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必修一語文教案8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2.67W

教案可以根據學生的反饋和表現進行調整和改進,教案中的評估方式應該具有客觀性,以準確衡量學生的掌握程度,下面是本站小編為您分享的高中必修一語文教案8篇,感謝您的參閲。

高中必修一語文教案8篇

高中必修一語文教案篇1

一、設計思想

?逍遙遊》是《莊子》的首篇,也是莊子的代表作,它比較集中地表現了莊子的人生觀——“無待”之境,這種絕對自由的人生觀對後世文人產生了極大的影響。

莊子的散文,主要表現手法是寓言。《逍遙遊》大量地運用寓言,把“無所待”的思想寄託在生動的想象中。因此學習本文應以此為突破口。同時,本文中比喻之奇特,聯想之豐富,意象之變幻,文字之跳躍,這也是學習的一個重點。

閲讀《逍遙遊》時,文字上有一定的障礙,所以課前安排預習,讓學生能借助工具書和相關資料,讀通課文。並讓學習小組有選擇地製作課件,以便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二、學生情況分析

學生具備初步的合作探究的能力,在學習文言文時,多數學生懂得藉助工具書去疏通文字。但總的來説學生的文言文翻譯能力及對古代文化的學習能力還有待提高。

三、教學目標

1.瞭解莊子其人及《逍遙遊》的基本思想。

2.理解本文藉助豐富的想象和以寓言故事設喻來説明道理的方法。

3.整體感知文言文,並積累常見文言詞語的意義和用法。

四、教學方法

1.誦讀法。通過反覆誦讀,培養學生對古代文言散文的感悟和理解。

2.問答法。對文中較容易的問題,採用問答法,簡捷明快。

3.討論法。對有一定難度的問題(如:對“逍遙遊”的理解),必須廣泛地討論。

五、教學重點

1.鑑賞本文運用比喻、誇張、擬人等修辭手法,借用寓言説理的寫作技巧。

2、莊子思想、藝術手法對後世的影響。

六、教學難點

1、對莊子“逍遙遊”主旨的理解。

2、鑑賞本文想象豐富、意境開闊的藝術特色。

七、教學用時:兩課時

八、教學內容與步驟

第一課時

(一)導語設計

“詩仙”李白《上李邕》詩曰:“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假使風歇時下來,猶能簸卻滄溟水。”詩人在自由的心態中獲得了滿足,明顯地烙上了戰國時期一派名家莊子的印跡。今天,我們就來共同欣賞莊子的一篇奇文——《逍遙遊》。

(二)檢查預習情況。

1、字音識記

鯤(kūn)鵬摶(tuán)齊諧(xié)坳(ào)堂

遷徙(xǐ)北冥(mínɡ)夭閼(è)沮(jǔ)喪

榆枋(fānɡ)斥鴳(yàn)舂(chōnɡ)米晦朔(shuò)

泠(línɡ)然蓬蒿(hāo)翱(áo)翔惡(wū)乎待哉

窮髮(fà)之北知(zhì)效一官決(xuè)起而飛

數數(shuò)然飡(cān)蟪(huì)蜩(tiáo)

2、通假現象

(1)北冥有魚,其名為鯤(冥通“溟”)(2)三飡而反(飡通“餐”,反通“返”)

(3)小知不及大知(知通“智”)(4)此小大之辯也(辯通“辨”)

(5)而徵一國者(而通“能”)(6)而御六氣之辯(辯通“變”)

(7)旬有五日而後反(有通“又”,反通“返”)

3、虛詞、實詞

怒而飛(怒:奮發)志怪者也(志:記載)

以六月息者也(去:離開;以:憑藉)

則風斯在下矣(斯:則,就)莫之夭閼者(夭閼:阻塞)

之九萬里(之:到……去)之二蟲(之:這)

眾人匹之(匹:相比)彼且奚適(奚:哪裏)

是鳥也(是:這)摶扶搖(摶:環旋着往上飛)

置杯焉則膠(置:安放;膠:粘着地)而後乃今陪風(陪:憑)

而後乃今將圖南(圖:計劃,打算)適百里(適:往)

以久特聞(特:獨)窮髮之北(發:毛,指草木)

惡乎待哉(惡:何;待:憑藉)

4、詞類活用

(1)水擊三千里(水:名詞作狀語,在水面上)

(2)而後乃今將圖南(南:名詞作動詞,南飛)

(3)舉世非之而不加沮(非:形容詞意動用法,以……為非)

5、文言句式

(1)南冥者,天池也。(判斷句)(2)《齊諧》者,志怪者也。(判斷句)

(3)莫之夭閼者。(賓語前置)(4)之二蟲又何知!(賓語前置)

(5)奚以知其然也?(賓語前置)(6)彼且奚適也?(賓語前置)

(7)彼且惡乎待哉?(賓語前置)

6、古今異義詞

果然:古義:充實之狀,文中為食飽之狀;今義:表事實與所説或所料相符。

雖然:古義:雖然這樣;今義:轉折連詞

7、固定句式

(1)奚以……為?(表示反問,譯為“哪裏用得着……呢?”)

(2)其……?其……?(表示選擇,譯為“是……呢?還是……呢?”)

8、文化常識(關於紀日法)

晦:農曆每月的最後一天。

望:農曆每月的十五;十六為既望。

朔:農曆每月的第一天。

(三)理解文章內容。

1、小組討論:文中寫了幾次“笑”?各笑什麼?

2、學生找出並回答。

明確:寫了三次“笑”:蜩與學鳩笑之、斥鴳笑之、宋榮子猶然笑之。

3、理解三“笑”中的“之”各指代什麼。

明確:前兩個“之”所指對象,都是鯤鵬。第三個“之”所指的對象是“知效一官,行比一鄉,德合一君,而徵一國者”。

4、朗讀第四、六、七自然段,思考並討論:

(1)蜩與學鳩為什麼要笑鯤鵬?

(2)蜩與學鳩笑鯤鵬,作者贊成還是反對呢?為什麼?

(3)斥鴳為什麼笑鯤鵬呢?作者對斥鴳的“笑”是什麼態度?

(4)宋榮子為什麼笑“知效一官,行比一鄉,德合一君,而徵一國者”呢?作者對宋榮子的態度又怎樣?

5、老師小結:蜩與學鳩嘲笑鯤鵬是因為它們不理解鯤鵬的遠大志向。對蜩與學鳩、斥鴳、宋榮子作者都持否定態度,對被“笑”的一方鯤鵬和“知效一官,行比一鄉,德合一君,而徵一國者”也都作了否定,並且對文中提及的野馬、塵埃、芥、大舟、朝菌、蟪蛄、冥靈、大椿、彭祖、列子等事物或者人物也都作了否定。這種全盤否定的態度,如果我們借用本文中的一個形象的詞語,可以説是:笑!本文可以説是:莊子“笑”萬物!

6、問:莊子為什麼要“笑”萬物呢?

明確:因為它(他)們都“有所待”,都沒有做到“逍遙遊”。

7、問:哪種人才能達到這種境界?為什麼?

明確:“至人、神人、聖人”,因為他們“無己、無功、無名”。

(四)鑑賞本文的寫作技巧及藝術特色

1、學生課前準備:提示學生從選材、修辭等方面分析,以免學生無從下手)

2、學生分小組討論,交流看法並彙報成果。

3、師生共同歸納文章的藝術特色。

(1)看奇特的描寫

文中的描寫奇妙莫測,運用了生動的寓言故事。如“大鵬徙南冥”的寓言,對大鵬“水擊三千里”“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的誇張描寫,創造出了一種雄奇深邃的境界,調動讀者的聯想和想象,把作者心目中那種為一般人難於理解和想象的高遠哲學境界,變得易於理解和想象了。蜩與學鳩、斥鴳的兩則寓言故事,莊子則以擬人手法,寥寥數語,將其形象刻畫得活靈活現,這幾則寓言故事,善於發揮驚人的想象力,虛構出了神奇莫測、歎為觀止的故事,創造出了多姿多彩的令人瞠目結舌的藝術形象。

(2)探大膽的想象

文中的想象不僅體現在具體形象的描寫上,更主要的表現在整個文章的構思上,那“其翼若垂天之雲”,其背“不知其幾千裏也”的鳥的雄偉,那“以八千歲為春,八千歲為秋”的大椿的長壽,固然令人咋舌,但更令人神往的卻是莊子用來説明觀點的奇特的事物、奇特的境界和奇特的用意上。他極寫鵬之大、椿之壽,一則造成一種聲勢,一種氛圍,引人入勝;二則形成一種對比,一種暗示——以鵬之大暗示人之小,以椿之長壽暗示人生之短暫。大鵬乘風而飛尚且要有所待,人生的不自由不言而喻。重負之下,立言、立功、立德、立名還有什麼意義,爭名奪利根本沒有價值,而出路只有一條,就是“無己”“無功”“無名”。

(3)析隱蔽的情感

莊子看透了人間的沉濁骯髒,沉溺於純潔無瑕的幻想王國中,否定了爭名奪利、爾虞我詐的世人,醉心於動物、植物與神仙的世界裏。為此,文章的大部分篇幅都在寫虛的、空的、幻想的、非人世的事物,似乎做到了“無己”,但是,在虛幻的背後隱藏着什麼呢?那就是作者深深的苦悶,對人世間的絕望,追求逍遙卻無法擺脱人生的羈絆。他把“至人”的境界寫得那樣不可企及,其實不正隱約露出他追求逍遙而不可得的苦惱、失望嗎?他雖然提出“無己”,物我不分,卻發自內心地認為“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由此可見他對智慧的重視,對生命的熱愛。

(五)總結

?逍遙遊》是《莊子》的代表篇目之一,文章充滿奇特的想象和浪漫的色彩,寓説理於寓言和生動的比喻中,形成自己獨特的風格。難怪魯迅先生會説:“晚周諸子之作,莫能先也。”“逍遙遊”也是莊子哲學思想的一個重要方面。那怎樣才算得上是真正的逍遙?莊子的“逍遙”其內涵指的又是什麼?這種思想對後世又有什麼影響?下一節課我們再來探討。

高中必修一語文教案篇2

【學習目標】:

1、瞭解《詩經》的文學常識和現實主義風格。掌握《氓》的故事情節及《采薇》中古代勞動人民的生活。

2、熟讀課文,分析比興手法的表達效果,體會抒情主人公的思想感情

3、學習詩中的重章疊唱的章法,感受其效果。

【學習重點】:

1、理解《氓》作為敍事詩的特點和對比手法的使用效果。

2、學習《采薇》中賦比興的藝術表現手法,體會它的表達效果。

【學習難點】:

1、熟讀兩首詩,分析比興手法的表達效果,體會抒情主人公的思想感情

【知識鏈接】

1、題目解説

?氓》是《詩經·國風·衞風》中最為有名的“棄婦詩”從詩中可以看出當時的戀愛風氣比較自由,桑間濮上,幽期密約,用詩歌表達情愫,以選擇配偶同時,封建意識正在發展,男尊女卑之風已形成婦女逐漸喪失了經濟上和人格上的獨立而處於從屬地位。閲讀這首帶有敍事性質的長詩,不僅可以對先秦人們關於愛情、婚姻的觀念及其社會狀況做個管窺,且可瞭解我國詩歌在童年時代達到了怎樣的藝術高度。

2、作品簡介

?詩經》是中國最早的詩歌總集它收集了從西周初年至春秋中葉大約500多年的詩歌305篇。《詩經》的體例是按照音樂性質的不同來劃分的,分為風、雅、頌三類。①風是不同地區的地方音樂,共160篇,大部分是民歌。②雅是周王朝直轄地區的音樂,即所謂正聲雅樂,共105篇,《雅》詩是宮廷宴享或朝會時的樂歌。③頌是宗廟祭祀的舞曲歌辭,內容多是歌頌祖先的功業的,共40篇。

所謂《詩經》“六義”,其中,風、雅、頌,是指體例分類來説的;賦、比、興,是就表現手法而言關於賦、比、興,宋代朱熹在《詩集傳》中做了比較確切的解釋:“賦者,敷陳其事而直言之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興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詞也”。

?詩經》以四言為主,兼有雜言在結構上多采用重章疊句的形式加強抒情效果,每一章只變換幾個字,卻能收到迴旋跌宕的藝術效果在語言上多采用雙聲疊韻、疊字連縮詞來狀物、擬聲、窮貌此外,《詩經》在押韻上有的句句押韻,有的隔句押韻,有的一韻到底,有的中途轉韻,現代詩歌的用韻規律在《詩經》中幾乎都已經具備了

學習過程:

一、自主預習

1、注音並解釋:

氓()淇水()愆期()將子無怒()

乘彼垝垣()()

載笑載言()體無咎言()爾卜爾筮()()

于嗟鳩兮()()

其黃而隕()無食桑葚()自我徂爾()淇水湯湯()來即我謀()

言既遂矣()無與士耽()以我賄遷()女也不爽()漸車帷裳()()

士也罔極()夙興夜寐()靡有朝矣()()

抱布貿絲()

咥其笑矣()及爾偕老()隰則有泮()言笑晏晏()亦已焉哉()躬自悼矣()

2、古今異義:

(1)送子涉淇,至於頓丘(古義:今義:)

(2)匪我愆期,子無良媒(古義:今義:)

(3)將子無怒,秋以為期(古義:今義:)

(4)不見覆關,泣涕漣漣(古義:今義:)

(5)自我徂爾,三歲食貧(古義:今義:)

(6)女也不爽,士貳其行(古義:今義:)

(7)總角之宴,言笑晏晏(古義:今義:)

(8)氓之蚩蚩,抱布貿絲(古義:今義:)

(9)爾卜爾筮,體無咎言(古義:今義:)

(10)士也罔極,二三其德(古義:今義:)

3、詞類活用:

(1)三歲食貧()(2)士貳其行()

(3)二三其德()(4)夙興夜寐()

4、有感情朗讀

古典詩歌的鑑賞首要的是學會誦讀最基本的要求是讀準字音,讀順詩句;讀懂詩歌的大致內容,把握詩歌的內容要點;還要讀出詩歌情感,讀出美的意境因此要注意:

(1)讀出節奏古典詩歌節奏表現了各自不同的式樣四言語句多為“二二”節拍,而“五言詩”節拍則多變式,或“二一二”或“一二二”不等

(2)讀出韻律詩歌語句的平仄、高低本身就使其具有一定的韻律,時只要

加以體會就要感覺到重音、輕音的選擇也是讀出韻律的重要手段判斷輕、重音的基本標準是表達內容和感情的需要,有利於表達詩歌內容和作者情感的詩句就應該重讀,反之則輕讀一句中關鍵的字詞重讀語速的選擇同樣是讀出韻律的關係,情緒激昂處則勢如破竹、一貫而下,情緒纏綿處則如潺潺溪流,緩緩流出幾分哀婉

(3)讀出情調一篇詩歌自有其基本的感情基調:或豪放激昂,或婉約悱惻;或平淡清幽,或深邃哀婉,或高亢悠揚通過誦讀,讀出詩歌的語言美、意境美和藝術美

5、整體感知課文:

1、請同學分別講述《氓》的內容,全詩寫了哪幾方面的內容?感情基調?

二、整體理解原文

1、“氓”最初給女主人公的印象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2、結婚前男女主人公表現出什麼樣的性格特點:

3、為什麼突然寫到“桑樹”葉落前和葉落後的變化,這是什麼手法?

4、女主人公婚後過着什麼樣的生活?

5、 “淇則有岸,隰則有泮”在這裏有什麼作用?暗含什麼意思?男女主人公表現出什麼樣的性格特點?

三、合作探究

1.《氓》女主人公為什麼會被遺棄呢?(這一樁婚姻悲劇產生的主要原因是什麼?)並從課文中找出具體的依據來證明你的觀點

四、課堂達標與遷移

1、以“我想對你説”為題寫一段話(可以寫給氓或女子)

2、女主人公婚變後還有沒有可能獲得幸福?

3、“士之耽兮,猶可説也女之耽兮,不可説也”這兩句話揭示了當時什麼樣的社會現實?

高中必修一語文教案篇3

?荷塘月色》

朱自清

?詩經》

?離騷》

?孔雀東南飛》

?涉江採芙蓉》

涉江採芙蓉,蘭澤多芳草。採之慾遺誰?所思在遠道。還顧望舊鄉,長路漫浩浩。同

心而離居,憂傷以終老。

?短歌行》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當以慷,憂思難忘。何以解憂?唯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鳴,食野之苹。我有嘉賓,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時可掇?憂從中來,不可斷絕。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闊談讌,心念舊恩。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厭高,海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歸園田居》(其一)

陶淵明

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誤落塵網中,一去三十年。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開荒南野際,守拙歸園田。方宅十餘畝,草屋八九間。榆柳蔭後檐,桃李羅堂前。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户庭無塵雜,虛室有餘閒。久在樊籠裏,復得反自然。

?蘭亭集序》

王羲之

永和九年,歲在癸丑,暮春之初,會於會稽山陰之蘭亭,修禊是也。羣賢畢至,少長鹹集。此地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帶左右,引以為流觴曲水,列坐其次。雖無絲竹管絃之勝,一觴一詠,亦足以暢敍幽情。

是日也,天朗氣清,惠風和暢。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勝,所以遊目騁懷,足以極視聽之娛,信可樂也。

夫人之相與,俯仰一世。或取諸懷抱,悟言一室之內;或因寄所託,放浪形骸之外。雖趣舍萬殊,靜噪不同,當其欣於所遇,暫得於己,怏然自足,不知老之將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隨事遷,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間,已為陳跡。猶不能不以之興懷,況修短隨化,終期於盡!古人云;“死生亦大矣”,豈不痛哉!

每覽昔人興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嘗不臨文嗟悼,不能喻之於懷。固知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後之視今,亦猶今視昔,悲夫!固列敍時人,錄其所述,雖世殊事異,所以興懷,其致一也。後之覽今,亦將有感於斯文。

?赤壁賦》

蘇軾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蘇子與客泛舟遊於赤壁之下。清風徐來,水波不興。舉酒屬客,誦明月之詩,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於東山之上;徘徊於斗牛之間。白露橫江,水光接天。縱一葦之所如,凌萬頃之茫然。浩浩乎如馮虛御風,而不知其所止;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

於是飲酒樂甚,扣弦而歌之。歌曰;“桂棹兮蘭槳,擊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如泣如訴兮予懷,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簫者,倚歌而和之。其聲嗚嗚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訴,餘音裊裊,不絕如縷。舞幽壑之潛蛟,泣孤舟之嫠婦。

蘇子愀然,正襟危坐而問客曰;“何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烏鵲南飛’此非曹孟德之詩乎?西望夏口,東望武昌,山川相繆,鬱乎蒼蒼,此非孟德之困於周郎者乎?方其破荊州,下江陵,順流而東也,舳臚千里,旌旗蔽空,釃酒臨江,橫槊賦詩,固一世之也,而今安在哉?況吾與子游樵於江渚之上,侶魚蝦而友麋鹿,駕一葉之扁舟,舉匏樽以相屬。寄浮游於天地,渺滄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攜飛仙以遨遊,抱明月而長終。知不可乎驟得,託遺響於悲風。”

蘇子曰;“客亦知夫水與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嘗往也;盈虛者如彼,而卒莫消長也。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而又何羨乎!且夫天地之間,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而吾與子之所共適。”

客喜而笑,洗盞更酌。餚核既盡,杯盤狼藉。相與枕藉乎舟中,不知東方之既白。

?遊褒禪山記》

王安石

褒禪山亦謂之華山。唐浮圖慧褒始舍於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後名之曰“褒禪”。今所謂慧空禪院者,褒之廬冢也。距其院東五里,所謂華山洞者,以其乃華山之陽名之也。距洞百餘步,有碑僕道,其文漫滅,獨其為文猶可識,曰“花山”。今言“華”如“華實”之“華”者,蓋音謬也。

其下平曠,有泉側出,而記遊者甚眾,所謂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裏,有穴窈然,入之甚寒,問其深,則其好遊者不能窮也,謂之後洞。餘與四人擁火以

入,入之愈深,其進愈難,而其見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盡,”遂與之俱出。蓋餘所至,比好遊者尚不能十一,而視其左右,來而記之者已少。蓋其又深,則其至又加少矣。方是時,餘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則或咎其欲出者,而餘亦悔其隨之而不得極夫遊之樂也。

於是餘有歎焉。古人之觀於天地,山川、草木、蟲魚、鳥獸,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無不在也。夫夷以進,則遊者眾;險以遠,則至者少。而世之奇偉、瑰怪非常之觀,常在於險遠。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

矣,不隨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與力,而又不隨以怠,至於幽暗昏惑而無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而力足以至焉,於人為可譏,而在己為有悔;盡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無悔矣,其孰能譏之乎?此餘之所得也。

餘於僕碑,又以悲夫古書之不存,後世之謬其傳而莫能名者,何可勝道也哉!此所以學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四人者;廬陵蕭君圭君玉,長樂王回深父,餘弟安國平父、安上純父。至和元年七月某日,臨川王某記。

