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教學心得體會心得7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3.31W

心得體會的書寫是可以及時記錄下自己的思想活動的,通過心得體會我們能夠清晰地認識到自己在經歷中的收穫和教訓,從而明智地面對未來的選擇,本站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語文教學心得體會心得7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語文教學心得體會心得7篇

語文教學心得體會心得篇1

參加了我校與浣江國小校校互動活動。聆聽了二年級的語文教學,回想陳老師的課,風格獨特,收穫良多,許多地方在我的平時教學中值得借鑑和學習。下面談談我個人的一些心得體會吧。

一、應用多媒體為教學服務

多媒體課件為課堂教學提供了新的途徑,它將動態、形象、美觀、科學的信息,高效、便捷的傳遞給每一位學生,為改革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創造了有力的條件。在教學中多媒體輔助教學越來越體現出不可替代的獨特作用。並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課件中文字、圖形、圖像、動畫、視頻佔較大比重,設計得好,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更好的表達教學內容,有利於學生抓住重點。而且在課堂教學上也節省了不少時間。

二、教師語言具有藝術的魅力。

教學是一門藝術,教學語言更是一門藝術,誰能將它演繹得好,就能抓住學生的心。當我聽着老師們的課時,我想教師的語言竟有如此之魅力,深入到聽課老師和學生的心靈深處。聲情並茂的語言勾起了學生思緒。

老師扣人心絃的過渡語言,烘托了課堂的氣氛,拉近了師生之間的關係。同時也激發了學習興趣。又如,一段優美的範讀,不僅起到了示範作用,還使學生的心靈受到震撼,感受到老師的語言太美了,我也要這樣去讀,從而喚醒了學生讀的慾望。這一方面更值得我去學習。

三、朗讀教學與自主學習貫穿課堂始終。

語文課應該是書生朗朗的,每堂課我都能感受到的就是朗朗的讀書聲。一堂好的語文課,首先學生讀的時間就應該佔有較大的比重,所謂讀書,讀書,書首先要求學生去讀,學生讀正確讀流利了,那麼對文章就基本理解了。引導學生自始至終都沉浸在讀書中。讓學生去讀這篇文章,讓學生從讀中去體會文中藴含的意義。在聽課中大多數教師避免了過去,繁瑣的分析和講解,給學生充分的時間自主讀書,通過學生自主讀書,自讀自悟,抓住重點詞語、句子和段落,引導學生多種形式品味閲讀,教學效率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課堂中充滿了孩子們朗朗的讀書聲,學生在詩性的課堂裏浸潤,收穫的是人格修養的薰陶、語文素養的.發展、豐厚語感的提升、人生智慧的開發,更獲得了生命發展的動力。教師還設計了多種形式的朗讀,從而達到閲讀教學中美感、樂感、語感、情感的和諧統一。

而我有時在課堂中,總擔心學生理解不了,讀又佔很多時間,恐怕課時完成不了,於是老師的問和講佔用了大部分時間。這方面應該好好學一學,得轉變轉變。

四、凸顯學習方法的點撥指導。

1、帶着問題,整體感知。

格式塔心理學派的研究表明:國小生的認知特點是,先感知整體的現象而後才注意到構成整體的各個部分。閲讀教學應當始終把文本看成一個整體系統,注重從整體上感受和領悟。對其中某一方面或某一個局部的感悟,都應放在整體中進行。閲讀感悟應當是“整體的綜合的感悟”。所聽的課幾乎都這樣處理的,既符合新課程理念,又符合學生閲讀心裏和特徵。

2、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句、段,指導他們細讀品味。

葉聖陶先生曾指出“閲讀教學必須引導學生推敲、揣摩、細細品味。這樣,學生對語言文字才會有自己正確豐富的理解。”可見,字斟句酌是感悟的需要。這一點,所有上課的老師都做到了,能針對課文中的關鍵詞,重點詞,重點句反覆品味。

