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音樂作文

來源:巧巧簡歷站 2.5W
散文:音樂

散文:音樂作文

我深知自己缺乏音樂細胞,這卻不妨礙我對音樂的熱愛。

國小時,很喜歡上音樂課。伴奏的是一台腳踏風琴,很老舊。老師靈巧的手指在琴鍵上跳躍,雙腳隨着踏板上下翻動,輕快的音樂自琴箱如清泉般緩緩流出,我常常聽得着迷。每次上課前,要把琴從老師辦公室抬到教室,上完課又要抬回去。同學們都愛抬琴,爭着搶着幹。最有意思的是抬琴途中,乘老師不在,好奇地打開琴蓋,胡亂模仿着彈琴。琴鍵涼涼的、滑滑的,在慌亂的手指下跳躍,發出刺耳的聲響,彈琴者又驚又怕,驚恐的望着周圍,又火速蓋上琴蓋做逃離狀。後來,音樂課中又出現了手風琴,老師把琴掛在胸前,一手按鍵,一手拉琴,音色婉轉纏綿,那站姿酷勁十足。再後來,學校又購置了電子琴,音樂課上的伴奏音樂變得豐富多彩。電子琴上配有小麥克風,拿着麥克風像明星一樣唱歌,是對唱得好的同學的褒獎,也是多少同學夢寐以求的事,而這樣的機會對於唱歌經常跑調的我可望而不可及。隨着樂器的更迭,我學會了《踏浪》《小螺號》《採蘑菇的小姑娘》《二小放牛郎》《讓我們蕩起雙漿》等歌曲,這些歌曲在我心田播下喜愛音樂的種籽,滋養了幼稚的心靈,陪伴我走過童年的金色時光。

後來,家裏買了一台雙卡錄音機,我能聽到的歌曲開始多起來。在窮鄉僻壤的農村,成品的錄音帶不好買,播放的錄音帶大多是找原聲帶錄製的。記得那時印象最深的是《信天游》《黃土高坡》等歌曲,那種時髦的流行唱法,讓人耳目一新。又過了幾年,哥哥去上大學,回家時帶來了排簫曲合集《天堂之鳥》,那是我最早聽到的輕音樂,排簫舒緩空靈的音色讓我深深迷戀。不久,哥哥又帶來了崔健、黑豹、唐朝的搖滾專輯,起初聽着那些嘶吼的歌曲,我有些無法接受,聽得多了,我竟漸漸喜歡上那些搖滾歌曲,為那種不矯情、不掩飾、直抒胸臆的唱腔所打動。不知什麼時候,父親買來一盒叫《陽春白雪》的古典樂器演奏帶,年少的我閒暇時總湊在錄音機旁,雖聽不懂那些名曲描繪的場景和情節,就此卻領略了不少風格迥異的樂器,為那些或舒緩,或急切,或快樂,或憂傷,或激情,或黯然的音樂而陶醉。

之後,家中買了第一台電視機。我能聽到的歌曲越來越多。當時,最流行的多是熱播電視劇的主題曲。那時,看電視劇是一種消遣,能聽着片頭和片尾的歌曲,一遍遍地學唱,也是一種享受。這還不夠,聽着聽着還拿錄音機把喜歡的歌曲錄下來。像《籬笆女人和狗》《渴望》等電視劇的主題曲由熒屏走向大眾,開始家喻户曉。

再後來,我考入省城的一所中專學校就讀。每天下課,走在樓梯間,總能聽到有人哼唱田震的《執着》。那時,田震、郭峯、任賢齊、周華健、張宇、伍佰正紅遍大江南北。中專第二年,我住的宿舍裏有了第一台隨身聽,接着是第二台、第三台……,我也買了一台。宿舍裏流行歌曲的專輯磁帶越來越多,我們經常交換着聽。我最愛聽的是Beyond、零點樂隊、彝人組合、張學友、許茹芸、孟庭葦、朴樹、鄭中基的歌。那些或激情飛揚,或深情款款,或纏綿悱惻,或悽婉迷離,或淳樸厚重的歌曲點燃了我的青春歲月。

參加工作後,飽嘗工作生活的酸甜苦辣,對音樂的熱愛始終未變。這二十年來,為了聽音樂,我買過MP3、MP4,有了手機後,手機成了隨身聽音樂的主要工具。現在,我的手機中下載了大量的音樂,這些音樂有中外流行歌曲、通俗歌曲、輕音樂、經典名曲,手機的空間常常被音樂佔去大半。工作中遇到加班寫文字材料,我會邊在電腦上碼字,邊打開“酷我音樂盒”聽音樂,在熟悉的旋律中,那些枯燥、那些無奈會一掃而光。開車行駛在路上,我會打開手機藍牙連接,在車載播放器上播放音樂,伴隨着摯愛的音樂,孤獨乏味的旅程瞬間充滿輕鬆和愉悦。

那些聽過的音樂也慢慢成為記憶的一種符號,記載下我人生的許多片段。聽到薩克斯演奏的《回家》,我會想起那些年從省城乘車回家的往事;聽着孟庭葦的《你看你看月亮的臉》《誰的眼淚在飛》,我會想起剛入中專校園時低落的心情;聽着那首《故鄉的原風景》,我會想起多年前去寧夏回鄉園遊覽時的情景;聽着《秋日的私語》,我會想起那個落葉紛飛,哀傷失落的秋日。

現在,我依舊喜歡音樂。聽英文歌曲,雖然聽不清歌詞,但我喜歡那些動感的旋律,喜歡那些多樣的風格,喜歡那些優美的嗓音。聽經典樂曲,我能感受到它所表達的憂傷和歡樂,卻想象不出那些音樂所描繪的畫面,這讓我感到自己的音樂細胞的匱乏。但我想,這不妨礙我對音樂那顆摯愛的心。因為陪伴了那麼多日子,音樂已經成為我生活的一部分。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