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會反思教學反思8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4.98K

通過寫教學反思是可以及時知道自己教學過程中的不足的,作為一名教師首先你要明白什麼是教學反思,本站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學會反思教學反思8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學會反思教學反思8篇

學會反思教學反思篇1

?學會看病》是人教版國小語文第九冊的一篇略讀課文。本文講的是兒子感冒了,媽媽讓他獨自上醫院,學會了看病的事。母親用這種方式,鍛鍊兒子獨自面對生活的能力,表達了母親對兒子深深的愛。

本文從母親盡責的獨特視角,反映了母愛的偉大。教學本課時,為了讓學生理解這位母親獨特的愛子方式,我將教學的重心放在研讀探究,體會母愛中。在學習中,我引導學生從心理描寫入手,讓學生找出兒子發燒到從醫院看病回來這一過程中母親的心理變化的句子進行體會,反覆朗讀,形式多樣。在邊讀邊悟中,引導孩子們不僅逐步認識到母親感情變化的過程是從下決心到擔心、自責到最後的釋然,而且從這些細緻的心理活動句子的描寫中,他們真切地感受到了濃濃的母愛。

學完課文後,為了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和情感的體會。我引導學生寫下自己學習課文的感受。孩子們暢所欲言,真實的表達自己的看法:有的孩子説自己的父母大事小事都包辦,總不放心自己。有些孩子很渴望像小男孩一樣去嘗試,但他們都知道這是不可能的事情,因為家長們肯定很擔心他們,害怕他們會出意外。從孩子們的文章中我感受到其實孩子們也為此而苦惱,他們也希望有自己的空間。不難看出,課文內容已在孩子的心理打下了深深的烙印,他們在呼喚理解、尊重,他們在長大。真希望我們的家長看到孩子們的心聲時多為他們創造一些獨立生活的機會。也希望孩子們在以後的生活中更全面地認識父母的愛,懂得父母的愛。

學會反思教學反思篇2

隨着新一輪基礎教育課改革的進一步深入,我們對新課程、新標準、新教材,接受了不少,明確了不少。儘管如此,我們仍然在實踐中探索,在探索中反思,在反思中不斷超越自我。下面就自己在上人教版《思想品德》“學會調控情緒”觀摩課的教學過程,談一談自己在新課程、新理念下反思的一點體會。

這節觀摩課由於我根據不同的情景創設了一環扣一環富於啟發性的活動,激發了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課堂上呈現出師生之間、生生之間多元、多向對話交流的生動場面。課後,聽課老師都這樣説:“這樣活躍的、有思想的學生,這樣熱烈的課堂氣氛,這樣和諧的師生雙邊活動,着實讓我們收穫不少。”

這堂鮮活的公開課,給我思想的觸及也很深。我認為要進一步落實新課程、新理念,教師在教育理念和教學行為上應注意下面一些問題:

(一)教師要改變舊的教育觀念,對教師角色和學生角色有新的認識

觀念是行動的靈魂,教育觀點對教學行為起着指導作用。新的課程標準中,要求教師不再是説教者、支配者,而應是學生學習的設計者、參與者、促進者、合作者,教師應是學生的良師益友。學生除了是課堂的主體,還應是發展的主體,實踐的主體。師生之間在課內課外都應是民主平等的。因此,在課堂上,教師要尊重和平等地對待學生的情感需求和課堂話語權,充許學生對教師教材的言論觀點各抒已見,重視發揮學生的主動性,重視學生的參與、實踐和思考,摒棄傳統教學中的“一言堂”,真正做到互相尊重、平等交流、共同成長。例如:這節觀摩課的成功之一,就是通過八個活動環節,為學生提供一個平等參與的平台,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思考和實踐,在生生互動、師生互動中碰撞、激活,充分調動和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平等的師生關係,營造了平等的學習氛圍,學生學得身心愉悦,教室真正成為學生學習的天堂。

(二)教師要突出“在活動中體驗、在體驗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長”的新理念

新課程標準強調:“要注重與學生生活經驗和社會實踐的聯繫,通過學生自主參與的豐富多樣的活動,擴展知識技能,完善知識結構,提升生活經驗,促進思想觀念和良好道德的形成和發展”;在課程理念裏提到“思想品德的形成和發展,需要學生的獨立思考和生活體驗,社會規範只有通過學生自身的實踐才能真正內化”。這些都強調了要注重學生的生活體驗和自身的實踐。有人説過:告訴我的我會忘記,給我看的我會記住,讓我參與的我會理解。只有讓學生參與到課堂的活動中來,才能讓學生在活動中有所感悟,並將觀念內化為自己的行為。例如:這節觀摩課在設計活動和組織教學時,以學生的活動為主要方式,通過“角色扮演”、“敞開心扉”、“找一找、説一説”、“情景分析”、“亮出你的‘金點子’”、“心靈感悟”等活動環節,讓學生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使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在活動中得到淋漓盡致的發揮,在師生互動、生生互動中體驗情緒是可以調控的道理,使學生“在活動中體驗,在體驗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長”,不同學生對調控不良情緒的的體驗和感受得到昇華。