五、實現了師生角色的轉變。

教師由教學的主宰、中心,轉變為學生學習的夥伴,成為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學生由被動的接受者,轉變為學習的主人,他們不僅在老師的組織下進行共同學習,而且有自主選擇學習內容、學習夥伴、學習方式。使課堂教學進入了個性化學習的權利,有學生獨特的感受。

通過這次外出聽課我深刻地體會到了學習的重要性與緊迫感。在以後的教學中,本着吃透教材,吃透學生,提升自身素質去努力,不斷學習,博採眾長,充分利用一切學習機會

語文教學心得體會心得篇2

我今年擔任高三年級七、八班的語文教學工作。一學年又結束了,在這裏我對一學年來的語文教學工作做一個總結。

學生基本情況:

1、基礎薄弱點很多,綜合做題能力較差,學習上不善於自己糾錯總結。

2、知識面比較狹窄,知識點欠缺仍很多。

3、學習不注重科學方法,不能及時落實複習、鞏固提高。

4、上課注意力容易分散,藝術生受特長學習影響。

5、深入研究思考少,主動學習質疑少,學習被動,不愛動腦、動手。

6、有時易灰心,戰勝困難的勇氣不足。

7、寫作缺乏文采和思想的深度。

教學體會。

1、任何時候,都要學習、進取,鑽研業務,永遠謙虛務實,認真敬業。

2、要結合教學實際,勇於探索,敢於創新。

3、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盡心盡力。

4、不要怕學生基礎差,要想學生之所想,急學生之所需,從實際出發,用真誠感動學生,用激情激勵學生,用方法指導學生,用知識充實學生,用毅力推動學生,用創造改變學生。

5、教師更要自信,更要有一顆健康、積極的心態。

6、放手按計劃讓學生讀書,大量的讀,用真正的作品陶冶學生、塑造學生。

7、教學要善於引導和激發熱情興趣。

8、教師要善於和學生溝通。

9、教師要不斷積累教學資料和教學經驗,理科尖子生的語文素養提高是個仍然需要深入研究的課題。

10、教師要形成自己的知識體系和教學風格。

11、與時俱進,真誠做人,紮實做事,精湛業務,提升素養。

在正式展開復習之前,我針對20xx年大學聯考的新形勢,認真研讀了20xx年考綱、考試説明以及20xx年全國總共18份大學聯考試卷,特別是重點關注5個新課改區(廣東、海南、寧夏、山東、江蘇)的大學聯考試卷,認真分析,深入領會,精心選題,根據學生的學習現狀,認真制定第一輪複習計劃。

制定計劃。

語文教學心得體會心得篇3

隨着課程改革的逐步深入,教師的教學觀念、教學方式都在發生着變化。教師的觀念在逐漸更新,教師的角色在悄悄變化,學生的主體地位在慢慢凸顯。以培養學生“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三個維度為目標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正逐步走向教學前台。在我不到兩年的語文教學過程中,有過困惑,有過思考,也取得了一定的進步。現把自己平時的一點心得拿出來與大家一起交流,希望大家能給予指導與幫助。

一、讓課件成為渲染課堂氣氛較有效的武器

課件圖片能發展人的思維,能給人以最大限度的聯想,並且給人無限的美感,讓人盡情想象,思索,潛移默化地發展思維能力。在語文課堂教學中適當地添加些圖片,或配樂課件,甚至一段錄像,不僅能調節課堂氣氛,給人輕鬆愉快的感覺,還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例如《桂林山水》一課描寫的是“南國風光”,如何讓學生去體驗作者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的山山水水的情感呢?通過圖片、錄像資料展示美麗榕樹,而後,引導學生把自己美麗的家鄉介紹給大家。孩子們充滿着自豪感,飽含着對家鄉無比的熱愛之情讚美着……這樣,孩子們自然就感悟到了作者的情感,同時也將自己深深地感動。

