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孔子個人心得體會5篇 孔子思想研究:個人心得體會

來源:巧巧簡歷站 1.01W

孔子,一位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和文化名人,他的思想影響了千年的中國文化。通過閲讀孔子的經典著作和了解他的生平事蹟,我們可以更好地理解他的智慧和價值觀,同時也可以在自己的生活中受益良多。本文將分享一些個人的讀孔子心得和體會。

讀孔子個人心得體會5篇 孔子思想研究:個人心得體會

第1篇

胡玫是個了不起的女導演,她能把有關於信仰與理念的重大主題在熒屏的方寸間運籌帷幄,不能不説這些有關於她的氣度與胸懷。正如比李詠更出眾的哈文一樣,其唯美與氣魄的完美統一,告訴世界,女人的心胸不只是僅僅能容下廚房與男人,如果有其善良、善感、堅忍與包容,她甚至比男人更能容下這個正反兩面的世界。在胡玫導演的電影《孔子》裏我看到了這一點。

後人追尋着孔子閃閃發光的思想一走千年,卻不知其實孔子的一生也是因落魄不得志而鬱鬱寡歡。那麼多有見地的政治思想和四兩撥千斤的軍事謀略,只能寄託給能夠採納它的明君智臣,這不能不説是其命運的悲哀。所以當我們看到顏回在冰河中用生命去護衞聖人的思想時,看到子路急於實現孔子的理想而戰死沙場時,我們便會不由自主地熱淚狂奔。電影的結尾我們看到堆積成山的竹簡被各種顏色的布匹分類包裹着,那其中不乏“人之初性本善”的教化,也不乏馳騁疆場時爭與讓的哲學,滿頭白髮的孔聖人就那樣安詳的坐化期間,窗外是一個山高水長雲霧繚繞的人間仙境。這也許就是中國人心中的天堂,那是常人渴望而不可及的。所以正如最瞭解女人的是男人一樣,最瞭解男人的也是女人。而孔聖人是洞穿了人心,不管你是男人還是女人!他更是看透了事物發展的規律,而且縱貫古今。

也許,我所理解的孔夫子未免太過粗淺,但在看這部電影時,我確實感到了孔子的真實存在。其實不管你認不認同,在每一箇中國人的心裏,都或多或少地保有着儒家思想的印記,這已經成為人們評價是非的標準之一,也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中流砥柱。歷經千年風霜雨雪的歷煉,幾次火浴後的鳳凰涅槃,讓它擁有了可以撼動世界的力量。所以,不管我們是商人,還是政客,是婦孺還是童叟,我們真的該時常捫心自問:“孔聖人你是否住在我的心裏?”

讀孔子個人心得體會5篇 孔子思想研究:個人心得體會 第2張

第2篇

電影《孔子》講述的是我國春秋末期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創始人孔子的生平故事。

春秋割據,各國戰亂,孔子就知這親的年代生活。孔子滿腹經論,學識淵博。他就任“中都宰”這個職務時,使中都面貌大變,老百姓路不拾遺,夜不閉户。孔子所以受到魯定公的重用,被魯定公任命為大司寇。

當時是奴隸社會,有一個這樣殘忍的陋俗,就是隻要有一個王權去世了,他的奴隸們就要陪他殉葬。孔子不畏大司徒和公山狃的權勢,提出要廢除這個殘酷的陋習,用智慧戰勝了兩位王侯貴族,展現了孔子的聰明和機智,以及他的仁愛之心。

孔子擔任大司寇的第一件大事,就是陪同魯定公去會見齊王。孔子向公山狃和大司徒索要戰車五百乘,但遭到公山狃的拒絕,只好帶着孔子的十乘戰車去會盟,受到齊國的威脅,但孔子用他的智慧,用一百輛牛車嚇退齊國的五百戰車。所以,得到魯國王的稱讚和重用。孔子與他的弟子開始了顛沛流離的生活。

孔子和他的弟子在奔走列國之間,傳授學問,用仁愛之心對待每一個學生,學生對孔子也是非常崇敬。有一件事讓我感動,就是顏回下到冰海,給孔子撈書籍,但在冰海里待太長時間,就被凍僵了,已三個時辰了,顏回沒有緩過來,這種視書如命的精神讓我感動。

