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八佰個人觀後感範文

來源:巧巧簡歷站 3W

  今晚看了剛上映的電影八佰,説實話給我的震撼還是非常大的,看完這部電影,心裏有一種説不出的難受,都是有血有肉的戰士,他們也有親人,也有朋友,但他們還是選擇了放棄小家保護大家。一起來看看本站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電影八佰個人觀後感範文吧。

電影八佰個人觀後感範文

電影八佰個人觀後感範文1

  昨晚觀看了抗日英雄劇《八佰》,這是新冠疫情發生以來看的第一場電影。

  因防控病毒傳播的需要,影院間隔座位售票,觀眾不能挨着坐,這讓情侶們電影院温馨時刻的體驗感大大降低,還好我們同行的是四個大老爺們。

  影片的藝術性及視聽效果算得上可圈可點。

  以中日淞滬會戰的尾聲,——“四行倉庫保衞戰”為歷史原型的故事,本身就很悲壯感人、鼓舞人心。導演用“英雄之旅”的套路模式,將幾個以逃兵為主角的羣象,刻畫的有血有肉、跌宕起伏。

  以一條蘇州河為界的戰場地獄和租界天堂形成了橫向多維度的強烈對比。

  一片廢墟對霓虹閃爍,血肉橫飛對紙醉金迷,以死報國對麻木冷漠,形成了強烈的藝術反差效果。

  蘇州河兩岸人們的表現,也隨着時間的推移形成了縱向的對比。

  戰士們由最初的怯懦、畏戰,想盡辦法逃跑,變成後來的勇敢、堅定,敢於犧牲。租界裏的人們從失望、麻木,漠不關心,到振奮、覺醒,積極投入支援,甚至是直接參戰。

  這些矛盾的衝突,讓故事情節扣人心絃,增加了影片的藝術性。

  本片是亞洲首部全部採用Arri Alexa.65 IMAX數字攝影機拍攝的,全片均為2.11:1畫幅,接近充滿IMAX巨幕。我們也刻意選擇了該影院1號IMAX巨幕廳,整個過程感受到了全景畫面的氣勢恢宏,細節畫面的毫髮必現,這也是本片的亮點之一。

  但影片的結尾卻令人大失所望!

  經過4天4夜的殊死抵抗後,黃曉明飾演的國民黨特派員,要求謝晉元團長及所部放棄四行倉庫,跑過垃圾橋,經英租界撤離。於是謝團長對部下煽了半天情,意思是跑過橋去就是勝利,就是給抗日留下了種子之類的。然後幾百人排着隊,在“不要還擊”的命令下狂奔,被日本人的機槍當成了活靶子,打的是鮮血橫流、屍橫一地。這樣既不符合史實又不符合影片英雄主義總體氛圍的結尾,不知道導演的意圖是什麼?

  是要營造悲壯的氣氛嗎?

  可這樣顧命不顧腚的愚蠢自殺逃跑行為有什麼悲壯可言呢?

  好好的一部片子就這樣被荒.唐的結尾給毀掉了。就像一位英俊威武的壯漢,一抄褲襠,空的,卵子沒了,底下生生給閹了,讓人的噁心不適感更加強烈。

  據説這是導演管虎的一貫作風。

電影八佰個人觀後感範文2

  昨天我看了八百這場電影,劇情開始當時的四行倉庫和英法租界只一河之隔,租界裏燈紅酒綠,賭場、戲院正常營業,街道上熙熙攘攘。然而就在河對岸團副謝晉元告訴大家:這裏是我們最後的陣地,也是我們的墳墓。

  堅守在這裏的四百多人並不是想當英雄,也不想呈英雄,而是經過戰火的洗禮變成勇敢的壯士,致死抵抗日本侵略者。對岸觀戰的大學生看到戰士們的英勇戰鬥被感召,偷偷渡河要加入他們的隊伍。戰爭不是浪漫,而是用生命去拼搏。謝團長明知堅守就是死亡,但他不甘心,希望戰鬥能重新激發戰士們的信心,激發對岸民眾的抗戰激情。

