騎小車大班教案7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5.08K

教案可以幫助教師準備好所需的教學輔助材料和資源,教案可以根據不同學生羣體的需求進行個性化調整,本站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騎小車大班教案7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騎小車大班教案7篇

騎小車大班教案篇1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隨音樂旋律完整做動作,體驗用身體動作表現愉快情緒。

2、藉助情景創編並能熟記動作順序。

3、能根據音樂的速度,變換動作速度。

4、聽音樂,嘗試分辨樂曲的快慢和輕重,能跟着節奏律動。

活動準備:

自行車一輛,若干風景圖片,音樂光盤

活動過程:

一、導入

1、以春遊為主線導入。

今天,老師想帶小朋友去春遊,可是,我們這麼多人怎麼去呢?教師引導幼兒積極發言。

2、情景表演:看,有的小朋友是騎着自行車來的?。請一位小朋友騎自行車入場。

3、提問:你們發現他是如何自車的嗎?(幼兒發言及模仿騎車動作)

4、騎車過程中我們要注意些什麼問題呢?(看前方?速度慢?懂得按車鈴兒)

二、基本部分

1、根據情景,鼓勵幼兒大膽創編動作,並且學習模仿騎車動作。

2、隨音樂進行表演

啟發幼兒用椅子做為道具(自行車)

3、不跟音樂進行表演學習分解動作,要求幼兒注意細節。(教師帶着幼兒做動作)

4、完整跟隨音樂進行表演,並且邊走邊看看沿途看到的風景(教師通過幻燈片的形式出示一張一張漂亮的風景圖片)

三、結束部分

我們看到桃花開了,梨花開了。春遊活動圓滿結束,活動中大家能注意安全,保持車距,我們進行了一次安全而又愉快的旅行,小朋友都玩累了,老師也累了,我們也該休息休息了。

活動反思:

在今後的工作中,我們要多蒐集一些適合本班幼兒年齡段音樂作品,供幼兒欣賞,做韻律或練習打節奏,使幼兒音樂方面提高的更快,且在其中體驗音樂給我們帶來的樂趣。在教學過程中,要多思考,多提問,力爭讓幼兒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學習知識。還要關注幼兒存在的個體差異,對幼兒進行個別指導。

騎小車大班教案篇2

一、活動目標

1.積極參與小車製作,體驗製作完成小車後的成就感。

2.大膽動手製作會跑的小車,積極參與想辦法解決製作過程中遇到的問題。

3.製作車輪會轉的小車,探索車輪與車軸連接的方法。

4.願意大膽嘗試,並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使幼兒對探索自然現象感興趣。

二、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小朋友有玩過玩具汽車的經驗。

物質準備:

一輛會跑的玩具小汽車,在不同位置鑽孔的牙膏盒和沒有鑽孔的紙盒,鑽好孔的瓶蓋,大小不同的圓形紙片,各種圓形積塑玩具,泡沫板,吸管,一次性筷子,橡皮泥,剪刀,雙面膠,透明膠,音樂《雪之夢》。

三、活動過程

1.觀察小車,瞭解小車的基本結構。

(1)指導語:看這輛小汽車是由哪些部分構成的?

(2)小結:小車由車身和車輪構成。(該部分略作詳細觀察車輪與車軸之間的關係,車輪與車身的高度)

2.幼兒思考怎樣做一輛會跑的小車。

出示準備的材料,讓幼兒説一説,各種材料適合做什麼,打算怎麼做。

指導語:今天老師給你們準備了一些材料,想請你們親手做一輛會跑的小車,請你們在做之前先看一看桌子上的材料,和你的身邊的朋友他説一説,你打算用哪些材料來做什麼?怎麼做?

3.幼兒動手製作會跑的小車。(第一次操作)教師按半成品車、部分零件已組裝配套、單一的材料分為幾組擺放,幼兒自願選擇小組,嘗試製作會跑的小車。

4.幼兒檢查自己製作的小車。

(1)幼兒介紹自己做的小車。

指導語:你們的小汽車都做好了嗎?説一説你是怎樣做的。(各小組在自己組內介紹自己做的車)

(2)檢查小車能否跑起來。

指導語:請同伴相互檢查,你做的小車能跑起來嗎?看看能跑的小車和不能跑的小車有什麼地方不一樣?

