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級數學下冊教案全冊教案4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1.79W

不管是什麼學科的教師,在開展教學工作之前,都要認真寫好一篇教案,教案在教學中有着十分關鍵的作用,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人教版五年級數學下冊教案全冊教案4篇,供大家參考。

人教版五年級數學下冊教案全冊教案4篇

人教版五年級數學下冊教案全冊教案1

一 教學內容

最小公倍數(一)

教材第88 、89 頁的內容及第91 頁練習十七的第1 、2 題。

二 教學目標

1 .理解兩個數的公倍數和最小公倍數的意義。

2 .通過解決實際問題,初步瞭解兩個數的公倍數和最小公倍數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

3 .培養學生抽象、概括的能力。

三 重點難點

理解兩個數的公倍數和最小公倍數的意義。

四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學生操作用長方形紙片(長3Cm ,寬2Cm )與方格紙。

五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前面,我們通過研究兩個數的因數,掌握了公因數和公因數的知識。今天,我們來研究兩個數的倍數。

(二)教學實施

1 .在數軸上標出4 、6 的倍數所在的點。

拿出老師課前發的畫有兩條直線的紙。

在第一條直線上找出4 的倍數所在的點,畫上黑點。在第二條直線上找出6 的倍數所在的點,圈上小圓圈。

2 .引入公倍數。

( l )學生彙報,多媒體課件出現兩條數軸,並根據學生報的數,仿效出現黑點和小圓圈。

( 2 )觀察:從4 和6 的倍數中你發現了什麼?

( 3 )學生回答後,多媒體課件演示兩條數軸合併在一起,閃現12 和21 。

( 4 )我們發現:有些數既是4的倍數,又是6 的倍數,如果讓你給這些數起個名,把它們叫做4 和6 的什麼數呢?(板書:公倍數)

説説看,什麼叫兩個數的公倍數?

3 .用集合圖表示。

如果讓你把4 的倍數、6 的倍數、4 和6 的公倍數填在下面的圖中,你會填嗎?試試看。同桌兩人可以討論一下。

4 .引人最小公倍數。

學生彙報後問:

( 1 )為什麼三個部分裏都要添上省略號?

( 2 ) 4 和6 的公倍數還有哪些?有沒有公倍數?

( 3 )有沒有最小公倍數?4 和6 的最小公倍數是幾?(板書:最小公倍數)

4 的倍數 6 的倍數

4和6的功倍數

5.引出例1。

前面學習公因數和公因數時,我們研究了用正方形地磚鋪地的實際問題。今天,我們再來研究一個用長方形牆磚鋪成正方形的實際問題出示例1 。

( 1 )操作探究。

學生任意選擇操作方式。

① 用長方形學具拼正方形。

② 在印有格子的紙上面畫出用長方形牆磚拼成的正方形。邊操作、邊思考:拼成的正方形邊長是多少?與長方形牆磚的長和寬有什麼關係?

( 2 )反饋並揭示意義。

① 請選用第一種操作方式的學生上來演示拼的過程,並説一説拼出的正方形邊長是多少。老師根據學生的演示板書正方形邊長,如6dm

② 請選第二種操作方式的學生彙報,老師讓多媒體課件閃現邊長為6dm 、12dm … … 的正方形,

③ 正方形邊長還有可能是幾?你是怎樣知道的?

④ 觀察所拼成的邊長是6dm 、12dm 、18dm … 的正方形與牆磚的長3dm 、寬2dm 的關係。體會正方形的邊長正好是3 和2 的公倍數,而6 是這兩個數的最小公倍數。

思考:兩個數的公倍數與最小公倍數之間有什麼關係?(最小公倍乘2乘3 …就是這兩個數的其他公倍數。)

⑤閲讀教材第88 、89 頁的內容,進一步體會公倍數和最小公倍數的實際意義。

6 .運用新知識,解決問題。

( 1 )畫一畫,説一説。

小松鼠一次能跳2 格,小猴一次能跳3 格,它們從同一點往前跳,跳到第幾格時第一次跳到同一點,第2 次跳到同一點是在第幾格?第3 次呢?

