就是由於你知道的少,所以才會犯這種錯誤。

員工每年在進單位的時候,我都一再囑咐他們見了人一定要打招呼,因為我們的學生在大學裏養成這種習慣,300米之外看見老師來了,趕緊低着頭溜走了,這是他們的習慣,所以去了新單位之後,他不知道怎麼跟人打招呼,對面同事來了,也是一低頭就過去了,他心裏是怎麼想的,他是有點緊張、有點害怕、有點自卑,他又不會跟人打招呼,所以他見了同事不理,但同事可能就誤解了,你看這個學生,小張你怎麼回事,見了我們理都不理,那麼高傲,不就是清華畢業的嗎,有什麼了不起,這就已經無意中冒犯了別人,所以學習禮儀一定要記住,它是一種知識性的東西,它不是像你學數學一樣,大部分東西可以推導出來,禮儀它推導不出來,你如果從來沒見過領帶,你很難從圍巾推導成領帶,推不出來,而且也不能悟,我學哲學,有的時候忽然在那想明白了,這個道理原來是這樣的,但禮儀不是這樣的,因為很多東西都是知識性的東西,所以一定是學來的。

第3篇

俄羅斯人對人説話,如果對方是長輩、不相識的人、不親密的人、被認為重要的或須尊重的人,就須稱“您”,語氣含有純事務、客氣、莊重或尊敬的意味。對平輩或晚輩的家裏人、很熟的人、不須客氣或尊重的人,則稱“你”,語氣含有隨便、無拘束、親熱、友好的`意味。

俄羅斯人的姓名很長,一個人的全稱由名、父名和姓組成。

婦女結婚後一般隨夫姓,現在也有繼續用原姓或夫姓原姓並用的。

這麼長的姓名,怎麼稱呼呢?在莊重嚴肅的場合和公文中用全稱,名、父名和姓都用。有時也稍簡化一點。略去父名,只用名和姓。平時,對長輩、同輩或上級,為了表示尊敬,就稱呼名字加父名,如“符拉季米爾?伊里奇”、“伊萬?伊萬諾維奇”;對已婚婦女也這麼叫。

學生對教師也稱呼其名和父名,不叫老師。教師對學生則直呼其姓,有時也可直呼其名以示親切。兒媳對公婆,女婿對岳父母,如果覺得叫爸媽還不習慣,也可叫其名和父名。長輩對晚輩、熟悉的同輩之間,平時叫名字,簡單些。

但名字(即全稱的第一部分)卻又有正式名、小名、愛稱、暱稱等不同形式,這又使事情複雜起來。正式名用於一般正式場合。小名用於長輩對幼輩、平輩親屬間、愛人間、親密的同伴、同學、同志、朋友間,含有親暱意味,愛稱含有的親熱愛撫意味比小名還多。

暱稱是一種隨便的稱呼,在親密朋友間使用時表現出不拘禮節,在不親密的人間使用則常帶有輕視的意味,構成方法比較自由,大都是在名或小名後加個“卡”音。

俄羅斯人姓名的繁複多變,增加了俄語的表現力,使俄語更為豐富多采,但外國人記憶和運用起來卻比較困難。我們中國人讀俄羅斯小説,不是常常覺得書中的人物姓名難記難分嗎?

第4篇

俄羅斯在公共場所一般都能做到不大聲喧譁,講話的聲音很輕;不隨地吐痰,不邊走邊吃東西,不亂扔煙頭果皮等;不當人面伸懶腰、打呵欠、搔癢、摳鼻、挖耳;不用手指點不相識的人;不注視殘廢人畸形人;走路、上下公共車輛都主動讓老人、婦女在前,在車上給他們讓坐。

開會、觀劇等都注意按時到場。個別人觀劇遲到,他們也是靜悄悄地臉朝同排觀眾進入座位。總的`説來,俄羅斯人的公共道德風尚是比較好的,講究文明禮貌。

第5篇

幽默是思想智慧靈感在語言運用中的結晶,也是一種良好修養的標誌。幽默總與智慧也愛心結伴同行的,每一個具有幽默感的人都有隨和親切的性情、着寬廣的心胸以及洞察一切的機靈。

在現實的人際交往中,當矛盾發生時,那些缺少幽默感的人才會把事情弄得越來越僵,而幽默者卻能使一切變得輕鬆而自然。有一個故事談到,當發現餐廳侍者送上來的一杯啤酒裏有隻蒼蠅時,不同國家的人作出的不同反應是這樣的:

日本人令侍者去叫餐廳經理來訓斥一番“你們就是這樣做生意的嗎?”