二、讓學生積極參與故事的發展意識。

當今,課堂教學中,師生雙方的交流構成課堂主陣地,但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只是引導者。教學效果的好壞,關鍵看學生掌握了多少知識,對國小生來講,如果能採用一種調動其積極性有效的教學方法,將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孩子的天性就是活潑好動,我們在教學中如果能利用這一點做文章,有時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在教學《東郭先生和狼》這一課的時候,為了讓學生更好的去理解課文的真諦,同學們將課堂上學到的動作將課文進行表演,課堂的內容以一種生動可見的形式深入孩子的心靈。

三、適當安排繪畫,增添課堂情趣。

語言文字是一種抽象的符號形式,美術卻是直觀的藝術形式,而且美術在啟發人的形象思維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等方面有其獨到的效果。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合理地安排學生進行繪畫,不僅能很好的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和積極性,而且能更深地理解課文的內容。例如:在《荷花》這一課中,我先自已畫一幅白色的素描荷花,讓學生通過圖,先了解荷花是什麼樣子的,對它有一個初步的瞭解,要不然單從課文上簡單的文字來理解,他們對此還是茫然。

“教學不僅僅是一種告訴,更多的是學生的一種體驗、探究和感悟”。給孩子多大的舞台,他就能跳出多美的舞蹈。課堂是什麼啊?課堂是激情燃燒的動感地帶,是他們求知、創造、展示自我、體驗成功的平台。是學生健康成長的地方。學生的潛力是無限的,關鍵在於教師是否給了學生足夠大的平台。

把語文課堂教學模式從傳統模式轉變過來,溝通語文學科與音樂,美術學科的聯繫,把語文學習中的讀與唱,畫,演等有機結合,讓語文課堂"活"起來,讓學生動起來,不僅能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而且能培學生廣泛的興趣愛好,全面提升學生的素養。在這紛繁的課改大潮中,作為一線教師,面對先進的教育理念,瞻前顧後不好,裹足不前不好,邯鄲學步也不好。擁有可貴的靈魂思想,善於去偽存真,學會吸取精髓,才能在學習借鑑的同時,減少在左右搖擺中的機械追隨與模仿,潛心提煉,才能教出自己的特色。

語文教學心得體會心得篇4

古人曾雲:“讀書百遍,其義自見”,“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做詩也會吟”。在閲讀教學的過程中,要想讓學生“不待解説,自曉其義”必突出一個“讀”字,讀的面要廣,讀的人數要多,讀的時間要多,要讀得落地有聲,書聲琅琅才是語文課的主要特點之一。

國小語文閲讀教學以讀為本,要求學生循序漸進地讀書,在學生粗讀課文初步感知其大意之後,着重抓好“讀通課文”的訓練,讓學生讀中感知、讀中感悟、讀中感染,讓每一堂語文課都書聲琅琅,學生長期浸染在琅琅的讀書聲中,既悟情又悟法,將有利於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但是如何讓學生能夠帶着自己的情感去朗讀課文呢?

一、注重體驗,自讀自悟

閲讀教學就是通過觀察語言現象,思考語言文字的內涵,咀嚼語言文字的“滋味”,體驗語言文字的情感。當代的閲讀教學的學習活動不僅着眼於如何取得良好的學習效果,而且注重使學習者能夠在學習過程中得到有效的體驗,積累有益的經驗,實現經驗的再創造。有體驗的讀,就是引向自“悟”,發展個性;就是擯棄繁瑣的分析,注重整體感悟。如教學《火燒雲》中的一段:“天空的雲從西邊一直燒到東邊,紅彤彤的,好像是天空着了火”。我引導學生注意閲讀的體驗,指導學生與文本進行對話:哪一個字用的好?為什麼?有的認為“紅”字用得特別好,有的認為是“火”字,有的認為是“燒”字。學生間展開了激烈的爭議,我引導學生反覆朗讀這句話,最後大家一致認為是“燒”字。接着學生大膽發表了各自的意見:“燒”字讓我們感覺顏色特別美;“燒”字讓我們看出火燒雲在變化;“燒”字讓我們有天空的雲從西到東移動的感覺;……這種自悟自得的閲讀體驗,增強了學生的自主精神和創造精神,有利於發展學生的個性。使學生在閲讀時依託語言文字的形象,加入自我的經驗認識和想像,喚起活生生的形象,體驗到文章藴涵的人類文化的精華、人文價值以獲取美好的感受。