(三)教師要培養課程意識,開發和利用課程資源

在課堂教學中,課程資源是教學活動的重要載體。新課程改革十分注重課程資源的開發,強調教材與社會生活、學生生活經驗的聯繫和融洽,強調把鮮活的課外資源引進課堂教學中。這就要求教師改變過去過分依賴教科書的習慣,突破課堂教學就是教室上課的傳統觀念,在實施新課程的教學過程中,教師結合具體的教學情景,對教材的內容進行調整和加工、教材資源進行整合,自主開發和利用課程資源,使教學內容充滿生活和時代的氣息,使教學活動富有活力。例如:這節觀摩課成功之一就是注重教材資源的開發,通過播放歌曲導入、情景創設、快樂連連看等活動,開發和利用了文字與音像資源;通過角色扮演活動,開發了實踐活動資源;通過敞開心扉活動,挖掘了身邊富有生活特色的資源 ;整個教學過程採用了多媒體技術,把豐富多彩、生動活潑的課程資源製成輔助課件,開發和利用了信息化資源 。這些都豐富和拓展了這節課的教學內容,讓課堂教學活動充滿了磁力、張力和活力。

通過這節觀摩課的實踐活動,我深刻地認識到:只有把新課標的新理念轉化為教師的教學行為,才會使每一堂課充滿生機和活力。

學會反思教學反思篇3

本文從母親盡責的獨特視角,反映了母愛的廣袤深遠。由於這是一篇略讀課文,教學本課時,我先引導學生充分地自讀課文,把課文讀準確、讀通順、通過查閲工具書理解生字、生詞,初步感知內容、提出不懂的問題。在學生初讀課文的基礎上,讓學生按照課文前的閲讀提示,邊讀書邊勾畫出描寫母親語言和心理的句子,體會母親感情的變化進行交流。在體會母親感情時,我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從而激發學生的情感、陶冶學生的情操。學完課文,我引導學生談談自己學習課文的感受,或者聯繫自己的生活實際談自己的類似經歷。以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和情感的體會。孩子們在談學文後的感受時,有幾個孩子談得比較好。如:吳迪談到他很敬佩文中那個孩子的勇氣和膽量。小小年紀,就一個人去醫院看病,這是我們中國許多孩子想都不敢想的事。平常連我一個人到學校,媽媽也不放心,喋喋不休地提醒我注意這、注意那……連新宇同學還舉了一個事例,有一次在電視上看到一則報道:中外孩子共同參加野營拉練活動。中國孩子在活動中,不僅怕苦、怕累,而且自理生活能力遠不如外國孩子。盧巖補充道,西方的孩子從小就養成了獨立性,他們以自己掙錢為榮耀,父母施捨為可恥,所以他們利用各種機會鍛鍊自己,同時瞭解社會,增長見識。他們真了不起。田繪雲同學與他們持相反的意見:認為不是中國的孩子不如西方的孩子,而是中國家長的教育方式不如外國家長的教育方式。我們做什麼事情他們都要加以限制,這不準、那不準,這哪裏是愛我們,分明是害我們。過分的愛不是真愛,而是溺愛。我們正是在父母的溺愛中失去了自我鍛鍊的機會,所以我們從現在開始,要尋找鍛鍊自己意志的機會,向文中那個小男孩學習。從他們的發言中我深深的感到他們多麼渴望有鍛鍊的機會啊!可現實中他們的願望卻很難實現,因為家長們肯定很擔心這,擔心那,害怕他們會出意外。聽了同學們的發言,我深感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的嚴重脱節。教學中,我們希望能培養學生的獨立生活的能力,但在當今社會,孩子們個個都是父母的寶貝,根本不會像書中的母親那樣放心讓孩子獨自一人去看病的,如何真正培養孩子們獨立生活的自理能力,這是值得每一個人去深思的。我多麼希望我們中國的家長也能像文中的母親一樣為孩子多創造一些獨立生活的機會,讓我們的孩子也早早的學會自立自強。