沙特阿拉伯人則會把侍者叫來,把啤酒遞給他,然後説:“我請你喝——— ”

美國人説:“以後請把啤酒和蒼蠅分開放,讓喜歡蒼蠅的客人自己混合,你看怎麼樣?”

這個故事當然是虛構的,但卻形象地反映了美國人特有的那種民族性格——— 幽默。

幽默所帶來的笑可以緩解人們的情緒,表現出人們身處困境卻又不悲歎的樂觀精神。

有一個主婦因家中水管破裂,急告水電公司。可修理工因故遲到了好幾個小時,他非常抱歉,緊張地準備迎接一頓訓斥。可那位主婦説:“沒什麼,等你的時候,我正好教孩子們學游泳。”笑言之中,有深深的責備,更有博大的`寬容。試想聽了這句話,修理工肯定會賣力地把水管修得又快又好。而若主婦換成一付抱怨或斥責的腔調,雖然佔理,但效果則要差得多。

做任何事情都有一個“度”的問題,幽默也是如此。場合、對象都是必須考慮的客觀因素,不少人有過這樣的體會:同一個玩笑,你可以同甲開,卻不能對乙也這樣;或是在某場合可以説,而在其他場合卻不行。尤其是對於初識的人或長輩,幽默一定要慎用,否則很容易讓人感到似乎是一種突然到來的親切或唐突,或者會認為是在賣弄聰明與笑料。有時,幽默過了頭,變成一種取笑和譏諷,就更糟了。

第6篇

日常打招呼,中國人大多使用“去上班呀?”“吃了嗎?”“上哪呢?”等等,這體現了人與人之間的一種親切感。可是對西方人來説,這種打招呼的方式會令對方感到突然、尷尬,甚至不快,因為西方人會把這種問話理解成為一種“盤問”,感到對方在詢問他們的私生活。在西方,這種問候他們只説一聲“hello”或按時間來分,説聲“早上好!”“下午好!”“晚上好!”就可以了。

西方人最常用的問候語大多有兩類:第一,談天氣。如英國人見面説:“今天天氣不錯呵!”這是因為英國終年西風帶的影響,大西洋吹來的潮温氣流使得天氣無常,就連天氣預報也沒準,因此人們最關係天氣。第二,談近況。但只侷限於泛泛而談,不涉及隱私,可以説:“最近好嗎?”初次見面總要説:“認識你很高興”之類的客套話。

在漢語裏,一般只有彼此熟悉親密的人之間才可以“直呼其名”。但在西方,“直呼其名比在漢語裏的範圍要廣得多。

在西方,常用“先生“和”夫人“來稱呼不知其名的陌生人。在英國,對十幾或二十幾歲的女子可稱呼“小姐”,結婚了的女性可稱“女士”或“夫人”等。

西方在稱謂上似乎“不拘禮節”,習慣於對等式的稱呼。[中華勵志網]如家庭成員之間,不分“上下長幼尊卑”,一般可互稱姓名或暱稱。在家裏,可以直接叫爸爸、媽媽的名字。對所有的男性長輩都可以稱“叔叔”,對所有的女性長輩都可以稱“阿姨”。這在我們中國是不行的,必須要分清楚輩分、老幼等關係,否則就會認為你不懂禮貌,分不清上下長幼尊卑了。

