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進先進人物事蹟材料8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3.08W

事蹟是將自己在某一個時間段中努力奮鬥的經歷寫成材料,優秀的事蹟材料是可以凸顯弘揚正氣的,下面是本站小編為您分享的先進先進人物事蹟材料8篇,感謝您的參閲。

先進先進人物事蹟材料8篇

先進先進人物事蹟材料篇1

12萬公里家訪路

女子高中成立之初的困難,是張桂梅始料不及的。山區條件艱苦,再加上張桂梅對工作要求嚴格,很多年輕教師難以適應。建校才半年,17名教師中有9名辭職,教學工作近乎癱瘓。

焦慮、沮喪的情緒包圍了張桂梅。在留下來的8名教師中,有6名是共產黨員。張桂梅把6名黨員教師集中起來,重温了入黨誓詞,誦讀了《為人民服務》《紀念白求恩》等篇章。有的教師眼裏泛起淚花,他們被張桂梅的無私打動,他們要和張桂梅一起,把女子高中辦好,把大山裏的女孩送入大學。

留住了教師,還要留住學生。家訪成了張桂梅最重要的工作。很多學生的家在偏遠山區,有的地方只能靠步行到達,但張桂梅要求自己“要親自到每一個學生的家裏去看看”。

與張桂梅多次同去的華坪縣電視台記者王秀麗,對家訪的路心有餘悸。“在路上,我害怕得腿發抖,甚至覺得鞋底會被腳趾抓穿。在一些路段停車休息時,我連車都不敢下,害怕自己會不小心跌下山崖。”

張桂梅也害怕。一次,她坐鄉政府工作人員的摩托車上山,“不敢低頭,摩托車稍微歪一點,就會跌下懸崖粉身碎骨”。11年來,張桂梅在大山裏走了近12萬公里,對1345名學生進行了家訪。家訪途中,她摔斷過肋骨、發過高燒、迷過路,還曾因身體虛弱暈倒在路上。

為了把兒童之家和女子高中順利辦下去,張桂梅不得不四處籌款,但這條路同樣艱難。

一次,張桂梅到昆明某企業尋求幫助,未等她把話説完,企業領導就叫保安趕她走。張桂梅不走,保安就放狗出來追咬,小腦萎縮的她不能很好地保持平衡,衣服被狗撕破,腳上鮮血直流。無助的張桂梅坐在地上放聲大哭。

還有一次,她在街頭募捐,被人認為是騙子,有人還朝她臉上吐口水。離開人羣后,疲憊、傷心、無助的她坐在街頭靠着牆睡了過去,醒來時已是萬家燈火。

後來中央電視台經濟頻道邀請她到北京錄製了一期節目,這期節目為她募到了100多萬元。

然而,沒人知道,她才到北京就接到哥哥病危的電話,哥哥想在彌留之際見見離家幾十年的妹妹。張桂梅思前想後,最終決定去錄製節目。她怕錯過時間人家就不讓她上節目了,她怕不上節目就會失去籌款的機會。等她錄完節目,哥哥已經過世。

先進先進人物事蹟材料篇2

2008年4月1日,我們在校務會上認真學習了張桂梅同志的感人事蹟,我為她愛崗敬業,無私奉獻,深深紮根於邊疆民族貧困地區,全身心地投入到教書育人的崇高事業中而欽佩,我為她身患多種疾病,卻常常超負荷地工作,以驚人的毅力克服病痛的折磨,始終堅守在三尺講台上而欽佩。張桂梅和許多人一樣,對未來充滿憧憬和希望,但是幸運卻沒有垂青她,不幸之神卻與她如影隨行:花季年華喪失母親,青春年華痛失丈夫,兩次腫瘤手術,癌細胞轉移到肝臟。磨難面前她勇敢的挺直了身子。磨難沒有使她消沉,病魔沒有使她倒下。她緊緊抓住有限的生命,在講台上認真教學;在課外,認真輔導學生。幾次暈倒講台上,領導要她住院治療,她放下學生,總是還不到出院就偷偷回學校上課。就是這樣柔弱的身軀,她還毅然出任孤兒院院長。是什麼力量支撐她如此做呢?張老師的話“如果説我有追求,那就是我的事業;如果説我有期盼,那就是我的學生;如果説我有動力,那就是黨和人民”!

