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級數學教案上冊蘇教版教案6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2.57W

作為一名優秀的職場人,寫好詳細的教案是必不可少的環節,教案在完成的過程中,你們需要強調講授內容要點,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一年級數學教案上冊蘇教版教案6篇,供大家參考。

一年級數學教案上冊蘇教版教案6篇

一年級數學教案上冊蘇教版教案篇1

教學內容:

一年級北師版數學14-15頁。

教學目標:

1.經歷用不同工具測量同一物體長度的過程,瞭解實際生活中測量方法的多樣性,初步體會到統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

2.認識釐米,體會釐米的實際意義,初步學會估測較小物體的長度。

3.會用刻度尺測量物體的長度。

教學重點:

認識和體會“1釐米”的意義,初步培養估測意識,學會正確地進行簡單的測量。

教學難點:

正確體會“1釐米”的實際意義,正確進行簡單的測量。

養成教育訓練點:

培養合作意識,鍛鍊觀察、操作及推理能力,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方法:

合作交流。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尺子。

教學流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課題。

小熊遇到了難題,想讓小朋友幫忙,難題是“桌子有多長”。

二、知識探究

1.自主探索,感悟統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

學生測量桌子的長度,並彙報結果。

師生一起觀察測量的結果,引出尺子。

2.認識尺子,認識1釐米。

活動一:通過認真觀察、交流,總結出:

(1)尺子上有數字0、1、2、3、4……,0在尺子的最左端,表示起點。

(2)有一條一條的線,有長的短的,我們把這些一條條的線叫做刻度線。

(3)有“cm”-釐米,是一個長度單位。學生通過打招呼認識它。

活動二:認識1釐米。

尺子上從0到1這一段的長度是1釐米,尺子上每一大格為1釐米。

活動三: 1釐米到底有多長?

學生用拇指和食指對準尺上的0和1,比劃一下就能感受到1釐米的長度。

尋找身邊的1釐米:大拇指指甲的寬度、拇指的寬度、圖釘的長度大約都是1釐米。

有了1釐米的基礎,進而認識3cm、5cm。(有幾大格就是幾釐米。)

三、用直尺測量物體的方法。

1.當0刻度完整無缺時,將物體的一端對準0刻度,看另一端與尺子上的哪個刻度對齊。(生動手測量自己的鉛筆有多長,在測量過程中,一定會出現物體的一端與0刻度線對齊,而另一端卻不能於某個刻度對齊,這時我們就看它的末端離哪個數字近,就説大約()cm。)

2.尺子上0刻度找不見的時候,物體的一端對準一個整刻度,看另一端與尺子上哪個刻度對齊,此時,物體的長度為兩刻度值的差。

四、應用練習。

小熊量東西。

五、課堂小結。

小熊在大家的幫助下,順利地通過了老師的測試,高興極了,説想讓小朋友總結一下這節課你學到了什麼,可以嗎?

板書設計:

桌子有多長

尺子 cm—釐米

教學反思:

?桌子有多長》一課,重點是讓孩子認識1釐米,體會1釐米的實際意義,以及能正確測量較短物體的長度,教學過程中需要多次進行活動,這就需要教師的教學組織能力和教育機智,然而,這也正是我所欠缺的東西,導致整節課進行得雜亂無章,秩序混亂,所以這是一節失敗的教學。

1.創設問題情境,以小熊做客為主線貫穿整節課,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

2.感受統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學生動手量桌子這一環節,學生沒有完全參與進來,這與我有很大關係,教師的示範作用本應該體現出來,但是自己也沒有做到,這是不應該的。

3.認識1cm,體會1cm的實際意義這一環節,我做的準備不夠充分,學生只是用手比劃了幾次1cm,不如給學生準備一些1cm的實物讓他們體會好。

4.正確測量物體的長度,學生的動手實踐操作少,只是單純的看了小熊的錯誤,這種間接的方式肯定不如親身體驗好。

5.另外,平時的習慣養成沒做好,導致課堂中間經常出現一些突發現象,我處理得很不到位,也沒能及時的處理好,這些方面的技巧還需要自己一點一滴的去積累,慢慢去摸索,多動腦思考,多請教其他老師。