在相互檢查和比較中,讓幼兒發現車輪和車身位置、車輪之間距離的關係。

(3)小結:車輪要安在車身合適的位置上,車輪之間的距離要適當,小車才能跑起來。

5.幼兒改造自己的小車。(第二次操作)教師鼓勵幼兒合作修理小車,讓跑不動的小車都跑起來。

6.教師再次總結。

(1)先讓在第二次操做中成功幼兒説一説,他是怎樣改造自己的小車的。

(2)教師做總結。

活動反思:

在本次活動的開展過程中,教師能充分考慮幼兒的學習特點,注意內容的綜合性愚教與生活和遊戲之中,並在活動中設計了用肢體語言表現不同車輛的各種特徵,活動中幼兒充分發揮了自己的想象力。讓幼兒在活動中真正體會到自己是學習的小主人。

不足之處:

在幼兒用身體模仿小汽車的時候,應該多采用小組活動的形式,這樣既可以培養幼兒的合作精神,也可以使一些模仿能力差的幼兒受到啟發。

騎小車大班教案篇3

活動設計背景

近段時間本班有部分幼兒會帶一些小磁鐵到幼兒園來,我發現很多孩子對這個特別感興趣,而且還能玩出很多花樣。並且在以前的學習中也基本瞭解了磁鐵能吸鐵的特性。看到孩子們對磁鐵這麼感興趣,我想利用這樣的機會讓孩子們更多地瞭解磁及其在生活中的應用。

活動目標

1、認知目標:

瞭解磁鐵能吸鐵的特性及感受磁鐵的兩極性。

2、情感目標:

瞭解磁在生活中的應用,培養幼兒對科學現象的興趣。

3、技能目標:

善於用各種方法來玩耍磁鐵,並在玩耍小車的過程中發現磁的兩極性。

4、願意大膽嘗試

並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發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

認知磁鐵的特性並通過玩耍小車的過程感受磁的兩極性。

教學難點:

部分幼兒缺乏動手操作的能力,不能很好地發現磁鐵的特性並感受磁的兩極性。

活動準備

1、每位幼兒一個紙杯,裏面裝有回形針,小鐵片,小塑料片,小紙片。

2、每組幼兒一套磁力小車,每組4名幼兒,各有兩個。磁力小車的樣式是兩頭裝有磁鐵。

3、每位幼兒一塊磁鐵。

4、磁鐵應用的ppt

活動過程

1、 開始環節:老師通過隔着一張白紙讓小鐵片跳舞的魔術引發幼兒的興趣,並引出主題磁鐵。

2、 基本環節:給幼兒分發紙杯和磁鐵,鼓勵幼兒玩耍,並在此過程中讓幼兒温習已經瞭解的磁鐵的特性。在幼兒玩耍結束後,通過提問引導,讓幼兒自己説出磁鐵能吸鐵的特性。

在幼兒興致正濃的時候,老師用擬人的手法告訴幼兒磁鐵先生為了表揚大家發現了它吸鐵的本領還想和小朋友再玩一個遊戲,然後老師利用“魔法變變變”的方式把剛才的磁鐵變成已準備好的磁力小車,告訴幼兒磁鐵先生就藏在小車上。在發給幼兒玩耍之前給幼兒一個小任務,找到磁鐵先生藏到了哪裏。

先讓幼兒各自玩耍,並引導幼兒在玩耍的過程中仔細觀察發現小車的兩頭可以吸在一起,通過自己的動手操作,發現磁鐵在小車的兩頭。

接下來讓幼兒以小組的形式完成一項比賽,幼兒4人一組,共有8個磁力小車,比比看哪一組的小車能最快地連在一起。通過這個遊戲讓幼兒發現磁鐵之間可以相互吸引。第二次比比看哪一組的小車能一個推着一個跑得最遠。通過這個遊戲讓幼兒發現磁鐵之間還能相互排斥。

遊戲結束後,老師帶領幼兒一起總結剛才發現的磁鐵的小祕密,幼兒可用自己的話來描述磁鐵的兩極性。

3、 結束環節:幼兒自由玩耍小車,並可以和其他的幼兒自由組合玩耍,進一步感受玩耍小車的樂趣。並在玩耍結束後請幼兒為大家展示自己連接的各種各樣形式的小車。

4、 延伸環節:為幼兒播放講解磁鐵應用的ppt,如在我們的生活中:冰箱的門上,黑板上各種各樣的粘鈎,磁懸浮列車,指南針等都是利用了磁鐵。

教學反思

1.在備課過程中缺少一些教學理論。

2.對活動過程的反思:(以下方面無論是與否,都應該分析是與否的原因,從而總結經驗或提出改進措施)

