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蘆花鞋教案5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5.27K

教案是教師們用於開展教學工作的書面文體,優秀的教案是要遵循教學過程的基本規律的,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21蘆花鞋教案5篇,供大家參考。

21蘆花鞋教案5篇

21蘆花鞋教案篇1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感受“老頭子”的愛國之情,老當益壯的氣概。

2、體會孫犁小説詩情畫意的語言美。

3、掌握小説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過程和方法

合作 探究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1、感受老英雄的愛與恨,智與勇。

2、認識到英雄的中國人民是不可戰勝的,培養學生愛國主義情感。

教學重點:

掌握小説通過情節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學難點:

理解環境對刻畫人物形象的作用。

教學疑點:

戰爭是殘酷的,作者為什麼寫得如此具有詩情畫意?

教學媒體:

投影儀

課時安排:

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1、瞭解小説的特徵和通過情節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2、感知“老頭子”的英雄性格。

3、感受“老頭子”的愛國之情和老當益壯的氣概。

教學流程:

一、情境導入

這裏水光天色,四季競秀;這裏蘆芽競出,滿澱碧翠;這裏蒲綠荷紅,岸柳如煙;這裏蘆花飛絮,稻穀飄香;這裏堅冰似玉,坦蕩無垠,這裏就是被稱為“華北明珠”的白洋澱。但六十多年前,這裏卻遭到了日本侵略者鐵蹄的蹂躪!千里白洋澱,演繹出一幕幕抗日的傳奇故事。《蘆花蕩》的故事就發生在美麗的白洋澱裏。

二、課前預習

1.走近作者

孫犁,現代小説家、散文家,主要作品有長篇小説《風雲初記》,小説與散文集《白洋澱紀事》,中篇小説《鐵木前傳》。孫梨的小説被稱為“詩化小説”。本文是他的“白洋澱紀事”之二,“之一”是他的另一篇小説《荷花澱》。

2.給下列加點的字注音

葦塘(wěi) 寒噤(jìn) 瘧子(yào) 舀水(yo) 提防(dī)

3.解釋下列詞語。

a寒噤:因寒冷而哆嗦。 b仄歪:傾斜,歪斜。 c張皇失措:慌慌張張

d轉彎抹角:沿着彎彎曲曲的路走,比喻説話、做事不直截了當。

三、合作探究

(一)整體感知

1.這篇小説主要刻畫了一個抗日老英雄的形象。他有愛國抗日的熱情和老當益壯的氣概,他像青壯年人一樣充滿活力、無所畏懼,在敵人的嚴密封鎖下自由出沒葦塘。他愛憎分明,對同胞對抗日隊伍充滿深情,對侵略者充滿刻骨仇恨。他的過於自信和自尊正包含了一種非常強烈的責任心,他用竹蒿痛砸十幾個鬼子的腦袋錶現了他的智勇雙全。

從葦塘的歌聲中還可以想見抗日根據地人民的樂觀豪邁和昂揚鬥志。這一切都能使我們感受到:中國人民是英雄的人民,是不可征服的。

2.本文的文體是什麼?閲讀時要把握哪些要素?

-----小説。閲讀時要把握小説的三要素,即人物、情節、環境。

3.梳理情節的具體發展層次。

護送(開端)→受傷(發展)→復仇(高潮和結局)

(二)合作探究

1.小説主要通過情節來塑造人物形象。請速讀課文,理解情節,全班交流。

全文可分為三個片斷:概述老英雄形象;護送兩個女孩到葦塘裏去;第二天老英雄痛打日本兵。

2.本文的主人公是誰?作者是用什麼方法刻畫人物的?

主人公:老頭子

刻畫手法:外貌描寫語言描寫行動描寫心理描寫神態描寫

3.老英雄的語言有什麼特點?

表現出他過於自信和自尊的性格。

4.課文中哪些內容表現了他的這種性格?這句話在全文中起什麼作用?

(1)他對葦塘裏的負責同志説:“你什麼也靠給我,我什麼也靠給水上的能耐,一切保險。”

(2)他送兩個女孩子進葦塘,在過封鎖線時,認為萬無一失,女孩子受了傷,他覺得丟人現眼,沒臉見人。

作用:“過於”有非常和過分雙重意思。這句話點出了老英雄性格的核心,説明他既非常自信自尊,又過分自信自尊。全文情節,老英雄的全部功過,都是由這一點生髮出來的。

5.這篇小説是怎樣用強烈的反差來渲染老英雄的傳奇色彩的?

一方面寫敵人的監視封鎖非常嚴密,老英雄年近六十,身體非常乾瘦,而且不帶一枝槍;另一方面寫老英雄非常自信,他在蘆花蕩裏來去自由,使敵人的封鎖全部落空,使自己富有傳奇色彩。

6.你認為本文的主題是什麼?

中國人民是不可征服的,中國人民是英雄的人民。

四、學習小結

1.內容總結

這篇小説的人物形象鮮明,很有點傳奇色彩,如文章開頭部分先寫環境的險惡,再寫老頭子的業績,結尾部分先把老頭子的決心寫成難以置信的“大話”,再寫他出奇制勝的英雄行為,富有傳奇的情趣。

2.方法歸納

情節為塑造人物形象服務。可以通過理清情節來把握人物性格的形成和發展。

五、佈置作業

1.鏈接生活

在你周圍,有沒有像“老頭子”那樣富有傳奇色彩的人?選擇其中的一位作一次採訪,把他或她的傳奇生活告訴你的同學和老師。

2.課後練習1、2。

六、板書設計

蘆花蕩

孫犁

小説三要素

人物 老頭子 過於自尊自信(刻畫手法)

情節 護送(開端)→受傷(發展)→復仇(高潮和結局)

環境 景物描寫

第2課時

教學內容:

1、理解環境對刻畫人物形象的作用。

2、體會孫犁小説詩情畫意的語言美。

3、能有層次地描寫人物的心理活動,生動地刻畫人物。

教學流程:

一、複習導入

上一節課,我們着重學習了小説中刻畫人物形象的方法,認識了老英雄“老頭子”。這節課,我們再來看看小説中環境描寫與刻畫人物有什麼關係。

二、課前預習

1.給下列加點的字注音。

悠閒(yōu)寒噤(jìn) 瘧子(yào) 仄歪(zè) 陰慘(cn)

3.選詞填空。

① 葦子還是那麼狠狠地往上a(a、鑽 b、竄),目標好像就是天上。

② 人們的眼再b(a、鋭利 b、尖利)一些,就可以看見有一隻小船從葦塘裏撐出來。

三、合作探究

1.敵人嚴密監視着葦塘,然而,“每到傍晚,葦塘裏的歌聲還是那麼響”,這響亮的歌聲喚起你怎樣的聯想和想像?你還能想起其他文藝作品中的戰鬥歌聲嗎?

