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上搭石教學反思7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2.71W

教學反思是我們認識自己教學能力的重要文件,你一定要認真對待,我們在寫好教學反思後可以讓自己有新的方法促進教學,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五上搭石教學反思7篇,供大家參考。

五上搭石教學反思7篇

五上搭石教學反思篇1

?搭石》一文語言質樸,意境秀美,字裏行間洋溢着濃郁的生活氣息。鄉親們無私奉獻的精神和一心為他人着想的傳統美德如“搭石”一般於默默無聞中凸現。本節課要讓學生從鄉親們“擺”搭石、“走”搭石和“讓”搭石的一幕幕情景中,體會到其中的人性美,感受鄉親們純樸、美好的情感,體會人與人之間互相關愛帶來的温暖和快樂,並使學生從平凡的事物中發現美。這次拉練似的賽課,時間短,準備不夠充分,但讓我收穫了很多。回顧整個教學過程,從以下幾個方面談談自己的感受:

首先,目標明確,每個環節的教學目的性較強。

我緊緊圍繞“搭石,構成了家鄉的一道風景。”這句話貫穿整個教學過程,在學生充分感知的情況下,注重學生聽、説、讀、寫的訓練。在課堂中,引導學生抓住重點字詞深入理解課文內容,讓學生通過對重點詞語“清波漾漾“、”協調有序“、“人影綽綽”“理所當然“的體會,品讀,使每個學生都能在自身的基礎上得到提高,語文能力也得到提高。並通過多種方式地讀,讓學生充分接觸文本,與文本對話。從初步感知搭石給你的印象到抓住每個盡顯人性美的片段的品讀,最後再讓學生談搭石在你們心中是怎樣的搭石,這樣一個由淺入深的過程,引導學生品悟語言文字的美的同時,引領學生逐漸認識作者心中的搭石

以“美”為切入點,創設情境,讀中感悟。

伴着音樂創設情境,帶着學生走進了小村莊,開始感受“搭石”,品讀“搭石”,尋找美的畫面。在教學中,我重視學生的朗讀,如在學習“協調有序”一詞時,我運用想像,讓學生置身其中的方法領讀課文,開火車讓學生讀“前面的抬起腳來,後面的緊跟上去”,讓學生充分地感知文字中所描寫的畫面。又如:把課文其中一段內容變成一首小詩,讓一個學生配樂示範讀,再讓全班讀。讓學生在濃濃的“美”中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積累優美句子。

但是,在教學中也有許多不足之處,促使着自己以後在教學中要多學習、多思考:

1、本次賽課,課前並沒有與學生見面,在不瞭解學情的情況下,有些問題侷限性較大,束縛了學生的思維。

2、教學機智還需培養。在課堂上,我注重重點詞句品味,但是沒有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沒有讓學生通過對重點詞語(如“人影綽綽、理所當然”)不理解的基礎上,充分發動學生評議、補充再總結的方式,因此錯失讓學生在自身的基礎上得到提高的機會

3、對學生的學習情況沒有進行個別的反饋,而是通過整體地檢查、整體地過關。

4、在過渡語上還不夠連貫。

5、最後一個環節“讓學生仿寫”,時間沒有給充分,導致最後學生反饋的時間不夠。如果能在這個環節在時間上能夠給學生們充分的時間效果會更好一些。

在今後的教學中,我將揚長避短,不斷努力,不斷反思,爭取進步。

五上搭石教學反思篇2

?搭石》這一課,我進行了認真的備課,搭石教學反思。當我捧讀課文,一幅幅生動的畫面映入眼簾:秋涼在即,人們精心挑選石頭擺放在小溪中,幾番精心踩踏;急着趕路的老人,發現搭石不穩,及時調整才肯離去;一行人走搭石,動作協調有序,聲音踏踏,清波漾漾,人影綽綽,充滿了詩情畫意;兩個人面對面過溪,招手禮讓,閒話家常;偶遇老人,蹲身下伏,揹負過溪……

課文語言質樸,意境秀美,字裏行間洋溢著鄉村的生活氣息。使我一次又一次地感受到一種看得見的美和看不見的美在文本中和諧共生。根據本文特點,結合新的課程理念,本課在教學時我注重以人為本,以讀為本。採取情境體驗式教學法,引導學生緊緊抓住“搭石,構成家鄉的一道風景。”這一主題,教學中以學生自讀自悟為基礎,注重引導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體驗、感悟,在讀中積累、內化,在讀中欣賞、昇華。把 “美”這條主線,貫穿於課堂始終。

