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箏鳥的讀後感優秀6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2.48W

通過寫讀後感,我們可以分享自己的閲讀經驗,啟發他人的興趣,讀後感可以從不同角度和層次來分析作品,拓展我們的思維視野,下面是本站小編為您分享的風箏鳥的讀後感優秀6篇,感謝您的參閲。

風箏鳥的讀後感優秀6篇

風箏鳥的讀後感篇1

在好友的空間裏看到這篇書評時,我便迫不及待的買了下來,終於讀完了它,合上書時,書中的文字仍以細膩感人的文筆吸引着我。

小説中的哈桑總是穿着綠色的袍子,對着阿米爾大喊:"為你,千千萬萬遍。"

小説主人公阿米爾同哈桑從小情同手足,在阿富汗的喀布爾,他們一起玩彈弓,打番吉帕牌,坐在"病玉米牆"上讀書聊天。哈桑,那個生下來説出的第一句話是"阿米爾"而不是"爸爸",一個有兔脣的孩子,那個追風箏的人,忠心耿耿的僕人,讓阿米爾愧疚,負罪了一生,也讓我感動了太久太久。

一次最與眾不同的風箏比賽,改變了他們的一生。那件悲慘的事,令阿米爾無比自責和痛苦,他的背叛或者説是懦弱,其實並沒有傷害到哈桑,哈桑的信條"為你,千千萬萬遍"似乎是永恆不變的真理,但阿米爾良心的譴責以及他對父愛的渴求,使他逼走了哈桑,為後來更悲慘的結局埋下了伏筆。阿米爾和父親孤獨地逃往美國,他孤獨地守着得癌症的父親,孤獨地結婚,忍受沒有子嗣的生活,他有着一個巨大無比的風箏沒有去向,但他不敢去追。另一方面,哈桑和他的養父阿里在受到阿米爾的栽贓陷害後回到故里,哈桑長大娶妻生子,後來在阿米爾父親的朋友拉辛汗的請求下,回到他出生長大的阿米爾的房子幫忙經營,但卻為了保護阿爾米的房子夫妻雙雙被塔利班打死,留一個孤兒在恤孤院。可沒想到的是,那個孤兒後來被賣給了當年傷害哈桑的那個人,然後被同樣的傷害。時隔20年後,阿米爾在看望重病中的拉辛汗時,知曉了一個他從不敢相信的祕密:哈桑,其實是他同父異母的弟弟!經過拉辛汗的勸説,阿米爾踏上了"那條再次成為好人的路",他明白,血緣,是最重要的;喝同一個女子奶汁長大的兩個人,就是兄弟!雖然這點,他和哈桑,一同被父親欺騙了38年。他父親,用拉辛罕的話來説,是一個被拉扯成兩半的男人,他默默地承受着自己的罪過,他愛着他的兩個兒子,可是他卻只能表現出對哈桑,對一個僕人應有的舉動。他唯一流過的眼淚,就是為哈桑和阿里離家的那一刻。

於是,阿米爾邁出了重回喀布爾的那一步,重又鼓起勇氣去追他人格中的風箏,為他父親,他自己,贖罪。為此,他和阿塞夫決鬥,負傷奔逃,在大使館為他的侄子尋找移民的出路,飽經摺磨的索拉博在獲得希望後的興高採列,當希望又破滅時,這個孩子終於厭倦,選擇自殺,被救以後嚴重的自閉,在阿米爾拉着他的手,和他一起放飛那個風箏的時候,他隱蔽的笑,是發自肺腑的。而阿米爾,在割斷對手線後,主動提出為索拉博追風箏的那一刻,"為你,千千萬萬遍",沁入骨髓,他終於治癒了他的心病,他也終於得到了他生命的風箏,成為一個健全完整的自我。

風箏是象徵性的,它既可以是親情,友情、愛情,也可以是正直、善良、誠實。也許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風箏,無論它意味着什麼,讓我們勇敢地追。

