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節本增效農業物聯網應用模式報告

來源:巧巧簡歷站 2.53W

企業法人張忠鬥,兼任縣農技協會長、昊瑞農業合作社理事長。農技協本着“建立一個基地、推廣一項技術、發展一個產業、富裕一方百姓”的辦會原則,通過科普示範服務、傳播農業新技術、推廣農作物新品種,積極探索新型農業生產經營模式,形成了一定的社會影響,收到了良好的社會效益,科協事業邁上了新台階。

縣節本增效農業物聯網應用模式報告

2008年,臨西縣率先成立了昊瑞農業合作社。合作社現有158名社員、固定資產1056萬元,辦公場所210平方米,多媒體教室300平方米,加工車間500平方米,曬場1000平米,下鄉服務車9台,測土儀、種子發芽箱、教學投影儀應有盡有。

一、傾力打造立體科普宣傳,爭做農民科學種田的“及時雨”

普及科學技術,傳播科學知識是協會的第一要務,主要抓了五項工作:一是在縣電視台開辦《田園季風》欄目,把新種植技術、糧棉新品種等,及時傳送到農民朋友心中;
二是在縣廣播電台開辦《農民之友》欄目。三是在報紙《今日臨西》上每期都設有《科技110》欄目,對一段時間內,農民朋友諮詢的問題及適期的農業技術給予具體的講解;
四是在農民喜聞樂見的鄉村電影、快板書等文娛活動中間,插播農業技術內容;
五是先後購買6000台收音機,免費發給會員和農民。

二、積極開展科普工作,着力提升農民素質

加大投入建設科普宣傳陣地。投資30餘萬元,建成300平方米的多媒體培訓大廳一座;
投資10餘萬元,購置桌椅100餘套、電腦4台、投影儀3架、數碼相機4部、攝像機2部、音響三套等設備。

三、精心打造示範園區,力促科技推廣普及

(一)建立農業示範園區。協會在全縣200餘個自然村,依託農技協會員,建立了村級品種示範園區,總面積達到了8000餘畝,示範園區每年引進30餘個糧棉新品種,做試驗,搞對比,測試出適應當地的最佳品種最佳播期,最佳密度和最佳管理方法。

(二)開展農藥對比試驗。對同一品種在不同時期的用農藥情況進行對比試驗,每年對近百種農藥產品進行對比調查,擇優推薦給廣大農民朋友,在所有示範田插牌管理,每次進行噴施農藥,都將用法和用量在標牌上註明。

(三)加強信息網絡建設。早在2004年,協會就依託各個示範園區成立科普信息站,由各村農技協會員全面負責,全縣統一調度指揮,所有信息站通過科普宣傳欄介紹園區的品種特點、農藥特點。農業示範園區是一扇窗口,把現代農業的科學技術、經營觀念、管理方式及其經濟、社會和生態效益展示在人們面前,提供了可看、可學、可推的現實樣板,從而推動了農業的發展和進步,受到了廣大農民朋友的一致好評。

四、及時引進農業科技新成果

為了使農户使用到新品種,協會根據臨西當地的氣候特點和土壤情況,會同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河北農華種業有限公司,買斷棉種石抗126、小麥新品種山農17,這兩個品種均獲得“全國質量信得過產品”榮譽稱號。合作社傳播農業傳統技術180多項,推廣新技術32項,再加上免費為農民測土、配方施肥,從而為農民增收、節支近6億元。

五、不斷擴大繁種基地,大力開展試驗示範活動

協會充分發揮會員的帶動作用,僅在搖鞍鎮鄉的會員們就建立了試驗、示範、繁種基地11000餘畝。通過對土壤的測試,選擇最佳施肥方案,根據具體情況適當使用具有解磷解鉀功能的有機肥料,大大地提高肥效,降低成本(每畝麥田可減少投入50元),提高了產量。採用優質小麥拌種劑拌種,得到了廣大農民朋友的認可,該措施可有效防治小麥整個生育期的地下害蟲和春季蚜蟲及紅蜘蛛,每畝麥田可節約三個工時(按50元一工時,可節約150元)。據統計,僅此一項就使農民直接增收節支近300多萬元(回收小麥每公斤加價0.30元)。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