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課型教案6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3.15W

教案在撰寫的過程中,老師需要考慮聯繫實際,憑藉計劃好教案,可以更好地根據實際狀態對課堂進度作計劃改善,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三課型教案6篇,供大家參考。

三課型教案6篇

三課型教案篇1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學會本課生字,理解句子裏的關鍵詞語,能用自己的話説出每句的意思。

3、能借助圖畫,通過語言文字,瞭解這首詞所描寫的情景。學會邊讀邊想,想象這首詞所描繪的情景,寫成一段話。

4、通過語言文字,感受詞中表現地自然美,培養熱愛大自然、關心人民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難點

1、理解詞的大概意思。

2、背誦課文。

3、想象這首詞描繪的情景,並寫成一段話。

教學準備

含有這首詞的投影片。

擬訂時間:兩課時。

教學內容:讀通詞句,理解詞意。

教學過程

一、揭題,解題,簡介作者。

1、板書課題。這是一首詞,西江月是詞牌名,夜行黃沙道中是題目。

2、討論題意。

⑴你從課題上讀懂了什麼?

⑵用自己的話説出題意。

⑶簡介作者。

辛棄疾,是我國南宋卓越的愛國詞人,出生時家鄉已被金人佔據,一生堅決主張收復中原,統一國家。他曾遭貶閒居江西上饒多年,對黃沙嶺較熟悉。

二、初讀課文。

疏通字詞。

三、檢查自學情況。

1、指名讀課文,正音。

2、練讀。

四、再讀課文,理解詞意。

1、默讀課文,思考:每句話的意思,實在不懂的地方作上記號。

2、小組討論、交流。教師巡視指導。

3、集體交流。

(1)指名説説已弄懂的句子的意思。

(2)説説還不明白的地方。

參考:①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月光十分明亮,鵲兒被驚醒了,從樹枝上飛起,引起樹枝搖曳;半夜裏清風吹拂,傳來聲聲蟬鳴。

②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遙遠的天邊閃爍着七八顆星星,黃沙嶺上下起了兩三點陣雨。

③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溪橋忽見:過去熟悉的社廟旁,樹林邊的茅店在路轉溪橋後也忽然見到。

三課型教案篇2

一、教學指導思想

新課標教材七年級歷史下冊在全面貫徹基礎知識,能力培養和思想教育三項教育目標的前提下,突出了三點:一是減輕學生負擔,降低難度;二是增加啟發性和生動性;三是培養創新實踐能力。本期教學以校教學計劃為指導,落實推進課程改革,形成先進的課程結構和綜合的教學理念,提高語言能力、教學能力;在歷史與其他學科之間建立對話的能力,努力提升教學的境界;實施綜合性學習,提高學生的綜合分析能力。

二、學生基本情況分析

七年級學生經過一個學期的學習對本學科知識產生了興趣,有一定的學習動力。然而,從上學期上課反饋的情況來看,不同層次的學生上課效果差距較大。有的學生基礎很好,視野開闊,並能對歷史事件發表很多自己的見解,這也讓教師必須加大備課的深度和廣度。有的學生基礎一般,但課堂回答積極。大部分學生歷史基礎基礎差,所以要注重歷史基礎知識的講授。這學期的教學,要在培養學生的良好學習習慣上多下功夫,注意學習方法的引導。

三、教材分析

1、教材特點

本學期歷史下冊選用的是川教版教材,融思想性、政治性、科學性、知識性於一體。可讀性強,圖文並茂,新增了許多趣味性較強的課堂知識活動。

2、教材內容

本學期繼續講授中國古代歷史,主要以課為單位,敍述我國隋朝至明朝以及清朝初年的歷史,各個時期的興衰過程及其經濟、文化的改革和發展,共21課,每課教學一課時。

3、教材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

開皇之治;貞觀之治與開元盛世;唐朝與新羅、日本的關係;唐朝與周邊各族的關係;北宋的統一;北宋加強中央集權制的措施;宋與遼、西夏之間的和戰;宋與金的對峙;南方這農業、手工業和商業的發展;宋代衣食住行的基本情況;元朝的統一;行省制度與民族融合;明清兩朝的專制統治;戚繼光抗倭;鄭成功收復台灣;清朝的疆域;鄭和下西洋;閉關鎖國的政策;《資治通鑑》;佛教文化;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説;四大發明;《本草綱目》;趙州橋;北京城;

