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上冊語文複習教案6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2.95W

教案的書寫不僅要根據學生的進步,還要根據教學目的,通過寫教案,從而提升大家的教學能力,本站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七年級上冊語文複習教案6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七年級上冊語文複習教案6篇

七年級上冊語文複習教案篇1

?老王》教案

一、教材分析

統編教材七年下第三單元第10課《老王》選自《楊絳散文集》,這是一篇回憶性散文,記敍了作者與老王交往的幾個生活片段,展現了特殊背景下,老王與作者一家珍貴的友情,凸顯了孤苦寒微的老王純樸、善良、仁義的品行,表達了作者對人性之美的謳歌,對不幸者的悲憫關懷,對自身的反省,以及對命運的感慨。

本單元的教學要求是主要是培養學生對文章重點的定位能力和文章內涵意藴的理解能力,《老王》的語言質樸平實,明白如話卻又細微處見深意,需要教師引領學生咬文嚼字,從近乎白描的語言中體會作者的深情。

第三單元的寫作內容是“抓住細節”。《老王》一文多處運用了細節描寫,如送雞蛋和香油時的細節描寫,真實令人難忘,這些都可成為了學生寫作指導的範例。

二、學情分析

本文沒有晦澀的詞語,沒有異彩紛呈的修辭句式,直白的敍事,簡單的抒情,這是七年級學生初讀的感受。“為什麼臨死了要去送香油和雞蛋”成為了孩子們最難以理解的問題。對於物質的匱乏、生活的艱辛、人情的冷漠是生活在幸福時代的孩子們很難理解的,老王善良的可貴、作者愧怍的原因是學生體察不到的。這就需要教師引導學生咬文嚼字、品讀細節,藉助背景資料,在看似淺顯的語言文字下探尋人物行為的合理性,感悟人物身上的人性光輝,提升對文學語言的感受力,增強對作品意藴的思考和領悟能力,啟發學生更加積極的看待身邊的普通人,發現平凡生活中的閃光點。

三、教學目標

1.通過文本細讀,體會作者一家與老王之間的珍貴情誼,理解老王身上閃耀的人性之美。

2.結合時代背景,解讀老王臨終前贈送香油和雞蛋的豐富內涵。

四、教學重點

通過文本細讀,體會作者一家與老王之間的珍貴情誼,理解老王身上閃耀的人性之美。

五、教學難點

結合時代背景,解讀老王臨終前贈送香油和雞蛋的豐富內涵。

六、教學過程:

活動一:導入新課

?三字經》的第一句是“人之初,性本善”,可見,善良是為人之本。與人為善,樂善好施,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今天,我們就要以善良體察善良,去關注一個普通的善良人——老王。

活動一:初步課文,認識老王

1.用4分鐘時間默讀課文,請你用一個詞語概括老王的生活境遇。並説説這樣概括的理由。

?答案預設】學生根據文中的“老王只有一輛賴以活命的三輪車”“他住在一個破破落落的小院,幾間塌敗的小屋”,概括為“貧苦”;“一隻眼睛瞎了,另外一隻也有病”概括為“殘疾”;“有個哥哥,死了,有兩個侄兒,沒出息”,概括為“孤單”;被人恥笑為老光棍,生病去世無人過問,概括為“卑賤”等。

?設計意圖】整體感知課文內容,提取概括主要信息。

活動二:細讀課文,再識老王

1.文章有這樣一句話“他靠着活命的只是一輛破舊的三輪車”,什麼是活命,與生活有什麼不同?

投影顯示資料:蹬三輪的都組織起來”,是指北京解放後,即1956年起全國倡導的“公私合營”,要求把各個行業的人都組織起來,反對私營,反對單幹。後來因為要徹底地反對所謂“階級壓迫”,不準“騎在勞動人民頭上作威作福”,三輪就被取締了。那是中國的一段荒唐的歷史。

要求:快速瀏覽課文第2段,請你將文章中的這段文字轉換成“老王”的傾訴,講給坐在車上的楊絳聽。

提示:注意人稱的轉換,注意人物的語氣。

?設計意圖】訓練學生轉換人稱,深入人物角色,體會老王的生命的狀態。

2.請你反覆誦讀下面兩個句子,比較在表意上有什麼不同?