這部電影僅僅是孔子這位大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的藝術體現,我要從孔子的文學著作《論語》再深入進行了解,要向他學習“學而不厭,誨人不倦”精神。

第3篇

昨天,我聽媽媽説銀谷影城正在熱播電影《孔子》,我立刻手舞足蹈起來。媽媽見我這麼興高采烈,便答應帶我去看這個電影。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時魯國人。出生於公元前五世紀。他學問淵博,是一個偉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整個電影講述的是孔子周遊列國的故事。孔子在周遊列國時先後去過衞國、蔡國、齊國、鄭國等國家。

孔子本來在他的家鄉魯國享有很高的官職—司寇,他倡導用禮儀治國,讓國家富強,不同意連綿的戰亂,耗費錢糧,這樣才能使天下太平,百姓過上安居樂業的美好生活。可是他這種理念當時並沒有被魯國國君採納。雖然這樣,孔子還是在魯國廢除了一種不文明的行為——“殉葬”。古代,每個有錢的主人,手下都會有一些奴隸,而主人去世後,他的奴隸就會一個不剩的拉去陪葬,看到這殘忍的一幕,令人心驚膽顫。有一次,一個大臣的父親死了,他的一個小奴逃到了孔子的家中,哆哆嗦嗦地説了實情。第二天上朝,孔子帶來了了這個小奴,國君憤憤地説:“你怎麼能不告知我,私自收下這個小奴呢?”這時,一位朝中大臣對孔子説:“奴隸陪葬是一種禮節,你是不能收留的。”孔子不慌不忙地説:“死去的人也是你最要好的朋友,那你為什麼不去陪葬呢?”一下子説得這位大臣啞口無言。但孔子最後還是被魯君趕出了魯國。

孔子離開魯國後,先後周遊了很多國家,都沒有得到重用。這時,魯君派人請孔子回國,孔子經三思後同意了。但在返程的路上,令人感動的一幕發生了。當他們的馬車行駛在冰凍的河面上時,冰面突然崩裂了,書簡掉到了河水裏,孔子最喜歡的學生顏回知道這些書簡是孔子的全部心血,所以不顧自身安危跳進冰水,救出了這些書,而他卻被冰冷的河水凍死了。看到這時,我差點眼淚奪眶而出。

孔子周遊列國14年,終於在68歲時回到了魯國,專心講學,最終在73歲時因病去世。孔子的精神影響了世世代代的中國人,他那不因艱難而退縮的的品格深受人們敬佩,我們應該時時刻刻懷念他,時時刻刻學習他。

第4篇

作為中國歷史上乃至世界上偉大的教育家孔子,其德育思想在中國歷史上乃至對世界教育史上都產生了重大影響。柳詒徵在《中國文化史》中這樣評價孔子:“無孔子則無中國文化。自孔子以前之中國文化,賴孔子而傳;自孔子以後之中國文化,賴孔子而開。”世人亦稱孔子為“萬世師表”、“文化聖人”。他的德育思想長期影響着我們的教育和民族精神的方方面面,敦促着我們去研究和重視。

德育是孔子教育理論的核心。《論語》一書記載了他的德育思想和德育實踐。其德育思想的核心是“仁”,以“孝”和“悌”為根本。

“仁”是指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也就是做人的道理和規範,是孔子德育思想的主要範疇。“仁”的含義,《論語》中多次提到,如“仁者,愛人。”“克己復禮為仁”(《論語·顏淵》),“孝悌也者,其為人之本與?”(《論語·學而》)等。“仁”為眾德之首,而作為最高準則,孔子的“仁”學具有以下特點:

首先,是先天的道德範疇。《論語·憲問》中説:“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從中可以看出,“仁”是先天的道德屬性,只有君子才能做到“仁”,小人是絕對不行的,從而“仁”成為先天的道德精神。

其次,是主觀的道德修養。依孔子之見,“仁”是天賦道德,故小人中不會有仁人,君子當都是仁者。然而,現實卻會有相悖現象,所以能否達到“仁”又是由主觀意識決定的。所以,孔子又談道“我欲仁,斯仁至矣。”(《論語·述而》),“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論語·顏淵》),“有能一日用其力於仁矣乎,我未見力不足者;蓋有之矣,我未之見也。”(《論語·里仁》)等。從中可以清楚看到,孔子思想中的“仁”,是從主觀願望出發,以求達到思想的精神境界,而這種境界,就是孔子的德育標準和目標。

