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力鄉村振興 建設富美強村 ——繡惠街道施家崖村鄉村振興情況簡介

來源:巧巧簡歷站 8.17K

聚力鄉村振興  建設富美強村

聚力鄉村振興 建設富美強村 ——繡惠街道施家崖村鄉村振興情況簡介

——繡惠街道施家崖村鄉村振興情況簡介

 

施家崖村位於濟南市章丘區繡惠街道南部,緊鄰省道244線,距濟青高速路口3公里,距濟青高鐵章丘北站500全村共有127户,440口人,黨員20人,耕地面積630畝。近年來,施家崖村在支部書記張恆起的帶領下,充分發揮黨支部統籌引領作用,以支部“1+3”為載體,積極藉助財政獎補等惠農政策,帶領羣眾發展特色生態種養產業,村集體收入由無到有、由弱變強,2017年實現村集體收入53萬元,村民人均收入2萬餘元,走出了一條富民強村的新路子,先後榮獲山東省級“美麗鄉村示範村”、山東省美麗宜居村莊、山東省美麗鄉村標準化試點單位、濟南市蔬菜標準示範園、濟南市美麗鄉村建設先進單位等榮譽稱號

一、突出基層黨組織建設,發揮支部引領作用

支部引領謀發展。2012年,該村在外優秀人才張恆起在羣眾推薦和黨委邀請下,回鄉代理村級事務。上任後,在鎮村商議、羣眾同意的基礎上,張恆起發揮自己從事蔬菜運輸的優勢,帶領羣眾發展淺水藕種植致富增收。在黨支部“一加三”引領下,該村申請發展村集體經濟扶持資金13萬元,先期建成20畝“白蓮藕種植試驗田”,當年就實現畝均增收過萬元。為實現規模效益,由村黨支部領辦專業合作社,流轉土地900餘畝,按照“支部+合作社+基地+農户”的模式,發展生態立體種養產業,逐步走上富民強村之路。

建強班子帶隊伍。施家崖村黨支部發揮組織優勢,村兩委成員團結協作,村兩委一班人,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建立健全科學有效的分工機制,用現代理念規劃村級發展。投資264萬元建設了一處面向黨員、面向羣眾的黨羣服務中心,為黨員學習教育、談心交流、服務羣眾搭建了一個綜合性黨建工作平台。建設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積極開展“六講”立村風、“六評”樹正氣、“六幫”解民憂、“六興”樂民生活動,成為融思想引領、道德教化、文化傳承、技術培訓等多種功能於一體的城鄉基層綜合平台。建立“村幹部黨員農户”包聯服務羣眾網格制度,每名村幹部聯繫3-4名黨員,並與所聯繫黨員包聯服務24家庭全面提升服務羣眾水平。同時,共產黨員户亮身份、做承諾,實施黨員幹部街區負責制、黨員責任田,發揮黨員骨幹帶頭示範作用,為農村發展、農民增收提供全方位服務。

凝心聚力助增收。施家崖村按照“支部+合作社+基地+農户”的模式,村民全部入股合作社,並建立了明確的利益分配機制,通過流轉土地保底增收、入股合作社收益分紅、打工增收等方式,保障羣眾和村集體增收。按照精準扶貧要求,堅持產業帶動,多措並舉,實施扶貧濟困,累計幫助本村貧困户610人脱貧,沒有讓一户羣眾掉隊。同時,還認領幫扶了沙埠村、喬家村等周邊村的4户貧困户,通過吸納就業等方式幫扶直至脱貧。與此同時,該村按照強村帶弱村的模式,幫助帶動9個貧困村脱貧,與濟南市貧困村相公莊街道腰莊村形成一對一幫扶,幫助發展菌菇種植產業,帶動腰莊村脱貧致富。

二、聚力打造農業綜合體,實現現代農業跨越發展

施家崖村按照“園區景區化、農旅一體化”的發展思路,全力打造集果蔬種植、農產品加工、休閒旅遊於一體的生態農業循環經濟產業鏈,推動農業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建設高端特色的農業產業綜合體,實現現代農業轉型升級和跨越發展。

壯大特色種植基地,發展生態循環農業,做大“一產”。開發整治繡惠乾渠南北土地資源,打造貫穿園區的櫻花大道;白蓮藕基地發展魚藕立體循環種養,果園基地發展野兔、金蟬、烏雞等林下養殖經濟,建立綠色生態可持續的循環立體種養模式;建設現代化高標準大棚種植草莓、西紅柿等無公害蔬菜瓜果,實現四季農業全覆蓋。

拓展農產品深加工,延伸產業鏈條,做強“二產”。建設白蓮藕、蘋果和核桃深加工基地,主要生產荷葉茶、藕粉、蓮藕酒、果汁等農副產品,進一步提高了農產品經濟效益。加強宣傳推介,創新市場營銷模式,建立農村淘寶店等電商公共服務平台,拓寬了營銷網絡。

