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作文讀後感精選7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1.34W

作文要根據此次的主題來展開寫作,朋友們在讀書時代絕對都接觸過不少作文,下面是本站小編為您分享的八年級作文讀後感精選7篇,感謝您的參閲。

八年級作文讀後感精選7篇

八年級作文讀後感篇1

從國小開始,老師就一直督促我們看書。算起來,我已讀過繁星般的書,每一本書都有自己的特色,每一本書都有內在的靈魂,。每一本書都是我情有獨鍾的戀人,但令我最難忘的還是這本千古名著——《水滸傳》。

這部小説的全名叫《忠義水滸傳》,説明全書所宣揚的就是:忠和義。我每每讀到書中除暴安良、殺富濟貧的忠義故事,都覺得熱血沸騰。

“忠”字含義豐富,小到朋友間的忠誠,大到對人民、對國家的忠誠。在《水滸傳》中,李逵一生追隨宋江,即使對宋江招安的想法不滿,最終還是選擇服從,因為在他心目中宋江永遠是他的大哥。所以在生命的最後關頭,他仍説:"到地府也要做哥哥身邊的小鬼。"這種朋友間忠誠不二很讓人感動。然而最美的忠應是對人民、對國家的“忠”,它是一種紐帶,一種號令。在《水滸傳》中,以宋江為首的一百單八將,為了替百姓掃盡一切不平之事,他們齊聚梁山,舉起了替天行道的旗幟,除暴安良。招安之後,看到朝廷內憂外患,兵災四起,他們身先士卒,主動率軍保衞國家,破大遼,戰幽州,擒王慶,滅方臘,幾次深陷危難卻仍然浴血奮戰。在我看來,這才是大忠。

再説義,忠和義就像天山上的青松根連根,永遠在一起。《水滸傳》中因忠而義、因義而忠的故事多得數也數不完。最值得一提的人物就是“花和尚”魯智深,他與金翠蓮父女非親非故,為了“義”,他不但幫金翠蓮父女逃離虎口,而且還替百姓嚴懲了那個所謂的鎮關西“鄭大官人”,三拳打死了他,搞得自己無處安身。所以,魯智深成為我最喜歡的人物之一。讀完整個《水滸傳》,我明白了一個道理,“義”雖然只有簡單的三筆,但要做到它卻需要相當的勇氣,有時要用生命來譜寫。

古往今來,忠義思想一直影響着我們。隨着當今生活環境的變化,忠義思想已逐漸淡出了人們的視野。人們更多的是追求關係,為了個人利益而廣交朋友,換取資源。比如,求學的有了關係可選好學校,進實驗班;求醫的可找到好醫生,少做檢查少花錢……這已是我們這個社會的常態。如何改變他,值得我們深思。

作為中學生,或許我的想法有點淺薄。我認為我們應該發揚一下水滸英雄們的忠義思想,以尊重國家利益為前提,尊重法律,樹立誠信意識。這是新時代的忠義思想。只有發揚新時代的忠義思想,我們的社會才能真正成為一個“富強、民主、和諧、文明”的社會。

八年級作文讀後感篇2

?戰爭與和平》是列夫·托爾斯泰的代表作之一,小説以史詩式的規模,反映了1805——1820年俄羅斯整個動盪不安的時代。氣勢磅礴地展示了“無與倫比的俄羅斯生活的圖畫”,多方面地表現了俄羅斯人民的愛國熱情和勇敢鬥爭的精神。整部作品以庫拉金、羅斯托夫、鮑爾康斯基、別祖霍夫四大貴族家庭的生活為情節主線展開敍述,人物心理、動作、表情分析描寫透徹,生動具體。

拿破崙率領着法國一百萬人的兵馬,轟開了俄國的大門,這引起了俄國人民的恐慌,人們對拿破崙這位軍事天才嗤之以鼻,俄國軍隊邊打邊退,以少於對方一半的兵馬和對方周旋,最後,竟然失掉了俄羅斯的首都——莫斯科。之後,拿破崙開始漸漸衰敗,在莫斯科,指揮軍隊毫無紀律地搜刮居民財產,落得的下場便是抱作一團然後落荒而逃。

