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死》的讀後感字通用8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1.92W

寫讀後感是我們表達對文學作品賞識和敬意的方式,當我們寫讀後感時,我們將書中的情節、人物和主題重新過一遍,深入思考它們的含義和影響,下面是本站小編為您分享的魯迅《死》的讀後感字通用8篇,感謝您的參閲。

魯迅《死》的讀後感字通用8篇

魯迅《死》的讀後感字篇1

今天,我讀了《我的伯父魯迅先生》這篇文章,對文章中伯父幫助黃包車伕這件事感觸很深。這件事的大意是:有一天,作者和爸爸媽媽去她的伯父魯迅先生家。在伯父的家門口發現了一個受了傷的黃包車伕。作者的爸爸經過詢問,知道了這個黃包車伕受傷的原因。於是作者的爸爸跑到伯父家,接着跟伯父一起幫這個黃包車伕包紮好傷口。最後伯父又把一些錢給了他,要他在家裏好好養傷。這一件事,使我對魯迅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讀完文章,再回頭想想,魯迅的品德實在是太高尚了。在我們的生活中,又有多少人能像魯迅那樣助人為樂,做了好事而又不要報酬的呢?我就親身經歷過一次與文章中的這件事恰恰相反的事情。事情是這樣的:一次,一個小朋友獨自玩着玩着,突然踩到一塊香蕉皮,四腳朝天滑倒了,他大哭起來。可是,在旁邊的路人,都只是冷眼相觀,卻沒有一個願意前來幫助這位小朋友,把他扶起來的,有的人甚至幸災樂禍,指着這位小弟弟哈哈大笑,還就這個小弟弟的狼狽樣而議論紛紛。我也是這行人中的一個。現在想起來,我真是很慚愧。

在此,我希望每一個人都能熱心地幫助別人,這樣不僅會使世界更美好,還會使自己更快樂!

魯迅《死》的讀後感字篇2

小説描寫了作者魯迅兒時在故鄉的生活和現在真實的故鄉對比,揭露帝國主義的侵略,封建帶給人們的苦難與舊時代的黑暗社會與痛苦抒發了作者渴望新生活的強烈慾望。

魯迅曾經在日本留學學醫,認為救死扶傷還不如成為作家讓這些麻木不仁的百姓重新燃起鬥志打敗侵略者。

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閏土,少年的閏土還是一個勤勞善良膽大活潑的小少年,可是就是因為社會的壓迫使他變成一個迷信麻木的人。

從閏土身上可以看出舊社會的黑暗與勞動人民的苦難,我們應該為我們生活在一個和平而又繁榮昌盛的年代感到幸福。

魯迅先生在小説最後寫道:我想希望本無所謂有,無所謂無的。正如這地上的路:其實世界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形成了路。這句話表達了只有美好願望而不去努力的實現夢想這還是不會成功的。只有踏上這一條路,勇敢的去實踐去追求你想要的這才是真理。

我們應該報答現在美好的生活,珍惜現在的時光,努力的追求自己的夢想。老舍也是因為黑暗社會的壓迫而不得不自殺,從而失去了中國第一個諾貝爾文學獎的機會。他筆下的祥子和閏土一樣如此。

就趁現在,珍惜現在的時光,好好學習,努力的去實現自己的夢想吧!

魯迅《死》的讀後感字篇3

“哀其不幸,怒其不爭”,這句話出自魯迅的《吶喊》。讀完這本書,我心潮澎湃,久久不能忘懷。

?吶喊》是魯迅先生寫的一部小説集文章,篇篇都是經典之作。每一句話,每一個詞,每一個字都寫滿了對黑暗社會的控訴和對整個社會的吶喊。在魯迅先生的筆下,每個人物都有血有肉。

我最喜歡的就是《阿q正傳》這篇文章了。這裏有九個章節,個個十分精彩,《阿q正傳》向人們展現了辛亥革命前後一個畸形社會以及畸形人物的真面貌,阿q的性格複雜,他是一個質樸而又愚蠢的人,代表了那個時代典型的中國農民,但是阿q也有着中國農民自私自利的缺點,整天自輕自賤,卻又狂妄自大,自我麻痺來欺騙自己的行為。

他是弱者,經常被人欺負,他是經常捱打的人,常常用“兒子打老子”的話來滿足自己,在精神上得到勝利,在這裏面有一種辦法,叫精神勝利法,這是每個中國人經常犯的一個錯誤。魯迅先生説,阿q是現代中國人的靈魂,《吶喊》這篇文章,引人深思,讓我久久不能忘懷,那有力的語氣抨擊當時社會的黑暗,體現了魯迅對國之責任感和對國家的熱愛之情。這就是所謂的《吶喊》。在彷徨中“吶喊”,在成長中讓自己知足,更加明辨是非。

魯迅《死》的讀後感字篇4

“捧着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這就是一直受人愛戴的魯迅先生的品格。我一直很尊敬和愛戴魯迅先生,所以,我格外認真地讀了《我的伯父魯迅先生》,感受很深。