⑴對幼兒發展的反思:本次活動基本上還是尊重了幼兒發展學習的規律,以遊戲的形式讓幼兒自由探索。並且幼兒在遊戲中充分發揮了自主性,有充分的自由空間。在遊戲過程中既有自我探索的部分,也有與小組協作的過程,進一步鍛鍊了幼兒的協作能力以及積極參與的態度。

⑵對教師專業發展的反思:基本瞭解幼兒的已具有的關係磁鐵的經驗水平以及幼兒的年齡特點。在活動過程中教師的參與較少,主要以組織和引導幼兒為主,讓幼兒能有最大限度的發展。

⑶對師幼互動的反思:在活動過程中,教師應根據個體差異的存在,調整活動時間,以及對不同的幼兒引導的方式

3.對活動效果的評析:本次活動主要以遊戲的形式,讓幼兒在玩耍中發現規律,教符合幼兒的心理特徵。但個別幼兒還不能完全地自主觀察與參與,這就需要教師根據不同的情況合理的引導,使幼兒都能達到各自的發展水平。

4. 這節課在遊戲活動設計上還可以更新穎,比如用一根細棍穿過兩個環形磁鐵,並讓這個兩個磁鐵想排斥,上面的磁鐵就懸浮在空中,這可以讓幼兒更直觀地感受磁鐵相互排斥,並簡單、初步感受這一特性在磁懸浮列車中的應用。

騎小車大班教案篇4

活動目標

1.練習幼兒的手臂肌肉力量,提高幼兒全身的協調性。

2.幼兒喜歡與同伴玩遊戲,體驗合作遊戲的樂趣。

3.提高動作的協調性與靈敏性。

4.幼兒能自主結隊進行遊戲,學會與他人協作,提高團結協作能力。

活動過程

一、熱身運動

適當加入了一些模仿開車、推車的動作。

二、讓幼兒自由討論、探索如何“推小車”

根據幼兒探索情況,我請一名幼兒配合,邊講解邊示範:前面的小朋友兩手支撐地面,後面的小朋友抱起前面小朋友的雙腿夾在腋下,前面的小朋友的雙手學腳走路,與後面的小朋友同時向前進。

三、講解完後請小朋友自由選擇自己的好朋友,兩人一組,在空地上嘗試練習

四、“推小車”接力比賽

講解遊戲規則:兩個人一組,一人當“小車”,一人當“推小車”的人。聽到哨聲後,開始往前推,到達終點後兩人換角色,再回到起點,然後換另外一組小朋友。

活動反思

幼兒在分組遊戲時發現個別幼兒還不能很好的推車,在集體講解,觀看其他幼兒成功的祕訣。後面推的幼兒要站在兩腳的中間提前面同伴的兩腳腳踝處,慢慢向前推。在最後部分比賽遊戲時,要求幼兒在比賽後互相交換位置。讓他們更好的得到鍛鍊。

小百科:車,是漢語詞彙,漢語拼音為chē。車輛指的是代步工具,古代車有四條車轍印,這説明當時已有"交通規範",兩車相向而駛,與中國現在的”靠右行駛“異曲同工。

騎小車大班教案篇5

活動內容

小車不倒只管推

重點領域

健康

相關領域

社會

活動目標

1、通過協作練習,提高幼兒的平衡和團結協調能力。

2、培養幼兒團結合作精神和交通安全意識。

重點、難點

重點:

推小車的方法要領。

難點

在遊戲中幼兒的合作意識和動作的平衡協調。

活動準備

1、用泡沫板、海綿墊、不同寬度的長凳搭成不同的小橋,用圓形積木拼成小樹林。筐子五個、籃球如干個。紅綠牌子一塊、錄音機一台、磁帶一個。

2、場地佈置修理廠、停車場。

活動過程

一、動物熱身模仿操

1、 教師帶領幼兒四路縱隊變大圓圈走然後再變回四路縱隊。

2、 在走大圓時,幼兒聽教師口令模仿動作,如高人走、矮人走、大象走、熊走、獅子走、兔子跳、小鳥走等。

二、學習推小車

1、 教師請一位小朋友同教師一起示範,並講解動作方法與玩法。

2、 小朋友自由結伴自由練習。

教師:“請你們注意安全不要相互碰撞,如果哪輛小車翻倒了,我就會把它託運到修理廠去。

3、 幼兒互換角色。

三、按交通規則推小車

1、教師出示紅綠牌,幼兒看教師手裏的記錄牌推小車。

教師:“如果有小車不遵守交通規則闖紅燈,我就會把你交給交警。”