風箏鳥的讀後感篇2

?追風箏的人》是美籍阿富汗作家卡勒德·胡賽尼的第一部小説,全書圍繞風箏與阿富汗的兩個少年展開。電影版亦是根據原故事演出了一個富家少年和家中僕人的關於追風箏的故事,一場關於人性的背叛和救贖。

仍記得著名作家三毛曾言:做真實的自己,才會有人愛上真實的你!電影中的阿米爾,出身於一個富人社區中的一個富裕家庭,其父親是一名成功的地毯商人。阿米爾擁有着優越的生活,亦是有着宏偉的風箏夢想的出色的風箏鬥士。生活造就了不同的人,阿米爾家的僕人阿里的兒子哈桑是哈扎拉人,雖然出身卑微 ,但從小與阿米爾相伴相知,亦是可造的風箏鬥士。兩個奇葩少年,有着同樣的風箏夢想,卻有着截然不同的人生。

因為忠誠,所以保護,因為怯懦,所以退縮。在家族隱藏的身世祕密背後,一次次的陰差陽錯使兩個少年由聚合到離別。在風箏比賽的背後,在榮獲第一名的風箏鬥士阿米爾欣喜之餘,卻從未想及忠心不二的哈桑會在追逐第二名的風箏途中為保護風箏而慘遭羞辱。因為軟弱沒有救哈桑於水火,成為了阿米爾心中永遠的遺憾。民間常説:家家有本難唸的經。而我言:事事有種無奈的苦。阿米爾雖然從小出身顯貴,但卻有着貴公子不應有的怯懦。而哈桑即使從小被灌輸為僕人之子的思想,卻有着忠心護主的真誠與善良。金無足赤,人無完人,這也許不僅僅是電影或者小説情節,也許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亦有此情此景。當我們真的遭遇此情此景時,又該如何呢?是像阿米爾這般還是仿效哈桑?人生沒有標準的答案,也許一千個人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但無論如何,我們都應懷有不忘初心的情懷,堅持本真,不懼過去,不畏將來,造就人生!

佛曰:“人生如一串長長的念珠,無論你選擇微笑或是苦笑,你都得唸完這一串念珠。”阿富汗富家少年阿米爾與僕人哈桑情同手足,小時的一場風箏比賽卻讓兩人因遠離後而分離,而在戰爭的催化劑作用下,兩人更是天各一方。阿米爾逃往美國後,在時光的錘鍊中逐漸明白家族背後的祕密與辛酸,在歲月的流淌中深受內心煎熬。而多年後,為救贖,也為那一份難割難捨的手足之情,他毅然再尋手足,卻再無此人。內心的痛苦與掙扎催生了靈魂的救贖,他選擇把哈桑的兒子帶到美國,用心呵護這一段珍貴而遺失的情緣。

風箏,有大小之分,有顏色之別,不同的人喜歡不同的類型,不同圖案的風箏。其實,風箏百味人生,與劇中主人公何其相似,兩個少年由稚氣到衰老,一生走過酸甜苦辣百味人生,有過徹骨的寒冷的痛苦,亦有過無比歡樂的幸福時光。人生匆匆,歲月弄人,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本是同源親兄弟,卻至死未能相認。真是造化弄人,天意使然,但卻也是人生必須的調味劑。試想若一味都是風調雨順,人生豈不是平淡無味,不經歷風雨,何以見彩虹?或許我們經歷了風雨,也無法見彩虹,但至少這一路的風風雨雨唯有體驗者方能豪言:我經歷過,無悔人生!

犯錯,錯過,然後用一生去尋找救贖。當你再次看到風箏時,是否還會記起這段屬於阿米爾與哈桑的這段美麗而殘忍的友誼;當你追風箏時,你是否還會毫不猶豫地如哈桑般為護風箏周全而不顧一切;當你放飛手中的長線,讓風箏自由飛翔時,你是否會如釋重負般再度前行……

在故事的最後,阿米爾為索拉博追着那隻似曾相識的風箏,而如今我們也許會隱隱思索,那風箏究竟代表着什麼?到底誰才配得上是“追風箏的人”,也許我們也都在等待着追風箏的人悄然出現。我們追尋,我們仰望,在追風箏的旅途中,或許我們都在用追逐去詮釋“生命的意義”。

人生如戲,戲劇人生,人生或甘甜或苦澀,而望着遠方的蔚藍天際,你是否會選擇一直追逐風箏的腳步,直到成功?為者常至,何懼風霜雨雪,用心追逐吧,跨過山和大海,屬於你的夢想之箏一定會在勝利的彼岸等你來襲!

