辜鴻銘《中國人的精神》讀後感優秀範文3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8.2K

《中國人的精神》是“晚清怪傑”辜鴻銘的一部具有世界影響的名著,辜鴻銘在書中把中國人同美國人、英國人、德國人、法國人進行對比,指出中國人同時具備深刻、博大、簡樸和靈性四種美德,讀完你有什麼感受呢?以下是本站小編和大家分享的辜鴻銘《中國人的精神》讀後感優秀範文3篇,以供參考,希望對您有幫助。

辜鴻銘《中國人的精神》讀後感優秀範文3篇

《中國人的精神》讀後感1

中國人的精神是什麼呢?中國人的精神與西方人的精神有什麼不同呢?帶着這樣的疑問,我閲讀了辜鴻銘先生的《中國人的精神》,讀了之後,受益匪淺。

讀了此書,不得不佩服辜鴻銘先生的文化修養,於是我上網搜了有關他的資料。辜鴻銘生在南洋,學在西洋,精通英、法、德、拉丁、希臘、馬來亞等9種語言,獲13個博士學位。他倒讀英文報紙嘲笑英國人,説美國人沒有文化,第一個將中國的《論語》、《中庸》用英文和德文翻譯到西方。憑三寸不爛之舌,向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大講孔學,與文學大師列夫。托爾斯泰書信來往,討論世界文化和政壇局勢,被印度聖雄甘地稱為“最尊貴的中國人”。二十世紀初,西方人曾流傳一句話:“到中國可以不看紫禁城,不可不看辜鴻銘”。

在《中國人的精神》一書中,辜鴻銘先生用他對中國的理解,向世界宣揚了儒家思想,闡述了他眼中的中國人。

“中國的人性類型給你的整個印象是他的文雅,那是一種難以言表的文雅。”這是辜老對中國人性格的描述,他還引用了一個例子,他曾在某個地方讀到一位在兩個國家都住過的外國朋友的評論説,作為外國人,在日本居住的時間越長,就越發討厭日本人,而在中國居住的時間越長,就越發喜歡中國人。不知道對日本人的這種評價是否真實。但他認為但凡在中國生活過的人都會像他一樣贊同對中國人的評價。相對西方人的張揚,追求個性,我們中國人更多傾向於中庸之道,温文儒雅,彬彬有禮,給人一種不温不火之感,親切而沒有距離感。

中國傳統文化對中國人影響深遠,但是我國改革開放以來,西方文化對中國文化產生巨大沖擊,中國傳統文化被忽略,崇洋媚外之風愈烈。西方節日,情人節,聖誕節氣氛十足,重陽節,中秋節,元宵節卻越來越冷清,我們吃的是肯德基,麥當勞,穿的是“破”褲子,哼着大多數中國人聽不懂的rap。

我國當前社會,無論是學校的教育,還是社會的教育,都淡化了傳統文化的學習。從國小一直到大學,英語教育已經成為不可或缺的內容。在大學裏英語成了必修課,英語學分佔的比列也比較重,考四六級更被我們大學生視為必須完成的任務。而我們的《現代漢語》、《大學語文》在很多的學校都處於選修課的地位,有的學校甚至連這樣的選修課都沒有。這些現象很值得我們反思。

辜老的書對中國人的精神分析深刻精闢,然而,有一些觀點我是不太認同的。他贊同忠君思想,他贊同納妾制,用茶壺和茶杯生動的比喻男人和女人的關係。時代不斷進步發展,我們的目光也不能停留在封建的古代,在文明的現代,男人和女人的地位應該是平等的,一夫一妻制也是時代進步的體現,新時代的女性不應該像古代女人一樣將全部重心放在家庭上,女性也應該擁有自己的事業,發揮自己獨特的優勢,為社會做貢獻。

《中國人的精神》讀後感2

近日用零碎的時間讀完了辜鴻銘先生的《中國人的精神》,其中的內容讓我更深層次地領悟到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以及真正的中國人的精神。

這本書的作者辜鴻銘先生學博中西,號稱“清末怪傑”,是滿清時代精通西洋科學、語言兼及東方華學的中國第一人。20世紀初,西方人曾流傳一句話:到中國可以不看紫禁城,不可不看辜鴻銘。可見他當時在社會上的影響力。