2、幼兒互換角色。

四、在橋上和樹林裏練習推小車

1、引導幼兒到橋上和樹林裏練習推“小車”。

教師:“你們看那邊有好多小橋和樹林,你們敢不敢在那上面和裏面開車。

五、推小車運“西瓜”

1、遊戲玩法:幼兒們推小車過小橋或繞過樹林,到達西瓜地後後面的幼兒從地上撿起“西瓜”,然後推着小車從路上回來把西瓜放在筐子裏,看哪組小朋友運的“西瓜”多就為獲勝。

六、放鬆練習

騎小車大班教案篇6

【設計意圖】

健康領域的一個重要目標就是培養幼兒對體育活動的興趣,發展動作的靈活性和協調性;大班的孩子們都見過小推車,而且大多數孩子都有過推小車的經驗,他們非常喜歡玩推車遊戲,本活動中快樂的小推車,不是讓孩子們推真正的小車,而是通過孩子們的肢體動作模仿推車的過程----兩個小朋友一個當小推車,一個當推車人,當小車的幼兒用胳膊支撐起身體向前行進,推車的幼兒要用力抬起當小車的幼兒的兩條腿,這兩個動作對於大班幼兒來説是非常具有挑戰性的。為了增加活動的趣味性,活動中還設計了比賽推小車的形式,既增加了難度鞏固了幼兒基本動作的練習,又讓孩子們感受到新鮮和刺激。

【活動目標】

1、嘗試協作推小車的`多種玩法,激發幼兒的創造性和想象力。

2、發展幼兒的肢體協調能力,培養幼兒對合作遊戲的興趣。

【活動目標】

1、指導幼兒兩兩結伴進行推車遊戲,增強手部力量,提高身體平衡協調能力。

2、培養幼兒合作意識,體驗與同伴協作遊戲的快樂。

【活動準備】

1、獨輪車四輛、指示圖卡,拱形門四個、半月搖四個。

2、歡快的遊戲音樂,進行曲。

【活動過程】

一、快樂熱身活動律動導入,激趣。(教師帶領幼兒入場,結合律動做手部動作)

師:伸出小手跟我做,小手拍拍,上拍拍,下拍拍,左拍拍,右拍拍,小手拍起來。(反覆練習2-3遍,節奏由慢到快,隨幼兒的掌握情況逐漸加快節奏增加難度,增強趣味性。

二、快樂體驗,集體練習

1、談話導入,示範講解

師:熱鬧的建築工地上,小推車正在忙忙碌碌地運送貨物。

2、教師扮演推車人,請一名幼兒扮演小推車,示範合作"推車"的過程。

師邊示範動作邊詳細講解動作要領:一名幼兒身體伏地,雙手撐地,兩條腿用力蹬直,扮演小推車,另一名幼兒站在其後,抬起前一位幼兒的雙腳,兩人配合着向前行走。注意一定要抬起靠近腳踝的部位,這樣會更省力。

3、師幼共同分析、總結

(1)二人推車法:請一位小朋友雙手着地,教師雙手握其雙腳腳腕,成"推小車"狀前行。

(2)三人推車法:請一位小朋友雙手着地,另請兩位小朋友分別握其左腳腕和右腳腕,成"小推車"狀前行。

三、快樂比賽,難度練習

1、遊戲:推小車比賽在兩次嘗試練習的基礎之後,將幼兒分成四小組,兩兩結伴遊戲,其中一名幼兒扮演小推車,另一名幼兒來推,將"小車"從開始點推到終點,比比那組小車推得又快又穩。比賽過程中,教師可適當對幼兒進行表揚與鼓勵,以激發幼兒的積極性和成功感。

2、遊戲:運送"磚塊"全體幼兒組成四個"小車隊",為工人叔叔運送"磚塊"(沙包),將"磚塊"放在扮演小推車的幼兒背上運送到指定地點,比比哪個小車隊運送的"磚塊"最多。

四、放鬆活動

在音樂伴奏聲中幼兒一起做放鬆活動,以緩解緊張疲勞的身體。

活動延伸:

活動結束後教師和幼兒一起搜尋諸如"抬花轎"、"跳房子"等民間遊戲,既可解決體育遊戲與器械不足的矛盾,又可把民間遊戲發揚光大。

活動反思:

幼兒在這次體育活動中興趣很濃,充分調動了幼兒的積極性,幼兒在分組遊戲時發現個別幼兒還不能很好的推車,教師要隨時提醒幼兒認真觀看其他幼兒成功的祕訣,後面推的幼兒要站在兩腳的中間提前面同伴的兩腳腳踝處,慢慢向前推。在最後部分比賽遊戲時,要求幼兒在比賽後互相交換位置。讓他們更好的得到鍛鍊。

騎小車大班教案篇7

一、指導思想:

近幾年來,“素質教育”的呼聲一天甚是一天,我們必須從體、智、德、美等多方面對孩子實施素質教育,讓孩子得到全面素質的培養。同時,只有在每一個具體活動中落實,那才是可行的。古文《漁翁》中曾道:“送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也就是説,送給他魚,不如教給他捕魚的方法。引申到我們老師身上,就是我們在教育孩子時,與其教給孩子知識,不如教給孩子學本領的方法。當然,這個“授”字,不能簡單地理解為單純地傳授,應該進一步的認識為“在引導中授予方法”,這對孩子來説具有深遠的意義。在教學中,我們教師應該變“注入式”教育為“啟發式”教育,變孩子的“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變孩子“學會”為“會學”。總之,我們要通過活動,為孩子將來身心和諧健康發展打下一個良好的基礎,以便更好地提高孩子適應生活的能力。

大班階段是屬於平衡感覺轉向發達的時期,而大班幼兒對平衡技能的練習並不少接觸,在這個階段,選擇一些有新意的有難度的“平衡技能”的練習內容很有必要。“騎小車”該內容更能促進幼兒平衡能力的提高,激起孩子對體育活動的滿腔熱情,符合大班孩子這種生理、心理特點,是非常適宜的遊戲。

二、活動目的:

1、啟發幼兒學習用塑料圈沿着直線和曲線騎小車,提高幼兒對圈的控制能力和平衡性。

2、引導幼兒根據自己的能力,選擇相應的負重物練習負重騎圈,進一步培養幼兒的平衡能力。

3、培養幼兒參與體育活動的興趣。

(分析:我從“行為技能、能力、情感”等三方面制定了以上三條目標。這裏目標中的幾個詞,如“啟發學習”、“引導選擇”等,滲透了會學的觀點。在以往,我們也可以把目標制定為“讓幼兒學會……”“讓幼兒練習……”等,兩者僅僅是變動了幾個詞,卻意味着教師在教學觀念上的轉變,而後者卻滯留於“學會”的觀點。)

重點:引導幼兒學習用圈騎小車,提高幼兒的平衡能力。

難點:提高幼兒對圈的控制能力。

三、活動準備:

每人一個塑料圈,雪碧瓶若干(裏面裝有或多或少紹的水),磁帶、錄音機,地面上畫有彎度不同的線(鋼絲)。

四、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以去雜技團學本領引出課題“今天,老師帶小朋友去雜技團學本領,讓我們先來鍛鍊身體吧!”聽音樂做準備操—圈操。

(二)、基本部分。

1、“雜技團到了,雜技團的叔叔阿姨要來考考我們小朋友。這是一個塑料圈,誰能想出一個辦法,用你的腳踩着圈,就像騎獨輪車一樣使塑料圈不斷滾動?”幼兒分散練習,教師指導。

(分析:這裏,我沒有直接將騎圈的方法示範給孩子看,也沒有提類似“誰能使圈滾動”這種與活動內容針對性不強的問題,而是使問題既具有啟發性,又具有針對性,直接將幼兒的練習集中於雙腳騎圈了。)

2、集合並請幼兒示範。“剛才,你是怎樣騎塑料圈的?”“誰跟他的方法不一樣?”……“這些方法中,哪一種方法更好、更穩?”幼兒分散練習—引導中得出用腳後跟騎圈又穩又容易。

(分析:小朋友探索嘗試後,都會有一種體會:將圈夾在腿中央,用腳後跟來騎最穩當、最容易。如果説與老師直接傳授的方法相比較,動作技能的目標同樣實現了,或許是老師直接的傳授效果來得好,但我還是認為讓小朋友嘗試後自己得出的結果好,因為這其中滲透了孩子思維品質的培養。它是老師直接傳授無法達到的。)