看!我們都是追風箏的人!

風箏鳥的讀後感篇3

胡塞尼的鉅作《追風箏的人》,給人不同尋常的震撼力,像一陣風一樣,席捲了整個世界的排行榜。讀過這本書的人都會被他平實的筆法,理性真摯的情感,和跌宕起伏的情節所觸動。小説的情節跌宕而且耐人尋味,緊扣人心絃讓人讀起來就想一口氣把它吞下的感覺。讀完後,又如春風沐雨,有陽光撒在臉上那種温暖,慵懶,舒暢之感。

小説講述的是主人公阿米爾和家裏僕人的兒子哈桑之間的故事。阿米爾和哈桑都是喝同一個奶媽的奶長大的,並被教育“喝同樣的奶長大的就是兄弟”。然而,他們就這樣度過了和平,安靜的童年。但是,阿米爾和哈桑的關係卻不是平等的。應該説,在那個社會下,封建的意識已經毒害了他的心,連小孩子的友情也被滲進了尊卑的觀念。因此哈桑既是阿米爾的小夥伴,同時也是阿米爾的隨從。哈桑樸實、忠誠、善良,他以一顆純淨,透明的心對待着自己的兄弟阿米爾。阿米爾也對哈桑視如己出,形影不離。兩個人相親相愛的度過了最為天真純潔的孩童時期。然而,在一次尋常的放風箏比賽中,徹底顛覆了他們兩個之間的感情,讓他們逐漸遠離對方。阿米爾參加了鎮上的風箏比賽,但是獲得第一名必須追得最後一隻被割斷的風箏。在哈桑為其追獲風箏的時候,遭到了惡勢力富家少爺的欺凌和傷害。

阿米爾看到了自己的朋友受到了傷害卻怯懦的躲在角落裏注視着發生在他面前的悲劇,不敢英勇地上前阻止並拯救自己的玩伴,過後因為自己的自私和害怕更栽贓哈桑,迫使他只能背井離鄉。這些自私的行為成為阿米爾心裏永久的的一道刺。

人説,時間能夠治療一切的疤痕,痛苦和所有不堪的情緒。然而,時間都沒有減輕阿米爾的負罪感,於是,阿米爾便生活在這種被愧疚掌控和侵蝕掉的人生中,開始了他漫漫長路的救贖。“當時間轉過了很多個年輪,人們説不堪的往事可以被埋葬,然而我終於明白這是錯的,因為往事會自行爬上來”,在動盪的年代裏,阿米爾不得不背井離鄉逃到國外,很多年過去了,那個經常寫故事給哈桑聽的阿米爾已經成為了大作家,並結婚成家。但是,一個電話卻把所有的往事翻騰出來。哈桑竟然是阿米爾同父異母的兄弟,而哈桑這個名字把阿米爾再次帶回了自己的故鄉阿富汗去拯救那個自己兒時的玩伴哈桑的兒子。

阿米爾冒着危險,用盡全力從宿敵手上拯救回哈桑的兒子後,感覺像是釋放了自己。很多年的石頭終於放下。曾為這件事情羞恥無數次的阿米爾終於可以坦蕩真誠的做一次好人,彌補了之前所犯的過錯。很多人認為,阿米爾回去救哈桑的兒子是出於兒時純真的情誼和深厚的感情。但是,我卻認為,是因為阿米爾曾經污穢了這份純淨的感情,所以才會冒着危險回到家鄉,進行自我的救贖。

我想,那是一種良心的覺醒和善良的驅使。一種深埋多年的負罪感讓他的生活陷入了灰色,雖然很多年過去了,時光在它的身上鋪上了一層厚厚的灰塵。但是風一吹,所有的難堪又讓他無法忍受這樣自私懦弱的自己。阿米爾一生追逐的不是兒時的風箏,而是那顆丟失的純真和商量,以及執着的救贖。