“伯父”魯迅先生去世了,“我”萬萬沒有想到會有這麼多人來追悼他。魯迅先生為什麼能得到這麼多人的愛戴?我歸納了一下,一共有三點原因。

第一點作者寫了“我”的伯父是一位極其平常而又慈祥的伯父。有一次,伯父跟“我”談起《水滸傳》裏的故事和人物,因為“我”沒有仔細看,所以伯父問“我”的時候,“我”張冠李戴地亂説一氣。伯父摸着鬍子笑了笑説:“哈哈!還是我記性好啊!”魯迅先生不是大發雷霆,説她一頓,也沒有一言不發。而是用了一句非常幽默的話來批評她,使她感到羞愧和悔恨。魯迅先生這句話也批評了我,我平時讀書也不認真,和文章的作者一樣,讀書時只注意緊張動人的.情節,什麼人物的個性,什麼前因後果,包括一些不懂的字和詞,都沒有查字典或請教別人,就稀裏糊塗地過去了。現在好了,不論什麼書我都要求自己好好讀,認真讀,一字一句仔細理解。

第二點是伯父告訴“我”,他原本又高又直的鼻子,“碰了幾壁把鼻子碰扁了。”魯迅先生從來不碰壁來抨擊國民黨反動勢力,説明了魯迅先生面對着強大的敵人,毫不畏懼,敢於和他們鬥爭到底這是多麼偉大的精神啊!

第三點寫的是魯迅先生救助車伕關心女傭的事。在別人有困難時,魯迅先生總是伸出熱情的手來幫他們,解救他們。讚揚了魯迅先生為自己想的少,為別人想的多的偉大品格。

今後,我也要像魯迅先生一樣,爭取做一個能得到很多人的愛戴。

魯迅《死》的讀後感字篇5

?吶喊》是魯迅先生1918年至1922年的短篇小説的集結,也是魯迅的第一部小説集。《吶喊》中的小説,以振聾發聵的氣勢,揭示了中國的社會面貌,控訴了封建制度的罪惡還喊出了“五四”時期革命者的心聲。它反映了“五四”徹底不妥協地反封建主義的革命精神,適應了中國革命從舊民主主義向新民主主義革命轉變的需要,在中國現代文化史和文學史上佔有重要地位。

魯迅13歲史,家庭發生了巨大變故,開始衰落了。因為中醫沒有救活父親,所以魯迅才有學習西醫的想法;而世態炎涼帶給魯迅對社會的認識,對他的思想、個性等方面產生了極大的影響。魯迅走出家門,到南京去上洋學堂,除此顯現出叛逆的性格。當時社會很鄙視“學洋務”的人,認為他們“將靈魂出賣給鬼子”。即使在這麼大的壓力下,魯迅還使用自己稚嫩的肩膀聽了過來。

先驅者的勇敢行為,往往不被世人理解、擁護,所以失敗是難以避免的。和當時許多“維新人士”一樣,魯迅在失望後也曾彷徨,“用了種種方法,來麻醉自己的靈魂”,在復古的幻想中逃避現實。然而像魯迅這樣意志堅定的先驅者是不會永遠彷徨的,在朋友的鼓勵下,他又投入解救國民靈活的戰鬥中去了。《吶喊》就是他的武器。魯迅在呼喚民眾以使他們獲得希望、新生的同時,也使自己獲得了希望、新生。

?吶喊》這部書共分為十四部分,分別是《狂人日記》、《孔已己》、《藥》、《明天》、《一件小事》、《頭髮的故事》、《風波》、《故鄉》、《阿q正傳》、《端午節》、《白光》、《兔和貓》、《鴨的喜劇》、《社戲》。

?狂人日記》是中國現代文學的第一篇小説,描寫了一個“迫害狂”患者的精神狀態和心理活動。小説描寫了日常生活裏一般人對狂人的圍觀、注視、談論,以及由此反激起的“迫害狂”患者內心的恐懼,他看到每一個人都覺得想要吃他,列舉出某些“人吃人”的具體事實,並用點睛之筆寫出中國歷史是一部吃人的歷史,喊出了“救救孩子”的呼聲。

繼《狂人日記》之後,魯迅寫了《孔已己》。小説以咸亨酒店為背景,孔已己是唯一站着喝酒而穿長衫的人。他已經失掉踱進房子裏去喝酒的資格,確認然沒有忘卻“讀書人”的身份,不肯脱下那件又破又髒的長衫;甚至流落為竊賊,也還在聲辯“竊書不能算偷”,結果被打斷了腿,最後悲慘的用手走路,消失在漫漫大雪中。

?阿q正傳》是《吶喊》中最具代表性的文章之一。它之所以家喻户曉,是因為它寫出了一個現代的我們國人的靈魂來,表現了國民性的弱點。阿q一無所有,靠打工度日。

儘管他“真能做”,但社會的沉重壓迫和剝削,使他時時處於生存的危機,受盡欺凌。他用“精神勝利法”來自我安慰,自欺欺人渾渾噩噩,苟且偷生。這種精神勝利法使阿q不能正視自己的悲慘地位並沉溺到更為屈辱的努奴隸生活中去。