教學難點:

隋朝三省六部制和科舉制的創立;對歷史人物的評價;唐代與少數民族的關係;北宋時期,政府與遼西夏金等少數民族間複雜的關係;對蒙古族統一中國應如何看待;中國四大發明對世界產生的影響;

四、教學目標:

1、通過學習,使學生了解重要的歷史事件、歷史人物、歷史現象及歷史發展的基本線索,理解重要的歷史概念,引導學生學會收集、整理和運用相關的歷史學習材料,啟發學生對歷史事物進行想象、聯想和分析、綜合、比較、概括等認知活動。

2、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以及與他人合作和參與社會實踐活動的能力。進一步認清歷史前進的大趨勢和當代中國的基本國情,堅定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共同理想,樹立為實現共產主義而奮鬥的遠大理想,肩負起時代賦予的社會責任和崇高使命,當好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3、進一步培養學生運用知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自主學習的能力,提高學生的各方面素養。

五、主要措施

1、在課堂教學中倡導師生平等,民主的人際關係,應尊重學生的差異,崇尚個性和主體性,鼓勵探索真理,在教師啟發、誘導下,學生髮現問題,提出問題,這給教師提出更高要求,學生在擁有發揮個人才智的機會和空間的同時,壓力感又會促進學生去主動涉獵知識,獨立思考問題和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所以在教學過程中,一定要創設一個良好的氛圍,注意師生雙方交往、互動、分享彼此的思考,見解知識,交流彼此的情感,觀念與理念,彼此形成一個真正的“學習共同體”。

2、教材貫穿一些材料閲讀,“讀讀”等雖然不是教材的正文,卻是教材正文的擴展,實際上是給了學生一定的思考空間,讓學生更自主的學習,有助於擴大學生的知識面,發展學生的智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又實施了愛國主義教育,人文精神教育,因些,教學時要充分利用教材,同時讓學生分組討論,人人蔘與觀察、猜想、驗證,推理與交流等教學活動。

3、落實好課堂的教學目標。目標統一,準確;以“內容標準”的要求為依;體現統一要求與個性發展統一。

4、使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教學中,如課堂上答題、小討論,故事會,通過這些活動開發學生的思維潛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同時也使學生主動複習當天所學的內容。這樣就使學生上課的注意力集中,加強課堂紀律的管理。及時發現不足,及時總結。

5、積極開展歷史活動課,鼓勵學習參與歷史小製作,通過課外讀物,網上探訪古蹟、名人軼事,擴大歷史的知識面,通過自主的學習方式,提高探究學習能力。加強培養學生創造精神實踐能力。

6、集體備課強化教學質量,讓教師之間取長補短,資源共享,每週進行集體備課一次。

7、上公開課及聽課,課後評議互相促進,提高教學效果。

六、教學進度及課時安排

教學進度及課時安排:

周次教學內容

1試卷評講導言課

2第一課第一課

3第二課第三課

4第四課第五課

5主題活動課主題小結

6第六課第七課

7第八課第九課

8第九課主題小結

9課堂練習課堂練習

10課堂測試試卷評講

11第十課第十課

12半期考試及試卷評講

13五一放假

14第十一課第十二課

15第十三課第十四課

16主題小結主題活動演講會

17試題練習第十五課

18會考

19第十六課第十七課

20第十八課第十九課

21第二十課第二十一課

三課型教案篇3

教學要求:

1.會認“誦、例”等11個字,掌握“背、圈”這兩個多音字,理解“私塾、霎時、戒尺、鴉雀無聲”等詞語。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練習使用小組合作學習法及聯繫生活實際的方法理解課文。