可由歌聲想像戰士的情緒,想像戰士和部隊的方方面面。具體地説,有老英雄不斷送來柴米油鹽,保障有力、給養充足,戰士們身強力壯、信心充足。傍晚休息的時候,戰士們放聲歌唱起來,歌聲是對敵人的打擊。

聯想其他文藝作品中的戰鬥歌聲,可以回憶課內外讀過的文藝作品,答案不求一致。2.找出文中描寫老頭子因沒有圓滿完成任務而懊喪、內疚、自責心理的文字,體味這段描寫對錶現人物性格的作用。

這段文字是:“一聲一聲像連珠箭……這老臉呀!”這段心理描寫是刻畫人物性格的重筆,突出了老頭子“過於自責”的內疚和痛苦,表現了他強烈的責任心和愛憎分明的思想感情。

3.第二天二菱目睹老英雄痛擊鬼子的情景,請想像並寫出此時二菱的心理活動。

可從欽佩老英雄足智多謀、看鬼子捱打心裏痛快

-----這是景物描寫的特寫鏡頭,烘托出白洋澱人民在殘酷的戰爭環境裏頑強生存的姿態等方面想象,合乎情理即可。

4.孫犁的景物描寫很有特色。找出文中你喜歡的景物描寫句子,為大家讀一讀,讀出感情來。文中有多處景物描寫,學生可任選一處或幾處朗讀。

5.細細揣摩一兩處景物描寫的句子,領悟這種描寫的妙處。

(1)渲染氣氛(2)推動故事情節發展(3)襯托人物心情(4)點明背景

6.“葦子還是那麼狠狠地往上鑽,目標好像就在天上。”一句中,為什麼要寫蘆葦長得高?怎麼形容蘆葦長得高?

-----這是景物描寫的特寫鏡頭,烘托出白洋澱人民在殘酷的戰爭環境裏頑強生存的姿態。

用“鑽”“天上”來形容蘆葦長得高。

7.通過文中的景物描寫,你對孫犁小説中的語言特色有什麼認識?

-----文中的景物描寫,與戰爭環境和人物的心境和諧一致,渲染了氣氛,增添了詩情畫意,構成了情景交融的藝術境界。如小説結尾部分的那段關於蘆花的描寫,寫出了老人“狠狠地敲打”掛上了鈎子的鬼子們的腦袋時的那種輕鬆愉快的、報了仇解了恨的心情。四、課堂訓練內容

1.選詞填空

(1)半夜以後,小船又a(a、飄 b、搖)回來,船艙裏裝滿了柴米油鹽。

(2)鮮嫩的蘆花,一片展開的紫色的絲絨,正在迎風b(a、飄搖 b、飄撒)。

2.用簡潔的語言概括“老頭子”的人物形象。

一個抗日老英雄的形象:充滿活力、無所畏懼、愛憎分明、智勇雙全、過於自信和自尊。

五、學習小結

1.內容總結

老頭子的英雄性格,首先表現在他愛國抗日的熱情、老當益壯的氣概上,還表現在他愛憎分明的強烈感情和智勇雙全的英雄行為上。

2.方法歸納

這篇小説的環境描寫很有特色,富有詩情畫意,充滿水鄉的氣息,雅緻雋永,應細細品味。

六、佈置作業

1.實踐探索

課外閲讀孫梨的《白洋澱記事》,進一步感受他的富有詩情畫意的創作風格。

2.仿照課文第62段的寫法,寫一段描寫你家鄉景物的文字(或者課後練習3)。

七、板書設計

蘆花蕩

孫犁

人物——— 語言描寫景物襯托

心理描寫

21蘆花鞋教案篇2

課標解讀

把握課文中的人物事件,認識中國革命勝利來之不易,並從中獲得教益感受老頭子的愛國主義精神及文章對抗日軍民的謳歌,培養學生愛國主義情感。

教學目標

把握課文中的人物事件,認識中國革命勝利來之不易,瞭解小説的特點,把握小説的三要素和結構運用默讀的各種方法養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習慣。

教學重點及難點

探究小説的傳奇色彩是怎樣造成的,探究景物描寫起了什麼作用。

預習導讀教學過程

一、預習導學我會學

1 、給加粗字注音,根據拼音寫漢字。

瘧( )子寒jìn( )躥了一躥( )吆喝( )

zè( )歪颯( )颯陰慘( )提防( )

2、 《蘆花蕩》的作者是__________,選自《 ________ 》,本文是他的“__________”,他的另一篇小説是《荷花澱》,寫作年代是____________________。他和作家劉紹棠、叢維熙、韓映山、房樹民等,在創作風格上有共同的特點:如荷花一樣根植於水鄉泥土,帶着自然的清新純樸,充滿詩情畫意。被稱之為“ ________”

3、本文的體裁閲讀小説應注意把握那三要素

試用這三要素複述課文主要內容。

二、我的疑問

預習導學教學過程

三、我會做:小組合作展示、

1、 本文的主人公是誰?

2、作者用哪些方法來刻畫人物的?

3、請用不同的標記分別從文中畫出外貌,語言,心理,動作的句子。

外貌描寫:

語言描寫:

動作描寫:

心理描寫:

四、歸納總結:

4、①故事主要表現老頭子的什麼性格?②並結合課文對其中一種性格舉例詳細説明。

5、小説中着意突出的是其中哪一性格特徵?“過於自信與自尊”的“過於”應當怎樣理解?這一性格在全文中起什麼作用?

