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紀實文學《樑家河》讀後感四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1.24W
樑家河是一種攻堅克難、追求真理,不忘初心和使命,不斷實現自我價值的精神。那麼關於樑家河的讀後感怎麼寫呢?下面是本站小編整理的2021年紀實文學《樑家河》讀後感四篇,以供參考。
2021年紀實文學《樑家河》讀後感四篇

2021年紀實文學《樑家河》讀後感

在熟讀紀實文學《樑家河》一書後,我有幸隨着區人社局全體黨員踏上樑家河這片神聖的土地,近距離參觀紀實文學《樑家河》書中講述的一幕幕情景、一處處實物,詳細瞭解習近平總書記在樑家河度過的七年時光。

習近平總書記説:我人生第一步所學到的都是在樑家河。不要小看樑家河,這是有大學問的地方。總書記當年離開北京插隊到樑家河,從一個15歲的少年成長到22歲的青年,從被動、牴觸地適應這片土地到主動、用心地帶領這片土地上生活貧困的鄉親們戰天鬥地、創造新生活,是這片寬厚包容的土地接納了當年無依無靠的他,是這裏樸實、厚道的鄉親們從自己嘴裏省下糧食分給他吃,是這裏的黃土地用7年時光磨練了他,讓22歲離開樑家河的習近平不再迷惘、不再彷徨,而是有着堅定的人生目標,對未來充滿了自信。反覆閲讀紀實文學《樑家河》一書後,我真切地感受到了從陝北黃土高原上走出來的人民公僕習近平,他身上所承載着的如黃土厚實般堅韌、沉穩的性格,以及透過這些所折射出優秀共產黨員忘我、無私、永保初心的人格魅力。

這次走進樑家河實地參觀,是一次精神洗禮,腦海中彷彿閃過一幕幕樑家河人民挖沼氣池、修梯田排子、打水墜壩火熱的勞動場景。年輕後生們撲滿灰塵的臉上流淌下的汗珠,姑娘、媳婦們憧憬新生活露出的歡欣笑容,老人們爬滿皺紋的臉上被歲月寫下的滄桑,孩子們迎着新時代的朝陽茁壯成長,這裏孕育着希望,這裏窖藏着信念的磅礴力量,就是這塊曾經貧瘠的土地用實幹孕育出了中國夢新的希望。

通過閲讀紀實文學《樑家河》,又走進樑家河,,我對習總書記的知青歲月有了新的認識,也對樑家河有了新的解讀。這次在樑家河實地參觀學習,令我印象深刻,我最大的感受就是:40多年前,年輕的習近平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了做一名幹部的重要遵循,他在樑家河謀事、創業、做人處處都透露了一個實字,給我們樹立了很好的榜樣。

2021年紀實文學《樑家河》讀後感

懷着崇敬與好奇的心理,我研讀了《樑家河》這本書,感觸頗深,對習總書記崇敬之情油然而生。書中講述了習總書記知青時期的艱苦生活和成長曆程,展現了習總書記青年時期崇高的理想追求、寶貴的政治品質、深切的為民情懷、強烈的進取精神、優良的品德作風和總書記知青時期的艱苦生活的成長曆程。

七年的艱苦歲月,習近平總書記堅守樑家河,始終堅持堅定的共產主義信仰和社會主義信念,從來沒有對黨產生過懷疑和動搖。我們要深入學習習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和習總書記的為民情懷、擔當意識、奮鬥精神,以習總書記為榜樣,更加自覺地向習總書記看齊,牢固樹立"四個意識",進一步堅定理想信念,增強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不忘初心、堅守本色,更加自覺地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堅定信仰者、忠實踐行者和堅強捍衞者,在樑家河的幾年當中習總書記義無反顧地投入到艱苦勞動中,與羣眾一起苦幹實幹,克服了重重困難,戰勝了種種考驗。

知識青年"是習近平同志和那一代到農村插隊落户的青年人的標籤,事實上他們也用自己知識改變着廣大農村的落後習俗,傳播着新的知識和文化。他熱愛讀書。來樑家河插隊時,習近平同志帶着一個棕箱子,裏面裝着一箱子書。有馬列,也有數理化。他從不放鬆學習,對新知識的追求成為他行動的源泉。學習科學文化知識是我們學生的首要任務,甚至可以説是學習是每個人與生俱來的一部分。學習科學的先進的前沿的思想和文化,有助於我們自身的成長和提高。豐富自身見識,拓展眼界。我國文化博大精深,世界文化絢麗多姿。作為青少年的我們,應該"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讀書聲悦耳,天下事關心。盡情感受文化的魅力,做一個知識青年。