作者最後寫道哈桑的兒子雖然被救出來了,但是他卻因為所受的傷害和欺凌,對生活失去了信心,一個只有十幾歲的人走上了自殺的道路。這樣情節暗示了,有些傷害是無法估量和彌補的,當一個人對這個世界失去了最簡單的信心的時候,只能選擇自我救贖的道路。這是社會所迫,也是被這個時代的黑暗所侵蝕。

作者把阿米爾為追求生命的價值,做一次真的好人的救贖道路描繪的細膩而真摯,情節間的銜接合理貫通。讓整篇小説在情節跌宕的過程中,又以一種符合常理的真摯感直入人心。有些情節有些尖利和酸楚,但是作者卻用結局和阿米爾的真誠來平衡這些殘酷。

我不禁感慨,阿米爾當時的怯懦不過是出於那個年齡的正常反應,很多時候,在危急關頭的時候,我們也會表現出猶疑和慌亂甚至怯懦,這無關善良的丟失,但是阿米爾自責的不過是自己在迷途中不夠醒悟。但是,有些回憶註定是辛酸的,是無法補償的。但是,我們不能在一次次的錯誤中迷失自己,至少要在錯誤中得到改正,猶如阿米爾所説的重新做回好人。

風箏鳥的讀後感篇4

“為你,千千萬萬遍,遍體鱗傷還是會義無反顧,也許這就是人生,人生不是隻做值得的事情!”

第一次和朋友在書店看到這本書的時候,我是有些牴觸心理的。因為聽聞朋友説,這本書表達的東西太過沉重,對於一個看書就想輕鬆愉快的人來説,真的沒有那麼大的吸引力。

開始看這本書是因為,在聽聞這本書的介紹後,記住了一句話:“為你,千千萬萬遍。”

?追風箏的人》講述了阿富汗少爺阿米爾與他父親僕人兒子哈桑的故事。作者講述故事的方式並不華麗,他只是用樸實無華的文字描寫了一個家庭的悲劇。阿米爾年輕時的親情與友情,成長過程中的背叛與最後的救贖。作者用一個一個小小的例子,給我們描述了哈桑這個靈魂人物:堅強、勇敢、忠誠。看完這本書的時候,覺得哈桑真的是那個悲劇年代的產物。他身上有一個少年的所以美好品質,但他的人生卻比絕大多數人都過的悽慘。

哈桑是阿米爾是從小一起長大的好玩伴,他們倆的身份是那麼的不同,卻有着同一個人餵養長大的情誼。阿米爾是老爺的孩子,生母因難產而死;哈桑是老爺僕人的兒子,生母生下他一個星期就跟人私奔拋下他。“喝過同樣的乳汁長大的人就是兄弟,這種親情連時間也無法拆散。”我第一次拜讀的時候,就按照字面的意思理解了這句話,回過頭再讀的時候發現,也許這是作者留下的伏筆,暗示他們同父異母的身份。

身份的懸殊,並不是導致哈桑悲劇人生的關鍵,相反我覺得,造成他悲劇人生的最主要原因是哈桑對阿米爾的絕對忠誠和阿米爾對強權的懦弱心態。都是性格使然。

悲劇的開始非常的切題,如果要簡明概括來説,就是一個風箏引發的血案。在回家的路上,小霸王阿塞夫欺負少爺阿米爾,哈桑即使害怕顫抖着也用彈弓嚇走了阿塞夫。這裏埋下了更大的伏筆,在之後的喀布爾風箏大賽,阿米爾勝利在望,追到最後一個被割斷的風箏,是少爺阿米爾的心願。哈桑義無反顧的追逐阿米爾心中的風箏,卻遭到了阿塞夫的打擊報復。因為不願丟失少爺的風箏,哈桑遭到了阿塞夫的欺負。而外出尋找哈桑的阿米爾看着被欺負的哈桑,卻懦弱沒有膽量阻止阿塞夫的暴行,躲在一邊看着暴行的發生,什麼也沒有做。