3.體會遇到問題要積極面對,不懂就要問的學習方法。

教學重點:

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

學習孫中山刻苦讀書,勤學好問的精神。

教具準備:

生字詞卡片。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

1.(出示孫中山先生的畫像)這位偉人,大家認識嗎?他就是近代偉大的民主革命家孫中山先生。

2.師簡介孫中山先生生平事蹟。

3.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介紹孫中山先生少年時候學習生活的課文。揭題:不懂就要問。

4.齊讀課題,質疑問難:讀了課題,你有什麼疑問嗎?(課文講誰不懂?哪兒不懂?要問誰?“不懂就要問”是誰説的?他為什麼要這樣説?……)

二、找“生字夥伴”,評“識字大王”。

1.教師範讀課文,整體感知。學生用自己喜歡的符號勾畫出“生字夥伴”。

2.合作交流:

師:這些生字你認識幾個?請“小老師”教同學們讀一讀,爭取把字音讀準。生讀生字,相互指正。

3.以小組形式向全班展示學習情況,評選“識字大王”。

4.出示生字詞卡片,分組識字競賽。

三、整體感知。

1.生自由讀課文,想:你讀懂了什麼?(解決前面的問題及理解“私塾、戒尺、霎時、鴉雀無聲”的詞義)還有什麼不懂的?

2.指名分讀課文正音。(指導朗讀:示範讀、指名讀、齊讀)

3.在初步感知全文的基礎上,説説課文的主要內容。同座互相交流後,舉手回答。(這篇課文記敍的是孫中山小時候在私塾裏讀書,為了弄懂書裏的意思而大膽向先生提出問題的故事。)

四、學習生字。

1.藉助多種識字方法識字。

方法: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識字、用熟字帶生字的方法識字等。

2.寫字比賽:教師範寫,學習新筆畫,引導書空筆順。學生練習後,自薦寫字,並評獎。

五、課堂作業。

1.抄寫寫字表一遍。

2.背誦自己喜歡的課文一段話。

第二課時

一、複習導入。

1.認讀生字卡。

2.聽寫本課生字。

二、四人為一小組,分角色朗讀課文。

三、研讀課文,深入探究。

1.思考:課文中的孫中山給你留下了什麼印象?

2.思考:你從什麼地方可以看出孫中山勤學好問?劃出相關的詞句。

3.集體交流閲讀心得,並在交流中及時解決學生先前提出的不懂的問題。

重點交流:

a.從“照例”、“流利”、“壯着膽子”等詞語中領悟到孫中山讀書認真,學業完成得極為出色,表達了他不滿足已有的成績,有進一步要求理解課文意思的願望。

b.當孫中山提出問題後,學生的表情有什麼變化?先生的態度前後有什麼變化?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變化?從中可以體會到什麼?(側面描寫,更突出了孫中山對待學習的認真、執著的態度)

c.向先生提出問題為什麼還要捱打呢?而今天的老師為什麼卻鼓勵學生提問呢?(幫助學生區分清楚:過去私塾封閉式的封建教育與今天民主開放式教育的不同。)

孫中山在那種棍棒教育下敢於提問,你體會到什麼?(明確:孫中山當時就有寧願捱打也要弄清道理、勤學好問的可貴精神。)同時,解決“學問學問,不懂就要問”這句話的意思。

4.你還有什麼不懂的問題嗎?提出來討論交流。

5.讀了這篇課文後,你想到了什麼?