懇請各位老師多提寶貴意見。

一年級數學教案上冊蘇教版教案篇2

教學目標:

1、通過學習使學生認識“0”,能正確讀、寫“0”。

2、聯繫實際瞭解“0”的含義,並能正確運用“0”。

3、掌握0的排數,能正確完成看圖寫數、讀數和排數練習。

教學重點:

理解“0”的含義,“0”的讀、寫及排數、寫數。

教學難點:

理解“0”的含義、“0”的寫數和排數。

教學準備:

課件、紅花、數字卡片、頭飾和答題卡。

教學過程:

一、聯繫生活,激趣導入。

1、唱一唱。

出示課件,播放兒歌《數字歌》

1像鉛筆細又長2像小鴨水上漂3像耳朵聽聲音

4像小旗隨風飄5像秤鈎來買菜6像豆芽咧嘴笑

7像鐮刀割青草8像麻花擰一遭9像勺子能吃飯

0像雞蛋做蛋糕

2、認一認。

出示數字,分別點學生認讀數字1~9,邊讀邊寫出數字。

3、説一説。

(1)()只小兔

(2)()只小熊

(3)()只小鳥

二、創設情境,探究新知。

1、認識0。

引導學生觀察圖畫,“小鳥一隻只地飛走了,天上還剩下幾隻鳥呢?”

學生分別回答“5、4、3、2、1”。

當鳥全部飛走時,教師問“還剩下幾隻鳥呢?”

引導學生回答“天上沒有鳥了”。

一隻鳥都沒有了也可以用數字表示:出示數字“0”。

2、導讀“0”。

引導學生分小組讀“0”,邊讀邊用手跟着老師書空寫“0”。

3、理解“0”。

(1)四隻小鳥飛走了,(沒有小鳥了)樹上還有“0”只小鳥;

(2)小白兔把胡蘿蔔吃完了,(沒有胡蘿蔔了)還有“0”個胡蘿蔔;

(3)四個氣球飛走了,(沒有氣球了)還有“0”個氣球。

什麼都沒有可以用數字“0”表示。

4、演示“0”。

請一個小組的同學扮演蝴蝶,另兩個小組讀數、寫數。

5、寫寫“0”。

引導學生在田字格中寫“0”,分小組比賽,看哪個組寫得又快又好。

6、説説“0”。

(1)引導學生觀察:“0像雞蛋做蛋糕”。

(2)學生想一想:你還知道有哪些像0的物體呢?

7、排排“0”。

0 1 2 3 4 5 6 7 8 9 10

三、多樣練習,鞏固新知。

1、數一數,寫一寫。

2、讀出尺子中的各數。

3、填數。

1 3 5 7 9

四、聯繫實際,拓展教學

1、生活中的“0”無時不在,出示圖片,請同學們分別讀出數字。

2、想一想,生活中你還知道哪些有“0”的物體呢?

五、練習

1、書寫“0”。

2、找一找與“0”有關的事物。

一年級數學教案上冊蘇教版教案篇3

教學內容:冀教版《數學》五年級上冊第34-35頁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事例,經歷用分數表示事件發生的可能性的過程。

2、能判斷一些簡單事件發生的等可能性,並會用分數表示。

3、在判斷、討論可能性的過程中,能進行有條理的思考。認識到許多實際問題可以藉助數學來表述和交流。

教學過程:

一、問題情境

師生談話提出:袋子裏有一白一黑兩個棋子,任意摸出一個,有幾種可能?讓全班討論交流。

(設計意圖:由學生熟悉而又喜歡的話題引入,讓學生帶着輕鬆的'心情進入學習中。)

二、求可能性

1、教師用激勵性啟發性的談話,提出“摸到白子和黑子各佔所有可能性的幾分之幾”的問題,給學生一點思考時間,鼓勵學生回答,最後教師進行概述。

(設計意圖:在教師的啟發引導下,使學生初步懂得事件發生可以用分數來表示,感受有些實際問題可藉助數學表述。)