我們學習她對教育的執着和對工作的努力,張老師放棄了進條件好的學校任教的機會,選擇了條件較差的學校,一身病痛的張老師教學上幾十年兢兢業業,承擔學校繁重的教學工作,女生工作,婦女工作,語文教研工作及其他校務工作。除了住院沒向學校請個一天病事假,教學成績卻異常突出,她説:“為了民族貧困山區的教育,即使倒在講台上,長眠於華坪的沃土之中,也無怨無悔”。吃苦在前,那裏最需要就到那裏,無私奉獻,張老師為我們樹立了榜樣。她愛生如子。她雖然沒有孩子,可是她卻是許多孩子的媽媽。精心教育學生,輔導學生,中午、晚上看着學生睡覺,給學生蓋被子。學校學生和孤兒院50多個孩子,住院她陪着,給他們送飯,付醫藥費,資助學生讀書,自己連洗衣機都沒有。她將愛播灑進孩子們的心田。她有着我們教師兩袖清風的高尚品質。張老師前後將國家獎勵給她的獎金50餘萬元全部捐給貧苦地區的教育事業,自己每天的生活控制在三元。她像春蠶,她像蠟燭,她更像光芒萬丈的太陽!

她的精神值得我們全世界人民所學習,因為她有利於在社會主義經濟大潮中保持清醒的頭腦。物質固然重要,可是決定我們生命價值的東西不是物質,而是精神品質。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要牢記使命,教書育人,培養一大批對國家發展有用的人才,這些人才,首先必須是政治上過硬的,必須熱愛我們偉大的祖國和人民。他們才能肩負歷史的重任。我們教育工作者,如果沒有過硬的政治思想,學校德育建設的落實就是一句空話。我們培養的人才質量就會出問題!這是很危險的,學習張老師的事蹟,很有現實意義。

我們學習她淡泊名利、無私奉獻、不求回報的崇高境界;學習她熱愛生活、艱苦奮鬥、樂觀向上的優良作風;學習她愛崗敬業、教書育人、為人師表的高尚品德。要以張桂梅同志為榜樣,立足崗位,開拓進取,努力工作,爭取做一個優秀的教師。

人生的意義就在這個過程上。你要細細體認和玩味這個過程中的每節,無論它是一節黃金或一節鐵;你要認識每節的充分價值。

先進先進人物事蹟材料篇3

__,__明湖中學英語教師。自1996年7月參加工作以來,一向擔任高中英語教學工作。在工作中,不斷思考探索,開啟了自我教育教學的新篇章。先後多次被評為__縣優秀教師,__縣教學能手,__縣師德先進個人,__縣三八紅旗手,__市高中英語學科本事大賽一等獎,被聘為__省__市暑期教師培訓輔導教師,執教課例多次獲市縣優質課評比一等獎;教學論文在全國、省級以上刊物發表。在各種競賽活動中成績突出,她輔導的學生在全國英語學科本事大賽中均獲一、二等獎。目前為明湖中學高一至高三英語教研組組長。

一、熱愛教育工作,注重修養提升

多年來,__認真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政策,忠於職守,愛崗敬業,勇於創新,勇於實踐,在教育工作中發揮模範帶頭作用,體現了高尚的師德修養和人格魅力,樹立為學生、家長服務的意識,為人師表,重視、關心學生的終身成長,公正、公平地對待每一個學生,受到學生、家長、領導、教師的一致稱讚,所帶班級一向名列前茅。

二、進取投入教改,追求高效創新

在教學工作中,__不斷學習先進的教學理論,更新教學理念,轉變教學思想,進取探索教學規律,研磨教學方法,勇於創新,注重將先進的教學理念轉化為教學行為,在十餘年的高中英語教學中,先後總結出英語教學不一樣課型的基本模式。在閲讀教學方面,總結出了課前預習,培養自主——課中閲讀,注重自主——課外閲讀,構成自主的一套培養學生自主閲讀的教學方法。在英語寫作教學方面,經過反覆研究,總結出了以讀促寫的教學法,使學生學會經過閲讀進行積累寫作素材。這些方法的總結提升,日益構成了她紮實而獨特的教學風格。