原文:有個哥哥,死了,有兩個侄兒,“沒出息”,此外就沒什麼親人。

改文:有個死了的哥哥,有兩個‘沒出息’的侄兒,此外就沒什麼親人。

?教師點撥】因為有了“,”,我們在朗讀時就需要在“,”處來一個停頓,有了停頓,就有了思維的空間,就有了情感的跌宕起伏!在短短的十四字中,楊絳讓我們的情感跌宕起伏,為老王喜悦、為老王哀傷。此外,將“死了”與“沒出息”放在最後,更加突出了強調了老王孤苦無依的悲涼處境。

?設計意圖】通過誦讀、比較,體會老王的孤苦無依的處境,感受在簡單平實的語言下所藴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3.文章中還有多處這樣表現老王生存狀態的語句,請你找一找,説一説,議一議。

?答案預設】學生會找到如下句子:

老王只有一隻眼,另一隻是“田螺眼”,瞎的。乘客不願坐他的車,怕他看不清,撞了什麼。

有人説,這老光棍大約年輕時不老實,害了什麼惡病,瞎掉了一隻眼……

後來我在坐着老王的車和他閒聊的時候,問起那裏是不是他的家。他説,住那兒多年了。

他靠着活命的只是一輛破舊的三輪車

他只有一隻眼

他只好把他那輛三輪改成運貨的平板三輪

開始幾個月他還能扶病到我家來,以後只好託他同院的老李來代他傳話了。

他只説:我不吃。

?教師提示】一個“只”字將老王走投無路、孤苦無依的生活境遇揭示出來。

?設計意圖】咬文嚼字,細細品味文章的語言,感受老王的不幸。

活動三:合作探究,領悟老王

1.第5段中,“車費減半”“他送的冰比前任送的大一倍”“冰價相等”,這種顯而易見的“虧本買賣”難道僅僅因為老王最“老實”?

2.作者在寫自己與老王的交往中,將老王臨終前送雞蛋和香油的場面寫得十分詳細,老王在行將就木臨終之前為什麼還要艱難的來給“我”送雞蛋和香油呢?

要求:以小組為單位完成任務,要緊密結合文本來分析。

教師提示背景資料:計劃經濟時代,由於物資匱乏,視頻、衣服等需要按照政府發放的各種證票限量供應。

?教師點撥】在那個荒唐的動亂年代,學術被認作“反動學術”,被造反派打翻在地,踩在腳下,但是任何邪風對老王都沒有絲毫影響,他照樣尊重作者夫婦倆,他認準他們是好人,知恩必報,臨死也要去謝謝好心人。作者筆下的老王雖然窮苦卑微,但是精神上沒有受到任何污染,他本着做人的道德良心,是極其純樸的好人。

七年級上冊語文複習教案篇2

?教學目標】

1、根據小説的三要素:人物、故事情節、環境,來初步掌握小説的內容;

2、通過分析典型細節,分析人物形象;

3、培養學生熱愛母語、熱愛祖國的感情。

?教學重點】

通過分析典型細節,分析人物形象。

?課時安排】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介紹故事背景,導入新課

1870年7月19日一1871年5月10日,法國同普魯士王國之間發生了一場重大戰爭──普法戰爭。普法戰爭以法國的慘敗告終,戰後,法國東部的阿爾薩斯和洛林兩省被割讓給普魯士。《最後一課》就是以這一歷史事件為背景,表現阿爾薩斯省人民淪為異族奴隸的痛苦。面對侵略,法蘭西人民奮起反抗。

二、整體感知

1、簡介小説:

小説,是以塑造人物形象為中心,通過完整的故事情節和具體的環境描寫來反映社會生活的一種文學樣式。

2、介紹小説的三要素:

人物、環境、故事情節。

故事情節是故事發生、發展、結束的過程。一般分為:開端、發展、高潮、結局。

引導學生找出記敍文六要素和小説三要素之間的關係,便於學生理解。

3、學生結合文章特殊的歷史背景,有感情的大聲朗讀課文;

4、學生概述本文的主要內容;

三、再讀、分析課文

1、學生三讀課文,根據有關小説的知識,找出本文中的人物(主人公),理清文章的故事情節:

明確:主人公:小弗郎士 韓麥爾先生

情節:上學路上→ 上最後一課的過程→ 下課

上課前、上課中

四、四讀課文,圍繞變字研究人物形象

1、分析文章主要人物形象之一:小弗郎士

學生細讀課文,找出課文中描寫小弗郎士動作、心理的句子,然後分析小弗郎士上課前後心情、態度發生了哪些根本的變化?變化的原因是什麼?

2、學生自由發言,並自行歸納總結。

3、學生總結小弗朗士是個怎樣的孩子。

五、小結

六、佈置作業

朗讀課文,思考小弗郎士在小説中起到了什麼作用?

第二課時

一、讀課文,依照分析小弗郎士的方法分析韓麥爾先生身上所發生的變化

1、學生小組推薦代表交流,並自行歸納。

2、學生再讀課文,想象揣摩:

我每次抬起頭來,總看見韓麥爾先生坐在椅子裏,一動也不動,瞪着眼看周圍的東西,好像要把這個小教室裏的東西都裝在眼睛裏帶走似的。

(猜想一下,韓麥爾先生此刻在想什麼?)

忽然教堂的鐘敲了十二下。祈禱的鐘聲也響了。窗外又傳來普魯士兵的號聲──他們已經收操了。韓麥爾先生站起來,臉色慘白,我覺得他從來沒有這麼高大。

我的朋友們啊,他説,我──我─??

但是他哽住了,他説不下去了。

他轉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筆,使出全身的力量,寫了兩個大字:

法蘭西萬歲!

(請你用一兩個詞語形容韓麥爾先生此時的心情)

3、學生概括韓麥爾先生是個怎樣的人:

(學生小組討論交流,然後全班交流)

4、學生再讀課文,找一下看看文中所寫的環境和其他人物,是否也發生了變化?如果有變化,表現在哪些方面?

(教師指名回答)

5、教師進行總結歸納。

七年級上冊語文複習教案篇3

?台階》教案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從掌握人物描寫的方法及作用入手,賞析人物形象。

過程與方法:

1、研讀重點語句,感悟人物形象,學習抓住關鍵語句,理解人物思想感情。

2、教師精講點撥,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感受父親性格中艱苦創業的精神和堅忍不拔的毅力,以積極健康的心態對待人生。

教學重點:

理解“父親”這個中國農民的典型形象的特點及其意義

教學難點:理解父親形象的意藴。

設計思路

本節課是第二課時,主要圍繞着賞析人物形象展開,通過研讀重點語句,感悟人物形象。引導學生根據人物描寫的方法展開討論,讓學生養成圈點勾畫的讀書習慣,教師幫助歸納、總結。教學中主要抓住關鍵詞、句的分析,學生通過朗讀、品味,討論、探究,在文中找到具體的細節描寫,歸結父親的性格特徵。學生具體掌握細節描寫的方法,進而學會運用細節描寫的寫作方法來表現人物性格。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熟悉了《台階》這篇課文的情節,知道了作者通過一個獨特的視角為我們展現了父親現實的生活畫卷,今天我們就精讀課文,分析人物性格,體會作者是如何塑造父親這一形象的。

二、學習通過人物描寫分析人物性格(重點關注人物描寫時能展示人物性格的關鍵詞)

