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菜根譚》讀後感範文三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2.55W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每個人的生命的有限的,然而我們需要做的就是在有限的生命裏去讀更多的書充實自己。下面是本站小編和大家分享的2022《菜根譚》讀後感範文三篇,提供參考,歡迎你的參閲。

2022《菜根譚》讀後感範文三篇

2022《菜根譚》讀後感範文

《菜根譚》原是明代洪應明的一本語錄體作品,在中華文化圈內廣泛流傳。正所謂“咬得菜根,百事可做”,它在修身、處事等方面提出的準則,影響了一代又一代龍的傳人。本書融匯了儒家自強不息、佛家寬忍宏大和道家超脱玄妙的思想,深得廣大讀者的喜歡。恰逢學校領導佈置老師每月摘錄兩篇讀書筆記,我就捧起此書細細品讀了一番並摘錄了期間的12篇,感覺收穫頗多,讀後心胸會有豁然開朗之感,我想無論你身陷人際困局還是職場是非中,它都會給你一把鑰匙讓你開啟煩惱之門。不僅如此,它還能讓你開闊思想、修養身心、讓你成為一個懂事理、懂大義的人,我説的決不誇張哦。那就聽我細細道來。

一個受了教育有知識有頭腦的人,不可以沒有寬廣的基礎和強韌的毅力。因為無論是自己有建樹,還是以天下為己任,都是一副沉重的擔子,挑上這副擔子,一直到死才放下,沒有寬廣的基礎和強韌的毅力,是不行的。孔子的弟子曾參曾説:“士不可以不宏毅,任重而道遠。”此為高遠篇的精髓。

睿智篇講到:“我雖然幫助或救助過別人,不要常常掛在嘴上或記在心裏,但是假如有對不起別人的地方卻不可不經常反省;別人曾經對我有恩應常記於心不可以輕易忘懷,別人做了對不起我的事不可不忘掉。”

達觀篇給我們的啟迪是:“一個心地善良而樂觀的人,常把萬事萬物都看得很美好,天地間的事也就毫無缺陷;一個天性忠厚、寬大為懷的人,心裏總處在平衡狀態,也就不去理會人事傾軋和人間的邪惡了。”

端正篇又教會我們:別人的錯誤和過失應該多加寬恕,可是自己有過失和錯誤卻不可以寬恕;自己受到屈辱時應該儘量忍受,可是別人受到屈辱就要設法幫他消解。

還有成就篇、奉獻篇、自我篇、歡暢篇等,每一篇章都是那麼引人入勝。

讓我深有感悟的一句話是“議事論事 明曉利害” ,議事者身在事外,宜悉利害之情,任事者身居事中當忘利害之慮。評論事情的時候應處在旁觀者的身份,才能追究事情的真偽始末和是非曲直,擔負事情的時候應以當事人的身份置身其中,忘掉個人的利害得失才能把事情做好。在工作或者生活中我們難免遇到一些讓自己不解的事情或者覺得不公平或者覺得不妥當的事情,這就需要我們學會換位思考,站在他人的角度和立場去考慮和判斷,而不能總從自己的角度和出發點去考慮。只有換位思考才能讓自己體會到別人的難處,以至於自己不會多想或者錯想。

現在的書籍、雜誌種類繁多各種各樣的勵志文章也是到處都是可我還是喜歡《菜根譚》它樸實且厚重,句句富有哲理名言,是古人在實踐中的寶貴積累和總結,段段富於通變的處世哲學,對於從古到今的生活、工作都有借鑑和參考意義。

《菜根譚》對於我來説已經不僅僅是一本書,她是我身邊不可缺少的良師益友。好的東西要讓大家分享亦推薦給大家。大家有空不妨跟我一起讀讀《菜根譚》,那感覺不亞於跟聖人交流。

2022《菜根譚》讀後感範文

暑假時我接觸到了《菜根譚》這本由明代洪應明收集編著的語錄集,其實剛開始只是被名字所吸引。可謂是“始於好奇,終於內容”,耐人尋味的一本讀物了。通過這本讀物,也讓我明白了文化固有根,應當讓傳統文化的傳承,作為連接過去和未來的橋樑。

把《菜根譚》讀下來,我發現內容大體是圍繞着為人處世、品行修養來舉出大小例子,它對於語言的表達,簡潔而有力,也如恰有一人站在你的面前同你講述着他的經歷和他悟的道理。讓人陶冶情操,懂得積極奮發,學會容忍堅毅、勿驕勿躁。同時,也體現出了這本文集中對於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闡述、尊重、傳承和弘揚。

傳統文化,這個放在何時都能迸發出中華民族浩然正氣的大詞語,在今天卻是説出來容易,做起來難。首先,為什麼説是大詞語?即使是短短四字,它卻藴含了太多,我們如今應當思考、學習和傳承的內容。而作為當今時代的中學生,這個沉重而長久的擔子落在了我們身上。其次,為什麼做起來難?正因為傳統文化具有的深度和廣度,想要“取其精華,棄其糟粕”的工作強度大,而傳統文化正如倒轉後的沙漏,時間緊迫而迫在眉睫。可正是這樣,我們才更應有保護起中國民族傳統和文化的義務,因為這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