在俄國軍隊與法國軍隊周旋的過程中,曾打過幾次的戰役,是拿破崙的士兵丟盔棄甲,損失慘重,為什麼一個原本不足以抗拒聲勢浩大法軍的俄羅斯軍隊,如今卻遠遠佔了上風,那是因為俄國人民所擁有的那些法國軍人所沒有的品質——樸實、真誠、愛國、無私、捨己為國,他們看見了皇帝能夠感動得熱淚盈眶,在莫斯科即將被攻破的那段時間裏,人們拋棄了自己的財產,遠遠地逃離了這裏,這説明了什麼?説明了俄國人民從來沒有想過在外國人的統治下生活,説明了他們有一顆愛國心。

是的,失敗從不源自於條件的好壞,而真正導致失敗的原因,則是對事物所持有的態度,俄國人民沒有絕望過,他們相信,並且認定他們終將把法國人趕出自己的領土,有一種“力”叫做“信仰之力”,正是這種力真正讓法軍感到恐懼,俄軍衝鋒陷陣,毫無怨言,把死視為在前線馬革裹屍,鞠躬盡瘁,把祖國視為心中尚、最聖潔的地方,愛國之心人皆有,但是,法軍卻禁不住金錢的誘惑,在金錢面前,他們喪失了理智,拋棄了祖國的利益,導致了最後的失敗。

愛國其實需要堅定的意志力,在危難面前,不退縮,與祖國同生死,共存亡。就如文天祥在被捕時所説的那樣:“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這樣的死,才值得世人銘刻在心。

近幾天家裏來了客人,丁丁跟他們玩的不亦説乎!一直堅持的閲讀也放棄了,最後還是在我的提醒下閲讀完了《戰爭與和平》,還主動寫下了以上的讀後感。人都有惰性,何況是孩子,但是,“失敗從不源自於條件的好壞,而真正導致失敗的原因,則是對事物所持有的態度”,對於生活也是如此,以正確的心態面對每一天的生活,過得充實而精彩。

八年級作文讀後感篇3

現代人因忙碌於社會的競爭與個人的生存,常常匱乏於與自然的和睦與親近。當你偶爾發現那些人與自然和諧之美好故事時,或許能夠使你暫時忘卻那人慾橫流的現實社會。今天在國小六年級的一節語文課堂上,我便深深地沉浸在那美好故事的陶醉之中,心靈如被清泉滌盪過一般舒爽潤澤。

在與滇池一箭之遙的翠湖流傳着一個動人的故事。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每年冬天的早晨,車水馬龍的翠湖邊,徘徊着一個孤獨的老人。10餘年裏,他節衣縮食,用微薄的退休金餵養着像他兒女一樣的海鷗們。

這位老人便是吳慶恆,人稱“海鷗老人”。

文章講述的是發生在昆明翠湖邊的一個真實的故事。十多年前,老人在湖畔偶遇一羣北方飛到昆明越冬的紅嘴鷗。從此,老人與海鷗結下了不解之緣。每逢冬季來臨,海鷗便成羣結隊地來到翠湖之畔,老人也像趕赴約會似的,每天到翠湖之畔去喂海鷗,風雨無阻。他視海鷗為兒女,給它們起名字,喂餅乾,照顧傷病的海鷗。久而久之,海鷗與老人結下了深厚的情誼。然而有一天,老人去世了。海鷗們在老人的遺像前翻飛盤旋,連聲鳴叫,後又肅立不動,像是為老人守靈的白翼“天使”,不忍離開自己的親人。

這故事是多麼感人,而我們在生活中,並不是人人都善待動物。

海鷗的棲息地是滇池,而滇池污染是一個令人揪心的話題。為了淨化這五百里滇池的渾濁波濤,“七五”以來國家和雲南省相繼投入滇池污染治理的經費突破了40億元。花了這麼多錢,卻未完全根治滇池污染。近年來滇池的污染十分嚴重,已被國務院列為重點治理的“三湖三河”之一。滇池會被污染有幾大原因,而這些原因,幾乎都是人為造成的,他們亂丟垃圾,亂排放工業污水,濫砍濫伐滇池旁的樹木。現在的滇池,就像一位生命垂危的老人,海鷗們在那裏已無法生存……人們應向文中的老人學習,把動物視為自己的親人,照顧它們,愛護他們!

