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樂語文課堂教學實踐研究開題報告

來源:巧巧簡歷站 2.71W
   

 
快樂語文課堂教學實踐研究開題報告

 

1.課題的背景及現實意義

通過對學生語文學習情緒的問卷調查中發現,自認為能夠專心聽講、積極舉手、認真做筆記課堂學習狀態很好的學生僅佔總數的11.9%,剩下的大部分除去一部分明確地認為自己狀態不好,就是覺得自己狀態一般。而大量的事實也證實,在實際的語文學習過程中,所謂感覺一般的學生同樣稱得上不愛讀、不愛寫、不想聽、不想説的“四不”兒童。他們雖然能夠完成聽説讀寫各項活動,但是對學習失去興趣,學習主動性不強,對各項活動消極應付。對於這些佔大多數的一般學生,他們的消極,教師家長也常常毫無辦法,只能指望哪一天奇蹟出現孩子突然變得“想要學”。可以説,當前學生被動學習、消極作業、學習壓力、厭學心理等導問題,已經嚴重製約了語文學科的有效發展,影響到語文教學的有效性,甚至影響了教師職業的幸福感生成,影響到教育對社會的公信力。

對於以上這些問題,長期以來許多身處一線(尤其是在多方教育力量薄弱的農村)的語文教師們有心無力,只能望洋興歎。不僅如此,學生積極狀態缺失所引起的一系列問題,直接影響了基層教師職業幸福感的建立,使廣大語文教師常常為了學生問題徘徊在壓力和痛苦的邊緣,這使很大一部分教師工作消極,他們在教育教學中的不作為狀態,又將影響到學生學習的狀態,從而產生教育負發展的惡性循環。

國小六年的學習,與其説是知識和能力漸漸增長的一個過程,不如説是學習習慣、態度、方法甚至理想、信念逐漸上路的過程。作為一名國小語文教師,我們完全可以設想:理想狀態下,我們的孩子,在語文課程年復一年聽説讀寫薰陶感染濡染浸潤下,該是漸漸趨向語言優雅,舉止斯文,思維活躍,智慧靈動,該是漸漸像起了讀書人,

一捧起書讀便抑揚頓挫字正腔圓,一拿起筆寫便清新秀麗整飭板正,一進入課堂便思維靈動熱情高漲……總之,學語文應該是一件快樂的事情。作為一名長期堅持“幸福語文”夢想的教師,非常有必要站在孩子們的基礎上,立足於有效發揮教師自身的主導作用,探索“快樂學語文”的模式,讓孩子們真正快快樂樂地學習語文。

2.課題研究的理論構想

   2.1 國內外關於同類課題的研究綜述 關於如何提高語文學習效能,充分發揮語文教育薰陶感染作用,培養真正有素養的人,除去國外的研究,國內很多教師都在進行積極的探索,並且也獲得了一定的成果。像薛瑞萍的“心平氣和”、韓興鵝的海量閲讀、常麗華的課外積累,乃至詩意語文、簡約語文、和美語文等等,都是值得基層教師高山仰止的科研成果。但他們的研究以課堂教學為主體,沒有關注學生課堂四十分鐘以外更多時間語文生活情趣的指導建立。

綜觀諸多語文教育成果,對“快樂學語文”、提高學生“語文學習積極性”的研究文章也不在少數,但這些研究常常是斷點的、零碎的,或者是針對某一方面教育教學經驗的簡單積累,並非是作為一種長期的教學實驗來進行意義架構;他們對結果的評價也往往只關注知識技能等掌握學習的效果和語文學科單方面學習狀態的建構,而對通過語文學科全方位的生命探索,激發和引導學生建立積極的學習心理,從而實現語文“基礎學科”的社會意義,推動國小階段整體學習狀態整體發展等相對忽略。同時,分析諸多的研究,教師針對學習活動中如何依託科學理性的方法,通過教師教學的有效主導,探索語文學科在學生非智力心理因素髮展中的作用,發展學生積極的學習心理,在語文課程的整個學習中建立課內外聯動的“快樂學語文”教育教學模式,呈現快樂的狀態,這樣的研究內容也比較少。

