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神對話讀後感6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2.85W

寫讀後感是鍛鍊我們獨立思考的能力的,通過寫讀後感可以及時記錄我們讀書後的感悟,本站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與神對話讀後感6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與神對話讀後感6篇

與神對話讀後感篇1

有很長一段時間,因為和老公老吵架,我意識到了溝通方面出了問題。於是看到了這本《關鍵對話》,看了之後,意識到自己佔很大原因。與其這樣經常吵架,解決不了真正的問題,翻來覆去就吵那幾個事,不如改變自己的説話方式。夫妻之間溝通順暢了,也有利於家庭環境,對孩子的教育也是有好處的。

書中的步驟方法是7個,我自己歸納為三個,方便記憶。

第一步:瞭解自己的想法。

當雙方的談話內容氛圍有點劍拔弩張的時候,我們總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根本原因是,在雙方釋放出的壓力下,我們不知道如何理智地進行有效溝通,思維短路。其次,我們的天性使然,人類在面對危險狀況時,第一反應就是逃,以暴制暴地打到或壓倒對方。所以,我們需要控制自己的情緒,緩和一下氛圍,問自己最初目的是什麼,我表現出來的目的是什麼,怎樣才能達到我的目的,我不希望出現的結果是什麼,怎樣避免出現我不想要的結果。

第二步:瞭解對方的想法。

我們需要了解對方真正的目的,他的真實想法是什麼,但是,當氛圍比較沉重,嚴肅時,很容易判斷錯誤。所以,需要緩和氛圍,觀察對方的情緒變化,和自己的情緒。避免陷入沉默狀態。需要思考,怎樣才能消除誤會,在必要時道歉,保持彼此尊重,重建安全感。回顧剛才的對話模式,區分事實和想法,主動詢問對方想法,引導確認對方感受。

第三步:找到雙方都認可的解決方案。

當確認了對方想法和自己的觀點,就要想決定如何決策。陳述事實和雙方觀點,找出達成一致的解決方案。決定決策可採取的方式有:命令式,顧問式,投票式,共識式。並且,明確行動細節,如行動人,行動目標,截止日期等。

這本書讓我聯想到另外一本書《第三選擇》,也是解決雙方矛盾問題的。處理矛盾上有類似的思路。《第三選擇》側重講理論,解決問題的原則。《關鍵對話》側重講溝通交流的方法步驟,都是很不錯的書籍,確實也為我帶來了溝通上的效果。在我孩子吵鬧時,我也是這樣去引導他解決問題,先説出自己的想法,然後陳述對方的想法,合併,找出一個雙方都同意的方案。

這樣解決問題的思路,很容易讓我從憤怒的情緒中走出來,觀察自己,不易走入僵局,對於改善親子關係,夫妻關係影響也很大。

與神對話讀後感篇2

一直不喜歡讀專業書,因為覺得這種書的理論層次太高,對於一線教師的我一直不敢高攀,於是看這一本書的日期就一拖再拖的推遲到了現在。最近終於能夠靜下心來讀美國伊利諾斯州立大學榮譽教授麗蓮.凱茲博士的《與幼兒教師對話》一書,作者關於兒童發展與教育、教師專業發展等的許多觀點與建議,讓我受益匪淺。凱茲博士是國際著名的兒童教育專家,從事幼兒教育、教師成長研究多年,對兒童發展與教育、幼兒教師的專業成長乃至學前教育事業發展具有豐富、獨到的認識。在閲讀的過程中,我時刻感受到教授豐富的教育經驗和思考,不停地聯繫到自己的現實教育,不斷地享受着她對教育的對策建議與教育智慧。我們能夠感受到,本書的很多觀點並不是“寫”出來的,而是“實踐”與“思悟”出來的。在凱茲教授的書中,充滿獨到而精闢的觀點和見解,沒有華麗的辭藻,但在其樸實、流暢的語言中,我們時刻能感受到的是貫穿始終的她個人的獨特的學術品質!