一、我的收穫:位老英雄。讓我們一起走近課文《蘆花蕩》。

二各小組將預學成果展示出來,小組之間評比。

三、歸納整理。

學生通過學習,瞭解小説的三要素,學會分析人物形象。

四、自我評估

21蘆花鞋教案篇3

一.説教材 :

1.單元及教材分析

我説課的題目是《蘆花蕩》,它是人教版八年級語文上冊的教學內容,具體編排在第一單元第二課。這一單元收錄的五篇文章有三篇是新聞,一篇書信,一篇小説。雖然體裁不同但都是與戰爭有關的內容。可見編者是用戰爭題材的作品來讓學生了解過去的歷史,來了解正義戰爭的威力與非正義戰爭的罪惡。我所説的這篇文章是一篇小説,它通過塑造生動典型的人物形象,反映當時特定歷史下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勇氣與威力、信心與信念,揭示戰爭給受害國人民帶來無盡的傷痛以及侵略者被勇敢者無情的殺戮。這看似殘酷,反映的卻是一個不屈民族的抗爭之魂,永不示弱的民族之氣,體現了“以其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的勇武精神。高爾基説過“文學即人學”。學生通過對此文的閲讀,在享受審美愉悦中,認識自己,提升自己,從而激發起學生進行深層次的思考:那就是弱國無尊嚴,以此引出梁啟超説的“少年強則國強”的道理,來提高學生的愛國情操和發奮學習的強烈慾望,從而達到語文教學“文以載道”的目的。《蘆花蕩》是中學語文教材傳統篇目,是孫犁的“白洋澱紀事之二”(之一是他的另一篇小説《荷花澱》),此篇小説是他在延安時期的作品,“因其清新的藝術風格引起過文藝界的注意”①。小説通過“渾身沒有多少肉,乾瘦得像老了的魚鷹”一樣的年近六十的老頭子用船護送兩個女孩子(大菱、二菱)通過敵人封鎖的葦塘,由於他“過於自信和自尊”而被敵人發現,大菱負了傷,就此引發了老人在水中用鈎子鈎敵人的腿、用竹篙砸敵人腦袋的復仇過程,從而讓老人泄了民族之憤、找回了自尊。老頭子與侵略者之間的對立關係實際上是中華民族與侵略者之間不可調和的關係,是瘋狂的侵略與勇敢的反侵略的一個縮影。所以作者自己説,只有我們這個時代(抗戰),英雄“像是一種志向,和必要完成這種志向,死無反顧,從容不迫,卻是壯烈的千古一致的內容。”②如果我們為民族有如此的英雄“擊節而歌”的話,那蘆花蕩裏的老頭子便是高唱易水新曲的荊軻。作者借用這樣一個及不惹人注意卻很有個性的小人物,設置了一個簡單卻又在情理之中的情節,表現了一個在反侵略戰爭的偉大背景裏湧現出來的中華民族抗戰的堅定信念和樂觀精神的主題。

2.教學設想

?蘆花蕩》是以白洋澱地區軍民抗日鬥爭為題材的小説。隊伍駐紮在葦塘內,裏外交通全靠“一個將近六十歲的老頭子”來完成。我們可以試問一下,維繫整個葦塘內抗日隊伍生命的交通全由一個老頭子負責(他的工作範圍廣的很:裏外交通,運送糧草,護送幹部;而且不帶一枝槍)不覺得奇怪嗎?但我們從老頭子那雙“尖利明亮的眼睛”以及他的“過於自信和自尊”的性格便可知其身上早就賦予了愛與憎的情感、智與勇的靈氣了。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我們得緊緊把握住老頭子的性格特徵來分析,分析他愛與憎的價值取向、智與勇的執着表現,以此來揭示人物情感的附着點,找尋他能夠不負抗日軍民之厚望獨自一個人擔當交通員的.深層原因,從而展示作者思想和寫作意圖,揭示小説主題。

3.教學目標

按照美國著名教育心理學家布魯姆(m)的“教育目標分類”理論以及本單元編者的要求,我們把教學目標確定為:認知能力目標、動作技能目標和情感取向目標。

1)認知能力目標:培養學生概括口述故事的能力;體會人物愛與憎的情感、智與勇的靈氣。這是本課的重點。啟發與鼓勵學生髮表獨特而新穎的見解。這是本課的難點。

2)動作技能目標:揣摩“老頭子”用竹篙砸敵人腦袋時的心理獨白並把它寫下來,字數300左右。

3)情感取向目標:樹立正確的愛憎意識,反對侵略、主張世界各國和平共處和諧友好的原則。

二.説學情及學法

1.説學情

“高爾基説小説是‘時代的生活和情緒的歷史’。我們鑑賞小説,應仔細尋味一個特定的時代各種各樣的人物是怎樣生活、思考、憎愛和追求的”③坐在課堂裏的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從現有的八年級學生已有的知識結構和認知水平上看,對小説的閲讀已有一定的感性認知和具備初淺的理性分析能力,這是教師引導學生尋味小説中人物生活、思考、憎愛和追求的依據與出發點。雖然班級學生語文素質良莠不齊,一部分學生底子薄,基礎差,但本文文字淺顯,通俗易懂,情節引人入勝,再加上有一部分學生對抗日戰爭題材的故事已相當熟悉或懷有深切的情感,所以課堂上應通過激趣促使學生保持濃厚的注意力。

2.説學法

1)自主學習法:自主學習是學生感性認知文本的實踐基礎,是學生個性化閲讀文本的漸進過程,也是教師發現學生聰明才智的不渴源泉,所以必須要求學生自主、獨立地預習,並收集有關抗日戰爭的資料,培養學生收集信息篩選信息的能力,為上課作好準備。

2)探究學習法:本文是一篇必修課文,語言淺顯易懂,故事性強,學生通過摘要性的預習可基本把握人物概貌與故事情節,但“老頭子”的核心性格“過於自信和自尊”的傳奇色彩是他功與過產生的淵源,值得我們仔細咀嚼品味與探究。如,對“丟人現眼”、“沒臉見人”等詞語就包含着一種強烈的自責,愧疚得無地自容的心理。所以就應引導學生好好的品味,進行重錘敲打,細細琢磨。這是釋惑的重點,也是學生個性化閲讀最易出彩的環節。