讓學生通過這些畫面的體會,自然地感受到搭石構成了家鄉的一道風景時,學習最後一段,並通過背景介紹,使學生進一步感受搭石默默無聞的美,情感又進一步得到昇華。

教學中,我努力做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諧統一。在詞句教學時,我不光引導學生了解意思,還提示理解方法,如抓住重點詞語理解,聯繫上下文理解,以培養學生自學能力。在對學生進行聽説讀寫基本功綜合訓練的同時,要注重對學生關愛他人美好情感的薰陶和正確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引導。比如在朗讀中潛移默化,在過渡語、小結語、激情語中滲透。從而讓學生感受到:勤勞是美、助人是美、謙讓是美、和諧是美、美就在我們的心裏,只要我們奉獻了愛,我們的生活就充滿了美。

在教學中,儘管我想把同事們集體的智慧最大限度的體現在課堂中。但是,整堂課上了下來後,也留下了很多的遺憾:

整堂課自己給學生的空間還不夠,因此,便有了整堂課都希望學生順應自己的思維方式,害怕學生在課堂上生成與自己思維截然不同的新模式。如在教學從人們走搭石的畫面中體會家鄉的一道風景時,我總喜歡讓學生按順序交流,不想讓學生跳出我的思維方式,因此便有了課堂上,自己在瀏覽孩子們讀書勾畫的情況時,特意尋找按順序勾畫的孩子來首先來發言交流,這樣就讓孩子們的思維順應了我的思維方式。

五上搭石教學反思篇3

?搭石》是人教課標版實驗教材四年級上冊的一篇精讀課文,語言質樸,意境幽美,感情真摯,作者攝取了農村生活中幾個平凡的鏡頭,卻向我們展示了一幅又一幅美麗而感人的畫卷。全文以小見大,平中見奇,是借普普通通的搭石來讚揚淳樸的鄉親人們默默無聞、無私奉獻的人性美。我執教的是《搭石》的第二課時,重點學習課文3—5自然段,主要是引領學生品味由“搭石”引發的感人的場景來感受鄉親人們無私奉獻、一心為他人着想的人性美和讓學生體會作者是怎樣通過平凡的事物來讓我們感受到美的,並讓學生學習這種從不起眼的事物中發現美、感受美的寫法,學以致用,課後嘗試着去尋找平凡事物中的“美”,寫寫平凡事物中的“美”。

對於本節課,我自己比較滿意的地方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教學思路清晰、環環相扣,重點突出。唐老師曾經説過“語文教學中要處理好點、線、面、體的關係”,在本節課的教學上,我能比較好地踩好“點”,緊緊抓住“搭石,構成了家鄉的一道風景”這個中心點展開教學,每個部分分別體現的“和諧美”、“謙讓美”、“敬老美”又連成一條“線”,而且這條“線”又緊扣“點”,在感受每個場景所體現的“美”時都點出這種“美”也“構成了家鄉的一道風景”。“一行人走搭石”、“兩個人面對面走搭石”和“年輕人和老人走搭石”的情景形成了文章的“面”,向我們展現了三幅美麗感人的畫面。然而語文教學講究一個整體感,把每一個部分分割開來理解就缺失了一種整體美,那樣語文教學就缺乏了一種語文味,所以説在教學當中要形成一個“體”。在本課教學中,我把這“點”、“線”、“面”結合起來,讓它們形成“體”,即由“搭石”引發的感人的場景來體會“搭石,構成了家鄉的一道風景”,來感受鄉親人們默默無聞、無私奉獻的人性美。在教學中,我重點放在第三自然段“一行人走搭石”這一部分,這一部分又通過重點品味語句“每當上工、下工……給人畫一般的美感”來感受走搭石畫面的美。