2、提出問題(2),讓學生討論有幾種可能,都是什麼。列舉出來。(設計意圖:討論有幾種可能,為用分數表示可能性作準備。)

3、教師啟發性提出“每一種可能可以用哪個分數表示”的問題,讓學生討論並發表自己的意見,得出:每種可能都可以用1/3表示。

(設計意圖:讓學生嘗試用分數表示可能性,使學生獲得積極的學習體驗,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初步體會用數學語言表述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三、嘗試練習

1、教師談話並拿出骰子,讓學生觀察,説一説有什麼特點。

(設計意圖:觀察骰子特徵,為後面用分數表示每個面朝上的可能性作鋪墊。)

2、提出“議一議”中的問題,讓學生充分發表自己的意見。知道每個面朝上的可能性用1/6表示。

(設計意圖:結合擲骰子事情,給學生提供自主發展、有條理思考、表達問題的機會。形成用分數表示事件的等可能性的思維過程。)

四、設計遊戲

1、教師提出用撲克牌設計一個符合要求的遊戲。給學生充分的時間,讓他們獨立思考並試做。

(設計意圖:為學生創造獨立思考、動手試做的空間,考查學生能否把學到的知識用到實際中去。)

2、交流學生設計的方案,讓學生説一説是怎麼想的。

(設計意圖:給學生提供充分展示不同方案和表達的機會,讓學生在展示的過程中體驗學習的快樂。)

五、課堂練習

學生獨立完成練習。

一年級數學教案上冊蘇教版教案篇4

教學內容:

1、求一個數的百分之幾是多少和已知一個數的百分之幾是多少,求這個數的應用題。(練習三十四第1、3、4題)

2、折扣、納税、利息

教學目的:

1、通過複習使學生進一步理解“求一個數的百分之幾是多少”和已知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求這個數的應用題的數量關係,能正確熟練地進行解答。

2、能正確熟練地解答有關税款、税後利息等實際應用問題。

教學過程:

一、基本練習(只列式不計算)

(1)10萬元的5%是多少?(2)一個數的80%是100,求這個數。

(3)500減少20%後是多少?(4)1000元增加2%後是多少?

(5)100比某數多10%,求某數?

二、知識梳理

1、某校男生人數比女生少10%。

①誰是單位“1”。

②男生人數是女生人數的百分之幾?

③已知女生有500人,求男生有多少人?

④已知男生有450人,求女生有多少人?

2、把③、④兩題進行比較,然後小結。

3、課本104頁第3題,105頁第1題。

二、税款的計算方法,利息的計算公式。

1、複習税款的計算方法。

2、複習利息的計算公式:利息=本金×利率×時間(定期整存整取通常還要叫20%的利息税,因此所得利息只有80%)

3、什麼利息不納税?利息與税後利息有什麼不一樣?

三、鞏固與深化練習

1、課本104頁的第4題。

2、課本105頁的第6題。

四、作業

課本105頁練習二十四第2、3、5題

一年級數學教案上冊蘇教版教案篇5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引導學生通過調查、統計活動,瞭解一些生活中經常遇到的質量問題,使學生感受知識與現實生活的聯繫,加深對千克和克的認識,提高學生的應用意識及估算能力。

2、過程與方法:在實踐活動中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活動中小組同學們的相互配合,培養學生的羣體意識及合作意識。

教學重點:

1、加深對千克和克的認識。

2、在實踐活動中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難點:

估計物體的質量。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出示張秉貴的照片,提問:你們認識這個人嗎?生:不認識。師:他就是全國勞動模範張秉貴,是一名優秀的售貨員。他的特點就是顧客要多重的糖,他一把抓起來放到秤上一稱,準得連一塊糖也不差,所以被人們尊敬的稱為“一抓準”。你們知道他為什麼抓得那麼準嗎?就是因為他勤學苦練,練就了能夠準確的估算物品質量的絕活。你們想不想向他學習?生:想。

二、實踐活動

師:今天咱們就一起來模仿一個購物的場景,評選出咱們班的小“張秉貴”。

1、活動要求:

(1)同學在小組活動時要互相幫助。

(2)當你在準備稱物品時遇到人多地情況下要注意遵守公共秩序,排隊等候。

(3)活動時説話要輕,不要影響到其他組。

(4)這次實踐活動的主要目的是估計物品的質量,先不考慮物品的價錢。

2、活動過程:

(1)同學們把要買的物品先在手中掂一掂,再估一估,最後拿到售貨員那裏稱一稱,看看你的估算準不準,把估算和實際稱的數據請記錄員幫你記錄下來。

(2)老師想先做一次售貨員,你們做顧客,你們同意嗎?(同意)請你拿出帶有紅色標記的物品,先在手中掂一掂,再估一估,説一説你的估算結果。(指名回答)咱們把物品放到秤上稱一稱,看誰估算的最準。(500克)請同學們再來輪流掂一掂,這就是重500克的物品。

3、你還想買別的物品嗎?

(1)角色分配:每組選定一個售貨員,一個記錄員,一個彙報員,其他同學做顧客。下面咱們以小組為單位開始自由活動。(教師巡視指導)

(2)小組活動(略)。

(3)全班交流。同等質量的物品都有哪些?(小組彙報)

(4)評選小“張秉貴”。每組評選出一名同學。

(5)提數學問題。師:請同學們看一看你手中的物品,你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

(6)説一説這節課你有什麼收穫?

三、課後小結:

出示生活中的物品:

1、出示一袋奶,你們估計它有多重?出示一盒奶,估計它有多重?出示一袋包子,估計它有多重?

2、藥品:在藥盒上找數學信息。師:克與我們的健康息息相關。

3、營養配餐:找數學信息。(師指説含量)師:克的知識能讓我們的營養均衡。看來克與千克的知識在生活中真是無處不在呀!只要你有一雙善於發現的眼睛,你就會發現數學就在我們身邊。

一年級數學教案上冊蘇教版教案篇6

教學內容:

比較長短、高矮。課本第4~5頁。

教學目標:

1、初步認識長短、高矮的含義。

2、初步知道怎樣作長短、高矮的比較,初步懂得直接比較的思維方法。

3、能準確地應用長短、高矮的基本詞語表達出比較的結果。

教學重點:

1、知道長短、高矮的含義。

2、初步懂得直接比較長短、高矮的思維方法。

教學難點:

1、掌握比較的標準和方法。

2、用正確的數學語言表述比較的結果。

教具準備:

實物、投影片。

教學過程:

一、複習

瞭解學生對實際生活中長短、高矮已有的感性認識。

二、新課導入。

1、取出一支吸管,問:這支吸管長還是短?

2、當學生説出答案或爭論時,再拿出分別比它短和比它長的兩支吸管,引起學生對剛才答案的懷疑,從而導入新課。

3、出示課題,明確目標。

三、新課教學。

1、明確比較的要求。

(1)必須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物體才能作比較,對單個物件不存在什麼比較。

(2)確定什麼和什麼比較,比較的標準是什麼。

(3)比較時,要把兩物體的一端對齊,然後再看它們的另一端是否對齊,從而進行比較。

2、指導看圖p4(投影):圖上有什麼?

3、看圖找一找比較這些事物的長短或高矮。

(訓練學生説出比較的結果:___比___長、___比___短、___和___同樣長或___比___高、___比___矮、___和___同樣高。)

4、練習p4。

(1)看圖長的畫√,短的畫o。

(2)你還能在圖上找一找,比一比嗎?

5、小結。

比較長短和比較高矮都必須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物體才能作比較,單個物件不存在長短、高矮的,比較長短和高矮的方法一樣,一定要把一頭對齊,才能正確比較出長短和高矮。

6、拿出課前準備好的實物,分組進行比一比,相互講出比較的結果。(教師巡視,對差生進行輔導。)

四、鞏固練習。

1、課本p5想想做做。

(老師讀題指導看圖讓學生獨立完成,再集體訂正,並説出理由。)

2、請聯繫你身邊的事物找一找,比一比。

五、總結。

這節課你學會了什麼?談談你的收穫。

六、作業。

1、運用已學的知識,找身邊熟識的事物比一比,説一説。

2、預習p6比一比。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