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八佰》觀後感

來源:巧巧簡歷站 6.35K

  電影《八佰》觀後感

電影《八佰》講述1937年淞滬會戰末期,中日雙方激戰已持續三個月,上海瀕臨淪陷。第88師262旅524團團附謝晉元率420餘人,孤軍堅守最後的防線,留守上海四行倉庫。下面本站小編就和大家分享電影《八佰》觀後感,來欣賞一下吧。
 

電影《八佰》觀後感

 

電影《八佰》觀後感一

在久違的電影院裏,和家人們一起看了點映。一邊是炮火紛飛、斷壁殘垣,一邊是燈火通明、歌舞昇平。一邊是地獄,一邊是天堂。河兩岸的人們生活在同一個社會,又活在不同的世界裏。

明知生之渺茫,依然堅持戰鬥的一身肝膽;明知此去不歸,依然身圍炸彈縱身跳下同歸於盡的不回頭;明知此生再難見爹孃妻兒,仍然為國捐軀的一往無前……沒有人願意犧牲,卻有人不得不犧牲。

縱使是市井混子,在國難當頭時,也願意捨得頭顱去碰那子彈一顆。生如螻蟻亦有鴻鵠之志,命如紙薄卻有不屈之心。民族血性一直如此。面對着中華民族共同的敵人,拼了。

租界裏的人看着四行倉庫裏的八百壯士浴血奮戰,現在的我們在這大熒幕上看着那段黑暗無邊,泣血掙扎的歷史,不是全貌,卻也掀開了一角,讓我們窺見那無奈、無助、無望被裹挾着、推動着,那無畏、無懼和無窮的力量在守護着,奔湧着。

沒有戰爭不慘烈,以前的飛機大炮、狂轟濫炸,如今的明搶暗箭,防不勝防。歷史告訴我們,落後就要捱打。新的時代,新的挑戰,新的戰鬥,如今的我們,能做些什麼?又該做些什麼呢?

至少,我們可以再多一點努力,去多瞭解一些那個戰火紛飛的年代,前事不忘後事之師。歷史不只是課本上的一個個數字,是來時的路,也是未來前行的燈塔。

電影《八佰》觀後感二

《八佰》取材1937年淞滬會戰期間,講述了史稱“八百壯士”(電影中是四百壯士)的中國國民革命軍第三戰區88師524團的一個加強營,固守蘇州河畔的四行倉庫、阻擊日軍的故事。面對敵多我寡的境地,戰士們奮力堅守四晝夜。向敵人宣告中國人還沒有退走,向世界宣告中國誓衞國土、抗戰到底的決心。

現在我們來看看劇中的英雄羣體——

正規軍之謝晉元(杜淳飾)——“家國破碎之際,以軍人之身報效先人。”

謝晉元,黃埔軍校的高材生,軍隊的最高長官,抗日團隊“八百壯士”的精神核心。他有勇有謀,沉着鎮定:在外無援軍、內部傷兵滿員的情況下,打出了威風、打出了血性,粉碎了日軍狂妄計劃。他善於鼓舞士氣“東北淪陷了,華北淪陷了,但是因為有你們,上海還在……”;他堅定如鋼,指揮士兵備好了墳冢決一死戰;他身先士卒,第一個衝出重圍殺出血路……

《八佰》並不是虛構的故事,事件真實存在。謝晉元並不是虛構的人物,他是真實的抗日英雄。他在淞滬會戰中率“八百壯士”死守上海四行倉庫,鼓舞了人民的抗戰熱情,被國民政府授予抗戰最高榮譽獎章“青天白日勛章”——只是死因與劇中不同:他沒有犧牲在衝出重圍的橋頭,而是被汪精衞收買的叛徒刺殺身亡。

正規軍之上官志標(俞灝明飾)——“前面的倒下了,後面的補上。”

上官志標的鏡頭不多,但是光芒四射。他在人心渙散時堅定地説“丈夫殉國,死得其所”;他在是否懸掛旗幟的問題上,旗幟鮮明堅定支持;他在負傷繃帶吊着手臂的情況下依然一線戰鬥。