作為幼兒教師的我們最熟悉“觀察為先”這一詞,只要碰到同行交流,總是掛上首先要觀察孩子這一句。可觀察到底從何處入手,如何觀察?我想大都都是隨自己的心境和意願,很多都是隨意的,然而凱茲教授為觀察做了清晰地闡述,文中這樣記錄着。

觀察幼兒,瞭解幼兒的所感、所思、所為,是實施教育的前提。根據幼兒教育的特質,學會觀察幼兒更是幼兒教師一項重要的技能。觀察什麼,針對一個兒童或一個現象,觀察需要持續多久,這是我們首先遇到的問題。書中分別陳述了以下11項觀察指標:睡覺習慣、飲食習慣、大小便習慣、情緒的變化、遊戲的變化、好奇、對權威的反應、友誼、興趣、自發的情感、享受生命中美好的事物。成人可以根據這些方面觀察到的現象,對兒童的發展是否正常作出評估。至於觀察的時間,書中這樣陳述:“對於3歲的兒童,需要先觀察他們在這些指標上的行為3周,提供充足的行為樣本,作為以後評價的標準;4歲兒童則需要4周左右的觀察期,5歲的兒童則再加上一週的觀察時間……成人可以按此公式計算收集行為樣本的時間。”

看着凱茲教授對於觀察的要求,心中慚愧,作為老教師的我沒有學會觀察,聯繫平時的工作,雖然也重視在生活、學習、遊戲中對幼兒的觀察,但觀察的內容不夠廣泛,觀察持續的時間也沒有達到過這樣的標準,更是從未這麼系統地觀察、分析與記錄過。觀察往往是處於一種無意識和下意識狀態,能看到多少是多少,真正有意識、有系統的觀察很少。

讀過此書,我更加明白只有如此詳細與持久的觀察,才能真正地瞭解一個兒童,這是需要我在以後的工作中努力去實踐的。觀察幼兒是我們做為幼兒教師必須具備的教育技能,也是幼兒教師必須履行的一項教育職責。只有學會觀察才能“因材施教”,所以我們要用觀察來了解孩子內心的需要,按每個個體的差異和其所能接受教育的能力,而給予得當的指導。一位偉人曾經説過:“對於人的眼睛來説,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這正是對觀察做的最精闢的詮釋。我們作為一名幼兒老師,其實只要在生活中做一個有心人,善於觀察每一個孩子,一定能從平凡的世界中發現不平凡的事和物。

讀着此書,我還深刻地認識到要做一個專業的幼教工作者,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所謂“專業”,應該有這樣三個特點:在工作上運用高級縝密的知識;依據該知識做判斷;採用專業行為的準則。如果我要做一名專業的幼兒教師,我還不斷學習,需要對教育對象的瞭解,需要有選擇教育內容的慧眼,需要對教育方式的辨析,需要應對來自各方的壓力……但不管怎樣,我還要在專業成長之路上邁好每一步,學習將是伴我成長的最好夥伴。

與神對話讀後感篇3

今天,我們學習了《小苗與大樹的對話》,這篇課文讓我明白應該怎麼做21世紀的青年。

這篇課文主要講述的內容是:國小生苗苗和學者季羨林的對話。讀完這篇課文,我明白了三點我早的地方:

一是作文,我明白了我以前作文為什麼不好了。原因是因為我閲讀的書籍太少,寫作文的時候找不到可以修飾的詞語,所以才老寫不好作文的。

二是怎樣做21世紀的青年。這篇課文中講21世紀的青年應該三貫通:中西貫通,古今貫通,文理貫通。看到這裏時,我心頭微微一震,正是那一震我才發現我一個貫通都沒有。我長大一定會三貫通的!

三是,背古文、古詩。可是我一篇古文都不會背,只會背古詩。所以,以後我要媽媽給我買一本《古文觀止》,這樣我就可以達到季羨林學者最起碼的要求了:背兩百首古詩,五十篇古文了。我一定要好好學習成為一個優秀的人。

學習了這篇課文,我明白了以前我根本沒有明白的東西。這本語文書真是好啊!每一篇課文都讓我明白以前沒有明白的東西,懂得之前一些不懂得的地方。特別是這一篇課文,給我的啟發最大!

這篇課文真是一篇好課文,不僅給我啟發,還讓我明白了以前沒有明白的東西。你説它不是一篇好課文嗎?