3)合作學習法:由於這種方法可以讓學生之間的個性化發現進行交流、比較、補充,激發並牽引底子薄、基礎差的學生,從而“達到一同參與共享進步”的目的,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所以有必要進行小組內的合作學習。

三.説教法

1.學生中心法:此課文由於語言淺顯易懂、故事性強,能吸引學生的閲讀興趣,我們就可以這樣設計:讓學生讀完課文後以合作小組為單位當堂用紙條的形式把問題告訴老師,老師整理、分類、篩選後把問題寫在黑板上,再反回合作小組進行交換討論、解決。如果學生還有困難就再去引導他們生成知識與能力,這樣就充分體現了“學生中心觀”的新課標要求,也體現了探究性學習的特點。當然,學生所提的問題也許反映不了課文的重點與難點,這就需要老師敏鋭感知有沒有補充問題的必要。如,學生往往會忽略的“老頭子為什麼一個人能承擔內外的交通重任?從老頭子身上我們可以看出中華民族具有怎樣的精神品質?等等深層次的問題也許就需要教師及時提出來。

2.對話教學法:巴西教育家 保羅?弗萊雷認為,教育即對話,對話是一種創造活動。新課標指出:“語文教學應在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中進行。”“閲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過程。”④這種對話並非師生間一問一答的簡單操作過程,而是智慧火花的碰撞與融合、是愉悦氛圍的分享與共處、是精神陶醉的呈現與接納,是一種真正意義上人格的平等與溝通!如,也許有學生會問:既然老頭子這麼厲害一個人能殺滅十幾個鬼子,那抗日隊伍怎麼會藏在葦塘裏不敢出來呢?這個問題在現有的任何參考書裏都找不到答案,如果有學生提到這樣的類似問題,表明學生真的讀出了個性、讀出自我對老頭子的看法,在此老師就必須説明這篇文章的體裁歸屬,是作者在宣揚一種不屈的民族精神,是反侵略戰爭中呈現出來的一種旺盛的民族鬥志。以此來貼近與學生的對話。

四.説教學程序

第一步、導入,展示背景圖片,理清故事概況

課件播放背景音樂《彈起我心愛的土琵琶》及蘆花蕩的圖片,教師作適當的解説,讓學生感知故事發生的地點、環境和時代背景,感知作者在作品中藉助形象傾注的情感(哪兒是對大菱二菱的愛,哪兒是對敵人的恨)並口述故事情節。再找出本文的主角——老頭子的性格特徵:“老頭子過於自信與自尊”(約3分鐘,3—4個學生)

第二步、速讀,勾畫性格寫照,呈報疑難問題

哪些地方是老頭子性格的具體寫照呢? 這裏要説的是人物的性格寫照都散落在課文中,請學生圈點出並用“從這一句看出了 ┅┅”或“這一句表現 ┅┅”的句式獨自舉手發言。例如,從“你什麼也靠給我,我什麼也靠給水上的能耐,一切保險”可以看出老頭子的自信。完了後學生還需把要解決的問題寫在字條上呈報上來,老師整理、分類、篩選後把問題寫在黑板上,再反回合作小組進行交換討論、解決。學生自己找的問題一般都比較淺顯,這些問題在書裏大部分能直接找到,容易讓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但教師有必要對一些問題進行補充,以完善文本對學生的要求,從而引領學生進入下一個環節——合作探究。設計此環節的目的意在檢查學生從自主預習到效果反饋過程(約6分鐘,全體學生參與)

第三步、研讀,走進人物內心,增強情感體驗

“好的小説總是把思想隱藏在形象深處的。小説形象的描寫的最基本的方面,往往是典型人物的塑造”⑤。這篇小説中的老頭子對大、小菱的拳拳愛心與對侵略者的切齒憎恨、在同敵周旋中的智慧與以少勝多的勇敢都寄存在這個形象中並淋漓盡致地展現了出來。於是在此就有必要深入課文再次研讀相關語段:(注:由於教師對學生當堂呈報的問題有不可預知性,所以只能暫時用文本要求學生掌握的問題來表述教學過程,不過後面還留有機動的時間可作調整)

1.分析人物性格的作用,合作小組討論。新課標指出,“閲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閲讀實踐”⑥。因此,在語文教學中,學生是閲讀的主體,教師必須尊重學生的個性化閲讀,不可越俎代皰。如果只有教師的侃侃而談或者只讓學生獨自思考,一部分學生可能會陷入罔然而一無所得,在此組織學生進行討論,創設學生對話氛圍,激揚學生閲讀思維,讓智慧在碰撞中產生,讓知識在交流中生成,讓能力在互惠中提升,這是設計這一環節的理論基礎。在此學生討論後可能會因思考的角度不同而形成不同的看法。如:具有象徵的作用——愛國抗日的勇毅,愛憎分明的正氣,自信自尊的嚴苛,智勇雙全的寫照;或者按教參的説法——貫穿全文的線索;甚至還有可能會説到是對二個小姑娘對老頭子抱懷疑態度的反襯等等,在此教師有必要給學生以相應的肯定和正確的引導。(約5分鐘,8-10個學生)

2.全體學生朗讀“這時那受傷的才痛苦地哼哼起來┅┅怎麼張嘴説話?我這老臉呀!”問題:此段屬於什麼描寫?有什麼表現力?此題讓學生獨自思考回答,以瞭解學生對重點語段的理解能力,考查一下學生的語文素養與天賦,為課後的面批面改、分層教學提供事實依據;如果學生回答不理想,教師可以適時扮演起課堂中首席的角色。(約3分鐘,3-4個學生)

