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灣讀後感精選8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1.38W

每當我們讀完書之後我們的內心都會受到極大的震撼,最重要的就是及時寫好相關的讀後感,編輯一篇讀後感能夠加深大家對書上所寫的理解,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月亮灣讀後感精選8篇,供大家參考。

月亮灣讀後感精選8篇

月亮灣讀後感篇1

藝術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本書作為一部小説,同樣跟書中主人公的畫作一樣折射了20世紀初期的世俗風雲。

開頭描寫主人公逝後畫作名聲大噪,但凡跟他有點關係的人都流傳着他的各種見聞八卦,真真假假。然後描述從他離開妻子兒女從英國奔走到法國之後義無反顧追求自己的理想,從人生的半中腰踏上一條走向偏執畫家的不歸路。

從作品的雛形到成行的這期間,主人公經歷了人生的各種不堪但都能視如草芥,從因生活窘迫寄住到德克家,傾愛其妻反迫自殺,又奔走異鄉,被愛塔愛上育子,所有經歷只化作了素材,愛於一時,對美的執着仍然一如既往,短短數年,畫作隨其漂泊,散落各處,後患麻病,終其一生,造就不菲價值。

比起對一部文學作品的作者在人物的心境,神態,動作,環境的烘托等等寫實的功底和素養來説,對這部作品更傾向了對故事情節跌宕的關注,作者傾注了大量篇幅滲透人性,在精神追求與現實物質方面的權衡,不惜為藝術忘我,忘卻周遭,穿透世俗,創作於深邃。

為那個時代慶幸,出現精湛絕技的畫作流傳於世,進而引發後來者對畫家背景驚世駭俗的故事,這或許也是文藝作品在不同時代的週期規律,具有時滯性,梵高和莫奈是否也是如此,紅樓夢應該是的。張愛玲在遇到胡蘭成之後的文學成就才更上高度。

不幸的是,主人公在經歷了人世間多少苦難得來了舉世成就,愛他的人,莫過於都愛到塵埃,才生出花,又被冷冷拍打,泯滅了一切,或許這才是文藝作品該有的出場姿態,如蒙娜麗莎的微笑一樣神祕才是優秀。

幸與不幸,更與何人説。

月亮灣讀後感篇2

真正幸福的生活是怎樣的,我想,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答案,有的人希望可以賺錢賺的盆缽體滿,有些人希望自己可以擁有安穩平淡的生活,有人希望闖蕩出自己的天地,而思特里克蘭德放棄了別人看起來幸福美滿的生活,踏上了孤獨的藝術之路。

讀這本書時是壓抑的,為什麼起名為月亮和六便士,我想對於大部分來説,月亮是不可及的,那就是我們的夢想,而我們能輕易觸碰到的僅僅是像六便士一樣的現實而已。

這個世界上有太多的人想要去追求自己的夢想,他們不惜放棄自己現在擁有的一切,他們覺着夢想是高尚的,是自由的,因為別人都不懂他們,他們想要自由的去追尋藝術,就像那句書評“滿地都是六便士,他卻抬頭看見了月亮”,追尋夢想的人都是如此吧,他們看見的是與別人眼中不同的,我想,這應該就是他們追尋藝術的意義吧。

在這個社會上,有太多因為追尋自己的夢想,而過得不盡如人意的人,其實有些時候,很多人是不理解的,包括他們的家人,這句話應該很多人都聽過“夢想,能當飯吃嗎?連飯都吃不飽,還談什麼夢想”,誰沒有夢呢,誰年輕的時候沒有幻想過屬於自己的生活呢,可事實卻是,大部分人被現實壓彎了腰,他們連基本的温飽都成問題,還談何理想。這就是現實吧。能把自己的喜愛當做事業的人是幸福的,他們沒有忘記自己的理想,卻也能靠自己的夢想養活自己,這何其幸福。

在這次疫情中,我們看到了很多人去追尋自己心中的月亮,他們的理想是治病救人,他們的職業道德也是治病救人,在這個過程中,那麼多人為了自己心中的白月光,前赴後繼,最後,才能讓國人再一次健康的站在世界面前。

