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魯迅《故鄉》讀後感受500字

來源:巧巧簡歷站 1.2W
作為社會未來的新動力,我們的生存狀態難道沒有理由受到關注嗎?大人們總是以為吃飽穿暖學習好,就是一個孩子的全部,可這些卻恰恰是我們這些孩子最忽略的。以下是本站小編為大家整理的2021魯迅《故鄉》讀後感受500字範文,希望大家喜愛分享。 
2021魯迅《故鄉》讀後感受500字
 
篇1
  故鄉,在我腦海裏,故鄉是一幅美麗的山水畫,青山、碧水,還有被清晨的露水沾濕的泥路,故鄉載滿了我對童年的回憶。
 
  讀完魯迅先生的《故鄉》,我心生感慨,在魯迅先生筆下的故鄉,也是青山、碧水、藍天。在這篇文章中,魯迅先生敍述了自己回故鄉、在故鄉、離故鄉三個時的所見所聞,以及所經歷的事,他寫到了楊二嫂的犀利;再見到閏土時,回憶中的童年玩伴與自己隔了一層厚障壁,可想想,他們又何嘗不是被生活所迫,被世俗所感染?這篇文章讓人從另一個角度感受到了當時社會的世俗與封建。
 
  與魯迅先生的故鄉不同,我的故鄉是美麗的,美得就像古人陶淵明的《桃花源記》裏所描述的桃花源,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黃髮垂髫,並怡然自樂。雖然現在的變化很快,但依然存在着我孩提時的那股味道,平地上的那些追逐打鬧,樹上的攀爬,那些玩伴依然清晰,只是心境不再幼稚。
 
  故鄉有着我無窮無盡的回憶,我對故鄉的那份情也是無法用言語去描述的,畢竟那片土地養育了我多年。每年的春節,我都會回鄉幾天,與母親、兄弟姐妹團聚一番,呼吸新鮮的空氣,喝上幾口不用過濾卻帶着些清甜的水,把一年中工作的緊張心情和煩惱都拋到腦後,盡情享受故鄉這片土地帶給我的愉悦。
 
 
 
篇2
 
童年的魯迅,彷彿是一個生活在天堂的魔鬼,豐衣足食卻寸步難行;而閏土則是生活在地獄的天使,生活艱辛但充滿快樂。閏土的童年務必要看瓜田,但他自由、快樂。魯迅的童年雖豐衣足食,但他只能悲哀地念着“之乎者也”。閏土還能夠去做無窮無盡的新鮮事,看無邊無際的海洋;而魯迅只能看到那“四角的天空”。
 
  沒有了自由,多少財富都是破銅爛鐵。自由才是真正的金子!
 
  可那畢竟是幾十年前的封建社會,離此刻已經有那麼漫長而浩瀚的一段歷史。但是,到了此刻的社會,大人們還是大同小異、異曲同工地為我們打造一個標準童年:束縛。
 
  我覺得束縛再加上比較再加上無窮無盡的學習,與監獄相比也已經只有毫釐之差了。作為社會未來的新動力,我們的生存狀態難道沒有理由受到關注嗎大人們總是以為吃飽穿暖學習好,就是一個孩子的全部,可這些卻恰恰是我們這些孩子最忽略的。
 
  《故鄉》中,魯迅不僅僅點到了家鄉的改變給人一種惆悵的感覺,更用閏土和楊二嫂這兩個具有代表性的例子來證明一個詞,改變。不論是家鄉的改變還是人物的改變,魯迅的文章總是給人一種微言大義的感覺,個性是最後一句:世上本是無路,人走的多了,就有了路。更是讓人回味無窮。
 
篇3
  最近幾天看了魯迅先生的小説《故鄉》,讀完這篇文章後,我頗有感觸。《故鄉》這篇文章以敍述主人公“我”回到家鄉遷居的見聞感受為線索,描寫了舊中國農民悲慘生活和精神病苦,抒寫了作者對人與人之間存在隔膜的深沉憂慮以及改造舊社會,創造新生活的強烈願望。在本文中,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閏土。在魯迅先生的筆下,少年閏土的形象與中年閏土的形象有很大差異。少年閏土是天真、活潑、勤勞、勇敢、機靈的小英雄,而中年閏土的形象是迷信、麻木、好不覺醒的木偶人。“他站住了,臉上顯出歡喜和淒涼的神情;動着嘴脣,卻沒有作聲。
 
