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區農村留守婦女生存狀況調研報告

來源:巧巧簡歷站 2.43W

xx區農村留守婦女生存狀況調研
近年來,隨着大量農民工外出打工,給經濟社會帶來發展的同時,也帶來了農民家庭夫妻分居,留守婦女生產生活困難的一系列問題。最近,區婦聯成立了專題調研組,對我區留守婦女的生存狀況進行了深入地調研。通過採取發放調查問卷、召開座談會、入户訪談等方式,重點對九個鎮(辦)場的668名留守婦女的生活狀況進行了調查分析,通過調查,我們深深地體會到留守婦女生活的艱辛和不易,她們柔弱的雙肩既擔負着贍養老人、照顧小孩的重任,又承擔着家庭生產的艱辛,為了一家人的生計和希望,默默地支撐着家庭的負荷。

某區農村留守婦女生存狀況調研報告

一、基本情況

     2008年末,全區總人口243216人,其中:女性人口114148人,農村人口201875人。勞動人口139003人,其中:女勞動力6525人。全區外出務工人員41033人,留守婦女668人,佔全區女勞動力的10.23%。

      1、文化程度。大部分留守婦女文化偏低。調查顯示:國中及以下學歷的留守婦女589人,佔88.1%;
高中學歷的67人,佔10.2%;
中專以上學歷的12人,僅佔1.7%。30歲以下的留守婦女具有國中以上文化程度的較多,31-40歲的具有國中和國中以下文化程度的較多,40歲以上的具有國小文化程度的較多。

      2、年齡結構。留守婦女主要分佈在30歲以上。30歲以下的留守婦女89人,佔總數的13.3%左右,主要是因為生育、照顧幼小子女而暫時沒有出門打工;
30-39歲的317人,佔總數的47.4%;
40歲以上的262人,佔39.3%;
30-40歲的留守婦女是較為集中的年齡段,這一階段年齡的婦女上有日益年邁的父母,下有正在成長的孩子。

      3、留守原因。調查顯示:家庭經濟狀況差,生活質量低的留守婦女有214人,佔32%左右;
無就業技能,致富能力不強的有568人,佔85.03%。大部分的留守婦女因為家庭不支持其外出打工或者自身不願意外出打工是其主要原因;
需要她們留守家中照顧家庭、撫育孩子、照料農業生產是她們留守的客觀原因,雙重原因使得她們既嚮往外出打工又自我回避的矛盾心態,這一現象在35歲以下的留守婦女身上表現得更為明顯。

二、現狀及問題

      1、勞動強度大,身體健康受損。調查顯示:身體狀況差的留守婦女有31人、身患疾病的有18人,佔7.3%;
身體狀況一般的198人,佔29.6%。她們既要承擔繁重的農業生產勞動,又要料理家庭事物,有的還要照顧年邁的老人,教育未成年的孩子,勞動強度很大,嚴重損害身體健康。勞動強度大幅增加,勞動時間明顯變長,留守婦女的體力大幅度透支。調查發現,大部分“留守婦女”每人需要獨立承擔將近5畝地左右的農業生產,而其中又有半數以上的婦女表示“難以獨自承擔農活”、“希望過上穩定的家庭生活”;
而那些身體不好的留守婦女,遇到的困難則更大。

2、精神負擔重,安全感下降。由於丈夫長年在外,留守婦女精神負擔明顯加重,安全感下降。主要表現:一是出現婚姻危機。留守婦女大多是中青年,一些長期分居的留守婦女因為丈夫長期在他鄉打工,夫妻之間缺乏交流溝通,雙方相互猜疑,再加上自我精神生活空虛,自我控制力不強,易受到不良現象和不法分子的誘惑,導致感情危機。在調查中,我們發現“打工婚姻”離婚案呈上升趨勢,儘管留守婦女為家庭作出了許多犧牲,但是對於丈夫出門打工幾年不歸、移情別戀的情況,她們還是“欲語淚先流”。二是財產安全得不到有效保障。男性勞動力外出後,農村只剩下老人、兒童和婦女,這種人口結構的變化,致使農村治安防範力量減弱,使農村社會治安隱患增加,農村留守家庭的小偷小摸現象增多,留守婦女的安全感大大降低。70%的留守婦女面臨着巨大的生存的壓力和心理壓力,並且無人傾訴,既要操心孩子,又要擔心丈夫,還害怕流言蜚語。

