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彌兒》讀後感示例三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7.48K

《愛彌兒》這本書是教育類書籍,對教師的影響是十分大的,可以幫助教師以更佳的方式教導學生,你知道相關的讀後感怎麼寫嗎?以下是本站小編和大家分享《愛彌兒》讀後感示例三篇相關參考資料,提供參考,歡迎你的參閲。

《愛彌兒》讀後感示例三篇
愛彌兒讀後感 篇1

暑假名存實亡,以前還讓休息個10天和半月的,今年連這點也沒有了。幹也沒幹成個什麼,休息也沒休息成啥樣。假期,反正就這麼拖拖拉拉、糊里糊塗、窩窩囔囔的被打發了,真是可惜。

張馳有道,乃社會前進和事物發展的自然規律,難道當官的連這點也不懂?這樣教師受苦不説,學生受害可就大了。教師反映説,假期補課、上新課,開學後學生上新課就沒興趣、沒勁了。真是疲勞戰術、拔苗助長、欲速不達。

不過,收穫還是有的,雖然沒放假,畢竟沒有正式上班那麼緊張,抽時間完成了夙願,讀了一邊《愛彌兒》,儘管是粗粗的瀏覽了一邊。

《愛彌兒》,18世紀法國教育家、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盧梭著,假借對虛構人物愛彌兒從出生到長大的跟蹤培養,詳細敍述了其自然主義的教育觀,讀起來真讓人蕩氣迴腸,歎為觀止!

自然主義教育觀,即主張按照兒童自然成長的規律來培養孩子,一切順其自然,張揚個性,以使孩子健康成長。盧梭主張自然主義的教育觀,明顯反對英國洛克的紳士教育觀。法國,崇尚自由、民主、創新、浪漫,似乎明顯可以看出受盧梭自然教育觀的影響;而英國人處處中軌中矩的紳士風度,又似乎明顯可以看出洛克紳士教育觀的影子。當然,作為教育家,盧梭對洛克的揚棄和超越,以及以後赫爾巴特對盧梭的繼承和發展,這都是正常的現象,他們各具千秋,都對世界教育的發展作出了巨大的貢獻,他們都是偉人。

我認為盧梭對兒童教育最感人和成功之處在於對兒童10歲-15歲之間和20左右即將談婚論嫁時期的教育。

10歲-15歲時期,愛彌兒有一次特別的調皮任性,要出外旅行,盧梭就表面上任其按自己的方式行動,盧梭知道其結果必然要碰壁和失敗,為了不致孩子有什麼危險,盧梭又暗地派人跟蹤保護,直至孩子在碰了壁後自我醒悟,完成了自我教育,這即典型的自然教育法。

當愛彌兒到20歲談婚論嫁時,盧梭對其和蘇菲之間戀愛的描寫,極為細膩傳神,那些細微美妙的描寫,可使任何言情小説家汗顏和相形見絀、望塵莫及。當然,盧梭不是言情小説家,主要是要闡述其自然教育觀。當愛彌兒和蘇菲雙雙墜入愛河,看官都認為水到渠成,他們就要結婚時,盧梭卻來了個急剎車:讓愛彌兒到鄉下鍛鍊,學習木工技能,以得到作丈夫的能力。之所以不在城裏,因為盧梭認為鄉下自然,沒有城裏那麼多的污泥泏水,鄉下的環境自然清新。

很是遺憾,由於自己才疏學淺,對盧梭大量關於哲學的論述、尤其是對宗教的論述,多半半懂不懂,更多的是根本不懂,只是走馬觀花的瀏覽了一下。但就哲學來説,盧梭主張不要施恩圖報,令人耳目一新,令人景仰。

以前斷斷續續的讀《愛彌兒》,主要是開始和結尾部分,寫過兩篇感想,《有感盧梭關於愛情的研究》和《驚歎教育經典——“愛彌兒”》。

不管怎麼説,儘管是粗粗的閲讀,總算是對《愛彌兒》有了一個全貌和梗概的瞭解,這也很心滿意足了。因為,這畢竟是和哲人和偉人的一次對話,心靈得到了一次沐浴和滌盪,收穫了澄明和敞亮,超越和昇華。

愛彌兒讀後感 篇2

《愛彌兒》是一本不尋常的教育著作,開篇的第一句就讓人覺得這是藴涵着深邃哲理和沸騰感情的文化結晶。”出自造物主之手的東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了人的手裏,就全變壞了。“毫不掩飾地表達了自己主張人性本善,主張教育目的在於培養自然人,主張改革教育內容和方法,順應兒童的本性,讓他們的身心自由發展。