二.抓字、詞、句品析文章,體悟感情。語文學習離不開語言文字的訓練,離不開對字詞句的品味,因此在教學中抓住字、詞、句、段來領略、感悟、鑑賞文章非常的重要和必要,這樣可以讓學生了解課文相關的內容、相關的文化,從而體悟到文章所傳達的思想感情。在第三自然段的教學當中,我主要引導學生抓住“協調有序”“清波漾漾”“人影綽綽”這三個詞語來品味,通過多種方式的朗讀,還有邊讀邊想象的方法來感受畫面美。在品析“協調有序”這個詞時,我先讓學生從字面上來理解,讓引導學生找出相關的語句,聯繫上下文來理解,並通過師生合作演讀“走搭石”的情景(前面的……後面的……前面的……後面的……)來深刻體會到“協調有序”的意思,更體會到一種“和諧美”。在體會“清波漾漾”和“人影綽綽”這兩個詞語時,我讓學生閉上眼睛想象畫面,再描述出自己所想象到的畫面,通過這種方式來理解詞語意思,並感受到一種畫面美。而在體會“敬老美”時,我主要引導學生抓住了“伏”字來體會,在教學中我用圖片向學生展示了“伏”字從甲骨文到楷書的字理變化過程,簡介了“伏”字的文化背景,還通過學生演示“伏”的動作,師生合作表演年輕人俯身背老人的動作的方式來讓學生更體會到鄉親人們敬老的淳樸民風。

三.注重讀寫的結合。在語文教學中要有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體驗,在讀中感悟,在讀中體會語言的美、語文的美。在本課的教學中,我採取了多種方式的閲讀,有默讀、齊讀、個別讀、引讀、合作讀等,其中在品味語句“每當上工、下工……給人畫一般的美感”時,除了齊讀、個別讀之外,我還進行了引讀、合作讀,並把這句改為小詩讓學生朗讀,推薦學生美讀,從而感受語言美、畫面美。在課堂上,我還設計了小練筆的環節“假如遇上_______來走搭石,__________________,人們把這看成是理所當然的事”,讓學生充分發揮想象,先説説還會遇到什麼樣的人來走搭石,再來寫寫假如遇到這些人來走搭石,人們會怎麼做;課後還安排了小作文:尋找平凡事物中的“美”,寫寫平凡事物中的“美”,這樣既能訓練學生的思維,又能加深學生對文本情感的體悟。

對於本節課,我做得不足的地方主要有一下幾點:

一.作為一位新老師,經驗不足,第一次上公開課,心情有點緊張,導致有時思路混亂,時間把握不準,越到後半節課,我不停地看錶,老擔心自己這節課的教學任務無法完成,後面的小練筆和體會文章最後一段、點寫法這兩個環節就進行得有些匆促了,結果教學任務完成了還差三四分鐘才下課,只有讓學生讀課文,顯得有些狼狽,這點是我在今後的教學中需要注意的。還有就是我的教學機智不夠靈活,在課堂上學生對問題的理解和回答有時會超出老師的設想,這時學生的問題有時會讓我不知道該怎麼樣去解釋和引導,對他們所回答的“不合心意”時不懂如何把他們引回來,對於學生的回答,我也不大會評價,評價語顯得比較呆板。

二.在課堂上對學生的關注還不夠,沒有給機會讓學生自己調整、自己提高。例如在本課教學,在讓學生體會“清波漾漾”和“人影綽綽”這兩個詞語時,我讓他們想象畫面並描述出來,但有些學生表述不出來,或表述得不夠準確,這就説明學生還沒完全理解這兩個詞語的意思,沒體會到那種情感,也就想象不出那種畫面。當時,我見學生表達不出,我就直接説出了我的理解,沒有引導學生再來好好體會這兩個詞語,並讓他們讀上幾遍。還有就是在把語句“每當上工、下工……給人畫一般的美感”換成小詩時,我先讓學生自由讀,之後讓學生推薦一位朗誦比較好的同學來朗讀,最後沒有讓全班一起來齊讀,也沒給時間學生自己讀,這樣沒有讓學生進行自己調整、自己提高。以後在教學中,我要注意“課堂要給學生自己調整、自己提高的機會”。

三.在體悟文章中心思想時,學生感受不深刻。學生對課文最後一句話“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們聯結着故鄉的小路,聯結着鄉親們美好的情感”的理解還不到位,這句話含義深刻,在教學設計時,我考慮到四年級的孩子理解這句話比較難,我就採取了老師直接説出文章主旨的方法“借普普通通的搭石來讚揚淳樸的鄉親人們默默無聞、無私奉獻的人性美”而一句帶過,沒有讓學生結合全文來體會這句話的含義,結果導致他們對中心思想體會不深。