可以説,雖然很多教師對如何讓學生“我要學”這個問題有許多

自己獨到並有效的見解,然而這個問題依然是教師隊伍中乃至社會上人所共知但卻諱莫如深無法解決的的瓶頸。

對語文學習中“快樂”的意義建構。

事實上,對於學生學習為什麼消極應付、狀態低迷,以往的研究很少立足學生的學習心理,以科學的態度,從迴歸學習的本原去分析和發現其真正原因。而對這一問題的分析也給我們界定“快樂”一個最實在的內涵界定。

語文學習的快樂包含在學習整個過程中 。

在農村,受長期以來應試教育習慣思維影響,老師和家長的心目中,語文的進步很難看到。他們認為,學生知道、懂得、學會、獲得,都是應該的,依此推斷:學習上知識能力的掌握是應該的,不值得欣喜——沒有進步,學生就難以得到快樂。

同樣,在大家心目中,凡是不懂、不會、不理解,都是不應該的,所以,學生一旦遇到學習上的困難,非但得不到真心的鼓勵和支持,甚至還會遭遇來自教師或家長的負面施壓。於是,學生最習慣的就是任務式地做會做的題目,重複那些滾瓜爛熟的舊知——學生不快樂。

事實上,學習的過程中,正確的心理應該是這樣的,發現自己會的懂的可以為自己感到高興,因為自己已經掌握;發現難題遇到挑戰了更要為此高興,因為找到了可以進步的地方,解決一個難題面對一次挑戰對自己來説都是一個難得的進步。總之,真正意義的快樂應該是:順境和逆境同樣快樂。所以,“快樂學語文”首先要推動學生在語文學習心理層面建立對“快樂”的正確認識,並能積極去感受。

 語文學習的快樂包含在課堂內外的所有學習活動中。從大語文教育的層面來説,學生語文的生活既包含課堂四十分鐘的師生雙邊活動,同時更包含大量的四十分鐘以外的閲讀、練習等以完成作業為目標的學習活動和具有語文特點的生活習慣。然而長期以來,教師高度重視學生各項學習活動的結果,卻很少去關注他們從事這些學

習活動過程中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的生成。久而久之,學生的心目中除了被動完成老師要求的任務,再沒有其他能夠激發起積極參與的情感因素了。

作為一名農村國小語文教師,應該建立大語文的“樂學”教育思想,建立正確的學生觀和教育觀,在教學中除了關注學習效果,更需要通過各種不同的形式,關注學生在從事各類學習活動時是否呈現積極的學習狀態,並且能夠積極地感受到自身努力多少,收穫了多少,體驗學習的快樂以及其對於自身成長的促進作用。

由上,在語文課程的學習中,如何讓語文學習真正體現個體不斷建立“自我意識”不斷實現“自我超越”的形態,使學生有源源不斷的快樂感覺,讓學生對語文學習不再消極與迷茫,不再有層層的抗拒和掙扎,建立“快樂學語文”的和諧狀態,這是值得廣大最基層語文教師深思的課題。

課題研究的內涵界定:

學生學習語文的過程,是情智交融的過程,學生的學習動機、興趣、情感、意志和性格因素直接決定了其智力學習的程度與效果。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要重視重視語文課程的薰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學內容的價值取向……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

“快樂學語文”這一概念,旨在將語文課程的學習從學生心理髮展層面進行探索,將長期以來學生消極應對及很少在學生習慣養成、個性培養等方面起到積極作用的的課內外學習任務進行重新審讀,尋找其有利於激發學生學習成就感、學習自主性等形成的積極因素,通過教師的有效推動,促使學生形成對學習的正確認識、養成積極主動的學習習慣,建立健康向上的樂學心理。

如何結合當前實際,積極發揮語文課程的薰陶感染作用,發掘教

師在教學過程中的有效主導作用,在重視智力因素髮展的基礎上,關注教學對學生非智力心理因素髮展的推動,激發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構建課內外聯動的以“快樂學習”為特徵的和諧課堂、熱力課堂,推動學生捲入快樂主動的學習狀態,這是本課題的重要內涵。