四、拓展閲讀,注重遷移。

(出示ppt)積累格言,明讀書道理。同學們,我這裏有一些關於讀書方面的格言,請你用心讀一讀,悟一悟,定會有收穫。

①發奮識遍天下字,立志讀盡人間書。

②蜂採百花釀佳蜜,人讀萬卷知深理。

③書聲歌聲聲悦耳,粉筆鋼筆筆生花。

④恆心搭起通天橋,勤奮撥開智慧門。

⑤書到用時方恨少,事非經過不知難。

⑥千古文章書卷裏,百花消息雨聲中。

⑦少年不知勤學苦,老來方恨讀書遲。

⑧勤能補拙是良訓,一分辛苦一分才。

五、佈置作業。

1.遷移練習。

用“不是糊里糊塗、壯大膽子、不懂就要問、弄清楚、連連點頭”等詞語寫一段話來讚揚一位同學的勤學好問精神。

2.收集有關孫中山先生的小故事。

三課型教案篇4

?教學目標】

能抓住文中重點詞語品讀感悟,體會作者借寫童年搖桂花的樂趣所表達的思鄉情。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文中父親所寫的詩。

?教學重難點】

1、引導學生從搖花樂中體會作者對童年生活的留戀和對家鄉的懷念;

2、體會母親説的“外地的桂花再香,還是比不得家鄉舊宅院子裏的金桂”所表達的感情。

?教學過程】:

今天我要教學的課文是《桂花雨》,這篇文章寫了作者”童年時代的“搖花樂”,表達了對家鄉親人和美好生活的眷戀。作者琦君以童年時代的眼光看待事物,反映出純真的童趣淳樸的情感,這種情感集中體現在“搖花樂”這一場景之中。情感豐富而真摯。所以在這節課我打算引導學生抓住文中重點詞語品讀感悟,體會作者借寫童年搖桂花的樂趣所表達的思鄉情。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母親對家鄉那份特殊的愛

一、激情導入

金秋十月,桂子飄香,桂花走進了無數大詩人的詩篇,也走進了台灣女作家琦君的童年生活。今天我們繼續學習《桂花雨》學生齊讀課題。

二、整體感知

1、(學生看書上的插圖)讀一讀第一自然段,説説桂花的外表是怎樣的?

2、可就是這並不起眼的桂花卻讓琦君最為喜歡,那是為什麼呢?請同學們自由朗讀課文一到四自然段,想一想。用幾個字眼就來概括。

3、學生交流,師小結:

板書:香

三、花香四溢

1、細細讀讀全文,找找作者描寫桂花香的句子,然後説説自己的體會。

2、組織交流:

(1)它的香氣味兒真是迷人。

(抓住詞語“迷人”,聯繫生活實際,感受花香。)

(2)桂花開得最茂盛時,不説香飄十里,至少前後左右十幾家鄰居,沒有不浸在桂花香裏的。

(體會“浸”媽媽洗衣服的時候把衣服浸在水裏,這裏是什麼浸在什麼裏?,一個“浸”字讓你感受到了什麼?)把這種感覺讀出來。

師小結:一個簡單的字眼都被琦君如此巧妙的運用,

(3)全年,整個村莊都沉浸在桂花香中。

設疑:桂花是在金秋飄香的,但為什麼在這個村莊裏全年都有呢?

a、自由讀第四自然段,然後説一説

b、師小結:那濃濃的桂花茶沁人心脾,那甜甜的桂花糕讓人脣齒流芳,這桂花香久久不散,這桂花香了四季,香了人們的生活。

c、讓我們一起吟誦:細細香風淡淡煙,競收桂子慶豐年。

四、樂在其中

過度:在競收桂子期間誰最快樂?

1、自由讀一讀第三自然段,感受一下

2、體會第一句。抓住“纏”

作者説搖桂花對她來説是件大事,於是,他總是“纏着”母親去問。從“纏”子,你能體會到作者什麼心情?想象他當時會説些什麼,做些什麼?然後和小夥伴們演一演。

3、學習搖桂花的樂。

過渡:終於盼到搖桂花那激動人心的時刻了。

(1)終於可以搖桂花了,這下我可樂了,樂在哪呢?好好讀讀這段話,你從哪兒體會到了作者的快樂?(特別起勁:幫着鋪、幫着抱、使勁搖;高興地喊起來了)