對於家庭成員以外的稱呼,中國人往往尊稱對方為“李老師”、“陳師傅”,有時在姓後面加上此人當時所擔任的職務,如“黃局長”、“王經理”等。但英美人除了幾個傳統習用的稱呼――博士、醫生、法官、教授等之外,對“李老師”、“陳師傅”一類的稱呼是不能容忍的。也很少聽他們稱呼別人為“黃局長”“王經理”等。因為這一類稱呼還沒有變為像“博士、醫生、法官、教授”等一樣成為傳統習用的稱呼。

中西語言中有多種不同的告別語。如在和病人告別時,中國人常説“多喝點開水”、多穿點衣服“、”早點休息“之類的'話,表示對病人的關懷。但西方人絕不會説“多喝水”之類的話,因為這樣説會被認為有指手畫腳之嫌。他們會説“多保重”或“希望你早日康復”等等。

一位美國人在和他的中國朋友告別時説:“我會保持聯繫。”可是這位中國朋友等了一年多也未見隻言片語,便抱怨他不講信用。其實,這句話僅僅是一種告別詞語,相當於“再見”,説話人並無他意,更沒有作任何許諾。此外,西方文化中如果客人想告別,通常要提前幾分鐘將告別的意思暗示或委婉地向主人表達,並徵得同意,然後才可以離開。如果突然説“時間不早了”,隨即站起來和主人告別,這在西方文化中是被認為不禮貌的。

第7篇

也許我們都不知道,父母心中最想要的並不是什麼禮物,而是我們可以經常回家陪着他們。就像我們小時候,他們一直陪着我們一樣。

隨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的追求已經逐漸從温飽上升到了健康。父母老了,也開始到了要注意身體健康的年齡,有一個好身體是他們最大的願望。像今年最流行的健康大禮大成草含片,堅持服用可以讓父母的身體更加健康長壽。可以作為送禮的參考!

作為兒女,無法常年在家陪伴父母,隨着父母的年齡越來越大,生活也越來越不方便,一些實用的小家電可以為父母帶來更多的便利。

雖然送紅包顯得有點兒土氣,但是收到兒女送的紅包,父母一定會感覺到很高興。

這個嘛,就不解釋了。最近挺多朋友都説,家裏一直讓他們找個另一半。而我每次被提起這問題時,總會提醒自己,我還年輕,我還年輕……

其實,無論你送多麼貴重的禮物,還是街邊10塊錢人選3款,父母都不看重,重要的是我們能回家和他們過一個團圓的日子啊!

1、對於自己的父母,為我操心到現在,他們現在越來越老了,而我們所能做的就是關心他們的.身體健康,希望可以度一個快樂的晚年。所以可以送一份健康的禮物,像現在賣的比較火的按摩墊還是不錯的。送上這一款按摩器,表現一份關懷,展示一片赤誠。

喜歡高爾夫球,幾條運動毛巾也行,這樣的體育用品也很受歡迎。

創意類的禮物,更能突出新奇性,和用心。可以定製一款禮物,表達出你對爸爸的心意,平時我們都很少對自己的你們表達我們的愛,而父親節的時候卻可以為他定製一款禮物,把自己想要説的話定製在禮物上面,讓禮物代替我們去表達這份心意。

1、相信很多人的爸爸都會喜歡喝茶,這是他們生活中的一部分,關心他就是要從他的生活做起,關心生活裏的一點一滴,所以可以給爸爸買個不錯的茶杯,還可以有養生的效果。或是一包好的茶葉,也算是生活中對爸爸的一點關心。

從平時不能喝的好酒這樣的浪漫派,到晚飯時能喝的酒就ok,以後每晚能喝的什麼都行這樣的現實派。

想吃螃蟹火鍋,雖然高血脂但也希望能吃到日式牛肉火鍋,這樣的美食依舊很受歡迎。另外也可送日式點心,甜品,對於愛吃甜食的爸爸,可以送這個。聽到不少爸爸有“礙難拒絕大家送茶”的心聲,可以偷偷的調查爸爸的喜好。

錢包﹑剃鬚刀、小東西。每天能用的,自己一選就沒有品位的這樣的錢包和小東西也很受歡迎。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