書中,辜鴻銘認為,要估價一種文明,必須看它“能夠生產什麼樣子的人,什麼樣的男人和女人”。他批評那些“被稱作中國文明研究權威”的傳教士和漢學家們“實際上並不真正懂得中國人和中國語言”。他獨到地指出:“要懂得真正的中國人和中國文明,那個人必須是深沉的、博大的和純樸的”,因為“中國人的性格和中國文明的三大特徵,正是深沉、博大和純樸,此外還有“靈敏”。

他認為中國人是特別講禮貌的人。真正的禮貌的本質是考慮別人的感受。中國人有禮貌,是因為他們過着一種心靈生活,他們知道自己的感受,因而也容易考慮別人的感受。中國人的禮貌,雖然沒有日本人的禮貌那樣周全,卻讓人舒服,因為它是,正如法國人完美表達的那樣,是心靈的禮貌。相反,日本人的禮貌雖然周全,卻不那麼讓人舒服,它可以説是一種排練過的禮貌--類似於戲劇作品中用心學習的禮貌。這與直接來自心靈的、自發的禮貌不同。事實上,日本的禮貌好像沒有芳香的花朵,而真正禮貌的中國人的禮貌有一種芳香,來自心靈的名貴油膏的香味。

他還論述了中文的問題。漢語口語的容易根源在於它是一種極其簡單的語言。它是一種沒有語格,沒有時態,沒有規則與不規則動詞的語言。事實上,也不存在語法或其他任何規則。因此,對於中國人來説,漢語口語本身並不是一種很難的語言。但是對於那些來到中國的受過教育的歐洲人,尤其是半受教育的人來説,即使是漢語口語也是一種很難的語言。他認為漢語口語是一種完全未受教育人的語言;事實上它是小孩的語言。當那些有學問的漢學家堅持説漢語是如此之難時,歐洲小孩學習漢語口語卻是如此的容易。因此他認為學習漢語要把自己當作一個小孩,你將不僅進入天堂之門,而且也能學好漢語了。

然而書中有一些觀點我不太贊同。例如納妾制和維護“三寸金蓮”。但書中的主旨精髓還是值得我們去借鑑的。

到底中國人的精神是什麼?那並不是那麼簡單就可以回答的。此書通過“中國人的精神”,“中國女人”,“中國語言”,“約翰在中國”,“一個大漢學家”,“中國學”幾個方面闡述了中國人的精神。辜老先生通過許多例子和對比深入剖析了中國人的精神。我覺得中國人的謙虛是最可貴的並需要延續下去的,中國人的精神也應“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也借鑑別人的好的地方,中華民族才能發揚光大,而不再出現八國聯軍侵華時期被人欺凌的狀況。作為新時代的中國人,我認為要借鑑書中有益的部分,努力做一個深沉、博大、純樸和靈敏的人。

《中國人的精神》讀後感3

20xx年“決戰現代化”主題讀書活動,第一批閲讀市幹教推薦了50本書。由於時間和精力的關係,本人認真研讀了幾本與自身相關的書籍。其中《中國人的精神家園》一書讓我印象深刻、獲益匪淺。下面我就主要談談在此次主題讀書活動中,對於研讀了這本書後的心得體會。

青年作家任浩之所著的《中國人的精神家園》一書,正是取傳統文化之精華,重申仁愛、謙恭、自強、自省、和諧等觀念,為我們找到了一個精神家園,也讓我們從傳統文化中尋找到了支撐我們精神的養料。讀完此書,我的心靈彷彿得到了一次洗禮,也不由得將我引向了思考,我們的精神家園是什麼?建設精神家園有什麼樣的意義?怎樣建設我們的精神家園?

