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養老存在的問題及解決對策

來源:巧巧簡歷站 1.33W

摘要

農村養老存在的問題及解決對策

我國農村養老打破了單一以家庭養老的現狀,而是形成了以家庭養老方式為主,其他養老方式為輔的多元化養老形式。但是農村養老受到城鄉二元社會經濟結構、土地產權制度和計劃生育政策等制度限制,同時隨着中國經濟不均衡發展,城鎮收入差距拉大,已經成為全社會亟待解決的問題。在構建和諧社會的總體目標下,農村養老保障問題自然而然地成為人們關注的重要問題,並逐步被提上議事日程。中國人口老齡化的到來是中國在未富先老、城鄉二元經濟依然存在的國情下進入的老齡化社會,可見在農村養老問題上,面臨的困難不容樂觀。本文僅針昌黎縣靖安鎮現存養老模式及存在的問題進行了研究,並提出瞭解決問題的建議和對策,希望通過本文為中國農村養老提供一定的幫助。

關健詞農村養老,問題,建議和對策

目錄

一、靖安鎮現有的養老模式

二、靖安鎮養老存在的問題

三、對靖安鎮養老問題的一些建議和對策

參考文獻

農村養老存在的問題及解決對策

二十一世紀,中國經濟進入了一個嶄新的階段,國民生產總值僅次於美國,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但中國也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國家,佔全球老年人口總數的五分之一,目前全國31個省、市、自治區除青海、西藏、寧夏外,已有28個進入了老齡社會。“十二五”期間,中國人口老齡化加速發展,人口老齡化形勢更加嚴峻,呈現出老齡化、高齡化、空巢化加速發展的三個新特徵。中國人口老齡化的到來是中國在未富先老、城鄉二元經濟依然存在的國情下進入的老齡化社會,老齡化的加速發展與我國工業化、城鎮化相伴隨,與我國經濟、文化、社會轉型相交織,加上我國城鄉差距、收入差距的擴大,給人口老齡化增加了新的難度。

靖安鎮地處昌黎縣西南部,灤河東岸,總面積90.2平方公里,耕地面積6.3萬畝,共轄36個行政村,總人口數為4.2萬人,老年人口約佔總人口的13。隨着昌黎縣經濟的發展、農村人口流動性增強和人的社會價值觀轉變,加上生活壓力加大,子女收入低,養老成了子女重大負擔,很多子女雖與老人同住在一個村,但對老人不聞不問,或者用在其子女身上的花費,遠遠高於所支付的養老費用。這樣導致的直接後果就是產生了“重幼輕老”的社會現象。本文介紹了昌黎縣靖安鎮養老模式及存在的問題,並針對這些問題提出了自己的建議和解決對策,希望能給相關部門帶來一定的幫助。

一.靖安鎮現有的養老模式

靖安鎮已經打破了單一的家庭養老模式,而是形成了以家庭養老方式為主,其他養老方式為輔的多元化養老形式。尋求一種適合中國農村的養老方式已經成為政府一項亟待解決的問題,對於靖安鎮來説,也存在着這樣的問題。靖安鎮有以下幾種養老方式

(一)家庭養老。即老年人居住在家庭中,主要由具有血緣關係的家庭成員對老人提供贍養服務的養老模式。這種養老方式已經在中國存在了幾千年的歷史,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家庭養老是我國農村社會主要的養老方式,靖安鎮85的老人都是已這種方式安度晚年。近些年,由於種種原因

,家庭養老所佔比重出現下降趨勢。

(二)機構養老。即將老人集中在專門的養老機構中養老的模式。農村的養老機構主要就是指養老院,又稱敬老院,是為老年人養老服務的社會福利事業組織。收養對象主要是“五保”老人,而辦院經費主要是集體統籌,國家給予補助。靖安鎮各村集體經濟收入較少,對養老院建設及設施改造投入杯水車薪。

(三)以地養老。老年人將自己擁有的土地以轉租或變賣方式獲得一部分收入來保障養老。這是一些喪失勞動能力的老年人普遍的一種做法,收入雖不高,但至少可以緩解一下自己養老資金問題。

(四)養老保險養老。即國家和社會根據一定的法律和法規,為解決勞動者在達到國家規定的解除勞動義務的勞動年齡界限,或因年老喪失勞動能力退出勞動崗位後的基本生活而建立的一種社會保險制度。養老保險的目的是為保障老年人的基本生活需求,為其提供穩定可靠的生活來源。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問題是國家一直致力於解決的問題,中國是一個農業大國,農村人口多、生產力水平低、經濟發展差距大,因而在養老問題上,各地情況差別很大,有些地方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已全面覆蓋,如東莞、温州以及山東的一些地方,而有些貧困地區,連一般的保費還無法收齊。靖安鎮隨着經濟的發展和新農保試點加入,參保人數越來越多,這樣極大的提高了養老保障。

(五)儲蓄養老。即依靠自己的積蓄來防老。主要是將積蓄存入銀行,收取一定的利息。但是銀行的利率較低、物價的膨脹、加上高額的醫療費以及農民本身就不算很高收入,使得儲蓄養老更加舉步維艱。