學會反思教學反思篇4

?學會看病》這篇課文講的是兒子感冒了,媽媽讓他獨自上醫院,學會了看病的事。母親用這種方式,鍛鍊兒子獨自面對生活的能力,表達了母親對兒子深深的愛。

90課時培訓時,正好有老師上這一課,所以回來我稍作修改就把它搬到了課堂上。

在學習中,我引導學生從心理描寫入手,讓學生找出兒子發燒到從醫院看病回來這一過程中母親的心理變化的句子進行體會。通過分析,理解了母親的心理變化過程是從下決心到擔心、自責到最後的釋然。整個過程都包含着母親對兒子濃濃的愛,也讓學生更全面地認識父母之愛,懂得父母之愛,這對現在的獨生子更具現實意義理解這位母親獨特的愛子方式是本文教學的重難點。

為了突破難點,我在教學中採用了以“説”與“讀”、“讀”與“悟”相結合的方式,引導學生一步一步去理解母親盡責的獨特方式。所以教學的重心放在研讀探究,體會母愛的教學環節中。我先讓學生用不同的符號勾畫出描寫母親語言和心理活動的句子,然後叫他們多讀幾遍,體會母親感情變化的過程,並在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寫一兩句話接着小組合作交流各自閲讀所得。在此基礎上,全班交流怎樣才能讓學生體會出母親的良苦用心,體會母親的感情變化。我抓住這篇課文中大量描寫母親心裏活動這個特點,引導學生找出描寫母親心裏活動的句子,在交流的過程中,充分利用朗讀這個有效的教學手段,引導學生體會出母親在讓孩子一個人去看病的那段時間中的後悔和擔心,從而體會到母親的用心良苦,感受母愛的偉大,感受母親深深的`愛子深情。

但在上課的過程中也存在着一些問題,比如:細節不夠細,體會的不夠深入。這些都是在今後的教學中努力完善的地方。

看了學會看病教學反思的人還看了:

1.綜合的教學反思

2.幾和第幾教學反思

3.教師教學反思彙總

4.教師教學反思範文

5.《學寫字》教學反思

學會反思教學反思篇5

?學會看病》是五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的一篇略讀課文。本文是女作家畢淑敏寫她和兒子之間的一個真實的故事:

為讓兒子學會看病,在兒子發燒生病時,讓他獨自去醫院看病。

作為略讀課文,我基本上是放手,就讓學生抓住一個問題——“母親的感情有何變化”,讓他們自己去獨立閲讀、探討交流。應該説,他們的自學效果不錯,他們能從文中找出有關母親語言和心理活動的語句去品味感悟。為了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這位母親的濃濃母愛,我把自己在《國小語文教學》雜誌上看到的畢淑敏就《學會看病》一文的創作體會,原原本本的讀給學生聽。當聽到畢淑敏那位女性朋友的已上大學的兒子,得了普通的感冒,就打電話給遠在北京的母親,説我快要死了,你救救我啊,很多學生都笑了,他們覺得不可思議。到聽到後來,那位母親只得求助當地的一個朋友,那個朋友只得放下手頭的工作,打車跨過長江,費了一番周折,把男孩帶到醫院,學生不笑了,他們在思考在歎息。這份材料的補充,讓學生豁然明朗,《學會看病》一文中的`媽媽,已這種獨特的方式,去鍛鍊自己兒子獨自面對生活的能力,看似狠心,其實是一番苦心。再回過頭來讓學生再次去讀這篇文章,學生對文中母親內心的百感交集有了更深的體會。

學了這篇課文,我想,對於“母愛”,學生的認識一定會更深刻更全面。當然,我希望我的學生從今天起,對自己的母親多一份理解,多一份感恩。

學會反思教學反思篇6

這是一篇略讀課文,從母親的角度描寫了一個母親為磨練兒子獨立生活的能力,鼓勵兒子一個人去看病。細膩的描寫,寫出了母親感情變化的心理歷程,體現了母親濃濃的`愛子情深。