四.朗讀指導需要加強。作為老師要指導好學生的朗讀,自己必須能朗讀能力強,如果老師的朗讀得好,可以帶動學生的情緒,讓學生更能體會到文章的情感,而我在這點最為欠缺,以後我在朗讀、朗誦方面需要多下苦功。

總之,作為新老師,我還必須不斷地向優秀的老師學習,積累經驗,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把語文課上好。

五上搭石教學反思篇4

【教材分析】

愛是明媚的陽光,給人以温暖;愛是盛開的鮮花,給人以芳香:愛是潺潺的溪流,滋潤萬物的成長;愛是熊熊的火炬,點燃生命的希望。愛是理解,是寬容,還是力量。有關愛的`主題在前六冊教材中已有所涉及,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四年級上冊第六組再次安排了“人間真情”的專題,是為了繼續引導學生感受人與人之間純真的感情,體會到人與人相互關愛,生命才更有意義,人生才更幸福。

捧讀《搭石》,一幅幅生動的畫面映入眼簾:秋涼在即,人們精心挑選平整方正的石頭擺放在小溪中,幾翻精心踩踏;急着趕路的老人,發現搭石不穩,及時調整,滿意才肯離去;一行人走搭石,動作協調有致,聲音踏踏,輕波漾漾,人影綽綽,充滿了詩情畫意;如果兩個人同時過溪,招手禮讓,閒話家常;若是誰偶遇老人,蹲身下伏,揹負過溪……課文語言質樸,意境秀美,字裏行間洋溢着濃郁的生活氣息。

【學情分析】

鄉親們無私奉獻的精神和一心為他人着想的傳統美德一定會強烈地感染着學生的心,激發他們善良的人性美,使他們充滿為他人奉獻的熱望。這也正是“搭石”於默默無聞中凸現出的精神。城市的孩子幾乎無人知曉什麼是搭石,讀悟、探究的興趣應該更濃厚。

學生在本冊第一單元的學習中強化了“邊讀邊想象,從作者生動的描寫中想象畫面”,即“變話為畫”的閲讀方法。教學本課,應注意繼續引導學生多讀、多想、多體會,深刻體會人與人之間純真美好的感情,再由課文內容想開去,聯繫自己讀過的和身邊發生的感人故事,感悟互相關愛帶來的快樂和幸福,使學生在情感上有所促動。同時,四年級學生已會運用查字詞典或聯繫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詞語。教學本課,應引導學生通過體會重點詞句感悟課文內容。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鄉親們默默無聞、無私奉獻的精神,並從中受到感染、薰陶。

2、學習作者仔細觀察、生動描寫的方法,培養留心觀察、用心感受的習慣。

【教學重難點】

體會作者是怎樣通過平凡的事物讓我們感受到美的。

【教學過程】

一、複習課文,導入新課

師:老師在黑板上寫個詞,大家來讀一讀。

板書:

搭石

生:齊讀:搭石。

師:搭石這個詞,我們生活中並不常見。但是,上節課我們學習了這篇課文,通過課文,瞭解了搭石,誰來説一説,什麼是搭石?

生:人們根據水的深淺,從河的兩岸找來一些平整方正的石頭,按照二尺左右的間隔,在小溪裏橫着擺上一排,讓人們從上邊踏過,這就是搭石。

師:噢,原來搭石就是鋪在水中,供人方便行走的石頭。如此普通的搭石,為什麼會吸引作者,並以此為題,寫下這篇文章呢?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21課《搭石》(板書)。

二、通讀全文,體會作者對搭石的情感

師:請同學們把書翻到103頁,自由地朗讀課文,看看作者眼中的搭石什麼樣子?把作者直接描寫搭石的句子畫下來,體會作者對搭石的情感。

生:自由朗讀課文,邊讀邊畫直接描寫搭石的句子,體會作者的情感。

師:同學們讀的很認真,誰找到作者直接描寫搭石的句子了?

生:我在第一自然段找到了,進入秋天─??

生:我在第二自然段也找到了,─??

生:在第三自然段也有直接描寫搭石的句子,─??

生:課文的最後一段也是─??