?吶喊》寫出了被壓迫人民的思想和生活,揭示了深刻的社會問題,為現代文學創作樹立了傑出的榜樣,是中國現代小説的開端與成熟的標識。它奠定了中國文學的基礎,開創了現實主義的文學思想傳統。

魯迅《死》的讀後感字篇6

?朝花夕拾》的作者想必大家都不陌生吧!他就是魯迅先生(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漢族。浙江紹興人,字豫才,原名周樟壽,字豫山、豫亭。以筆名魯迅聞名於世。魯迅先生青年時代曾受進化論、尼采超人哲學和托爾斯泰博愛思想的影響。1904年初,入仙台醫科專門學醫,後從事文藝創作,希望以此改變國民精神。魯迅先生一生寫作計有600萬字,其中著作約500萬字,輯校和書信約100萬字。作品包括雜文、短篇小説、評論、散文、翻譯作品。對於“五四運動”以後的中國文學產生了深刻的影響。毛澤東評價他是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中國文化革命的主將。

?朝花夕拾》是作者寫的童趣生活,如《狗·貓·鼠》中就寫出了作者的童趣:“動物們因為要商議要事,開了一個會議,鳥、魚、獸都齊集了,單是缺了象。大家議定,派夥計去迎接它,拈到了當這差使的鬮的就是狗。‘我怎麼找到那象呢?我沒有見過它,也和它不認識。’它問。‘那容易,’大眾説,‘它是駝背的。’狗去了,遇見一匹貓,立刻弓起脊樑來,它便招待,同行,將弓着脊樑的貓介紹給大家道:‘象在這裏!’但是大家都嗤笑它了。從此以後,狗和貓便成了仇家。”從中我們也看出了作者的童趣。

我慢慢的喜歡上了《朝花夕拾》。

魯迅《死》的讀後感字篇7

?我的伯父魯迅先生》主要講了:魯迅先生救一個光着腳拉車的人,這人沒有留心,踩在碎玻璃上,玻璃片扎進腳 底了。疼的很厲害,回不了家了!魯迅先生回家拿了藥和紗布出來,把那個拉車的扶上車子,伯父和爸爸一個蹲着,一個半跪着。爸爸拿鑷子夾出碎玻璃片,伯父拿硼酸水給他洗乾淨,又給他敷上藥,紮好繃帶。然後給了他一些錢,把盛下的藥和繃帶也給了他。拉車的非常感激。還有伯父也常常半夜寫文章,總是接連不斷的咳嗽。常勸nu傭阿三多休息,不要乾重活兒。

魯迅先生以筆為武器,戰鬥了一生。被譽為“民族魂”。他為自己想的少,而為別人想的多,他深切痛恨舊社會和同情勞動人民的生活。他的文章簡練,樸實無華,記述真實而生動,使人彷彿置身在那個時代的生活當中了,看完這篇文章之後,我被魯迅深深的感動了,魯迅先生自己病得那麼厲害,還三更半夜的寫文章,為窮苦大眾服務,這種精神多麼值得我們學習。他對自己的病跟本不在乎,倒常常勸他們家的nu傭阿三多休息,不叫她乾重活兒,這真是令人感動。

我收回思緒的翅膀,不禁從心底裏呼喊:讓我們一起學習魯迅先生的那種先人後己、幫助別人的高尚的品質和精神。

魯迅《死》的讀後感字篇8

我最近讀了《魯迅愛書的故事》這篇文章,寫的是魯迅先生愛書的故事,我從中得到了啟示,受到了教育。

幼年時代的魯迅十分愛讀書,常常用壓歲錢去買書。成年了,如果有非常好的書,他就抄下來。魯迅的書雖然是很早買的,但還像新的一樣,沒有一本書是掉頁、有誤漬、損壞過的。他看過很多書,在24年裏就買了9000多冊書,書的存放也井井有條。

而現在有的人,總是隨意損壞書,書要麼掉頁,要麼落滿灰塵,還有人將書卷成一個棒槌打人,把書藏的到處都是。我就有這樣的體會。我和李若霖是圖書管理員。有一次科學老師沒來上班,同學們就被安排去圖書館看書。因為教學開放日即將到來,我和李若霖就被老師指派去找出同學們藏在各處的書。於是我們就拿着竿子去櫃子下面和夾縫中掃書。當我趴到地上時,一時驚呆了。就像一句話説的那樣: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每個書櫃下平均都藏着兩三本書,我們心裏先是一驚,然後無可奈何的繳獲了一堆獵物。

我們倆想方設法把書頂出來,灰塵落在我們的身上,汗水順着臉流了下來,潔白的校服弄髒了,兩天下來,居然弄出了20多本書出來。我心疼的看着書,拿了一個抹布,將書擦乾淨了才離開了圖書館。

我想,比起魯迅爺爺來,這些隨便扔書、塞書的同學,差距多大呀。書是人類最好的朋友,讓我們愛惜書吧!讓我們在書的陪伴中成長吧!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