是愛讓兩個原本不相連的心緊緊地相連在一起;是愛讓他們變得親密無間;是愛讓大自然變的平等、友愛、和平起來。老人的愛像陽光一樣温暖,照亮了海鷗的心靈;老人的愛像柔和的小雨,滋潤着海鷗的翅膀。即使老人已經不存在了,但他的微笑也會變成温暖的陽光,沐浴在海鷗柔軟的翅膀上!

八年級作文讀後感篇4

愛情,一直以來都是人生永恆的主題。“有情人終成眷屬”是最美也最悲涼的一句祝福,天下有情人,有多少能此生不渝,相伴白頭偕老的?無論是羅密歐與朱麗葉,還是中國的梁祝化蝶,都只開了愛情的花,來不及經受現實生活中風吹雨打的考驗。他們的愛情,也因之而永恆。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這恐怕是古今所有愛情故事最深刻的一條主線。《牡丹亭》中更是如此。愛情,能讓生者為之死,死者為之生,何等壯闊的情懷。 天下女子有情,寧有如杜麗娘者乎!

現實生活中有沒有永恆的愛情呢,當然是有的。但粗糙的現實生活總會使愛情之火漸漸熄滅。雖然愛情是男女兩個角色共同分擔的,但主角卻往往是女性。女人為愛而生,這話不假。也因此,愛情的悲劇往往發生在女性身上。女人在愛情中艱辛成長,最終,實現真正愛情的,也往往是女性。

看過《胭脂扣》的人大概都會被如花的痴情所打動。她與十三少,相約死後重逢。然而,五十年過去了,依然是她一個孤魂野鬼。她的十三少在人間混跡,潦倒不堪,也早把她忘記。對愛情的信仰讓如花最終如願見到了她朝思暮想的昔日情人。然而她看到的,卻是一個邋遢的早已忘卻他們之間驚心動魄的愛情的陌生人。當如花心碎地離開,她該知道,愛情,只是她一個人的一場執着夢。 里爾克曾談到愛,“女人對愛無限投入,而從不或是幾乎從不要回報。”

愛情給予女人的,女人反過來哺育愛情。她們令愛情蕩氣迴腸,地久天長。

無論是《牡丹亭》裏的杜麗娘,為愛而死,又為愛而生,還是現代的張愛玲,為愛義無反顧,痴情一世,還有大家熟悉的劉若英,她們都不惜用自己的一生來詮釋愛,來行動愛。杜麗娘是勾畫的理想人物,可以在作者的美好願望裏而起死回生。現實中的人呢?張愛玲傷心獨自,劉若英形單影隻,然而,不變的是她們同樣永世的愛,生活可以破碎,孤單可以不避,但愛卻永遠不可以熄。

每個時代都有它那個時代的愛情面目。女人,不是失去了為愛犧牲的能力,而是我們的價值觀人生觀在改變着我們的愛情觀,也在改變着我們時代的女人們。 西方女權主義的浪潮似乎給了愛情主題一個嚴重的衝擊。雖然女子可以自由去愛,與男子同樣平等地愛,但卻讓愛的實質第一次遭到了懷疑。愛情氾濫得可以,真情卻少有幾分。女性覺醒了,但愛卻進入了低潮。是男人的危機感讓愛變得不再可靠,還是自古以來流淌在女人血液中的愛的不夠堅定?