3、婆媳關係難處理,對子女疏於教育。自古以來,婆媳關係都不好處理,尤其在丈夫不在家的情況下,處理好婆媳關係更是難上加難。調查中我們發現多例存在婆媳關係沒有處理好導致家庭矛盾激化的現象。不少留守婦女本身文化水平比較低,除了在經濟上、生活上能為子女提供一定的支持外,無力在子女學習上、做人上給予有效教育與監管,只能聽之任之,只是希望子女別做違法的事。由於80 %左右的留守婦女認為對子女的教育就是拿錢給他(她)們上學,只要他們在學校聽老師的話,順利完成學習任務就行。有近50%的婦女幾乎從未同子女談過理想與抱負,有近65%的婦女不知道平時孩子在想什麼、盼什麼,對孩子的教育和培養主要表現在吃飯穿衣上。調查還發現有的由於自身只有國小文化,子女上國中後不能對其進行輔導和監管,導致他們成天逃學迷失在網吧裏。

三、對策與建議

      留守婦女是目前農村最大的勞動力資源,是新農村建設的主力軍,關係到家庭的穩定和社會的安定,針對留守婦女面臨的壓力和困難,需要黨和政府高度重視,採取切實措施,開展幫扶活動,形成合力,營造社會各界共同參與、密切配合,共同關愛留守婦女的社會氛圍。

      1、高度重視,創造關愛留守婦女的良好環境。關愛農村留守人羣是一項重要的系統工程,需要政府高度重視,需要社會發揮各方優勢,做到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協調配合、共同推進。要提高思想認識,形成各部門齊抓共管、共同關心的局面。要出台相應的硬性幫扶政策和措施。如相關部門要深入基層傳授技術、以村為單位建立“農家書屋”、定期或巡迴開展“三下鄉”活動、建立“婦女健康之家”、幫助有條件的農村婦女給予信貸扶持和項目扶持等。加強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提高婦女的思想道德素質。利用農閒時節或“三八”婦女節等,組織開展多種形式的文化活動,豐富留守婦女的精神生活,提高生活質量。以“四區建設”為載體,以評選“平安家庭”、“好婆婆”、“好媳婦”、“好妯娌”、“好鄰里”、“守法公民”、“五好文明家庭”等為抓手,大力弘揚尊老愛幼、夫妻和睦、鄰里團結的家庭美德;
大力宣傳知法、守法、做合法公民的重要意義;
引導婦女相信科學,反對迷信,崇尚健康的生活方式,促進社會的安定和諧。嚴厲打擊侵害婦女合法權益的犯罪活動,打造安全和諧的社會環境。加強對留守婦女的法制教育和安全教育,加大對《婦女權益保障法》的宣傳教育,提高婦女的法律意識和自我保護意識。      

      2、加大招商引資力度,鼓勵有志青年回鄉創業。要多引進勞動密集型企業,讓青壯年勞動力能實現在本地就業,從根本上解決勞動力大量外出所帶來的一系列問題。要拓寬農村致富渠道,制定優惠政策,動員和鼓勵外出務工青年積累經驗,更新觀念,幫扶他們回鄉創業,推動和促進農村經濟發展。

      3、加強留守婦女的技能培訓和資金扶持,鼓勵留守婦女自主創業。繼續大力加強婦女技術培訓,舉辦留守婦女技術培訓班,讓留守婦女懂得更多的農業生產技術,科學種田,科技致富,提高依靠科技增收致富的能力;
繼續創辦示範家長學校, 深入開展“爭當合格父母,培養合格人才”活動,引導更多的家長特別是留守婦女為國教子、以德育人;
勞動、婦聯等部門要繼續堅持積極為留守婦女提供項目信息和致富門路,推廣科技含量高、輻射面廣、投資少見效快的增收致富項目;
要大力扶持留守婦女創業項目,在用地、資金、技術等方面給予政策優惠,使其能夠敢創業、會創業、創成業。同時,政府要儘快建立健全土地流轉機制,在農村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適當合理流轉土地,使農村留守婦女從繁重的土地勞務中解脱出來。

      4、積極探索有特色的農村婦女互助組織,充分發揮婦女羣體自身互幫互助的作用。在“政府支持,婦聯牽頭”的前提下,成立鄉鎮村農村婦女協會或農村婦女合作小組,“生產聯合互助組”以減輕勞動強度;
“生活聯合互助組”以互相關心實現情感上的訴求;
“文化活動聯合組”以共同分享娛樂等。同時,鼓勵她們利用協會或互助組織功能定期或不定期地根據實際情況開展“親情之旅”、“鵲橋會”等夫妻親情互動活動,組織部分留守婦女與打工丈夫“零距離”相會,加強留守婦女夫妻之間的情感交流。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