3.課題研究的內容與目標:

本課題通過對學生在語文學習過程中“課內外閲讀、書寫態度與質量、做作業、寫作文”等諸多語文學習活動在主動性方面有目的地引導、推動,在提高學生學習效果的同時有計劃地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建立積極的學習狀態,提升學生語文學習的快樂指數,並將這樣的積極狀態輻射。本課題立足於一個普通語文教師的位置,力求通過實踐將教師主導行為價值最大化,摸索出一套切實可行的讓語文學習“快樂”的方法,從而可供更多老師在教學實踐中應用,以建立自信,產生實效,喚醒更多的兒童快樂學習語文,讓國小的語文真正成為能夠用最具人性最具親和力的方式,在每一個孩子的童年烙下生命成長的幸福印跡。

3.1 課題研究的內容:

3.1.1 如何在課堂教學中通過教師的有效主導,實施發展性評價與推動,使學生建立自信,積極地投入到聽説讀寫活動中,建立快樂學語文的課堂教學與相應的學生自我學習狀態評價模式; 3.1.2 堅持“快樂遊戲”、“成長足跡”等作業形式的實踐與探究,引導學生建立自主性語文學習活動模式,感受語文學習的快樂滋味,體會學習的意義; 3.1.3 以實現良好語文學習習慣為先導,推動學生建立對語文的喜歡,並從最初的興趣使然,到後來的意義催動,感受勤奮學習的幸福滋味,讓快樂學習成為更長遠的習慣,持久地影響學生。

3.2 課題研究的目標:

3.2.1 通過實驗,讓學生在課堂上逐漸感受收穫的快樂,自信樂

觀、積極參與面得到極大的提高,形成和諧快樂的課堂學習氛圍。

3.2.2 通過實驗,讓學生喜歡閲讀,喜歡寫作,喜歡寫作業,形成積極主動的“樂學”氛圍。

3.2.3 通過實驗,讓學生養成不斷思考的習慣,學會用思考不斷地推動自我意識和自我超越,逐步走向勤奮快樂的學習狀態。

3.2.4 通過實驗,總結出一系列有效並切實可行的 “快樂學語文” 課內外聯動教學模式。

4.課題採取的研究方法、研究手段及實驗設計 4.1 研究方法 問卷調查法 在實踐的過程中,分階段對學生的學習狀態進行問卷調查,建立數據對比,以瞭解實驗的效果,發現其中的問題,及時調整方法; 行動研究法 以課堂學習、課外實踐、假日學習等學習狀態的推動為研究內容,根據實際開展行動研究,進行記錄,瞭解學生髮展狀況。

觀察研究法 在整體關注的基礎上,確立以學業不良學生、學業優秀學生、學業中等學生等三類學生為代表的觀察對象,在實驗過程中進行觀察研究。

教育實驗法 結合行為主義教育原理,對學生進行實驗,推動學生在習慣和狀態上上路,用學生的實際效果對教育教學原理進行最實際的詮釋。

4.2 研究手段及實驗設計 在總結過去“快樂語文”實踐經驗的基礎上,繼續開展“成長足跡”、“快樂遊戲”等為形式的作業改革,並探索結合課堂教學中教師有效主導作用的發揮,推動學生建立“快樂學語文”積極狀態。教師同時保持書寫教育隨筆的習慣,探索並記錄“快樂學語文”的課堂教

學行走足跡,通過積極反思不斷提高,實現讓師生在“快樂”中獲得智慧共生的目標。

在推動學生形成“快樂學語文”的積極狀態方面,主要以下列四個方面內容為具體的實驗手段進行設計:

1 4.2.1 放大優點,讓學生因欣賞而展現上進的火花。

本着尋找學xxx步、感受求知幸福的目標,讓學生每天自定步調,確立語文學習的內容和目標。老師則通過不斷髮現,對班級中每一位學生的學習狀態進行跟蹤瞭解,通過不斷的表揚,使學生在欣賞和肯定中得到鼓勵,產生並保持更大的學習熱情。