相機指導朗讀:

讀出搖桂花的樂。

師配樂講述:閉上眼睛,想象一下,桂花紛紛落下,此刻的你就站在這棵桂花樹下,這繽紛的桂花雨飄落在你的頭上、你的脖子上、你的身上、就像沐浴着細細的春雨,你就情不自禁地大聲喊起來---

這桂花雨一定淋着你了吧,…讀好這一句

(2)整體讀這一段:作者通過動作、語言的描寫,使我們身臨其境,與作者一同感受着搖花的無窮樂趣。讓我們讀好這些動作、語言,讀出自己的快樂來。(自由讀——指名讀——齊讀)

(3)多美,多有趣的桂花雨啊,老師仿看到了那點點桂花雨如同調皮、可愛的孩子撲入我的懷抱,親吻我的臉。多快樂呀。一起吟誦:

兒童解得搖花樂,花雨繽紛入夢甜。

五、思鄉情濃

1、過渡:多少年過去了,琦君離開了故土到了外地,從此一家人其樂融融搖桂花的日子一去不復返,以後琦君從外地回家總要捧一大帶子桂花給母親,可母親卻常説:

出示句子“外地的桂花再香,還是比不得家鄉舊宅院子裏的金桂。”

2、讀一讀這句話,從中你體會到了什麼?

3、同是桂花,難道真是家鄉的金桂比外地的桂花香嗎?你知道母親為什麼這麼説嗎?

(母親愛自己的家鄉,所以特別愛家鄉的桂花。)

4、師適時小結並板書:這濃濃的思鄉情喲,時時刻刻在我與母親的心頭縈繞,讀:(外地的桂花再香,還是比不得家鄉舊宅院子裏的金桂。

板書:思鄉情

5、是呀,再甜不如家鄉水,再香不如家鄉桂,再濃不如家鄉情,讓我們一起吟誦:父親的詩

六、閲讀引航

1、吟誦思鄉的古詩,如李白、王維

三課型教案篇5

教學目標:

1、分析四季的雨不同的特點,體會作者對雨寄託的思想情感

2、讓學生感受文章的語言美、畫面美,學會抓住景物特徵的描寫方法。

3、學習鑑賞方法、提高學生的鑑賞能力。

教學重點:

指導學生將學到的景物描寫方法應用到實踐中

教學難點:

欣賞文章的畫面美,體會作者用筆之細膩,培養學生抓住景物特徵描寫的能力。

教學方法

1、自讀法:將教師點撥與學生自讀相結合,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2、誦讀法:配樂朗誦,將教師範讀與學生誦讀結合起來,注意朗誦的語氣、節奏,用誦讀加深理解。

3、探究法:調動學生積極性,引導他們自己展開聯想與想象,並提出問題,探究問題。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步驟:

一、導入新課:

有一支沒有音符的樂曲,只有細心傾聽的人,才瞭解它的歌詞,一點一滴,奏出歡快合諧的旋律,它不需要那些五線譜上的音符,這就是雨,它似歌、如詩、像畫,春雨柔美,夏雨猛烈,秋雨清涼,冬雨冷靜,各式各樣的雨滋潤着萬物也浸潤着心靈。被譽為中國抒情詩的當代詩人劉湛秋的美文《雨的四季》就是這樣一首四季雨歌。

今天就讓我們共同走進他筆下如詩如畫的文章,領略文章語言的美、意境的美。

二、基礎知識:

1、作者:劉湛【zhàn】秋,當代詩人。1935年10月生。安徽省蕪湖市人。著有詩集《寫在早春的信箋上》、《温暖的情思》、《生命的快樂》,曾被譽為“當代抒情詩”。

2、字詞積累

三、整體感知、鑑賞分析:

1、同學們根據課前預習的內容【自讀課文】暢談感受,對課文有初步的瞭解。

生1:我讀這篇文章完全被她的美麗感染了,這是雨嗎?更像是個翩翩走來的美少女,輕柔、熱烈、奔放、含蓄,我愛雨,像作者一樣,愛的深沉!