我通過手機的應用軟件聽讀了《菜根譚》釋讀的第一部分後,對其中第五句“良藥苦口,忠言逆耳”有了些許見解。它的大意是“一個人的耳朵假若能常聽些不中聽的話,心裏經常想些不如意的事情,這才是敦品立德的好教訓。反之,若每句話都好聽,每件事都很稱心,那就等於把自己的一生葬送在劇毒之中。”中國古代也有着這樣的能夠證明這句話的例子:唐代宰相魏徵,因為敢於諫言,勇於對唐太宗有失妥當之處指出不足,即使惹得唐太宗生氣他也堅持自己的觀點而得到唐太宗的賞識和尊敬。其實這樣的實例還有很多。這不禁令我想到,如果當朝皇帝們都因為大臣宰相們説的話不中聽,那在今天,我們就很難看到明君們的影子,就少了些我們能夠學習的對象。這也不禁讓我聯想到了今天,這個民主平等的時代,一個人想要得到對自己或是對集體有用的話語,就需要他能夠真誠對待身邊的每一個人,認真地傾聽周邊人所帶給他的每一句對他而言有價值的話。當然,也不是所有的話都能採納。這就需要我們激發大腦、磨練耳朵、擦亮眼睛去辨別和篩選有用的信息,不盲目的相信和否定。做到這樣,才能説會得到進步吧。因此,“良藥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這句話放在今天也不無道理,正因如此,才會使一代又一代中華兒女以嚴謹而大方,謙遜而不失禮貌的形象展現在世界的面前。

在“雞湯”“反雞湯”熱潮盛行的21世紀,面對一個個長短不一的句子時常給我們帶來的短暫的喜怒哀樂,我們總覺得有一絲力量在鞭撻着我們前進。但是面對這些喜怒哀樂,我們又總是覺得有些孤獨而無趣的這時候,我們更應該回頭看看那些古人留下的“文化財富”,那些快要被遺忘丟棄的民族傳統,那些值得我們繼承的禮儀習俗。

幾年前《舌尖上的中國》紀錄片讓中華美食成為了“文化的饕餮盛宴”,紀錄片第一、二季的開播更是令中華兒女甚至是海外友人至今仍感受着中華民族傳統文化所帶來的源源不斷的力量。而我們不能僅僅讚歎美食給我們帶來的驚豔,藴藏在中華民族傳統文化最底層的絢麗瑰寶——文化典籍更應該我們去細細品讀。這些,都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形象代表,是數代文化的傳承和弘揚。

今日民族傳統文化的繁榮,固然離不開其根。如果沒有了根,就無異於“無源之水,無本之木”。例如:古人通過敲打石器、木器來表達他們的喜悦之情。而音樂經過演變,傳承下來,鑄就出今天我們聽到的各種各樣的音樂。掌握其文化精髓,傳承其高尚精神,併發揚下去,讓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不斷壯大且得到創新,便是保持一份熱忱的初心吧?

因此,我們應當知道——傳承,是連接過去與未來的橋樑。而傳承中華民族傳統文化,更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

2022《菜根譚》讀後感範文

關於書名的由來,有人認為語出“性定菜根香”,有人認為由宋代儒者汪信民“人能咬得菜根,則百事可做”這句話化用出來,另外也還有一種説法,明朝孔兼為《菜根譚》所作的題詞中有這麼一句話:“譚以菜根名,固自清歷練中來,亦自栽培灌溉裏得,其顛頓風波,備嘗險阻可想矣。”這句話大概意思説:這本書以“菜根”命名,是因為作者在人生清苦歷練中悟出道理來,而且悟出的這道理是作者經歷風波、坎坷的體現。“菜根”是一種清苦的東西,而菜葉的苦味卻全由菜根提供、生長出來,可見人生的樂境由苦境出來。

《菜根譚》這本書包含儒家、道教、佛教三家的思想,但主要還是儒家思想,特別是儒家的中庸思想。所謂中庸思想,就是要提倡中正平和、通融豁達的精神。比如其中説道“攻人之惡,毋太嚴,要思其堪受;教人以善,毋過高,當使其可以。”就是要求我們要有理解包容的精神。再比如“家人有過,不宜暴怒,不宜輕棄。此事難言,借他隱諷之;今日不悟,候來日再警之,如春風解凍,如和氣消冰,才是家庭的型範。”也是要求我們要有豁達、大度、平和的精神。

《菜根譚》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不僅在中國,而且在日本影響深遠。因為在中華民國時,日本就有對這本書不斷刊刻的先例。到了20世紀80年代,伴隨經濟的發展,日本企業界人士認為,在企業管理、用人制度、業務銷售、市場開發、員工自律諸多方面,菜根譚都有很大鞭策、警示作用。

當你在苦惱鬱悶事業不得意的時候,不妨靜下心來讀一讀《菜根譚》。它會讓你有豁達開朗的感覺,苦惱煩悶的感覺也伴隨着你領略體會書中內容時而消散。

當你隨心所欲放縱自己的時候,不妨靜下心來讀一讀《菜根譚》。它會讓你對事業前途有更清醒的認識,伴隨你走向人生更輝煌的一個台階。

《菜根譚》讓你樂觀豁達,正如有句格言所形容:閒看庭前花開花落,靜觀天上雲捲雲舒。

總的説來,《菜根譚》在本質上是一本有關安身立命的書。正如《菜根譚》序文裏頭講的一個故事:乾隆年間,有一個處於官宦仕途的人,在朝廷裏邊居於要職。他經歷了許多人生世象,在不斷的升遷與貶官過程中,得了一場重病。在病難中,回想往事,無論是人生險境,還是人生樂境,世事總是匆匆忙忙,最後悟通自己在人生追逐當中,總是隨着外在事情的變化或高興或愁悶,心事總被外物牽拌,不免心神疲勞,所以導致重病一場。這説明我們需要有一種達觀甚至有些超脱的思想,常言説“計劃總趕不上變化”。我們要做好計劃,但當計劃無法在經過努力後實現,我們當然需要反省;同時,我們還應有一種豁達從容的態度。

讀一本好書,雖不花多少錢,也不花多少時間,但書讀過之後,我們對於人生、事業、家庭會有更多獨到見解,因而生活也更豐富多彩。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