依託一產二產,完善旅遊功能,做優“三產”。結合高鐵片區美麗鄉村建設,投資400餘萬元,建設了春華秋實、紫藤花下、生態長廊、農村大舞台等特色景觀帶,進一步美化了村內環境;開發了荷花攝影、水上樂園、動物餵養和產品加工體驗等旅遊項目,成為集生態觀光、旅遊開發、特色農產品銷售於一體的生態農業旅遊觀光基地,年接待遊客3萬餘人,實現旅遊收入近50萬元。

三、實施人才迴歸工程,助推新時代的鄉村振興

事靠人做,業由人興。施家崖村始終堅持人才先行戰略,積極引進培育懂農業、愛農村的優秀人才。

引導優秀人才回鄉創業。張恆起回鄉擔任施家崖村支部書記,不到五年,帶領羣眾建設白蓮藕基地,發展果園立體種養,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建設美麗鄉村,打造農業綜合體,由集體經濟“空殼村”變為村強民富的“明星村”,農民人均年收入達到2萬元,村集體年收入從零猛增到53萬元。在他的鼓舞下,施家崖村有5名在外人才先後回到村裏加入創業隊伍,並在各自崗位上做出了積極的貢獻。

引進外來人才合作創業。通過優秀人才培訓,張恆起與“我愛我妻”家政服務有限公司總經理穆峯結識,憑藉對市場的敏感,兩人在施家崖村聯合辦起了“雲耕心田”家庭農場,讓城市居民以家庭為單位,自己種植、採摘,體驗農耕之樂,享受田間美味,既滿足了市民的休閒體驗需求,又提升了農村土地的利用價值,使施家崖的產業形態更加豐富。

積極培育本土人才。實施“四個一”計劃,即:培養1名後備村官、1名致富帶頭人、1名實用人才、1名新型職業農民。藉助黨羣服務中心,聘請專家對本村青年進行技能培訓,共培育果樹栽培、白蓮藕種植、家禽飼養、病蟲害防治等技術能手32人,為村級經濟發展奠定了堅實的人才基礎。

四、弘揚鄉村傳統文化,激發鄉村內生動力

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施家崖村積極推進移風易俗,堅決對“天價彩禮”、大操大辦等陳規陋習説“不”,培育好鄉風民約、家規家風等文化基因,開展“好公婆”、“ 好兒媳”、“ 星級文明户”、“ 四德榜”等形式多樣的道德實踐活動,傳承和發揚傳統文化美德,養成良好生活習慣。在這些凡人善舉的帶動下,村民爭當四德表率,實現了農村人居環境質量大提升、農村和諧文明程度大提升、農民科技文化素質大提升,確保了鄉村文明六個一示範工程落到實處、取得實效。該村孝敬父母、尊老愛幼、和睦鄰里的人越來越多,遵紀守法、誠實守信、勤儉持家、尊師重教的文明鄉風蔚然興起。

豐富羣眾業餘文化生活。施家崖村投資100餘萬元,積極完善文化大院、健身廣場、涼亭等文化服務設施,建設有地域特色、文化傳承、田園風貌的新型村落。以“生活富、庭院美、家風好”為主題開展“爭創出彩人家、共建美麗鄉村”活動,引導村民開展環境衞生清潔、庭院整治清理行動,讓越來越多的人家“室有書香、院有花香、人有精氣神、户户競出彩”。

弘揚傳統鄉村文化。施家崖村遵循鄉村自身發展規律,把鄉愁旅遊理念融入美麗鄉村建設,積極打造荷香生態園和林下養殖經濟基地,保留鄉土味道,保留鄉村風貌,與桃花山沃泰龍山瓷、華家紅色記憶展館和民俗文化展館相結合,形成傳統工業旅遊、農業旅遊和紅色旅遊組團發展,使周邊羣眾和外來遊客能夠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

五、秉承生態發展理念,建設美麗新農村

田園花草齊,白鷺東西飛,荷香池滿溢,野兔叢間戲。施家崖村始終秉承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生態理念, 把綠色生態理念融入美麗鄉村建設和產業振興發展,先後投資300餘萬元,實施了村莊道路整修、污水管道鋪設、排水溝整治、苗木花卉栽植;組織全村農户實施衞生廁所改造工程,不僅改善了羣眾生活質量,而且糞渣還能就近用於農業觀光園,形成生態良性循環;在全區率先實行垃圾分類,建設垃圾分類房,大力倡導羣眾實施垃圾分類,有力促進了綠色、生態、宜居村莊建設。今年,施家崖村以高鐵片區美麗鄉村規劃建設為契機,圍繞春華秋實這一主題,建設了生態長廊、平湖秋月、紫藤花下、鄉村大舞台等具有鄉土特色的代表性風景點,打造了以生態農場、蓮藕種植、草莓採摘、户外拓展為亮點的特色農業觀賞區、生態農業體驗區,既滿足了發展種養產業的需要,又彰顯了雞犬相聞的農家情趣,進一步提升了周邊的生態環境。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