與神對話讀後感篇4

在我們每個人的內心裏,可能都希望我們身邊能有一尊神,可以無處不在、無所不能,尤其是我們陷入困境時,這種感覺會更加強烈,為此我們可能臨時抱神腳、也可能虔誠的祈禱,但最終神又能幫我們多少呢。

?與神對話》裏通過神傳遞給我們的第一個信息也是整本書核心的信息是:“我永遠是你最高級的思維、最清晰的話語、最美好的感受;最高級的思維永遠是包含了歡樂的思維,最清晰的話語永遠是包含了真實的話語,最美好的感受是你稱之為愛的感受;”即神就是昭示歡樂、真實、愛的化身。

書中借神之口告訴了我們很多,“我(神)最得力的信使是經驗”接下來作者用了不少篇幅,闡述了經驗之重要,“不傾聽經驗造成的後果是,你不斷地重複體驗到它,一次又一次”。經驗是我們每次跌倒後用疼痛換來的獎勵,如果你不懂得珍視,自然還要再痛一次。

當我們特別想達到某種願望的時候,我們可能都會不由自主的祈禱,“你若是懇求乞討,你將來體驗到你想要選擇的東西的機率就會變得非常小,”“這是因為,你作出要求,恰恰表明你正處在匱乏的狀態;當你説想要某樣東西,你就會在現實中得到那種匱乏的經驗。”“所以呢,正確的`祈禱從來不是懇求的祈禱,而是感恩的祈禱。”感謝神賜予我們的萬事萬物,我們的人生就會變得非常豐富;要想使願望成為現實,還有一個很重要的條件就是信仰,“堅定地認為無論你想要什麼,神都會毫不例外地滿足你的要求。”

“如果你以為神創造並決定你生活中的一切,那麼你就錯了。神是觀察者,而非創造者。”“神創造了你,依照神的形象與模樣。其餘都是你創造的,利用神給予你的力量。神創造了生命的歷程以及你所瞭解的生活。然而神給你自由的選擇,讓你能夠依照自己的意願去生活。”説到底,是你自己造就了自己的人生,糟糕的、成功的都是你自己的傑作;每次掉入逆境,自救永遠是你最首要的選擇;當你有足夠的能力掌握自己命運的時候,你心中最神聖的神其實就是你自己。

與神對話讀後感篇5

暑假空閒時,讀了國際著名的兒童教育專家麗蓮·凱茲博士的《與幼兒教師對話——邁向專業成長之路》一書,感觸頗深。《與幼兒教師對話》這本書,具有以下突出的特點:首先,充滿獨到而精闢的觀點和見解。關於兒童發展的精闢論述、關於適宜性幼兒教育的獨特觀點、對教師專業發展的深刻闡述。

其次,隨處可見基於實踐的理論闡述和基於理論的實踐反思。我們能夠感受到,本書的很多觀點並不是“寫”出來的,而是“實踐”與“思悟”出來的。

再次,滲透着對幼教問題的理性審視與對兒童發展和幼教事業高度關注的氣質和精神。無論在探討兒童發展、幼兒教育的目標、內容,幼教的專業化、幼教機構的評價,還是教師角色、教師與兒童關子、專業幼兒教師的行為、教師的專業成長等問題時凱茲教授時刻向我們展示着她對這些問題的省思、檢視與理性把握。在凱茲教授的書中,沒有華麗的辭藻,但在其樸實、流暢的語言中,我們時刻能感受到的是貫穿始終的她個人的獨特的學術品質!並感受到了幼兒教師的成長過程是漫長而艱辛的,只有不斷充實自身,不斷更新觀念,才能適應新時代學前教育的要求。

在書中,麗蓮.凱茲博士深刻地闡述了關於兒童發展與教育、幼兒教師專業成長等的觀點和思想,充滿了關於幼兒教育與教師成長的專業智慧,以及她對於兒童發展與教育的理論和時間的深入把握。其中讓我感觸最深的是本書第十一章中談到的:專業幼兒教師的行為。

文中講了這樣一個案例:一位老師帶着20位四歲的幼兒在户外活動,因為只有兩輛小三輪腳踏車,幼兒便常為“該誰騎”而爭吵不休。這一天,一位叫寶寶的小男孩跑到老師面前抗議道:“小莉不讓我騎三輪車!”這時老師應如何反映呢?她説一位專業的幼兒教師整個判斷思考及反應的過程,牽涉到三個相互關聯的問題:

1、此情境可以教導幼兒什麼?