二、傳情達意,情感共鳴

新課標明確指出“閲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評價的能力。”而這種“即感受、理解、欣賞、評價的能力”只有通過深入的傳情達意的閲讀體驗才能獲得。即在理解的基礎上,對課文中優美的形象、深刻的意藴、豐富的情感以及用詞造句的色彩、語言節奏的強弱、情調和風格特色等進行欣賞。“傳情達意”的讀要求讀者流入作品,馳騁想像,與作者產生共鳴。通過欣賞,獲得審美享受、感情陶冶、精神淨化。因此,我在教學中應該積極引導學生傳情達意的深讀課文,沉浸其中,透過語言文字,與作者進行心靈對話,把握文章主旨,感悟做人之道;同時抓住典型語言信息(如內容精彩之處,語言運用經典之處),領悟語言文字表情達意之精妙,並積累語言。或低聲讀,細吟慢讀,領會所讀作品的內容,在低誦中細細揣摩作者傳情達意的文字技巧和表現方法;或高聲讀,通過高聲誦讀傳達出作品的內在情感和藴意;或模仿角色讀,即在閲讀人物對話的課文時,引導學生模仿文中人物的角色,揣摩各種人物的語氣、語調、心態和神情,使自己進入角色,高聲、反覆朗誦台詞,找到身臨其境的感覺。

在閲讀教學中,面對一篇課文,我一般從文章的整體着眼,從那些牽一髮而動全局的詞句切入,指導朗讀。如教學《詹天佑》一課時,我直接切入文章的中心句“詹天佑是我國傑出的愛國工程師。”問學生:“你認為這句話的應該用什麼樣的語氣讀?哪些詞應該重讀?”學生試讀之後紛紛舉手回答:“應用讚美的語氣”、“應用自豪的語氣”、“‘傑出’和‘愛國’這兩個詞語應重讀。”於是我請同學們讀此句,重讀“傑出”和“愛國”,讀出自豪和讚美的語氣。這樣一來,不僅激發了學生的思維,掌握了朗讀的技巧,同時也理解了文章的中心,陶冶了學生的情操。國小語文課本里的每一篇文章都伴隨作者深厚的感情,在教學中,我們應該利用課文中的感情因素,通過傳情達意的讀來激起學生情感的共鳴,從而領悟文章中心,深刻體會到作者的心靈深處,並且使學生在情感的感染中受到真善美的薰陶,使他們的語感得以培養,心靈得以美化,情操得以陶冶。傳情達意的.讀,要指導學生做到字字不含糊,停頓、重讀和語調的把握有分寸,這樣傳情達意的讀,讀起來才會抑揚頓挫分明,就能“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

三、聯繫生活,激勵學習

語文,是聽説讀寫的工具,以語言文字為表現形式的課文是現實生活的反映。因此,語文知識與人們交際的需要密切地聯繫着。所以,閲讀教學藝術的根本目的和出發點也應該是不斷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需要,使其產生學習語文的內在動力。

閲讀教學不能為教課文而教課文,為教知識而教知識,必須緊密聯繫日常生活實踐,特別是讀寫聽説活動,把課文中藴含的語文知識和語文技能活化為呈現在學生面前的一盤盤美食甘味,使學生真正認識到“學屬所需”、“學有所用”,從而產生學習語文的濃厚興趣,主動自覺地去獲取知識,並積極運用所學知識,提高自己的語文素養。如教授《落花生》一課,我針對學生普遍感到作文選材難這個問題,自始至終圍繞作文選材進行講讀,使學生認識平時留心觀察和勤於積累是獲得寫作素材的重要來源,一堂課講得生動活潑,學生學得津津有味。