師:同學們找的很準確,老師把大家找到的句子打在了大屏幕上,(多媒體出示)同學們把這幾句作者直接描寫搭石的句子連起來讀一讀,看看從中你體會到了作者對搭石怎樣的情感?

生:我體會到了作者對搭石的讚美,我是從這句話體會到的: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們聯結着故鄉的小路,也聯結着鄉親們美好的情感。

生:我體會到了作者對搭石的喜愛,我也是從這句體會到的。

師:那我們就帶着對搭石的讚美、喜愛之情再來讀一讀這句,一排排搭石,起!─??

生:齊讀。

師:同學們,作者在描寫搭石時寫了這樣一句:搭石構成了家鄉的一道風景。我們都到風景區遊覽過,誰來説一説,什麼樣的景色才稱得上風景?

生:名勝古蹟,有觀賞價值的才是風景。

生:很美的景色,使我們很陶醉的才是風景。

生:有山、有水、有花、有草的地方,我們看着很舒服、很美的景色是風景。

師:只有美的,可供觀賞的景色才稱得上風景。而搭石只不過是鋪在水中的石頭,它美在了哪呢?請同學們再仔細讀讀課文,看看課文哪些地方打動了你,讓你感覺到了美?

三、細讀課文,感受美

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邊讀邊體會使自己感受到美的句子。

四、彙報交流,體會美

師:同學們學的很認真。我們來交流一下,邊交流邊體會也是學習的一種好方法。誰來説一説,課文的哪些地方打動了你讓你感覺到了美?

生:課文的第二自然段:秋涼以後,人們早早地將搭石擺放好。如果別處都有搭石,惟獨這一處沒有,人們會譴責這裏的人懶惰。上了點年歲的人,無論怎樣急着趕路,只要發現哪塊搭石不平穩,一定會放下帶的東西,招來合適的石頭搭上,再在上面踏個幾個來回,直到滿意了才肯離去。這一段打動了我,我覺得這裏的人很勤勞。

師:這一段是描寫人們幹什麼?

板書:

在這段人們擺搭石的描寫中,作者用了一個很長的句子,(多媒體出示:老人擺搭石的句子)怎麼把這麼長的句子讀好呢?請同學們自己讀一讀,看看哪些詞要重讀?

生:自由練讀。

師:誰願意讀一讀?

(指兩名同學讀。)

老師發現了,你們把這些詞重讀了,(多媒體閃爍重讀的詞),同學們觀察一下:這都是些什麼詞?

生:關聯詞。

師:作者一連用了幾個關聯詞,把老人擺搭石的動作連接起來,使文章順暢自然,條理清晰,結構嚴謹。表現了老人一心為他人着想的高貴品質。同學們在寫作文的時候也要學習正確使用關聯詞。

請同學們把打點的詞重讀,看看從中你還能體會到這是一位怎樣的老人?

生:(自由讀)我還體會到了這是一個勤勞的老人。因為他只要發現哪塊搭石不平穩,就一定會放下帶的東西,找來合適的石頭搭上。

生:我覺得他還是個做事認真的老人。因為他把合適的石頭搭上後,還要再在上面踏上幾個來回,知道滿意了才肯離去。所以我覺的他很認真也很仔細。

師:是啊,這真是個勤勞、善良、做事認真的老人。老人的行為的確讓我們感覺到了美!你還從課文的哪些地方感覺到了美?

生:我從課文的第四自然段感覺到了美。經常到山裏的人,大概都見過這樣的情景:如果有兩個人面對面同時走到溪邊,總會一個第一塊搭石前止步,招手示意,讓對方先走,等對方過了河,倆人再説上幾句家常話,才相背而行。假如遇上老人走搭石,年輕人總要伏下身子背老人過去,人們把這看成是理所當然的事。我覺得人們尊敬老人的行為很美。

生:我也覺的這段很美。因為這裏的人誰也不搶着走搭石,而是互相謙讓,讓對方先走。遇上老人,還要背老人過去,他們把這都看成是理所當然的事。

師:人們都把這看成是理所當然的事。什麼是理所當然?

生:就是應該做的事。

師:這裏的人們都把什麼事看成是理所當然的事?