在物質可以代替一切的經濟時代,女人如何尋求並捍衞自己的愛情?似乎很難答案。

愛情可以不請自來,但真情卻在利益當中逐漸流失;交通交流方便快捷了,但思念卻成了奢侈的消遣。有多少人還會為自己所愛的人茶不思飯不想的呢,為伊消得人憔悴也只成了古話文中的悽美背景。婚姻才是主題,嫁一個可靠的人,有一個終生的飯碗,愛情似乎就可以見鬼去了。校園裏的愛情也已經烏煙瘴氣,及時行樂的觀念已經深深烙進我們這代人的思想,生存的壓力使女人們委屈甚至棄置自己的愛情理想。

女人,終究是為愛而生的,而使她們改變的,使愛情快餐化功利化的,恐怕也有我們這個時代的責任吧。

八年級作文讀後感篇5

?祕密花園》這本書的名字充滿了神祕感,在好奇心的驅使下我迫不及待的想要知道花園裏到底有什麼祕密,於是我一口氣讀完了這本書。

?祕密花園》這本書的主人公是一位6歲的小女孩名叫瑪麗。她出生在一個富有的家庭,有一位漂亮的母親。但是由於從小過分的寵愛,養成了瑪麗暴躁、任性的性格。在一場霍亂中,她的父母親以及傭人全部死亡了。她由於害怕一直躲在自己的房間中才倖免於難。之後她被送到了舅舅克蘭文先生那裏。克蘭文先生因為無法面對妻子的死,而變得抑鬱古怪,封鎖了妻子生前最喜歡的花園和家中上百間的房子。瑪麗在這裏無意之中發現了祕密花園的鑰匙,她決定讓這個花園充滿活氣,在迪肯的幫助下他們開始動手種植花木。在瑪麗的幫助下,柯林少爺(克蘭文的兒子)也從脾氣暴躁,孤僻多病變成了一位健康的充滿自信的少年,他們一起動手喚醒了沉睡多年的祕密花園。同時被一起喚醒的還有克蘭文先生。

大自然的力量是強大的。通過與大自然的接觸,讓自私暴躁的瑪麗變成了一個活潑開朗的孩子。也讓柯林少爺重新恢復了健康。

這本書傳遞的是一種積極向上的正能量。人生不如意的事就如滿天的繁星一般,如果一遇到挫折就鬱鬱寡歡,那麼這個人一生也不會快樂起來,遇到挫折我們應該向書中的瑪麗一樣勇敢的去面對。例如桌子上有半杯牛奶,悲觀的人可能會唉聲歎氣的説:"真倒黴,只剩下半杯牛奶了,"樂觀的人則可能會微笑説:"太好了,我還有半杯牛奶"同樣的境遇,心態不同,人生的軌跡恐怕也不同。

同時,成人比孩子更容易忽視快樂,甚至漠視快樂。文中的克蘭文先生在愛妻過世後,埋掉了花園的鑰匙,想以此來阻斷對愛妻的思念。快樂是人生之本,人如果沒有了快樂就如同行屍走肉一般,沒有了快樂就沒有了成功的喜悦,沒有了失敗的淚水,沒有了失去後的珍惜,沒有了一切情感。花園在快樂中誕生,在悲劇中塵封,又在快樂中開啟,多麼富有戲劇性的轉變!

讀完《祕密花園》這本書後,我懂得了讓自己快樂起來我們無法改變整個世界,但我們至少能夠改變自己,要記住讓自己快樂起來!

八年級作文讀後感篇6

十九世紀初,歷史在俄羅斯掀起了滔天巨浪;在歐洲所向無敵的拿破倫,開始把他征服的目標指向這裏,於是一場殘酷的戰爭爆發了。我讀的這本書就是列夫·托爾斯泰利用這樣的歷史背景些出的最偉大的作品-《戰爭與和平》。《戰爭與和平》問世至今,一直被人稱為“世界上最偉大的小説”。這是一部人民戰爭的英雄史詩。