生2:作者以雨為原料,以情為酵母,在心的酒窖中釀出了一罈美酒,剛一開封,那芳香就撲面而來,醉倒了我們的蒼白而乾枯的生命,沉澱出生命醇香而誘人的的味道,這種美是無法用語言表達的,需要我們用心靈去感悟

……

師:在這個匆忙的世界裏,還有誰能摒棄塵世的雜念?我們無須等待四季的輪迴,即使窗外寒風凜冽,我們可以搭車到心海去看雨,去那裏不需要車票,但需要你帶着真誠、樂觀的背囊和一雙清純的眼鏡,心海的雨很美麗:那裏有春雨的飄飄,那裏有夏雨的瀟瀟,那裏有秋雨的潺潺,那裏有冬雨的紛紛,那是雨的極致,當然也是人生的極致。

2、【音樂起】教師範讀第1、2段,請同學們朗讀其餘段落。思考並找出體現四季雨不同性格的詞語。

3、分析四季的雨各有什麼特點? 參考答案(不必強求一致):

明確:春雨:温柔、細潤、甜美

夏雨:熱烈、粗獷、奔放

秋雨:沉靜、端莊、成熟

冬雨:自然、平靜、純潔

4、這四副美圖中你最喜歡的是哪一個?請談談你的看法。【提示:可以從感情意境、語言表達、修辭運用等方面暢所欲言】

例如:春雨圖中把花苞滴下來的水珠子與少女的眼淚作比,説它比少女的眼淚還嬌媚,使本來平淡無奇的自然現象擁有了人的神態和情感。一滴水珠尚且如此嬌媚,那麼那朵花呢?那個春雨浸潤下的春天呢?一定是更加美豔動人吧!

……

(教師要給學生充足的時間去思考和交流,讓大家真正走進美景中,從而感受文章的語言美、畫面美,同時也要教給學生鑑賞方法、提高大家的鑑賞能力。)

明確:

?一】“樹睜開特別明亮的眼睛”把樹寫活了,人格化了。“特別明亮的”生動形象地寫出樹木剛剛從寒冬中甦醒過來,樹幹泛出黃青、嫩葉萌發時的那種鮮活的生機,用於別緻新穎。

?二】冬雨圖中作者把雪景比作“一副乾淨利落的木刻”,畫中是“收割過的田野”,“沒有葉的枝幹,淋着雨的草垛”,似乎沒有鮮豔的色彩,也沒有勃勃的生氣,但是它正孕育着所有的色彩和所有的生氣,因此,作者感歎雪是“雨的精靈”。他帶給人們的是內斂、含蓄和包容,表現了雪的自然和平靜。

?三】他將秋雨比作“似乎也像出嫁生了孩子的母親”,秋雨的嫵媚、端莊的獨特魅力描寫得十分充分,刻畫了秋雨的沉靜、穩重。

……

5、請同學們齊讀第一和最後兩段,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明確:作者通過形象化的描寫,寫出了雨的親切可愛,這實際上寄託了作者對雨的讚美與喜愛,表現了作者對生命與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師:這是一種怎樣的寫作手法?

生:首尾呼應。結尾的“啊,總是美麗而使人愛戀的雨啊!”再次強調了雨“美”和自己對雨的喜愛,表達對雨的渴望和愛戀之情。

師:全文的感情基調,也是貫穿全文的一條感情線索是什麼?

生:“我喜歡雨”乾淨利落的開篇點題,開門見山。

6、劉湛秋先生用他自然美妙的筆調,飽含深情的筆墨,深刻獨到的觀察,為我們描述了四季雨的不同畫面。再來想象,作為一個能這樣細膩地體會身邊雨的性格的人,作者該有怎樣的一種胸懷?你覺得象你所知的哪一位作家?