(一)、教師分析人物描寫

人物的細節描寫,就是對人物的神態、動作、語言、外貌和心理進行細緻的刻畫,從而表現人物的思想感情,完成對人物性格的塑造。

1.外貌描寫:對容貌、姿態、服飾的描寫稱之為外貌描寫或肖像描寫。

2.動作描寫:是通過對人物個性化的行動、動作的描寫,來揭示人物性格的一種描寫方法。

3.語言描寫:是通過個性化的人物語言來刻畫人物性格的一種描寫方法。

4.心理描寫:是通過剖析人物的心理活動,挖掘人物的思想感情,以刻畫人物形象內在性格特徵的一種描寫方法。

核心方法提示:抓住關鍵,由表及裏,綜合評價。

(二)請同學們找出文中最能表現父親性格的神態、動作、及語言的細節描寫,並概括父親的性格特徵。

1.教師示範

如:“許多紙屑落在父親的頭上肩膀上,父親的兩手沒處放似的,抄着不是,貼在胯骨上也不是。他彷彿覺得有許多目光在望他,就盡力把胸挺得高些,無奈,他的背是駝慣了的,胸無法挺得高。因而,父親明明是該高興,卻露出些尷尬的笑。”

這一段運用了動作和神態的描寫,寫出了父親在眾人仰慕時的不自在,表現他謙卑的性格特徵。

2.讓學生在文中尋找,用圈點批註法分析語段。

以“運用了_________的方法,寫出了父親的_________(內容),表現出父親是一個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為句式回答。

3.學生細讀、思考、討論、交流。

三、學習通過情節的安排補充人物性格

1.課文哪些情節最能表現父親的形象?

2.教師分析

如:立下造屋目標,併為之付出長期艱辛的勞動——勤勞、頑強

3.學生細讀、思考、討論、交流

建成新屋後的喜悦、侷促、不自在——淳樸、善良、謙卑

建成新屋累垮身體,不服老——倔強

四、教師歸納

通過同學們的討論、交流,我們可以看出,父親是一個勤勞、頑強、淳樸、善良、謙卑、倔強的人

五、嘗試寫作

這節課我們領會了細節描寫的神韻,文章正是通過這些細緻入微的細節描寫完成了對父親性格的刻畫。文章少了細節,人物也就失去了血肉和神采,讓我們也來嘗試一段描寫。

大家看,小説有這樣一段情節:“我只好讓在一邊,看父親把水挑進廚房裏去。廚房裏又傳出一聲扁擔沉重的叫聲,我和母親都驚了驚,但我們都盡力保持平靜。”作者寫到這裏,沒有將我和母親展開描寫,留下了一段空白

請大家發揮想象,給小説補充一段情節,對母親看到父親閃腰時的心理、動作或神態進行深入、細緻的描寫。50字左右。

(學生寫,教師巡視)

六、小結

七、佈置作業

寫篇週記,展示自己眼中的父親,表達自己對父親的尊重和理解。

七年級上冊語文複習教案篇4

?黃河頌》

知識與技能:指導學生把握詩文基調,有表情朗讀詩文,培養學生鑑賞詩歌的能力。

過程和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激發學生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不忘過去,努力進取,為中華民族的騰飛貢獻力量。

教學重點:

1、探究詩歌所表現的偉大民族精神和強烈的愛國感情,激發民族自豪感和中華民族的強盛而努力學習的自信心。

2、查閲資料,瞭解時代背景及詩人寫作此詩的意圖。

教學難點:把握詩文的基調,加強對詩歌的朗讀,培養鑑賞詩歌的能力。

教學時數:1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情境導入:

黃河流域是中華民族文明的發源地,它孕育了五千年的古國文化,哺育了流域兩岸的人民。

黃河驚濤澎湃,具有恢弘的氣勢,而且它源遠流長、九曲連環,彷彿象徵了我們中華民族曾經有過的榮辱興衰。每一個看到它的人都會為之而感動。在抗日戰爭期間,我國詩人光未然跟隨抗日戰士行軍來到了黃河岸邊,看到這一奇景,感慨不已,於是寫下了歌頌黃河母親的豪邁頌歌《黃河頌》,今天,我們將一起學習這首詩歌,不但要領會它的內涵,還要學會朗誦,像詩人一樣熱情地歌頌我們偉大的母親——黃河!