  他們都想活着,其中的人當了逃兵,把對生的希望刻畫的淋漓盡致,哪怕僅僅是四百號人,在這種情況下,毅然對外宣稱八百,明知道升旗會讓他們更早的死亡犧牲,但他們毫不畏懼,以一種坦然面對,這是在向這個世界證明,我們還沒有撤退,為的就是喚醒中國人最後的希望與血性。

  這場戰役我們輸了,但是這羣革命先輩以他們自身來喚醒了這個病態的國家,當我看到那個中俄混血的女人捐款時,她身邊伴隨着陣陣辱罵,她一句,我的父親也是中國人讓周圍啞口無聲,我在這想起了金陵十三釵,她們同樣的,為了他人,為了國家。無論何等身份,大家都在為救國努力

  所有的歲月靜好,不過是有人在為我們負重前行!

  ——寫得真好。有人替我們負重前行,所以我覺得我們得珍惜當下,對得起那些年那些人的犧牲。

電影八佰個人觀後感範文3

  6月初,我有幸參加了《八佰》的一場內部交流觀影。160分鐘左右的時間內,置身於82年前那個特殊戰場,蘇州河兩岸,一邊是繁華的英美租界,一邊是四百多名士兵浴血奮戰的四行倉庫。管虎不愧是老辣的導演,用最簡潔的空間重建,即實現了對整場戰役的全方位還原,解決了戰爭片最困難的微觀戰場與宏大敍事之間的矛盾。這樣舉重若輕的結構,甚至連《敦刻爾克》也無法做到。

  如預期中的,《八佰》中的確不乏“燃”點、“淚”點,某種程度上填補了我對四行倉庫保衞戰中壯懷激烈的想象,但是這種填補因為審慎而讓我剛看完時甚至微微有點不滿足,覺得導演在對這場戰役的正面褒揚也即“熱血”的敍事上稍顯吝嗇,讓人看到了更多熱血之外的多角度審視。然而回頭細想時,又恰好是這些多角度的審視讓戰役更加真實和耐人回味。

  比如説,影片一開始就是從逃兵的視角進入的。這是一個不同凡響的開場。幾個老百姓以及逃兵誤打誤撞被編入了四行倉庫的國民革命軍第八十八師“524團”(其實是第一營,為了對外營造倉庫內有一個團的守軍的假象,在通訊中用“524團”代替第一營)。這些人中有從鄉下來的青年和孩子,本來想見識大上海的繁華,被誤當成逃兵抓起來,送進四行倉庫;也有積極領餉消極上陣的老兵油子,“不幸”成了敢死隊的一員。這些本來習慣於置身事外的形形色色的中國人,被迫經歷這場特殊戰役的洗禮,成為熱血寫就的“八佰”。

電影八佰個人觀後感範文4

  題記:“諸子長大成人,仍以當軍人,為國盡忠為宜,讓我子孫後代,再不受此屈辱”“我們今天做的事情,以後會不會有人記得;一定會有人記得”“這邊是天堂,那這邊就是地獄”“誓以我命固我土”……

  在今年影院恢復營業之後,我們到恆大電影城看了一個催淚抗日電影——《八佰》。看完後,那些抗日將官的壯志豪情,讓我激動的心情久久不能平復。突然想到一句話:“之所以歲月靜好,是因為有人在負重前行”。不管是現在的和平年代,還是之前戰火紛飛的年代,有太多的民族英雄站出來,他們擔負了家國大義,向死而生。

  這部電影所講述的內容,取於1937年,從8月到11月之間發生的淞滬會戰期間,向人們講述了史稱“八百壯士”的中國國民x軍第三戰區88師524團的一個加強營,固守蘇州河畔的四行倉庫,再此阻擊日軍進攻、使上海不會淪陷的故事。

  1937年淞滬會戰末期,國民x軍第88師524團留守上海四行倉庫,與英、美、法等國的租界區域僅有一河之隔——一邊是燈紅酒綠、車水馬龍的租界;一邊是破爛不堪、人跡罕絕的戰地第一線。他們在這裏孤軍奮戰了四個晝夜,造就了十分罕見的被羣眾圍觀的一場戰爭。