(六)農村互助養老。是養老模式的一種新形式,就是指老人之間發揮各自所長,相互扶持幫助。

(七)以房養老。“以房養老”也被稱為“住房反向抵押貸款”或者“倒按揭”。是指老人將自己的產權房抵押或者出租出去,以定期取得一定數額養老金養老。

二.靖安鎮養老存在的問題

隨着我國進入老齡化社會,本鎮老齡化問題十分嚴峻。我國農村社會保障制度跟不上老齡化步伐,致使以家庭為主要養老方式受到了較大的衝擊。

(一)家庭養老功能弱化

首先,隨着中國特有的計劃生育政策的實施已顯成效,農村家庭規模不斷縮小,出現了“四二一”或“四二二”模式,子女養老負擔加重。這種家庭模式的結果改變了傳統家庭照顧基礎,養老功能逐漸減弱。其次,隨着經濟的發展,大量的年輕勞動力湧入城市,導致“空巢”現象,使農村老年人的勞務負擔加重,生活質量下降。再次,隨着生活方式的改變,子女養老意識逐漸在淡薄。雖然大部分還是比較尊老、愛老、敬老的,但在愛幼方面表現的更為明顯。也出現了一些對老人缺乏人文關懷、拒養現象。

(二)養老機構設施老化,資金嚴重短缺

養老院的資金主要靠鎮財政撥付、村統籌和社會捐助,可農村鄉鎮財政資金短缺,使投入養老院的資金更是少得可憐。這就造成了養老院設施老化,缺少牀鋪和專業護理人員,這就使養老院的規模和服務滿足不了養老需求。

(三)社會保障體系不完善

農村社會保障體系還沒有完全建立,現在國家所提供的只是最基本的社會保障。一方面,養老保險投保率低,投保週期長;
另一方面,雖然新型農村醫療保險已覆蓋全國,報銷比例最高也達到了70,但是對於大病來説治病費用高,農民承受能力有限,看病難、看病貴現象依然存在,還有殘留着“小病熬,大病拖”的思想,導致因病致殘、致貧現象時有發生。

四缺乏養老協調機制,相關制度不完善

至今鎮政府還沒有建立養老工作制度,各村委會對養老問題不加以重視,對協調村民養老工作不力,成效不高。

三.對靖安鎮養老問題的一些建議和對策

(一)弘揚尊老、敬老、愛老、助老的優良傳統,增加家庭養老意識

自古以來尊老、敬老、愛老、助老就是中華民族的光榮傳統,進一步加強青少年尊老、敬老、愛老、助老意識,形成良好的社會風尚。當今社會,隨着經濟的發展,贍養父母的思想在逐漸淡薄,鎮政府可以定期的舉辦一些講座、交流會,樹立一些典範,可以給予必要物質或精神獎勵;
並對一些不贍養老人,甚至虐待老人的行為給予嚴厲批評教育或交司法機關懲處。對養老負擔比較重的家庭,給予一定的補貼,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適當的給老人發放一些福利,減輕養老負擔。在鎮中國小廣泛加強德育教育,積極引導青少年從小敬老、愛老的思想。

(二)加大鎮政府投入,完善養老機構制度建設

加大鎮政府對養老院資金的投入和基礎設施的建設,提高養老院的管理水平和護理人員的專業化建設,規範服務標準,擴大服務範圍,提高服務質量。加強農村養老機制建設,將經費納入鎮政府財政預算中,保障經費專款專用。政府動員社會力量推動養老院建設,並善於挖掘老年人力資源,利用老年人的層次性,實現自管。大力在鎮、村建設養老綜合性服務中心、養老服務站點,幫助孤寡老人、五保户等困難老人安度晚年。

(三)建立健全社會保障體系,不斷提高養老水平

首先,鎮政府要大力宣傳新醫保、新農保等惠民政策,爭取應保盡保,對一些確實因貧困交不起費用的老年人,鎮、村兩級政府要多方籌措資金,由政府買單,並建立政府為困難的居家高齡、空巢、失能老年人購買養老保險補貼制度。其次,要加強農村醫療衞生所建設,向老人提供優質優價服務,定期給老人免費體檢。再次,鎮政府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適時建立並完善高齡老人津貼制度,尤其重點對80歲以上老人發放高齡津貼,並逐步的提高標準、擴大範圍。

(四)努力發展農村經濟,增加農民收入

養老的關鍵是資金,在一些尊老敬老工作做得好的地方,多是集體經濟發展好的村鎮。所以靖安鎮要大力發展集體經濟。鎮、村兩級政府要把發展農村經濟作為解決養老問題、提升養老水平的關鍵來抓,有了堅實的經濟基礎,養老的問題就有了基本的保障。

總之,筆者認為解決農村養老問題的關鍵在於農村經濟的發展、養老制度的健全和人們思想的轉變。要從我國的具體國情出發,從農村實際出發,改變農村養老政策,建立適應農村實際的養老保障制度,統一、協調、完善農村養老保障體系,未來養老方式的發展趨勢應該是以家庭養老為基礎、互助服務為依託、機構養老為補充,佈局合理、功能完善、覆蓋城鄉的養老服務新模式。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