2 4.2.2 小步子強化,讓學生在成功中積極超越,在超越中幸福學習。

小步子原則是斯金納提出的程序教學中將教材分解成一步一步的,前一步的學習為後一步的學習作鋪墊,後一步學習在前一步學習後進行,由於兩個步子之間的難度相差很小,所以學習者的學習很容易得到成功,並建立起自信。運用在我的語文教學中,我將根據學生現實情況將知識技能、學習態度習慣等培養目標分解成一步一步,實現一步,跟進一步。努力讓儘可能多的孩子從消極狀態轉化為積極的、自覺的樂學狀態。

3 4.2.3 。

記錄“成長足跡”,培養自我意識,讓思考激發生命的自覺。

迴歸本原的語文學習過程就是促進學生生命自覺的過程。

積極鼓勵每個學生擁有一本快樂筆記,記錄生命成長每一個足跡,讓自己與自己對話,通過對話,讓自己思考,自己想要什麼,應該做些什麼,做得怎樣……每天對自己學習行為的記錄和思考,將孩子的學習視域變得更寬廣,同時,不斷地自我審視會讓學生更清楚地見證自己的成長足跡,學習上的每一步都促使她漸漸成為一種快樂的自覺,每天的生活便成了有滋有味的自我實現。

5.研究步驟

第一階段:研究準備(2012 年 4 月—2013 年 8 月) 課題實施前期調查,形式一:問卷調查的形式對學生學習狀態開展調查;形式二:總結過去經驗,加強理論學習,對個人教學現狀進行診斷,提出實施方案,。

第二階段,研究實施(2013 年 9 月 — 2016 年 9 月) (1)開題論證,討論修訂方案,明確本課題目的意義、內容方法及操作步驟。

(2)加強理論的學習,主要是《語文新課程標準》新理念的學習,明確教學目標,學習《語文教育心理學》、《學業不良學生心理學研究》、開展廣泛閲讀,學習相關的教育教學理論和遷移理論,轉變觀念,提升意識。

(3)確定內容重點探究,展開個人研究,根據教學實際進行調整,利用日常教育教學工作不斷地對班級學生上課、作業、課外閲讀等學習行為進行推動,及時總結交流以及參加學習研討,構建積極愉快的教學氛圍。

(4)重視信息的反饋與收集,及時聽取多方面的意見,進一步修正和完善方案,逐步構建快樂學語文的課內外聯動模式。

第三階段:研究總結(2016 年 9 月 — 2017 年 5 月) 在已有成果的基礎上,進一步總結、提煉、篩選、整理,形成快樂語文的課內外聯動模式,寫出課題研究報告,並申請鑑定。

6.課題預期目標、主要特點及創新點 6 6 .1 1 預期目標:

孩子們越來越喜歡上語文課,在課堂上認真聽講、專心思考、積極發言,呈現生動活潑的狀態; 孩子們的書寫越來越認真,質量越來越高; 孩子們越來越喜歡讀課外書,讀課文,寫快樂日記,能夠逐步感受到寫作業的快樂,在學習上養成很多好習慣;

孩子們積極的語文學習情緒相互感染,不斷滲透,對其他學科的學習也有了良好的推動; 6.2 主要特點及創新點 本課題,可以説是一次實實在在的教學實驗,是在教師學習多方理論的基礎上,利用教育學、心理學及語文學科等方面的多種科學方法,進行實踐,提高學生語文學習積極性與學習效果,建立課內外聯動的“快樂語文”教師主導模式。

本課題的研究,既是教師對學生良好學習狀態的推動,更是教師自身通過指導推動學生感受學習的快樂,從而建立真正意義上的職業幸福感。

課題無論是操作者還是操作對象,都是一般意義上的農村教師和學生,具有普遍性,課題關注語文教學人文性的追求,把學生非智力心理髮展作為學習生命成長的重要推手,所以,獲得的實驗結果在某種程度上有一定的遷移性,相應的學習方法完全適用於大部分的農村教師和學生。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