  他的態度終於恭敬起來,分明的叫道:“老爺……”我似乎打了一個寒噤,我就知道,我們之間隔了一層可悲的厚障壁了。我也説不出話。”這幾句話可以看出閏土見到童年好友是高興的,但是二十幾年的世態炎涼使他感到痛苦、難堪。“終於恭敬起來”藴含深沉的悲哀。“厚障壁”比喻人與之間的隔膜,封建等級觀念的束縛。從中可以看出中年閏土的性格是封建社會壓迫,扭曲的結果,值得同情。從閏土身上,可以看出舊社會的黑暗和勞動人民苦難的生活,我為我生活在一個新中國,一個新的社會而感到幸福。魯迅先生在文章最後説道:“我想:希望是本無所謂有,無所謂無的。這正如地上的路;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這句話説明了只有美好的願望而不去探索、實踐,就沒有希望。雖然實現“希望”困難很大,但是隻要去不斷的探索,實踐,就有可能實現“希望”。 我也在想:我們在生活中何嘗沒有呢?
 
 
篇4
  魯迅寫的《故鄉》,講述了他與閏土小時候的一些事情。讀了《故鄉》我深深地感受到了魯迅與閏土深深的友情。雖然認識的時間並不長,但友誼已經十分的深厚了!閏土會捕鳥、看瓜!閏土的心裏有無窮無盡的希奇的事,都是魯迅往常的朋友所不明白的。他們都和魯迅一樣只看見院子裏高牆上的四角的天空。在和閏土的交往中,魯迅學到了不少新鮮的知識,得到了不少的樂趣,所以魯迅在那段時間很快樂,可正月過了,閏土務必回家。一開始,他們還相互送了幾次禮物,但之後再也沒有見面。我明白了:快樂的時光是短暫的,只有好好珍惜時間,快樂才是永遠的。
 
  可過去不懂事的我,卻不懂好好珍惜時間,常常浪費時間。有一次,晚上有一個十分好看的電視,我想:機不可失。就看了起來,從7點鐘看到9點,看完了才想到作業沒做完,只好匆匆忙忙做起了作業,那晚拖到好晚才睡覺。第二天早上要奶奶叫了好久才能起牀,結果那天上學遲到了。從此,我一向把作業最早做完,然後再做其他就應做的事。
 
  魯迅先生以前説過:時間就是生命。無端地空耗別人的時間,其實是無異於謀財害命的。瞧,這就是魯迅先生的名言。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這句諺語大家就應不陌生吧。也告訴我們應當珍惜時間,珍惜眼前幸福的生活。
 
 
篇5
  “深藍的天空中掛着一輪金黃的圓月,下面是海邊的沙地,都種着一望無際的碧綠的西瓜,其間有一個十一二歲的少年,項帶銀圈,手捏一柄鋼叉,向一匹猹盡力的刺去,那猹卻將身一扭,反從他的胯下逃走了……”
 
  這少年便是閏土。我是在魯迅的《故鄉》中認識他的。當時,這健康可愛、有着紫色的圓臉、頸戴銀項圈的少年,留給了我很大的印象。他給作者,也給我們訴説了他的稀奇的見識:角雞、跳魚兒、貝殼、猹……他和作者一起開心的交談,一起天真的歡笑,在一起肆無忌憚的玩耍。
 
  但,二十年過去了,閏土已不是以前的閏土了,歲月在他的臉上和手上,都留下了滄桑的`痕跡。他之前紫色的健康的圓臉,如今變作灰黃;紅活圓實的手,如今變得又粗又笨而且開裂,倒像是松樹皮了。最重要的是,閏土見到魯迅後,第一聲叫出來的,竟然是“老爺”!
 
  他們之前以兄弟相稱,但現在卻主僕分明,只是因為“那時是孩子,不懂事”麼?二十年的轉變,使得他從一個勇敢機智、見多識廣的小男孩成為一個庸俗、卑躬屈膝的下人。到底是什麼使他的改變如此之大呢?是貧窮?還是所謂的“長大了”?或者……
 
  應該是當時的社會吧。是當時的種種壓力,才使得一個天真無邪、自由快樂的少年變作一個目光呆滯、呆若木雞的農民。閏土就是當時社會的縮影,庸俗、麻木。
 
  文章的最後,魯迅的侄子宏兒和閏土的第五個孩子在一起,同二十年前的魯迅和閏土一樣,在一起歡樂的玩耍着。這不就是小時候的魯迅和閏土嗎!但等到他們長大之後,會不會也和現在的他們一樣,中間相隔着一層可悲的身份的厚隔膜呢?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