3.你喜歡課文中的哪些句子?找出來讀一讀,並説明原因。本題將採用小組合作探討的形式學習,先由同學自己選擇喜歡或感受較深的句段在組內有感情地朗讀,然後和組內其他同學進行交流;再由組內派代表講出所選句段喜歡的原因並把該句段朗讀出來;教師可就學生的語氣、語速、音準、句逗、輕重等閲讀問題進行評價並作適當的調整,提高學生對自己所選語段的理解和消化能力。如,“過於”“毒蛇”即要讀得重又要讀得稍慢些才能品出該詞在語段中的作用。採用這種方法可以體現:①學生是學習的主人,確保個性化閲讀的時間;②培養合作探究的良好習慣,為終生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③啟發與鼓勵學生髮表獨特而新穎的見解,化解本課的難點。(約8分鐘,6-8個學生)

4.讀語段練筆:“一個鬼子尖叫了一聲,就蹲到水裏去。一片展開的紫色的絲絨,正在迎風飄撒”。

問題:老頭子在用竹篙砸鬼子們的腦袋時,他心裏會產生怎樣的獨白?請同學們揣摩並寫出來,字數300左右。(寫作加交流約10分鐘,全體學生寫作,4-5個學生交流)設置這兩個問題就是要學生仔細品味揣摩老頭子愛與憎、智與勇的具體內容,增強學生們的情感體驗,同時也是為了更好地讓學生在閲讀與練筆中發現自己,融入作品創設的環境,從而達到在情感的體驗中潛移默化地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目的。

第四步、反饋,鼓勵學生提問,創設對話環境

學生有可能會提到我在前面講到的問題,那就是:“既然老頭子這麼厲害一個人能滅殺十幾個鬼子,那抗日隊伍怎麼會藏在葦塘裏不敢出來呢?”等這樣富有創新思維的問題,在此我們就有必要進行預設給學生一個滿意的答案。設置這樣的環節為的是讓教師與學生在課堂裏擁有了真正平等對話的機會。(約2分鐘,3-4個學生)

第五步、延伸,摘引相關材料,拓展閲讀空間

課件展示《生死攸關的燭光》片斷:“一天晚上,屋裏闖進了三個德國軍官。蠟燭熄滅了。”這樣設計的目的是以課文為原點形成閲讀輻射,擴大學生閲讀視野,提高學生對語言材料外化信息的鑑賞與內隱素養的結合能力,進一步培養學生熱愛世界和平的意識。(約3分鐘,教師讀材料,2-3個學生回答問題)

第六步、小結,教師適時煽情,引發學生共鳴

用一些侵略者對中國人民犯下的罪行和中華民族英勇抗戰的圖片,配上背景音樂《九一八》來 襯托小結,渲染中華民族在外敵入侵時那種誓死抗爭的悲壯歷史,以此表現“正是有許許多多象‘老頭子’一樣的英雄存在,才顯示了中國人民是不可戰勝的”⑦這一事實。設計這一環節是為了把課堂的氣氛推向高潮。(約2分鐘,教師準備小結稿約300字左右)以上共42分鐘,留約3分鐘時間作機動處理

五.説教學手段:

1.多媒體課件提供《蘆花蕩》相關的資料及簡略的作者介紹;用二首歌曲一前一後渲染時代氛圍;

2.在分析人物性格及相關的研讀內容時,多媒體同步顯示教學內容,外帶穿插些中國人民抗敵鬥爭的圖片或者編輯的視頻材料,與課文主題相扣;

3.拓展材料打印成課件隨時調用。運用多媒體,可以扣緊課文與課堂的環節,勾連課內與課外的脈絡,提高課堂結構的密度,保證課堂前後進程的流暢。

六.説板書設計

板書隨課堂進度而同步呈現(用手寫在黑板上)

蘆花蕩

“老頭子” 一切保險 (自信) 愛憎分明

(過於自信 過失(大菱負傷) 民族

與自尊) 我沒臉見人 (自尊) 英雄

復仇(竹篙砸鬼子) 智勇雙全

21蘆花鞋教案篇4

教學目標

複述故事情節,感知人物形象。

展開想像,體驗人物心理。

體味景物描寫的作用,提高描寫的能力。

認識到英雄的中國人民是不可戰勝的,培養學生愛國主義情感。

教學重點

複述故事,把握課文內容。探究人物描寫和環境描寫的作用。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有關抗日戰爭時期的故事。多媒體輔助教學。

學生:預習課文生字詞,查閲作者孫犁的有關資料,瞭解抗日戰爭時期冀中平原上白洋澱的地理環境。

教學內容

?蘆花蕩》主要寫了一個老英雄的故事。故事發生在抗日戰爭,一個老頭子撐着一隻小船,在白洋澱裏無數次地穿過了敵人的夜間封鎖,為游擊隊運輸糧草、護送幹部。他不帶一枝槍,只靠那隻靈巧的篙和水鴨子似的游水本領,在萬畝葦塘裏穿梭,從未發生一次意外,靠了他,游擊隊才維繫了澱裏澱外的交通聯絡。但有一次他護送兩個女孩子在夜間穿越封鎖線時,撞上了敵人的小火輪,一個女孩子負了傷。這個打擊差一點使他失去了繼續前進的力量;但他發誓要為女孩子復仇,

第二天,他單身智鬥敵人,一個個地收拾了他們,為女孩子報了仇。這篇小説很有點傳奇色彩,人物形象鮮明,環境描寫也很有特色,是值得我們學習借鑑的。

教學設計

導入 (可讓學生講抗日戰爭時的故事,或教師講“平原游擊隊”“地道戰”的故事)

歷史上,燕趙多慷慨悲歌之士。你知道嗎?黃帝曾在河北一帶活動,三國時的張飛和宋太祖趙匡胤都是河北涿州人。近代抗日戰爭、解放戰爭中更有一些羣眾英雄,智鬥敵人,從容不迫。今天我們學習孫犁的小説《蘆花蕩》,講的就是一個老英雄智鬥敵人的故事。

■整體感知

教師板書課題,出示學習目標。檢查預習生字詞情況,投影字詞(學生齊讀)。教師範讀課文,學生聽讀,邊聽邊思考。

複述故事情節,説説老頭子是怎樣的一個人。

故事主要表現老頭子的什麼性格?哪些內容表現出來的?

學生討論交流,教師參與。

預期目的:

把握課文內容,抓住老頭子的思想核心“過於自信和自尊”

想像體驗

教師要引導學生仔細揣摩體會老頭子因沒有圓滿地完成任務而產生的心理。

從文中找出描寫老頭子心理活動的一段話。重點品讀並評析他的心理。

在品讀中展開想像,如果自己是二菱,目睹老頭子的英雄行為會有怎樣的心理活動?