引導學生將本題與例1 比較:內容不同,但數學意義相同,都是求2 和3 的公倍數和最小公倍數。

( 2 )完成教材第89 頁的“做一做”。

學生獨立思考,寫出答案並交流:4 人一組正好分完,説明總人數是4 的倍數;6 人一組正好分完,説明總人數是6 的倍數。總人數在40 以內,所以是求40 以內4 和6 的公倍數。

( 3 )獨立完成教材第91 頁練習十七的第2 題。

( 4 )完成教材第91 頁練習十七的第1 題。

指導學生找到寫出兩個數的公倍數的簡便方法,先找出兩個數的最小公倍數,再用最小公倍數乘2 、乘3 .得到其他公倍數

(四)思維訓練

本節課我們共同研究了公倍數和最小公倍數的意義,並通過解決鋪長方形地磚的問題,瞭解了兩個數的公倍數和最小公倍數在生活中的應用。

人教版五年級數學下冊教案全冊教案2

教學內容:

最小公倍數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最小公倍數的意義,初步學會求兩個數的最小公倍數。

2.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分析能力和歸納概括能力。

3.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學習目標:

1、理解最小公倍數的意義

2、初步學會求兩個數的最小公倍數。

學習任務:

任務一 理解最小公倍數的意義

任務二 求兩個數的最小公倍數

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課

1、師:同學們,看今天我們要學習什麼?(最小公倍數)

看到這個題目,你會想到我們以前學過的什麼知識?(倍數)

2、師:(出示課件)誰會求這倆個數的倍數?有了這個知識做鋪墊,相信我們這節課一定會學的很輕鬆。

3、(出示目標)理解最小公倍數的意義,初步學會求兩個數的最小公倍數。請同學們默讀一遍,並牢牢的記住它。

二、民主導學

任務一

一、任務呈現

師:過幾天,我們五年級的同學將外出旅遊,高興嗎?小蘭也想和爸爸媽媽一起去遊玩,可從7月1日起,小蘭的媽媽每4天休息一天,爸爸每6天休息一天,他們打算等爸媽全部休息時,全家一塊兒去。那麼在這一個月裏,他們可選那些日子去呢?你會幫他們把這些日子找出來嗎?

要求:先獨立思考,不會的小組商量。

提示:每4天休息一天就是工作3天休息一天,每6天休息一天就是工作5天休息一天

二、自主學習

教師巡視學習情況

三、展示交流

1、師:他們可選那幾日外出?(12、24)

你是怎樣選出來的?根據回答板書;

媽媽的休息日:4 8 12 16 20 24 28 ---- 4的倍數

爸爸的休息日:6 12 18 24 30 -----6的倍數。

共同的休息日:12 24 -----4和6的公倍數

最近的一天:12------4和6的最小公倍數

還可以用集合圖來表示,

2、仔細觀察兩組數據有什麼特徵?

3、再次強調 4 的公倍數就是媽媽的休息日

6 的公倍數就是爸爸的休息日

4 和6的公倍數就是爸爸和媽媽的共同休息日

4、最近是哪一天? 12

12也是這公倍數中最小的一個,叫做最小公倍數。

5、集合圖還可以這樣表示 出示課件

問:和前面的圖有什麼不同?中間的部分表示什麼?(重合的、公共的)

你會填嗎?把剛才的數據填在這個表裏,中間填?兩旁呢?

這樣我們可以一眼看出4 和6的公倍數是12、24.

6、誰能用一句話説説什麼是公倍數?什麼是最小公倍數?

7、89頁做一做

二、那如何求最小公倍數呢?

任務二

求兩個數的最小公倍數

一、任務呈現

1、求6和8的最小公倍數

2、想一想

1.你還能想出幾種求法?

2.公倍數有多少個?你能找出的公倍數嗎?

3.兩個數的公倍數和最小公倍數之間有什麼關係?