高中必修一語文教案篇4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

理解新聞寫作中記者的感情藴含其中的寫法

二、過程與方法

1、通過學習簡潔而富有表現力的語言,品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2、去粗取精,去偽存真,學會篩選信息,抓重點、抓關鍵。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領會作者在平靜的敍述中所藴含着的對納粹的強烈憤怒;

2、記住歷史慘痛的教訓,珍惜和平,抵制暴力與罪惡。

教學重點

羅森塔爾通過參觀者的行動、神態來傳達他們的內心的感受,表達自己的鮮明感情;品味新聞中富有意藴的句子的含義。

教學難點

通過學習簡潔而富有表現力的語言,品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流程

一、導入

這裏是一座平靜的小鎮,

也曾經是最恐怖的死亡工廠;

這裏見證着人性的墮落,

也凝結着一個民族的苦難;

這裏是人類歷史無法跳過的一頁,

這裏是奧斯維辛。(板書課題)

二、背景簡介

這篇新聞是美國記者羅森塔爾二戰後訪問奧斯維辛集中營博物館之後採寫的,發表之後,各大報紙爭相轉載,並獲得了美國普利策新聞獎,成了新聞史上的佳作。

奧斯維辛集中營: 奧斯維辛位於波蘭南部小波蘭省境內,1940年4月27日,德國法西斯頭子希姆萊下令在此修建最大的滅絕人性的殺人工廠——奧斯維辛集中營,二戰結束時,整個集中營佔地面積達40平方公里。營內採用毒氣室等各種方法屠殺、虐待囚犯,5個焚屍爐平均每天焚屍1萬具。包括中國人在內的28個民族的400萬人死於集中營,其中猶太人最多,達250萬。1947年被開闢為國家博物館。1979年被列入聯合國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圖片展示)

三、整體感知

1、瀏覽課文,按新聞的導語、背景、主體、結語幾方面概括一下這篇新聞的內容。

提示:一、導語:布熱金卡陽光明媚但曾是人間地獄(1~3)。

二、背景:引 入奧斯維辛背景材料介紹奧斯維辛可怕的歷史(4~6)。

三、主體:隨參觀者腳步而行(7~15)。

四、結語:再次強調奧斯維辛沒有什麼新聞(16)。

2、這篇新聞有沒有寫到有關奧斯維辛新的事件呢?從文中哪些句子可以看出來?

提示:本新聞並沒有寫有關奧斯維辛集中營新的事件。

“奧斯維辛沒有什麼新聞”;“今天,在奧斯維辛,並沒有可供報道的新聞”;“在奧斯維辛,沒有新鮮東西可供報道”。

3、既然“奧斯維辛沒有什麼新聞”,為什麼作者還要去報道?説説你對標題的理解。

提示:這句話的意思是奧斯維辛太出名了,人們已經瞭解了它很多東西,的確是沒有什麼新聞可供報道了,但另一方面,即使沒有新聞,作者還是要寫,因為他感到一種非寫不可的使命感。奧斯維辛雖然是沒有什麼新鮮東西了,但每一個參觀者進來了都只有一個感受,那就是震驚和窒息,驅使作者必須為它寫一點東西,以祭奠亡靈,揭露罪惡。

4、那麼本新聞的主要事件是什麼?

5、找出本新聞描述參觀者行動、神態的語句,體驗他們的心中感受。

四、精讀課文

1、文章一開始描述了奧斯維辛現在的情景:陽光明媚,綠樹成陰,孩子們高興地嬉戲。這是一幅多麼美好的和平的景象。可是為什麼作者卻説這是“最可怕的景象”“像一場噩夢”?

提示:不協調的事物疊合在一起 。 作者無一字控訴,可是由此所體現出的強烈憤懣的感情,讓讀者感到無比壓抑。

2、文章開頭寫“這裏居然陽光明媚温暖,一行行白楊樹婆娑起舞……”結尾又寫道“這裏陽光明媚,綠樹成蔭……”這樣寫有什麼作用?

結構上:首尾呼應,顯得文章首尾連貫,渾然一體。

寫法上:以樂景襯哀情。

內容上:突出文章主題,表達出了對法西斯殘暴行為的憤怒控訴,對受害者的哀悼,對歷史的反思。

3、如何理解“在德國人撤退時炸燬的布熱金卡毒氣室和焚屍爐廢墟上,雛菊花在怒放”怎麼理解這個細節?

提示:一邊是戕害生命的毒氣室和焚屍爐,一邊是生機勃勃的生命,兩種反差極大的事物擺在一起。表達了作者對納粹的諷刺:納粹的殘暴終歸阻止不了生命的進程。同時也表達了作者的控訴:生命的綻放是人世間最美好的事情,對生命的戕害是最惡劣的罪行。

為什麼對於參觀者來説,“在奧斯維辛,沒有可以作禱告的地方”?

提示:作禱告,或者為了求得上帝的諒解,或者為了求得上帝的保佑。殺人者喪失了人性,雙手沾滿了無辜者的鮮血,他們是不可能向上帝懺悔自己的罪行的,無辜的人們無計可逃,他們也沒有辦法求得上帝的保佑。

5、這是一個二十多歲的姑娘,長得豐滿,可愛,皮膚細白,金髮碧眼。她在温和地微笑着,似乎是為着一個美好而又隱祕的夢想而微笑。怎麼理解這個細節?

寫法指導

理解重要句子的方法

從句子中的重要詞語入手。

有些句子,只要把其中的重要詞語的含義搞清楚了,就可以推知整句的意思。

從分析句子的結構入手。

有許多句子,分析其結構,如果是單句,先找準主、謂、賓,如果是複句,先找準其第一層,就可以把握句子的基本意思。

從分析句子在文中的位置入手。

句子在文中的位置,對理解句子的含意至關重要。分析句子在文中的位置入手,具體地説,如果要求理解的句子是總領句,就要結合其領起的範圍作答;如果是總結句,就要結合起總結的範圍作分析;如果是重要的過渡句,就要聯繫其承上啟下的文字作分析。這種方法的本質,就是分析相氐撓錁場

從分析其表達意圖入手。

這種方法主要適用於理解那些在表達上有特色的句子。

從分析藝術手法入手。

用這種方法分析,便帶有鑑賞的性質。

五、深層分析

1、《奧斯維辛沒有什麼新聞》這篇新聞與我們常見的新聞有什麼不同?

比較的方面一般報道《奧斯維辛沒有什麼新聞》

時效性最新發生時效性不強

報道內容已發生的事件個人感受

情感傾向客觀個人情感濃厚

2、這篇新聞的主題是什麼?

本文作者看似平靜的敍述中抒發了對德國納粹殘酷暴行的沉重控訴,表達了作者對自由、和平與祥和的嚮往。同時,也是為了提醒人們不要忘記歷史的教訓。

3、《奧斯維辛沒有什麼新聞》為什麼成為新聞史佳作?

(1)突破新聞“客觀報道”“零度寫作”原則。

(2)着眼細節,以冷峻的視角,深沉地描述了今天的奧斯維辛集中營紀念館。

(3)在恐怖與快樂、戰爭與和平、歷史與現實的反差中,它召喚起人們關於災難的記憶、關於生命的思考、關於人性的自省。

六、拓展延伸

南京大屠殺: 1937年12月13日,日軍進佔南京城,在華中方面軍司令官鬆井石根和第6師團師團長谷壽夫等法西斯分子的指揮下,對我手無寸鐵的同胞進行了長達6周慘絕人寰的大規模屠殺,火燒南京城7周之久,遇難者達30萬以上。

(圖片展示)

儘管遺忘的誘惑是巨大的,但我們絕不能屈服,牢記是我們的道義和責任。 ——施羅德

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只有勇於自我反省才能贏得國際社會的原諒和尊重。

高中必修一語文教案篇5

一、簡介

1、作者介紹

弗蘭茨•卡夫卡(1883-1924),奧地利小説家,與法國馬塞爾•普魯斯特、愛爾蘭詹姆斯•喬伊斯等並稱西方現代主義文學的先驅和大師。他的短篇小説《變形記》等和長篇小説《審刺》《城堡》和《美國》影響很大,被譽為“20世紀最優秀的作家之一”,認為“他與我們時代的關係最最近似但丁、莎士比亞、歌德與他們時代的關係”。

卡夫卡出生在一箇中產階級家庭,父親是猶太籍百貨批發商人,專橫、粗暴,是家庭的“暴君”。卡夫卡取得法學博士後在一家意大利保險公司工作。1917年開始患結核病,只活了41歲。曾三次訂婚,又三次主動解除婚約,一生未婚。

卡夫卡自幼喜愛文學,閲讀和研究大量文學和哲學著作。他對中國的文化懷有特殊的興趣,有人説他是“西方唯一中國式的作家”,他鑽研過中國哲學,喜愛李白、杜甫、白居易的詩歌。

2、作品特色介紹

卡夫卡的作品表現了“異化”和“悖謬”的哲學命題。“異化”指“物對人的統治,死的勞動對活的勞動的統治,產品對生產者的統治”(馬克思語)。《變形記》則描寫了資本主義社會的“異化”現象,人創造的“物”如金錢、機器、生產力方式,作為異化的統治人的力量同人相對立,它們操縱人,人成了不能支配自己的奴隸,也就是“非人”,“非人”與動物有何區別?變成“甲蟲”也就很自然了。把虛幻的離奇荒誕現象和現實的本質真實結合起來(用現實主義手法寫非現實主義的內容),這就構成了“卡夫卡式”的小説。

“悖謬”指“一個事物兩條邏輯線的相互矛盾與抵消”,如《變形記》中的格里高爾對父母和妹妹有着深深的親情,可是變甲蟲後,他的親人着急的是他不再能為家掙錢,甚至成了“家醜”和“家庭負擔”,於是誰也不同情他、憐憫他,要把他“弄出去”,他在孤獨中悄然死去,倒使家裏人如釋重負,開始“新的生活”。

卡夫卡的小説具有荒誕性的特色,表現在情節與人物行為上出現違反常情與理性的情況,但其中又包含真實性,即從社會現象來看,又是正常的、可能的、現實的。如“突變甲蟲”事,既符合“突發事件”的社會現象可能性,又符合資本主義社會在機器生產生存競爭高壓下,人被異化,人性異化,人際關係異化的社會現實的本質真實性。此外,在整體的荒誕情節中,又有細節真實和心理真實的內容。如變甲蟲後的行動,符合甲蟲習性;而思想情感與人物相合。