2、老師對事件中的幼兒所做的診斷是什麼?

3、課程與管理上應如何處理?讀到這裏,我不禁放下書本,思索着……這樣的案例在我們的一日活動中再熟悉不過了,而我們,平時又是怎樣來處理的呢?

處理的同時關注到了哪些因素呢?在文中麗蓮.凱茲博士就談到了專業的幼兒教師在處理時應關注:此情境可以教導幼兒什麼:社交技巧,老師可以利用這個事件鼓勵幼兒發展社交技巧,社交知識,氣質培養。社交技巧,如輪流、協調、克服困難等處世技能,其中談到了讓孩子學習語言技巧(明確的詞句對話技巧);社交知識,如社交認知,正義觀念,旁觀幼兒的理解與技巧的學習;氣質的培養如同情心及助人的氣質,實驗的氣質,避免抱怨及搬弄是非。

可見,老師在遇到類似的情況時,應該把重點放在教導幼兒解決問題的技能和策略上。在這一章節中,麗蓮.凱茲博士以一個幼兒園裏經常發生的事件來説明專業人員與未受過專業訓練人員不同的處理方式。專業人員的反映應該是運用可靠的專業知識及見解來判斷,着眼於兒童長遠的發展利益,而未受過專業訓練的人員的反應大多視當時的情況,以在最短時間內來解決事情的方法來決定行為與反應,而不是以兒童長期的利益未目標。文中描述了一些幼兒教師所使用的專業行為,為兒童發展與學習盡最大努力。

在工作中我們時常面臨這樣的事情:在遊戲中,幼兒常常會為一件玩具或者某個角色而爭吵。反思自己平時在處理這些我們都認為的“小事”時,自己的反應處理方式是一名專業人員該做的嗎,恐怕我們常常會因為這樣那樣的原因,比如手頭正好忙碌着,比如小朋友本來就有許多麻煩事……這些所謂的原因,使我們常常會出現許多非專業人員的處理方式,比如“説教”,比如“追究原因”等等,而每每這時,我們都還沒意識到這些方式的不妥,也許,在這些我們通常都認為的“小事”上,很少會去考慮孩子的長遠發展上。反覆讀了這一章節的內容,讓我有了新的的認識,現在我看了此書,知道自己其實可以利用這件事情鼓勵幼兒發展社會技巧,如:輪流、協調、克服困難等出世技能,這些才是對我們的孩子終身發展有利的。

我覺得,一本好書,更何況是一本非情節性的理論性較強的書,粗略地瀏覽一遍,是不能很好地去解讀它的精髓的,需要我們反覆地閲讀反覆地領會才能真正有所收穫。這一次,我只是在網上粗略地看了一遍,而不能説是真正地讀懂了它。我想,手頭若是放一本的話,我們便可以隨時地翻閲,遇到問題時,把它作為我們的導師,請教於它,必定會有更多的收穫。

與神對話讀後感篇6

今天語文課上,我們學習了第一篇採訪類的文章——《小苗與大樹的對話》。看到題目,一定會奇怪:不會又是童話吧。其實“小苗”指苗苗,“大樹”指季羨林,這樣很好理解。

我在這篇文章中還學到了很多東西。我最贊成的是要多看課外書。因為不是所有知識都在課本中,老師也不會把所有知識教給我們,所以要鑽研,多看課外書,把學到的知識用於實際,讀書就達到了目的。

對我啟發很大的是不能偏科。我覺得偏科不僅僅指語數不偏科,還包括主課和其他科目也不能偏科。我的語文、數學、科學和英語四門課都很優秀,美術、音樂、體育等學科也要學好。所以我要在體育上加倍努力。只有把身體鍛鍊好了,才能在各學科取得更好成績。我認為各門學科之間都是環環相扣的,因此我們不能偏科。

學外語早學比晚學好這個觀點我也印象很深刻。我的媽媽英語讀、寫都很標準,但她總説要是早在國小時學自己的英語水平會更好。媽媽生在農家小時候家裏很貧窮,連基本的上學都成問題。我們現在條件這麼好,國小三年級就開了英語課程,我們就更要珍惜,好好學。

這篇文章讓我學到了很多知識,很感謝那時才十多歲的小作者張鈁,也要謝謝蔡老師,是她生動地講解,讓我知道了這麼多。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