樑家河精神需要理念傳播,需要內心感悟,更需要實踐傳播,我會踐行我感悟。將感悟落實在行動上,從生活點滴做起。切切實實學習和踐行樑家河精神。

2021年紀實文學《樑家河》讀後感

2015年,習近平在英國倫敦時,回憶起樑家河:“年輕的我,在當年陝北貧瘠的黃土地上,不斷思考着‘生存還是毀滅’的問題,最後我立下為祖國、為人民奉獻自己的信念。”這股一往無前的執着和永不鬆懈的勁頭,源於總書記無比鮮明的人民立場和堅定真摯的人民情懷。正是這種真情大愛,獲得了羣眾的情感認同,讓羣眾發自內心地崇敬愛戴,發自內心地堅定追隨。

以“一聲聲喊我小名”為題,講述了當年與習近平交往中的小夥伴們獲得了哪些人生大學問,進而提升了他們的人生境界,影響了他們的人生道路。四十多年過去了,鐵鎖、黑子、王栓、隨娃……

現如今,習近平的這些“小夥伴”已是兒孫繞膝,但耳旁依然縈繞着習近平插隊時在土窯洞裏、熱炕頭上説的話:“做行動上的巨人”“一碗水端平”“人來到世上,就是要為人類辦好事”“要想辦法巧幹,避免苦幹”“當幹部的身上要留住泥土味”……該書中“隨娃”是石春陽的小名,習近平當時任大隊支部書記,有意推薦石春陽當大隊黨支部副書記,習近平為了培養“隨娃”,在一次給村民分配救濟糧時恪守“一碗水端平”的處事原則,至今讓“隨娃”受益匪淺。

以“我們走在陽光路上”為題,講述了樑家河40多年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鄉親們的幸福生活,為我們展現了樑家河村翻天覆地的巨大變化。

近年來,樑家河人自強不息、艱苦奮鬥,村裏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村民們住上了大房子,用上了互聯網,種植高端水果,發展起觀光農業,成立了公司經營文化旅遊產業,人均收入和生活水平逐年提高。同時,村上實施生態環境治理,營造美麗宜居環境,引導村民樹家風、正民風,打造文明村莊,還辦起了民間藝術館,成為名副其實的“最美鄉村”。

據瞭解,去年12月,在“2017尋找中國最美鄉村推介活動”中,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標準,經過專家學者和媒體公眾評選,樑家河獲評全國“十大最美鄉村”之一。

樑家河,一個有“大學問”的地方,一個把心留住的地方,一個讓人嚮往的地方。

2021年紀實文學《樑家河》讀後感

這幾天讀了紀實文學《樑家河》,讓我感觸頗深,受益匪淺。作為當代新青年我們應該把書中的精神融入到個人成長中,使之成為自己成長路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逆境中成長,在成長中戰勝一切困難,這也是我們當代青年所要學習的。習近平總書記的成長曆程給他帶去的不僅僅是感動,是一種責任,一種力量,更是一種擔當,正因為如此,他才能受到廣大民眾的喜愛與尊敬。

紀實文學《樑家河》語言樸實,情感真摯,情節生動,具有濃厚的陝北鄉土氣息,有很強的可讀性、思想性、教育性。該書記錄了習近平總書記在樑家河的七年知青歲月以及深刻體悟,對黨員幹部錘鍊黨性、提升素質,讓當代青年堅定理想、立志成才都有着重要意義。作為一名預備黨員,這正是我要學習的,樹立自己要有追求真理的精神、埋頭苦幹的作風、攻堅克難的意志、復興民族的夢想,堅持學習的態度,通過學習不斷提高自己的思想覺悟,為廣大人民羣眾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習總書記在樑家河生活七年,他紮根老區,時時刻刻為人民的需求着想,帶領全村人民謀幸福,全心全意為百姓辦實事。為了幫助村民過上更好的生活,他絞盡腦汁提出了很多想法。為了真正意義上解決村民的難題和困擾,他想盡一切辦法,和村民們日漸融入到一起。他始終把全心全意為樑家河人民謀利益當做自己不可推卸的責任。

沒有一種根基,比紮根人民更堅實;沒有一種力量,比從羣眾中汲取能量更強大;沒有一種執政資源,比贏得民意更珍貴持久。樑家河,是孕育習總書記青年夢想的地方,也成就了當下偉大的中國夢。習總書記在樑家河完成了人生的蜕變,他無論在地方任職還是擔任國家領袖,始終心繫樑家河的父老鄉親,不忘樑家河對他的恩情,樑家河的故事也成為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社會發展進步的一個縮影。

作為一名職場新人和一名預備黨員,我要積極投身於社會實踐,深入實際,深入羣眾,從廣闊的社會實踐中增強本領,在瞭解社會的基礎上提出真知灼見,弘揚改革創新精神,最重要的是要始終把祖國和人民放在心中,立足中國,放眼世界,堅持從推動國家發展和創造人民幸福生活的需求出發,不斷在為祖國和人民的奉獻中實現自己的理想和價值。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