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關於《浮生六記》讀後感範文5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1.42W

通過讀後感我們可以表達自己內心和想法,閲讀一本有價值的書就像在和作者對話,那麼相關的讀後感該如何寫呢?以下是本站小編和大家分享的最新關於《浮生六記》讀後感範文,以供參考。

最新關於《浮生六記》讀後感範文5篇


最新關於《浮生六記》讀後感範文1

《浮生六記》的作者是沈復,他生平簡單通俗,沒享受過榮華富貴,也沒有風雲大事,出生在幕僚家庭,會畫畫,能以此餬口。他周邊是簡簡單單幾個家人,為着柴米油鹽而奔波。具有文藝情懷的他,也會泛舟煙湖,吟詩作畫,並且好在嬌妻芸也是個文藝女青年,能懂良人的情懷,也能唱和,雖然餬口在貧困傍邊,卻也沉醉在夸姣的激情和藝術世界裏。

“事如春夢了無痕”,沈復説逝去的年光,若不以筆墨記實下來,便了無蹤跡,不免不免孤負彼蒼的厚愛。於是他用密意的筆調寫下這通俗餬口中的點點滴滴。與其説《浮生六記》是自傳散文,不如説是沈復寫給妻子芸孃的一封絕美情書。與其説它是一封絕美情書,不如説是一部悽美的愛情小説。

沈復棄世後半個世紀,有個叫楊引傳的文人,在姑蘇的一個書攤上,隨手翻閲了一本破破爛爛的書,不看不曉得,一看嚇一跳:天吶!這書太雅不雅觀不雅觀啦,幾乎不能自休。作者是誰?沈三白?此人是何方神聖?楊引傳在姑蘇城裏四處探詢,成效就像在探詢一個火星人似的,沒人曉得他,沒人注意他。獨一能確定的信息是:作者已經棄世半個世紀!

不能讓這麼雅不雅觀不雅觀的文字永久藏匿下去,楊引傳決然抉擇出書此書,光緒三年,也就是1877年,他把這部《浮生六記》刊佈出來了。現實證明楊引傳的目光沒有錯,書一出現,立馬引來粉絲無數,一時辰市道上脱銷,洛陽紙貴。

最新關於《浮生六記》讀後感範文2



《浮生六記》這本書擱置多年沒再看,現在已經忘得差不多一乾二淨了,前幾天在頭條上看了“舞馬長槍”老師的分享後,勾起了一點兒記憶。

《浮生六記》人稱“晚清小紅樓夢”,講的是發生在二百年前的一個愛情故事。他們稱讚沈復和芸孃的伉儷情深,也感歎芸孃的有趣,還稱她為“中國歷史上最可愛的女人。

我看完後,卻覺得有一點悲哀。

初始的沈復和芸娘真的很甜,從小相識,相知,相愛,花前月下,聯詩對賦,生活平淡,卻有諸多情趣。

芸娘即是才女,也算得上是賢妻,反觀沈復也就是一個才子書生了吧?

年輕時靠着父親生活,活得很是瀟灑。無法處理好家庭的關係,被趕出家門,生活潦倒,風雅卻不少。

他有多愛自己的妻子,真的沒多少。做他的妻子,芸娘受了很多委屈,有的和他無關,有些卻是他帶來的。

芸娘為他納妾,操持家務,跟他過窮苦日子,可以説是那個年代女人的命運,也是芸娘甘之如飴的,我不能説什麼。

可是一個男人,自己入不了仕途(雖然做過幕僚),也做不了生意,基本沒有能力養家餬口。有家小,還那麼天真,就知道玩樂,要讓女兒當童養媳,兒子也年幼死去,跟隨他流浪的妻子也早逝,真的沒有什麼值得頌揚的。