在許多人心中,思特里克蘭德是瘋子與天才的結合體,為了藝術,他拋棄妻女,作為丈夫和父親是不合格的,有人問他,你對你的孩子沒什麼特殊情感嗎,他説沒有,這種人註定是孤獨的,看過這本書的,都會大罵思特里克蘭德的自私和可恨,但是就像他所説的“我必須畫畫,就像溺水的人必須掙扎”,世界之大,他們只可以獨自存在。

世界上的大多數人都在不斷的增添自己的身份,就好像如今的斜槓青年,對於一些人來説,這讓他們的生活變得豐富,讓他們的履歷變得精彩,讓他們的人生經歷變得豐富,但是,對於有些人呢?這一層一層的身份給他們增添了一份又一份的煩惱,反而導致他們無法做好每一件事,所以,對於每個獨立的個體來説,找到適合自己的身份才是最正確的。

每個人讀完這本書都會有不同的感受,對於我來説,我希望在之後的生活中,我可以被月亮的光照耀,也能不忘地上的六便士。

月亮灣讀後感篇3

今天我讀了《月亮的味道》這本書,感覺內容很精彩。

動物們都想嘗一小口月亮,嚐嚐月亮是什麼味道的?可是怎麼伸長了脖子、伸長了手、伸長了腳也夠不着月亮。小海龜下定決心爬上最高的山頂去摸一摸月亮。海龜叫來了大象,小海龜説:大象你到我背上來説不定我們能夠到月亮呢!”月亮想:“他們是在和我玩遊戲吧!”大象用力地往上伸鼻子,月亮又輕輕往上一跳,大象夠不着,它叫來了長頸鹿。長頸鹿來了還是夠不着,然後又叫來了斑馬,斑馬來了還是夠不着,又叫來了獅子,但是還是夠不着,大家又叫來了狐狸,月亮每次都要往上升一截,讓他們夠不着,它們又叫來了猴子、老鼠,月亮心想:“這麼個小不點肯定捉不到我的。”月亮玩累了,這回它沒動,老鼠先爬到海龜的身上、然後又爬到大象的身上、長頸鹿的身上、斑馬的身上、獅子的身上、狐狸的身上,然後……咔嚓,它咬下一片月亮,月亮的味道真好。然後老鼠又給猴子、狐狸、獅子、斑馬、長頸鹿、大象和海龜,都分了一口月亮。大家都覺得這是它們吃過的最好吃的東西。

通過這篇故事,我覺得它們很有團隊意識,相互幫助,最後就得到了它們想要的東西。我們同學們之間也應該相互幫助,共同成長,成為德、智、體全面發展的好學生。

月亮灣讀後感篇4

今天,我讀完了《友情是一棵月亮樹》這本書,我最喜歡裏面的《弗蘭克過生日》,它給了我很大的感受。 它主要介紹了弗蘭克在過生日的時候,想要許三個願望,而他爸爸媽媽沒有幫他實現這三個願望。他在園子裏玩耍的時候,發現了一個魔瓶,裏面有一個魔僕,他許了三個願望,魔僕都幫他完成了,然而在他回來的時候,都消失了。

實際上,在許多魔法故事裏,最後願望都落了空。或許,這是在提醒我們:面對願望,再好的魔法,都比不上自己的汗水和智慧。反過來説,就算得到了,在享受的同時,也只是開心一時。

想想我自己,每個願望父母都會幫我實現 每天過着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還一天不吃零食就不舒服,放學回家,面對香噴噴的飯菜,還總是要橫挑鼻子豎挑眼的,但是我享受的同時還覺得不滿足,不快樂,總覺得日子是一成不變的、乏味的。現在想想,原因是什麼呢?應該是我的享受是沒有付出勞動和汗水的,所以不珍惜,不知足。而且我還很自私,父母給我買了東西卻不和別人分享,想到這些,我感覺真是很慚愧。

這本書中的一個個故事,就像一面面鏡子,她們讓我照到了自己的不足,使我的心裏更加敞亮,我明白了:我們在長大,而父母在衰老,他們也很累,有時也需要我們去關心他們,替他們分憂解難。我想:以後,家務活我能乾的就要多幹,如洗碗,掃地,大掃除,都是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一定要幫着父母去做;學習上也要更加自覺、主動,不要讓他們擔心、失望,做懂事的好孩子。