閲讀教學離不開讀。只有通過讀才能推敲、揣摩、品味語言,體會作者遣詞造句的準確、生動,感受祖國語言的無窮魅力。在閲讀課上,一個好的教師應善於以自己的情感調動起學生的情感,使師生的情感與文章藴涵的情感相吻合,當喜則喜,該怒則怒,師生一道激動、平靜、愉快、悲哀、得意、緊張、悠閒,讓閲讀“情意”濃濃,充滿着和諧、合作的氛圍。

語文教學心得體會心得篇5

根據國中語文新大綱“讓學生多讀,通讀誦讀,培養學生對文言詞語、文言句式的敏鋭的感受”的要求

首先要培養學生良好的閲讀習慣:

①字典隨身帶,邊看邊查;

②開動腦筋,邊看邊想;

③筆不離手,邊看邊畫;

④防止遺忘,邊看邊批;

⑤為講故事,作好準備。

這種導讀方式,訓練了學生多種閲讀能力:

①閲讀的思維能力;

②閲讀的理解能力;

③閲讀的知行合一能力;

④閲讀的記憶能力;

⑤閲讀的表述能力。

所以我們要重視經典文章的背誦。

許多老師都重視讓學生背誦一些課本中重要的內容:語文老師根據新課標要求,要求學生背誦優美的篇章和段落;總之,背誦在學生學習過程中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繁多的背誦任務是學生學習的沉重負擔。對於背誦能力強的學生來説,完成背誦任務是不成問題的。

對於缺乏背誦能力的學生來説,背誦是非常頭疼的事情。背誦能力強弱,一方面要與每個人的智力有關,另一個方面也與是否有好的背誦方法有關。背誦方法得體,完成背誦任務就快速,沒有背誦方法或背誦方法不當或背誦方法單一,完成背誦任務的難度就會大些,花費的時間和精力就會多些。有點老師急於求成,過多批評學生,容易給學生心靈造成創傷,是不可取的。象這樣要求學生背誦,好比只教給學生“過河”的任務,沒有幫助他們解決“橋”或“船”的問題。在要求學生完成背誦任務的同時,教給學生背誦方法。

那麼,怎樣教給學生背誦方法呢?

1、學生教學生。

背誦任務完成得快的學生,除了能力好,記憶力強,就是他採用的背誦方法巧妙,如果讓這樣的學生向其他同學介紹自己是怎樣背誦的,使背誦有困難的同學受啟發,用同樣的方法練習背誦將會良好的效果。比如建立學習小組,基礎好的學生帶動基礎差的學生,在生生互動下,容易激發學生主觀能動性,比較主動地去背誦,並且沒壓力,效果最好。

2、根據背誦材料作介紹。

由於背誦材料的內容不同,體現內容的形式多種多樣,背誦方法也是多種多樣的。刻板地用一種方法是不行的。老師應該根據背誦內容和體現內容的形式,向學生介紹一些背誦方法。

常用的背誦方法有哪些呢?

(1)試背法。

試背法就是先閲讀一兩遍以後就試背,背不出時就打開課本看看,然後再背,直到完全背熟為止。這種方法大多數學生都會,但是必須在熟讀課文的基礎上進行,和蠶食法並用。

(2)聽背法。

這種方法採用小組合作,就是別人背誦是自己在旁邊聽,用的是耳朵這個聽覺器官。這種方法對於背誦能力差的學生有好處,生生互動,優勢互補,比自己獨自背誦效果好。

(3)理清層次背誦法。

所謂理清層次背誦法,就是幫助學生在弄清要背的材料層次,逐層進行背誦。

例如《口技》的背誦,教師先理清層次,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及議論部分,這樣理清層次之後,背誦起來就容易了,而且對課文的理解也很有幫助,一舉兩得,何樂不為?