盧梭讓愛彌兒從遊戲、種植、木工勞動中學習,處在這一階段的兒童,需要的是感官體驗帶來的歡樂,遊戲便是實現這一歡樂再好不過的手段了。我國偉大的作家魯迅説過,遊戲是孩子最正當不過的行為,在這點上跟盧梭的看法是吻合的,盧梭也認為一個孩子應該通過遊戲保持着活潑的性格。

但是,且看我們現在的家庭教育,許多家長”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願望過於迫切,要自己的孩子在儘可能比別人少的時間裏完成比別人更多的知識的學習,佔用了孩子大部分遊戲時間。有個小品裏的一句話對此就有諷刺的意味——”我要我的孩子戴着博士帽就出世“。我們學校的教育,無論是高中教育、國中教育、國小教育甚至幼兒園教育,似乎就是為了滿足考試的需要,迎合社會、家長的一時之需。我有時候想,到底是先出現教育還是先出現考試,兩者到底應該是一種什麼樣的關係?2008年大學聯考就有一名考生用白卷彰顯了”逆反“,我們就應該認識到如今的教育所面臨的問題。

盧梭的《愛彌爾》,可以看作是一部對人性的教育。人接受教育的目的是什麼?一直以來我堅信:人接受教育的目的是為了獲得更幸福。貫穿盧梭論教育的是”自然教育“的觀點,即按照兒童的自然天性進行教育。我們不妨將盧梭的”自然教育“拿來使用,讓孩子順從”自然“的發展,不要讓他們過早地知道與他們無關緊要的事情,而是讓他們盡情地遊戲,這樣才能達到需要和供給的平衡,才是自然地發展。據瞭解某校假期計劃組織部分學生補習,徵求家長的意見表上,就有三分之一的家長就寫具了”假期讓孩子好好放鬆一下,不參加補習“的明智之舉。

我發現現在的家長似乎把學習成績認為是與孩子唯一有聯繫的事情,”其它的事你就別擔心、別操心“,但孩子們真正應該得到的是什麼?人們只想到怎樣保護他們的孩子,這是不夠的。應該教他成人後怎樣保護他自己,教他經受得住命運的打擊,教他不要把豪華和貧困看在眼裏,教他在必要的時候,在冰島的冰天雪地裏或者馬耳他島的灼熱的巖石上也能夠生活。

生活,並不就是呼吸,而是活動,那就是要使用我們的器官,使用我們的感覺、我們的才能,以及一切使我們感到我們的存在的本身的各部分。生活得最有意義的人,並不就是年歲活得最大的人,而是對生活最有感受的人。雖然年滿百歲才壽終而死,也等於他一生下來就喪了命,如果他一直到臨死的那一刻都過的是最沒有意義的生活的話,他還不如在年輕的時候就走進墳墓好哩。

教會學生去體會生活,去思考,去發現美,去審視醜,能夠通過思考發現活着的價值,正如蘇霍姆林斯基所説,即使他將來做鐵匠,也要是一位能夠理性思考的鐵匠。我想這才是我們教育真正的價值所在。我們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應該從我做起,從今天做起,摒棄傳統觀念,頂住”外行“的壓力,衝破看人、用人的牢籠,以人為本,充分挖掘每個學生可持續發展的因素,讓每個學生都得到發展。這樣,常德的教育就會真正成功,中國的教育才會立於東方不敗之地。

愛彌兒讀後感 篇3

盧梭是十八世紀中最傑出的啟蒙運動家,他創作出了大量的著名作品,其中以《愛彌兒》的影響最為深遠。它屬於一本教育鉅著,該部作品主要圍繞主人公愛彌兒進行創作,講述愛彌兒處於不同時期下的生理與心理特點,並滲透了多種教育方法,它在現代教育藝術領域中佔據着重要位置,發揮着巨大作用。

此部作品歷經二十年才完成構思,利用三年完成創作,一經發表變引起了轟動性的效應,掀起了教育狂潮。盧梭筆下的愛彌兒不僅擁有哲學頭腦,還勤勞肯幹,追求自由與平等,這無疑是一個理想的人物形象,它是作者所憧憬出來的。盧梭藉助愛彌兒的形象,對封建教育進行嚴厲抨擊。

縱觀全書,在本部作品中,作者所滲透的教育思想具體表現如下:

1、將兒童單純地看作兒童。提倡應尊重兒童的自然天性,鼓勵自由發展、自助生長,這會讓兒童收穫更多的幸福和歡笑。

2、自然教育思想。本文中的自然教育指代尊重兒童的本質與天性,遵循正常成長規律,結合兒童在不同年齡段所表現出來的具體特徵採取針對性的教育方法。

3、作者認為兒童並非小大人,他們擁有別樣的生活,兒童期屬於一個自然現象,客觀存在。為成年生活奠定基礎並不是兒童期的唯一存在目的,它擁有特定的價值。

盧梭認為教育教學工作應尊重事物的客觀發展規律,適應孩子的天性,不允許妄加干涉,更不允許將成人思維生硬地添加到孩子中。在社會競爭日趨激烈的當下,家長為讓自己的孩子不被殘酷的社會擊退,以免輸在起跑線,賦予孩子過高的期望,害怕自己的孩子輸給別人,便為孩子報各種特長和補習班,鋼琴、舞蹈、畫畫等佔據了孩子的業餘時間,無暇玩耍,剝奪了孩子的選擇權。這種作法不僅不會達到預期效果,有時還會適得其反,扭曲孩子的性格,產生過多的負面情緒。盧梭提倡教師應正確看待自然教育觀,深入挖掘內在天賦,為儘量孩子提供更多的親近自然的機會,使其自由成長。

《愛彌兒》還是一部關於人性教育的作品,盧梭在書中指出,收穫幸福是開展教育活動的唯一目標。他提倡自主教學,教師應一邊傳授知識,一邊激發學習興趣,進而提高學習自主性,從要我學順利過渡到我要學。

在該部作品中,絕不損害別人的思想給我的感受最為深刻,而這也是在向讀者滲透道德教育,無論在個人成長的任何時期,都應嚴格堅守這一教訓,與人為善,不允許損害他人利益。

盧梭主張兒童的教育應順應自然,以兒童為本位。他在《愛彌爾》中開宗明義地説,“一切出於自然的創造者皆好,一經人手卻變壞了。”盧梭認為教育遵循自然,順應孩子的天性,不要對孩子橫加干涉,把成人的思維強加在孩子身上,應該讓孩子自由自在地成長。

而社會對孩子任何的干涉,都會使孩子覺得不自由,不平等,甚至產生罪惡;任何違背自然的教育方式,都會導致孩子的畸形發展,產生嚴重的後果。因此,盧梭極力主張:在兒童的理解力尚未發達之前,要讓兒童遠離社會,迴歸自然,到自然環境中去看、去聽,不接受世俗的影響。

盧梭認為,兒童並不是可以任意塑造和填充的容器,不是白板,而是有其固定法則的“自然的存在”。因此他主張教育應遵循兒童的自然本性,按照兒童自然發展的程序分階段進行。而在他之前的英國大哲學家洛克曾主張,兒童就像一塊白板,教育者可以任憑自己的意願採用任何方式去塑造兒童。

在這種兒童觀下,教育就是重複訓練,兒童被當作一個容器,由成人隨意填充。這種兒童教育觀對教育的影響十分巨大。在當今學前教育實際中,我們仍然可以看到這種影響。其實上述兒童教育誤區的例子也是洛克教育觀的流毒。作為一名教師,我應該清醒地認識到自然教育觀的重要性,充分挖掘孩子的天賦,讓孩子的心貼近自然,讓孩子在自由的空氣中成長。

讀完《愛彌兒》這部偉大的著作,我認為在我們平時的教學當中應更加註重少年兒童思想情操的陶冶,要積極引導鼓勵學生到大自然中去體驗自然美,鍛鍊孩子們獨立生活的能力,培養他們克服困難和團結互助的精神,並使之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有必要讓學生儘可能地接觸、瞭解、掌握一些最新的科學技術知識,關心當代世界共同關心的問題,把當代和未來的科學發展的絢麗藍圖呈現在他們面前、

教育的手段就是生活和實踐,讓孩子從生活和實踐的切身體驗中,通過感官的感受去獲得他所需要的知識。盧梭主張採用實物教學和直觀教學的方法,反對抽象的死啃書本。這對現在的中國小教育體制也也是有很大的借鑑意義的。另外他所主張的從兒童的個人愛好和興趣出發進行教育的“兒童中心論”,充分體現了學生在教育中的主體地位。

我認為在我們平時的教育中,不夠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沒有足夠重視對少年兒童思想情操的陶冶,沒有充分考慮到學生的自主性和個體差異性。

書中有這麼一段話,十分值得學習:“問題不在於教他各種學問,而在於培養他有愛好學問的興趣,而且在這種興趣充分增長起來的時候,教他以研究學問的方法。在這段時間,也正好使他慢慢養成持久地注意同一個事物的習慣。”這正提醒了我們在傳授學生知識的同時,要注意調動學生的興趣,讓學生對學習產生興趣,才能熱愛學習,主動地去學習。

筆者個人認為,教育教學工作若單純地培養自然人是行不通的,這是因為教育並非獨立發展,它依賴於時代的進步與社會的前進。而教育是推動社會發展的動力,通過教育不斷將兒童帶入社會,最終有效適應。而教育的道路並非是一條康莊大道,也沒有特定的法則與捷徑,這需要我們逐步探索,不斷總結。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