選擇跟一個人一起生活,真的不能只看ta説了什麼,而是看ta做了什麼,再多的情話,也填不平因為ta而受到的傷害。

你可以心甘情願為ta吃苦受累,但ta不該就那麼心安理得地接受,而不做什麼努力和改變。

這本書是清代散文家沈復寫給亡妻芸孃的絕美情書。從初見的怦然心動到婚後的舉案齊眉,從談詩論畫到賞月弄花,平的柴米夫妻將清貧的日子過成了詩意佳話。他們遭遇了家庭變故,半生坎坷,顛沛流離,卻一直不離不棄、相扶相依。

最新關於《浮生六記》讀後感範文3

清秋夜雨,燈影映窗紅。看完了 浮生六記 也該寫點什麼很少看這種言情類的貨色,但,我感動於沈復與陳芸的愛情。我贊慕着他們的平常生活的詩情畫意,我傾心於他們的誠摯恩愛至逝世不渝,我仰望着他們畢生平常卻心懷磊落,心無羈絆,超然脱於塵俗。

《浮生六記》,分為《閨房記樂》,《閒情記趣》,《崎嶇記愁》,《浪遊記快》,後兩記疑是偽作《中山記歷》和《攝生記逍》,這個我是百度來的。這是一本自傳體散文集,四記交叉相聯,所記所敍固然都是日常瑣事,平鋪直敍,然情真意切,一點不靦腆作態,更無學究之氣,惟是靈秀沖淡,讀來如一縷嫣然清風漸漸拂面。

打開《閨房記趣》,沈三白刻畫了一個清麗靈妙的女兒形象:“其形削肩長項,瘦不露骨,眉彎目秀,顧盼神飛,唯兩齒微露,似非佳相。一種纏綿之態,令人之意也消。” 這是他年少時初見陳芸的情景。 那夜,芸給他吃自制的醃菜暖粥,吃的正香時,芸堂兄擠身而入,戲謔笑道:“我要吃粥你不給,本來是專門給你夫婿籌備的!” 呵呵,當時沈陳二人就酡顏了。讀此處我亦莞爾微笑,圓滿姻緣一粥引之。

爾後便是兩人成親,一段最幸福美妙的時間。我一遍遍地被他們的`真愛打動着。他們的戀情並不驚天動地,也非曠世絕戀,更非千古名唱。我只是為他們最平凡最輕微的日常生活中點點滴滴而深深激動。

夫妻飲茶談詩論詞,芸曰:“杜(甫)詩鍛鍊精絕,李(白)詩灑脱落拓;與其學杜之深嚴,不如學李之生動。”

春景,三白欲攜芸遠出遠足,芸巧扮男裝,見人問則以表弟對之。呵呵,竟無人識辨。

夏日,芸頭戴茉莉花,三白戲謔説佛手為香之君子,茉莉為香之小人,何以親小人而遠君子,芸亦笑説:“我笑正人愛小人。” 夫戲妻謔,笑俗為雅。

最新關於《浮生六記》讀後感範文4

《浮生六記》的取名,源於李白的詩句“浮生若夢,為歡幾何”,其中寄寓了作者對人生的體悟和感慨。從內容來看,全書涵蓋六個章節:閨房記樂、閒情記趣、坎坷記愁、浪遊記快、中山記歷和養生記道,較為完整地記錄了作者一生的經歷。因其以真言述真情,不刻意造作,得以渾然天成,獨樹一幟,其“樂而不淫,哀而不傷”的境界,深為後世文人所推崇,流傳至今,已成經典。

沈復十八歲娶舅女陳芸為妻。芸娘,既是前四章的核心人物,也是全書的靈魂主線。林語堂先生説:“芸,我想,是中國文學上一個最可愛的女人”。芸娘在沈復眼中是“形削肩長頸,瘦不露骨,眉彎目秀,顧盼神飛,唯兩齒微露,似非佳相。一種纏綿之態,令人之意也消。”芸娘本人既能寫出“秋輕人影瘦,霜染菊花肥”的佳句,也能與沈復談論詩書,賞月飲酒,更有無比的心路。她女扮男裝去看廟會,僱餛飩攤子為丈夫賞花温酒,主動為丈夫謀妾,實在是聰穎活潑的一位女子。是娶芸娘為妻乃沈復之幸,同時,託沈復之筆,如今我們才能知曉有芸娘這麼一位才女。