學生齊讀或自由讀,小組討論交流。

預期目的:

體味老頭子懊喪、內疚、自責的心理。

多角度想像二菱的心理活動,提高體驗性閲讀的能力。

探究特色

教師要引導學生體味文中如詩如畫的景物描寫,領悟這種描寫的高妙之處。

從課文中摘抄你喜歡的景物描寫的句子,用心感受並評析。

試仿照課文中景物描寫的句子,寫寫學校周圍的景物。

預期目的:

學習運用景物描寫烘托人物形象,渲染氣氛的寫法。

教師小結

作者筆下的老頭子有鮮明、倔強的個性,智勇雙全,決不認輸,決不退縮。他的身上展示了我們民族的英雄性格,他的行為證明了中國人民是不可戰勝的。作者還用強烈的反差來渲染老英雄的傳奇色彩,使老英雄顯得非常了不起。景物描寫起到了渲染氣氛、烘托人物精神境界、加強抒情韻味的作用。藝術上融情人景,寄寓作者深沉的情懷。

■佈置作業

完成研讀與練習。

試把讀一讀,寫一寫的詞語連成一段話,寫在練習本上。

教學目標:

1、知識:積累生難字詞,豐富自己的詞彙。

2、能力:體會本文雅緻雋永的環境(景物)描寫,掌握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分析文中的人物形象,感知文中景隨情移的寫作手法,提高自己的寫作能力。

3、情感態度價值觀: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感;引導學生體會並學習主人公自尊、自信、勇敢的美好品質。

教學重點:景物描寫和人物形象(傳奇色彩)

教學難點:景隨情移,情景相生的寫作手法及通過閲讀對學生的情感薰陶。

教學方法:討論法、問答法、點撥法、比較法等

教學準備:

1教師:對作者孫犁及白洋澱的情況應有詳細的瞭解。比較閲讀孫犁的另一篇文章《荷花澱》

2學生:查找資料,瞭解作者孫犁及白洋澱的相關知識;預習課文,積累字詞。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你們都看過張藝謀導演的《英雄》吧?裏面講的是一個怎樣的故事?(學生回答)沒錯,就是荊柯刺秦王的故事,荊柯是戰國時期燕趙人,為了挽救國家,他毅然前往刺殺秦王,所以,古語有云:“燕趙多慷慨悲歌之士”。然而時隔上千年,仍舊在這個地方,我們又看到這種慷慨悲歌的義士精神,一個年齡將近六十的乾瘦老人,手無寸鐵,孤身一人,可以玩十幾個鬼子於掌股之間,置他們於死地,可謂智勇雙全,下面我們就讓我們走進現代小説家孫犁寫的一篇小説《蘆花蕩》,去見識見識這位神奇的老人吧。

二、介紹作者情況及故事背景。

(1)作者人生

孫犁,現代小説家、散文家。河北省安平縣人。1913年4月6日生。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後,孫犁主要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冀中區從事革命文化工作。在抗戰的冀中平原上,孫犁到處看到一種無形的力量:“我遙望着那漫天的蘆葦,我知道那是一個大帳幕,力量將從其中升起。”

孫犁不但熟悉白洋澱,而且更熟悉那些在葦塘中堅持抗戰的白洋澱英雄人民。1944年在延安,他發表了《荷花澱》、《蘆花蕩》等作品,以其清新的藝術風格引起了文藝界的注意。《孫犁文集》共5集。《白洋澱紀事》是作者最負盛名和最能代表他的創作風格的一部小説與散文合集,它主要反映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和建國初期,冀中平原和冀西山區一帶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進行戰爭,土地改革,勞動生產,互助合作以及移風易俗的生活情景。作品從多方面勾勒了時代和社會的歷史風俗畫,以明麗的流暢的筆調,秀雅,雋永的風格和豐富的勞動者的鮮明形象,在讀者中間引起了強烈的反響。其中《荷花澱》、《蘆花蕩》等作品,已成為廣泛流傳的名篇,文藝界甚至視其為現代文學的一種風格流派的標誌,視為“荷花澱派”的主要代表作。

(2)本文亮點

①這篇小説的人物描寫很有特色,人物形象鮮明,很有傳奇色彩。

②景隨情移,情景相生。在孫犁的小説裏,景物描寫起到了點染環境氣氛,烘托人物精神境界,加強抒情韻味的作用,給作品增添了一種戰鬥的詩情畫意,構成情景交融的藝術境界,提高作品的感染力。

(3)有關材料。

①以抗戰為背景的影片有《雞毛信》、《小兵張嘎》、《趙一曼》、《八女投江》、《狼牙山五壯士》、《地道戰》、《地雷戰》等。

②以抗戰為題材的文學作品有《鐵道游擊隊》、《敵後武工隊》、《平原槍聲》、《烈火金鋼》、《苦菜花》、《野火春風斗古城》等。

③以抗戰為背景的歌曲有《松花江上》、《()義勇軍進行曲》、《大刀進行曲》、《八路軍軍歌》、《新四軍軍歌》等。

④反映抗戰的重大事件有:“九一八事變”、“七七事變”、“南京大屠殺”、“平型關大捷”、“血戰台兒莊”、“淞滬之戰”等。

(4)方法講練

夜晚,敵人從炮樓的小窗裏,呆望着這陰森黑暗的大葦塘,天空的星星也像浸在水裏,而且要滴落下來的樣子。到這樣的深夜,葦塘裏才有水鳥飛動和唱歌的聲音,白天它們是緊緊藏到窩裏躲避炮火去了。葦子還是那麼狠狠地往上鑽,目標好像就是天上。

“敵人”“炮樓”,點明瞭環境的氣氛,而“星星也像浸在水裏”,像“要滴落下來的樣子”渲染了澱水的晶瑩明澈,星星倒映在澱水裏,隨着微風的輕拂激起層層漣漪,使得星星也閃爍不定起來,因而給人以“要滴落下來”的幻覺。這樣優美的自然環境,是多麼令人賞心悦目啊!可是,敵人侵佔着我們的大片國土,在這美麗的葦塘四周,敵人的炮樓林立,封鎖和監視着這片革命根據地。白天,這裏一片死寂,連水鳥也“緊緊藏到窩裏躲避”了,只有到深夜,才能聽到它們“飛動和唱歌的聲音”。字裏行間,流露出多麼鮮明的愛憎感情!接下去寫“葦子還是那麼狠狠地往上鑽”。把白洋澱人民在那種殘酷的戰爭環境裏頑強生存的姿態烘托了出來,充滿了意志和力量。這段景物描寫得很富於生活實感,把讀者引到一個特定的環境和氣氛之中,很自然地成了後邊故事的鋪墊,藝術上融情人景,寄寓着作者沉沉的情懷。

三、提問:本文體裁?這種體裁的三要素是什麼?