生:把讓對方先過河和尊敬老人、愛護老人看成是理所當然的事。

師:山裏的人把互相謙讓、互相幫助、尊老愛老看成是理所當然的事,可見美好的品質已經深深地根植於人們的心中。我們怎能不被這美所感動?課文還有哪些地方打動了你?使你感覺到它的美?

生:課文的第三自然段:每當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時候,動作是那麼協調有序!前面的人抬起腳來,後面的緊跟上去,踏踏的聲音,像輕快的音樂;清波漾漾,人影綽綽。給人畫一般的美感。我覺的這一段很美。

師:這段是寫人們幹什麼?

板書:

人們走搭石這段的確很美,你能説説,它具體美在哪麼?

生:我覺得它的聲音很美。踏踏的聲音像輕快的音樂。

生:我覺得它的景色很美。清波漾漾,人影綽綽,給人畫一般的美感。

生:我覺的人們走的動作也很美:他們的動作是那麼協調有序!

師:景色美、動作美、聲音美,這麼美的畫面,你能動情地讀一讀麼?請同學們先自己練一練,一會老師找人配樂朗讀。

生:(自由讀、個別讀。)

師:他讀的怎麼樣?誰來評一評?

生:我覺得他讀的很流暢。只不過他不音樂讀成應樂了

師:注意要把字音讀準確。你來讀一下:音樂。

(叫剛讀錯的同學。)

生:我認為他讀的很好。很有感情。

師:一行人走搭石的畫面實在太美了!老師也想讀讀,行麼?(多媒體播放音樂)請同學們閉上眼睛,靜靜地聽,想象這美好的畫面。(教師範讀。)

誰還想讀?這麼多同學都想讀?那請咱班讀的最好的同學來讀,好麼?

讀的可真好!聽了他的朗讀,老師頭腦中出現了這樣一幅畫面:傍晚,夕陽西下,染紅了天邊的雲彩。一羣放學的孩子像一隻只快樂的小鳥飛奔回家。他們從搭石上走過,撒下了一路歡歌一路笑語─??

同學們,你們想到了什麼?能仿照老師的樣子説一説麼?

生:傍晚,太陽快要落山了,一羣年輕的姑娘手拿籮筐,唱着山歌從搭石上走過。

師:你想到了年輕的姑娘,她們唱着山歌從搭石上走過,説的非常好!

生:早晨,太陽公公還沒起牀,老人們、年輕的小夥子們已經扛着鋤頭去幹活了。他們從搭石上走過,年輕的小夥子俯下身子背年邁的老人過河。這時小鳥從他們頭上飛過,唧唧地叫着,好象在説:你真是個尊老愛老的小夥子!

師:你的想象力真豐富!你不但想到了年輕人背老人過河,你還想到了太陽公公和小鳥,非常棒!

搭石的畫面給我們帶來了無限的遐想。使我們感受到了山裏人純真、質樸,感受到了山裏人的和諧、美好。讓我們懷着這份美好,再來讀一讀這段。

生:齊讀。

師:課文你還有什麼不明白的地方麼?

生:老師我不明白“緊走搭石慢過橋是什麼意思”,我想請同學們和老師幫我理解一下

師:誰來幫幫他?

生;“緊走搭石慢過橋”就是走搭石要快點走,過橋要慢點走。因為搭石原本就是天然石塊,走起來難免會活動,所以你要快點走才能保持身體平衡,而橋是人們建造的很寬、很堅固的建築,走起來很穩所以不用那麼快,慢慢悠悠過橋就行。

師:你能聯繫課文後面的內容幫他解答這個問題,非常好!聯繫上下文理解詞語內容也是學習的好辦法。你明白了麼?

看見了這麼多的美,感受到了這麼多的美,這美撞擊着作者的心靈,使他發出由衷的讚歎,齊讀最後一段。

生:齊讀最後一段。

師:你是怎樣理解這句話的?

生:我覺得作者是從兩方面來寫的:一個是寫搭石任人走,任人踏,無怨無悔,另一方面也寫這裏的人們無私奉獻、默默無聞。

師:説的太好了!至此,我想同學們一定也明白了作者寫搭石的真正用意,作者是借搭石的默默無語,無怨無悔來寫山裏人的默默無聞、無私奉獻。

板書:

無私奉獻

文章的最後一句也正是點明瞭作者的寫作意圖,讓我們再來深情地齊讀最後一段。

生:齊讀最後一段。

師:這一句也是文章的中心句。中心句在文章中有提綱契領之功能,畫龍點睛之妙用,我們今後在寫文章時也要注意使用中心句。

五、發散思維,尋找美

師:顧全文,我們不難發現,作者所選取的都是生活中極為平凡的小事,而正是這些讓我們看不起眼的小事,卻深深地感動了我們,使我們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好。正如法國大雕塑家羅丹所説:“生活中並不缺少美,只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讓我們一起去發現、去尋找生活中的美吧!