二、作者簡介及創作背景

1、作者簡介

光未然,原名張光年,1913年出生,湖北光化縣人。1927年在中學時代即參加革命工作,1936年抵達上海蔘加抗日救亡運動並從事進步文藝活動。1935年8月創作《五月的鮮花》歌詞,1939年到延安後創作了歌頌中華民族精神的組詩《黃河大合唱》,經冼星海譜曲後風行全國。新中國成立後,曾擔任《劇本》《文藝報》《人民文學》主編。

2、創作背景

?黃河頌》是抗日戰爭時期, 交響樂《黃河大合唱》中一首獨唱歌曲的歌辭, 作者的創作意圖是希望在抗日戰爭時期, 激發起人民對中華民族的熱愛和誓死保衞家園的民族意識. 雖然其創作年代已與我們相去甚遠, 但那奔放,豪邁,鏗鏘有力的詩句和強烈的情感, 至今讀起來仍然能引起我們的共鳴, 喚起我們作為中華民族炎黃子孫的自豪感.

三、解題:

本文題目是《黃河頌》,哪個字最關鍵?(抓住“頌”字)

四、讀課文,疏通字詞障礙。

注音

山巔(diān) 澎湃(péng pài) 狂瀾(kuáng lán) 屏障(píng zhàng) 哺(bǔ)育 濁(zhuó)流

九曲(qū)連環 濁流(zhuó) 滋長(zī)

2、釋詞

山巔:山頂。

澎湃:形容波浪互相撞擊。

狂瀾:巨大的波浪。比喻動盪不定的局勢或猛烈的潮流。 屏障:像屏風那樣遮擋着的東西。

哺育:餵養。

五、合作探究:

1、這首詩的主要內容是歌頌黃河,在歌頌前對黃河進行了一番描繪,你覺得這些句子表現了黃河的什麼特點?

一往無前、無堅不摧

2、文中反覆出現的“啊!黃河!”這句話把頌黃河部分劃分為幾個層次?每個層次的主要內容是什麼?分別是從哪些方面進行讚頌的?

歷史貢獻、地理特點、自然特點

3、結合時代背景,請根據詩歌的內容,試用自己的語言概括黃

河精神。

作者借歌頌黃河來歌頌中華民族,以激發中華兒女的愛國豪情,號召中華兒女學習黃河偉大堅強的精神,保衞黃河,保衞中國。

4、結合時代背景,你認為這首詩歌的主題思想是什麼?

借歌頌黃河來歌頌中華民族,以激發中華兒女的愛國豪情,號召中華兒女學習黃河偉大堅強的精神,保衞黃河,保衞中國。

5、在我們學過的詩歌中,有些詩直白抒情、風格豪邁,有些詩則委婉含蓄,你認為這首詩屬於哪一種?為什麼?你還能從學過的詩歌中再舉出一兩例嗎?

六、總結

革命烈士拋頭顱灑熱血為我們換來了今天的幸福生活,但是,今天的中華民族還沒有足夠強大。所以,我們仍然要以黃河為榜樣,學習它偉大和堅強,團結起來,振興中華!為使我們的民族躋身世界強國之林而奉獻自己的力量。

七、作業佈置

七年級上冊語文複習教案篇5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字、詞的積累,對詩歌內容的理解;

2.過程與方法目標:培養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及發散思維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培養熱愛祖國的感情。

教學重點:

1.培養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及發散思維能力;

2.培養熱愛祖國的熱情。

教學難點:培養髮散思維能力。

教學方法:讀、悟、賞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總第9課時)

一、情境導入:黃河流域是中華民族文明的發源地,它孕育了五千年的古國文化,哺育了流域兩岸的人民。黃河驚濤澎湃,具有恢弘的氣勢,而且它源遠流長、九曲連環,彷彿象徵了我們中華民族曾經有過的榮辱興衰。每一個看到它的人都會為之而感動。在抗日戰爭期間,我國詩人光未然跟隨抗日戰士行軍來到了黃河岸邊,看到這一奇景,感慨不已,於是寫下了歌頌黃河母親的豪邁頌歌《黃河頌》,今天,我們將一起學習這首詩歌,不但要領會它的內涵,還要學會朗誦,像詩人一樣熱情地歌頌我們偉大的母親——黃河!板書:黃河頌光未然

二、反覆朗讀,感知課文

1、請同學們聽老師範讀,在聽讀的過程中感受詩人的感情。

思考:全詩表達了詩人什麼樣的感情?(生答:對黃河,對祖國的熱愛之情)

2、通過你對詩的理解,大聲的有感情的自由朗讀課文。思考:詩人從哪幾個方面讚美黃河?