?友情是一棵月亮樹》這本書讓我明白了許多道理,是一本值得推薦的好書。

月亮灣讀後感篇5

毛姆在書中對人性的複雜有着深刻的解析與描述。

斯特里克蘭那份對藝術的理想追求的堅毅,以及他那種不在意外界的一切眼光與議論,擯棄遠離文明社會,只追求自己心裏想要做的事,尋求靈魂的解脱,他的這種堅毅追求確實讓人敬佩。但是正因如此,他不食人間煙火,殘酷冷心,為了自己內心的追求而幾乎傷害每一個人,包括善待他的人,這實在難以讓人喜歡。他的堅毅與那種‘絕世而獨立’(未必合適,差不多那意思)也值得‘擇其善者而存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可以學習借鑑一些也需丟棄一些。

當然,每個人都有選擇生活方式的權利,也可以選擇做人的方式,沒有誰的生活方式就一定是好的,也沒有誰做人的方式就一定是對的,是好的。好與壞的界限不過也是人類從原始狀態到現在文明社會的過程中才出現的可以約束人的道德標準,這個道德標準因為從出生便開始往我們的腦子裏灌輸,所以當有人的行為偏離了我們的這個道德標準時,我們便難以接受,認為這就是不好的,不對的,事實上我們無法説清對與錯。所謂的對錯不過只是建立在文明社會的道德標準上。如果沒有這個道德標準,那我們怎麼才能説什麼是對什麼是錯呢?

這世上大多數的人都是平凡人,無法有像斯特里克蘭這種人的思想境界,然而我並不認為這有什麼不好,人正因為有七情六慾、善惡美醜、喜怒哀樂,有現實的追求,才能稱之為人,才算完整?若人人都如斯特里克蘭那般,那這世上也同樣會缺少別樣的精彩?

這世界需要像斯特里克蘭那般孤獨獨特而又不凡的人,也更需要所謂的“俗人”。我想每個出現在世間的人,都一定都會有他存在的意義吧。

月亮灣讀後感篇6

?月亮和六便士》以法國印象派畫家保羅高更生平為素材,除了高更的生平經歷外,毛姆還賦予斯特里更為鮮明飽滿更富有爭議的人格。書中描述了一個原本平凡的倫敦證券經紀人思特里克蘭德,突然着了藝術的魔,拋妻棄子,絕棄了旁人看來優裕美滿的生活,奔赴南太平洋的塔希提島,用畫筆譜寫出自己光輝燦爛的生命,把生命的價值全部注入絢爛的畫布的故事。

月亮是什麼,六便士又是什麼?劉瑜先生在《送你一顆子彈》中有一句非常巧妙的話:月亮是藝術和理想,六便士是世俗價值觀和慾念,這部作品就是講述了這樣一個生活和藝術,夢想與現實的故事。

小説講的是一位家庭美滿、事業如日中天的證券經紀人斯特里步入中年後人生之路陡然一轉,決絕地告別自己的事業、家庭和所有一切,流浪巴黎學畫作畫的故事。斯特里在異國他鄉過着貧困潦倒的生活,但他並不是很在意,認為只要能滿足基本需求就足夠了。他生了一場大病,德克把他接到身邊悉心照顧,他痊癒後搶走了恩人德克的妻子布蘭奇,把這個本來温馨美滿的家庭拆得七零八落之後又毫無留念地拋棄了布蘭奇,致使她最後無法接受吞食草酸自殺。斯特里最後選擇遠離文明社會到與世隔絕的一個太平洋小島上專心繪畫,他與島上的女子阿塔同居,創作出一幅又一幅震驚後世的傑作。但他在臨死前,卻囑咐妻子把他的屍體和壁畫一起用一把火燒掉,和自己的心血一起化為塵土。

這不是一個非常傳統的詩與遠方的故事,斯特里是真的不把功名利祿和外界的評判放在眼裏,他在這份曠世奇作完成的過程中就得到了滿足,之後會不會被世人看見,能不能得到讚譽對他來説都毫無意義。他的偉大在於滿地都是六便士,他卻抬頭看見了月亮,並且再也沒有為六便士低過頭。月亮重要,六便士也重要,性格即命運,命中註定是哪樣就是哪樣,人不僅要活着,還要生活。專心抬頭追着月亮走也好,認真低下頭撿地上的六便士也罷,邊撿着六便士邊抽空抬頭看一眼月亮也好,你要有認清自我的勇氣,也要給予自己去追尋真實所想的自由。