二、自主學習

三、展示交流

1、把不同求法板書

2、交流以上三個問題

(三)檢測導結

1、目標檢測

求下列每組數的最小公倍數(要求5分鐘)

2和7 4和8

3和5 6和15

2、結果反饋

一次正確5分,自己改正4分,幫助改正3分,

3、反思總結 談談收穫和不足

人教版五年級數學下冊教案全冊教案3

教材分析:

該內容是在學生已經學習了“約數和倍數的意義”、“質數和合數、分解質因數”、“公約數”等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既是對前面知識的綜合運用,同時又是學生學習“通分”所必不可少的知識基礎。因而是本單元的教學重點,是本冊教材的核心內容。本課的教學,對於學生的後續學習和發展,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借鑑前面的學習方法學習後面的內容是本課設計中很重要的一個教學特色,這樣設計不僅使教學變得輕鬆,而且能使學生在學習知識的同時掌握一些學習方法,這些學習策略和方法的掌握,對於今後的學習是很有幫助的。

學情分析:

五年級學生的生活經驗和知識背景更為豐富,動手欲較強,學生認識數的概念時更願意自主參與,自己發現。再者,學生個人的解題能力有限,而小組合作則能更好地激發他們的數學思維,通過交流獲得數學信息。

教學目標:

(體現多維目標;體現學生思維能力培養)

1、讓學生通過具體的操作和交流活動,認識公倍數和最小公倍數,會用列舉法求兩個數的最小公倍數。

2、讓學生經歷探索和發現數學知識的過程,積累數學活動的經驗,培養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

3、滲透集合思想,培養學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教學重點:

公倍數與最小公倍數的概念建立。

教學難點:

運用“公倍數與最小公倍數”解決生活實際問題

教法學法:

為了實現教學目標,達到《標準》中的要求,也為了更好的解決教學重、難點,我將本節課設計成寓教於樂的形式,將教學內容融入一環環的學生自主探索發現的過程中,引導學生動手、動腦、動口。

教學過程:

媒體運用

任務導學

明確任務

師:課前我們來做個報數遊戲,看誰的反應最快。請兩大組的同學參加。

師:請報到3的倍數的同學起立,報到4的倍數的同學起立。你們發現了什麼?他們為什麼要起立兩次?(因為他們報到的號數既是3的倍數又是4的倍數)是嗎?咱們一起來驗證一下。(師板書:12、24)

師:像這些數既是3的倍數,又是4的倍數,我們就把這些數叫做3和4的公倍數。(板書:公倍數)今天這節課我們一起來研究公倍數。

一、課堂探究,自主學習

1、出示例1

師:同學們,仔細讀要求,你們認為解決這個問題要注意什麼?

生獨立思考,領會題意和要求。

課件出示

合作

探究

2、合作交流,動手操作

我們每一對同桌都準備了一張方格紙和一些長3釐米、寬2釐米的長方形,下面就用這些長方形來代替瓷磚在方格紙上來擺一擺、畫一畫或直接算一算。

3、彙報交流

師板書:2的倍數:2、4、6、8、10、12、14……

3的倍數:3、6、9、12、15、18……

2和3的公倍數:6、12、24……

二、交流展示

1、明確意義

師提出問題:為什麼不能鋪成邊長是4釐米或9釐米的正方形?除了能鋪成邊長是6釐米的正方形之外,還可以鋪成邊長是多少釐米的正方形?最小是多少釐米?你發現能鋪成的正方形的邊長有什麼特點?

(設計意圖:這幾個問題連環遞進,通過第一問使學生理解4只是2的倍數,9只是3的倍數,不論是邊長4釐米還是9釐米均不符合題意,從而使學生深刻理解"公"字的含義;通過第二、三問使學生髮現能鋪成的正方形的邊長必須是2和3的公倍數,而只要符合這個條件的正方形是有無數個的,從而滲透了數形結合與極限思想。)

師:通過剛才的報數和鋪正方形的過程,現在誰能用自己的話説説什麼是公倍數和最小公倍數?在韋恩圖上怎麼表示?