經過多年努力,她所任教的班級教學質量不斷提高,受到學校、家長的高度讚譽。所執教的英語成績多次堅持級部第一。

三、尊重、關愛每一學生,倡導全員育人

童心為伍,誠心作伴,充滿愛心,充滿童心,誠心對待每一個學生,這是與孩子們融合在一齊的根本。這是韓教師與孩子們的相處之道。

在教學過程中,認真鑽研教材,改善教法,認真對待教學的每一個環節。課堂上,韓教師會隨時根據學生的情景用不一樣的教學方法,語言風趣而又嚴謹,學生能夠隨時提問打岔,甚至他們自我也會互相詼諧的進行語言攻擊。只要無傷大雅,在韓教師看來,都是能夠理解的。韓教師認為,在課堂上愛插嘴的同學,一般語言本事都很強的,英語這門學科,是需要用語言表達出來的。儘量讓他們在課堂發言,用心傾聽,並針對他們的優點進行鼓勵、表揚,讓這些學生的優勢得到發展。課後會直接表揚,委婉引導。久而久之,這些學生已有了良好的習慣,口頭表達本事也越來越強,同時也帶動了很多同學進取參與。同學們的學習勁頭也越來越足,整體成績穩步上升。

韓教師在日誌中寫到:和同學們在一齊久了,便童心氾濫,有人可能覺得我們教課教“傻”了,我喜歡這種“傻”,欣欣然理解。

四、潛心課題實驗,推廣科研成果

課題研究、科研創新是教育教學工作不斷改革發展的原動力,它使教育教學充滿了生機與活力。為此,多年來__一向致力於課題研究與教育教學創新。

她組織參與了__縣“十一五”課題——高中生英語閲讀理解本事培養實踐與研究。她帶領教師們先對原有教學現狀進行討論,發現目前的課堂教學存在的諸多問題。並提出創立自主學習,用現代教學理念創造性地對課堂教學進行重新構建,探索全新的課堂教學模式。這一閲讀教學模式賦予了課堂教學以生機和活力,促進了包括她在內的每一位教師的真實成長,開創出了一種有效的教育研究範式,值得推廣。這一課題已於2017年經過專家組評審驗收結題。

五、發揮骨幹作用,引領教師成長

__在工作中,以飽滿的工作熱情、求真務實的工作態度,認真完成各項任務,充分發揮名師的引導作用,耐心細緻地指導青年教師備課、上課、教研,提高了年輕教師的業務水平,與學生、與團隊夥伴結下了深厚的情誼。經過多年的努力,她的研究水平、敬業精神、指導本事和科研成果得到廣大教師的充分肯定、高度讚揚。

摘錄韓教師的日誌:“我始終有一種樸素的情懷,不能耽誤學生,不能拋棄職責,不能辜負家長。我的人生信條是:勤懇做事,踏實做人;童心為伍,誠心作伴,耐心育人,盡職盡責,只求無愧於心!教書育人是我的選擇,做一名稱職的教師,是我人生的目標,做一名優秀教師,是我一生的追求。”

先進先進人物事蹟材料篇4

疫情無情人有情,無職黨員獻真情,早上8點在田家寨鎮胡家溝村村部,一名胸戴黨徽,面戴口罩的老人正在噴灑消毒水,身後揹着沉重的噴霧器,讓他的身體壓的微駝,這個老人叫---某某,今年過年正好70歲,是田家寨鎮胡家溝村一名普通老黨員,自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以來,每天早晨傍晚某某都會在胡家溝村頭至村尾進行消毒。本來村裏成立疫情防控聯防隊,村幹部考慮到某某年紀太大沒有列入工作小組中,可是某某主動請纓負責起全村的消毒工作,有人開玩笑説這麼大把年紀了不回家看孫子,老劉哈哈一笑,指着黨徽説到,越到國家難的時候,我們越應該想着為國家辦點自已力所能及的事情。