婚後,沈復和芸娘雖生活清貧,有段時間甚至是飢寒交迫,但卻志趣高尚,情投意合。他們舉案齊眉,吟詩,作畫,郊遊,聚友,烹餚,興趣昂然,意興飛逸。他們相愛甚篤,始至不渝,不落世俗,耳鬢廝磨二十三年。遺憾的是因受封建禮儀家教之害,倆人歷盡坎坷,最終天人永隔。芸娘死後,沈復“從此擾擾攘攘,又不知夢醒何時耳”。

《浮生六記》所記所敍,雖然都是日常瑣事,平淡無奇,然情真意切,一點沒有忸怩作態。沈復和芸孃的愛情並不驚天動地,也非曠世絕戀,更非千古名唱,但我為他們日常生活中最平常、最細微的點點滴滴而深深感動。

最新關於《浮生六記》讀後感範文5

初見這本書時,它被放在書店的書架上,首先,是它的素雅潔白引起了我的注意,然後,便是書封面上那幾個淡淡的文字“浮生若夢,為歡幾何”讓我有想要閲讀它的衝動。

《浮生六記》為清朝蘇州人沈復所著,因同為蘇州人,便對書中所寫的園林有一種親切之感。沈復居於滄浪亭旁,他的家也是園林一樣古色古香的建築。書中有介紹園林的地方,我因幼時去參觀過,能大致在腦海裏勾畫出園林的樣子,便不覺得枯燥乏味。

這本書讓我印象深刻的,並不是沈復,而是他的妻子陳芸。正如林語堂先生所言:“芸,我想,是中國文學中最可愛的女人。”,芸孃的可愛之處在於,在一個女子無才便是德的時代,她生而穎慧,幼時“即能成誦”《琵琶行》,還自己學會吟詩作對,對於詩歌,有自己獨特的見解。她的可愛之處還在於,她賢淑能幹,懂插花、疊盆景、焚香、畫蟲草,還自己設計出活花屏和梅花盒。梅花盒很漂亮精緻,是一種食盒,形如梅花,內置中五六隻瓷碟,裝上飯菜,如裝於花瓣中。芸娘還曾女扮男裝,同沈復一起參加廟會。因那時並不是一夫一妻制,芸娘還真心真意的幫沈復物色小妾,要既漂亮又有韻味才行,後遇到憨園,芸娘很喜歡憨園,但因種種原因,沈復未能娶到憨園,這也讓後來芸孃的病情更嚴重。

《浮生六記》中的閨房記樂是它的獨特之處。正如陳寅恪指出:“吾國文學,自來以禮法顧忌之故,不敢多言男女間關係,而於正式男女關係如夫婦者,尤少涉及。蓋閨房燕暱之情意,家庭迷鹽之瑣屑,大抵不列於篇章,惟以籠統之詞,概括言之而已。”一般人不會寫閨事,夫婦生活,而沈復以直率平實的語言敍述閨中樂事,寫出了夫婦之間真摯的愛情,琴瑟和鳴,伉儷情深。後來,沈復仕途坎坷,芸娘病重,家中貧窮,生活艱難,芸娘仍為沈復想辦法賺錢,去討一份工作。這夫婦之間的真情令人感動,不幸的是芸娘紅顏薄命,沈復漂泊各地。

“浮生”應就是指沈復浮蕩不定,如浮萍般的人生。他的前半生,與芸娘在一起的時光雖短暫,但很歡樂,美好,但相比較他後大半生坎坷遊歷,那些歡樂的時光便如夢境一樣虛幻飄渺,曇花一現。浮生若夢,為歡幾何?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