2、找最小公倍數

師:是不是隻有2和3才有公倍數呢?其你也舉個例子裏找一找他們的公倍數,有一個要求:看誰能在規定的時間裏找到的公倍數最多,用的方法最巧。

彙報交流

師:請找到最多的同學説一説,你有什麼好方法介紹給大家。

3、發現特殊關係的兩個數的最小公倍數的特點

師讓學生舉例,然後將學生所舉的例子分成了3類。啟發學生:我是根據什麼標準來分的?你所舉的例子屬於哪一類?咱們再來看一看,他們的最小公倍數有什麼特點?(讓舉例的學生彙報最小公倍數)

得出規律:兩個數是互質關係的,它們的最小公倍數就是他們的乘積;

兩個數是倍數關係的,它們的最小公倍數就是較大的那個數。

如果以後讓你找兩個數的最小公倍數,你會怎麼做?

三、反饋拓展

1、拓展提升

13和2()1000和25()

18和6()8和9()

1和12()9和15()

2、師:運用公倍數的知識,可以解決許多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一天周老師和一位樂清的同學在温州參加完同學會之後,第二天要趕回來上班,從温州新南站我們瞭解到以下一些信息

師:為了能同時出發,你認為周老師該選擇哪些時間出發?

3、求三個數的公倍數

四、課堂總結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麼?你有什麼收穫?

五、評價檢測

練習十七2、3、4題

人教版五年級數學下冊教案全冊教案4

教學要求:

使學生進一步掌握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面積的計算公式,能正確地計算它們的面積。

教學重點:

熟悉所學實際測量的知識,能正確應用所學的知識,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教學過程:

一、基本練習

1.口算。P.145頁口算(四)。

3.5+7.6 12-6.2-3.8 7÷0.25 5.6×1.01

1.7+0.4 3+3.3 5.4-2.5-1.47 2.8÷0.8

(1.25+0.36)×0.2 0.99+1.8 2.56-0.37

500×0.001 3.2÷1.6 3.9+2.03 7.5×2.5×4

0.36÷12 0.75×4 4.9÷3.5 1.2×0.4+1.3×0.4

2.14-0.9 6.25×0.8

二、複習指導

1.實際測量的有關知識

(1)同學們已經知道在測量地面上較遠的兩點間的距離時,應先測定一條直線。怎樣做才能測定這條直線呢?

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再讓學生看P.86頁的插圖及怎樣做的步驟。

(2)在進行步測時,首先要知道自己走一步的長度。怎樣做才能知道自己走一步的長度是多少呢?

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讓學生看P.87頁怎樣算出自己走一步的平均長度。

(3)學生獨立做練習二十第7題。集體訂正時讓學生講自己是怎樣想的。

2.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面積的計算。

練習二十第5題。

(1)明確各是什麼圖形?再動手量出計算它們面積所需的數據,並算出它們各自的面積。

(2)比較它們的面積,你發現了什麼?

(3)在學生髮言的基礎上説明,這四個圖形的形狀雖然不同,但面積相等。它們的高都等於2釐米,長方形和平行四邊形的底1.5釐米,所以它們的面積相等;而梯形上底與下底的和以及三角形的底都是3釐米,比長方形、平行四邊形的底擴大了2倍,但按照它們面積的計算公式底和高相乘後還要除以2,所以它們的面積與長方形、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相等。

三、課堂練習

1.練習二十第6題。

學生獨立計算,集體訂正。

2.練習二十第9題。

在學生説出自己的看法後,教師再強調:三角形的面積是由它的高和底確定的。如果兩個三角形等底、等高,它們的面積就相等;如果兩個三角形的高相等,而底不相等,那麼它們的面積就不會相等。

四、作業

1.練習二十第8題。

2.學有餘力的學生可做練習二十第11題及思考題。

最新人教版國小數學五年級下冊教案2

教學內容:

根據測量的有關內容,自行設計的綜合實踐活動

教學目標:

1、學會步測、目測等測量方法,瞭解光側、影測、繩測等測量方法,進行實際測量。

2、在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中發展空間觀念和抽象概括能力。

3、提高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計算能力。

4、體會數學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

教學準備:

課件、米尺、捲尺、等

教學過程:

一、提出問題

師:我們認識了長度單位米、分米和釐米,並且知道了它們大概的長度,那麼今天我們就用我們所學的知識來進行實際測量。在進行測量前,我們要了解哪些測量知識呢?例如:測量工具、測量單位、測量對象、測量方法等等。