像某某這樣自發參與疫情防控的黨員在田家寨鎮還有很多,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爆發後,在田家寨鎮黨委政府的號召下,各黨支部廣泛動員村內黨員和村民積極加入到防疫大軍中,協助疫情防控聯防隊,進行環境清理消毒、返鄉人員排查、重點人羣監測、聚集人員驅散、走親串友勸阻、防疫知識宣傳。設立交通路障關卡,仔細排查登記過往人員信息,做到底子清,信息準、情況明。為疫情防控築牢紅色防線。

疫情就是命令,責任就是擔當,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疫”裏,是最能檢驗黨員幹部初心使命和能力擔當的考場,在這裏某某沒有做什麼驚天動地的大事情,但是就是那麼一個簡單的噴灑消毒水動作就給大家留下深刻印象。

近日,各村黨員以“簡單粗爆”且通俗易懂的防控方式,走入大家視野,這就是基層黨員,他們用“大喇叭”宣傳模式構築了一道阻擊疫情的銅牆鐵壁,一場羣眾自發自治的疫情狙擊戰全面展開。在此次戰役中,每個黨員就是現旗幟,他們扛着旗,響應着黨中央的緊急號召,積極參與到疫情狙擊戰中,喚醒羣眾,引領羣眾、依靠羣眾,築起抗擊疫情的“戰鬥堡壘”。

先進先進人物事蹟材料篇5

在中國航天史上,乘“神五”飛出地球的楊利偉是第一位天空人。作為楊利偉的隊伍和好朋友,___那時還不為人所知。直到“神六”發射時,與___搭擋的他成為第二梯隊成員,不少人才知道,在表裏河山的山西省,關公故鄉出了一個名___的航天員。

記者至今仍然記得,“神六”發射的前夜,___的家人在東楊家卓村老家的西房裏看電視的場面。當時,屋子裏有不少人。除了景靠喜、王珍玲兩位老人,海鵬的弟弟海龍也帶着妻子和女兒回到家裏,加上海鵬的妹妹豔芳一家和一些為他們高興趕到的鄰居。___老家是熱鬧非凡。

後來,看到兒子沒有成為“神六”上的航天員,景靠喜仍然感到非常高興。“沒有用上第二梯隊,説明我們國家的航天技術先進可靠。我相信“神七”發射時,兒子會更神氣。”而這一預測果然説中了。這次“神七”發射,___成了正選的3名航天員中的一個。他是山西當之無愧的第一個太空人。

從1993年選入國家航天員大隊後,___只會過兩次老家。一次是1998年,___的兒子還很小時,他匆匆忙忙趕回,接父母去他北京的家。那次,他的父母一待就是5年,直到在20_年底才會到運城老家。

___的第二次回家,是20_年。那時“神六”已成功發射並返回,他雖是第二梯隊人選,卻已被大眾媒體放大成了幾乎婦孺皆知的大名人。聽説他回到運城,記者還專門趕去見他。晚上在___住的弟弟景海龍位於中心血站後的家單元樓客廳,記者還與一身戎裝,話語不多卻英氣逼人合影,留下了他回運城的影響記錄。

因為訓練的任務重,___第二天就和妻子、兒子匆匆返回北京,滿打滿算,他那次在老家只待了有三四天。

不僅很少回家,連電話都很少打。對此,景靠喜、王珍玲兩位老人卻絲毫沒有抱怨兒子的意思,一直誇他們的三個兒女都很孝順和成才。景靠喜還嫌王珍玲有時念叨,嚷人似的説:“咱海鵬是國家培養的人才,咱可不能嫌娃不給家裏打電話。”

景海龍作為弟弟,平時也很難與___有聯繫。他告訴記者,這幾年,他和哥哥的通話次數都十分有限。多數的時候,是哥哥給他發短信,要他照顧好父母,注意兩位老人的身體。而從去年後半年到現在,進入訓練的哥哥沒有和他同過一次話,也沒發一次信息。他發的信息也沒有回覆。他説,他很理解哥哥。