3、大家在充分領悟詩的情感基礎上齊讀全詩。

三、朗讀交流

1、四人小組中的成員進行朗讀交流,相互做出評價。

2、請兩到三名學生選取自己喜歡的部分在課堂上朗讀,並請全體學生討論如何讀得更好,更能讀出感情。發言者也可通過自己朗讀來表達意見。

3、全班齊讀詩歌。

教師時時提醒學生:出感情才能讀好詩歌。朗讀技巧的指導不多過細,儘量讓學生通過自己的朗讀來體會。老師視情況適當的範讀。以下幾點供參考:

①詩歌分為朗誦詞和歌詞兩大部分,朗讀時應該注意停頓,以示區別。

②“我站在高山之巔,望黃河滾滾,奔向東南”一句總領下文,因此停頓要稍長。後面的四個分句注意重點詞語“掀”“奔”“劈”的重讀,且四句不妨越讀越激昂,以表現的黃河的氣勢。

③三個“啊”要讀得深沉,聲音稍稍延長,“黃河”要讀得高昂,表明在歌頌。

④最後的兩句“像你一樣的偉大堅強!”充滿了戰鬥的決心,要讀得鏗鏘有力。)

四、內容研討:學生分組研討,教師點撥指導

1、全詩分成朗誦詞和歌詞兩大部分,朗誦詞可以看作是一個序曲,它的主要內容和作用是什麼?(瞭解黃河精神:偉大堅強,作用是引出下文的頌歌)

2、歌詞中哪些內容是來歌頌黃河的?分別是從哪些方面進行歌頌的?

3、在“頌”之前對黃河進行了一番描繪,表現了黃河怎樣的特點?

4、最後一段就是尾聲,主要寫了什麼?(號召我們學習黃河精神)

5、結合時代背景,你認為這首詩歌的主題思想是什麼?(借歌頌黃河來歌頌中華民族,以激發中華兒女的愛國豪情,號召中華兒女學習黃河偉大堅強的精神,保衞黃河,保衞中國)。

五、佈置作業:1、閲讀《黃河大合唱》第三部分:《黃河之水天上來》。

2、欣賞《黃河大合唱》其它樂章的音樂。

第二課時(總第10課時)

一、檢查內容研討結果,進行內容賞析

(一)序曲

師問:文章從結構上共分為幾大塊?

明確:兩塊。第一段是朗誦詞也就是序曲部分,第二段是歌詞即文章的主體部分。

在第一段中,朗誦詞開宗明義的説出了黃河表現出我們民族什麼樣的精神?

明確:偉大堅強

讀朗誦詞板書:序曲讚美黃河偉大堅強主體

師問:黃河表現了中華民族偉大而又堅強的精神,請問這裏運用了什麼修辭?

明確:擬人。

(二)主體:望黃河

師自問答:詩人在這裏運用擬人手法把人身上所特有的精神品質及情感特徵賦予了黃河,為什麼黃河能代表民族的精神?首先我們來看詩人描寫黃河的形象和氣勢的詩句。詩人對黃河形象及氣勢的描繪從哪裏到哪裏?

明確:從“我站在高山之巔”到“劈成南北兩面”

師問:這部分內容在文中可由一個字來統領,應該是哪個字?

明確:望。

師問:站在高山之巔望黃河,詩人使用了哪些詞語來描繪黃河的形象和氣勢?