月亮灣讀後感篇7

“你不是成為你想成為的人,而是成為你不得不成為的人”—毛姆

初看書名,不太理解這兩者之間有何牽連。説是理想與現實,可月亮雖是手不可摘卻是自然存在,金錢看似隨手可得大多又都遙遠。到底誰是理想,誰是現實,本是有些模糊的。難道低頭撿了六便士就不能再抬頭看月亮麼?理性人做久了就是有這種糾結,對虛幻的文學之美少了些許感受力。原來講的是人到中年是否該繼續懷揣夢想並孤注一擲的事兒。

我想説的是關於自我與自我之外,關於夢想和現實之間的故事。

一個42歲的男人,拋家棄子,出走流浪,他該有多大的勇氣才能拋棄所有?可是那一切他真的擁有麼?一個妻子,混跡於作家圈的中上層社會,攀附着形形色色的表達者,尷尬又小心地提起丈夫,內心並不以一個能給她帶來優越生活的男人為驕傲和感恩。作為她的丈夫,不過是她擁有完整的平凡生活的工具和掩飾,是她作為妻子和母親角色的必然出演。她的丈夫真的擁有她麼?孩子自不必説,為了離開而接近的現實存在,不管當初因何帶到了世上,他説的沒錯,養了那麼多年,他的責任已盡。那麼他自己呢?像大多數人一樣,前面四十年過着該做的人生,一份體面且收入不錯的工作,一個完整的家庭,一個丈夫,一個父親。為養家餬口而奔波。當他數十年如一日回到家面對生活的瑣碎,心中是否有那麼許多時刻想要逃離?是否他也迷茫,眼前的人事哪些點滴是真正屬於自己?到底他在做的是那個想要的自我,還是別人眼中的自我?而他的人生到底是活成該活成的樣子,還是他自己認為的樣子?所謂自我,一方面是一種客觀存在,能夠區分的該是不同於他人的特徵,可大多數都是一個個符號的標註,並不覺得abc有什麼本質區別,甚至他人都沒興趣分別;一方面是一種主觀定義,本心能夠感受和認可的部分。而這方面,大多在現實的蠅營狗苟中模糊了。我是誰?我在哪?我們經常會有這種疑問。當物質越來越多的滿足了本身並不需要的虛榮後,內心日益空虛,到底該用什麼填滿?於是他走了,也許他並不是真的想畫畫,只是一定要有一個理由支撐他離開,決絕地離開。他選擇了畫畫。他內心有太多迸發的激情需要表達,他找不到出口,他覺得也許畫筆可以。正如他身邊朋友建議的,也許他應該嘗試其他方式。因為在他所生活的年代,並非所有人都有這種被現實所扭曲的內心和壓抑的病態,大概金融業就是有這種特徵,集中放大了形色各異的人性,使人們能在最短的時間裏理解、厭倦並逃離。如果你追尋的是自我,説到底,關他人什麼事呢?書中多次提到,他如何不在乎別人的看法,甚至不在乎自己的舒適。我想他是在乎夠了,經紀人是一個高壓的職業,現實和虛擬的世界中充滿了人性的貪婪和恐懼,讓人看到所有的不堪和邊界的突破,沒有底線,而他自己就是底線。他還有什麼需要在乎呢?而自我的舒適該是由於長久的麻木吧,習慣了不享受乃至不感受,正急需一些不適感甚至強烈的刺激才能激發出早已麻痺的感官神經,才能引導體內和心中的種種激情。可見長久的渾渾噩噩後再次找尋自我需要透過多大的痛苦才能做到。甚至於到死才能真正釋放。我能理解作者寫他在完成最終的作品後選擇銷燬的意圖,那樣才符合真正自我的態度。但其實,他根本不在意他人是否理解或認同,甚至不在意他人是否得見。對於他而言,創作結束即為圓滿。