(4)抓住關聯詞語背誦法。

關聯詞語有聯繫句意、連接段的作用。比如《紀念白求恩》“一個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這點精神,就是一個高尚的人,一個純粹的人,一個有道德的人,一個脱離了低級趣味的人,一個有益於人民的人。”抓住關聯詞語背誦,不僅可以提高背誦效率,而且能深刻理解關聯詞語的用法,同時能對課文內容理解得更深。

(5)理解背誦法。

我們常聽人説:理解了就記得了。這種説法很有道理。這種方法是在強化讀的基礎上讓學生感悟需背材料意思的基礎上進行背誦。運用這種方法背誦,對要背的材料容易記得牢,可以經久不忘,成年人多運用這種方法,學生也可以運用。

(6)順文路背誦法。

順文路背誦法又叫順思路背誦法。作者寫文章有一個思路,摸準文章的思路進行背誦就容易的多了。

(7)跟蹤背誦法。

遊記一類的文章,作者這一刻在這裏,一會兒又到那裏,遊蹤在移動,引導學生進入遊境隨作者遊覽順序進行背誦,可以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又容易背誦。

(8)抓句頭背誦法。

這種方法是抓住每一句話開頭一個字,安順序排列,然後進行背誦。用這種方法背誦,不容易漏句子,也不會產生大的停頓。背誦方法很多,如選擇清晨或睡前進行背誦、學生互助提示遺忘背誦、重點突破背誦、複習鞏固背誦等等。這裏就不一一介紹了。背誦方法雖多,但要靈活運用可以根據背誦材料的量的大小和材料的內容形式採用某種方法,也可以幾種方法並用,不能拘泥於某一種方法,學生自主,只要背得輕鬆,背得快,背得好就行了。

充分利用早讀課,讓學生學會朗讀。熟讀成誦,這需要在朗讀上多下功夫。反覆朗讀,不厭其煩,讀得順暢、流利、朗朗上口,讀出節奏,讀出語氣,讀出感情。正所謂“磨刀不誤砍柴功”,如果把背誦比作“砍柴”,那麼“朗讀”就是“磨刀”。刀磨得鋒利了,砍柴還難嗎?事實證明:反覆朗讀後,就會發現課文差不多背下來了。讀得越熟練、越流利,背誦就越快、越好。

語文教學心得體會心得篇6

在懷集丘紅慧名師工作室跟崗學習的這段時間裏,我非常榮幸有機會聽了廣東省國小特級教師、肇慶市端州區教研室教研員楊曉紅老師關於“閲讀教學”的精彩講座。我受益匪淺!楊老師不僅以生動的語言、大量的實例和多年的教研經驗向我們詮釋了各個時間階段語文閲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以及閲讀教學的方向,更讓我們感受到了一位名師的敬業、樂業、創新、奉獻的情懷。

楊老師在講座中明確了閲讀教學的三個層次以及課標中閲讀教學的要求,使我們每個教學段的教師都能夠清晰地瞭解到我們的語文課堂該教什麼,該達到怎樣的教學目的。楊老師列舉了大量的比賽課例,具體分析了課改背景下的閲讀教學趨勢,使我對語文閲讀教學所走過的路程有清晰的瞭解,更明白到國小語文閲讀教學任務的艱鉅。

在聽了報告後,我深受啟發,就談談我的學習體會。

一、閲讀教學中應該從教學生學會知識轉向教會學習。

我對這個觀點的理解是:閲讀教學中要滲透學法指導。學法指導要體現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教材為情感載體的原則。一方面教師要因勢利導,另一方面要將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課本讓學生讀,思路讓學生講,規律讓學生找,學法讓學生悟,使閲讀方法真正成為學生可貴的精神財富。但是,學法指導時僅教給學生掌握一套科學的學習方法還不夠,還應注意以下三點:第一、學法最好是引導學生自己總結出來的,而不是老師生硬傳授的。第二、要重視學習品格的培養,即培養學生的自主精神、創造精神,努力上進精神,這是學法指導取得成效的保證。第三、學法指導要培養學生良好學習習慣,這是學法指導取得成效的必要條件。