(注:此處答案靈活多變,強調發散性思維,學生可回答如李樂薇、席慕容等人,只要講出共同點,言之成理即可。)

四、美讀文章,品味情感:

作者用文字給我們提供了一場可觸可感、親切可愛的心靈雨。我們像作者一樣,對雨也愛的深沉、愛的真摯!把自己的感情通過美讀課文表達出來。

朗讀指導:

雄壯、強健、慷慨、有力——強而渾厚

哀怨、纏綿、委婉、纖細——弱而緩

廣大、空曠、迂緩——長而舒緩

急促、激動、狹窄——短而急促

優美、歡樂、活潑、輕鬆、清秀——清亮、圓潤、飽滿

?音樂起】

1、自由誦讀,感悟品味;

2、踴躍美讀,昇華感情。

五、寫作實踐:

作者用細膩的筆觸將種種景物特徵描寫得淋漓盡致,下面讓我們學習文章中的寫作手法也來寫一種你熟悉的景物,一段也好,一句也罷,只要能語言優美、描寫形象就是我們的收穫!

(學生寫,讀3-5個,略評)

六、小結:

多美的文字啊!在作者筆下沒有生命的樹生機盎然,沒有情感的花意態嬌羞,沒有聲音的成長沙沙作響,沒有味道的空氣四溢芳香。這種美源自自然,作者以細膩的筆觸、秀美的文字向我們講述着雨的四季。它們被作者飽含温情乃至熱情的情感化、人格化了,一支神來之筆點染了四季,一支升花之筆寫活了萬物。只要我們用心去感悟生活,同樣也會發現“美”就在我們身邊!

七、作業:

1、課文脈絡十分清晰,請仿照課文的結構,以“ ______的四季”為題(在橫線上填上恰當的詞語),寫一份作文提綱。

2、蒐集描寫雨的古詩詞、詞語【是成語】寫在筆記本上,並能理解意思,恰當運用。

3、在週記本上積累一篇類似的美文,比較鑑賞它的寫作手法、語言表達等,提高語言表達能力、鑑賞能力和寫作能力。

三課型教案篇6

教學目的

1、瞭解作者,積累語言。

2、理解課文基本內容。

教學內容與步驟

一、情景激趣:

劉湛秋(1935——),當代詩人,翻譯家、評論家,被譽為“抒情詩”。兼創作散文、報告文學、小説及編輯詩歌。著有詩集《寫在早春的信箋上》、《温暖的情思》、《生命的歡樂》。

雨是文人的寵兒,對雨的情感,隨文人的情感而各有不同,對雨的描寫亦隨作者的風格而有所不同。在劉湛秋先生筆下,抒發了怎樣的情感?寫出了怎樣的形象,讓我們一起走進《雨的四季》

二、探究生趣

泛讀課文。指導學生閲讀時,要求用着重號標出散文寫作的對象,用橫線標出文章的線索、文眼等,用序號標出意義段,用波浪線標出抒情或議論的文字。分別找出描寫不同季節的雨的特徵的文字,批註自己的閲讀體會,列出不懂之處。

三、探究結構

學法指導:理解文章整體結構,要注意通過文章的結構特色、文中提示思路的詞語或句子加以理解。散文的一般結構方式為提出對象,對對象進行直接描寫和間接描寫,點明意義。

理解結構要從抓線索或文眼入手。

1、本文有怎樣的行文線索?

明確:一條是以四季景物的描寫為線索,一條是對雨的情感為線索。即:喜歡(美)愛戀(活力、滋潤、流動)

2、劃分段落,概括大意

第一部分(①):我喜歡四季的雨

春雨: 美麗、嬌媚

第二部分(②~⑤)四季的雨的特徵 夏雨: 熱烈、粗獷

秋雨: 端莊、沉思

冬雨: 自然、平靜

第三部分(⑥)四季的雨對我的影響。

四、總結固趣:

作者用詩化的語言、抓住各季節雨的特徵繪出如畫的四季雨景,在其中融入了作者的情感。

五、佈置作業

熱門標籤