3、時代背景

第一次世界大戰和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後,許多資本主義國家經濟蕭條,社會動盪,人民生活困苦。一些思想敏鋭的藝術家認為世界是混亂的、荒誕的,他們著書批判資本主義的人際關係,批判摧殘人性的社會制度,現代主義文學產生了。現代主義文學作品反映了資本主義社會的黑暗,人際關係的冷酷,人對社會的絕望,藝術上使用極誇張以至怪誕離奇的表現手法,描繪扭曲的人性,表現人的本能和無意識的主觀感受,開掘個人的直覺、本能、無意識、夢幻等言行心理。

?變形記》創作於1912年,發表於1915年,課文節選了原小説的一半內容。

二、課文內容

1、內容結構

小説分三部分(用一、二、三標明)。

第1部分,寫格里高爾變甲蟲,驚慌而憂鬱;父親發現後大怒,把他趕回卧室。

第2部分,寫格里高爾成了全家的累贅,父親、母親、妹妹對他改變了態度。

第3部分,寫家人忍受不了格里高爾這個負擔,妹妹提出把他弄走;格里高爾又餓又病,陷入絕望而死,家人開始過新生活。

2、情節線索

情節的發展由兩條線索交互展開。

格里高爾的線索:變甲蟲——成累贅——絕望死

家人的線索:驚慌同情——厭棄憎恨——解脱喜悦

3、人物形象

主人公格里高爾是個當時社會的小人物,父親破產,母親生病,妹妹上學,沉重的家庭負擔和父親的債務壓得他喘不過氣來。他拼命幹活,在公司受老闆的氣,指望還清父債後辭職。對父母,他是孝子;對妹妹,是好哥哥;對公司,他是好職員。變甲蟲,他還為還父親債擔憂,眷戀家人,甚至為討父親歡心而艱難地爬回卧室。這樣善良,厚道而又在責任感的人,最終被親人拋棄。格里高爾的悲劇是令人心酸的,具有豐富的社會內涵。

4、主題

通過格里高爾“變形”前後的經歷以及家人親情的變化,批判了當時社會生活對人的異化、人性的異化、人際關係異化的社會現實。

5、寫作特點

體現了“荒誕性”包含“真實性”的特點。具體分析見前“作品特色介紹”。

作文題:

以“偶然”為話題寫一篇作文,800字以上。

不如一隻蚊子

高三(8)鄒菁菁

先説説:“蚊兄”的光輝事蹟吧,在一個漆黑的夜晚,其它蚊子都被蚊香薰得暈頭轉向,不知所之,唯有他清醒地找準目標,在我的胳膊上狠狠地叮了一口。

可為什麼被叮了,我還是稱他“蚊兄”呢?因為我想到:有時自詡為天地之王的人類,竟還不如一隻蚊子。

可不是嘛!巴爾扎克就説了:“第一個形容女人像花的人是聰明人,第二個再這樣形容的是傻子。”可人類中這樣的傻子實在不少,人家做什麼,他們就做什麼。於是書店中常掀起一陣陣“科普潮”、“米蘭•昆德拉潮”、“老莊潮”,可買回家後,又有多少人真正靜下心來去品味書中真諦呢?於是在電視上我們就能看到一羣羣瘋狂的“追星族”,對明星們簡直是五體投地一般崇拜。於是在街上就常有密密麻麻的圍觀者,他們有時甚至在犯罪面前也只是看客,沒有人願意見義勇為。這些人確實不如我的“蚊兄”。

吠形吠聲也就罷了,因為要改正並不難。只需做之前先捫心自問:這樣做是否出於本心。

然而,我的“蚊兄”的最可貴之處是:不在蚊香中迷失自己。換成人類的詞彙,即:不在錯誤的氣氛中迷失。

“氣氛”實在是個可怕的詞。因為什麼事一旦成了氣氛,做的人就不止一百二百,而是幾乎人人如此了。而萬一這氣氛不幸是錯誤的,那麼後果用“誤國誤民”形容不為過。在這種錯誤的氣氛中保持獨立清醒的人是大英雄,而火上澆油且樂此不疲的人是敗類。

屈原説:“舉世皆濁而我獨清,眾人皆醉而我獨醒”;魯迅不但自己清醒,且用自己的一枝筆去喚醒國人;拉斐爾畫出人類的美,讓人們從仰慕天神轉而仔細審視自身的美。 他們都是在錯誤的氣氛中站得住並且努力抗爭的真英雄。

日軍侵華時,有軍官以殺人取樂,還展開殺人競賽。他們失去人性,視人生命如同草芥。日本軍隊中竟沒有人以此為恥,更不用説制止暴行。在當今和平年代,仍有很多日本人受蠱惑,大放反華厥詞。像這般的人不會獨立思考,真是可恨、可悲、可憐。恐怕連我的“蚊兄”也瞧不起他們。

在錯誤的氣氛中保持一顆清醒的頭腦,我認為這是人最可貴的品質了。隨波逐流,代價一定是慘重的。

我們人應該常想一想:自己是不是連一隻蚊子也不如?

[評語]:這篇作文寫得很機智。從挨蚊子叮一口想到這個“蚊兄”“獨醒”,進而聯想到世上之人無主見隨波逐流,人云亦云,亦步亦趨之現象,批駁此類人“連一隻蚊子也不如”。文筆很老辣,亦非一日之功。

高中必修一語文教案篇6

教學目標 :

1、掌握課文中出現的古漢語常識,瞭解相關文學知識;

2、通過誦讀,提高古文句讀能力和概括能力

3、把握燭之武的形象和他的論辯技巧。

教學重難點 :

1、掌握課文中出現的古漢語常識是本課的重點;

2、把握課文中的人物形象是本課難點;

教學方法 :

誦讀法、點撥法結合學生的自主探究。

課時安排:兩課時

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一、導入(2分鐘)

提問:請一位同學到黑板上來,老師要聽寫一個詞。

明確:斡旋。

戰爭從古至今都不可避免,而解決戰爭的辦法從古至今都只有兩種:一是一方宣告失敗標誌戰爭結束,另一種就是雙方通過談判化解戰爭。今天我們要讀的《燭之武退秦師》就是一個關於斡旋的故事。

二、文學常識及背景。(10分鐘)

提問:《左傳》大家在國中一定已經接觸過了,大家學了其中的那一篇文章啊?

明確:《曹劌論戰》

提問:我們請一位同學起來介紹一下《左傳》誰寫的?都寫了些什麼?

明確:是我國第一部編年體史書。相傳為春秋末年魯國史官左丘明所作。“傳”意為註釋,《左傳》是給儒家經典《春秋》所作的註釋性文字。它記述了春秋間240多年的歷史,生動、真實地反應了奴隸社會崩潰時期的重大變化,為後人提供了那個時代廣闊多彩的社會生活畫面。統治集團內部的各種矛盾鬥爭,各諸侯國之間頻繁的爭奪戰爭,各種禮儀制度、社會風俗、道德觀念及一些人物的生活瑣事在《左傳》中都有大量記載。

提問:那麼,大家還記得與《左傳》並稱“春秋三傳”的是哪兩本史書嗎?

明確:《公羊傳》、《穀梁傳》

提問:這篇課文講的是一件什麼事情?

明確:秦晉的軍隊包圍了鄭國,在危在旦夕的關頭,佚之狐建議鄭伯去請燭之武出使秦伯遊説。燭之武經過一番機制的答辯,終於讓兩國退兵,解了鄭國的圍。

提問:秦伯晉侯為什麼圍鄭?

明確:秦、晉圍鄭發生在公元前 630 年(僖公三十年)。導致事情發生的原因有二點。其一,鄭國曾二次得罪過晉國,一是晉文公重耳當年逃亡跑過鄭國時,鄭國沒有以禮相待。二是公元前 632 年時晉、楚之戰中,鄭國出兵助楚國,結果城濮之戰以楚國失敗告終。後鄭國雖然即派人出使晉國,與晉結好,鄭伯甚至與晉侯“盈于衡雍”,但最終沒有感化晉國。其二,晉秦兩國聯合圍攻鄭國,是因為晉秦都要爭奪霸權,均需要向外擴張,晉國發動對鄭國的戰爭,自然要尋找這樣得力的夥伴,秦晉歷史上關係一直很好,所以秦晉聯合也就必然了。

提問:我們故事的主人公是誰?

明確:燭之武

提問:燭之武是姓燭嗎?

明確:燭之武--燭表示地名,以邑名為氏。“燭地,名叫武的人”

佚之狐--佚表示地名,以邑名為氏。“佚地,名叫狐的人”

資料:《鄭通志 氏族略》:“鄭人燭之武不得氏,以其居於燭地故,言燭之者,尤言介之推,佚之狐”。

文化知識:姓名的由來

姓氏是代表每個人及其家族的一種符號。在今天的社會裏,它沒有什麼意義了。但是,從它的形成、發展、演變的漫長曆史過程來看,它卻是構成中華民族文化的一個重要內容。

姓氏,是姓和氏的合稱。在遙遠的古代,這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古代姓氏起源於人類早期生存的原始部落之中。 中國第一部解説方塊文字原始形體及字源的文字學專著是《説文解字》。此書作者許慎(約公元58—147年)解釋:“姓,人所生也。因生以為姓,從姓生。”這就是説,人是母親生的,故姓字為女旁。 姓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人類原始社會的母系氏族制時期。姓是作為區分氏族的特定標誌符號。中國的許多古代姓氏都是女字旁,這説明我們祖先曾經經歷過母系氏族社會。各姓氏互相通婚,同姓氏族內禁婚,子女歸母親一方,以母親為姓。姓的出現是原始人類逐步擺脱矇昧狀態的一個標誌。隨着社會生產力的發展,母系氏族制度過渡到父系氏族制度,姓改為從父,氏反為女子家族之用。後來,氏族制度逐漸被階級社會制度所替代,賜土以命氏的治理國家的方法、手段便產生了。氏的出現是人類歷史的腳步在邁進階級社會。姓和氏,是人類進步的兩個階段,是文明的產物。 後來,在春秋戰國時期,姓與氏合一,不再區分,表明姓與氏都是姓,表明個人及其家族的符號。這就是我們今天理解的姓氏含義。

1 以祖先祖號或廟號為姓--唐 堯 虞 舜 夏 商 周 姬 姚 姜

2 以國別地名為姓--國別:齊 魯 韓 趙 魏 秦 楚 宋 衞

地名:東郭 南宮 西門 歐陽

3 以官職或職務為姓--官職:司馬 司徒 帥 尉

職務:巫 樂 陶 屠 卜 施 商

4 以動植物為姓--牛 馬 龍 熊(可能是氏族圖騰) 楊 柳

5 以數字為姓--伍 陸 萬

6 少數民族的姓--金 翦 薩 慕容 康

三、誦讀疏通。(25分鐘)

單個學生誦讀,教師指導。集體誦讀。三遍,以辨明句讀。

請5位學生分句疏通文意,指出自己在閲讀中所發現的文言知識,教師補充總結。

古今異義:

1、執事:(古)對對方的敬稱;(今)掌管某項事情的人

2、東道主:(古)去往東方道路上招待客人的主人(今)泛指宴客的主人

3、行李:(古)出使的人(今)出門所帶的東西

4、去:(古)離開(今)前往某地

5、無能:(古)不能(今)沒有能力

6、夫人:(古)那個人(今)尊稱別人的妻子

通假字:

1、焉用亡鄭以陪鄰? (陪,通“倍”)

2、共其乏困 (共,通“供”)

3、何厭之有? (厭,通“饜”,滿足)

4、秦伯説 (説,通“悦”)

5、失其所與,不知 (知,通“智”)

6、無能為也已(已,通“矣”)

詞類活用 :

1、晉軍函陵 (名詞作動詞)

2、若亡鄭而有益於君。 (使鄭亡,動詞使動用法)

3、鄰之厚,君之薄也 (“厚”“薄”都是形容詞活用作名詞)

4、越國以鄙遠 (鄙,名詞的意動用法,以……為鄙;遠,形容詞用作名詞,遠地)

5、朝濟而夕設版焉 (“朝”、“夕”,名詞活用作時間副詞)

6、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 (“東”、“西”均為方位名詞作狀語;肆,形作動,擴張,延伸;封,名詞活用作動詞,作疆界。)

7、與鄭人盟(名作動,結盟)

8、因人之力而敝之(形作動,損害)

9、且君嘗為晉君賜矣(動作名,恩惠)

10、共其乏困(動作名,缺少的東西)

重要實詞:

1、鄙

①邊邑,邊遠的地方 (例:《為學》:“蜀之鄙有二僧。”)

②庸俗,鄙陋。 (例:《曹劌論戰》:“肉食者鄙,未能遠謀。”)

③邊境。(本文: “越國以鄙遠”)

2、微

①細小,輕微(則名微而眾寡)

②衰敗 國勢衰微。

③卑賤 (例:《史記·曹相國世家》:“參如微時,與蕭何善。”)

④暗暗的。 (《口技》微聞有鼠作作索索)

⑤隱蔽,不顯露。見微知著(成語)

⑥假如沒有。 (例:《岳陽樓記》:“微斯人,吾誰與歸?”本文: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3、敝

①壞,破舊。 (例:方苞《左忠毅公逸事》:“使史更敝衣草屨。”)

②謙詞 敝人

③疲憊 (例:《資治通鑑》:“曹操之眾,遠來疲敝。”)

④損害,衰敗。 (本文:因人之力以敝之。)

4、若

①似乎、好象(山有小囗,彷彿若有光)

②假如(若舍鄭以為東道主)

③你(餘悲之,且曰:若毒之乎?)

④你的(更若役,復若賦)

⑤趕得上(曾不若孀妻弱子)

5、説

①陳述(及郡下,謁太守,説如此)

②雜説,一種文體(故為之説,以俟夫觀人風者得焉)

③言論、説法(而聽細説,欲誅有功之人)

④高興(秦伯説,與鄭人盟。)

⑤勸説(范增説項羽)

6、辭

①推辭(辭曰)

②告別(停數日,辭去)

③推脱(不辭勞苦)

④藉口(欲加之罪,何患無辭)

⑤文體一種(歸去來兮辭)

重要虛詞:

1、以

①以其無禮於晉 (因為,連詞)

②敢以煩執事 (拿,用,介詞)

③越國以鄙遠 (表順承,連詞)

④焉用亡鄭以陪鄰? (表順承,連詞)

⑤若舍鄭以為東道主 (把,介詞)

2、而

①今急而求子 (才,連詞,表承接)

②夜縋而出 (表修飾,連詞)

③若亡鄭而有利於君 (表承接,連詞)

④朝濟而夕設版焉。 (錶轉折,連詞)

3、焉

①子亦有不利焉。 (語氣詞,表陳述)

②焉用亡鄭以陪鄰? (疑問副詞,為什麼)

③若不闕秦,將焉取之 (疑問副詞,怎麼能)

④且焉置土石 (疑問代詞,哪裏)

⑤以俟夫觀人風者得焉 (代詞,之)

⑥永之人爭奔走焉 (兼詞,於此)

4、之

①輟耕之隴上(往、到)

②子犯請擊之(他們)

③是寡人之過也(的)

④臣之壯也,尤不如人。 (助詞,不譯)

5、其

①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 (代詞,指代“行李”)

②越國以鄙遠,君知其難也 (代詞,指代“那件事”)

③失其所與,不知 (代詞,自己的)

④吾其還也 (證據助詞,還是,表商量)

6、夫

①遂率子孫荷擔者三夫(男子)

②夫晉,何厭之有(句首發語詞)

③微夫人之力不及此(代詞,那)

句式:

1、以其無禮於晉(介賓短語後置,“於晉”做狀語)

2、且貳於楚也(介賓短語後置,“於楚”做狀語)

3、佚之狐言於鄭伯(介賓短語後置,“於鄭伯”做狀語)

4、若亡鄭而有益於君(介賓短語後置)

5、夫晉,何厭之有?(賓語前置,句式:“何……之有”……怎麼……)

6、晉軍函陵,秦軍氾南。(省略句,省略“於”)

7、敢以煩執事。(省略句,省略“於”)

8、焉用亡鄭以陪鄰(固定句式,“何必……”)

四、小結。(6分鐘)

這堂課我們瞭解了有關“姓氏”的文化知識,對文章的意思有了一個大致地瞭解,對課文裏出現的文言知識也作了分析,希望大家回去之後好好的歸納整理,下一節課,我們再來研究一下燭之武的形象和論辯技巧。

再次誦讀全文。

五、作業(2分鐘)

1、整理歸納文言知識。

2、背誦全文。

第二課時

一、檢查背誦。(5分鐘)

全班背誦課文。

二、分析探究。(30分鐘)

提問:第一段很短,只有25個字,卻有很多內容,包括那些?

明確:1、秦晉兇猛,鄭國危如累卵2、道出圍鄭的原因,又暗示鄭國有機可乘。

請若干同學分角色誦讀課文,力求讀出人物性格特點。

提問:通過剛才同學的分角色誦讀,結合原文談談各個人物的性格特徵?

明確:燭之武:有牢騷,但是顧全大局,不卑不亢,剛柔相濟,條理清晰,説理透徹。

佚之狐:有智謀,能舉薦人才。

鄭 伯:勇於自責。

(結合課後第一題疏通故事情節。)

明確:1、以其無禮於晉,且貳於楚也;2、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過也。然鄭亡,子亦有不利焉;3、闕秦以利晉,唯君圖之;4、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與,不知;以亂易整不武。

提問:燭之武説:“臣之壯也,猶不如人;今老矣,無能為也已。”這句話的弦外之音是什麼?

明確:這句話表面上是謙虛,實際上是指責抱怨鄭伯,埋沒了他的才能。馮夢龍編的《東周列國演義》記載,燭之武,考城人,是三朝老臣,但始終得不到升官,在鄭國一直擔任“圉正”(養馬的長官)。被舉薦使秦時,已年過七十,鬚髮皆白,身子傴僂,步履蹣跚。應該説,這麼一個糟老頭,又長期呆在一個平凡的崗位上,得不到好的待遇,就算有滿身鋒芒,該也消磨殆盡了吧。當然趁機發發牢騷,擺擺架子,一來無礙大局,二來也可以發泄心中多年的怨恨。藝高人膽大,聰明的他當然不會放過這難得的機會。但這機會只是屬於有真才實學的人,徒有虛名不夠自信的人是不敢這麼“放肆”的。

提問:燭之武為什麼能説服秦伯?

明確:1、處處為秦着想。首先,燭之武開門見山説:“秦、晉圍鄭,鄭既知亡矣”,承認鄭國已處於危亡的地步。但作為鄭大夫的燭之武卻沒有半句為鄭國乞求的話,相反,卻以“若亡鄭而有益於君,敢以煩執事”來表明為秦着想的立場。先分析了“越國以鄙遠”的難處,接着談了亡鄭實際上是增加了別國(晉)的土地,擴展了別國的勢力,而鄰國勢力的增強就意味着秦國勢力的削弱。接下來又分析了存鄭對秦有益無害:“舍鄭以為東道主,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君亦無所害。”一利一害,推心置腹,不由秦伯不動心;2、充分利用秦晉矛盾。正當秦伯在考慮滅鄭、存鄭對自己的利害關係時,燭之武充分利用這一契機,進一步為秦君分析:“且君嘗為晉君賜矣,許君焦、瑕,朝濟而夕設版焉,君之所知也。”利用秦晉之間的矛盾來離間雙方。這番話不由得秦伯不深思。接着燭之武又把話題引向未來,預言晉國此後的動向:“夫晉,何厭之有?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若不缺秦,將焉取之?”指出晉國貪得無厭,滅鄭之後,必將進而侵犯秦國,秦晉的矛盾將進一步尖鋭化。由於晉國當時已成為中原霸主,秦伯對此不能不存有戒心。燭之武的這篇説辭戳到了他的痛處,終於促使他下定決心,改變主意,退兵助鄭;

提問:如何看待晉文公的退兵理由?