説説夢想與現實吧。很多人會把內心向往卻無法實現的叫做夢想,其實我是不太認同的。既然嚮往為什麼不能把它變成現實?我們是多麼輕易地給自己找到各種藉口,時間、自由、甚至現實都能成為之一。我們很多時候自以為是地認為自己對於他人是多麼地不可或缺,更多的只是想證明自己的存在感吧。當他離開之後,他的妻子經歷了短暫的痛苦,確認他不會再回來時,便理所當然地背起了家庭的責任,按部就班地生活開了,似乎他從未在過。最初的感覺沒有錯,她只是需要一個角色,而至於他是誰並不重要,只要能滿足她的一切虛榮心即可,甚至即便沒有也不要緊,她還能收穫同情,生活安然無恙。到底是我們覺得自己重要還是缺乏追尋的勇氣?如果你知道自己要的並去追尋它,你就會得到。現實是什麼呢?我們用盡全力,過着平凡的一生。認清了生活還能熱愛的英雄主義算不算平凡?放棄一切選擇了浪漫主義的方式卻終無所獲算不算平凡?像高更一樣致死尋找自我而終被世人所理解算不算平凡。他的荒唐行徑以他死後畫作受追捧而得以有了更偉大意義的初衷,那些曾經被嘲笑的粗鄙行為似乎也因此成為藝術家不可或缺的缺陷,他的夢想真的不依賴於現實麼?如若千百年後都沒有人能接受他的作品,那他的一生不就只是他的一生了,連附加的意義都沒有。也許更重要的是把夢想變成現實的過程,或者為人所認同的結果。可是在他死後這種世俗意義的現實對他有何助益呢?而他的夢想,與其説是畫畫,不如説表達,或者內心真實情感的釋放。他創作的過程一度受阻,需要藉助於最原始的性愛才能激發,而當他發現自己仍囿於身體的慾望時,他害怕了,彷彿又走進了曾經的桎梏和枷鎖。最後他在一片現實的伊甸園裏,與一個對他無所求的女人結婚生子,並且生活下去,在生病的過程中完成了最終的釋放與表達。原來他想逃離的並不是婚姻和家庭,只是身邊人企圖的控制、擺佈和要求,以及世俗的標準和界限。他需要一個家庭,一個女人,但前提是,他必須首先是他自己。

我們很多時候成為了不得不成為的人,可是在此之中或之後,如果還有某個時刻你也在思考自我,追尋自我,是不是也可以在向想要成為的人的路上前行,就那麼一步步地走過去呢?當你彎腰撿起六便士的時候,也順便抬起頭看看月亮吧。也許看着看着它就在你心裏了。

月亮灣讀後感篇8

?鼴鼠的月亮河》主要講述了一隻生長在月亮河的黑色鼴鼠——米加,他不喜歡幹挖掘工作,經常白天睡覺,晚上在樹下看書,有時也發明一些東西減輕勞動。又一次看到鼴鼠小尼裏夜裏洗一大家人的衣服很辛苦,之後米就經常幫助小尼裏洗衣服,並一心想要發明一個洗衣機。為了找到足夠的零件來發明洗衣機,只好去遙遠的城市購買零件。因為沒有錢,米加就跟城裏的魔法師咕哩咕哩學魔法,學成後跟咕哩一起在黑熊劇院表演。表演很成功,掌聲差點讓黑熊劇院的屋頂飛起來,米加也因此賺了很多錢。不幸的是,米加再一次的表演中嚴重被變成了一隻烏鴉,要一百天才能變回原形。在這期間咕哩咕幫米加買了各種零件,並寄到了月亮河。米加回到了月亮河後,順利完成了洗衣機安裝,不僅小尼裏很喜歡,連城裏的太太們也喜歡。

我讀了這本書,我認為米加是一個愛動腦筋、善於觀察 、堅定信念的鼴鼠。它看到洗衣機很辛苦就想到要發明洗衣機。它看到小尼裏洗的衣服很重,還有很多土,就想到自己的洗衣機要能清除泥土,要能絞乾衣服。為了完成發明,他不辭辛勞,冒險走出月亮河,來到城裏,連鞋子都走破了。特別是當它成了明星,有了很多錢後,不為金錢和名利所誘惑而堅定自己的信念——發明洗衣機。這種堅定不移的精神值得大家學習。

看了米加的成功故事,我覺得我們也應該像小米加一樣,通過辛勤付出來實現自己的願望。應該像小米加一樣愛動腦筋刻苦鑽研,碰到困難敢於面對與解決,為人類作出更多的貢獻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