3、集合。“怎樣才能使小車聽話呢?我想讓它往左(右)拐彎,它就往左(右)拐彎。”幼兒練習。

(分析:這裏,主要是培養幼兒對塑料圈的控制能力,尤其是騎圈時幼兒前腳對圈的控制是起關鍵作用的。在教師的引導下,藉助於場地上直線、曲線的幫忙,在孩子們的反覆探索中找到癥結所在,從而突破本次活動的難點。)

4、集合。“誰找到了一個使小圈聽話的好方法?”請個別幼兒示範。

教師小結:騎塑料圈時,前面一隻腳的控制很重要,出腳時把圈控制成直的,那它就會沿着直線走;我想使圈彎向一邊,那出腳時就要把圈彎向那個方向。幼兒再次分散練習。

(三)、遊戲—走鋼絲。

1、騎着小車來到事先佈置好的場地上,引導幼兒觀察:“你們看,這裏的鋼絲有什麼不同?”(彎度不同)“現在我們一起來走走鋼絲吧!”引導幼兒根據自己的能力選擇相應彎度的“鋼絲”。

2、“雜技團的叔叔阿姨給我們帶來了一些飲料,讓我們自己去拿吧!”引導幼兒根據自己的.能力選擇相應重量的飲料瓶,練習負重走鋼絲;提醒同伴間可以互換飲料瓶。

(分析:在這裏,通過讓幼兒根據自己的能力選擇彎度不同的“鋼絲”走曲線和直線、讓幼兒視能力選擇輕重不同的負重物(雪碧瓶中裝有不同量的水)練習走直線和曲線。以此,進一步地提高幼兒的平衡感,它是前面環節的遞進。)

(四)、結束部分。

1、告訴幼兒回教室洗手。

2、收拾、整理玩具,運飲料回教室

(師生共同完成器械的收放工作,以培養幼兒良好的勞動習慣。)

五、活動反思:

本次體育活動具有以下幾個特點:

1、目標意識明確

本次活動從設計到實踐,能始終圍繞一條目標主線展開。通過活動,全體幼兒的平衡能力在原有基礎上得到了一定的發展,尤其是較好地培養了孩子們的思維品質。本次活動在促進幼兒身體動作發展的同時,更是愉悦了孩子的性情。

2、內容選擇新穎有趣,並能以孩子所關心的話題為體育活動內容。

a、改變了以往平衡練習的方法,將“騎小車”即騎塑料圈為練習手段,內容新穎,符合大班幼兒“求新異”的特點。

b、孩子們的練習並不是一種簡單的重複,而是由淺入深,層層遞進的。如:從“不會”到“會”,從“會”到“走直線”,再到“走曲線”乃至負重練習,不但使活動過程環環相扣,使幼兒加強了平衡感,而且注重了幼兒情緒的多變性,注重了練習的變異和方法的多樣性。

3、方式合理恰當。

a、本次活動,通過饒有興趣的遊戲,使幼兒充分進行了平衡鍛鍊。在遊戲中,發揮了師生共同的積極性,充分體現了以幼兒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指導思想。比如:在整個活動中,我並不是直接授予孩子騎小車的方法,而是儘可能的以一種開放式的提問引導、啟發孩子,讓孩子們在自己的積極探索、反覆比較中找到答案。這不但是“學會”的問題,更是體現了一種會學的思想。

b、在活動中能注重幼兒的個體差異,做到因材施教。我允許幼兒自主選擇彎度不同的“鋼絲”以及輕重不同的可樂瓶,這適應了幼兒最近發展區的需要,改變以往“一刀切”、“一個樣”的環境創設,使得不同體質、不同活動能力的幼兒都得到提高。從而,更進一步的發揮了孩子參與活動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c、採取集體活動和個別示範相結合的方法,發揮了幼兒相互學習、相互交流的作用,同伴間的互相影響不可低估。

d、在體育活動前,我讓幼兒收集可樂瓶,活動後師生共同動手清理用具,培養了幼兒自我勞動服務的習慣。

4、困惑。

在教育思想中能體現整合性:體育技能、思維品質培養、勞動習慣養成方面,但是就具體的一堂體育活動而言,其整合性並沒有真正體現,體育活動中包括:爬、跑、鑽、跳等,而在本次活動中“平衡”,容易造成機體上的疲勞,那麼,怎樣既能體現一堂體育課的整合性,又不至於使孩子活動顯得拖拉(滲透其他技能的話可能會使活動顯得拖拉,不能體現重難點),這是我所困惑的。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