明確:其實,“不仁”是一個冠冕堂皇的藉口,如果真講“仁義”,當初就不會發兵攻鄭。“不知”才是實質。“知”通“智”,這個“智”,是理智,就是對現實情況的客觀分析,對動武后果的冷靜判斷。“以亂易整,不武”,勝負之數,難以意料。晉的退兵,説到底,也是一個“利”字起作用。

三、拓展討論。(6分鐘)

對比分析三國國君形象。

明確:鄭伯,這位即將亡國的君主,在文中的表現主要是“一從”、“一曰”。當秦、晉兩國氣勢洶洶地圍攻鄭國之時,形勢對於鄭國實在是差到了極點。鄭國的出路,大致來説只有三條:要麼抗爭到底;要麼屈膝投降;要麼化解危機。很顯然,以鄭國目前的實力,與秦、晉兩個大國抗爭,無疑是以卵擊石,鄭國勢必會因此而走上亡國之路,這是鄭伯所不願看到的;屈膝投降的結果或可保有相當的利益,最差無非是亡國,但這種結果是極不可靠的,鄭伯沒有主動權,所以他也不會接受;而想辦法化解危機,既可避免一場劫難,又可維護國家利益,同時也掌握了事情的主動權,應該是最佳的選擇。這樣一來,又出現了一個新的問題,誰來化解這一天大的難題?顯然鄭國大臣之中無人能夠負起此重任,所以在秦、晉圍攻的危急時刻,鄭伯沒有任何行動,而當佚之狐薦燭之武“使燭之武見秦君,師必退”時,他立即抓住這一線希望“從之”,表現了一位君主決策的及時、果斷。

就在事情即將順利解決的時候,作者利用燭之武的牢騷形成了一次波瀾,使文章曲折引人而不呆板。燭之武面對鄭伯的重託,卻大談自己至老不能被用,如今更是“無能為力也已”,滿腹牢騷且不願受命。尷尬之中的鄭伯沒有放棄,而是首先自責:“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過也。”將過錯攬到了自己身上。這番自責,可謂動之以情,令燭之武為之語塞,對其牢騷情緒也是一個至好的撫慰。然後又曉之以理:“然鄭亡,子亦有不利焉。”鄭伯完全站在燭之武利益的角度來看問題,這同燭之武后來站在秦伯場勸其退師的説辭可謂有同工異曲之妙。鄭伯“之曰”,短短二十六個字,終使燭之武“許之”,達到了預期的目的,也展現了一位善於納諫、勇於自責、精於言辭的君主形象。

秦伯,他在這場危機中處於非常關鍵的地位,可以説戰與不戰,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他:聽燭之武之言則和;拒燭之武之言則戰。在這裏,作者沒有寫其言,因為他是燭之武説服的對象,如寫其言,一則會有喧賓奪主之嫌,二則也會使行文繁瑣不簡。所以作者用了“説(悦)”、“盟”、“使”、“還”四個動詞來寫秦伯,一是反襯燭之武勸説之效果,二是揭示秦伯決策之過程。為什麼會有這個決策?雖然他先與晉圍鄭,後與鄭盟,但這並不是説明秦伯是一個朝三暮四的君主,因為秦伯的決策,完全是站在秦國的利益角度來考慮的,這也是秦國以後能夠統一中國的一個重要原因。與晉圍鄭,是為了向外擴張的需要,當他認識到這樣做只會增強晉國的實力,而秦不會獲取什麼好處時,立即決定與鄭盟。這樣一來,反面形成了秦、鄭圍晉的有利形勢,對秦國今後的發展是非常有利的。並且“使杞子、逢孫、楊孫戍之”,使晉侯不敢擊鄭,“乃還”。秦伯之決策,使秦、鄭之盟非常牢固,而秦、晉之盟也就自然瓦解了。這也從一個側面反映了燭之武出使之功效。我們看到,作者筆下之秦伯,是一個善於決策、善謀利益的君主形象。

晉侯。鄭國這場危機,就是由他發起的。其目的無非是為了向外擴張,爭奪專霸權,秦伯在這場危機中很大程度上也是被晉侯所利用了。如果事情按照他的預料發展,那麼此次事件的最大利益獲得者,無疑就是晉侯,但是偏偏中途殺出了個燭之武,偏偏中途秦伯就改變了決策,於是事情就發生了戲劇性的變化:到手的利益不翼而飛;強大的聯盟土崩瓦解;弱小的敵人有了堅強的後盾。晉侯無疑成了這起事件的最大失敗者。 這時候,事情又起了波瀾:“子犯請擊之(秦)”,這是對背盟者最好的警告。秦、晉關係頓時緊張起來。如果“擊之”,會有什麼後果,晉侯是很清楚的:擊秦,則鄭必助秦。以一國之力而與秦、鄭作戰,即使取勝,也會損兵折將、元氣大傷,從而喪失爭霸的實力與機會,何況勝算的把握並不是很大,結果只能是一敗再敗。所以晉侯以“不仁”、“不知”、“不武”三個理由明智地拒絕了,避免了晉國遭受更大的失敗。既表現了一個君主清醒的頭腦和理智的判斷,又顯示了成霸業者應有的隱忍不發的胸懷和隨機應變的謀略。

作者正是通過人物的言、行,推動了情節的發展,豐富了人物的形象,為我們展示了三個性格各異的君主形象,這是作者人物形象塑造的成功之處,也是每一個決策者應該學習、借鑑的,那就是:要根據實際情況,全面地衡量利弊,及時地作出判斷、果斷地作出決策,來維護自己最大的利益。

(引導學生自由討論)

四、總結。(2分鐘)

這篇課文中的主要人物是燭之武,作者通過他的語言,不管是牢騷,還是説辭,都表現了他不僅能言善辯,而且深明大義、機智勇敢。特別是説秦時的舉重若輕、不卑不亢、委婉曲折、步步深入更集中地體現了一位出色的辯臣的形象。這個人物不僅活躍在古代,在現代依然有現實意義。大家在課後可選擇閲讀《鄭伯克段於焉》中有關片斷和《左傳·僖公二十八年》中的“城濮之戰”的有關內容。加深對《左傳》的瞭解。

五、佈置作業。(2分鐘)

1、背誦全文。

2、整理歸納文言知識。

高中必修一語文教案篇7

設計思路:

在學習《誘思探究學科教學論》中我們總結出如下的觀點:

本課以自主探究為主,在經典文本的學習過程中,着眼於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教師在發動學生主動探究的同時,相機誘導,積極貫徹“教師為引導,學生為主體”的誘思教學思想。教師要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進行“自主、合作、探究”,以自讀為主,分析人物性格特點,品味作品語言。

學習目標:

1、熟悉故事情節

2、分析人物形象

3、體會語言風格

教學流程:

一、創設情境整體感知

(一)快速瀏覽瞭解概況

請同學們自讀課本,整體瞭解小説

【播放視頻】

一、整體感知把握情節

(二)閲讀課文了解情節

【投影】《小二黑結婚》是趙樹理“鄉土小説”的代表作,寫於1943年,故事發生在山西某抗日根據地解放區的劉家峧,民兵隊長小二黑與同村姑娘於小芹相愛,卻遭到雙方父母的反對。二諸葛給小二黑收了一個童養媳,三仙姑逼小芹嫁給一個四十多歲的退職軍官。

一天夜裏,小二黑和小芹正在商量終身大事,卻被早已垂涎小芹的地痞金旺、興旺捆住,藉機陷害,幸得區長及時趕來逮捕了一向欺壓百姓的金旺、興旺,故事從這裏開始……

課文節選的`是小説最後四節,是故事的高潮和結局。快速閲讀課文,簡要概括故事情節。

請同學們讀完課文後,自由發??

設計意圖:讓學生對小説內容有一個初步感知,引導學生通過閲讀課文,熟悉故事情節。

二、合作探究研讀文本

(一)分析形象把握方法

【投影】小説常常通過語言、動作、心理、肖像等描寫手法表現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

請同學們再次閲讀課文,勾畫人物描寫的語句,獨立思考後,然後小組交流討論,推薦代表發言,其他小組可以補充,但不可重複。

設計意圖:學生深入文本,通過閲讀,勾畫,分析等活動,從而掌握分析小説人物形象的方法。

二、合作探究研讀文本

【投影】(二)瞭解作者品味語??

趙樹理,現代著名小説家、人民藝術家。他的作品鄉土氣息濃厚,語言樸素、凝鍊,通俗易懂,具有濃厚的民族風格和地方色彩。形成一個俗稱“山藥蛋派”的文學流派。

請同學們找出文中最能體現山藥蛋派語言特色的語句,仔細品味,小組交流。每組選派代表朗讀,力爭讀出人物個性。

設計意圖:瞭解作者及山藥蛋派語言風格,體會小説語言特色。

三、拓展延伸能力提升

【投影】小説中精彩的描寫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請大家讀一讀下面的語句,猜一猜1、2句寫誰,3、4句是誰説的。

1、頂門上的頭髮脱光了,用黑手帕蓋起來,只可惜官粉塗不平臉上的皺紋,看起來好像驢糞蛋上下上了霜。

2、抬腳動手都要論一論陰陽八卦,看一看黃道黑道。

3、“小二黑是裝病,其實是被小芹勾引住了,可以鬥爭他一頓。”

4、“前世姻緣由天定,不順天意活不成,……”

設計意圖:節選了小説其他章節的內容,讓學生分析描寫性語言猜人物,練習通過閲讀文本,分析人物性格的方法。

【觀看視頻】

三、拓展延伸能力提升

【投影】(二)請以“猜猜他(她)是誰”為題寫一段文字。

要求:1、50—100字左右。

2、寫本班你最熟悉的同學。

3、不出現姓名,運用外貌、語言、動作等人物描寫手法,突出人物個性。

寫完後自由展示,其他同學認真聆聽,猜猜寫的是誰。

設計意圖:把學生分析理解人物的能力,落實到寫上,發展學生創新思維,創新能力,從“聽、説、讀、寫”等方面提高學生的文學素養

高中必修一語文教案篇8

一、教學內容分析

?林黛玉進賈府》是人教版高中語文必修3第一單元小説第一課,節選自《紅樓夢》第三回,是全書序幕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課文題目“林黛玉進賈府”是編者根據節選內容擬的。林黛玉因何進賈府?原來賈府的老祖宗賈母有一個女兒名賈敏。賈敏嫁林如海,只有一個獨生女便是林黛玉。林黛玉母親因病去世,外祖母念及黛玉年幼無人照顧便派人把黛玉接進賈府。作者把此事安排在第三回,也就是全書的序幕部分,顯然是借黛玉進賈府來描寫小説的典型環境,讓賈府中一些重要人物登場亮相,併為主人公林黛玉和賈寶玉第一次見面作了安排。

節選的文字以林黛玉進賈府的行蹤為線索展開情節,大體可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故事的開端,林黛玉來到了榮國府。這部分着重描寫環境。第二部分——故事情節的發展,通過林黛玉初進賈府的所見所聞,介紹賈府的環境和府中的眾多人物。先寫了林黛玉拜見賈母與王夫人、邢夫人等;再寫林黛玉見王熙鳳;然後寫林黛玉見賈赦、賈政、王夫人;最後寫林黛玉初次見到賈寶玉。第三部分——故事的結尾,為林黛玉安排住處。

黛玉進入賈府,通過她一路目中所見,耳中所聞,不僅詳盡描寫了榮寧二府的格局佈置,亦即人物的活動環境,而且第一次生動刻畫了賈母、賈氏三姐妹、鳳姐、邢王二夫人、寶玉和黛玉等好幾個主要人物。如果説第二回“演説榮府”僅僅只是通過冷子興的口頭敍述,使讀者對榮寧二府的主要成員及其相互關係有一個大概的瞭解,那麼這一回則是通過具體生動的描寫,使幾個主要人物以各自不同的聲音笑貌,栩栩如生地走到了讀者的面前。因此可以説“這方是正文起頭處,此後筆墨與前兩回不同”(甲戌本脂批)。本文通過記敍林黛玉初進賈府的見聞感受,展現了封建大家族賈府的富貴豪華,生動地描寫了賈府這一“鐘鳴鼎食之家,詩書簪纓之族”的奢侈生活,初步揭示了《紅樓夢》中林黛玉、賈寶玉、王熙鳳、賈母等主要人物的思想性格。