二、閲讀教學要以語言學習為中心。

“語文”就是指口頭語言和書面語言。語文教學就是語言運用的教學。語文課程的“工具性”,要求語文教學要着眼於培養學生語文運用能力的實用功能。語言學習得好,運用語言的能力就強。可是目前在國小語文教學中,許多教師由於認識的偏差,出現了人文性過度,工具性不足的傾向。表現為:重感悟,輕訓練;重內容,輕語言;重閲讀,輕作文等。國小語言訓練要根據學生年齡的特點,有目的有順序地進行語言學習,幫助學生積累詞彙,正確、熟練地運用語言。

三、語文教師是閲讀教學的關鍵,語文課要表現語文老師的高度與深度。

楊老師聯繫自己的實際,談了語文教師該如何提高的文化底藴,提高素質修養。最令我難忘的是她自己不僅僅深入課堂聽了兩千多節課例,還經常實踐研究,上課、研討、讀書、提高。令我深感欽佩。我心中的語文教師應該是擁有一股自由的情感,一片思想的天空,進行專業的探索,不斷提升專業水平,具有大家風範,沒有匠氣,沒有俗氣,只有一股真正的人文氣質的形象。要達到這個高度,我們首先要做到:永葆激情,忠誠教育。語文教師要有“天高雲淡,笑看雲捲雲舒,潮起潮落,立於潮頭寫春秋”的胸懷與氣度。不會因為壞境的改變,經濟的衝擊,地位的升降而改變,永遠保持一顆敬崗愛業的熱情的心。然後還要做到:張揚個性,業精於勤。張揚個性,鋭意改革,創意教學,形成風格。潛心靜慮,默默努力,靜靜成長。最後還要做到:博覽羣書,內省致遠。教師要有精深的專業知識,開闊的人文視野,深厚的教育理論功底,博覽羣書,內省言行,將我們的言行內化為學術的性格,在反思中成長。

聽了這個講座,我想到的是:要是我們能夠多一些這樣的機會聆聽專家的指點,我們在語文教學中會更有信心;我們的語文教師要是都能在實踐中總結,反思,提高,那麼,我們的國小語文教學將會走上一個更高的台階。

語文教學心得體會心得篇7

線上學習已經一月有餘,我們線上授課、線上教研、線上指導。在每次上課之後,我們會檢查一下有沒有孩子沒按時上課,如果有,就會通知他們藉助看回放來補課。平時我們教研組聽課也是採用看回放的方式,由此我想,線上授課確實方便了聽課研課,可以不受時間的限制,隨時打開聽,也可以把某一個地方反覆的聽。我覺得更好的是,可以經常聽聽自己的課,這是我們平時上課很難做到的。

在交流線上教學問題時,我們確實有這樣的無奈:無法統覽學生的上課情況,不知道學生是端端正正坐着聽的,還是趴着躺着進行學習的;不知道是不是把上課當做幌子,抱着手機玩其它的;也不知道學生是邊聽邊思考,還是三緘其口,一個耳朵進一個耳朵出。如此種種擔憂,讓我們的心也難以靜下來。再加上有的設備不足或老化,導致直播課堂不能順利進行,一節課中間會死機、間斷、重啟,這些問題真的都讓老師們焦躁。線上直播,有老師敬而遠之,不敢嘗試,有老師高度緊張,線上直播一節課,縱然全身心投入,還是感覺不甚滿意,不知如何才能盡善盡美。如此的煩躁無奈讓我們不能理性的思考,不能用平常之心對待線上授課。

