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非暴力溝通》讀後感範文精選

來源:巧巧簡歷站 3.15W

讀完好書為了記錄我們的感受,幫助我們提升和進步,寫一篇讀後感就很重要咯,那麼相關的讀後感該如何寫呢?以下是本站小編和大家分享的關於《非暴力溝通》讀後感範文精選,以供參考。

關於《非暴力溝通》讀後感範文精選
關於《非暴力溝通》讀後感範文精選

我曾經看到有人發微博説:“如果一個陌生人莫名向你發脾氣辱罵你,先不要生氣。可以站在對方的角度想想,沒準他經歷了糟糕的一天呢:早上遲到被經理罵,上廁所踩到屎,買彩票從來不中,出門被車撞,喝涼水都塞牙。”當即被他這種繞着彎罵人的方式征服。所以在我看到本書篇首所摘的日記實例,簡直是想噴血的節奏。原文如下:

“我不會輕易害怕。那不是我勇敢,而是我知道,他們也是人,我必須用心理解他們的行為。今天早上,那個性情粗暴的年輕蓋世太保衝我吼叫,我沒有生氣,而是關心他。我想問:‘你的童年很不開心嗎?女友拋棄你了嗎?’他看起來愁眉苦臉、躁動不安、陰沉而又虛弱。我當時就想幫助他。他那麼痛苦,一旦為所欲為,是多麼危險!”

——艾提·海勒申:日記一則

明顯是跟我説話風格迥異的書,全書有種讓我回到了閲讀《遇見未知的自己》時的不快感,不知道那麼大的字還寫幾段空幾行,為嘛還要配上一些國小孩子非主流的塗鴉,我好心疼我的購書費,這可是我自己花錢買的書呀!不過閲讀一本書要有空杯思想,強忍着吐槽,再來看非暴力溝通的技巧,他有實用的溝通模式:

1.誠實地表達自己,而不批評、指責

2.關切地傾聽他人,而不解讀為批評指責

(1)觀察

所觀察(看、聽、回憶、想)到的有助於(或無助於)我的福祉的具體行為:

“當我(看、聽、想到我看到/聽到的)……”

(2)感受

對於這些行為,我有什麼樣的感受(情感而非思想):

“我感到……”

(3)需要

什麼樣的需要或價值(而非偏好或某種具體的行為)導致我那樣的感受:

“因為我需要/看重……”

(4)請求

清楚地請求(而非命令)那些能豐富我生命的具體行為,

“你是否願意……?”

這其中需要注意的是:

區分觀察和評論,若將其混為一談,別人就會傾向於聽到批評,並反駁我們。例如,我們用非暴力溝通會説“歐文在過去的5場比賽中沒有進一個球”,而不是説“歐文是個差勁的前鋒”。

為了幫助我們更好的表達感受,我們可以建立感受的詞彙表,以便使我們更清楚的表達感受,從而使溝通更為順暢。在表達感受時,示弱有助於解決衝突。

他人的言行或許與我們的感受有關,但並不是我們感受的起因。感受源於我們自身的需要,聽到不中聽的話時我們可以有四種選擇:責備自己;責備他人;體味自己的感受和需要;體味他人的感受和需要。對他人的指責批評、評論以及分析反映了我們的需要和價值觀。如果我們通過批評來提出主張,人們的反應常常是申辯或反擊。反之,直接説出我們的需要,其他人就較有可能做出積極的迴應。

提出請求時,避免使用抽象的語言,而藉助具體的描述,來提出請求。比如,不要用“我想要自由”,而換用“我想每個星期都能出去兩次而不受盤問”就更明確一些。在發言時,我們將自己想要的迴應講得越清楚,就越有可能得到理想的迴應。由於我們所要表達的意思與別人的理解有可能不一致,有時,我們需要請求他人的反饋。特別是在集體討論中發言時,我們需要清楚地表明自己的期待。否則,討論可能只是在浪費大家的時間。要區分請求與命令,請求如果沒有得到滿足就受到批評或責罰,那則是命令。想要通過別人的內疚而達到的請求也是命令。非暴力溝通的目的不是為了改變他人來迎合我們,相反是重視每個人的需要,它的目的是幫助我們在誠實和傾聽的基礎上與人聯繫。

關於《非暴力溝通》讀後感範文精選

我們花了三年時間學會説話,用一生的時間學會閉嘴。

—題記

也許世界上不存在奇蹟,但我們能找到更多的快樂,找回對生活的熱愛。我非常渴望被信任的安全感,這是我大部分開心、悲傷、憤怒時刻的起因。情緒素來是人的軟肋,如同《象與騎象人》裏説,理智無法拉住情緒的大象。這本書裏最啟發我的其實是章節小測題,讓我能夠以旁觀者的身份覺察到非暴力溝通與普通溝通方式的不同,我試着做了一下,發現真的挺難的,不過進行完之後感覺自己比原來有了更多的安全感,慢慢來。

這是20xx年讀的最後一本書。溝通上的困局通常表現為兩種極端,一種是情緒炸裂的吵架,另一種則是情緒壓制的沉默。無論張揚的還是剋制的,最後都被證明是無效的“暴力溝通”。非暴力溝通則指導我們轉變談話和聆聽的方式,我們不再條件反射式地反應,而是去明瞭自己的觀察、感受和願望,有意識地使用語言。我們既誠實、清晰地表達自己,又尊重與傾聽他人。而真正的傾聽,是放下自己心中已有的想法和判斷,一心一意地去體會他人。