二、學生學習情況分析

學生對《紅樓夢》有一定的瞭解,有不少同學看過電視劇,但作為語言文學讀本,《紅樓夢》的博大精深大多數同學感受膚淺;課文又是節選章節,要深入文本,有一定的困難;不少學生讀小説偏好情節,忽視語言魅力;鑑賞文學作品還缺乏必要的經驗。

學生在國中已學過《紅樓夢》中的一篇文章,接觸到了有關曹雪芹和《紅樓夢》的內容,但太少,也太侷限。本部分主要讓學生在國中已知的基礎上進一步瞭解《紅樓夢》,用自己的眼光去發現以前所不知道的,或者是和以前不一致的東西,從而激發學生的興趣,為以後進一步研讀《紅樓夢》打下良好的基礎。

三、設計思想

以建構主義的學習理論為指導,充分利用現代教學手段,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完成知識建構,達到學習目的。

感受經典文學名著的藝術魅力,培養文學鑑賞能力,倡導探討風氣。激發學生探究《紅樓夢》的興趣,使學習活動成為一種享受,而不是一種負擔。

依據課標的精神和要求制定教學目標,注重語文應用、審美與探究能力的培養,促進學生均衡而有個性地發展。

教學中突出語文科特點,注重課文的整體把握和體驗,關注學生能力的遷移,充分發揮學生自主學習和教師評價、點撥的作用,並利用多媒體提高課堂效率。

四、教學目標

1、瞭解文中主要人物賈寶玉、林黛玉、王熙鳳的性格特點以及小説刻畫這些人物所運用的描寫方法。

2、學習本文圍繞中心事件運用多種方法介紹人物的寫法。

3、初步瞭解《紅樓夢》的思想內涵和藝術性。

4、培養學生的文學鑑賞能力和開放式創新型的思維習慣。

五、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理解林黛玉、賈寶玉、王熙鳳的人物性格。人物形象

難點:分析本文通過人物的肖像、語言、行動和心理多角度綜合表現的描寫方法。

六、教學過程設計

課時安排:2課時

課前準備

教師:

準備好學生蒐集材料的網站

學生:

1、學生通讀全文,熟悉其他人物形象,瞭解相關情節。

2、從下列題目中選擇,分組討論,寫成文段,每人寫80—120字。

(逐步培養和提高學生的文學鑑賞和評價能力)

①從黛玉眼中看賈府

②眾人眼中的林黛玉

③黛玉眼中的王熙鳳

④黛玉眼中的賈寶玉

説明:第一個問題要求學生在文中全面把握賈府的特點,瞭解整個故事發生的大的背景。第二個問題要求結合相關情節對林黛玉做較全面的瞭解和分析;第三個問題要求細析文中的描寫,從每一個動作每一句語言當中揣摸人物性格;第四個問題要求對人物的外貌、語言和《西江月》作認真的分析。

(把課內外提高學生語文素質的活動有機地結合起來,乃是大語文教學觀的具體體現,也是以往傳統的語文教學觀所忽視的。)

3、各組分別選出一名代表當課堂發言人,本組每人寫的發言稿全部交給發言人作綜合整理,以便在課堂上代表本組作“人物形象分析”發言。

第一課時

(一)導入

觀看《紅樓夢》電視劇《林黛玉進賈府》視頻片斷(幫助熟悉文本,引入情境,建議自習課處理)

播放《枉凝眉》。一曲深情舒緩的《枉凝眉》,揭示寶玉與黛玉的木石前盟故事。今天,我們學習《林黛玉進賈府》,介紹《紅樓夢》及“林黛玉進賈府”的故事前因。

學生複述課文情節,根據平時經驗(收看電視、閲讀原作等)進行擴展。

(幻燈片投影)寶黛共讀西廂的插圖,同時配以“枉凝眉”的音樂。以營造一種氛圍。

師:有人説,“開談不講《紅樓夢》,縱讀詩書也枉然。”《紅樓夢》是中國古典文學創作的顛峯之作,代表了中國古典小説的最高成就。哪些同學讀過或聽説過《紅樓夢》?請你給大家介紹一下你所瞭解的《紅樓夢》,一點即可。(鼓勵學生大膽發言,積極參與)

學生髮言後,教師加以補充。

今天就讓我們跟隨林黛玉的行蹤,走進富貴奢華的賈府,感受《紅樓夢》里人物的喜怒悲歡。

(説明:鼓勵學生介紹《紅樓夢》的主要目的是:一、讓讀過《紅樓夢》的同學有表現的機會;二、讓不瞭解或瞭解不多的同學對《紅樓夢》有一個大致的瞭解;三、通過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營造一個和諧共享的對話氛圍,凸現學生主體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的補充可以彌補學生髮言的不足,讓學生對《紅樓夢》這部作品有一個較為全面的瞭解。)

(二)自主探究

1、從黛玉眼中看賈府

研討角度:賈府的軟件、硬件

活動形式:圈畫、小組討論、班級交流。(下同)

提問:課文交代,未進府之前,“林黛玉常聽得母親説過,他外祖母家與別家不同”。這“不同”就是通過林黛玉的一雙慧眼一層層鋪陳開來。首先請大家想想,這賈府的硬件措施是怎樣的?

學生讀書討論,交流明確:硬件主要表現在以下三方面:

①宏偉的外觀。處於繁華街市、阜盛人煙之中的賈府建築,在黛玉的眼中,僅就外觀,就突出地感覺到它“大”:門前蹲着兩個大獅子;門是三間獸頭大門;正門之上有一匾,匾上書寫着五個大字。三個“大”字不但表現了賈府建築的宏偉外觀,而且也暗示了賈府顯豁高貴的社會地位。

②講究的佈局。比如賈母的正房大院,就設置了一個垂花門、兩邊抄手遊廊和一個安放着大理石插屏的穿堂做掩映,既莊嚴肅穆,又表現出豪門貴族氣派。就賈赦住處,雖不似賈母的正房那樣,卻也有儀門和廂廡遊廊。至於“榮禧堂”的五間大正房,被儀門、耳房、穿堂、甬道簇擁着,更是軒昂壯麗。

③華貴的陳設。就“榮禧堂”而言,先以特寫鏡頭詳細介紹了堂屋中的匾額,無論是匾的質地花紋,匾上大字的規格,還是匾上的題字與印璽,都顯示着主人的社會地位;室內陳設的大紫檀雕螭案、青綠古銅鼎、待漏隨朝墨龍大畫、楠木交椅、玻璃盒等,都説明了主人的富貴豪華。就是耳房內的陳設和器物也頗為華貴:靠背、引枕、條褥,都飾以龍蟒;小几、香盒、酒槲、茗碗乃至痰盒都各具特色。

(説明:此問重在訓練學生篩選重要信息的能力。賈府硬件的信息,課文中都有直接表現的文字,學生只要認真讀書,不難篩選出的。通過此問的探討,學生能夠從“硬件”設施上,一下子從感性上把握到賈府的環境特點。)

教師提問:賈府庭院的的氣勢之宏、佈局之妙、陳設之精,充分顯示了高門大第的威嚴、顯豁,社會地位的尊崇、高貴。但,這只是“硬件”。林黛玉進賈府,她所感的,還有賈府裏處處透露着的一種逼人的神魄,可謂“軟件”。

2、請説説賈府“軟件”的特點。

學生思考討論,交流明確。

“軟件”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①非凡的服飾。如王熙鳳的衣飾打扮“彩繡輝煌”,賈寶玉、王夫人等乃至僕婦下人,“包裝”都是很“精良”。

②驕矜的氣質。賈母、邢夫人、王夫人、李紈、三春等人,身上都有一種驕矜之氣。

③更重要的,賈府有着一套繁文縟節。如用飯時,“李氏捧飯,熙鳳安箸,王夫人進羹”,十分講位次;丫鬟旁邊執着拂塵,李紈、熙鳳二人立於案旁“佈讓”,“寂然”吃飯,吃過了漱口洗手,之後吃茶。一套儀節,均不得亂來。由此,我們不難看出,賈府的富貴尊榮,不僅是物質的,還有禮教的;不僅寫出了富貴尊榮,也寫出了封建社會的等級森嚴。

(説明:此問重在訓練學生透過現象看本質的能力。一般説來,認識一個環境,往往只把握“硬件”上的特點,而忽視“軟件”上的觀察和探討。本問的目的就是,要求學生體味出賈府的精神內涵實質。)

3、眾人眼中的林黛玉

探討角度:

①眾人眼中的林黛玉(外貌)

②鳳姐眼中的林黛玉(外貌)

③寶玉眼中的林黛玉(外貌)

④作者筆下的林黛玉(動作、語言、神態)

所勾畫的語句:

“黛玉年貌雖小,……便知她有不足之症。”

“天下真有這樣標緻的人物……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頭心頭一時不忘。”

“兩彎似蹙非蹙煙眉,一雙似喜非喜含情目。態生兩靨之愁,嬌襲一身之病。淚光點點,嬌喘微微。嫻靜時如姣花照水,行動處似弱柳扶風。心較比干多一竅,病如西子勝三分。”

探討結果:眾人關注黛玉的身體,注意到她身體孤弱、多病;鳳姐見多識廣,觀察到她容貌標緻,氣派不凡;寶玉對她的觀察更為獨到,在他眼裏,她弱不禁風,多愁善感,美麗多情,姿容俊逸,極富神韻;而作者筆下的林黛玉則多疑、自尊自重、謹言慎行。

小活動:黛玉自述

請一位同學以第一人稱的身份來介紹前兩回中林黛玉的身世。

例:我林黛玉,姑蘇人氏。父親林如海,乃是前科的探花,現為巡鹽御史。母親賈敏,是京城豪門賈府的女兒。我還有一個弟弟。我家雖系鐘鼎之家,卻也是書香之族,所以從小讀書寫字。可惜家門不幸,弟弟和母親相繼過世。外婆憐愛孤苦的我,執意叫我到她那兒去,因而我在我老師賈雨村的陪同下到京城去投靠外婆。

4、黛玉眼中的王熙鳳

欣賞電視劇片斷——熙鳳出場

探討角度:

①出場

②外貌

③語??