走進文字。就這點來説,今天的教學,我努力做到真正使學生走進文字,深入理解和感悟母親感情變化的過程:“決定讓兒子獨自看病──猶豫、後悔、擔心、自責、勇氣又回到心裏”,讓學生找到母親在這一過程中相應的語言和心理描寫,如“我的心立刻軟了。是啊,孩子畢竟是孩子,而且是病中的孩子。”感受母親濃濃的愛子深情。但也從學生的回答中反映了學生的理解畢竟是粗淺的,只侷限於文字的表面,如“我想我一定是世上最狠心的母親,在孩子有病的時候,不但不幫助他,還給他雪上加霜。”就有學生不能讀出母親的矛盾和深深的自責是因為愛子之切。這個時候,就需要教師引導的技巧了,恰恰也反映出了我在課堂上的教學機智還欠缺。“孩子,不要埋怨我在你生病時的冷漠。總有一天,你要離我遠去,獨自面對生活。我預先能幫助你的,就是向你口授一張路線圖,它也許不那麼準確,但這是我的責任。”在講解這句話的意思時我太過於牽引。

學會反思教學反思篇7

?學會合作》是四年級品德與社會的內容,品德與社會教學應該緊貼國小生的生活。力戒空洞的説教。本課教學設計就體現這一點,教學過程中通過組織引導學生開展了“折斷筷子”,“逃生”“畫畫”等三個活動,活動緊貼國小生生活實際,讓學生在活動享受快樂,明白道理,進而水到渠成地實現了教學教學目標。

一、理解重點,教學中實施

由於現代社會的飛速發展,社會生活中人與人,地區與地區,國家與國家之間合作的範圍和現象非常廣泛,為了適應社會的發展和對人才的新的要求,現行的學科教學和德育教育,都非常強調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和合作意識。學生在各門學科的學習中,經常採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在中隊、大隊活動中,經常接觸合作的遊戲活動。因此,“合作”對學生來説是比較熟悉的,但大多數學生對合作的重要性認識不夠,缺乏對合作方法的瞭解,與人合作的意識和能力比較薄弱。為此,我本課的教學目標是感受生活中合作的重要性和廣泛性。體驗集體活動中分工與合作的必要性,初步學習一些合作的方法,使學生體會到合作成功的喜悦。並運用合作的方法來指導實踐。對於教學重點的制定是這樣考慮的,在這節課中應首先讓學生感受合作的重要性和廣泛性。因為一個人只有認識到一件事物的重要才會產生想按照事物的規則去做的願望,尋找做好這件事的方法。然後在實踐體驗中總結出與人合作成功的條件和不成功的原因。因為我們對學生進行合作意識的教育,最終目的還是要讓學生掌握合作的方法,使其能在生活實踐中運用這種方法達到自己的目的。因此我把本課重點定為:讓學生感受在集體活動中分工與合作的.重要性和廣泛性,能夠運用合作的方法來指導實踐。

二、精心設計遊戲,達成教學目標

本課的教學過程主要分以下幾步進行:首先在遊戲中,激發學生興趣,引出合作話題。接着請同學談談生活中合作的例子,多方面,多視角地感受生活中合作“逃生”的重要性和廣泛性。隨後學生進行分組實踐活動:“折斷筷子”,“逃生”兩個遊戲,為學生創造了一次與人合作的機會,豐富了他們這方面的生活體驗。遊戲活動分兩次進行。第一次遊戲後,讓學生分析問題,總結經驗教訓。然後讓學生運用合作的方法進行第二次遊戲,使他們感受到合作成功的喜悦。通過兩次遊戲活動的比較,使學生深刻地感受到合作的必要性,懂得合作中還得講究方法。為了使學生真正把課堂上提升的認識和習得的能力用來指導自己的生活,再從“畫畫”這點切入,通過指出學生在繪畫時出現的問題,再現學生原生態的生活,引導學生從自己的生活表現中發現問題,反思自我,幫助他們提升認識,使他們能帶着這樣的認識和方法走出課堂,在今後的社會生活中樂於與人合作,學會與人合作。整堂課中學生的思維、情感處於一種積極、主動、活躍的狀態中,學生潛能得到充分展現,因此整節課課堂氣氛活躍,學生參與活動積極主動,主體性得到很好的發揮。本課的教學設計體現了國小生的認知規律;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具體表現為:感知生活—感悟生活—拓展生活,使深刻的道理在活動中領悟,能力在託展中提高。

三、準確表達,提高素養,實施學科整合

本課教學中,使學生通過遊戲活動,不但掌握了在紛繁的世間事中事件發生的多種可能性的知識。葉老師還在授課過程中時刻不忘對學生進行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輕易折斷”,“團結力量大”,“人多力量大”,“使勁折也折不斷”,“團結”,“互相禮讓”,“友愛”,“成功”,“失敗”等等,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準確表達相關含義的詞源源不斷的從學生口説出來,學生在用這些詞語描述生活中一些事件時,異彩紛呈,精彩無限,笑聲、掌聲充溢着整個課堂。葉老師在思品課與語文學科有機整合的教學中,學生不但鞏固了知識,而且學會了用比較準確的語言去描述事物,提高了學生的語言素養,真可謂是匠心獨運,一舉多得。