哈桑回來了,帶着阿米爾心中的那個風箏,隻字不提遭受欺負的哈桑讓阿米爾備受折磨。也許這是阿米爾不能承受之重,他想出了一個壞主意,栽贓哈桑偷他的手錶,讓哈桑離開了自己的家。在他看來,哈桑離開了自己的視線,説不定就能減輕自己的負罪感。

阿富汗戰火紛飛的時代到來了,阿米爾和父親逃到了遙遠的美國。“許多年過去了,人們説陳年舊事可以被埋葬,然而我終於明白這是錯的,因為往事會自己爬上來。”哈桑就像一根刺一樣,一直插在阿米爾的心裏,久久不能忘懷。他又偶然得知哈桑是自己同父異母的弟弟,內心的震撼更是久久不能平靜。阿米爾決定去往戰亂的阿富汗,拔出內心的那根刺,救贖自己的靈魂。而他的兒子,也就是阿米爾的侄子還活着。阿米爾越過重重艱險,冒死救出侄子,把他帶過美國,親自照看他,撫養他。“我們總喜歡給自己找很多理由去解釋自己的懦弱,總是自欺欺人的去相信那些美麗的謊言,總是去掩飾自己內心的恐懼,總是去逃避自己犯下的罪行。但事實總是,有一天,我們不得不坦然面對那些罪惡,給自己心靈予救贖。”也許他只是想償還哈桑,也許他只是想給自己一個交代,我們不得而知。

我們在世為人,也許都曾犯下錯誤,或多或少,或大或小。所以每個人都需要改正的機會和救贖的靈魂。也許我們能從這本書裏找到答案,小時候我們説話直白,不經考慮,按照自己的內心去做事做人。我們漸漸長大,懂得了體諒別人,換位思考。懂得了我們存在於這個世界上,並不只是為了我們自己。因為曾經的小時候的自私殘忍,所以需要靈魂的救贖。所以當阿米爾成年,他回想起小時候的做法,內心仍會受到折磨。於是他返回戰亂的故鄉,他走上了自我救贖之旅,不管別人是否在意,他需要給自己一次洗禮。

那一隻風箏,帶着世間所有的美好象徵飄向遠方,我們要做的,就是終其一生追逐它,它是我們生而為人的意義所在。

風箏鳥的讀後感篇5

?追風箏的人》主要講了一個發生在阿富汗家庭的故事。

一個是阿富汗家庭的富家少爺——阿米爾,一個只是他的僕人——哈桑,這身份差別如此之大的二人卻情同手足。阿米爾的母親因為生產時失血過多而謝世,而哈桑的母親在生下哈桑還未滿七天時就和一羣江湖藝人跑了。這兩人從小一起長大,阿米爾會説的第一個詞是“爸爸”,哈桑會説的第一個詞卻是“阿米爾”,都是對於他們來説最重要的人。

哈桑對阿米爾十分的忠心,只要是阿米爾想要的,哈桑都會不惜一切地給他。而阿米爾卻懦弱,在哈桑受到欺負時,阿米爾為保全自己,不敢上前去保護哈桑。經歷過風箏比賽那件事後,阿米爾感到自責和痛苦,但他不敢説。並且在阿米爾的心中,還對哈桑充滿了妒忌。因為父親總是記得哈桑的生日,給他買禮物,還老是讚賞他,相反對於自己父親卻十分冷淡。所以阿米爾就想着把哈桑和阿里給趕走,自己獨佔父親所有的父愛。因此他誣陷哈桑偷了手錶和錢,終於把哈桑和阿里逼走了。

阿米爾從一開始就以一個自私和軟弱的形象出現。這個形象令我感到厭惡,在厭惡的同時,也有着同情。相比起來,哈桑的形象就要好得多。但哈桑的忠心讓人心疼,並且不值。“為你,千千萬萬遍”,這就是哈桑對於阿米爾最忠心的表現,這是要投入多少情感才可以做得到的,但是從頭到尾都只有哈桑在一廂情願地付出,而阿米爾從一開始就是在不停地索取,不停地傷害哈桑。