生:生活中感受到的美以及自己做的好事。

師:同學們説了這麼多發生在自己身邊的事,這些事雖小,卻讓我們感受到了人間的真情,人間的真愛!讓我們繼續用我們的眼睛發現美,用我們的心靈感受美,用我們的雙手創造美!

【板書設計】

21、搭石

擺 走 讓

搭石 人們

無私奉獻

五上搭石教學反思篇5

?搭石》是四年級上冊的一篇課文。全文語言質樸,意境秀美,字裏行間洋溢着濃郁的生活氣息。劉章爺爺通過身邊平凡的小事——搭石,把鄉親們無私奉獻的精神和一心為他人着想的傳統美德默默無聞的在文中字裏行間表達出來。

一、成功之處:

1.在本文的教學中,我引導學生緊緊抓住“搭石,構成家鄉的一道風景。”這一主題,教學中以學生自讀自悟為基礎,注重引導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體驗、感悟,在讀中積累、內化,在讀中欣賞、昇華。把 “美”這條主線,貫穿於課堂始終。讓學生在感知美、體會美、欣賞美、感受美、發現美的過程中,感悟到風景的自然之美,感悟到景人合一的和諧之美,感悟到樸實的為人之美。

2.努力做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諧統一。在詞句教學時,我不光引導學生了解意思,還提示理解方法,如抓住重點詞語理解,聯繫上下文理解等,並注重進行聽、説、讀、寫的訓練,如引導學生想象“假如還有哪些人來走搭石,家鄉人會怎樣做的”,進行説話的訓練。最令我難忘的還是引導學生學習一行人走搭石的內容時:我設計“踏踏的聲音,像輕快的音樂“的文本情境,再將文本轉換成詩的語段,通過朗讀訓練,使得孩子們讀出鄉親們過搭石時的和諧之音。

存在不足及整改措施:

1.教學語言不夠自然,靈活性不夠。

2.在課堂上,個別地方有點走過場,如:在講“謙讓美”這部分時,挖掘得不夠,可以引導學生想象,倆人會説些什麼家常話呢?從而進一步體會家鄉人淳樸的感情。

3.朗讀指導欠佳。

4.如果能增加一些課外的資料豐富課堂就更好了。

五上搭石教學反思篇6

本課我要反思的內容非常多,《搭石》是人教版語文《課標》教材四年級上冊的一篇精讀課文,本組教材的主題是──人與人之間純真的愛。《搭石》這篇課文語言質樸,意境秀美,字裏行間洋溢着濃郁的生活氣息。使我一次又一次地感受到一種看得見的美和看不見的美在文本中和諧共生。

根據本文特點,結合新的課程理念,本課在教學時我原本的設計是以人為本,以讀為本。想通過採取情境體驗式教學法,引導學生緊緊抓住“搭石,構成家鄉的一道風景。”這一主題,在教學中以學生自讀自悟為基礎,想引導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體驗、感悟,在讀中積累、內化,在讀中欣賞、昇華。想把“美”這條主線,貫穿於課堂始終。但由於自己課堂出現錯誤,心裏自信不夠,壓力不由而生,導致課堂沒能按預定的設計完成教學內容。

在教學中我是設計通過初讀課文整體感受,帶着問題:“什麼是搭石?搭石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來讀書,即為讀書設立了目標,又為下面的教學做好了鋪墊。接着主要以這兩個問題為抓手,層層深入的去解讀什麼是搭石、尋找搭石的美。在尋找搭石的美這一環節,我設計引導理解內容的主要方法有:

1、通過理解重點詞句進而理解內容;例如:教學一排排人走搭石時的情景時,通過理解“協調有序、清波漾漾、人影綽綽”來讓學生感受到協調美、畫面美。

2、通過邊讀邊展開想象,把課文描述的內容在頭腦中形成畫面,以此來理解課文內容。例如,在教學清波漾漾、人影綽綽時,讓學生展開想象:那將會是一副怎樣的畫面?讓學生從字裏行間感受到文字背後的美。