上官志標也是確有其人,中央軍校第一期畢業。1937年淞滬會戰中,與團長謝晉元一起率部集中於蘇州河畔的四行倉庫與日寇激戰,擊退日軍六次進攻,在世界引起震動。1967年在台灣病逝。

雜牌軍之端午(歐豪飾)——“我不想死,但總會有人死。”

端午是在戰鬥中成長成熟的。他只想看看大上海,卻要被“逼”着上戰場,所以他第一反應是跑,但是當他看到倉庫中的戰友們一次次陷入險境,用血肉之軀保衞家園,他心中的火焰也被點燃……

英勇抗敵的端午在弟弟小湖北的想象中是身騎白馬、孤身迎戰的大英雄。難以想象在那個年代,還有多少像端午和小湖北這樣的青少年,他們本應在讀書,卻早早直面戰爭的殘酷。

雜牌軍之羊拐(王千源飾)——“人各有命,軍人有軍人的命。”

羊拐是個“兵痞”,他上過戰場,見識過戰爭的殘酷,更知道這場“四行倉庫保衞戰”是凶多吉少。最開始,他的滑頭和逃避讓人氣憤,可走入這個人物內心,我們才知道讓他牽腸掛肚的,是家裏的母親。羊拐拜託記者給家裏寄一張照片,而自己就當了無牽掛,毅然決然奔赴戰場。

這是一個接地氣的英雄,有試圖逃避的滑頭,有未娶妻的抱憾,有激發出的民族大義……冒着槍林彈雨誓死捍衞旗幟一幕將永遠定格在國人心中。

雜牌軍之老鐵(姜武飾)——“為了我家那小子,我怎麼死都成。”

老鐵前段情節中貪生怕死,畏手畏腳,油膩粗鄙,一講起女人便眉飛色舞。一女士在深夜橫渡蘇州河,冒着生命危險爬到四行倉庫樓下,將一面旗幟交給團長謝晉元,謝團長屬下將旗幟升上四行倉庫樓頂。在劇中,看着女士解下裹在身上的旗幟,老鐵望着那背影垂涎三尺、猥瑣不堪。

但就是這樣一位自私又膽小的人,最後唱了一首《定軍山》,由慫到勇的轉變只在短短几天,他所經歷和見證的,是一個人在面對戰爭時內心最真實的轉變。

雜牌軍之老算盤(張譯飾)——“誰都有老婆孩子,誰都有家。”

看着這個浙江老鄉,我們好氣又好笑——浙江人被他給醜化了!他膽小、懦弱,給自己找很多活下去的理由,最後他成功逃離四行倉庫。電影通過老算盤這個市井人物彰顯出其他戰士大無畏的犧牲精神,也從劇末他回望倉庫茫然無從中看出在歷史車輪中失去脊樑的小人物的悲哀……

李清照説“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這場戰役已經過去八十多年,今天我們在劇院感受着這些有名英雄與無名英雄的事蹟。我們不知道他是誰,但我知道他們曾為了誰而熱烈地活過。

致敬所有曾經守護着我們國家向死而生的英雄們,也感謝《八佰》這部影片讓我們瞭解這段歷史。讓我們銘記他們的犧牲,讓我們珍惜現在的和平,更讓我們的愛國之魂熊熊燃燒!

電影《八佰》觀後感三

疫情以來,第一次走進電影院,為的是管虎的《八佰》,我知道,管導不會讓影迷們失望,無論是小人物題材的小製作,還在這樣一部還原真實歷史故事的大製作電影。

當那英演唱的片尾曲《蘇州河》響起,遲遲不願離開影院,只因想看看很多真實人物介紹,知道他們的名字和籍貫。

感謝管虎在和平年代給我們還原了這樣一個真實的歷史故事,拍攝場景震撼,拍攝手法巧妙,鏡頭設計總是巧妙從租界記者的望遠鏡內轉場到戰場,強烈的對比感震懾着每一位觀眾,無論是彩色繁華的租界,灰黑破舊的四行倉庫形成的對比,還是鏡頭的最後,高樓林立的現代大魔都依然挺立的滿布彈孔的大樓舊址。