在哈桑走了之後,阿米爾和父親一起逃亡到了美國。在美國,阿米爾娶了索拉雅為妻,可阿米爾父親也患上了癌症,最終去世了。而阿米爾也一直無法忘記他對哈桑的背叛。

一次,拉辛汗將一切都告訴了阿米爾。這時阿米爾才知道原來哈桑是他同父異母的弟

弟。可已經晚了,哈桑已經死在了槍口之下。於是阿米爾踏回了家鄉的土地,去尋找哈桑唯一的孩子——索拉博。同時他也是為了救贖自己。

阿米爾在最後變得不再懦弱,他成功地救贖了自己的心靈,他像曾經的哈桑一樣,就是丟了性命也要保護索拉博。

這本書的作者卡勒德·胡賽尼以一個處在水深火熱之中的國家作為背景,而這本書的書名《追風箏的人》的風箏就好像黑暗裏的一點光芒,好像隨時都在為我們指引着方向,讓我們的內心燃起希望。

希望產生的力量是強大的,它能讓我們在迷失中找到自己,救贖自己,引導自己走出黑暗。

風箏鳥的讀後感篇6

“為你,千千萬萬遍!”當提及此書時,閲讀過的人首先想起的大概就是這句話了。這不是一對情侶之間的山盟海誓,也不是夫妻之間的深情對白,而是兩個孩子,兩個一起長大的孩子之間的情誼——阿米爾和哈桑,後者對前者説的。兩人生活在作者的故鄉阿富汗,因為種族不同的關係,哈桑是僕人阿米爾是少爺。可兩人也是朋友。

阿米爾和哈桑一起長大,但只因種族不同,兩人雖是朋友,但正如阿米爾所想,“我們不是一般意義上的朋友。”阿米爾是富裕人家的孩子,是幸運的,但他有時也是自私的。他討厭自己的父親關心哈桑;因為他渴望父親能多關心自己。因此在風箏大賽上,他和哈桑一起拼盡全力,贏得了最後的勝利,但只有追到那隻落敗者的風箏才是真正的勝利,才能的到父親的讚揚,於是哈桑去追了。去之前説了

“為你,千千萬萬遍。”風箏追到了,可哈桑卻被人欺凌了,而阿米爾目睹了一切卻沒有勇氣站出來,因為自己懦弱,只有哈桑保護自己自己則沒有勇氣站出來。風箏到手了,父親表揚了,但一切都變了。

阿米爾因愧疚選擇迫使哈桑離開,兩人最終在一個雨天,沒有一聲再見,便做了永別。不久,戰爭爆發阿米爾父子移居美國父親體現出了一個父親的偉大。阿米爾成了作家,結了婚,父親也去世了。一天收到了一個電話,父親的朋友拉辛汗打來的。這個電話讓他決定重新踏上離開了二十多年的故土。

拉辛汗告訴他哈桑的情況,一樣結婚生子,但在不久前死了,留下一個孩子。而你阿米爾一定要去就這個孩子,因為他是你同父異母的兄弟的孩子,是你的侄子。阿米爾艱難地接受了這個現實。並得知哈桑從未怪過自己的自私與軟弱,他還是那個敬你、愛你的哈桑。最終阿米爾幾乎是用自己的性命救出了孩子。但孩子卻不信任他,一直到某次風箏大賽,風箏飛起……

整本書的主題是“救贖”。正如他所説“許多年過去了,人們説陳年舊事可以被埋葬,然而我終於明白這是錯的,因為往事會自行爬上來。”阿米爾和哈桑是無辜的,種族是不可改變的,反之,他們是可憐的,故鄉狼煙四起,親人離散,整本書勾勒了人的本質,讀完後心中五味雜陳,不知如何來説。戰爭帶來的不幸,自我的救贖,人性的本質交織出一個震撼人心的故事。

最後,引用書中的一句話作結——“也許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風箏,無論它意味着什麼,讓我們勇敢地追。”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