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大通縣全膜覆蓋栽培技術推廣項目實施方案

來源:巧巧簡歷站 1.12W

2021年大通縣全膜覆蓋栽培技術推廣

2021年大通縣全膜覆蓋栽培技術推廣項目實施方案

項目實施方案

 

2021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做好農業農村工作具有特殊重要意義。全膜覆蓋栽培技術是推進我省旱作農業發展的有效途徑,可以達到農業增產、農民增收,對保障糧食生產安全具有重大貢獻。根據青海省農業農村廳《關於下達2021年省級農業生產發展資金任務清單的通知》(青農財﹝202146號)青海省財政廳《關於下達2021年農業生產發展資金(第二批)的通知》(青財農字﹝2021191號)文件要求及精神,大通縣繼續實施全膜覆蓋栽培技術推廣項目,紮實推進旱作節水技術推廣應用,結合我縣農業實際,特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省委省政府的決策部署,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牢固樹立新發展理念和四個意識,以鞏固提升青海省乾旱半乾旱地區旱作節水農業和綠洲灌溉農業的綜合生產能力、農田生態環境保護和農業資源利用效率為主要目標,加大國家和省級財政支持力度,努力提高國土資源、自然降水和肥料等利用率和利用效率為核心,積極打造綠色高效、循環利用的高原現代農業新模式,在全省旱作地區推廣集中連片地膜覆蓋技術,進一步提高青海高原旱區抗旱減災能力,促進青海旱作區農業綠色高質量發展。   

二、目標任務

2021年在全縣18個鄉鎮推廣馬鈴薯全膜覆蓋栽培技術6萬畝,結合抗旱優良品種和機械深鬆翻技術的使用,使項目區水分生產能力明顯提高。同時,探索開展抗旱節水新材料試驗示範,示範面積8914畝。

三、建設內容

(一)地點及規模

2021年在全縣推廣全膜覆蓋栽培技術6萬畝,抗旱節水新材料應用試驗示範8914畝,分別落實在橋頭、景陽、黃家寨、長寧、向化、樺林、朔北、東峽、斜溝、新莊、良教、極樂、塔爾、城關、青林、多林、青山、遜讓等18個鄉鎮,重點傾向和支持貧困村和貧困户,引導帶動貧困户脱貧增收。

(二)實施要求

1、技術模式:以全膜覆蓋栽培技術為主線,根據海拔高度、有效積温和地塊大小及其坡度等情況,因地制宜選用全膜雙壟或全膜單壟進行種植(其中,全膜雙壟建議小壟底寬40㎝、壟高10cm,大壟底寬70㎝、壟高15-20cm,大小壟總寬110㎝;全膜單壟建議底寬為70cm,壟高15~20㎝的大壟)機械種植時可根據實際情況,採用全膜單壟等多種增產效果明顯的適合於機械操作的栽培技術模式,播種方式可採取機械覆膜後人工點播技術,或機械一體覆膜穴播後膜上覆土技術。

每畝使用0.01毫米農膜7公斤,幅寬一般為100cm120cm,地膜符合國家GB13735-2017標準。在繼續推廣傳統白地膜的基礎上,示範應用旱作節水新材料—黑白相間地膜,黑白相間地膜除具有普通地膜覆蓋的增温保墒作用外,還具有抑制雜草生長和調節地温的作用,從而減少除草成本,其中,黑色部分能有效抑制雜草生長,促進作物根系發育,白色有利於透過陽光迅速提高地表温度,促進作物生長。

2.    推廣方式:以農機與農藝相融合、行政推動與示範推廣相結合。重點支持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等為代表的新型經營主體,堅持相對集中的原則,每個種植鄉鎮、村建立一定數量的示範區和示範點,發揮輻射帶動效果。原則上每個鄉鎮建立相對集中連片示範區2個以上,每個示範區面積200畝左右。

積極與化肥農藥減量增效行動、耕地保護與質量提升、農業面源污染治理統籌考慮,通過舉辦多種形式的培訓班和現場觀摩會,加強全膜覆蓋栽培等旱作節水農業技術模式和關鍵操作環節的培訓,同時增強農田殘膜回收處置的意識。一是鼓勵種植户選用抗逆性強品種,採用配方肥+N”技術模式,合理使用化肥,積極增施有機肥,採用包括生物農藥等綠色防控技術開展統防統治,不斷提高旱作農業生產能力。二是堅持“誰生產誰回收、誰銷售誰回收、誰使用誰回收”的原則,鼓勵地膜生產者、供應者和使用者積極行動起來,共同做好農田殘膜回收處置工作。