“孝”和“悌”是孔子處理家庭關係的道德規範。“孝”是父子之間的愛,“悌”是兄弟姐妹之間的愛,這是“仁”的根本,“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論語·學而》)

孔子“仁”的學説,對我們今天的社會教育、學校教育、家庭教育都具有重要意義,我們今天的這種三位一體的教育目的是培養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四有新人,這也正是我們德育的首要目標。

孔子強調德育,並且把他放在教育的首要地位。其實施德育的過程可分為三個步驟:

第一,培養學生的道德知識。孔子在認識論方面雖然承認有“生知”、“學知”,但他更重視“學知”。其本人也承認:“吾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論語·述而》),並自稱“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學也”(《論語·公冶長》)。其大半生精力從事教育事業,並認為首先要有豐富的道德知識,才能分辨善惡、是非、榮辱,才能不迷惑,是所謂“知者不惑”(《論語·子罕》),“君子憂道不憂貧”(《論語·衞靈公》),才能把遵守規範視為內心精神上的需要而感到快樂,是所謂“知者樂”(《論語·雍也》)。孔子亦強調知德的重要性,“朝聞道,夕死可矣”(《論語·里仁》)。

第二,孔子強調道德信念與意志的培養。人不僅要知德,而且還要把它轉化為道德信念,才能樂之不苦,正所謂“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論語·雍也》)。必要時要為道德而獻身,即“志士仁人,無求生而害仁,有殺身以成仁” (《論語·衞靈公》)。

孔子還認為,一個人首先要有為實現理想而百折不撓的意志,方能為學修德,他自身的德育歷程充分體現了這一點,“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論語·子罕》),更要求學生要經得起艱苦的錘鍊,“磨而不磷,涅而不緇”(《論語·陽貨》)。道德的成長,必須克服內外障礙與困難,一個意志薄弱的人,是絕對做不出可歌可泣的英雄行為的。

第三,孔子強調“行”的重要性。孔子認為“行”比“知”更重要,“行”是德的歸結,“的”不能離開“行”。所以孔子説:“君子恥其言而過其行”(《論語·憲問》),“先行其言,而後從之”(《論語·為政》),“君子欲訥於言而敏於行”(《論語·里仁》),“敏於事而慎於言”(《論語·學而》)。孔子的德育過程,就是要求言行如一的過程,一個人的道德修養如何,不是聽其説,而是看其行,“今吾於人也,聽其言而觀其行”(《論語·公冶長》)。不能做到知行如一的話,則意味着德育的失敗。兩千多年前的孔子,將知行合一並納入德育過程,形成了古代教育的特點和優良傳統,對我們今天的德育提供了良好的借鑑。

孔子在畢生的德育實踐中,總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德育方法。

第一,志恆。孔子在德育過程中,要求學生要樹立遠大的理想和目標,並且要立志有恆,進行百折不撓的意志鍛鍊。故曰:“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論語·衞靈公》),“人無遠慮,必有近憂”(《論語·衞靈公》)。立志就要不怕吃苦,不能追求享受,“士志於道,而恥惡衣食者,未足與議也” (《論語·里仁》),“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 (《論語·述而》)。具有遠大理想和抱負的人,不應追求眼前小利,造成半途而廢,悔恨終生“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 (《論語·子路》)。“善人,無不得而見之矣;得見君子者,斯可矣。” (《論語·述而》)孔子為宣傳自己的學説,為天下太平,“知其不可為而為之”,毅然選擇苦難之路,一生不變。

第二,律己。孔子的德育重視言傳身教,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在潛移默化中感染學生。孔子言傳身教,要求別人做到時,自己先要做到,是所謂“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論語·子路》)。自己先做到了,自己的學生必然也會做的較好。自己做不好,又怎能要求別人優秀呢?“苟正其身矣,於從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論語·子路》)。孔子主張先做後説,或者言出必行,視為“古者言之出,恥躬之不逮也”(《論語·里仁》)。