一、我們的精神家園是什麼

精神家園是指心靈獲得安慰的地方,精神寄託之所。精神家園既是一個民族的生命力、創造力、向心力,也是某個具體個體安身立命的精神之柱。

中國人的精神家園的核心是中華民族精神。它所反映的是中華兒女在長期共同生活、共同奮鬥和共同發展過程中形成的共同價值取向、道德模範、精神氣質、情感態度等凝聚而成的民族精神合力。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勤勞善良的勞動人民在長斯的社會生產實踐中形成了一系列優秀的文化傳統和文化精神。

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家園就是對共產主義信仰的執著追求,是對黨、對祖國、對人民羣眾的無限忠誠。如果是普通幹部,那們堅定的理想信念,牢記的宗旨意識,就是正確的精神歸宿;如果是領導,那麼,清正廉明的操守,為民的服務思想,就是正確的精神支撐。作為鄉鎮機關的一名普通共產黨員,我認為我們的精神家園,就是要潔身自好,一身正氣,帶領羣眾將南豐建設成“實力強勁、品位高雅、民風淳樸”的江南現代化新城鎮,提高南豐人民的生活幸福指數。

二、建設精神家園的意義

當今社會,建設中國人的精神家園,已具有很強的現實針對性和現實意義,這至少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首先,這是為了滿足人們日益擴大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隨着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已經越來越有條件來重視自己的精神文化生活,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越來越成為人們生活需要的重要內容。另一方面,隨着經濟全球化、科技一體化、網絡普及化,()人們的思想觀念和價值取向也出現多元化趨勢,特別是由於市場經濟的影響以及社會競爭壓力的增大,許多人的心理世界與現實世界的衝突越來越大,一些人道德失落,信仰迷茫,迷失了人生方向,形成了心靈的空虛,這就是當代人的心靈衝突。要豐富人的精神世界,化解人的心靈衝突,就必須弘揚中華文化,安頓人們的心靈,建設精神家園。

其次,建設中國人的精神家園,是增進中華民族文化認同的需要。一方面,隨着經濟全球化的迅猛發展,世界各國的文化交流和交融也迅速增多,特別在西方強勢文化衝擊下,如果不重視弘揚自己民族的傳統文化,弘揚我們的民族精神,建設我們的精神家園,那就很容易失去自己的民族文化特色,使我們民族的文化身份變得模糊不清,甚至造成一些人淡化自己的民族文化認同意識。另一方面,隨着我國現代化進程的加快,人們接受的西方文化也越來越多。一些發展中國家在實現現代化的過程中,很容易受到西方文化的俘獲,喪失對自己民族文化的認同,成為某些西方大國的“文化殖民地”。

再次,建設中國人的精神家園,是提升核心價值理念,建設現代化社會的需要。現代化社會需要和諧文化。和諧文化是全體人民團結進步的重要精神支撐。而建設和諧文化,弘揚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思想,以增強誠信意識為重點,加強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建設,等等,這都需要注重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需要重視人的精神歸宿和核心價值。

三、如何建設我們的精神家園

一是加強教育。要建設我們中國人的精神家園,還須加強對人們的思想文化教育。比如,要善於聯繫人們的精神需要特別是青少年的思想實際進行宣傳教育,同時借鑑發達國家的大眾教育經驗,加大公共文化設施建設投資,儘量降低人民羣眾接受文化的成本。又如,應當加強對青少年的禮儀教育,在思想品德教育課中應適當增加禮儀教育的內容,從家庭禮儀到社會禮儀。只有通過全方位的文化建設,才能使人們真正懂得真善美,自覺抵制假惡醜,形成健康的現代意識和社會風尚,為我們中國人營造美好的精神家園。

二是弘揚中國文化。首先,應該全面認識祖國的傳統文化,加強優秀文化傳統教育,繼承和發揚我們祖先留下來的燦爛文化。其次,我們在對外文化交往中,一方面,要對我們民族的優秀文化有充分的自信心,不要迷失自我,不要盲目崇外;另一方面,要有開放包容的精神,主動吸收各國優秀文明成果,增強中華文化的國際影響力。

三是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

要從小事小節做起,保持健康向上的生活情趣,自覺抵制低級、庸俗、腐朽的生活方式。事實説明,不論外界的誘惑多大,只要自身關口把得嚴,努力做到慎獨、慎微、慎初、慎欲、慎名,時刻保持自重、自省、自警、自勵,各種細菌侵蝕和腐化就會被拒之門外。共產黨員更要虛心接受組織和羣眾的全面監督,時刻用共產黨人的標準和宗旨檢查對照自己,把全部的才能、精力和熱情投入到本職工作中去,做到思想不浮躁、步子不亂套,時刻保持堅定的理想信念,永葆共產黨員的本色。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