3.    產量指標:項目實施後,項目區農作物水分生產能力明顯提高,全膜覆蓋馬鈴薯比常規栽培(裸地)平均畝增產鮮薯400公斤以上。

四、資金來源與預算

(一)資金來源

項目總投資540萬,全部為省級農業發展資金。

(二)資金預算

項目投資540萬元,全部用於地膜補助。其中:

1.    普通地膜全膜覆蓋技術推廣6萬畝,每畝補助白地膜7公斤,共補助地膜420噸,每噸11000元,462萬元;

2.    旱作節水新材料技術示範8914畝,每畝補助黑白相間地膜7公斤,共補助黑白相間地膜62.4,每噸12500元,78萬元;

五、項目實施期限

20213-202112月。

六、效益分析

(一)經濟效益:全膜覆蓋馬鈴薯比常規種植(裸地)畝增產鮮薯400公斤,預計推廣6萬畝全膜覆蓋栽培技術可新增總產2400萬公斤,按每公斤1.0元計算,新增產值2400萬元;經濟效益十分顯著。

(二)社會效益:通過項目實施,降水資源得到有效利用,保墒蓄水能力得到提高,降水利用率得到提高,旱區農業墒情監測能力和抗旱減災能力得到提高,抗旱節水新材料的應用,減少了除草投入,在原有基礎上有效降低農業生產成本,降低了化學除草劑的使用量,旱作區農業綠色得到高質量發展,旱區旱作節水農業、農田生態環境保護和農業資源利用率生態環境得到進一步改善。

七、工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

在縣級層面成立以主管縣長為組長的項目工作領導小組(見附件3),加強領導,明確責任,為項目的順利實施打好組織基礎。同時成立以縣級農業專家及專業技術骨幹為成員的技術指導小組(見附件3),為項目順利實施提供可靠的技術保障。縣農業農村局總負責,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負責具體實施,各鄉鎮要成立相應的項目工作領導小組,制定項目實施方案,指定專人嚴格按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制定的技術方案,負責項目的落實、技術推廣以及其它協調工作,嚴格按照實施方案的要求,精心組織,嚴格管理,分工明確,責任到人,確保項目的順利實施。

(二)加強項目管理。項目實施主體選擇在乾旱地區水資源緊缺、工作基礎條件好、農民積極性較高的區域,集中連片推進。積極引導種植大户、家庭農場、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業生產服務企業等新型經營主體和社會化服務組織參與此項目。農田殘膜回收方面加強監督檢查,將地膜供應者和使用者殘膜回收處置完成情況作為下一年全膜覆蓋栽培技術推廣落實的重要參考指標。

(三)強化技術指導。組織專家、技術人員編制全膜覆蓋栽培技術方案,制定切實可行的操作規程。縣、鄉包村專業技術人員要分赴生產第一線,加強項目的技術指導工作,加快新技術、新品種、新材料的示範推廣,為農民和新型經營主體提供全程技術服務。在關鍵農時季節,組織農技人員深入田間地頭,開展現場觀摩、技術培訓等活動,提高技術服務到位率。

(四)加強資金管理。項目資金嚴格按照青海省農牧廳《關於印發<青海省農牧業生產發展資金管理辦法>的通知》(青財農字20181320號)文件要求和資金管理要求,實行縣級報賬制。財政、農牧等有關部門要緊密配合,抓好資金管理使用,防止出現擠佔、截留、挪用資金的情況。項目物資按照政府採購相關要求,全部進行政府採購,確保項目資金髮揮最大效益。

(五)搞好政策宣傳。充分發揮新聞媒體的輿論導向作用,通過廣播、電視、報紙、網絡、技術培訓及明白紙等多種形式,開展豐富多彩的宣教活動,加強宣傳引導,讓廣大農民羣眾瞭解旱作節水技術推廣政策,充分挖掘項目實施中的好做法、好經驗、好典型,營造全社會關心支持旱作節水農業發展的良好氛圍。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