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錄片《大國工匠》觀後感1500字範文

來源:巧巧簡歷站 2.36W
大國工匠,大都是始終堅守一項事業、把工作做到極致的人。那麼關於《大國工匠》的觀後感怎麼寫呢?下面是本站小編整理的紀錄片《大國工匠》觀後感1500字範文,以供參考。
紀錄片《大國工匠》觀後感1500字範文

今天,我看了《大國工匠》這部紀錄片,有感而發,寫下了這篇觀後感。

《大國工匠》這部紀錄片分八集用四個小時的時間記錄了自建國以來各行各業的工匠之間的故事,包括了從炸藥的研製與雕刻到各種精密儀器的焊接,從文化傳承到頂尖技術,從技術創新到精益求精的各種技術,每一個技術中都包含了匠人們對品質的追求。在這一部紀錄片之中,每一個例子都是那麼的令人感動,也都是那麼的令人羨慕。

首先是特高壓輸電工程的帶電作業工人王進,面對一千千伏的特高壓輸電線以及隨時有可能發生的危險,他沒有任何畏懼之心。相反,面對重重的艱難挑戰,他每次都是親自上陣,而讓工友們在後面當幫手,不僅如此,他創造出了眾多的修理方式,以應對電壓不斷增高的電路檢修工作。在他的身上,無處不體現着匠人的大勇無畏精神。

但是反觀我們的現實生活,卻有太多太多的反例。就拿科研來説,一些有“經驗”的科研人員在制定計劃的時候滔滔不絕,並且要求別人一定要聽自己的,但是一到了要實行計劃,尤其是一些具有一定危險性的計劃的時候,卻總是畏縮不前,讓別人走在前面,自己跟在後面當助手。這些紙上談兵的人到了計劃成功之後卻又開始四處吹噓自己的所作所為,甚至會為了誰去領獎這種事情吵起來。這些,都是與大勇無畏的這種工匠精神所大相徑庭的。因此,我也感受到了一個人做事時應該有擔當的重要性。

其次是精益求精的中國船舶重工船工顧秋亮,顧秋亮負責設計製作過中國載人深潛器蛟龍號的觀察窗。這樣的觀察窗在設計最大深度的海下需要承擔10MPa的壓強,相當於一平方米的地面上停放了1000輛坦克。因此,其製作的精度要求達到一微米,比人的頭髮絲直徑還要小,並且不能有任何裂縫,否則潛水員就會隨時都會有生命危險。但是,對於精度要求如此高的觀察窗,顧秋亮卻不需要精密儀器的測量來檢測觀察窗是否合格,他只需要憑藉手的觸摸就能精準地感知觀察窗是否合格,並且他製作出來的觀察窗的精度還遠高於規定要求。這些,無不體現着一個工匠所具有的精益求精的精神。

然而在生活中,一些人做起事來總是“大手大腳”,比如説,現在的一些電器產品,商家們為了能夠多賺錢而犧牲了產品的質量,導致當代一些電器產品的實際使用壽命遠低於設計壽命。這樣做,不僅浪費了原材料,也違背了精益求精的一種工匠精神。

還有一位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敢於創新的李剛,中國馬蹄形形盾構機的設計者之一。盾構機是一種開鑿隧道的工具,中國由於修建跨越山河的隧道的需要,必須在儘量短的時間內研發一台馬蹄形盾構機,這樣的盾構機,在歷史上從未有人成功過,但是,李剛憑藉他執着的信心,終於按時完成了任務,解決了這一迫在眉睫的問題。

但是在生活中,我們遇到的更多的是封建保守與倒退。記得在《我一生中的重要抉擇》中看過,“世界上很難找到60歲以上的計算機權威,只有60歲以上犯錯誤的一大堆”,在我們的生活中又怎麼不是這樣呢,一些人不肯接納新鮮事物,甚至阻礙新鮮事物的出現,這些,都是我們所應該避免的。

除了以上的這些人物,其實,在紀錄片中還有很多這樣的工匠,他們有的獨自衝鋒在前,而讓隊友跟在後面或者不要跟上來;有的面對數字化對傳統文化的衝擊,仍舊堅守住古人的傳統文化,不讓傳統文化流失;有的人面對“多倍的工資加上北京兩套住房”的待遇仍舊堅守在技術製造的第一線;有的面對工友的質疑迎難而上,用實力展現自己的技術;有的面對傳統技術跟不上時代的要求,通過改進數字化機器使得機器生產比傳統方式的精度還要高……無論是什麼樣的事情,在這些工匠的身上,處處都體現了敬業、精益、專注、創新的工匠精神。

看完了這部紀錄片,儘管將來我可能無法成為一個身懷絕技的工匠,但是,無論如何,我也會保持一種工匠的心,一種敬業、精益、專注、創新的心。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