所勾畫的語句

“這個人打扮與眾姑娘不同……粉面含春威不露,丹脣未啟笑先聞。”“放誕無禮”等等。

探討結果:王熙鳳出場前,“未寫其形,先聞其聲”,既寫出她性格的潑辣放肆,又顯示她受到賈母的寵愛。接着從黛玉眼中見到了她的外貌衣着,通過容貌描寫,讓人感到她美麗的背後隱藏着刁鑽和狡黠。頭飾、裙飾和服飾極力鋪陳的描寫,又顯示出她的華貴、得勢與珠光寶氣,也暗示了她的貪婪和俗氣。她的言談、舉止、神情等則寫出了她的隨風使舵,忽笑忽哭,處處逢迎討好,博取賈素養歡心,藉以炫耀和鞏固自己的權勢,顯示出她醜惡的內心世界。

5、黛玉眼中的賈寶玉

探討角度:

①黛玉聽到的和看到的

②對兩首《西江月》的理解

欣賞電視劇片斷——寶黛初會

所勾畫的語句

“頭上戴着束髮嵌寶紫金冠……繫着一塊美玉。”

“頭上週圍一轉的短髮……天然一段風騷,全在眉梢;平生萬種情思,悉堆眼角。”

林黛玉還聽到賈寶玉講這樣的話:“除了《四書》之外,杜撰的太多,偏只我是杜撰不成?”還看到賈寶玉怒摔命根子“通靈”寶玉。

探討結果:寶玉在家人、世人眼中“無能”“不肖”,在黛玉眼中卻“眼熟”“極好”。而這“無能”“不肖”都是站在封建統治者的立場上説的,看起來像在諷刺寶玉,實際上是讚頌寶玉的叛逆性格。他生活在封建貴族家庭之中,封建正統勢力的重重包圍之下,使他有找不到出路的無限愁恨,他的言論和行動被人看作瘋傻。不願與當時上層社會的庸俗官吏結交應酬,不願遵守封建禮規,不願讀八股文章,不願走科舉做官的道路,實在是“於國於家無望!”

(説明:環境和人物這兩個環節是本文教學中突破教學重點、難點的關鍵環節,教師要在學生與文本,學生與學生以及學生與老師之間展開充分的對話,在對話中學會小説欣賞的要點:聚焦精彩,解讀意義。對話教學往往有這麼兩個優點:其一,在平等寬鬆的氛圍中,相互碰撞相互啟發,有利於頭腦風暴的形成。古羅馬哲學家昆體良始終認為“大家在一起學習,可以互相激勵,促進學習”;其二,有助於學生養成相互協作、樂於交流的良好品質。語文新課標就積極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在聚焦精彩,品讀“看”、“聽”環節教師起的作用是“引學生鑑賞”、“幫學生鑑賞”、“教學生鑑賞”。讓學生藉助教師或他人的眼睛,藉助教師或他人的講解、引導看到文中的妙處。)

(三)全班交流

1、針對上述討論內容,各小組選派代表彙報結果,展示其個性化解讀。

2、教師對交流結果進行評價、點撥。

(四)課後作業

1、林黛玉人物形象的塑造方法。

2、比較:本文與《林教頭風雪山神廟》景物描寫作用的角度。

3、試比較《林教頭風雪山神廟》與《林黛玉進賈府》在塑造人物方面分別具有的特點。

第二課時

(一)觀看《紅樓夢》電視劇《林黛玉進賈府》視頻片斷

(二)研讀課文;人物形象塑造方法賞析

任務:林黛玉人物形象的塑造方法。

找出描寫林黛玉外貌的句子。

作者用不同人物的眼光,從側面有層次地刻畫林黛玉的音容笑貌、神態風度,使林黛玉的形象越來越清晰地呈現在讀者面前。這是間接描寫的經典。

把眾人眼裏的黛玉、王熙鳳眼裏的黛玉、寶玉眼裏的黛玉,三處描寫多角度、有層次地層現林黛玉的音容笑貌、神態風度,寫意和工筆兩種手法交替使用,既有朦朧的美感,又有清晰的美感。這不僅是眾人在觀察黛玉,描述黛玉,被觀察描述者林黛玉也是一面鏡子,生動折射出了眾人的身份、脾氣性格。

尤其是王熙鳳眼中的林黛玉更是推進了一層,突出了黛玉容貌的標緻和氣派的不凡。“‘真有這樣標緻人物’,出自鳳口,黛玉丰姿可知,宜作史筆看”(脂硯齋批語)。王熙鳳見多識廣,見過世面,她的話説得那麼中聽,得體,不僅投合賈母的心意,而且點明瞭黛玉的風流態度和言談舉止的不俗。

寶玉眼裏的黛玉:“廝見畢歸坐,細看形容,與眾各別:……病如西子勝三分。”

教師點評:經過兩處鋪墊,第三處借寶玉之眼濃墨重彩地描寫黛玉。五個對偶句抓住林黛玉弱不禁風、多愁善感的性格特點,工筆細描,細緻地表現了黛玉無與倫比的姿容、神韻和風采,繪出了一幅精美的風流俊逸的病美人圖。

(説明:鑑賞人物形象、學習人物塑造的方法是小説學習的更高一層目標。本文從多個角度刻畫人物,使得人物成為一個立體的人,這一手法值得推敲。)

(三)拓展閲讀

1、閲讀黛玉葬花這部分文字,鑑賞人物形象。

活動形式:自讀,書面作業。

(説明:寫作上較突出的特點是圍繞中心事件描寫人物。作品中的人物是圍繞黛玉進賈府這一中心事件,通過黛玉的見聞來描寫的。)

2、比較:本文與《林教頭風雪山神廟》景物描寫作用的角度。

①學生討論發言。

②小結:《林黛玉進賈府》着重通過黛玉的眼睛展示賈府外觀的宏偉、佈局的講究、陳設的華貴,為人物故事情節的發展提供了一個典型的背景環境,為後文情節的展開作了一個鋪墊。

?林教頭風雪山神廟》對風雪的描寫,則具有渲染氣氛和推動情節發展的作用。如風雪夜,林沖初到草料場時的景物描寫,“風大雪緊”為林沖到山神廟發現陰謀起到了推動情節的作用。

3、試比較《林教頭風雪山神廟》與《林黛玉進賈府》在塑造人物方面分別具有的特點。

①《林黛玉進賈府》一文是以林黛玉進賈府這一事件為中心,以她當天的行蹤為線索,通過她的耳聞目睹,介紹了賈府的一大批人物形象,初步展示了賈府這一典型環境的概貌,打開了紅樓夢故事發展的帷幕。這一章節,注重的是羣像的刻畫,在眾多的人物當中,也有體現了作者獨具匠心的對重點人物的精雕細琢。

林黛玉——因母早喪下無兄弟而投奔到外祖母處;亦因心中早已知曉外祖母家的不同,所以,她來到賈府是“步步留心,時時在意,不肯輕易多説一句話,多行一步路,惟恐被人恥笑”。雖然外祖母疼她,但她總有寄人籬下的感覺,待人處世始終謹慎。比如邢夫人留她吃晚飯,她婉言拒絕了,説:“舅母愛惜賜飯,原不應辭,只是還要過去拜見二舅母,恐領了賜去不恭……”一席話既表明了對邢夫人的尊敬和感激,又表明了自己顧全大局的禮節。她的謹慎和小心還表現在王夫人及賈母房中的讓座事件上。這種“步步留心,時時在意”的細心、敏感、慎重的態度,恰是她寄人籬下的感情的反映,這也是她性格中的一個主要特色。同時,借眾人對黛玉的年貌、舉止言談、身體面龐、風流態度的描摹和寶玉對黛玉的外貌、神韻的評述,也表現出了黛玉的美貌多情、體弱多病的特點。這是一個美麗、柔弱而機敏的形象。

賈母——作者在文中雖然沒有過分的渲染,但通過黛玉的“感覺”,那圍繞在她周圍的“斂聲屏氣,恭肅嚴整”氛圍,讓我們看到了一個貴族之家的具有無上權威的享受奢侈榮華的“老太君”的形象。

王熙鳳——一個精明強幹、慣於玩弄權術的人。為人刁鑽狡黠,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外表美麗,然而內心卻充滿着貪婪和俗氣,對下蠻橫欺詐,對上諂媚奉承,善於察言觀色、機變逢迎,性格潑辣。如在見黛玉的一場戲中,她先是恭維黛玉是“天下真有這樣標緻的人物,我今兒才算是見了”,繼而提到黛玉的母親,在賈母之前搶先“用帕拭淚”,最後又因為賈母笑了而轉悲為喜。由此可看出,這一典型性格的表現入木三分。

賈寶玉——一個備受寵愛,又被他人視做“叛逆”的眉清目秀、英俊多情的年輕公子。而兩首《西江月》正是賈寶玉叛逆性格的真實寫照。

②《林教頭風雪山神廟》的節選是講林沖刺配滄州後,管理天王堂、草料場,又一次被陸虞侯陷害,最終逼得他走投無路,不得不走上殺人報仇的道路。這一章節,注重的是隨着故事情節的推動,個體形象的性格變化。

林沖——他本是一個具有一定的社會地位、過着安定生活的中產者,本性安於現狀、柔弱動搖,但又有正義感,有扶弱濟貧的俠義氣概。對高俅的陷害的反應是“自認罪囚”,體現了他的委曲求全、逆來順受的性格。草料場那崩壞了的草屋的修理,也説明他想長期安住下去,表現了他的動搖和隨遇而安的想法。而山神廟的親耳所聞,使他終於在鐵的事實面前破滅了忍辱求安的幻想,毅然殺死仇人,投奔梁山。而這個轉變,關鍵在於一個“逼”字。

(四)全班交流

1、針對上述討論內容,各小組選派代表彙報結果,展示其個性化解讀。

2、教師對交流結果進行評價、點撥。

(五)教師小結

同學們對《林黛玉進賈府》中感興趣的幾個方面進行了初步的、淺層次的探究,在整個學習過程中大家團結協作,蒐集信息,分析整理,鍛鍊了實踐能力和自學能力。同時還能學以致用,把作品中的一些寫作方法靈活地運用到自己的寫作中,這些都是非常值得肯定的。但是,《紅樓夢》博大精深,“紅學”探討也由來已久,我們對作品的認知還需不斷深入,得出的一些觀點還需不斷完善。希望同學們以這次學習活動為契機,將課內學習與課外閲讀有機地結合起來,進一步擴大視野,提高語文素養,成為真正的“讀書人”。

(六)課後作業

1、賈寶玉、王熙鳳人物形象賞析。(任選一題)

2、從下面選擇一個開頭,給王熙鳳作一句話評價。

①賈母眼中的王熙風是一個……

②王夫人眼中的王熙鳳是一個……

③林黛王眼中的王熙風是—個……

④我眼中的王熙鳳是一個……

3、給《紅樓夢》的作者曹雪芹説幾句話。

(説明:作業採用開放式題目,人人有話説。)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