明確:滾滾、奔向、驚淘澎湃、萬丈狂瀾、宛轉、九曲連環、劈成等。

師問:請大家打開課本第一頁,看圖片,黃河在你眼中是一個什麼形象?你能用你所知道的詞語或詩句對黃河的特徵、形象、氣勢進行描繪嗎?自由回答。

板書:描繪黃河形象、氣勢

(三)主體:頌黃河

望黃河波濤滾滾,頌黃河氣壯山河。思考:作者從哪三個方面來歌頌黃河的偉大貢獻的?分割三層意思提示性的句子是哪句話?

明確:分割三層意思提示性的句子是“啊!黃河!”

(1)、歌頌黃河養育了中華民族,指出了黃河的歷史貢獻。

黃河是中華民族的發祥地,中華文化在黃河流域產生、發展、壯大,黃河哺育了世代炎黃子孫。

(2)、像一道天然屏障保衞着中華民族,指出黃河的地理優勢。

黃河天險在地理上可以作為軍事屏障,黃河的偉大堅強精神,更足以成為民族精神的城防。

(3)、歌頌黃河流域寬廣,澤被眾生,黃河是我們民族精神的象徵,激勵着中華民族。

板書:歌頌黃河巨大貢獻

問:作者從外在形象,內在精神充分象徵了我們中華民族什麼樣的精神?

明確:偉大堅強

(四)尾聲

望黃河詩人心潮澎湃,對着黃河詩人有唱不盡的頌歌,最後詩人代表中華兒女發出向它學習的誓言,學習黃河什麼樣的精神?

明確:偉大堅強的精神

師:以此全詩首尾呼應,渾然一體板書:尾聲學習黃河精神

四、問題研究,理解主題

1、作者僅僅是在寫黃河嗎?他借歌頌黃河,表達了什麼樣的感情?

明確:不是。歌頌了中華民族頑強的奮鬥精神與不屈的意志,表達了作者熱愛祖國的深厚感情。

2、在我們心中,“祖國”不是一個普通的名詞,她意味着大地、江河、民族等等。愛祖國,就是愛這些與我們息息相關的事物。請再次感受課文,談談文中你覺得哪些句子表達了作者對祖國深切的愛?同時用你的朗讀把這種愛表達出來?

五、總結課文,強化主題

剛才我們通過對課文的探討,進一步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詩人採用象徵的手法表面上歌頌黃河,實際上是歌頌我們的民族,激勵中華兒女像黃河一樣“偉大堅強”,以英雄的氣概和堅強的決心保衞黃河,保衞中國。

板書:

黃河頌

光未然

序曲--------------->主體--------------->尾聲

讚美黃河描寫黃河歌頌黃河學習黃河

------>

偉大堅強形象、氣勢 巨大貢獻精神

七年級上冊語文複習教案篇6

?阿長與〈 山海經 〉》教案

?教學目標】

1、整體感知課文,瞭解阿長這個人物形象及作者的感情

2、重點研讀買《山海經》的部分,體會語句的深層含義。

3、感悟魯迅對阿長的深厚懷念之情,領會阿長性格中的純真美

?重點難點】

1、學習本文選取典型事例表現人物主要性格的寫法

2、領悟這篇回憶性散文的用雙重眼光看待人物和欲揚先抑的寫法。

?教具準備】錄音機、配樂磁帶、幻燈片

?課時安排】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1、説起魯迅,我想大家應該都不陌生吧!誰來説説魯迅?

2、在魯迅的童年生活中,長媽媽是個很有影響的、特殊的人物。魯迅沒有專門寫過回憶母親的文章,卻在他四十五歲那年,寫了這篇回憶性散文——《阿長與》。以紀念自己童年時期的一個保姆,可見對她的感情之深。(背景音樂)

讓我們滿懷深情地讀一讀課題。

3、讀了這個題目,你有什麼疑問?

(生質疑)

二、整體感知:

1、阿長究竟是怎樣一個人,她與《山海經》又有什麼關係,讓魯迅對他有這樣深的感情,讓我們帶着疑問速讀課文。

2、説説阿長在你眼中是個怎樣的人?

(生預設:無知、淳樸、善良、粗魯……)

3、師小結:

總之,阿長是個好人,但又不是十全十美的人,她是一個複雜的人。

三、拎出線索:

1、那麼這樣一個人,作者對她的感情怎樣呢?