王珍玲老人則説海鵬一直給她寄錢。按海鵬的説法,是海龍在老家照顧兩位老人,他不能讓弟弟在經濟上受屈。每年,海鵬都要給父母寄上四五千元,進入準備上“神七”的封閉訓練後,海鵬不能與家人聯繫,在北京航天城的張萍就安排給公婆寄了一次錢。去年海龍買新房時,儘管告哥哥款已夠用,海鵬過意不去,仍然寄回一筆數目不算太小錢。

___最後一次和家人聯繫,是在今年8月7日的晚上。他當時將電話打在東楊家卓村老家,在問了父母的身體情況後,提醒父母別忘了在第二天晚上看北京奧運會開幕式。接電話時,景靠喜心裏雖想知道這次兒子是否會上“神七”,又明白兒子不會告訴他。最後,他只是説兒子不要操心他們,好好訓練,一旦有任務,就一定能圓滿完成。

最近一個月,隨着“神七”發射日期的越來越近,不斷有來自各地的記者採訪景靠喜、王珍玲兩位老人,景海龍也是應接不暇。得知兒子是“神七”航天員的熱門人選,一家人都感到非常高興。看電視,成了一家人最重要的“工作”。

一臉慈祥的景靠喜説,“神六”時兒子未能上天,自己當然希望此次他能夠一償夙願。但是“上不上天我們都高興,這是國家對他的考驗,希望他能夠圓滿完成任務”。

先進先進人物事蹟材料篇6

六年前,我們懷着無限憧憬與嚮往走進校園的大門,開始我們都很膽怯、害羞、不願和大家交流。但漸漸的、漸漸的……我們熟悉起來,成為了形影不離的好夥伴,度過了天真無邪的童年,度過了無憂無慮的國小生活。

寒風奔跑、鍛鍊;在同一片草地一起瘋、一起鬧……彼此之間結下了深厚的友誼,我們情同手足,我們情深似海。

親愛的同學,親愛的夥伴,我真的好想念你們,在此,我想送你們幾句話,來訴説我的心聲:太陽下山了,明天還會爬上來;花兒凋謝了,明年還會再開;小鳥飛走了,也會有再來的時候。我們也一樣,此刻分別了,以後還會再遇見,希望我們的友誼之樹萬古長青。

歲月如流,六年的時光漫長而又短暫。如今,國小生涯已經結束了,我們已經離開了母校,告別了循循善誘、諄諄教導的老師,告別了朝夕相處、難分難捨的同學……回想着我和同學之間的點點滴滴,那都是美好而又有趣的故事。

六年裏,我們在同一個學校、同一間教室一起學習,一起聽課,一起考試;在同一個操場一起頂着烈日、迎??

一年級,我們因為怕打預防針而又哭又鬧,弄的老師手足無措;二年級,我們最愛一起捉迷藏、跳橡筋;三年級,我們一起學打鼓、學音樂、學美術;四年級,我們一起排練舞蹈,登台表演,為班級爭光;五年級,我們一起佈置教室,歡慶“六一”;六年級,我們一起為小升中而奮鬥……後來,一場考試就把我們無情的分開了。

先進先進人物事蹟材料篇7

越到危難時刻,越顯責任擔當;越遇艱難險阻,越顯人間真情。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牽動社會各界的心,面對嚴峻的疫情防控形勢,1月30日上午,西華縣人大代表、媧城商會會長、温哥華酒店總經理黃鳳芝,先後到媧城街道的七個疫情防控出入卡點進行慰問,並免費為他們配送一日三餐,為打贏疫情防控攻堅戰貢獻自己的力量。

黃鳳芝密切關注疫情防治動態,當她看到醫護人員、人民警察等一線工作人員不辭辛勞、敢於衝鋒陷陣的情形時,心中很是感動,敬畏之情油然而生,隨即對媧城街道疫情防控出入卡點進行慰問,在寒冷的冬季為一線人員送上一絲温暖。

將軍路居委會支部書記 李新芳看到愛心人士對自己的關心,很是感動,他表示“一定站好崗、值好勤,有決心、有信心打好這場疫情阻擊戰。”