(學生提到了進行測量的時候,要使用尺子,記錄測量結果的時候要用到米、分米、釐米等長度單位。)

二、活動程序

1、準備活動:展示人們測量一些建築物的課件。

2、佈置活動

師:我們已經掌握了測量的相關知識,下面就請同學們結合實際生活,選擇一個你想測量的.對象,選用適當的測量方法進行實際測量。

測量要求

(1)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實際測量。

(2)每小組要在活動卡片上做好記錄。

3、提供給學生“實際測量活動”卡片

最新人教版國小數學五年級下冊教案3

教學內容:

教材第21頁例1、22頁做一做及練習五1-3題。

教學目標:

1、讓學生經歷觀察、比劃、測量等學習活動,明確毫米產生的實際意義,使他們初步認識新的長度單位毫米,建立1毫米的概念,會用毫米作單位進行測量,並能掌握毫米與釐米間的關係,進行簡單的換算。

2、藉助具體的測量活動,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能估計一些物體的長度,進一步發展估測意識。

3、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學會與他人合作,從而獲得積極的學習數學的情感。

教學重點:

建立較為準確的“1毫米”的概念。

教學難點:

理解釐米與毫米之間的進率。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課件、米尺;學生準備書、直尺一把、一枚1分硬幣、一張銀行借記卡、小棒等。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揭示課題。

1、複習米和釐米,引導學生用手勢來表示1米和1釐米各有多長。

2、估計數學書的寬和厚大約是多少,動手測量驗證。

3、組織交流測量結果,引出毫米產生的意義。

4、揭示課題“毫米的認識”。

二、自主探究,學習新知。

1、建立“1毫米”的表象。

①毫米可以用字母mm來表示。設疑:關於毫米,你已經知道了哪些知識?(學生思考、交流)

②在學生交流的基礎上,重點探討“1毫米”有多長,請學生在尺上相互指指,從哪裏到哪裏是1毫米。再請持有不同意見的同學向全班彙報、交流。

揭示:為了看得更清楚些,我們把尺子用放大鏡放大,把1釐米平均分成10份,其中的任何一份也就是每一小格的長度,就是1毫米(邊介紹邊用課件演示)然後,請學生在自己的尺子上再指一指1毫米有多長。

③思考:現在你覺得毫米與釐米之間有什麼關係?

1釐米=10毫米

④請學生想一想哪些物體的長度大約是1毫米。(教師準備1分硬幣、電話卡和銀行借記卡,請學生量一量厚度,加深對“1毫米”的體驗。)

⑤引導學生用手勢來表示1毫米有多長,並談談自己的感受。

⑥説一説,生活中還有哪些地方用到“毫米”作單位。(學生舉例,教師提供一些資料)

⑦學生填寫數學書的厚和寬並反饋。

2、畫線段。(3釐米7毫米長的線段。)

提問:用直尺畫線段時需要注意什麼?如何畫出3釐米7毫米長的線段?

學生可能有以下幾種畫法

A、利用刻度尺先畫出3釐米的線段,再接着畫出7毫米。

B、在刻度尺上輸出37毫米(3釐米=30毫米),然後畫線段。

學生操作,教師巡視引導,注意線段從“0”刻度開始畫和不從“0”刻度開始畫的畫法區別。

三、實踐應用,鞏固新知

1、學生根據本課的新內容完成“做一做”第1、2、題。

第1題讓學生根據圖示讀出刻度尺所測量的物體長度。明確先1釐米1釐米地鼠,不滿1釐米的再1毫米1毫米地數,這樣的方法更加的快捷方便。學生讀數,再指名彙報。

第2題讓學生先估算,再測量,然後集體訂正,指名説説理由。

2、完成“練習五”第2題。

以毫米為單位測量出每條邊的長度,學生獨立完成後集體訂正。

四、課堂小結,課外延伸。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麼?你學會了什麼?請你用手勢表示1毫米大約有多長。米不是的長度單位,毫米也不是最小的長度單位,如果你們有興趣,希望你們到書中或網上查查看。

板書設計:

毫米的認識

1釐米=10毫米

10毫米=1釐米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