  對於這些人來説,他們在歷史長河中並沒有留下自己的名字。那些身材瘦削捆着手榴彈跳樓炸敵人的青年;那些冒死衝破突圍運輸電話線的青年;那些眼神堅定心無旁騖的衝在第一線的青年們……我們雖然不知道他們是誰,但我們知道——他們曾為了誰而熱烈地活過……

  這不僅僅是一個電影,是一個故事,這更是一段歷史,讓我們銘記他們的犧牲,讓我們珍惜現在的和平,更讓我們的愛國之魂熊熊燃燒。但我們真切的知道,他們活過,他們為了我們,為了國家,不顧一切的戰鬥過。

電影八佰個人觀後感範文5

  近期,我有幸看了一部振奮人心,令人動容的電影《八佰》。它主要講述了淞滬會戰末期,國民革命軍第88師524團留守上海四行倉庫,與租界一河之隔,孤軍奮戰4晝夜,保衞祖國的最後一道防線。電影情節跌宕起伏,扣人心絃,有許多情節讓人淚目。

  一條窄窄的蘇州河,河這邊是地獄,河那邊是天堂。河對面是大上海租界的十里洋場,歌照唱舞照跳,買辦、青幫、九門各懷心思。而河這邊是名副其實的戰爭煉獄,殘存的精鋭師加上一些逃兵混編成了一支其實只有四百來人的特殊部隊,為了製造假象,聲稱有八百人的國民革命軍。他們只有一個命令:死守四行倉庫。明知這是一場不可能打贏的戰鬥……

  當時情況危急,四行倉庫已被日軍包圍,四面八方響起飛機的轟炸聲。而駐守倉庫的革命軍卻連一面象徵着中華民族的旗幟都沒有,河對岸的愛國民眾用自己的生命將一面國旗綁在身上,趁着夜色,遊過河水來到倉庫,將旗幟交到壯士手中。在危險面前,在正義面前,團長選擇升旗,他希望今天的選擇燃起中華人民的鬥志與激情,也讓中國中國守軍能燃起希望。傷痕累累的四行倉庫平台上,鮮紅的旗幟在軍號聲中緩緩升起,河對岸圍觀的民眾無不為此激動歡呼。

  瘋狂的日軍看到了四行倉庫樓頂飄揚的旗幟惱羞成怒,發起了更加殘暴的進攻。在硝煙中,在炮火中,英勇的將士頑強抵抗,血肉之軀向日軍坦克發起總攻。在千鈞一髮之際,作為敢死隊員的陳樹生身上捆滿了手榴彈,拉響導火索後,從六樓跳下,與日軍同歸於盡。緊接着,數十名將士高喊口號,用自己的生命守住了四行倉庫,成功粉碎了日軍這一陰謀。於是,日軍的炸樓計劃未能得逞。隨後,便是一個接一個的“人肉炸彈”從天而降。這時我想起了片中一句台詞:“國人皆如此,倭寇何敢?”

  日軍久攻不下,又駕駛着戰鬥機,在四行倉庫樓頂上盤旋。他們無休止般不停的在樓頂轟炸,目的就是為了炸燬那面鮮豔的旗幟,但中國軍人毫不退縮,他們前赴後繼,用生命拼死保護着用戰士們的鮮血凝固而成的旗幟。將士們用行動告訴世人:旗幟在四行倉庫始終屹立不倒,我們中國人,也是向全世界表明,中國不會倒下,中國不會亡。

  弱國無外交,什麼時候都需要自己強,在國際上才有話語權。深深地思考一下,影片中的戰火紛飛與現實中的一派祥和,着實是兩個不同的場景。今天的中國是和平的,但今天的世界並不太平,除了有炮火的戰爭外,還有疫情的戰鬥仍未結束。我們得來的和平與安寧是多麼的不容易。居安思危,珍惜這來之不易的和平,才是對先烈最好的告慰。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