安德萊公爵之“死”是我認為全書中最感人的一幕。這段內容對我的影響是如此之大,以至於使我從此一改狹隘的民族主義意識,而昇華到人類的良心上來感覺世事了。莊嚴、蔚藍色的、寧靜而悠遠的天空,超脱於人類所有痛苦、歡樂之上的永恆和安寧,只有它才是我內心深處真正的精神寄託。作者在小説中也認真探索了貴族階級的歷史命運問題。小説的主要情節就是圍繞着包爾康斯基、別素霍夫、羅斯托夫、庫拉金四大貴族家庭的生活展開的。他用詩意的筆觸描寫了京城以外的莊園貴族羅斯托夫一家和包爾康斯基一家,指出在這些貴族身上仍保留着淳厚的古風,他們有愛國心,與人民的精神相通。

?戰爭與和平》不愧是一部宏偉壯麗的史詩,它不僅描寫了具有重要歷史意義的一場戰爭,它還喚起我們對民族和世界歷史的濃厚興趣,喚起我們對過去、現在和未來的深切關懷。這是任何專門描寫和研究戰爭的論著代替不了的。而作為一部偉大而深刻的文學作品,它還是任何學術論著代替不了的,因為它還是一部人們心靈史詩,一部生命的史詩。我們在這裏不僅看到了戰爭和民族的歷史,還看到了在戰爭與和平的轉換中活生生的人和他們的心靈,看到了他們深深的渴望、痛苦、歡樂和追求。今天幾乎所有學術的論著都是題目有限的、分析的,因而也是片段的;而它是綜合的、完整的。戰爭構成了歷史的突出節點,而歷史則不過是人的生命的展現。三者的核心是人的生命:歷史的法則與責任,以及面臨死亡對生命的認識來思考其中提出的困難問題。特別是在最後一點上我不可遏止地被其吸引。

八年級作文讀後感篇7

我最早接觸《儒林外史》還是在很小的時候,因為吳敬梓先生是我們家鄉人,我小時候就經常聽到老師們説過《儒林外史》是一本很具有時代意義的書,並且建議我們去讀它。但是小時候太小了,有許多還不能夠理解,所以我長大了之後就開始讀它。

在整個小説中吳敬梓先生,都用非常鮮明的諷刺手法,表現出了當時社會的黑暗統治,以及八股取士制度的腐朽。同時吳敬梓先生的語言也是非常有特色的,採用了許多全椒地方方言。

當我讀了他的書,我才發現原來他所寫的東西,全部都來源於他的生活中。書中最為典型的是周進和范進兩個人物,也是給我印象最深的兩個人物。

周進,想要考取功名,但是始終沒有成功,於是他就跟着商人,替他們管賬,相當於一個賬房先生。有一次,他經過考場,突然想到自己平生的遭遇,就嚎啕大哭,哭得死去活來,他的朋友看見了,實在於心不忍,替他捐了一個官。范進,一個考到鬍子花白都沒有考取功名的一個讀書人。常常受到自己岳父胡屠夫的白眼。一次偶然,周進看見范進這麼大年紀還在考場裏考試,就問他的原因,范進和他説出了自己的遭遇,周進聽了之後,覺得兩人的經歷遭遇十分相同,於是非常同情他。

周進作為主考官,在審閲范進的試卷時,特別關注了他,周進第一次讀范進的文章,覺得他並沒有什麼才華,但是又想到了兩個人相遇非常相似的身世,於是就看了第二遍,看第二遍之後,他覺得他寫的還不錯,於是就看了第三遍,第三遍之後,他拍手叫好,説范進寫的太好了。從這裏我們不難看出,范進的確是一個很有才華的人,可是之前的考官卻沒有發現他有才華,這就説明了,當時社會的黑暗,腐朽的統治和官僚機制的腐敗。

在這個小説中,我看到了各類人士對於“功名富貴”的不同表現。一方面真實的揭示人性被腐蝕的過程和原因,從而對當時吏治的腐敗,科舉的弊端,禮教的虛偽等進行了深刻的批判和嘲諷。

我覺得《儒林外史》想要表達的就是:不要過於重視錢財這些身外物,不一味追求名利富貴,要放開自我,追求思想自由。雖沒有人仗着學識換來的權勢蠻橫鄉里,不要賣弄自己的知識換取財富。周恩來曾説:“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我們學習不該為了名利,而是為了祖國將來的繁榮富強。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