2、自由朗讀課文,同桌討論:標出課文中表示作者對阿長感情變化的詞句。

(隨機板書:不大佩服——不耐煩——空前敬意——憎惡——新的敬意——懷念)

四、精讀買《山海經》部分

1、我們知道世上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恨,從對阿長的憎惡到最後對她產生一生的敬意和懷念,態度發生了180度的轉變,而促使魯迅有這種變化的原因是什麼呢?

(給“我”買《山海經》)

2、輕聲朗讀課文19—29段,四人小組討論把最能打動“我”的句子找出來,説説理由,寫上旁批。

3、學生反饋

預設:

a、“過了十多天,……哥兒,有畫的‘三哼經’,我給你買來了!”出示幻燈

(這句話充分表現了她對孩子的心思觀察的多麼細緻,對孩子的願望多麼體貼,為了滿足孩子的正當願望又是那樣認真,鄭重其事。)

a、齊讀這一句,最能觸動你內心情感的是哪幾個字?(三哼經)

b、一個文盲,但卻能為“我”買來心愛的書,可見他是很關心“我”,在乎“我”的感受,正是從這三個字中,可以想象她都遇到了什麼困難?(生想象,並指名説)

c、阿長為“我”買一本書可謂是歷盡千辛萬苦,但他總是把痛苦六在自己心中,而把喜悦傳達給我,哪位同學願意用朗讀把阿長的喜悦傳達給我們?(生讀——生評價——生再讀——再評價)

b、“似乎遇着了一個霹靂,全體都震悚起來了。”出示幻燈

a、此時,我的心情如何?程度有多深?能把這種感覺讀出來嗎?(生讀)

b、如果換做是“我”的父親或是母親為“我”買來《山海經》會有這種感覺嗎?為什麼?

c、當阿長來問《山海經》是怎麼一回事時,“我”是怎樣想的,為什麼這樣想?

(生反饋)

d、師小結:正是因為這是令我念念不忘的書,而且是我一直不以為然的阿長為我買的,使我對他產生的新的敬意。

c、“這又使我發生新的敬意了,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卻能夠做成功。她確有偉大的神力。”出示幻燈

a、齊讀,為什麼説長媽媽具有偉大的神力?

b、在你的童年生活中,有沒有這樣的一種體驗?

(生自由暢説)

c、到底是什麼讓長媽媽有這樣偉大的神力呢?

(善良、純樸、關心孩子)

d、朗讀指導

e、師小結:

正是這種善良、純樸的優秀品質,讓製作粗拙的《山海經》成了我最為心愛的寶書,而且影響了我的一生,讓長媽媽成了“我”最懷念的人。

五、情感昇華

出示幻燈:“仁厚黑暗的地母啊,願在你的懷裏永安她的靈魂!”

1、指導朗讀

2、此時你還聽到了魯迅怎樣的心裏話,請用自己的語言為課文換一種結尾。

(生練筆)

3、小結:

是啊,這樣一個純樸善良的人,怎不讓人產生敬意和懷念呢!而這篇文章凝聚着魯迅對長媽媽的全部情思,寄託了魯迅對善良人的衷心祝福。

六、佈置作業

在魯迅先生的眼裏,長媽媽和《山海經》是密不可分的。可以這樣講,沒有長媽媽就沒有渴慕已久的《山海經》。所以,這四本書就成了“我最為心愛的寶書”,以至得到《山海經》後,連“謀害隱鼠的怨恨,從此完全消滅”。

1、隱鼠一事,文中出現了好幾次,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下發材料)

教師讀《狗·貓·鼠》的片斷。

2、《朝花夕拾》原名《舊事重提》,是魯迅的散文集,收入的十篇文章,大都是回憶童年、少年生活的。寫這些文章時,魯迅已40多歲了,所以取名為《朝花夕拾》,含義是:早晨的花晚上拾取。希望同學們能抽出時間去讀一讀。

3、認真研讀《阿長與山海經》裏面的其他故事。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