黃鳳芝表示:“今後會一直保障卡點人員的一日三餐,直到疫情結束,堅決送到底。中國加油,武漢加油,河南加油,西華加油,我們堅決打贏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

黃鳳芝作為一名有責任心的愛心企業家,平時積極幫助困難人羣,積極支持社會事業,先後在非典期間為工作人員送去1萬多元的物品,在汶川地震期間為災區羣眾捐助1萬多元,每年為紅十字會捐款,多次看望白血病患者、留守兒童和孤寡老人,連年為貧困大學生捐款,一件件好事實事得到社會各界的一致好評和讚譽。在防控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的關鍵時期,她用真情義舉馳援防控一線,釋放出了眾志成城、風雨同心的強大正能量。

媧城街道黨工委書記許克學表示:“黃鳳芝同志在疫情防控進入關鍵時期,主動提出對投入一線的辦事處全體幹部、居委會全體幹部以及全體村醫免費提供一日三餐,直至全縣的疫情解除,這種大愛無疆、大善若水、澤及萬物的精神值得我們每位同志學習,相信有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有各級幹部的積極參與,有廣大羣眾的積極配合,我們一定能打贏這場疫情殲滅戰。”

先進先進人物事蹟材料篇8

許張氏,女,漢族,1916年4月生,安徽省亳州市譙城區西關社區居民。

她沒有堅實的臂膀,卻四十年如一日為癱瘓兒子延續生命;她家庭貧困,卻回絕了10萬元的愛心捐款。許張氏,一位連名字都沒有的97歲老人,用自己的堅持和無私書寫着人世間最偉大的母愛。

因為生在舊社會,17歲時嫁給了同村的許奎元,人們就叫她許張氏。40年前,小兒子許全意不幸患上精神病,連家人都不認識,全家傾其所有為其治病,使原本貧困的家庭雪上加霜。從那時起,許張氏就衣不解帶地照顧兒子。1990年,老伴去世,年過七旬的許張氏只能獨自擔起照顧兒子的重任。1994年,許全意病情惡化完全癱瘓在牀,生活不能自理。此時,許張氏的其他子女都各有家庭,生活都不寬裕。體恤兒女的許張氏硬是咬着牙自己堅持照顧許全意,餵飯、喂藥、洗澡、端便盆等都是許張氏自己動手去做。有時許張氏累得不想動,但是一想到兒子沒吃上口熱飯,心裏就難受起來。每一天晚上,老人都要起身好幾次,看看兒子冷不冷、熱不熱,有沒有尿牀。兒子的頭髮、鬍子都是她親手修剪。老人如今已是白髮蒼蒼,腰背累得深深地彎了下去。病牀上的許全意雖然瘦弱,但身上乾乾淨淨,沒有一點褥瘡,雙眼有神。雖然不能言語,但會用眼神與母親交流,完全沒有久病之人的那種木訥。

“二哥是我母親的全部,她也不願意拖累我們,我們想搭把手都不允許,更別説把二哥接到家裏照顧了。”女兒許長榮説。許張氏説:“為了孩子,我要好好活着,活着一天就要照顧孩子一天。”也以前有人提議出資幫忙許奶奶的小兒子住進福利院,減輕老人的負擔,讓她安享晚年,但被許張氏一口回絕了。老人認為福利院的護理人員雖然不錯,但自己在家裏親自照顧兒子就應更好些,她不願意兒子受任何委屈。“我活一天,就帶着他一天。”老人眼神格外堅毅。

雖然家境貧困,許張氏卻有自己的原則,好心人送來的錢物一概不要。上海的一家企業老總在微博上看到許張氏的故事後,派安徽分公司的工作人員送來10萬元愛心捐款,但老人婉拒了。當地民政部門為老人和她的小兒子分別辦理了低保和城鎮居民醫療保險,這讓許奶奶每當和人聊天時,總是不忘唸叨幾句感謝的話:“給政府添負擔了,共產黨好啊!”

許張氏榮獲第三屆安徽省道德模範榮譽稱號,入選“中國好人榜”。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