3、為了使學生豐富和深化學習的內容,我從課文的實際出發安排了一個小練筆。主要是為了讓孩子們能感受到並體會到小山村的那種淳樸的美,那種人性的美。

可惜教學永遠是一項遺憾的勞動,雖然預設時考慮周全,但是真正教學時沒能達到預期效果。靜心思索,感覺課堂中存在的不足很多:

1、由於沒有很好地把握時間,原來預定的內容都不能完成,是有生以來上得最失敗的一堂課。

2、由於在教學中既想使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又想體會文章表達的情感,還想滲透寫作方法。設計的內容太多,講授的內容太細,不敢大膽的放手,因而對文章分析的太繁瑣,甚至是很羅嗦自己卻全然不覺,因此浪費了很多時間,沒能把握住教學內容。

3、對自己教案不夠熟,對文本也沒揣摩透,今後一定努力改正。

五上搭石教學反思篇7

上完特級教師的指導課《搭石》,加上劉宏教師一針見血的點評,我收穫頗多。現反思如下:

一、成功之處

1、課堂語言優美,情感體會到位。

2、條理清晰,環節流暢,重點把握恰當。

3、能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景做啟發,引導不緊不慢,逐層推進,真正做到讓學生有所得。

4、在理解“應對面怎樣過搭石”一環節時,採用師生合作表演的形式,直觀簡潔易懂,又充分調動了學生的進取性。

5、課文最終昇華階段,教師先自我有感而發,寫幾句詩,讓學生和着音樂吟頌,緊之後説話訓練(此時此刻,你想對搭石説些什麼?)水到渠成,學生有例可仿,有話可講。

二、不足之處

1、導入不夠明確,讓人誤以為是上第一課時。其實能夠先直接回顧上節課所學,“什麼是搭石?”後再一齊去看看作者劉章的家鄉(欣賞家鄉風光圖,説感受),之後引出作者心中的那一道獨特的風景——“搭石”。這樣就不會有疑問了。

2、整堂課的時間分配稍有偏前,後面略顯倉促。應當要很清楚每一部分的重難點:全文5段,第1段弄懂“為什麼搭石?什麼是搭石?”(第1課時)。第2段清楚“誰,怎樣擺搭石?”第3段明白“怎樣走搭石?”第4段理解“遇到特殊情景怎樣過搭石?”第5段“贊搭石”。其中“擺和走搭石”中都藴涵着鄉親們完美的情感,應作重點把握。實際上課時各環節銜接如能再緊湊些,時間安排上也會更寬裕。

3、對個別詞句的理解和把握不夠明確。

“輕快的音樂”應當是有很明顯的節奏感的,速度可慢可快,只要協調就能夠,而不是必須要快的。“踏踏”的聲音,是腳踩搭石發出的響聲,教師在引導體會時不應當直接發“踏”的音,而是做好師生接讀訓練。教師説“前面的抬起腳來”,學生接“後面的緊跟上去”……重複幾次,速度可由慢到快。讓學生體會“前面的慢,後面必須慢,前面的快了,後面必須得快。”從而明白什麼是“協調有序”,什麼是“像輕快的音樂”。

另外體會“畫一般的美感”時,必須要點一下,能夠結合前面看過的秀美家鄉風光圖片,也要牢牢抓住那裏的“清波漾漾,人影綽綽”去體會。這樣學生才會真正感受到“畫一般的美”。

三、談“再教設計”

1、教學形式多樣化

能夠在教學第4段時,再設計一個説話寫話訓練。“在過搭石的時候,還有哪些特殊情景?”比如碰到小孩、孕婦、殘疾人,外村的人、外地人、來那裏旅遊的人,該怎樣説?怎樣做?

2、豐富結尾,昇華主題。

明白僅有遇到每年的汛期才需要“搭石”,村民的生活離不開“搭石”,搭石不僅僅聯結着故鄉的小路,也聯結着鄉親們完美的情感,更是村民通向山外、走向城市、面向世界的紐帶。還能夠讓學生結合開發當地旅遊資源,提高自我的認識,談談各自的想法。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