觀察而不作評論,體會感受,瞭解需要,表達請求。觀察瞭解自己以及他人自動的語言行為情緒表達背後真正的需求是什麼,學會傾聽,請求,滿足需求後表達感激接受感激。我們都是自己的主人,承擔起自己生活的責任,不要逃避,沒有什麼應該、必須、不得不,一切都是自己的選擇,想清楚自己的目標,你可以選擇別的。

我們是從什麼時候開始,已經不會好好説話了的年代之後,我們總是習慣在別人身上找毛病、挑刺。喜歡給別人貼上這樣那樣的標籤,也喜歡給自己貼上這樣或那樣的標籤,要麼抬高自己,要麼給自己開脱。看起來我們給自己套上了厚厚的殼,保護自己,也給別人貼了一臉的即時貼。

拉遠了人的距離,讓自己學會了逃避,矇蔽了自己的雙眼。我們看不到自己的需要,看不到自己的渴望,更看不到別人行為的原因和需求。《非暴力溝通》恰恰就是以這樣的起點告訴我們,靜下來,聽聽自己的心聲。當靜下來,聽到自己的心跳,聽到自己的渴望的時候,自然就很容易感受到別人的需求。

非暴其實很簡單,簡單到一句話。

非暴也很難,因為最難的就是看到自己的內心。

如何真正地傾聽,真正地瞭解對方的感受和需要?如何最恰當地表達自己的真實感受?還有很長的一段修煉之路要走。

——描述觀察而非發表評論。

——表達感受而非粗略想法。

——理解需要而非強制安慰。

——説明請求而非生硬命令。

生活不是一場辯論賽,目的不是爭對錯,而是為了活得更好。

當然,我個人認為非暴力溝通也有一定的侷限性。它主要是從心理方面着重促進人與人之間的互相理解並且減少矛盾或由於誤解帶來的憤怒情緒。但是倘若我們要從更為工具、理性、更符合這個商業社會的角度來看,我們磨練溝通藝術需要走的路還很長。

道路雖遠,卻不必因此而止步。

關於《非暴力溝通》讀後感範文精選

豺狗語言遠離了內心的連結與合作,切斷了人們與自己以及他人的連結。眼界狹隘,思維單一,還會讓我們把自己所做的錯事當成理所當然。也會破壞家人之間和諧有愛的關係。家是一個講愛的地方,我們應該多用長頸鹿語言,它會讓我們的胸懷遠見,彼此坦誠,滿足家人的需要。

家庭會議這幾頁讓我找到了怎樣跟兒子溝通的技巧,因為兒子在很多事情上不願意跟我講(之前我跟兒子談心方式錯誤的原因)。我打算多準備幾個筆記本,寫下我們對彼此的需要。

安全感我自己一直都沒有,所以也不知道怎麼給兒子,導致他膽子特別小。後來我遇到老公以後從他的身上我慢慢的找到了,他也會教我怎麼給孩子安全感。現在我在老公和兒子跟前都像個小女生一樣,我會隨時跟他們兩個撒嬌,兒子也會像大人一樣保護我。這樣做以後兒子的安全感好像比以前多了,還學會了保護我。對現在的生活我很滿足,也希望可以一直這樣走下去。

讀《非暴力溝通》讀了這麼長時間關於怎麼和孩子相處的書,感覺自己也進步了一些,只是有時候還是控制不住自己,還會對他發脾氣,生氣最多還是因為:我心裏你的‘應該’,比如出門呀你所有的事情應該是準備好的,放學回來不用我説你應該是主動去寫作業的,晚上睡覺你應該是我們規定的時間就要睡覺的。我們規定的幾點寫完作業你就該寫完的等等,孩子只要沒有做到,我就非常生氣,還很痛苦,總感覺自己的孩子不如別人家的,還沒有自覺性。我的定力還不夠,我要繼續努力學習,爭取做一個合格的好媽媽。

如果孩子們相信他們的的需要對你很重要,也會更加放鬆,更少的出現習性反應。他們無需擺出防禦姿態,提防父母用高壓手段脅迫自己做事。隨着這種信任的建立,你將會體驗到一種奇妙的驚喜:你的孩子將會樂意跟你合作,滿足你的需要。找到在一起和諧的生活方式。

如果我們的家是一個充滿尊重與合作的地方。如果你深深地渴望連結與和諧,那麼你就正在帶來這一切。在這個家裏我們每個人都能試圖理解其他人行動背後好的理由,在這裏,你和孩子都深信,你們的需要都會得到考慮和關照。你們會用充滿尊重的方式關注需要而不是批評、指責和懲罰。在這裏,我們一家人協力讓彼此的生活變得更加有趣而精彩。

讀了一段時間書以後,自我感覺自己進步很大,首先不對孩子動手了,其次不用暴力語言對孩子説話了,有的時候還會現學現用。以前我家裏就像戰場一樣,現在火藥味幾乎沒了,我偶爾還會跟兒子撒嬌示弱(不包括學習)。我和兒子吵架最多的是因為他沒有按我説的做,我語言暴力,他叛逆委屈,氣急了我都想把他再塞進我肚子裏,沒生出他多好。那時候我很少找自己的錯,就算是心裏知道也不會承認,還常常勸自己為了他好。最近這段時間我好多了,我會靜靜地坐在距離孩子不遠的地方陪學習,也會陪他玩遊戲,看着他臉上天真的笑容,我才知道自己錯過了多少孩子開心的時刻。至少現在還不晚,我會寫下我想陪孩子一起學習一起玩,一起開心的意願,朝着這個方向努力走下去。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