自從線上授課,我幾乎每次上完新課之後,都要看看回放,聽聽自己的課。聽課的時候一開始關注的是有沒有把重點和難點的地方分析清楚,學生能不能聽明白,和自己預設的有什麼出入。線上授課一週之後,我關注的點就轉為了一節課問了什麼問題,學生是怎麼思考的。讓學生交流了多少次,也就是開始關注學生的學習情況。近段時間關注的點又在變化,我讓學生交流了什麼問題,這個問題有價值嗎?能引起學生的深度思考嗎?學生有興趣進行思考嗎?

這段時間,我每天都堅持看課堂的回放,針對線上課堂與平時課堂的諸多不同進行思考,尋求對策。線上課堂從時間上看比平時少了10分鐘,教學內容相對較少;從候課方面看,有的孩子做不到,因為在家裏,沒有鈴聲,沒有提醒,有孩子就上了這節課忘了那節課;從課堂互動交流上看比平時難了些,不能想讓誰發言就叫誰,只能是誰連麥就叫誰,還會遇到連麥連不上的特殊情況;從檢查學生學習效果方面看,因為不能看到整體的學習狀態,因此不能當堂作出準確判斷。這些都給我們線上教學帶來了困難,但是,如果我們經常聽聽自己的課,就會慢慢發現解決這些問題的方法,靜下來理性的對待每一個難題。

時間短,我們就在備課上下功夫,合理安排每一節課的學習內容,讓學生一節課就學習一個小問題。抓住重點精講,保證重點內容的學習效果,練習的設計針對性強一些,做到及時的鞏固,保證學習的效果。針對學生的候課問題,我做了下面的工作,感覺效果還不錯:每次上課前七八分鐘,我都把學習的內容、要準備的學具和上課的時間發信息告訴孩子,提醒學生按時上課,同時早早的發起直播,等待學生的到來,並對提前進入直播課堂的孩子進行表揚。對比前後幾次課堂的統計信息,我發現,現在學生基本能準時進入課堂進行學習了。

課堂上與學生的互動交流這個問題是我授課時前後變化比較大的。前兩週的課堂上,我基本上是隻要有學生連麥,我就接通讓他們表達自己的觀點,慢慢的發現,這樣一來,個別孩子只顧得連麥而不做細細的思考,連麥之後不知道要説什麼。有的孩子因為不能連麥,只做聽眾,一節課也不見有什麼“動靜”。我在想:他們是不是在聽、在思考、在書寫?看到別的孩子一節課連麥幾次,而自己因為設備問題無法連麥,他們是不是心中有失落感?會不會因此而失去學習的興趣?我改變了原來的交流辦法,在備課時設計不同的問題,給學生時間思考、書寫,讓那些不能連麥的孩子有時間在評論區簡單表達自己的觀點,同時用選擇、判斷問題加強與學生的互動。學生不需要輸入太多的字,又能很快表達自己的想法,這樣一來,學生表達觀點的多了,我也在課堂上時刻關注評論區學生的回答,及時的鼓勵表揚,讓學生感覺到,不管他用什麼樣的方式,老師都在關注着他。從學生的作業上看,學習效果也比原來要好一些。

聽聽自己前面的直播課,再聽聽現在的課,感覺真的是有了不少的改進。我想説的是:線上課堂和線下課堂一樣,我們在備課的時候一定要考慮學生情況,設計針對性的問題和有思維深度的追問,給學生留有思考和書寫的時間,讓學生真正的動起手來、動起腦來,不能只做一個事不關己的聽眾或觀眾。同樣,我們也不能追求表面的熱鬧和“繁華”,數學的學習還是需要用問題引領,讓學生靜下來,深度的思考才能真正發散學生的思維,體現數學學習的價值。

多聽聽自己的課,冷靜的面對課堂中的問題,理性的對待線上教學,直播課堂一定會越來越好。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