四。精益求精,有待提高

品德課的教學要跳出教材的來源,緊扣教學目標充分挖掘教材外的各種教育資源:使課堂“活”起來,讓學生“動”起來。同時也不能完全脱離教材,以避免學生淡漠教材的問題,本課在拓展生活這一個環節中緊扣教材,通過學生的遊戲活動,自然而然的挖掘出本課的教學目標:懂得“合作”的重要性,學會“合作”的技巧。但也有做得不夠的地方:

1. “折斷筷子”的遊戲對於學生來説比較熟悉,如果能換一個既能切入話題又具有新穎性的遊戲更能激發起學生的興趣。

2. 討論交流合作時形式比較單一,可嘗試進行多種形式的交流。

學會反思教學反思篇8

蘇教版國小語文教材第十一冊第8課《學會合作》一文中,有一個小故事,也是一個小實驗。説的是,一位外國的教育家邀請中國的幾個國小生做實驗,來證明他們是否心中想着別人,心中想着集體,是否有自我犧牲的精神。在教學時,語文教師不妨讓學生也來做一下這個實驗,在語文學習的實踐中體驗學習語文的快樂!有這麼一個教學案例:

師:同學們,我們也來做一下書本上的這個實驗,好嗎?

突然,全班響起了一陣歡呼。隨着一隻只小手紛紛舉了起來,踴躍報名參加。

這時,老師取出一個小口玻璃瓶,7個扎線的綵球,線的一端露出瓶口,請7位同學上台表演,交代清楚實驗的方法,其他同學注意觀察他們如何合作取出綵球,並計算時間。

7位同學上台做實驗,其他同學邊看手錶邊觀察。

師:剛才這7位同學共用了多少時間做完了實驗?

生:(齊聲)12秒!

師:文中的那7個國小生呢?

生:(齊聲)3秒!

師:我們用的時間比他們長多了,通過剛才的觀察,你們能説説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

生1:我發現他們剛才在拉球時,有幾個同學一起往上拉,球被卡在了瓶口,出不去了。

生2:我發現剛才在實驗時有一瞬間又沒有人拉球。這又浪費了許多時間。

生3:我發現他們那些綵球的線繞在一起,同時浪費了不少的時間。

……

師:你們觀察非常仔細!如果我們住的房子真的着火了,而你們沒有在極短的時間內逃出來,那後果將不堪設想。假如遇到這種情況,你將會怎麼做呢?

生1:我會拼命往外面跑!

生2:我會把同學們組織好,有秩序地逃出去!

生3:我會先人後己!等大家都出去了,我再走!

……

師:對!成功的合作不僅要有統一的目標,要盡心盡力做好自己份內的事情,而且還要心中想着別人,心中想着集體,有自我犧牲的精神。

(學生齊讀第六自然段。)

師:但是,你們也不能“先人”為上,“後己”不管啊。到後來,人都出去了,而自己卻不出去了,等着燒死是不值得的,也絕對不能為了逃命而跳樓啊!

全班一陣大笑。

師:我們所談論的“合作”,其實,首先要有一個能領導大家的人,就像交響樂團演奏得那麼完美和諧,那一位指揮家應該起着決定性的作用;再者,那7位國小生只用了3秒鐘的時間就把綵球從瓶子裏取了出來,老師相信,在他們取之前,一定有一位同學進行了分配、指揮,不然就會像我們一樣了,不是嗎?其次,有了指揮的人物,大家都必須服從命令,為了自己,為了別人,更為了集體能實現這個共同的目標,我們每個人必須具有協作的精神和自我犧牲的精神。你們説對嗎?

全班學生一陣沉思。

作為語文教師,我們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應該與學生積極互動、共同發展,認真處理好傳授知識與培養能力的關係,注重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更應該引導學生學會在實踐中學習,促進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主動地、富有個性地思維與學習。同時,我們也應尊重學生的人格,關注他們個體差異,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要,創設能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的教育環境與活動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掌握和運用知識的態度和能力,使每個學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全面發展。

“一切為了一切的學生,一切為了學生的一切。”我們教師的目的應該都是一樣的,為了使每一個學生都能得到充分的發展。如果能讓我們的學生在語文學習的實踐中體驗到學習語文的快樂,那麼,又為何不使我們的學生學海無涯“樂”作舟呢?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