再一次看到管導作品常用的色彩突出手法,近乎黑白色的戰場中,留着鮮血的白色不倒駿馬,表現中國軍人毅力不倒的獻身精神和預示受盡欺辱的中華民族終將會屹立在世界之巔。

特別讓人感動的是所有貼近人性的真實表達。沒有人生來就是英雄,在成為英雄前他們都是普通人,很多角色思想轉變非常貼近人性。害怕,想回家,最後無論是正規軍,雜牌軍,還是游擊隊,都是為了中華民族的榮譽而戰鬥,用謝晉元團長的那句話,是作為種子去叫醒另外的人。

個人建議是非常值得走進影院觀看,因為,震撼,感動,真實!

致敬那場戰役中犧牲的以及倖存的人們,無論是留下姓名的,還是不知名的英雄,無論是軍人還是平民!

和平年代,國人,需要被喚醒這種民族精神。

電影《八佰》觀後感四

這部電影結束時,全場鴉雀無聲,都在默默的離開,這樣的場景絕無僅有。大家心情都很沉重,忍不住的默默流淚。值得肯定的這是一部好的歷史題材電影,以歷史為框架進行改編,刻畫出在抗日時期軍人民眾的真實寫照。我覺得一部好的歷史題材電影,就是在大家觀影結束後忍不住思考,並且去了解背後的歷史。讓我心生慚愧對這段歷史知識的空白,這部影片是我重拾歷史認知的契機。的確這樣歷史應該被人記住,更多的抗日英雄更應被人銘記。而“他們”的出現就是羣像而非個人,“他們”沒有決策的權利,或許姓名都沒能載入歷史,拼死戰場,為抗日戰爭做最後的犧牲。

八佰》全篇的戰場羣像是以一羣小人物的心理刻畫展現,在家國情懷、民族危難之際,小人物隨之成長,以細膩的心理寫實手法層層遞進情感。在不同小人物的成長過程中,也反映着當時各種類型各種羣體各種不同的內心活動。更是以一條河作為天堂和地獄的諷刺,在戰爭年代大多數民眾由麻木轉變為全民抗日的內心轉變。這部影片中你記住的不是一個人、兩個人,而是一個羣體。他們向死而生的精神,全場有多個事件不斷地有層次的烘托宣揚愛國情懷。整部影片的故事流暢性很細膩同時也很悲壯。電影的觀感帶入性很強,彷彿就在經歷着這場殊死搏鬥。“隔岸相顧,盼願再無喧囂。”“國人皆如此,倭寇何敢!”震撼人心,牢記歷史,勿忘國恥!

電影《八佰》觀後感五

這天,我看了一部令人感動的抗日電影《八佰》。看後,我被殊死報國的四行孤軍誓死護國的壯舉所深深感動。

電影講述的是:1938年,淞滬會戰進入相持階段,東北、華北依次淪陷,上海也即將淪陷,蔣介石的軍隊撤出上海,留下八十八師希望得到國際的支持。小湖北和他的哥哥、叔叔本是一個軍隊的軍人,被日軍衝散。來到背靠租界的四行倉庫,卻意外被正在巡邏的八十八師的團長謝晉元抓了個正着,誤以為是逃兵,和他的哥哥在倉庫裏經過了種種磨難下漸漸成長為英勇的戰士。後來,小湖北的哥哥因為掃射日軍的飛機而受了重傷,搶救無效死亡。小湖北也因掩護眾兵將犧牲。

看電影的時候,我時不時就會掉下眼淚。尤其是將士們眼看倉庫即將失手,奮不顧身的在自己身上綁好炸藥,邊大叫着:“中國萬歲!”邊跳下去炸死敵人時,以肉身捐軀護國,我完全就哭了起來。那可是一條條鮮活的生命啊,就在一瞬間變沒了。這是多麼強的民族意識啊,他們才是真正的英雄!

看完電影,我不禁沉思起來。我們現在美好的生活,不就是那些將士們換來的嗎?我們要珍惜現在的生活,努力學習,將來也要努力讓我們的祖國很強大。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