教師明確:小説。

三要素:生動的人物形象,完整的故事情節,人物活動的具體環境。

四、複述故事情節,整體把握課文內容。

選兩位同學複述故事,其餘同學補充。

教師點撥,明確:《蘆花蕩》主要寫了一個老英雄的故事。故事發生在抗日戰爭,一個老頭子撐着一隻小船,在白洋澱裏無數次地穿過了敵人的夜間封鎖,為游擊隊運輸糧草、護送幹部。他不帶一枝槍,只靠那隻靈巧的篙和水鴨子似的游水本領,在萬畝葦塘裏穿梭,從未發生一次意外,靠了他,游擊隊才維繫了澱裏澱外的交通聯絡。但有一次他護送兩個女孩子在夜間穿越封鎖線時,撞上了敵人的小火輪,一個女孩子負了傷。這個打擊差一點使他失去了繼續前進的力量;但他發誓要為女孩子復仇,第二天,他單身智鬥敵人,一個個地收拾了他們,為女孩子報了仇。

五、用心品味。

1、通過本文的學習,你認為作者有怎樣的語言風格?(結合本文的相關內容討論後回答)

2、課文一開始就描寫了一幅優美的水鄉圖,可仍能使人感受到戰爭的氣氛,試着找出來。並説説這樣寫的好處。

明確:如此美麗、富饒的國土,怎能允許日本侵略者侵犯、踐踏?如此美好、恬靜的家園,怎能容忍敵人糟蹋、破壞?因此,這極大的激起了人們的憤怒,保家為國,全民動員。在這種大背景下,連六、七十歲的老人也來加入,便不覺得是怪事了。

六、佈置作業

結合文中的描寫,談談人物身上所具有的傳奇色彩。(寫到日記本上)

第二課時

一、由複習導入

找同學回顧上堂課的內容,引出本課的重點人物分析。

二、研討探究

1、本文主人公的核心性格特徵是什麼?根據課文內容分析。

明確:過於自信和自尊。並仔細分析“過於”的含義。

2、文中有一部分心理描寫非常真實感人,找出並分析。

明確:“一聲一聲像連珠箭,射穿老頭子的心……怎麼張嘴説話?這老臉呀!”老頭子是非常自信和自尊的。他的責任心非常強,認為只有百分之百完成任務,才算盡到自己的責任。聽着受傷的大女孩痛苦地哼哼,聽着小女孩的話語,老頭子痛苦到極點。他是那麼喜愛這兩個孩子,孩子受傷了,流血了,他的心也受傷了,他的心也在流血。他強烈地自責,他感到自己向部隊的保證落了空,他感到自己的過失給自己帶來奇恥大辱,使自己丟人現眼,沒有臉去見部隊。強烈的自尊心使他感到無地自容。

三、深入探究

1、教師引導學生體味故事情節的傳奇色彩。

讓學生討論“這個故事的傳奇色彩表現在哪裏?”,各組派代表發言。

明確:(1)表現在老英雄身上。老人年近六十,身體乾瘦,卻神出鬼沒。無數次通過鬼子的封鎖線,保證了葦塘中部隊的供給,保證了部隊的戰鬥力,就是因為他,敵人的陰謀總不能得逞。

(2)表現在老英雄的英雄行為上。老人手無寸鐵,獨自一人,竟把十幾個鬼子打得頭破血流。

2、提問:“這篇小説是如何渲染英雄故事的傳奇色彩?”

學生思考,並回答。

明確:(1)作者用強烈的反差來渲染老英雄的傳奇色彩。一方面寫條件,敵人的監視封鎖非常嚴密,老英雄年近六十,身體乾瘦,而且不帶一枝槍。另一方面寫老英雄的精神與業績。精神,是那麼悠閒自得,異常自信;業績,是使敵人的封鎖全部落空,保證了塘內物質的充足與聯絡的通暢。兩方面的巨大反差,使老英雄富有傳奇色彩。

(2)“英雄的行為”更富有傳奇色彩,作者主要用兩個方法加以渲染。

先用女孩的懷疑來反襯。大菱受傷後,老人發誓説:“他們打傷了你,流了這麼多血,等明天我叫他們十個人流血。”後來又説“等到天明,你們看吧”,而女孩卻一再懷疑,先不答話,後來竟説“這麼大年紀了,還能打仗?”寫女孩的懷疑,有襯托作用,顯出了老頭子英雄行為之奇。後來敍述打鬼子,也只交待打鬼子的過程,而不寫他事先已設好圈套;寫打鬼子的過程,只寫老人的行動,也不寫其用意,就在剝蓮蓬、繞小船中,巧妙地痛擊鬼子。讓人讀後才恍然大悟,越回味越感覺這場英雄行為富有傳奇色彩。

3、結合課文分析人物性格特徵。

“老魚鷹”老當益壯,本領高強

老頭子:大菱“掛花”愛憎分明,自信自尊

正午懲敵智勇雙全,樂觀豪邁

四、總結課文佈置作業

抄寫詞語並獨立完成課後練習。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上就是差異網為大家整理的2篇《《蘆花蕩》教案》,您可以複製其中的精彩段落、語句,也可以下載doc格式的文檔以便編輯使用。

21蘆花鞋教案篇5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及步驟:

○導入:同學們,在那戰火紛飛的抗日戰爭時期,發生了許許多多的英雄故事,有一位年近六十的老人照例講應該是養老的年齡,課時他卻能神出鬼沒,無數次通過鬼子的封鎖線,保證了蘆葦塘中部隊的物質供應,保證了部隊的戰鬥力,他能夠手無寸鐵,把十幾個鬼子打得頭破血流。的確是一個富於傳奇色彩的人物。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現代小説家孫犁寫的一篇小説《蘆花蕩》,去感悟這個傳奇故事吧。

○早讀課同學們對課文進行了朗讀,大家預習得怎麼樣?還有那些生字詞需要幫助的嗎?(學生提出,教師解決)

○作者介紹:孫犁,現代小説家、散文家。河北安平縣人。1913年4月6日生。(其他情況見教師用書p15-16頁適當介紹)

○指導學生整體把握課文內容

感悟老頭子的英雄性格:強烈的愛國抗日熱情,老當益壯的氣概;愛憎分明的強烈感情;智勇雙全的英雄行為;過於自信自尊。(引導學生找出相關詞語進行賞析,也可參見教師用書p11頁)

感悟中國人民是英雄的不可征服的人民。(略)

○引導學生探究以下幾個關鍵問題:(學生先討論,教師根據情況點撥與指導)

1.課文中哪些內容表現了老頭子“過於自信和自尊”的性格?這句話在全文中起什麼作用?

老頭子“過於自信和自尊”的性格在課文中貫穿始終。他對葦塘裏的負責同志説:

“你什麼也靠給我,我什麼也靠給水上的能耐,一切保險”,這句話充分表現他“過於自信和自尊”。

通過敵人封鎖線,非常危險,而老頭子“每天夜裏,在敵人緊緊封鎖的水面上,就像一個沒事人,他按照早出晚歸捕魚撒網那股悠閒的心情撐着船,編算着使自己高興也使別人高興的事情”,這樣的悠然自得也充分表現他“過於自信和自尊”。送兩個女孩進葦塘,老頭子以為萬無一失,什麼事也沒有了,安心睡一覺吧。小女孩洗臉,老頭子讓她洗,鬼子的小火輪探照燈射來,他還是“不怕”,以為“照不見我們”。鬼子掃射機槍,他還是“不怕”,以為“他打不着我們”,不能不説他有點大意,這是過於自信了。大女孩子受了傷,流了血,這一次任務沒有完成,他覺得丟人現眼,沒臉見人,不好意思去見部隊,他是過於自尊了。

老頭子發狠要為大女孩討回血債,他向兩個女孩子打了包票,他玩鬼子於掌股之間,誘鬼子上鈎,舉起篙來狠狠地敲打鬼子腦袋,叫鬼子頭破血流,討回了血債,討回了自尊,這場英雄行為表明他是始終非常自信、非常自尊的。

“過於自信和自尊”這句話點出了老英雄性格的核心。這句話既有非常自信自尊的意思,又有自信過分、自尊過分的意思。全文情節,老英雄的全部功過,都是由這一點生髮出來的。

2.人物描寫藝術探究:這篇小説怎樣渲染老英雄的傳奇色彩?

作者用強烈的反差來渲染老英雄的傳奇色彩。一方面寫條件,敵人的監視封鎖非常嚴密,老英雄年近六十,身體非常乾瘦,而且不帶一枝槍。另一方面,寫老英雄的精神與業績。精神,是那麼悠閒自得,.異常自信;業績,是使敵人的封鎖全然落空,保證了葦塘裏的隊伍得到充足的給養。兩個方面巨大的反差,使老英雄顯得非常了不起,富有傳奇色彩。

課文着重寫一場“英雄的行為”,更有點傳奇色彩。作者主要用兩個方法加以渲染。

先是用女孩的懷疑來反襯。這裏有一段對話描寫,老頭子説“等明天我叫他們十個人流血”,後來又説“等到天明,你們看吧”,他是胸有成竹的,女孩卻一再表示懷疑,先是沒有答話,以為老頭子不過發發狠,説説罷了,再用小女孩的話表懷疑:“你這麼大年紀了,還能打仗?”寫懷疑有襯托作用,顯出了老頭子英雄行為之奇。

再是在敍述過程中只寫其然,不寫其所以然,讓讀者回味其所以然,使傳奇色彩顯得更為濃郁。老英雄是設好圈套讓鬼子往裏鑽。他事先繫好了鈎子,又想出用蓮蓬引誘鬼子,又掌握了鬼子的活動規律。作者不寫這些,只從鬼子洗澡寫起,寫老頭子船上放着一大捆蓮蓬,只顧剝着蓮蓬吃,也不寫他的用意,寫小船衝着鬼子這裏來,又轉了一個圓圈回去,也不寫老頭子的船為什麼這樣劃來劃去,其實是誘使鬼子進入圈套,這層意思要回味起來才能明白。進了有木樁的水域,先不説樁子上有無數鈎子,只寫小船繞着鬼子轉,鬼子們像是玩着捉迷藏,下面才寫鬼子這麼亂轉,一個個都被鈎子咬住了。待到明白過來,越回味越感覺這場英雄行為富有傳奇色彩。一個乾瘦的老頭,手無寸鐵,孤身一人,可以玩十幾個鬼子於掌股之間,置他們於死地,真可以説是一位傳奇式的英雄。

3.敵人嚴密監視着葦塘,然而,“每到傍晚,葦塘裏的歌聲還是那麼響”,這響亮的歌聲喚起你怎樣的聯想和想像?你還能想到其他文藝作品中的戰鬥歌聲嗎?

提示:可由歌聲想像戰士的情緒,想像戰士和部隊的方方面面。具體地説,有老英雄不斷送來柴米油鹽,保障有力,給養充足,戰士們身強力壯,信心充足。傍晚休息的時候,戰士們放聲歌唱起來。歌聲是對敵人的沉重打擊。

聯想其他文藝作品中的戰鬥歌聲,可以回憶課內外讀過的文藝作品,答案不求一致。

○把文中景物描寫的句子抄出來,仔細品味,細心揣摩,在仿寫幾句家鄉的景物。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