第三,揚棄。道德的規範就是公共的社會契約,德育的過程就是一個對錯誤有則改之,無則加勉的過程。人要修德、講學,否則,會令人擔憂,“德之不修,學之不講,聞義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憂也。” (《論語·述而》)有錯非但要不怕別人知道,而且要決心改正,“君子之過也,如日月之食焉。過也,人皆見之,更也,人皆仰之。” (《論語·子張》)。他反對有過錯而不改的做法,“過而不改,是謂過也。” (《論語·衞靈公》)。他有特別強調尋找自己的缺點和錯誤,要不斷地自我監督與反省,“克己復禮以為仁” (《論語·顏淵》),“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論語·衞靈公》)。同時要勇於自我批評,對別人的缺點錯誤要寬容諒解,“攻其惡,無攻人之惡”(《論語·顏淵》),“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論語·里仁》)。對別人的良性發展,要“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論語·顏淵》)。這種嚴以律己、寬以待人之修養,對我們今天加強自身之修為,實施德育之目標計劃仍為良策。

第四,愛生。今天講求遵守師德,不體罰學生,其意無外乎是愛生。故孔子説:“君子學道則愛人,小人學道則易使也”。孔子對待學生,坦率真誠,主張平等民主的師生關係,與弟子情深似海,子路死於衞國內亂,被剁成肉泥,孔子聞耗,在院子裏仰天慟哭,其情動天地。孔子愛生如子,其德也高,其情也深,所以深受弟子敬愛。他去世後,學生們為其守墳三年,而子路還是不肯離去,又守了三年。“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誠服也,如七十子之服孔子也。” (《孟子·公孫丑上》)

孔子生活在新舊社會交替的春秋末期,在奴隸主貴族壟斷教育的動盪時期,孔子以其豐富的德育思想和畢生的實踐,打破了“學在官府”的教育局面,為後人披荊斬棘,殺出了一條德育的道路。他以淵博的文化知識,高尚的道德情操,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德育方法,培養出了許多品學兼優的弟子和再傳弟子,這在當時和以後對我國民族文化的發展產生了巨大的歷史影響,成為“萬世師表”。這是中國歷史上其他任何一個思想家都不曾有過的歷史地位。

孔子的德育思想經過兩千多年的傳承和發展,所藴含的思想和精神可穿越時空的界限,其德育思想和方法,今天我們可以批判地繼承,並進行發展,吸收借鑑先進合理的部分,充分改造利用,從而推動學校德育的開展和深化。保證社會主義道德在吸收傳統道德精華的基礎上得到進一步發展,為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服務。

第5篇

電影《孔子》拍得規規矩矩的,説不上超好,但是能夠看。

裏面故事都有影兒,既沒被捧成孔聖人,也沒貶成孔老二。不像于丹,她説話太咋呼,擱她理解的論語裏走出來的孔子,像個大明白,一想孔子就和她連着,不大可耐。胡玫的孔子可耐,或者説周潤發演的孔子真可耐,是一個有對有錯,有血有肉,愛國愛家,疼老婆愛孩子的山東大漢。孔子穿得棉袍後現代,特軟和,特暖和。俺也想扯二尺布,做那麼一灰面棉袍。到哪能買到棉花哈?

比張藝謀的《滿城盡帶黃金甲》和《英雄》誠懇萬分,比陳凱歌的《無極》和《刺秦》智商高,比馮小剛的《夜宴》講故事講得明白,那幫男人呀,一堆老笨蛋,和胡玫比啊。人家胡玫不像他們貓一頓狗一頓的,沒常性,人家她拍的歷史劇一貫高水平,電影《孔子》比她的電視劇《雍正》要好得多。

其實,咱有五千年曆史,題材不缺,有故事着呢。可是俺沒撈着看過啥像模像樣的正劇電影,就算你帶上近代史在內,也都沒啥好看的。《甲午風雲》和《武訓傳》是俺看過的電影裏,應該還算講明白點兒事兒的,其他真想不出來啥,誰還拍過好歷史片?你們幫忙想想?興許有,俺忘了?

周潤發不負眾望,孔子演得好,有時候他能化腐朽為神奇,你比如,磕頭,多讓人反感的動作,可是周潤發演得實在,瀟灑。哎喲,和他在一起演這場電影,對其他那些演員,像陳建斌周迅和任泉,來説絕對是難得的學習機會,俺這麼笨猜啦,人家那幾個心裏可能還不服捏。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